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沈從文小說特有的「湘西風情」主要表現在哪裡對完美人性的追求主要表現在哪裡在文學史上的價值
去看他的文章就知道了,有一種清新而壯的風格.例如<<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撐他所構築的湘西世界的柱石。他通過一個古樸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對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我們從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的總體的大敘事的角度考察《邊城》,則不難發現他的真正的命意在於建構一個詩意的田園牧歌世界,支撐其底蘊的是一種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從《邊城》中,我們看到沈從文筆下詩畫般的湘西世界,自然山水滂沱而又秀美,人們單純而又勇敢,沒有貧富、地位之分,均以誠摯為美的,以親善為人之本,使讀者置身於溫馨的世界,這種描寫手法本身就是對爾虞我詐無情的鞭撻。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寶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原始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目的在於襯托湘西人清水般的心靈。他筆下的湘西風情與現實中的都市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採用一斗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築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的沈從文先生在這里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貳』 湘西景色有哪些比較好看的
祝融峰位於湖南省東部中間的南嶽衡山,北緯27°18′6″,東經112°41′05″,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蓋、天柱、祥光、煙霞、軫宿諸峰之上,祝融峰,海拔1300.2米,高聳雲霄,雄峙南天,是南嶽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其景點包括老聖殿、上封寺、望月台、南天門、會仙橋等景點,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的景區。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日出,看雲海,賞雪景。"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祝融峰之高"被譽為"南嶽四絕"之首。
『叄』 沈從文獨特的湘西情結是怎樣的
沈從文的湘西情結(一)
作者:芭蕉的往事 出自:放一片楓葉在書,我便記得過去 瀏覽/評論:83/0 日期:2008年4月13日 21:08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他卻無時無刻不在自稱是「鄉下人」,他比任何作家都更加熱愛自已的故鄉——湘西。作為一位作家,最值得自豪的莫過於自己一部衷情的作品也能博得世人的叫好聲,沈從文把他最好的作品幾乎都獻給了它的故鄉,他的小說《邊城》、《長河》、散文《湘西》、《湘行散記》都是因為蘊含著深深的湘西情結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到底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能叫作家本人一生都為之魂牽夢縈呢?下面我就想對這個問題發表我自己和一些粗淺的見解。 關鍵詞:湘西 鄉土文學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漢血統,生於湖南鳳凰縣一個封建行伍之家。沈從文從小受到私塾教育,自幼聰明的他卻非常頑皮,依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所以經常逃學,也甘心忍受小學老師和父母的責罰。1918年加入地方軍隊,從此踏入了他的從軍生活,他的軍人生活長達4年,1922年,沈從文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離開部隊,一個人前往北京,在忍受了一系列的困苦生活之後,他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當初來北京時候立下的志願,尋找一條可以達成理想,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在文壇上幾經沉浮,創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開成了獨特的寫作理念,以下,我將從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他的湘西風格的創作理念,以此來解開他的湘西情結。
一、神奇的湘西土地給了沈從文以創作的源泉。
在前面我已經簡單扼要地講了沈從文的生平,那麼,湘西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我們就一起到他的故鄉——湘西去看一看。正像他的學生汪曾淇所說的那樣:「高爾基沿著伏爾加河流浪過。馬克吐溫在密西西比河當過領港員。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其實,沈從文只是在二十歲以前一直生活在沅水上,那是一條養育了祖祖輩輩湘西人的河流,而沈從文生活的鳳凰城只是一個偏僻的閉塞的小城,這是一個苗民與漢民,山區與河谷,西部與東部有明顯沖突的地方,歷史上,漢人與苗人的沖突與斗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暴發以後,這里更加成為血腥的地方。不過,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把湘西描繪成遺世獨立,生活太平,原始能量充沛的樂土。沈從文並不是第一人,早在十九世紀, 湘西就以風景優美,中國山水畫家和文人墨客未曾點染吟詠過而贏得「中國的瑞士」的美稱,外國觀光者更把湘西推崇為揚子江流域中風景獨特的地帶,因為只有湘西這個地區在二十世紀還與外界隔絕。湘西的山不算高,然而蜿蜒流經其間的條條江水,卻像鬼斧神工的雕刻大師那樣,把它映射得千奇百怪,浸泡成一片碧綠。山中的岩洞,懸湍的激流,以及層出疊嶂插入平川時構成的景觀,足以使最富於浪漫的人也嘆為觀止。許多風景區至今遊人們還難於涉足於其間,因為苗民一般不願意漢人知道這些仙境。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仙境,據沈從文統計,城中共有一千多座碉堡,三百座營汛。一七九五年到一八O六年的苗民大起義中被血腥盪平一百年之後邊區的戰斗氣氛已被鄉村氣息所替代,原來山頂上星羅棋布的碉堡已經變成富有浪漫色彩的廢墟,,居住著戍族和他們的家屬的後人,一九一一年民國成立後,還有許多人仍可領取餉銀,今天憑高眺望,還可依稀「想見當時鼓角齊鳴,烽火報警的光景。」
這類有圍牆壁的住所除了為沈從文的小說提供富於浪漫的色彩的背景外,還把當地人象徵性地分為城裡人與鄉下人兩種。這就是為什麼沈老愛稱自己為「鄉下人」,他的意思就是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苗民,因為在當地,「鄉下人」不只是城鄉之分,還暗含的種族之分,在苗民被漢化的程度不斷加大之後,這種分別又成為文明程度的區分說法。
沈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既封閉卻又相對開放的地方開始的,沈家在當地算是世家大族,所以對其先世很引以為豪,他的祖父沈宏富是前清的貴州提督。在當地算是非常顯赫的了。但是,正象所有人都會經歷的幾起幾落的人生一樣,雖然沈的家庭在其後已經沒落了,然而,在沈的童年時代,他的家庭仍然是一個小康之家。家中田地豐足,所以他的爸爸能把他們都送到私塾去讀書,沈在私塾中不好好讀書,卻對鳳凰城中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大自然中的種種新奇大感興趣。他甚至天天逃學,到各處去逛,但是,現在我們能從《從文自傳》中讀到,他並不是閑逛,正像後來我們看到的種種有關他的童年時代的分析來看,他的多彩多姿的童年時代是他的創作源泉,他之所以能在後來的作品裡把湘西生活描寫得那麼真切,那麼吸引讀者的目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對在縣城看到的榨桐油,做花炮的各種生產工藝非常感興趣。他每天上學要走很長一條街,路上他就有許多有趣東西可看。這些店鋪有磨針的,有做雨傘的,也有皮鞋店、染房、豆腐房、,豆粉店等。他還非常喜歡兩樣行業。就是磨粉和打鐵。讓他從小到老都流連難舍。 沈從文的湘西情結(二)
作者:芭蕉的往事 出自:放一片楓葉在書,我便記得過去 瀏覽/評論:86/0 日期:2008年4月13日 21:22
二、青年時代的軍隊生活磨練了他,湘西的片片土地更是他日後成為學者的沃土。
湘西對沈從文後來偏愛文學可以說是影響深遠,這片他熱愛的土地,給他的創作以無限的,但卻是有據可依的想像空間。因為沈從文從小生活在軍官之家,並非是書香門第,而且當時湘西地區的文化水平不高。沈從文14歲就離開了家,從此開始了軍隊的生活,在軍隊生活的幾年中,他始終輾轉於湘西,四川,貴州一帶,一直生活在蒙蒙睚睚的境地之下,他之所以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熱愛文學,完全是一位姓文的秘書的功勞,是他,像劃過的流星一樣,驚醒了沈從文沉睡的生活,這位舊中國文人再一次在沈從文面前提供了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一個典型。文秘書一來到就穿了青緞馬褂各處拜訪,從軍官們眼裡看來,他是個很可笑的不合時宜的人。但他教沈從文要看報紙,還要看辭書。諄諄勸告沈從文好好讀書識字,說天下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能在書里找到出處。那時沈從文還叫做「岳煥」,他因為人機靈能幹,所以被提升為文書,能有機會和長官們在一起,一次,一位精通典故的上司問他的名字,他通報之後,這位上司晃著頭若有所思的說:「煥乎,其有文章?你就叫沈從文吧!」沒想到,他的這句話卻得到了驗證。
在沈的軍隊生活中,還有這樣很多值得回憶的人物。在沈的《從文自傳》中,他寫到了一些,所以,在沈的文學創作中就出現了這樣一種類型的作品,這類作品記述的都是一些湘西軍隊中的小軍官,普通士兵,或者是更不起眼的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有著自己的一種喜怒哀樂,有屬於自己的一份生活,他們儼然是這動亂世界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棋子,有時任人擺弄,有時被人毫無憐惜的扔掉。我們可以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一談到軍人這項職業,甚至評說它對中國人民影響時,沈的心情顯然是矛盾的,他刻畫軍隊屠殺無辜老百姓的情景比同時代的左翼作家寫得更為透徹,更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他沒有由此引出結論,認為地方軍隊是造成中國社會崩潰的主要原因。他強度的是,社會性崩潰是掌權者的責任,禍首在於政客。他描繪的士兵形象都是無辜的。
何況軍營中彌漫著相親相愛的感情。而且,沈從文指出,士兵們能團結成一塊也靠中國那種土匪義氣。雖然沈從文經常嘲笑當兵這個行當,可他在嘲諷中卻仍然稱道他從軍人生涯中找到的這種有朝氣的。無政府主意的思想。
三、沈從文主要湘西系列作品簡析
1、沈從文描寫的有關的湘西生活的作品和他童年及青年時代的參軍歷程密不可分。主要的可以在《從文自傳》中找到,這部書在「1934年我最愛讀的書中」曾被老舍和周作人選中,可見它作為一本自傳體的書籍所具有的魅力,在這部書中,他只回憶了自己將近二十年的生活,從湘西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到他背著自己簡單的行李來到北京,處處都充滿了湘西神秘的傳說。那裡的人們都單純,善良,質朴,承傳著古代游俠的精神,他們在漢人與困苦生活的雙重壓力下仍不以為然,繼續著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一份生活。1934年沈回到湘西探親,他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結成一些雜記,實際上是他寫給妻子的信,後來取名為《湘行散記》。這本書與以往描寫故鄉的文章有所不同,它不僅懷著一種不可言說的溫情,更加了一份對湘西更加落後,更為貧窮的擔憂與無耐。整個湘西的精神世界的瓦解對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滿懷悲憤的寫下了《湘西》——《鳳凰》,其中揭露了種種造成家鄉貧窮落後的原因,由此能夠看出,他的心時時刻刻都牽掛的湘西。
1、還有一系列根據湘西古老傳說改編而成的小說,本來是要送給他的弟弟,起名為《月下小景》,《媚金,豹子和那羊》等,這一系列的作品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令人讀起來如夢如幻。
2、一些贊揚和謳歌湘西青年男女愛情的作品特別強度那裡人愛情的觀念,他們不講嫁妝,不講財禮,也不講門當戶對,講的是一顆真誠的心靈和一份執著的愛如《阿金》,《旅店》,《阿黑小史》,《三三》,《雨後》〈龍朱〉等
3、當然,最值得我們提起的是那部牧歌式的充滿浪漫情調的《邊城》,它不僅一如既往的表現人性與人情的美,而且近於完美,是他在1934年完成的,標志著其小說創作進入完全成熟的境界。此作品在美國、日本、德國翻譯出版,為外國讀者所傳誦。沈從文多數描寫湘西題材的作品,都帶有那種歷來的纏綿的鄉土情節,但《邊城》卻與其它篇目有著明顯的不同,作者曾告白讀者:「我准備創造一點純粹的詩,與生活不相粘附的詩。情感上積壓下來的一點東西,家庭生活並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點傳奇,一種出於不巧的痛苦經驗,一分從我『過去』負責所必然發生的悲劇。換言之,那種完美愛情生活並不能調整我的生命,還要用一種溫柔的筆調來寫愛情,寫那種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與我過去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顯而易見,作者創作的緣故是出於對過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憶。
作者所描繪的這個充滿了「愛」與「美」的天國。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他的故鄉,那裡人性皆真,人性皆美,人性皆純。由每個人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些人又都是作者當年在湘西時所熟悉的人們,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的原形都在湘西,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湘西人生活的精神在裡面,如果沒有湘西這片土地,就不會有《邊城》這部人性化的作品問世。作者特意在故事的發展中穿插了對歌,、提親、陪嫁、喪葬、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構成一道鮮亮的風景線,使《邊城》具有獨異的鄉土文學色彩。特別是關於端午節風俗的描寫,幾乎佔了整個作品的三分之一的篇幅。可以說,這部作品是一首抒情的詩,一曲浪漫主義的牧歌。
整部作品是沈從文的湘西情結的升華,作品中的湘西世界與真實的湘西有著很大的差別,它體現了作者的創作理念,是作者的一種超現實的創作方法,它基本上建築在夢幻的基礎上。它包括了作者所說的創作中應該包含「社會現象」和「夢的現象」兩個部分。為了達到作者在藝術上的追求,沈從文在人物描寫方面,以關於動作、對話的白描與韻味發掘翠翠內心豐富的「潛台詞」;情節結構方面,以經緯交織、明暗結合的手法,衍生多變的波瀾,切合、烘托內在的情緒節奏;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將人物的活動置於一幅幅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加上幾分童心話語的調色、敘述語言的抒情化等,構成了《邊城》詩一般清新俊逸的風格。
總之,《邊城》中各色人物表現出的仁厚、純朴的土性鄉風。加上美麗的自然環境,青山綠水,往來的船隻,彎彎的山路,吊腳樓支撐的茶峒小鎮,儼然是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
這也是作家一生都熱愛的故鄉——湘西! 沈從文的小說之所以被稱為鄉土抒情詩 ,是因為他的小說的主體是湘西小說 ,他的創作觀念有著夢牽魂縈的湘西情結。他不僅以湘西為參照座標反襯出都市生活的惡濁 ,更重要的是 ,他把具有秀麗的自然景色 ,淳樸的鄉風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為一種人生形式的象徵。他歌之詠之 ,實際上是在張揚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他希望這種優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現代人所利用 ,從而達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讀沈從文的散文,忘卻不了的是群峰羅列,如屏如障、煙雲變幻,積翠堆藍、白浪黑潭,清幽迷人;白鷺在稻田上幽雅地掠過、水車悠悠然踩著不變的步伐、石碾在屋檐下咕嚕咕嚕轉、吊腳樓苗家女臨溪刺綉、苗家鼓王揮舞著強壯的肩膀,在咚咚的鼓聲中歡慶豐收的喜悅……這一些富有湘西民族色彩的風景民俗,像一張張底片存在我的腦海里,已成為我生命中非常親切、熟悉的並且非常珍貴的一部分。她若水一樣地流淌,潮濕著我的心。沈從文是一個文字的智者,他用獨特的手法描寫了湘西民族色彩風景,他懂得如何去渲染這一氛圍,極似那拙者的畫筆,像那童趣的稚兒,塗抹出去分毫不用力道,出來的線條卻自然清朗;他又知曉如何去觸動讀者的心弦,幾乎白描的手法,不雜一絲議論在裡面,一個個字擺那裡,卻熠熠生輝。雖然故事不怎麼感人,人物那麼陳舊,但就在這不多的文字里,讓你去揣摩那時那地那人的心理,而予人更大的關注。這如水的文字,也便那般的奇妙。
在沈從文的作品中,他用這如水的文字不僅描繪了一幅幅綺麗多姿的湘西風情畫,還展示出湘西特有的風物:河街、碼頭、木筏、吊腳樓。記述了當地日常生活以及鄉風習俗:漂灘、呼號、放蠱、篩鑼。描寫了苗鄉水邊的人們:船主、舵主,煙販、女巫。這些民情風俗畫,若連起來,則是美麗而完整的長軸畫卷,我以為這更是一個大師心靈的情結。而這也正是沈從文之所以卓然迥異於現代文學史上諸作家的地方,亦即其獨特性之所在。汪曾祺在《沈從文的寂寞》一文中說到這種情結:「他的小說就混和著美麗與悲涼。湘西地方偏僻,被一種更為愚昧的勢力以更為野蠻的方式統治著。那裡的生活是『怕人』的,所出的事情簡直是離奇的。一個從這種生活里過來的青年人,跑到大城市裡,接受了五四以來的民主思想,轉過頭來再看看那裡的生活,不能不感到痛苦。」我以為汪曾祺的這個說法適於沈從文散文的。「我的作品浸透了一種『鄉土抒情詩』的氣氛,而帶著一份淡淡的孤獨悲哀,彷彿所接觸到的種種,常具有一種『悲憫』感」。[1]
沈從文先生從十五歲即開始在沅水流域隨土著軍隊過了五年的流浪式生活,他說他的智慧得之於沅辰諸水,他學會思索、認識美全是在水邊,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濕的。一條綿長千里的沅水,維系著沈從文先生的審美理想和人生寄託,流波逝水中裹挾著沈從文先生揪心的情結——濃濃的鄉愁和對民族命運的憂慮,此揪心的情結遼遠深長,綿綿無盡。
沈從文又說:「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與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校可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考,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2]水較之其他物質更具天性,它是流動的,只適以疏導,強硬的堵塞只會使它泛濫成災或者乾涸無跡。沈從文作品裡的女人都是水做的女人,具備了水的柔軟和強韌。在沈從文看來,水是一種高貴的美,同時也是一種樸素的美,至純至真。「水的德性為兼容並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的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卻無堅不摧。水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以及超載普通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熱情洋溢。我一切作品的背景,都少不了水。」〔3〕這是沈從文關於水的一個集中詮釋,作為一種精神化的東西,水這一物種已溶入他的血液,他對「神性」的贊美,對愛和美的追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外化在水的精神內涵之中,並提升到倫理道德的高度。沈從文鍾情於湘西山水,水作為生命之源,從自然深處流出,最終流入沈從文的信仰。「對於清澈的水的感覺,已牽連著原始信仰,催生了他的傑作。青山綠水盪漾著他的靈性。」〔4〕實際上,沈從文將健全的人生形式放到帶有原始特徵的文化環境中去表現,這是作者的睿智,也是作者的無奈。
在由鄉村山水和「抹布階級」構成的「湘西世界」中,沈從文從正面提取了未被現代都市文明浸潤和扭曲的人生形式。湘西並不遼闊,但遼遠而神秘詭譎。多山的土地深沉地藏卧在三省邊緣地帶;酉水和澧水橫亘崇山峻嶺和原始森林誕生了星羅棋布的土家人的場壩,吊角樓和古老的水車,山與水的融合,同時也誕生風流倜儻的土匪和作家。沈從文對湘西傾注了一種幽雅的體恤,這種體恤是對湘西男性精神的人性寬容,這種寬容自然也包含了由女性所激活的全部原始狀態。所以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野蠻但是優雅,《湘行散記》中寫道:「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為一個五彩屏障。」「四點左右,黃昏已逐漸腐蝕山巒與樹石輪廓,佔領了屋角隅。」「船停了,真靜。一切聲音皆為大雪以前的寒氣凝結了,只有船底的水聲,輕輕的輕輕的流過去,——使人感覺到它的聲音,幾乎不是耳朵卻只是想像。」……沈從文筆下的岩壁、石窟、碼頭、河道、漁網、船櫓、白帆、落日、雲影、暮色、薄冰……都微微敷了一層閑淡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紙上渲染、行走,畫面澄明、清澈、純稚、簡潔,到處罩著一層冬日裡爐火邊的暖意,就連當地水手的粗野對話,也顯得極具溫情和愜意:「牯子大哥,你怎麼的,天氣冷得很,大清早還趕來送我!」他鑽進艙里笑著輕輕地向我說:「牯子老弟,我看好了的那幅畫,我不想買了。我昨晚看過更好的一本冊頁!」「什麼人畫的?」「當然是仇十洲。我怕仇十洲那雜種也畫不出。牯子老弟,好得很……」話不說完他就大笑起來。我明白他話中所指了。「你又迷路了嗎?你不是說自己年已老嗎?」「到了桃源還不迷路嗎?自己雖老別人可年青……」 三十年代辰河的水手,長年與湍急的灘頭激流為伴,在浪聲哮吼中求活。惟一的樂趣便是小船泊到泥灘後,不再蜷伏在潮濕冰冷的船里,而是燒段爛纜繩,照著路,從跳板一端搖搖盪盪地上岸,直向河街頭走去,到吊腳樓暖被窩吃「葷煙」:河面靜靜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燈光也很少了,另外一處吊腳樓上,又有了婦人唱小曲的聲音,燈光搖搖不定,且有猜拳的聲音……這是沈從文 沈從文在創作思想上,主要是注重湘西地域性的古樸民風、淡淡的鄉情,突出一種原始典雅的人性美。他極力探索下民的風雨人生,揭示人生規律。他的著筆點在渡口、碼頭、石板街、店鋪、石拱橋、山間人家、水上船民,這一切都是他在辰河、沅水邊逃學與從軍得來的。《鳳凰》是《湘西》散文集中最重要的一篇,開篇介紹鳳凰的山川形勢、民情物理和歷史沿革。從地域文化的特異性入手,讓讀者對鳳凰先有輪廓性的認識,在文體上著意古典雅緻,與當地歷史的蒼涼感暗合,互生激勵。這種歷史感的喚起,更促使人去了解湘西之現狀,與原有的印象相互證實。他用溫和的目光感受著辰河的水和山頭的陽光。山頭那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著他,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著他。「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對拉船人與小小船隻,一切都那麼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5]愛著故鄉的草草木木光景聲色,沈從文筆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了淡淡的水彩畫,映照著故鄉的山水,也映照著自三十年代以來不斷湘西行的足跡。
《鳳凰》如水的優美文筆,彌漫著強烈的抒情氣息,但同時也蘊籍著深厚的悲涼與遺憾。悲涼是因為,沈從文越是感覺到湘西人文景觀中浪漫與詩意的一面,也越是洞察其中深掩的悲劇。寫蠱婆一節,沈從文總結道:「其實呢,這種婦人與其說是罪人,不如說是瘋婆子。她根本上就無如此特別能力蠱人致命。這種婦人是一個悲劇的主角,因為她有點隱性的瘋狂,致瘋的原因又是窮苦而寂寞。」還有寫兄弟二人因受婦人之誣,不得不以凄厲的形式決斷,又終至兄長殺妻的故事時,敘述雖然隱忍,言下卻悲憫昭然。而遺憾的是,沈從文雖然愛著鄉風民俗中這古典而詩意的一切,雖然努力地想要喚起湘西一地人民的信心,想要讓世人重新了解一個美麗而有潛質的邊陲小城,但他終究自己也沒有足夠的信心。他已經在心裡意識到,隨著時光的推移,隨著現代文化在中國的擴展,這自己所鍾愛的一切終將式微或消彌,而自己這些文字,不過是為它們做一個浪漫的記錄,同時做為一種美麗的終結吧。這種現代文明所帶來的損失,現在早已成為人類最深刻的困境之一,不知是否早為多年前的沈從文所猜中。
《湘行散記》這輯散文, 以還鄉為線索,既重投到暌隔16年的故鄉山水的懷抱里,享受回到童年的夢想,亦從山水中體認歷史變化和人事變遷。在嚮往著過去平靜朴實的生活形式的同時,也關心著故鄉人民受到外力的影響而喪失了善良忠實的品德。記事中常常摻雜主觀抒情成分。在寫人敘事上,或以陌生化的角度寫身世奇特之士,或以大篇幅的浪漫筆調寫秀美的景物。這一類用了「強盜一樣好大膽的手筆[6]」寫出的文字不但沒有給人「歪曲現實」的感覺,反而釀造出一般散文所罕有的自然、粗獷、逼真的效果。沈從文不斷以「過去」來說明「現在」,使人生經驗同眼前事物連成一體。「我」介入到每個細節之中,山水景物、人事瑣聞因「我」的思維和人格的參予而呈現出它們自然、朴實、優美的存在形態。
《鴨窠圍的夜》記述作者坐在河中一隻小船上,感受四野暮夜下的景色,讓周圍的碼頭、峭壁、吊腳樓、木筏、燈火、妓女的歌聲、巫師的鑼鼓、水手的喧鬧、捕魚的擊柝聲,人物的各種瑣屑的生活細節,交織為一幅充滿地方色彩的圖畫。這些景緻,以及人民生活中哀樂,彷佛與歷史無關,不因時間而改變,作者看到的是這恆久不變的地方特質的瞬息顯現,它同作者的感覺交流,塑造了他的人生觀,使他獲得智慧:望著湯湯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澈悟了一點人生,同時又好像從這條河上,新得到了一點智慧。的的確確,這河水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對拉船人與小小船隻,一切都那麼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我的感情早已融入這第二故鄉一切光景聲色里了。[7]
沈從文又在《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文章記敘作者遇到一個叫牛保的水手,這水手同吊腳樓一個妓女廝混一夜,早上天氣寒冷,不願下船。這件小事,又觸動作者以慣常的浪漫手法描述景色:「河岸吊樓上婦人在曉氣中銳聲的喊人,正如同音樂中的笙管一樣,超越眾聲而上。河面眾聲的綜合,交織了庄嚴與流動,一切真是一個聖境。」[8]。作者曾想給一個水手幾角錢,讓他遂吃「葷煙」的願。也曾在一戶人家屋裡烤火時碰到一雙放光的眼睛,「我幾乎本能地感到這個小婦人是正在對我懷著一點痴想頭的。不用驚奇,我們若稍懂人情,就會明白一張為都市所折磨而成的白臉,同一件稱身軟料細毛衣服,在一個小家碧玉心中所能引起的一種如何幻想。」屋裡是熊熊的柴火,主人沉默了,眾人也沉默了。沉默中,沈從文體會到了一點「人生」的苦味。「我不能給那個小婦人什麼,也再不做給那不手一點點錢的打算了。我覺得他們的慾望同悲哀都十分神聖,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命運里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份應有的哀樂。
「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後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象里」[9],有了這份故土的養育和滋潤,「我認識他們的哀樂,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們在那裡把每個日子打發下去,也是眼淚也是笑,離我雖那麼遠,同時又與我那麼近。我如今只用想像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態,卻用過去的一分經驗,接觸著了這種人的靈魂。」[10] http://tieba..com/f?kz=294820560
『肆』 1934年之前的湘西是什麼樣的呢能從風俗與人文方面分析一下嗎
樓主你好 建議從「《百年湘西》」或者沈從文有關湘西一類書籍《湘西散記》...等等里了解一書里尋找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湘西近百年歷史 呵呵 希望能幫助你
『伍』 湘西自然風光的特點是什麼
在我國湘西、鄂西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居住著一個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這就是土家族。土家族是張家界的主體民族,土家人講義氣,重感情,朴實善良。
當我們走進土家風情園,熱情好客的土家漢子打起迎賓鼓,吹起牛角,土家姑娘唱起攔門歌,敬攔門酒。園內造型獨特的吊腳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飛檐翹角,玲瓏雅緻,獨具土家少數民族風情。這里是土家人朝拜、祭祀、祈禱和節慶的「聖地」,是我們欣賞土家族民居建築特色、了解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地方。
在湖南,人常說:「山上觀風景,山下品風情。」因此,在土家風情園不僅要欣賞土家族特色建築,更重要的是領略土家的民族風情。在祭祀堂前百人土家大祭祖活動,男女老少唱擺手歌、跳擺手舞,再登上世界最高的吊腳樓九重天,這里保存著土家族千年奇風異俗以及土家文化。
春節是土家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殺年豬、打糍粑、做點心,無處不洋溢著喜慶的歡樂氣氛。三十晚上,寨上燒起沖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旺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毛古斯」。這種過大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最精彩的就是年三十的大型文藝晚會,生動地表現了大湘西的神秘色彩,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聽的愉悅,更是藝術享受。
『陸』 湘西的景點是不是真的很好
去湖南湘西旅遊,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鳳凰古城是一定要去的。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的西南部,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古城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距離省會長沙430公里,車程5小時,距離最近的城市吉首約40公里。鳳凰古城建於清朝康熙時,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於世。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沱江邊的吊腳樓、眾多的古建築,以及濃厚的苗族風情,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湘西韻味。鳳凰古城的主要景點有: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古城博物館、崇德堂、沱江泛舟、萬壽宮、虹橋藝術樓、南華山神鳳景區等。古城是非常適合步行游覽的,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那可以從北門城樓出發,沿著城牆,經過楊家祠堂,來到東門。之後逛一逛東正街,熊希齡故居和沈從文故居,還有古城博物館都在附近。晚上,回到東門外的虹橋,美麗的鳳凰夜景等著你。
2、芙蓉鎮原名「王村」,因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取景而出名,此後就改名為「芙蓉鎮」。芙蓉鎮距離永順縣城約50公里。古村鎮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還是一座「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古鎮中心地帶建在一片高大的山石上,一條落差幾十米的瀑布懸掛在古鎮腳下,鎮內的土家吊腳樓緊貼著瀑布而建,瀑布水流入酉水河。很多地方都有瀑布,但一般都是在郊區或野外,而芙蓉鎮的瀑布就在鎮中,沿著古街就能一直走到鎮中的瀑布。每天夜裡,這里的居民都是伴隨著嘩嘩的瀑布流水聲進入夢鄉。瀑布旁有不少土家吊腳樓,如果你時間充裕,可以選擇在吊腳樓中的旅館住宿一晚,頭枕濤聲入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來到瀑布的下方,通過石板小路走到瀑布的背面的山洞中,透過瀑布的水簾,觀看酉水河的秀色。古鎮因電影出名,而影片中「豆腐西施」劉曉慶賣的米豆腐,如今在鎮內已經鋪天蓋地的紮下了根,鎮中到處都有掛著「米豆腐」招牌的店鋪。還可以去瀑布旁的「土王行宮」,看看邊陲土司當年的府邸,「行宮」附近也是觀看全鎮最好的地方,能夠觀賞到吊腳樓、瀑布和瀑布下的酉水河。鎮內有不少商鋪,這里的土家織錦、竹筒酒和姑丈毛尖都是不錯的旅行紀念品。
3、奇梁洞位於鳳凰古城以北約5公里處,在當地有「奇梁歸來不看洞」的說法,奇梁洞中有山,洞內有樓,洞中還有絕壁、田園、村落等,整個洞長約6公里,洞口巨大,高達約50米,一條清溪穿過溶洞。奇梁洞中可以看到「古戰場」遺跡,經過「古戰場」,你將來到一條小溪邊,這里需要坐船,下船後便是奇梁洞的另一個景點「龍宮」。龍宮中,怪石嶙峋、在五彩的燈光效果下更顯得色彩斑斕,當你在這奇麗的場景中盪舟,會有一種進入夢境的感覺。游過「龍宮」後,隨著台階盤旋而上,就來到洞中的「天堂」和"十里畫廊"。十里畫廊中,古木參天,還有圍滿荊棘的"西南叢林",更加神奇的是這里還能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田地。洞中的陰陽河,是整個洞穴最神秘的部分,高高的洞頂上趴著代表黑暗的蝙蝠。河邊的水簾後就是傳說以前的苗王關押犯人的地方。偶爾傳來一兩聲蝙蝠的聲音,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4、山江苗寨以前名「總兵營」,位於鳳凰古城西北20公里處的一個峽谷之中,是一個具有濃郁苗族生活氣息的小山寨。 因為清朝鎮壓苗民起義時在此駐兵設過總兵營房。苗寨缺水,解放後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庫,於是苗寨改名叫「山江」。苗語里稱這個苗寨為「叭固」,意思是蛤蟆洞,因寨邊有個山洞,蛤蟆很多,所以這么叫。進苗寨門先喝攔門酒,好客的苗族阿妹站成一排,要遊客喝了酒才能進寨門。然後參觀苗族博物館,前身是苗王府——苗王龍雲飛的居所,館內收藏著苗族銀飾、服飾等,有苗王龍雲飛的卧室,放著木雕極其精緻的大床。參觀完博物館後,來到苗寨內的廣場,看苗族歌舞,驚險的踩鋼刀表演,參與互動游戲跳竹竿等。最後苗寨里轉轉,看看碉樓和城牆。山江每逢初三、初八有集市,趕集也是苗族阿妹盛裝出遊尋找情郎的時候。集市的規模實在比不上城市的商場,但確實具有天然、綠色、手工的特色。
『柒』 大湘西都有什麼地域特點啊
湘西長久以來一直就那麼神秘兮兮,只是依賴了沈從文的小說,外人才順了其優美淡泊的文字,沿清清江河水而去,約略窺探到了些那裡的村寨,那裡的木樓,那裡的民情風俗,那裡的人和事。那彷彿就是一幅淳樸有餘、清雅無盡的青山綠水偏鄉僻野風情畫么,就是一軸自然自我自在自如的恬淡民生圖卷么。不過,畢竟只是文字,你只能依此去想像,虛虛緲緲,朦朦朧朧,像隔了層薄紗。那些大山背後的少數民族,密林深處的奇異儺文化,總還是難以想像出明晰畫面。這兩年,看了電視劇《湘西往事》和《血色湘西》,看到了當地的山水景色,也看到了那裡人的生活場景,石板小街、吊腳木樓、曠野山歌、儺面舞蹈。對直線距離算不得很遠的湘西,有了較清晰的視覺直感,原有的神秘魅力更增得一分,想去親眼一看的慾望也就更強烈了。 所謂湘西,狹義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和苗族佔了全州總人口的73%。若放大些從廣義來說,大湘西的概念還可擴展到同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縣的湖北的恩施,重慶的秀山、酉陽、彭水,貴州銅仁的沿河、印江,湖南懷化的麻陽等,因為這些州縣人文根基基本類同,風俗習性亦大多相似。倘若再寬泛一點,還可把懷化的北部和張家界的西部也算在內,因為古時這一帶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前都算土司們的轄地。 基於此,我這次就把這大范圍的湘西地域兜了一圈。其中,在恩施看了土司城,在芙蓉鎮看了銘刻著後晉天福五年(940年)「溪州之戰」後劃疆締結盟約共五千餘字、重2.5噸的溪州銅柱,在徳夯看了苗寨,在邊城去求證了沈從文筆下的老街老屋狀貌。水邊的吊腳樓看了很多,鄉野中土家族的黑色木板屋也看了很多,吉首乾州古城裡的苗族原色木屋也看到了。而更主要的,是乘了車在大湘西范圍內來來回回,飽覽了武陵山脈這里那裡的幾多景色,也遍賞了湘西大地上的主要江河:如沅江、酉水、辰水、猛洞河、武水、潕水、垣河、清江等,並還在沅江上乘了近半小時小艇從辰溪到了浦市。 一直嚮往著湘西,去過了,親眼看到了那裡的山山水水,果然是美。當車在山上盤旋,四下里往近處遠處望去,滿目碧綠,沒有炸山採石留下的那種黃色坑斑。水也是清清粼粼,旁邊有綠樹相襯了,水就成了綠色,沒有綠樹,一下就能看到半米一米之下的水中物,清澈見底。湘西的鄉村,看不到煙囪,也看不到工廠,所以山還綠著,水還清著。在現在的中國,經濟發達和污染、經濟欠發達和無污染,好象基本可以給它們劃上等號。 魂牽夢繞的湘西,去過了,原有的神秘感頓然消失,約略引出些失望。其實現在的湘西,早已不是沈從文筆下的那個湘西,舊貌早換了新顏,那些個勾人情感吊人胃口的別致的民生風色,再也找不到了。原本的茶峒,因為了《邊城》而更名為邊城,但卻失去了原本的「邊城」之韻味,讓人失望。當然,那些上刀山、下火海、儺面舞、趕屍等,本來就沒抱希望,知道一定看不到的。 秘境似的湘西,去過了,知道那裡的路確實難走,難怪可以佔地為王,土匪可以橫行許多年。都是連綿群山呵,盤來轉去的,進出很不容易。那兩三條國道,還趕不上珠三角的鄉鎮公路。因為山多路難行,所以才形成了那麼多年的神秘,所以那些古老獨特的風俗文化還能保留沿襲下來。因為山多路難行,那幾條橫橫豎豎的江河就還有用場,有幾處仍保留著水路客運,且還是不可或缺的。 謎事多多的湘西,去過了,看見了想看的一切,自是開心,滿足,但和以往每次遠行一樣,這次也同樣留下了不少遺憾。由於交通不便,還由於一些地方很缺乏旅遊意識,景點標示和介紹一點都沒有,問誰誰不知,故而漏掉了幾處佳景沒去成。另外,像銅仁那個頗全面的儺文化博物館,明明寫著只有每月15日閉館,我去的那天並非閉館日,大門開著,可幾個展覽室卻都上著鎖,旁邊人說值班的休息。我只能從窗玻璃外朝里張望,看了些大概,好讓人掃興。 湘西,終究還是山清水秀美景多多之地,終究還是民情風俗古意尚存之地,因此還是很具吸引力的,像鳳凰、芙蓉鎮、德夯、龔灘等,都令人難忘,那猛洞河雖沒去漂流,但從山上往下看到了它,真的很美,宛如一條翡翠色蜿蜒綠帶,十分迷人。 我一直把徽州和湘西看作是兩塊地域特點很濃郁、很鮮明、很值得慢慢玩味的旅行寶地,去年去過了徽州,今年又去過了湘西,算是感得了它們各自的氣質神韻。不敢說了知了很多,但至少大致印象、一個輪廓概念已有了,那是錯不了的。在我來說,尚沒去過的大塊寶地已沒了,稍小些的還有,我想我還會去一個一個地親眼看一看,以體味不同地域不一樣民俗風韻的個中滋味。
『捌』 湘西指的是什麼地方,為什麼那麼神秘
湘西:湖南簡稱湘,所以其西部地帶簡稱湘西(這種自然地帶異於行政區劃),亦稱湘西內區域、湘西地帶容、大湘西,是對包括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懷化市以及邵陽西部(城步縣等)在內的整個湖南西部地帶的統稱,區別於湘東、湘中、湘北、湘南等。系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和雲貴高原環繞的廣大地區,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匯聚之地。是湖南省主要的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同時也是承接東西部、聯接長江和華南經濟區的樞紐區,具有突出的區位特徵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湘西地帶在歷史上同屬於辰沅永靖兵備道、辰沅道、湘西綏靖處和湘西行政區。
湘西的神秘源於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侗族、土家族的比例很高,當地民俗屬於巫文化,所以給人以神秘的色彩,例如比較有名的湘西「三大邪」——湘西趕屍,放蠱,落花洞女。這些民俗都有自己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還是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的。
『玖』 湖南的湘東與湘西,有什麼區別嗎
這是一月初在長沙旅行時拍的一組照片。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吃店,卻讓我明白一件事情:如果把湖南分為東、西兩部分,那麼湘東和湘西是“兩回事兒”。
當然,如果你是湘西人在長沙,不妨去南牆灣巷18號尋一尋這家小店,重溫陪伴你長大的兒時的味道。
『拾』 求湘西的歷史和文化史資料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門戶」,與湖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總面積15486平方公里,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人口259.3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68.7%。州府設在吉首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古丈、瀘溪、鳳凰、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年底,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3月,更名為湘西苗 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轄原管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湘西州所轄為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花垣、瀘溪、鳳凰7縣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東與張家界市毗連,南與懷化地區接壤,西與貴州省銅仁地區和重慶市黔江地區相鄰,北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鐵路貫穿州境5縣市,故州府吉首市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十分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
交通狀況
航空:
湘西境內沒有機場,附近有張家界荷花機場、懷化芷江機場和貴州銅仁大興機場。
鐵路:
湘西境內只有一條鐵路——焦柳鐵路穿過,運輸從北到南依次經過永順、古丈、吉首、瀘溪、鳳凰境內。
公路:
209國道和319國道與1828省道交錯貫通,負擔著湘西州的重要運輸職責。
常吉高速於2008年底已開通,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麗)高速的組成部分,湖南境內依次經過常德—桃園—沅陵—白沙—瀘溪—吉首, 常吉高速的開通預示著湘西大門從此敞開,將有效刺激湘西的旅遊經濟。
自然地理
湘西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武陵山脈自西向東蜿蜒境內,系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脈東北部,西騎雲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東部、東北部與湖南省懷化市、張家界市交界;西南與貴州省銅仁地區接壤;西部與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毗連,西北部與湖北省恩施州相鄰,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湘西州境域,南北長約240公里,東西寬約170公里,土地總面積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州域耕地面積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森林面積亦有降有升。2005年,境域耕地面積為13.2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6%,其中,水田9.4萬公頃,旱地3.8萬公頃;森林面積68.34萬公頃。
湘西自治州境,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於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撥800~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撥1736.5米,為州內最高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州內最低點。
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撥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沖積平原。地貌形態的總體輪廓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並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湘西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鳳凰山脈的主峰鳳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鳳凰山脈
它坐落於湘西城區北面約40公里處,主峰鳳凰大鬢海拔1497.8米,是湘西州的最高峰。主峰山勢巍峨屹立,終日雲霧繚繞,銀瀑飛瀉,雄偉壯麗;山上奇花異草,蒼松翠柏。站在頂峰環視,群山俯伏腳下,湘西城遠近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烏崬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烏崬山頂峰西側的天池是鳳凰山風景區中最迷人的一處。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60畝),常年泉水噴涌。無風時節,波平如鏡,青山、藍天、白雲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著稀世奇珍四腳魚(學名蠑螈,屬於兩棲類動物),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盪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時水面還有數寸厚冰,有時山上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烏崬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狀獨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鳳凰山是畲族發源地,以龍犬為圖騰,有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現鳳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鳳凰山是我國著名產茶區之一、茶場有2萬多由,品種有石古坪烏龍、名花、奇蘭、黃淡、鐵觀音、本山和大紅肉桂等、其中最出名的是鳳凰單叢,1982年被評為全國32種名茶之一。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幹流過境,酉水幹流、武水幹流橫穿西東,花垣西鄉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經茶洞入境。
沅江全長1,033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發源於貴州省都勻縣雲霧山雞冠嶺,於德山入洞庭湖。幹流從瀘溪縣浦市鎮小熟坪上游約1.0公里入境,流經浦市鎮、白沙鎮、武溪鎮會武水,下流至大龍溪出境,過境里程約/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積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稱。北源為主幹流,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酉源山,往南迂迴蜿蜒於湖北省的宣恩、來鳳,湖南省的龍山和重慶市的秀山、酉陽邊境,其中有56公里成為湘、鄂、川省界。幹流南經龍山縣灣塘水電站、重慶市酉陽縣西酬鎮至秀山縣石堤鎮與秀山河匯合。南源稱秀山河,發源於貴州省松桃縣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匯合後,下流10餘公里經大橋村入州境,至隆頭左會南下的洗車河,下江口右會花垣河,過保靖縣城後左會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會白溪和古丈河,爾後從鳳灘水電廠大壩出州境.經沅陵縣城匯入沅江。酉水幹流全長477公里,流域面積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屬州境的幹流長度222.5公里,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74.83萬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於流東流6公里至鳳凰縣柳薄鄉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滲入暗河,自大龍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與大龍洞瀑布會流,始稱峒河。沿下經矮寨、吉首市區、抵張排寨會萬溶江,至河溪會沱江,始稱武水。續經黃連溪入瀘溪縣,至武溪鎮匯入沅江。武水幹流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內為3,624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能開發量6。94萬千瓦。
沱江是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吉首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猛洞河發源於桑植縣八家田,流經龍山的猛必、汝池、永順的五家堡、勺哈、縣城,至下洞腳里會施河後於克皮匯人酉水於流。猛洞河以其豐富多彩,瑰麗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構成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好圖畫,石門天鑿「不二門」,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為天下絕。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重慶市秀山縣椅子山和貴州省松桃縣木耳溪一帶,流經松桃縣城,從花垣縣茶洞入州境,經縣城會兄弟河後流至保靖縣江口匯入酉水。幹流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兩省以河為界里程22.公里,在州境內幹流53.5公里,流域面積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綿江的小水系,在鳳凰縣境內有蘇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瀘溪縣內有踏虎溪、太平溪等,總計流域面積802.平方公里。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
流向酉水幹流鳳灘水電廠大壩下游,有永順縣的明溪、古丈縣的草塘河和瀘溪縣內的酉溪河,總計流域面積875平方公里。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
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順縣內的杉木河和賀虎溪,總計流域面積為1,246.7平方公里。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賀虎溪176平方公里。
湘西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乾燥。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氣候類型多樣,立體氣候明顯。
氣候特點
一、冬暖夏涼,四季分明
州境8縣(市)的主要農耕區(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氣溫與≥0℃積溫雖然低於省內同緯度濱湖地區,但1月平均氣溫偏高,據1961~1990年氣象資料統計: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均在4.4℃以上,最高為5.2 ℃,比同緯度的濱湖區高0.4℃~1.2 ℃,冬季寒冷。
日數少10~17天,寒冷持續期短16~32天。盛夏多地形雨影響,夏季氣溫偏低,少酷熱天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濱湖區低1。8 ℃~2.0℃。最高氣溫大於35 ℃的天數少8~15天。
據8縣市196l~1990年氣象資料統計:各地春季始於3月中下旬,時間75天左右;夏季始於5月下旬至6月中旬,時間110天左右;秋季始於9月中旬至10月初,時間65天左右,冬季則始於11月中下旬,時間115天左右,冬夏長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陰雨連綿,氣溫逐漸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氣爽,後多秋風秋雨。四季時問的長短,隨海拔升高,夏季縮短,冬季延長。
二、降水充沛,光熱總量偏少
州境位於全國降水偏多地區,降水集中期為4~6月(俗稱雨季),降水量約佔全年的41—47%。雨季開始時間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漸開始,結束時間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漸結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結束。
州境光熱總量與全國、全省相比,要明顯低於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多年平均氣溫低0.7℃(如保靖北緯28°41′和平江28°42′相比),≥10℃積溫少250℃,≥10℃活動積溫少185℃左右。龍山比華容、永順比常德等都相對要低。日照時數,由於州境8縣市都地處山區,日照時數相對濱湖區也要少得多,如保靖比平江年日照時數少520小時,其他縣市與同緯度濱湖區同樣偏少。
三、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
州境8縣市,4~9月光熱水所佔全年比例,就平均而言分別為68.9%、71.%和73.0%。光熱水的配合在4~6月尚好,這時氣溫逐月升高,日照逐月增強,降水逐月增多。從7月中下旬開始,隨著雨季北移,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降水明顯減少。光照和氣溫為全年高值期的7~9月日照時數為550小時,佔全年的43%;積溫2,350 ℃,佔全年的40%,降水量卻僅佔全年的29%,且降水往往是強度大,有效性差,利用率低。所以光熱水的配合在後期較差,容易發生夏秋乾旱。
四、氣候類型多樣,立體特徵明顯在垂直方向上,隨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遞減0.55 ℃~0.60 ℃,雨量遞增30~50毫米,日照減少,無霜期縮短5天,喜溫作物生長季縮短6。5天,形成不同層次的氣候類型。
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同的地形、坡向,接收太陽輻射的多少不一,迎來的氣流不同,光熱水存在較大差異,一般南向坡或開闊地形光強,氣溫高空氣較乾燥,北向坡或峽谷山澗則反之。州境山澗盆地多,由於冬季冷空氣難進或夜間逆輻射冷卻的影響,某一層次容易產生逆溫現象而生成暖帶,許多地區生成小「暖區」。在冬季出現異常低溫的情況下,暖區溫度要比一般地區高出2 ℃~9℃,暖帶溫度要比低層高出2℃~8 ℃。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湘西州土地總面積154.6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l 3,5萬公頃,建設用地3,9627公頃,未利用土地16、61萬公頃,土地開發儲備資源約4萬公頃。
水能資源:
州境內大部分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境內核算忌水量213.7億立方米,區域內平均年徑流量為132.8億立方米;幹流長大於5公里、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條,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資源蘊藏量為l 68萬千瓦,可開發108萬千瓦,現僅開發1 8萬千瓦。
生物資源:
湘西州堪稱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寶庫和生物科研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葯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葯材;種子含油量大於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葯材重要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保護動物201種,其中一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白鶴、白頸長尾雉4種,二類保護有獼猴、水獺、大鯢等26種,三類保護有華南免、紅嘴相思烏。
礦產資源:
在州域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岩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量3106,57萬噸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
旅遊資源:
湘西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奇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大統, 《神秘湘西遊》正唱響全國、走向世界。著名風景區有鳳凰古城、中國南方長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鎮)、吉首德夯苗族風情、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以及里耶秦簡、永順縣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午間的溪州銅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鳳凰縣明代古建築黃絲橋城堡,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
沿革區劃
湘西州域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唐虞之時,有「蠻地」之稱,屬「三苗」范圍。夏,為「荊州之域」。商代,屬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屬楚「黔中地」。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朱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司。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民國時期.1914一1922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今吉首)、永綏(今花垣)、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6縣,並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今張家界永定區)4縣。年底,代管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設市。1988年,大庸市升為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同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縣正式劃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8縣市。
人口民族
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類活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繁衍生息,人口不斷增多。州域(今8縣、市域)人口總量文字記載自唐代開始,唐開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約2.46萬。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約8l_27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口總量大幅增長。1957年末,人口136 3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總人口247.49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0人;2006年末,總人口270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4.6人。
湘西州現有民族43個,主體少數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數民族人口203.36萬人,占總人口的75.3%。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萬人,占總人口的41.56%,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萬人,占總人口的33.15%,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數民族1.66萬人,占總人口的0.6l%,佔少數民族人口的0.82%。其中,人口過千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瑤族、侗族和白族。
湘西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主要分布在永順、龍山、保靖、吉首、古丈等縣市。苗族,自稱「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鳳凰、吉首、瀘溪、古丈、保靖等縣市。舊時,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較偏僻的鄉村,漢族多分布於交通相對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鎮圩場。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民族不斷交往融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族團結工作的加強,使民族關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與共,和睦共處,共同開發湘西這片熱土。
風土人情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
飲食以玉米、小米、蕎子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飾:男子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綉有花紋、圖案,有的穿褲,褲腳有兩三條花邊;老人著大襟衣。
婚俗獨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時間長,在離開娘家的前半個月就開始哭嫁,《哭嫁歌》的內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罵媒人等,多是訴說離別之情。有一人獨哭,有母親、姐妹同哭。喪葬:行土葬。節日有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趕年,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月大過二十九,月小過二十八。
禮儀與禁忌:土家族人有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大家幫忙。逢年過節到土家族人家裡作客,熱情的主人便會拿出幾個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時候,幾吹幾拍,往裡面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區,主人將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糍粑就咬,這時主人就會重新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給客人吃,爾後接二連三地烤好、拍凈、蘸糖,遞給客人。如果不懂規矩,接過來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個沒糖的就別想再吃了,主人還認為你對土家族人不尊重。
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升格擴大區域以來,湘西州調整發展思路,確立和實施「農業穩市,工業立市,旅遊旺市,人才興市,依法治市,富民強市」的發展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36.5億元。引進了一大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各類自動生產線,加速了傳統工業的改造,推動了新興工業的崛起。
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醫葯、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個主要門類的工業產品。2003年工業總產值408.7億元。湘西州是中國陶瓷出口主要生產基地。「名瑞」婚紗、晚禮服生產規模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在國際市場中享有盛譽。陶瓷、服裝、食品、電子等工業產業已出現一批知名品牌。湘西州糧食生產連年保持「噸糧市」榮譽。「鳳凰單叢」和「嶺頭白葉」等品牌名茶飲譽國內外,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多次奪魁。有茶葉、水產、水果等萬畝以上「三高」農業示範基地11個。
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迅猛,全市現有進出口企業700多家,各類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近1萬家,產品遠銷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11.6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40億美元。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8.2億美元。初步形成外向型經濟的新格局。
湘西州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瓷都」、「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號。全市人民正在與時俱進,致力建設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湖南「西大門」。
行政區劃
吉首市
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416000。
瀘溪縣
面積1569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416100。縣人民政府駐白沙鎮。
鳳凰縣
面積1751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416200。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花垣縣
面積1111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416400。縣人民政府駐花垣鎮。
保靖縣
面積1746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416500。縣人民政府駐遷陵鎮。
古丈縣
面積128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416300。縣人民政府駐古陽鎮。
永順縣
面積3809平方千米,人口49萬。郵政編碼416700。縣人民政府駐靈溪鎮。
龍山縣
面積3127平方千米,人口54萬。郵政編碼416800。縣人民政府駐民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