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我國旅遊發展優勢

我國旅遊發展優勢

發布時間: 2020-12-06 22:22:10

⑴ 歐洲旅遊業發展的優勢和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啟示

第一,重視旅遊硬體設施建設。西班牙、奧地利、德國對旅遊景點的開發建
設都很重視。歐洲的旅遊景點除了陽光、海水、沙灘等自然風光外,主要是皇宮、
古堡、雕塑、廣場,這些景點盡管歷經幾百、上千年,但大都保護得相當完好。
據了解,奧地利政府每年都投入巨額資金用於皇宮、城市公園建築與綠化的管護,
而維也納的皇宮及公園的大門都是免費向遊客敞開的,除了進入存有重要文物的
宮殿內部參觀,遊客無須花一分錢。維也納皇家園林、公園對遊客不收門票好像
是虧了,但由於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全社會的旅遊綜合經濟效益提高了,
國家的稅收收入增加了,旅遊投入就成了有源之水。
第二,旅遊交通十分發達。奧、西、德三國的機場設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在西班牙常住人口僅4萬的馬約卡島, 竟有一個年吞吐量1000多萬人次的
大機場,該島的航班每10分鍾起降一次,機場的換票值機口有100多個,遊客進出
島旅遊十分方便。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機場規模更大,年吞吐量達3500萬人次,
是世界第二大航空港,候機樓內各種各樣的免稅店、酒吧、餐廳、郵電所、退稅
處一應俱全。
第三,必須強化旅遊商品開發與優化旅遊購物環境。旅遊商品生產與購物是
我國旅遊諸要素中的弱項,必須下決心予以改變。在歐洲各國的旅遊收入中,旅
游購物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西班牙物美價廉的皮具、義大利的名牌服裝、德國的
照相機、瑞士的手錶,還有各國精美的旅遊工藝品,對外國遊客都很有吸引力。
我們的旅遊商品近年來雖然有所發展,但名牌產品少,品種單調,特色淡化,制
作粗糙,難於攜帶。最令人頭疼的是假冒偽劣產品滿天飛,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漫天要價、坑蒙宰殺遊客、收取高額回扣等現象,令中外遊客對旅遊購物望而卻
步。因此,要振興旅遊購物,一要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力度,二要狠下決心整頓旅
游購物市場秩序,打擊各種侵害遊客購物消費權益的不法行為,精心營造公平、
有序、豐富、舒適的旅遊購物大環境,以一流的特色旅遊商品、規范優質的服務
吸引遊客,使旅遊購物比重有大的增長。
第四,必須高度重視旅遊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這一點在歐洲各國體現得非
常明顯。在歐洲的海濱浴場沙灘,既看不到遊客亂丟的垃圾、廢棄物,也看不到
附近排出污染海灘的生活或工業廢水,盡管如此,浴場管理部門每月還用沙灘翻
曬機器清理幾次。歐洲的許多皇宮、廣場、古堡,就單個建築來看,未必都很美,
但綠化一搞好,就美得令人擊節稱贊。所以旅遊資源保護非常重要,而我們這方
面工作還抓得不夠有力,必須大大強化
第五,必須加強旅遊窗口行業的精神文明建設。
第六,必須大力發展旅遊交通。歐洲發展旅遊業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交通
是發展大旅遊的先決條件。沒有安全、順暢、高速、便捷的旅遊交通網路,就沒
有高度發達的旅遊業。近年來我國的旅遊交通雖然已有較大的發展,但總體上還
是相對滯後。

⑵ 我國發展農業旅遊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自2006年國家提出「鄉村旅遊」以來,農業旅遊蓬勃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從發展的過程來看,我國發展農業旅遊主要有如下優勢:
1、從國家層面看,2009年國家已經將旅遊業定位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農業旅遊。不僅能增加農業的附加值,也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
2、從產業來看,農業旅遊是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產物,可以讓遊客從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得到體驗。
3、從遊客來看,農業優美的環境,是都市人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是中國唯一一家專業致力於將「休閑」與城市、鄉村結合的規劃設計機構。內設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研究中心是本機構的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部門,我們一直致力於研究農業產業、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等「三農」的問題與旅遊、休閑產業的高度融合,並創新一批符合現代「三農」發展的新建設模式和運營模式,讓項目更具有落地行和操作性。相關成功案例有「將農村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的北京市溝域經濟總體規劃」(257km2,國際招標,並榮獲第二名,,實施良好);「福建平潭綠魔方休閑農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實施,很好處理了防颱風和農業種植、農業休閑的矛盾);「江蘇孝化農業科技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獲市委書記高度認可,將新農村建設、農業種植與農業旅遊、休閑高度融合,正在實施)等。欲想更多了解,可以登錄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網站進行了解和咨詢。

⑶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有哪些有利因素

(1)規模壯大,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導和培育了一批農、林、漁業的資源優勢和鄉村風土民俗吸引旅遊者,為遊客提供觀光、運動、休閑、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綜合服務的鄉村旅遊點。使旅遊業充分切入農業,實現了與"三農"的直接對接,有力地帶動了農村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甚至在田地里耕作、採摘,體驗磨米、磨面都變成了旅遊活動。這一切變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轉變固有觀念,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為"三農"問題的充分解決,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途徑。
(2)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
隨著人們出遊觀念的轉變,集休閑與求知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我國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需要,發動和扶植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活動,利用鄉村特有的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遊客,為遊客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旅遊產品。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有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有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的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的鄉村具有美麗的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往往分布在沒有工業污染的貧困的山村,而這些山村又是中國獨特、神秘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中蘊藏著久遠的歷史傳統與多樣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樣性,不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國內外遊客,使旅遊接待大大增加。
(3)設施逐步完善
我國鄉村旅遊區接待服務設施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均已具備旅遊交通指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中心、標志牌等硬體設施。交通道路問題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決。公路越來越平坦,極大的縮短旅遊者在路上所耽誤的時間。公路也連接到各鄉各村,大大提高鄉村的可進入性,也為自駕車旅遊提供了方便。如貴州已達到村村通公路,極大的促進了貴州鄉村旅遊的發展。各鄉村旅遊點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整齊劃一。許多鄉村旅遊點建設起了鄉村度假別墅、農家飯庄、售貨點等旅遊服務設施,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個性化需求,延伸了旅遊產業鏈條,擴大了鄉村旅遊經濟內涵,增強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後勁。與此同時,我國還不斷探索切合農村實際的鄉村旅遊管理模式,逐步積累了成功的管理經驗。
(4)鄉村旅遊後勁十足
鄉村旅遊後勁十足,已建成的鄉村旅遊區(點)正積極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新開發的鄉村旅遊項目也在競相開工,抓緊建設。全國興起了鄉村旅遊的熱潮。鄉村旅遊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秦皇島市鄉村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15000人,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緩解了農村人口轉移的巨大壓力。望峪山莊景區建成後,外出打工村民紛紛返鄉從事旅遊開發,村民的就業門路擴寬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應增長,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長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畝100元,增長到了1000元。相對於外國,中國的農村還處於落後的狀態,這使得中國的鄉村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而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哺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為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後天優勢。
(5)建設農村新面貌
鄉村旅遊在城鄉之間架起了文化傳播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遊活動中感受到了農村生活風貌,同時也傳播了城市文明,農民群眾在旅遊服務實踐中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凈整潔,環境條件逐步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對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⑷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4)我國旅遊發展優勢擴展閱讀: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⑸ 我國的旅遊業和其他國家相比有那些優勢啊

如果是問 我國的 旅遊業 和其他的國家比起來的優勢
那麼有以下幾點:
1. 中國的旅遊資專源非常豐屬富,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可以去的地方很多,而且大多都比較有看頭.因為幅員遼闊,因此自然風景變化多樣.然而又有黃河和長江孕育的悠久的歷史文明,因此又有許多獨具中國特色的人文景觀.
2. 中國政府對旅遊業的大力支持.鑒於旅遊業是賺錢的無煙工業,在響應和諧社會的當代,國家和地方對旅遊業政策上有一些優惠.並且為了更好的拉動內需,甚至有長假讓人們出門旅行,這也對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做用.
3. 我國旅遊業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廉價.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與廉價的土地資金,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環境.比如我前兩天話了50圓去看了江南的張谷英屋群.這也是其他的國家高的景物保護修繕費所望塵莫及的優點.

⑹ 我國後奧運體育旅遊發展優勢有哪些

後奧運體育旅遊發展趨勢

(1)大眾體育旅遊熱情高漲,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將引領大眾體育專旅遊向前發展,同時民間屬體育賽事、國內國際體育賽事的觀看與參與也將會大大增多。

(2)體育機構與旅遊機構的合作將進一步加深,體育旅遊相關的組織管理與政府支持也將會加大。同時,包括賽事(如F1)、節慶(如蒙古族那達慕)、特色活動等在內的大型體育活動,對於地區旅遊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很可能成為區域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3)體育旅遊投資也會成為今後旅遊投資領域的一個熱點,不論是大眾旅遊的規模效益還是高端體育旅遊如高爾夫健身旅遊的高收益、配套服務的酒店餐飲或者娛樂設施的盈利等都使得體育旅遊投資回報看好。當然,這也包括旅遊投資過程中的體育元素引入,如景區中的體育休閑項目、相關的小品等。

(4)體育與旅遊的結合,為政府城市經驗和城市的休閑化打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選擇,如結合市民休閑、遊客旅遊需求,市場化運作的體育休閑公園、體育休閑社區等的建設等。 (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

⑺ 我國旅遊業堅持發展哪些策略

相對世界旅遊業及國內其他產業來說,中國的旅遊業起步較晚、起點較低,但發展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發展前景好。改革開放前,我國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產業雛形,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產業。1978年以後,我國旅遊業以其巨大的資源優勢和國際市場積蓄多年的需求存量,領改革開放之先,受改革開放之惠,持續、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和國際旅遊大舞台上異常活躍的新生力量。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積極發展國內旅遊,適度發展出境旅遊」的策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形成了「三個市場」相互驅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旅遊大國的地位得到不斷鞏固和提高。21世紀以來,我國旅遊業雖然連續遭受非典、金融危機等各種突發事件和不利因素的沖擊,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但面對嚴峻的旅遊市場形勢,全國旅遊行業克服困難,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2013年,全國共接待入境遊客1.29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16.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長3.3%;國內旅遊人數32.6億人次,收入26276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15.7%;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981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旅遊業總收入2.9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2009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從國家戰略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為我國旅遊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也推動了我國旅遊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將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

⑻ 論述我國發展居民旅遊的資源優勢

一是確立「大旅遊」發展目標。張家口先行把崇禮、張北、蔚縣打造成全市發展專「大旅屬游」區,推進旅遊產業化的試點,以點帶面在全市逐步推開,把崇禮冰雪旅遊、張北草原音樂節、蔚縣民宿文化旅遊、懷來葡萄酒文化旅遊、「草原天路」等打造成了特色品牌。
二是培育多元發展的新業態格局。整合優勢資源,凸顯產品組合,形成了滑雪、溫泉、草原、水景、山林、文化和特色農業等七大產業互為依託、互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同時,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工業旅遊,以體驗游、購物游、休閑運動游為重點,培育新業態。
三是創新發展文化旅遊產品。張家口深入開發「口菜」等特色餐飲文化,做好剪紙、雜糧雜豆、鮮食玉米葡萄等旅遊商品認定和農產品轉化,打造培育大型音舞詩畫《大好河山》、張北草原音樂節等文化演藝劇目,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四是以「冬奧」為契機,發展奧運旅遊。目前,張家口市正在籌備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建立市領導定期召集相關部門開展協調溝通機制,深度挖掘和融入「長城、泥河灣、三祖、中國年」等歷史文化,把冬奧會辦出民族特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力發展奧運經濟,打造以崇禮為核心、周邊縣區為補充的冰雪大區,建設世界冰雪運動基地。

⑼ 我國未來需要發展的旅遊市場有哪些

一、旅遊產業,資本逐鹿。

過去三十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平均7.4%,從全球經濟體排位第八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旅遊業將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國正在進入旅遊消費市場與旅遊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旅遊投資的空間和潛力巨大。旅遊業作為全球較大的產業之一,僅依靠存量資源優化配置是不夠的,需要依靠增量資源的有效投入。

未來十年,大型非旅資本將加速進軍旅遊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愈發明顯。同時,旅遊企業並購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遊資源將深度整合。

二、「旅遊+」,跨界融合。

融合性是旅遊業的本質屬性。旅遊業的綜合性特徵,決定了只有依託多個產業,才能向旅遊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購、娛等在內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旅遊業的關聯性特徵,既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又拓寬了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旅遊業的綜合性和關聯性特徵,也決定了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備融合發展優勢的戰略性產業。

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遊+正在與各個行業不斷融合。「十三五」期間,旅遊與國民生活及鄉村、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的「+」將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三、「+互聯網」,全產業鏈滲透。

去年9月,「旅遊+互聯網」大會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會上,國家旅遊局發布了《「旅遊+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互聯網+旅遊目的地」聯盟發布了《促進「旅遊+互聯網」融合發展常州共識》。大會還提出,未來5年,中國「旅遊+互聯網」有望創造「3個1萬億紅利」:我國旅遊業互聯網軟硬體設施建設未來5年將創造1萬億元的需求紅利;我國在線旅遊交易未來5年將創造1萬億元的市場紅利;「旅遊+互聯網」未來5年所催生的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將創造1萬億元的增值紅利。

國家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出台,正在破解旅遊生產要素優化組合配置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土地、資金、體制、機制、組織、技術、人力資源、品牌等。

同時,引導旅遊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業、教育、醫療、金融業互相促進發展,使旅遊業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四、產品供給,從「資源+土地」到「投資+情懷」。

大眾旅遊時代已經來到,旅遊正在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現階段的旅遊產品還存在著「不配套」的問題。

目前的旅遊產品中,傳統供給供過於求,新型供給供不應求;觀光產品供應過剩,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產品供應不足,導致需求外溢、市場外溢、投資外溢、效益外溢,旅遊業迫切需要推進供給側改革。在傳統的資源主導和土地增值主導的盈利模式下,「小情懷」等「看不見的投資」開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熱門「小情懷」項目使精品鄉村游和非標准住宿走俏。

因此,未來十年,旅遊資本要注重「情懷」打造,旅遊產品供給將在新業態、新體驗、人性化配套等方面得到強化。不論項目投資的大小,都應更加重視情懷投入。

五、從小旅遊向大旅遊轉變。

在旅遊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的重點主要是建設,建景點、景區、飯店和賓館,這是一種「景點旅遊」的發展模式。然而,旅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全民旅遊和自駕游為主的全新階段,作為綜合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更加廣泛,時代賦予旅遊業的責任也明顯加強,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旅遊的發展需要,國內許多地方已經開始探索。

所謂「全域旅遊」,簡單說就是把一座城市當作一個旅遊景區來規劃和建設,從單一產業向綜合產業轉變、從小旅遊向大旅遊轉變,最終實現全域資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參與的一種發展模式。從當前國際、國內旅遊產業的發展形勢來看,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未來旅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六、全球化趨勢明顯。

中國是一個旅遊大國和消費大國,但是要想成為旅遊強國,還需要提升本國的供給能力,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旅遊行業全面貫徹「515戰略」,推進旅遊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實現「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遊大」的決定性時期。

未來十年,將有更多的國際品牌加快中國布局,國內旅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旅遊產業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為此,中國旅遊企業要主動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中間的一環,從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資源掌控,爭奪國際分工話語權。

七、旅遊雙創大有可為。

一項調查顯示,從全球范圍看,69%的遊客將在2016年計劃新的旅程,各個年齡層的遊客都在尋求新的旅遊體驗。未來十年,隨著旅遊經驗的豐富,越來越多的國民將對新型的旅遊方式產生興趣,比如游輪、房車、背包旅行、探險旅行等。這類新型的旅遊需求也將在未來十年內催生旅遊裝備製造業持續發展,「雙創」必將激發旅遊市場新的活力。
希望52農家樂網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