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飼養家蠶需要什麼環境條件要注意什麼
溫度合適,氣候相對乾燥,注意季節的變化,其餘沒什麼問題,只要食物沒事應該很容易飼養,不過現在除了業余愛好者,沒多少人養了,大都都去給雞吃
『貳』 想了解從哪裡可以學到專業的桑蠶養殖技術
一、養蠶前的准備
1、蠶葉平衡估產:一張蠶需桑葉450-500kg
2、蠶室准備:
(1)小蠶室:按一張(10克量)計算需1.5-2㎡
(2)大蠶室:活動省力化蠶台育需8㎡,地面育30㎡,蠶匾育約15㎡,貯葉室5㎡
3、蠶具:小蠶網14張(90×100㎝)、薄膜7張(90×100㎝)1.6×0.8m的花簇 50個或方格220個(156/個孔)。蠶匾育需蠶架1付,蠶匾45個。
4、養蠶前清潔消毒:兩消—洗、先消毒→清潔→消毒
消毒: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或福爾馬林石灰漿消毒蠶室蠶具。
1%漂白粉用量為250g/㎡,,溫度18℃以上,關閉門窗保濕30分鍾,福爾馬林2-3%和0.5%石灰水混合消毒,用量為250g/㎡在25℃溫度中保持5小時以上密閉一天。然後通風晾乾,防蠶具潮濕發霉,蠶網、蠶筷、切葉刀用煮(100℃沸水30分針)消毒後灑干備用。
(1)堅持「三洗手」「兩換鞋」即入蠶室前、采葉、切桑前洗手,除沙後洗手入蠶室、貯葉室換鞋。
(2)非養蠶人員不得隨便進入蠶室、貯葉室。
(3)加強廢棄物管理,設置室沙坑,管理好蠶沙、弱小、病死蠶、爛繭等集中石灰缸後統一深埋或燒毀。
(4)做好蠶體蠶座消毒:用「防病一號」或新鮮石灰粉進行收蟻,各齡眠起處理和大蠶每天的蠶體、蠶座消毒。
二、1、蠶種催青:(出庫1-4天)給予24℃的溫度,自然光照,後期溫度26℃-28℃,相對溫度85-90℅,每天人工感光明日報小時,催青中注意溫度平穩並保持好溫度,當蠶卵一端上青色時稱點青卵,約經一天成轉青卵,再經過一天蟻蠶孵化出殼,當天蠶種80℅上青時,用黑布遮光保持黑暗,於第十天早晨5時除去遮光感光,蟻蠶卵化齊一。
蠶種催青過程中要防煙草、煤氣、農葯、老鼠、螞蟻、蟑螂等為害。
2、收蟻
收蟻前一天晚上用紗布包好蠶種,如包種時有苗蟻應掃除,卵面向上平放,在收蟻當天早上露水干後采選淡黃帶綠葉(芽下第2-3片葉)。春季在上午9時前,夏季上午8時前進行。過遲,蟻蠶四處逸散,飢餓疲勞,耗力虛弱。
3、收蟻方法:
蠶引法:收蟻時把切成絲或小方塊的桑葉均勻撒一層在蠶座上,然後把蠶種紙翻轉覆蓋在桑葉上,等蟻爬到桑葉後,移開蠶種紙定座給桑。另一種方法是將切好的桑葉均勻撒在有蠶蟻的蠶種紙上,約10分鍾,蟻蠶爬上桑葉後,把蠶種紙連同桑葉蟻蠶一起翻轉散落於蠶座上,再給桑定座,分天收蟻,分批飼養,防止多天收蟻混合飼養。
三、小蠶飼育技術
1、小蠶飼育方式:我區常用是小蠶尼龍薄膜覆蓋育,即在蠶匾墊上尼龍薄膜後收蟻,定座給桑後再蓋上一張,上下四周包折的飼養方式。1-2齡蠶採用下墊上蓋的全防干育,3齡響食後只蓋不墊全防干育。
2、小蠶飼育技術要點:
(1)掌握好小蠶室溫濕度;小蠶期高溫多濕飼養才能發育正常,1齡溫度宜28℃,濕度85-90%(干濕差1℃);2-3齡26-27℃,80-85%(干濕差1-1.5℃)。
(2)良桑飽食:1齡採用頂芽下第三產業2-3片葉(黃中帶綠葉),2齡采第3片(綠中帶黃),3齡采第3-4片(深綠有光澤葉),小蠶採用切葉喂蠶,大小是蠶體長1-1.5倍為宜,收蟻為0.2cm×0.2cm,一齡為0.5 cm ×0.5 cm,二齡1×1 cm,三齡為三角葉,乾燥時切桑宜稍大,多濕時稍小。
(3)每次喂葉量:1齡給葉1.5-2層,2齡給2-2.5層, 3齡給2.5-3層, 1齡給2.5kg,2齡給5.5kg,3齡18kg。
(4)擴座除沙: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蠶前要擴座勻座,要保證每頭蠶有2頭活動位置,防止過密,食桑不足,抓傷體皮,蠶座面積以10克蟻量計,收蟻當天0.12-0.14平方米,1齡0.7-0.8平方米,2齡2-2.2平方米,3齡5-5.2平方米。除沙是保證蠶座清潔,防止蠶病傳染,1齡除1次,2齡、3齡起眠各1次。
(5)眠起處理: ①眠除:就是在蠶眠前加網除去蠶糞和殘渣;②飽食就眠:眠前除沙後要給1-2回桑,使蠶飽食就眠安定;③提青分批,同批蠶中有95%以上蠶已入眠,仍有少量不眠蠶爬動吃桑,此時應撒石灰粉,加網再給桑,引出遲眠蠶另行飼養,經過4-6小時後這部分蠶就可入眠。
(6) 眠中保護:首先在蠶眠定後把薄膜揭開,撒上新鮮石灰粉,其次將蠶溫度降低成1℃,干濕差1.5-2℃,再是避免強風直吹,強光和震動。
(7)餉食處理技術:①整批蠶98%以上脫皮,頭部由青灰轉淡褐色,爬動導食時才可給葉餉食。②撒石灰或「防病一號」進行蠶體蠶座消毒,讓蠶爬動十分鍾後加網給葉,餉食葉宜選上適齡熟偏嫩葉,給量八成飽為宜③,給桑30分鍾後蠶全部爬上網時可除沙。
四、大蠶飼養方式技術
1、大蠶飼養方式:有地面、蠶匾、蠶台方式等。
我區大多蠶區採用地面育方式,即將大蠶放地面上飼養,有六大好處:①投資少,②節約勞力(不用除沙),③有利防病,④適合蠶體生理,⑤節約桑葉,⑥操作簡單。
2、貯葉方式:大蠶用葉量大,應放在低溫多濕的貯桑室內,採回桑葉堆成畦狀,高不超50㎝;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散熱,乾燥天氣,畦面噴少量清潔水,防止桑葉凋萎,貯桑以不超過24小時為宜。
3、大蠶飼養技術
(1)做好溫濕度調節,防止高溫多濕,大蠶要通風良好,四齡蠶應控制在25℃-26℃,濕度70%-75%,五齡蠶24℃-25℃,濕度70%。高於30℃時要降溫,低於20℃時要升溫。
(2)搞好蠶座防病衛生;大蠶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每天除沙(地面育不除),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乾爽,隨時撿出病蠶死蠶,淘汰弱小蠶,防止蠶病蔓延,蠶座面積,四齡10-12㎡,五齡30㎡以上。
(3)四齡良桑飽食: 四齡是蠶體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項采頂葉下第7-15片葉喂用,標准張種約需65㎏桑葉。
(4)五齡蠶要合理給桑: 五齡用桑佔全齡期用桑85%左右,所以合理用桑是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具體操作是兩頭緊中間松,既五齡第1-2天和第6-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以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光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兒充分飽食,選采成熟片葉或成熟枝條葉,標准張種需385㎏桑葚葉,一般第1-2天用葉量佔五齡15-20%;第3-6天佔地70-75%,第6天或7天見熟後佔5-10%。
(5)添食蠶用抗生素: 三齡起蠶第二口葉和四齡第二天、五齡第三、第五天各添食1次如克菌靈、克黴素等防細菌病、膿病發生, 四齡第二天、五齡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各用40%「滅蠶蠅」乳劑500倍液添食一次,或300倍液體噴一次防蠅蛆病。
五、上簇及采繭
一、上簇:
(1)熟蠶特徵:蠶兒發育到五齡後期開始減少吃桑,並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而縮短,頭胸部抬起並左右擺動,尋找地方吐絲結繭為適時上簇期。
(2)熟蠶處理:見熟後給桑要隨之減少,以免浪費;在適溫范圍內,適當加溫1-2℃促使蠶兒快熟齊一。一般早上熟蠶較少,午後12-14時較多;第一天少,第二天多至熟完。要做到先熟先上,防止熟蠶吐廢絲過多而咸少絲量。未熟蠶要及時縮座喂葉。
(3)簇具准備:目前我區多用方格簇、少量竹花簇和塑料折簇.每張需方格簇220個(156孔/個);花簇高1.6×0.8的用50個上熟蠶450-500頭/㎡;塑料折簇140張,每張上熟蠶200頭。
(4)預上簇:將熟蠶放在室外通風乾燥處預上簇,3-4小時後搬入簇室。
(5)簇中管理:入室後方格簇掛起,花簇呆成人字形,隔四小時撿一次游山蠶並開兩頭調轉位置.簇室溫度控制在25-26℃,干差溫度3-4℃,不能超過28℃或低於20℃,簇室加強通風排濕.及時摘下薄頭蠶和揀起落地熟蠶。第二天撿病死蠶,以免污染好繭,造成污染和黃斑發生。
2、采繭:采繭適期應以蠶化蛹、蛹體變為棕黃色為宜。春蠶上簇後5—7天、夏秋蠶4-6天為采繭適期。過早因未化蛹易震傷出水,影響繭質量;過遲又有蠶蛹化蛾的危險。按上簇順序先上先採,采繭前應先把死繭和爛繭撿出,再採好繭並按上繭、次繭、雙宮繭、下繭(黃斑、紫印、畸形等)、下爛繭等五類分別放置。採下的繭以2-3粒厚平鋪於蠶匾上,避免蠶繭發熱。
中國有機農業網
『叄』 桑蠶適合養殖的地域在哪些地方
我國是位居世界第一的種桑養蠶大國,蠶桑生產主要分布在26個省(區、市)1000多個縣,桑園面積1200多萬畝,年產蠶繭1240多萬擔,涉及農戶近2000萬戶,蠶農收入120多億元。
長期以來作為我國蠶桑主產區的東部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快,土地資源大大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蠶桑產業發展空間縮小。因此,種桑養蠶由東部向地域廣闊、氣候和土壤適宜種桑養蠶的中西部內陸省份轉移,顯得勢在必行。
2006年3月下旬,由商務部實施的東桑西移工程,重點選擇廣西、江西、四川、重慶、陝西等桑蠶生產基礎較好的中西部15個省(區、市)50個縣,擬定到2010年末,在全國建設200個萬畝以上的桑蠶基地。
中西部蠶桑基地凸顯效益
項目實施1年後,讓我們看看東桑西移的「實戰」成績單。
據統計,至2006年底50個蠶桑基地在中西部全面建成,中西部15個省(區、市)的桑園面積佔全國的7.3%,蠶繭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59.1%,已經超過東部的蠶繭產量。在工程規劃之列的50個龍頭企業在投資蠶桑基地的同時,一半以上就地發展繅絲,每個企業平均為農民提供800個~1200個就業崗位。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這50個蠶桑基地共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帶動15萬戶農民增收4.5億元,戶均實現收入5600元,同比增長1倍。
資料表明,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經躍居我國蠶桑業主產區的第一位,2006年底,廣西以發展桑園面積180萬畝,養蠶505萬多張,蠶繭產量達18萬噸的實力穩坐國內桑主產區第一把交椅。
廣西的蠶桑業得以高速發展得益於自去年4月份開始實施的「百萬畝桑蠶優質高效種養及深加工技術集成應用示範」項目,目前,廣西的桑樹優良品種已佔到全區育苗總量的80%,桑蠶優良品種的示範應用占項目區養蠶量的95%以上。去年實現新增產值8億多元,利潤2.7億元,新增稅收6761萬元。
國家繭絲綢協調辦公室副主任房愛卿在工程實施之初,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東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競爭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的,使蠶桑生產成為部分中西部地區的支柱產業。上面的一組數字足以表明東桑西移工程已初見成效,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為系列工程打了好基礎,開了好頭。
以科技的力量延伸桑產業鏈
在種桑養蠶產業西移為中西部地區農民帶來更高收入的同時,將東部現代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生產技術移到中西部,實現當地農民、企業家的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轉變,相比產業產值的增長則更為深遠而有益。
東桑西移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東部地區通過優化現有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和絲綢加工園區現代化水平,帶動西部發展。
廣西優良的桑樹種質資源有力促進了其蠶桑產業鏈的延伸。蒙山縣通過招商引資組建的蒙山華虹絲綢有限公司,原來是個鄉鎮企業小廠,現已發展成為廣西區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2006年,華虹公司生產繅絲產量達400噸,產值9800萬元,並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一期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全區第一條捻線絲生產線,二期投資3500萬元用於擴大自動繅絲生產線。待所有的技改項目投產後,華虹公司將具備年產白廠絲、捻線絲各600噸的生產能力,加上利用繅絲副產品、雙宮繭、下繭生產絹紡產品,年產值將超3億元,可為地方提供稅收1500萬元以上。
蠶桑產業已經成為廣西的支柱產業。目前,廣西正全面展開蠶桑科技入戶工程,計劃年內培訓蠶農40萬人次,打造廣西「蠶業人才小高地」,以科技的力量打造「國內外重要的繭絲綢生產加工基地」。
『肆』 桑蠶在四大地區的哪個地區
我國現代的桑蠶分布格局主要為三大桑蠶基地,分別是: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版三大基地。三大桑蠶權基地的產業模式都略有不同,主要是由於地理因素和輸出產品各有所長導致。
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興、湖州和江蘇省的環太湖地區,是國內最大桑蠶養殖基地。這里氣候十分適宜桑蠶養殖,一年可採桑葉三次,全年可養蠶兩到四次。比起桑蠶業這里的絲織工業更負盛名。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刺綉、湖州的湖綢、杭州的織綿都是享譽中外的絲織品。四川盆地桑蠶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帶,四川盆地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可採桑養蠶三至四次。四川盆地主要的絲製品主要為蜀錦和巴緞。四川盆地桑蠶基地還在向丘陵地區發展階段,其前景仍非常廣闊。珠江三角洲桑蠶基地主要以廣東省的順德、南海、中山等縣為主。以順德縣最為有名,其蠶桑產量約佔全省蠶桑生產總量的一半。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優勢在於地處亞熱帶南部,桑葉全年可以採摘七至八次,養蠶可達七到九次,堪稱國內之最。再加上發達的輕工業,使得珠三角桑蠶基地在國內桑蠶產業佔有重要的地位。
『伍』 養桑蠶怎麼樣
有條件可以試試。
養桑蠶有銷路嗎
1.蠶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吐絲昆蟲。以桑葉為食料,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主要用於織綢,是優良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2.桑蠶可以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3.政府對於養桑蠶是有補貼政策的:
支持范圍:種植、養殖基地和設施農業項目;棉花、果蔬、茶葉、食用菌、花卉、蠶桑、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80—160萬元
往年申報時間:3月
綜合的來說,桑蠶可入葯,吐絲可做絲綢,而且政府對養桑蠶有政策扶持,所以不必擔心,養桑蠶是有銷路的。
二、養殖桑蠶的前景和利潤怎麼樣
桑蠶繭養殖分為春蠶、伏蠶、秋蠶,秋蠶又分中秋蠶和晚秋蠶,春蠶質量最好,秋蠶次之。飼養品種有農桑、大中華等。桑蠶繭的生長周期受限於氣溫,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開始養殖春蠶,26-27天為一個生長周期,5月20日左右開始夏伐,桑樹重新長出新葉後,6月25日左右開始養殖伏蠶,24-25天為一個生長周期,因中秋蠶與伏蠶間隔時間短,怕消毒不好影響生長和質量,一般不養中秋蠶,晚秋蠶一般在9月5日左右開始養殖,10月上旬結束。伏蠶一季由於受氣溫、環境、收購價格等因素影響,有的養殖戶選擇養春蠶、秋蠶兩季,也有選擇養殖三季蠶的。從調查中了解到:一棵桑樹苗0.4元,一畝地植1440棵,7—8年為一周期,平均每年投入的桑樹為87.27元/畝。
桑蠶畝凈利潤為7542.49元,每50公斤桑蠶價格為2817元。由於收購價格上漲,蠶繭收益增加。近幾年來繭絲加工企業快速增長,繭絲加工總產量和原料蠶繭的總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繭絲加工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生產,不得不在原料繭價格高、利潤空間不大的情況下,也要共同購進原料。
『陸』 蠶的生活習性如何養殖
我國廣闊的原野上生長著許多桑樹,有喬木,也有灌木。在桑樹上生息著好幾種昆蟲,它們取食桑葉或蛀食樹干。在些昆蟲中,有一種吐絲作繭的鱗翅目昆蟲引起了先民的注意,這就是桑蠶。桑蠶取食桑葉後吐絲結繭,然後鑽出繭殼羽化為蛾子。人們發現這種繭殼浸濕後,可以拉出長長的銀色絲縷,這絲縷可捻成線,也可織成綢。這比起當時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來,要漂亮得多了。隨著先民生活的定居,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蠶繭,即開始了人工飼養,並把蠶移到室內來馴養。 家蠶(BombyxmoriL.),又叫桑蠶,屬蠶蛾科(Bombycidae),是由野蠶(B.madarinaMoore)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飼養所創造的物種,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成就。家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蠶種)、幼蟲(蠶)、蛹和成蟲(蛾)四個發育階段。在幾千年的飼養過程中,人們了解了蠶的生活習性,養蠶技術不斷提高。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通過選擇的方法,選留吐絲多、結繭大的個體做種,又用雜交原理,把不同的性狀結合在同一個體中而育成新的類型。這樣,就有了繭色、體態、斑紋變化多端的數百個品種。利用冷藏的方法改變蠶種的化性(昆蟲一年發生的世代數目,叫做化性)是我國古代養蠶的勞動人民的偉大發現。他們將蠶卵封閉在罐中,然後置於冷泉水或高樹濃蔭下冷藏,可使蠶種在冬天也能飼養。如果不是這樣,則在一年內要想多次養蠶是不可能的。現今,人們掌握了昆蟲激素與變態發育的關系,已經能夠人工調節蠶的發育。為了讓蠶吐絲更多,抓住蠶產絲素、絲膠的五齡階段,用保幼激素均勻噴布在蠶體上,就能延長蠶的生長期,使它更多吃一些桑葉,多產蠶絲。如果當時缺少桑葉、病害蔓延或勞力不足,要蠶提前化蛹,則可以用蛻皮激素噴灑桑葉來喂養四齡幼蟲,即可縮短生長期,提前吐絲結繭。此外,還可以用人工飼料替代天然飼料,增加養蠶次數。 我國除桑蠶外,還有柞蠶、樟蠶、樗蠶、天蠶等。柞蠶(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屬大蠶蛾科(Saturniidae),原產山東萊州(掖縣),是我國地位僅次於桑蠶的產絲昆蟲,現盛產於遼寧、河南等省。柞蠶最早見於《爾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蠶絲已作為給皇帝的貢物,在漢代曾經由官方推廣,經宋、元、明、清幾代引種推廣,分布到了全國很多省份。其主要飼料樹種是櫟屬(Quercus)各種的葉子。 樟蠶(EriogynapyretorumWestwood)屬大蠶蛾科,原產廣東、廣西一帶,以樟葉、楓葉為食,它的絲被人們利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885年前後已有記載,其絲為紡織上等原料。古時用樟蠶絲經醋浸泡後拉絲作為弓弦,強度極大。現作為釣魚線和醫用縫線出口。 樗蠶()屬大蠶蛾科,其飼養歷史不詳。在山東省有小規模飼養,飼料是烏桕和臭椿。在南方有篦麻蠶。 天蠶(AntheraeayamanaiGuerin-Meneville)也屬於大蠶蛾科,分布我國從東北向西南到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省份。寄主是各種柞樹(一種中大型的喬木)和櫟樹。由於天蠶絲具有獨特的性質,絲質光澤有色,為高貴裝飾品的原料,國際商品價值高於桑蠶絲數十倍,被譽為綠色金子和鑽石纖維。我國從唐朝已開始利用,距今約1300多年。人工飼養至少開始於17世紀,約在100年前已向外國出口。 (2)家蠶馴育起源的神話 家蠶馴育是我國遠古時代不知名的勞動人民在實踐中掌握自然規律而加以利用的事實,但畢竟歷史過於悠久而無法追溯到其最早起源,因而就有了各種傳說和神話。傳說之一,養蠶是黃帝的元妃嫘祖所發明。在《通鑒外紀》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後世祀為先蠶。這種說法比較普遍,解放前蠶神廟里還供著先蠶西陵氏。另外,《搜神記》中有一神話。相傳在太古時代有父女二人,父親外出打工,僅留下女兒一人和一匹馬在家。女兒自己飼養此馬。由於貧窮和寂寞,她非常思念打工在外的父親,就對馬戲言:你要是能把我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馬聽完此言後便掙脫韁繩而去,徑直跑到了父親打工的地方。父親見到馬後非常驚奇,就牽來騎上。馬望著來的方向悲鳴不已。父親見狀,猜測家裡有事,就騎馬回到家裡。畜生有非常之情,所以父親就更加精心喂養。但馬不肯吃食,每見到女兒出入都要喜怒擊蹄。父親覺得奇怪,就悄悄地問女兒。女兒只好如實相告。父親認為此事有辱家門,就用箭將馬射死,把馬皮剝下曬在院中。父親又出門了。女兒與鄰家女友來到馬皮前,對著馬皮嘲笑說:你一個畜生為什麼要娶一個女人呢?招此殺身之禍,何苦呢!話音剛落,馬皮突然飛起,將女兒捲走。鄰家女友大驚失色,不敢搶救,只好去告訴父親。父親返回後到處尋找,未能找到。數天後,在一棵大樹枝上發現了他們。女兒和馬皮同時化為蠶,生息於樹上,其繭厚大。鄰女取而養之。因樹為桑樹,又因桑與喪同音,故取名為桑蠶,老百姓普遍飼養,即為今天的家蠶。 (3)絲綢業的發展 根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證,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開始植桑養蠶。蠶絲的利用開始於漁獵時代的末期,而養蠶開始於農業時代的初期即黃帝時代。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蠶桑生產已成為專業化,並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到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年~221年)達到高度發展,蠶絲已成為貧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貿易的物資了。我國各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絲織品很多,有羅、綾、紈、紗、縐、綺、錦、綉等產品,其圖案與色彩的美麗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宋、元時期(公元960年~1368年)的蠶絲生產和絲織業達到另一高峰,宋朝年產絲綢達340萬匹,統治者對蠶絲業與農耕同樣重視。我國古籍中常有農桑並舉的記載。一婦不蠶,或受之寒一成語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蠶業的高度認識。 我國古代社會的衣著以絲綢和棉麻來區分貴賤。官員富豪無不以衣錦為榮,成語衣錦還鄉應運而生。勞動人民則穿棉麻布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以前,絲絹與糧食同樣作為人民負擔繳納的實物,朝廷或官府以絲絹作為對有功臣民的賜賞。現今藏族和蒙古族在迎送、饋贈、敬神及日常交往禮節中使用絲質(哈達)以表達敬意和祝賀。 絲綢業的發展與普及也影響到我國的文化生活,除了有許多描述採桑、養蠶的美好詩句外,成語作繭自縛被用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人作事原來希望對自己有利,結果反使自己吃虧受累。唐代白居易有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縛縈。;宋朝釋道原有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的詩句。由於蠶一生只吃桑葉,到老時卻吐盡它那柔軟、光滑、潔白的絲,因此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就被用來贊揚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人們。 我國古代蠶絲的發展促成了對外通商和文化交流。早在公元11世紀,蠶種和養蠶技術已傳入朝鮮 ,公元前2世紀傳入日本,公元6世紀傳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國家。桑蠶飼養技術是公元6世紀傳人歐洲的,所以蠶絲代表東方古代文明,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絲綢是廣受歡迎的商品,它和桑蠶飼養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向西傳播,路經草原、沙漠、綠洲和山川,沿途興起一批著名的市鎮,如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龜茲、疏勤等。張騫從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奉漢武帝劉徹的命令由我國西部出發,到過帕米爾高原以西的一些國家,並建立了聯系。絲綢是我國重要的產品,因此,古代西方稱長安古都為絲城,稱我國為絲國。在南方另有絲綢之路,經成都、保山等地到達緬甸與印度;在東部沿海又有徐聞(廣東)、合浦(廣西)以及蓬萊(山東)、寧波(浙江)等港口通往太平洋諸島嶼和地區。 目前,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多個國家與地區飼養家蠶,年產蠶繭約800萬擔,產絲約5萬噸。我國的產繭量和產絲量都佔全世界的首位。蠶業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寧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浙江地區的農民歷來都把這種對人類作出很大貢獻的昆蟲叫做蠶寶寶,它吐出來的絲有珍珠之光,即使在化學纖維日新月異的今日,絲織品仍被譽為纖維女皇,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纖維望塵莫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蠶業有著十分光明的前途。
『柒』 如何規模化養殖桑蠶
養前准備
蠶農養蠶前應該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報蠶數
新種桑戶在桑高0.7米左右時即可報數,老戶春、秋季第一批蠶在桑高0.5米左右時報數,其他批在領蠶時報下批數。1張蠶需要桑葉450~500公斤,從報數到接蠶約25天。
2、蠶室
蠶室要求地面平整、潔凈,前後有對流窗,最好開地腳窗。門窗要裝好紗網防蒼蠅,地腳窗裝好鐵絲網防老鼠。大棚和水泥房均可(天冷最好用水泥房,天熱最好用大棚)。養1張蠶約需30平方米的養蠶面積和10平方米的專用桑葉室。
3、蠶具和葯品
1張蠶要准備如下蠶具和葯品:0.8米寬的蠶簸15~20隻。采葉籮四隻,葯膜約20平方米。拖鞋2~3雙,分別放在蠶室和桑葉室。紅磚若干塊,主要是地面養蠶時方便喂蠶,一般每間屋放2行磚,以方便來回行走。
蠶室消毒專用桶2隻,噴霧器1隻,一定不能用裝過農葯的桶和噴霧器消毒蠶室。方格簸260隻。石灰60公斤左右,於領蠶前3天灑少量水發好。
3、消毒
消毒是防治蠶病發生、保證養蠶高產優質的前提,一定要認真抓好。第一批消毒應在領蠶前的1周內完成。先把蠶室、桑葉室及周邊環境徹底清掃干凈,蠶具可放在陽光下暴曬,然後對蠶室、蠶具進行消毒。目前最好的葯品是消特靈。
消特靈配製方法是:先將主劑粉碎,用少量水攪成糊狀再倒入25公斤水,後加入輔劑稍攪拌,澄清15分鍾即可使用。用專用噴霧器對蠶室和所有蠶具進行消毒,消毒要全面、徹底,室內牆面、地面都要噴勻噴透,噴後要關閉門窗保持濕潤1小時。
待消毒液干透後,按上面辦法重復消毒1次。薄膜、鞋、蠶具等用葯液浸泡消毒效果更好。蠶室消毒2次後打開門窗,注意消過毒的蠶室不能放入未消毒的東西。
養蠶技術
1、噴桑葉用於添食養蠶
一市斤水加5毫升發酵液,噴10市斤桑葉添食,每天一次。蠶愛吃、糞便不臭,生長快,蠶繭厚,質量好,可增產10%左右。
2、噴蠶體降溫解暑
夏天氣溫高,蠶容易生病,室溫過高蠶還容易中暑死亡。可在高溫天氣,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發酵液,噴於蠶體,每天中,下午各噴一次。
3、噴桑葉保鮮
夏天氣溫高,採回的桑葉堆放久了會發黃變質,秋天氣候乾燥,採回的桑葉,留久了會乾枯變硬,可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發酵液,用來將桑葉噴濕,然後將桑葉裝入編織袋或堆在地上,用塑料布蓋好,保存24小時仍然鮮綠如初。
4、噴桑葉促生長
按一斤水加1—2毫升發酵液,噴灑桑田的桑葉,一個月噴2—3次,添加0.2%的磷酸二氫鉀效果更好。噴到桑葉全濕不滴水為宜。桑葉生長快,葉油綠肥厚,可增產20—25%。還可減少病蟲害。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劑發酵液前後6小時不能使用抗菌素,發酵液不論保存多久,只要還有甜醇曲香氣味,就可以使用,如果發臭則就不能使用。
養蠶節桑有竅門
正常情況下養蠶,每生產1公斤蠶繭需15公斤桑葉。採取節約用桑措施後,每張蠶種可節約用桑50公斤左右,而蠶繭產、質量可絲毫不受影響。其節約用桑措施是:
1、桑葉要合理采、運、貯。盡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葉,隨采隨運,松裝快運。採回的桑葉抖松後放入貯桑池或貯桑室內,合理貯藏,防止風吹或堆積發熱變質,造成桑葉浪費。
2、防止桑葉萎凋。稚蠶期採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蓋育,以利保溫保濕,使桑葉保持新鮮。大蠶期喂蠶後適當關閉門窗,待蠶食去桑葉70%左右,再開門窗通氣,能有效地防止桑葉萎凋。
3、確保蠶室溫度。大、小蠶適宜溫度分別為24℃、25℃,在適溫范圍內,蠶食慾旺盛,減少殘次桑葉,而且提高葉絲轉化率。
4、推廣少回育、條桑育。小蠶平面立體一日一回育、全齡二回育、大蠶條桑育等省力化養蠶技術,不僅提高養蠶工效,且有利蠶兒食桑,比普通育節省桑葉5%左右。
5、計劃用桑和定量給桑。按不同蠶期逐齡、逐日、逐回制定標准用桑量,做到「蠶兒飽食不浪費,節約用桑不餓蠶」。每齡蠶初、末期,蠶食桑量減少,這時喂葉要適量。5齡蠶盛食期要讓蠶兒充分飽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內。
6、添食蛻皮激素。蠶兒見熟5%左右,每張種使用1支蛻皮激素,兌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葉,一次給蠶吃完,能促使蠶兒一齊老熟,每張種可節省桑葉10公斤左右。
(7)桑蠶養殖旅遊攻略擴展閱讀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
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
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葯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桑蠶是全變態昆蟲,一個世代中,歷經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
在一年內自然發生的世代數稱化性,一年發生1代的稱一化性,發生2代的稱二化性,發生3代以上的稱多化性。熱帶地區還有終年不滯育的多化性品種。發育的溫度范圍隨發育時期而不同,大致在7~40℃之間,能正常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0~30℃。
桑蠶對全年的氣象環境的適應性直接體現在蠶體的強健程度上, 生長良好 ,體質強健的野桑蠶可以結出好的蠶繭 ,因此以繭質作為衡量野桑蠶體質強健度的指標。
『捌』 桑蠶養殖,有把桑蠶直接在桑樹上養的視頻嗎!就是大棚桑樹直接育蠶法的視頻
成本高,效益差,不值得推廣。如果用大棚種植確山果桑,效益高的超乎想像!
『玖』 怎樣養好桑蠶請大家幫助
夏秋養蠶應注意什麼?
一、防農葯中毒。養蠶季節不要蠶室附近農田噴灑殺蟲雙等有機氯農葯,其熏蒸作用會導致蠶兒中毒;喂蠶桑葉要經過試喂確認無毒後,才能采葉喂蠶。
二、蠶室內禁用蚊香或滅蚊、滅蟲劑。在鄰近蠶室的住房內使用,也要關閉蠶室門窗,以防蠶兒中毒。
三、蠶室要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蠅類入蠶室內危害蠶兒,並添加「滅蠶蠅」乳劑或噴蠶體,以殺滅蠅蛆。
四、養蠶前要堵塞鼠洞,蠶架與牆壁要保持一定間距,蠶架腳周圍要撒上石灰粉或蠶葯,以防止老鼠上爬。養地蠶,要做好葯物滅鼠。
五、夏、秋養蠶氣溫較高,要打開門、窗,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桑葉噴灑清水,室內用電風扇吹微風,也有利於室內降溫。
六、發現病蠶要及時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漿的消毒盆內,禁用病蠶飼喂畜禽,以防止病原傳播擴散,污染環境。
七、蠶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蠶室周圍攤曬,應集中到野外堆漚或放入糞坑內漚制,以防止病原擴散。
八、夏秋高溫,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葉、及時運葉,合理貯葉。貯桑池每個齡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過夜桑葉。
九、高溫多濕天氣忌喂濕葉,貯桑葉不能灑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鮮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養蠶季節,蠶室不要存放穀物、糠麩等物,以免受潮產生蟎類,養蠶時危害蠶兒。
養蠶節桑有什麼竅門?
正常情況下養蠶,每生產1公斤蠶繭需15公斤桑葉。採取節約用桑措施後,每張蠶種可節約用桑50公斤左右,而蠶繭產、質量可絲毫不受影響。其節約用桑措施是:
1、桑葉要合理采、運、貯。盡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葉,隨采隨運,松裝快運。採回的桑葉抖松後放入貯桑池或貯桑室內,合理貯藏,防止風吹或堆積發熱變質,造成桑葉浪費。
2、防止桑葉萎凋。稚蠶期採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蓋育,以利保溫保濕,使桑葉保持新鮮。大蠶期喂蠶後適當關閉門窗,待蠶食去桑葉70%左右,再開門窗通氣,能有效地防止桑葉萎凋。
3、確保蠶室溫度。大、小蠶適宜溫度分別為24℃、25℃,在適溫范圍內,蠶食慾旺盛,減少殘次桑葉,而且提高葉絲轉化率。
4、推廣少回育、條桑育。小蠶平面立體一日一回育、全齡二回育、大蠶條桑育等省力化養蠶技術,不僅提高養蠶工效,且有利蠶兒食桑,比普通育節省桑葉5%左右。
5、計劃用桑和定量給桑。按不同蠶期逐齡、逐日、逐回制定標准用桑量,做到「蠶兒飽食不浪費,節約用桑不餓蠶」。每齡蠶初、末期,蠶食桑量減少,這時喂葉要適量。5齡蠶盛食期要讓蠶兒充分飽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內。
6、添食蛻皮激素。蠶兒見熟5%左右,每張種使用1支蛻皮激素,兌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葉,一次給蠶吃完,能促使蠶兒一齊老熟,每張種可節省桑葉10公斤左右。
如何抓好眠起處理的幾個關鍵技術環節?
眠起處理是一項十分重要養蠶技術,處理得好與不好,關繫到蠶兒的健康狀況和發病率,以及產繭的多少。因此應著重抓好如下技術環節:
1、適時眠除。小蠶發育快,就眠快,眠期短,下眠網宜提早;四齡蠶催眠期長,下網宜偏遲些。在高溫多濕宜早,低溫乾燥宜遲,上午就眠宜偏早,下午就眠偏遲。眠除時見蠶座有少量(2-3條)眠蠶時,撒上糠灰或鮮石灰粉(使蠶迅速上爬)再加眠網,給桑(桑葉適熟稍偏嫩),蠶全部爬上後即可進行。如果是晚上加眠網,應第二天早給一次桑葉後眠除。
2、提青分批。眠除後喂兩口桑,蠶兒全部眠定,不用提青,座中極少數弱小遲眠蠶用手執出淘汰。如果有一半未入眠,就用中心分批法,把蠶分成二批入眠。方法是:蠶眠一半,再加眠網一次和均勻給桑,使蠶兒爬上網後移至加一窩飼養就眠。如果蠶兒生長發育參差不齊,就用提中心分二頭的方法,把處於眠中狀態的大批蠶分出來,將早眠與遲眠蠶在起蠶餉食時並窩飼養。
3、眠中管理。蠶兒入眠後,要保持安靜,通風換氣,防止陽光直射。高溫多濕天氣,要在蠶座撒糠灰或石灰粉吸濕,既防止病菌孳生,又防止早起蠶食殘桑造成發育不齊。
4、適時餉食:應貫徹遲餉食,即是在見蠶基本蛻皮完,而且有80-90%的起蠶頭部為淡褐色時進行餉食。遇高溫悶熱或白撞雨時,宜提早餉食。一般見起後5-7個小時餉食。各齡餉食前要進行蠶體蠶座消毒,而後下網給桑,用桑要新鮮偏嫩。
5、控制日眠。控制日眠,應以三、四眠為重點。一般來說,三眠日眠,大眠亦日眠,三眠踏夜眠,大眠也會踏夜眠。日眠蠶兒,熟蠶就在中午,上簇也就方便了。
『拾』 桑蠶的養殖前景如何
這要看你養蠶的品種與產蠶絲質地的好壞,不定啊,受環境與生長地影響 ,最好找售蠶的及收蠶絲的具體問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