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攻略 » 杜甫李白一起旅遊多長時間

杜甫李白一起旅遊多長時間

發布時間: 2021-03-15 23:52:22

❶ 李白的旅遊經歷,舉幾個例子,越詳細越好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家鄉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承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馬承禎。天台道士的司馬承禎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殿,請教經法,還為他造了陽台觀,並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她學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於當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後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承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餘,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誇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2.洞庭葬友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偉,虎踞龍盤,六朝宮閱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麼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後,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卧病他鄉,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後,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心切,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於回轉家園。最後,他決定再度漫遊。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裡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於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於此並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後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又幾次出遊,結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並於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❷ 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去開封旅遊 都寫了什麼詩

三人當即在古吹台上喝起酒來,一杯一杯又一杯,邊喝邊吟詩,在獵獵秋風中來了個詩歌大合唱。游過大梁之後,他們又到了宋州(今商丘)的梁園。在梁園,他們一起登臨西漢梁孝王的平台,在孟渚澤中一起狩獵,還到梁園北邊的單父台上宴遊行樂,過著狂歌度日、裘馬輕狂的生活。

李白在這段時間里,還有了第二次婚姻,別的書中很少提及,這里說來與諸位聽聽:有一天,他們三人正在開懷暢飲,忽聽琴聲傳來,這琴聲如夢如幻,如泣如訴,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牆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

❸ 杜甫既然羨慕,為何不隨李白一起去遊玩世界

盛唐,李杜,無疑是兩顆最亮的星。一個,天生狂放,才華橫溢,無人可及,詩歌天成。一個,沉斂憂郁,勤奮異常,苦吟為詩,達濟天下。李白看得最開,杜甫過得最苦,差距為何這么大呢?

❹ 李白杜甫共游什麼地方

李白、杜甫共游的主要地點:洛陽、三峽、開封、商丘、芒碭山、王屋山、千佛山、大明湖、兗州等地。

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於洛陽,兩人在半年內,主要游歷了山東、河南一帶。745年分別後,杜甫去長安,李白繼續漫遊天下。兩人從此再未相遇過。聞一多評價李杜的相識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僅次於孔子見老子。

❺ 游杜甫草堂所需時間

答:兩個小時吧,總共300畝,對於詩詞不感興趣的話就是沿著地圖上的推薦線路一直走,最多停下照相。這種地方最好跟導遊走,而且他們有租電子導游的,好像是二十塊一小時。

❻ 李白一生經歷過哪些旅行,概括回答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卧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6)杜甫李白一起旅遊多長時間擴展閱讀:

李杜相識

天寶三載(744年,註:天寶三至十五載、至德年號期間稱「載」而不稱「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濟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❼ 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遊山玩水的李白為什麼會比杜甫還有錢

李白和杜甫在今天看來,他們是齊名的。

但是,他們活著的年代,兩個人確有天壤之別。李白很早就出名了,而且還是一個寫詩屆的大咖。

自從寫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賀知章,說他是“謫仙人”之後,李白就迅速成為了一個全國的大網紅,而且是實力派經久不衰的那種。


這種大唱時代衰歌的句子,可以說人家都不喜歡,朝廷也不待見,他若是能走紅,才見鬼呢。

杜甫在活著的時候,也就是個不入流的小詩人。

因為名聲不大,考試又考不上,所以他只能擔任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的職位。這樣的杜甫肯定沒有什麼錢了。

所以李白遊山玩水,杜甫潦倒一生也可以理解了。

❽ 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共有多少年求大神幫助

他倆就好比武林高手之間惺惺相惜的那種感覺。高手更寂寞。高出不勝寒。當自己達到一個頂峰了,就會覺得很沒有追求了,所以很懷念自己的對手,或者說是同一領域的朋友 杜甫的懷人詩,寫得最多最好的,除懷妻、懷兄弟的以外,就數懷李白的了。詩人設想李白會去汩羅江吊念屈原,並想到他會投詩以寄託心中的痛苦。但李白當年並未去過汩羅。 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 首句以秋風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雲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滄茫,世路凶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卻反問遠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經意的寒暄,而於許多話不知應從何說起時,用這不經意語,反表現出最關切的心情。這是返樸歸真的高度概括,言淺情深,意象悠遠。以杜甫論,自身淪落,本不足慮,而才如遠人,罹此凶險,定知其意之難平,遠過於自己,含有「與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無邊揣想之辭,更見詩人想念之殷。代人著想,「懷」之深也。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瀟湘洞庭,風波險阻,因慮「江湖秋水多」。李慈銘曰:「楚天實多恨之鄉,秋水乃懷人之物。」悠悠遠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語以祈珍攝。然而鴻雁不到,江湖多險,覺一種蒼茫惆悵之感,襲人心靈。 對友人深沉的懷念,進而發為對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達」,意謂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語極悲憤,有「悵望千秋一灑淚」之痛;「魑魅喜人過」,隱喻李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此二句議論中帶情韻,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長,有極為感人的藝術力量,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長蘅評:「一憎一喜,遂令文人無置身地。」這二句詩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 此時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這位千載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點,所以詩人飛馳想像,遙想李白會向屈原的冤魂傾訴內心的憤懣:「欲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這一聯雖系想像之詞,但因詩人對屈原萬分景仰,覺得他自沉殉國,雖死猶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亂,一清中原,結果獲罪遠謫,雖遇赦而還,滿腔的怨憤,自然會對前賢因秋風而寄意。這樣,「欲共冤魂語」一句,就很生動真實地表現了李白的內心活動。最後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像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讀杜詩說》) 這首因秋風感興而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盪、一瀉千里地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轉,縈繞心際。吟誦全詩,如展讀友人書信,充滿殷切的思念、細微的關注和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情,反復詠嘆,低回婉轉,沉鬱深微,實為古代抒情名作。( 回答者:木葉白牙3世 - 試用期 一級 5-19 12:08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50% (1) 不好 50% (1) 其他回答共 3 條 想見恨晚. 回答者:tianyaweiygulv - 舉人 五級 5-19 12:06 天寶三年 ( 公元 744 年 ) 的夏天 , 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 在這里 ,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 . 此時 , 李白已名揚全國 , 而杜甫風華正茂 , 卻困守洛城 .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 , 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 , 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 .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 ,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 在洛陽時 , 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 ( 今開封商丘一帶 ) 會面 , 訪道求仙 . 這年秋天 , 兩人如約到了梁宋 . 兩人在此抒懷遣興 , 借古評今 . 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 , 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 然而 , 三人各有大志 , 理想相同 . 三人暢游甚歡 , 評文論詩 , 縱談天下大勢 , 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 , 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 這年的秋冬之際 , 李杜又一次分手 , 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 ( 道教的秘文 ) 、授道簏去了 . 李白到齊州 ( 今山東濟南一帶 ) 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 , 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 , 成為道士 . 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 , 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 , 為他造了真寰 . 此次的求仙訪道 , 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 天寶四年 ( 公元 745 年 ) 秋天 ,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 .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 他們兩次相約 , 三次會見 , 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 , 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 就在這年冬天 , 兩人分手 , 李白准備重訪江東

❾ 李白與杜甫高適游梁經歷了多長時間

據記載,李白杜甫高適在秋天見面游梁,冬天相互告別。所以時間也就幾個月,然而,李白杜甫卻留下了深刻的友情。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游。但是李白後來對高適的感覺很差。因為在後來李白被捲入永王造反被捕下獄的時候,給高適寫信求救,高適卻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