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朱江

湘西朱江

發布時間: 2021-03-04 12:13:27

Ⅰ 給分幫個忙

排名: 1
姓: 李
由來: 專家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進行統計,全國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超過8700萬人。李姓在國內分布極廣,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幾乎遍及全世界。 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zhuan)頊(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為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為李姓。 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布於四川、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在長江以南僅分布部分地區。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之後,李姓開始南遷,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於唐高宗年間進入福建開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不少李姓因避戰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因中原地區長期動亂,李姓自長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順等政權。另外,李姓歷代人才輩出。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後主;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為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香港十大財團之首、廣東潮州人李嘉誠等等。

排名: 2
姓: 王
由來: 根據專家考證,王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即超過8000萬人,是中國第二大姓。王姓來源眾多,但有一些共同點,即大多為帝王的後人自稱為王氏。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第15個兒子高的後裔,因本來為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陝西、河北等地;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被廢為平民後,世人因其原來為王族稱之「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山東膠南縣、山西等地;三是戰國四公子之信陵君的孫子在戰敗後逃往泰山,因原為王族,就也以王為姓。出自子姓之王,是王子比乾的後代。比干被昏君紂王剖腹致死後,其居住在河南衛輝的子孫改姓王,這支王姓後來又發展到天水、東平、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等地。出自田姓之王,田姓為戰國齊國之君,為秦所滅後,齊人仍稱其「王家」,後也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今山東昌樂、河南開封等地。其他還有一些王族改姓王。此後,王姓發展迅速,在西晉末年後逐漸遷往江南。唐朝時王姓主要遷往福建,也有遷往四川、安徽、江西的,北宋時期,主要遷往江蘇、浙江一帶,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姓遷往廣東等地。明末開始,王姓陸續有人遷往台灣。在中國歷史上,王姓稱王稱帝者14人,先後建立新、漢、鄭、燕、前蜀、閩、安陽、極樂等政權。王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六朝時代。在此300多年裡,王姓與謝姓並稱望族。而其他時代也是英才不斷,如西漢有王昭君;東漢有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王桀;魏晉有醫學家王叔和;大將軍王敦與堂弟王導一時權傾天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唐代「初唐四傑」之一的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數學家王孝通,醫學家王冰;宋朝王姓最傑出的人物是王安石,他也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元朝有戲曲作家王實甫;明代有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清代有農民起義女首領王聰兒,文學家王文治;近代有學者王國維;現代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 海外的華人也不乏人才,如「電腦大王」王安,曾被列為美國十大富翁之一;企業家王嘉廉;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王佑曾;「太空人」王贛駿是著名科學家。

排名: 3
姓: 張
由來: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傳說。古書上記載黃帝的孫子揮創制出弓箭,這在當時對社會確實有很大貢獻,因此被賜姓張。張姓還有一支形成於春秋時期,是以祖輩的名字中的字作為姓的,韓國的開國者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以張為姓,這一支張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內。此外,居住在雲南的南蠻酋長於三國時被諸葛亮賜姓張,此後其子孫便以張為姓。據《三國志》記載,張遼原本姓聶,後改為張姓,世代居住在許昌,成為大姓。晉代有中原張姓遷至福建,唐朝年間,張姓人氏又隨陳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後河南光州張姓遷往廣東,從清初開始,廣東、福建的張姓又遷入台灣,從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張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漢族。張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支脈眾多,在全國許多地方發展成為名門望族。張姓自古為英才輩出的姓氏。如戰國時有政治家魏國人張儀;西漢最著名的張姓人物是張良和張騫;東漢也有兩個最傑出的張姓人物-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和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東漢時,張道陵在四川創立道派,被稱「張天師」,張角、張梁、張寶創立太平道起義,稱為「黃巾軍」,張修、張魯創立天師道;三國時大將張飛,張遼;西晉文學家張華;南北朝時期,農民起義領袖張鳳,畫家張僧繇(you);唐朝張說、張九齡又是宰相,又是文學家,名將張巡,書法家張旭,小說家張讀,詩人張若虛、張繼、張志和;五代時農民起義首領張遇賢;北宋有農民起義領袖張余、張海;南宋大將張憲、張俊;元代有大將張弘范;明代政治家張居正,畫家張路,醫學家張景岳,著名道士張三豐,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張伯行,捻軍首領張宗禹,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北洋軍閥張作霖,張敬堯,張宗昌等。 海外張姓華人傑出代表有林肯大學校長張道行,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宇航員張福林,華盛頓世界銀行總會計師張展成,遺傳生物學家張覺明,著名畫家張玉良、張融,航空與太空總署宇宙航空高級總工程師張雲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張榮發等等。

排名: 4
姓: 劉
由來: 劉姓為古帝堯的後裔之姓。堯姓祁,傳說堯的後裔祁劉累為夏養龍,因飼養不善,死了一條母龍,他怕夏帝懲罰,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孫就以劉為姓,這是中國最早的劉姓。劉累後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為杜伯,杜伯兒子的曾孫士會因國內動亂逃到秦國,士會後來又回到國內,但有兒子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後裔恢復劉姓,居住在今陝西一帶。西漢時,劉邦賜劉姓與一些少數民族和項伯之族,後劉邦與匈奴結親,將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於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習慣,所以匈奴人有許多均姓劉。由於漢朝的強盛,劉姓人口也隨之極大的發展起來,早期劉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晉朝開始劉姓遷往福建,約在唐朝時遷往兩廣。 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6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劉姓掌握政權時間久,享有特權,是人口能夠得到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姓涌現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賓客數千人編寫《淮南子》,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劉歆父子,為中國目錄學之祖,還有訓詁學家劉熙;東漢有書法家劉德升;三國時魏有哲學家劉劭;魏晉時有數學家劉徽;西晉有將領、詩人劉琨,及「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東晉勇將劉牢之;南北朝時劉姓多文人,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其著有《文心雕龍》,學者、文學家劉峻;隋代,有經學家劉炫、劉焯,農民起義領袖劉元進;唐代理財家劉晏,史學家劉知幾,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詩人劉長卿,散文家劉蛻;北宋史學家劉恕;南宋有詞人劉過,畫家劉松年;金國有文學家劉迎;元代有學者劉因,紅巾軍首領劉福通;明清時代劉姓有許多人奮起反抗封建壓迫,如劉通、劉六、劉七等等,此外,畫家劉鈺,詩人劉體仁,小說家劉鶚;現代有詩人劉大白,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半農,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志丹,共產黨員劉胡蘭等等。 劉姓約占漢族人口百分之五點四,超過6000萬,是中國第四大姓。

排名: 5
姓: 陳
由來: 陳姓為古帝舜的後裔的姓。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賢遺民,封舜的後裔與陳(地名,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其後子孫均以陳為姓。陳姓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齊國被秦國滅後,田軫逃到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此後,陳姓在中原發展成為名門望族。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 陳姓的大發展是在公元557年,陳霸先在江蘇南京稱帝,國號陳,此時,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及長江和朱江之間。唐朝初期,朝廷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經過幾年的戰爭鎮壓了福建南部的叛亂,局勢平定後,陳元光定居福建,成為南方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南宋期間,因金兵南侵,中原姓氏大批遷入廣東。陳姓也由此遷入廣東,明末,陳姓又遷入台灣。陳姓遷如越南的時間較久遠,宋代時人最多。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 秦朝陳勝領導900人起義,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西漢時,陳平任三朝宰相,抗匈奴名將陳湯;新莽末年有綠林起義軍將領陳牧,「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西晉史學家陳壽;唐朝時,陳氏有三人任宰相,還有文學家陳子昂、陳鴻,詩人陳陶,大將陳玄禮,浙江農民起義女首領陳碩真;五代、宋初有著名道士陳摶;北宋詩人陳師道;南宋,陳姓最著名的是思想家、文學家陳亮,其他詩人陳與義,學者陳傅良,畫家陳居中;元末陳友諒稱帝,國號漢;明朝,最著名的陳姓是著名畫家陳洪綬,旅行家陳誠;明清之際有思想家陳確,散文家陳貞慧,小說家陳枕;清朝,福建總兵陳化成,詩人陳恭尹、陳文述,文學家陳沉,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陳得才,近代最著名的人物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 陳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即超過5000萬人,是當今中國的第五大姓,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另外,陳姓還廣泛分布於各少數民族中。

排名: 6
姓: 楊
由來: 楊姓出自姬姓,來源有二,一支系以國名為姓,一支是以居住地為姓。姬氏子孫被周幽王封於楊(今山西洪洞縣),建立楊國,國君稱為楊侯,後楊國被晉國所兼並,楊侯的子孫便以楊為姓。晉國滅楊後,將楊地賜給其大夫羊舌氏,因此,羊舍氏的子孫也姓楊,羊舌氏的後裔因內亂逃到陝西,後逐漸發展到河南等地。西晉末到唐朝末,楊氏逐漸遷入福建等地。自宋代起,福建開始成為楊姓播遷中心之一。至元明,為躲避戰亂,福建楊姓遷入廣東,後發展成為望族。 在中國歷史上,楊姓稱帝稱王者有十幾人,先後建立有隋、吳等政權。戰國初期有哲學家楊朱,西漢有學者楊何,無神論者楊王孫。新莽末年有赤眉軍政權大司農楊音,東漢末年有文學家楊修,魏晉之際有哲學家楊泉,西晉有太傅、大都督楊駿,北魏有大將楊大眼,北朝末楊堅滅周滅陳,統一全國,國號隋,唐朝,楊姓任宰相者11人,宰相楊炎,也是理財家,「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楊炯,學者楊士勛,雕塑家楊惠之,貴妃楊玉環,五代時有書法家楊凝式,楊行密創建吳國,定都揚州。宋代,楊氏最著名的人物要數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楊業與其子楊延(yan)昭(zhao)、孫楊文廣均為北宋名將。北宋有文學家楊億、學者楊時,醫學家楊介,南宋有詩人楊萬里、哲學家楊簡,數學家楊輝。元代有詩人楊載,散曲家楊朝英。明代,詩人楊基,文學家楊慎,畫家楊文聰。清代學者楊名時,戲曲作家楊潮觀,太平天國將領楊秀清,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現代有省港大罷工領導人之一楊殷,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東北抗日聯軍主要領導人楊靖宇,教育思想家楊賢江,愛國將領楊虎城。 海外楊姓華人中如楊振寧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及美國著名企業家楊雪蘭等。楊姓是當今中國的第六大姓,分布極廣,遍及全國

排名: 7
姓: 趙
由來: 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將趙姓列為全國首姓,是因為趙姓是宋朝的「國姓」,實際上並非如此。根據考證,趙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七大姓。趙姓形成於西周,祖先為造父。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奴車馬的能手。一次周穆王外出後有戰事必須很快趕回,這時造父駕車日行千里,使周穆王及時打敗了來犯之敵,於是周穆王賜趙地(今山西洪洞縣北)給造父,自此以後,造父族稱為趙氏。戰國時趙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發展,秦朝後,逐漸向甘肅、河南、陝西、山東等地發展。秦代時,趙佗任南海郡縣令,於秦末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兩廣一帶。漢以後,趙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蘇、江西等地遷移,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趙氏陸續有人遷居台灣以及海外一些地區。由於秦漢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後趙氏遍布江南、嶺南各地,加上南宋趙氏政權統治淮河、秦嶺以南的達150年,所以趙姓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趙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宋代。五代末,河北人趙匡胤於960年發動兵變,國號宋,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北宋於1126年被金滅,1127年趙構在河北商丘稱帝,後遷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到1279被元所滅。其他趙姓人物有:三國時的數學家趙爽和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唐代有經學家趙匡、著名琴家趙耶利;北宋有畫家趙昌;南宋有詩人趙師秀,畫家趙孟堅、趙伯駒;金有文學家趙秉文;宋元之際有理學家趙復;元代有書畫家趙孟,畫家趙雍、趙原;明代有政治家、文學家趙南星,畫家趙左,醫學家趙獻可;清有詩人趙執信,醫學家趙學敏,史學家趙翼,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趙亞曾;民國期間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

排名: 8
姓: 黃
由來: 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他的後代分為14個姓,其中的黃姓是他的後裔在商末周初時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後黃國被楚國滅後,其國人皆以黃為姓氏。黃姓的另一支起源是遠古時從河南黃水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黃國,於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姓人氏,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則被遷至今湖北境內。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名黃歇)被封於江蘇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在江蘇定居。自戰國後期以來,湖北武漢一帶一直是黃姓繁衍的中心。漢代以後,由於做官等原因,黃姓逐漸向大江南北遷徙,尤其是在宋代,黃姓得到廣泛的播遷,發展到全國各地。 黃姓人才輩出,歷代都涌現出一些頗有建樹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黃石公;西漢丞相黃霸;東漢神童黃香;三國時有名將黃忠,黃蓋;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他於875年起義,881年攻克洛陽,繼又於當年年底進入長安,做上了皇帝,國號大齊,但由於沒有根據地,起義很快便被鎮壓,黃巢自殺;五代有畫家黃筌、黃居 ;北宋有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南宋末有思想家黃震;宋元之際有音韻訓詁學家黃公紹;元代有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和書法家、音樂家、畫家黃公望;明代,農民起義領袖黃蕭養,女文學家黃娥;明清之際有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圍棋國手黃龍士,篆刻家、書畫家黃易,詩人黃景仁;近現代有作家黃人,革命家黃興等等。黃姓為我國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佔比例較高。

排名: 9
姓: 周
由來: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一般認為,黃帝的後裔遷徙到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即北魏獻帝的兄長原來是少數民族姓氏,北魏遷都洛陽後改鮮卑族姓為漢姓,將其改為周姓。周被秦滅後,部分周族人遷往江蘇沛縣,成為當地大姓。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原人民大批東移徐州,進而南渡,其中周姓遷居安徽廬江。後周姓逐漸向南方發展,唐朝時遷往福建,四川、江西、廣東等地,清朝時周姓遷往台灣及海外謀生。周姓在24史中單獨列傳的有276人,可見周姓歷朝不泛英才。西漢時周勃、周亞夫父子名將;三國時名將周喻,曾大破曹軍於赤壁,且精通音樂;五代時有畫家周文矩;北宋有哲學家周敦(i)頤,詞人周邦彥;南宋有詞人周密,著有《武林舊事》;元代有音韻學家周德清;明代有畫家周臣;清代有詞人、詞論家周濟,編有《宋四家詞選》,象棋名手周廷梅,圍棋國手周小松,農民斗爭領袖周立春;近現代有湘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周飄群,,象棋名手周德裕;當代最著名的周姓人物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周恩來。周姓不僅在國內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而且還遠遷於歐美、東南亞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海外的周姓華人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美國著名華人律師周雅定,印尼有出版業大王周偉泰等等。據專家考證,周姓是當今中國第9大姓。

排名: 10
姓: 吳
由來: 吳姓出於吳國,祖宗是太伯和仲雍,形成於戰國時期,其中有一段故事。太伯和仲雍的父親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叫季歷聰明又很有才幹,太伯和仲雍明白父親想讓弟弟季歷當繼承人,於是便自動讓位,他們趁父親有病時,遠奔東南沿海一帶,不再返回陝西。由於當時江南還很落後,太伯和仲雍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和技術,當地的人便擁護太伯為領袖,建立吳國。吳國的都城在今江蘇蘇州,占據今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的大部分地區,後吳國傳到了夫差時,被越國所滅,吳國的子孫四處避難,為不忘故國,以國名為姓,就是吳姓。 吳國滅亡後,夫差的太子被流放到江西,在此發展繁衍,成為吳姓重要的一個分支。其他逃亡的一部分逃到山東、河南等地,一部分隱居在江浙及安徽一帶。後來經過戰亂、做官、遷徙等,吳姓在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發展成為名門望族。吳姓不僅在國內發展繁衍,而且早在公元前450年,就東渡日本,南遷越南等地,成為當地的大姓,如現在越南的吳姓為第六大姓。 戰國時有兵法家和改革家吳起;秦末有農民起義領袖吳廣;三國時有文學家吳質;南北朝時有文學家吳均;唐朝時有著名的畫家吳道子,他擅長畫佛、道教人物,因其高深的藝術造詣(yi)及對後代的巨大影響而被譽為「畫聖」,此外唐代還有史學家吳兢(jing);五代時有名將吳巒(luan);南宋有文學家吳曾,詞人吳文英;金有文學家吳激(ji);元代有戲曲作家吳昌齡。明代到現在,吳姓有名人物多數為畫家和小說家,如明代畫家吳偉,清代畫家吳歷、吳熙載、吳友如,近代畫家吳昌碩,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有著名小說《西遊記》,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外明代還有醫學家吳又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清代還有文學家吳錫麟,詩人吳偉業、吳嘉紀,散文家吳敏樹,醫學家吳尚先等等;民國時期還有學者吳承仕、戲曲理論家、作家吳梅等等。 吳姓在當今中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中名列第十位,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在一些少數民族也佔有一定數量。

Ⅱ 古丈博世科水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古丈博世科水務抄有限公司是2017-08-30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湖南省古丈縣古陽鎮羅依溪片區且茶村省道S229旁。

古丈博世科水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3126MA4M2GMU4F,企業法人朱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古丈博世科水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污水處理及其再生產利用;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水處理設備的安裝;工程排水施工服務;水污染治理;生物生態水土環境研發與治理;環保設施運營及管理;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業務服務;市政工程設計服務;環保工程設施、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古丈博世科水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世界上排前十名的姓氏是什麼

排名: 1 姓: 李 由來: 專家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進行統計,全國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超過8700萬人。李姓在國內分布極廣,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幾乎遍及全世界。 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zhuan)頊(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為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為李姓。 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布於四川、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在長江以南僅分布部分地區。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了將近300年,李姓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另外,凡有功於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這樣大大擴充了李姓人口。經過唐朝的大發展之後,李姓開始南遷,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於唐高宗年間進入福建開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不少李姓因避戰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因中原地區長期動亂,李姓自長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順等政權。另外,李姓歷代人才輩出。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後主;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為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香港十大財團之首、廣東潮州人李嘉誠等等。 排名: 2 姓: 王 由來: 根據專家考證,王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即超過8000萬人,是中國第二大姓。王姓來源眾多,但有一些共同點,即大多為帝王的後人自稱為王氏。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第15個兒子高的後裔,因本來為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陝西、河北等地;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被廢為平民後,世人因其原來為王族稱之「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山東膠南縣、山西等地;三是戰國四公子之信陵君的孫子在戰敗後逃往泰山,因原為王族,就也以王為姓。出自子姓之王,是王子比乾的後代。比干被昏君紂王剖腹致死後,其居住在河南衛輝的子孫改姓王,這支王姓後來又發展到天水、東平、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等地。出自田姓之王,田姓為戰國齊國之君,為秦所滅後,齊人仍稱其「王家」,後也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今山東昌樂、河南開封等地。其他還有一些王族改姓王。此後,王姓發展迅速,在西晉末年後逐漸遷往江南。唐朝時王姓主要遷往福建,也有遷往四川、安徽、江西的,北宋時期,主要遷往江蘇、浙江一帶,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姓遷往廣東等地。明末開始,王姓陸續有人遷往台灣。在中國歷史上,王姓稱王稱帝者14人,先後建立新、漢、鄭、燕、前蜀、閩、安陽、極樂等政權。王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六朝時代。在此300多年裡,王姓與謝姓並稱望族。而其他時代也是英才不斷,如西漢有王昭君;東漢有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王桀;魏晉有醫學家王叔和;大將軍王敦與堂弟王導一時權傾天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唐代「初唐四傑」之一的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數學家王孝通,醫學家王冰;宋朝王姓最傑出的人物是王安石,他也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元朝有戲曲作家王實甫;明代有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清代有農民起義女首領王聰兒,文學家王文治;近代有學者王國維;現代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海外的華人也不乏人才,如「電腦大王」王安,曾被列為美國十大富翁之一;企業家王嘉廉;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王佑曾;「太空人」王贛駿是著名科學家。 排名: 3 姓: 張 由來: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傳說。古書上記載黃帝的孫子揮創制出弓箭,這在當時對社會確實有很大貢獻,因此被賜姓張。張姓還有一支形成於春秋時期,是以祖輩的名字中的字作為姓的,韓國的開國者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以張為姓,這一支張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內。此外,居住在雲南的南蠻酋長於三國時被諸葛亮賜姓張,此後其子孫便以張為姓。據《三國志》記載,張遼原本姓聶,後改為張姓,世代居住在許昌,成為大姓。晉代有中原張姓遷至福建,唐朝年間,張姓人氏又隨陳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後河南光州張姓遷往廣東,從清初開始,廣東、福建的張姓又遷入台灣,從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張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漢族。張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支脈眾多,在全國許多地方發展成為名門望族。張姓自古為英才輩出的姓氏。如戰國時有政治家魏國人張儀;西漢最著名的張姓人物是張良和張騫;東漢也有兩個最傑出的張姓人物-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和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東漢時,張道陵在四川創立道派,被稱「張天師」,張角、張梁、張寶創立太平道起義,稱為「黃巾軍」,張修、張魯創立天師道;三國時大將張飛,張遼;西晉文學家張華;南北朝時期,農民起義領袖張鳳,畫家張僧繇(you);唐朝張說、張九齡又是宰相,又是文學家,名將張巡,書法家張旭,小說家張讀,詩人張若虛、張繼、張志和;五代時農民起義首領張遇賢;北宋有農民起義領袖張余、張海;南宋大將張憲、張俊;元代有大將張弘范;明代政治家張居正,畫家張路,醫學家張景岳,著名道士張三豐,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張伯行,捻軍首領張宗禹,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北洋軍閥張作霖,張敬堯,張宗昌等。海外張姓華人傑出代表有林肯大學校長張道行,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宇航員張福林,華盛頓世界銀行總會計師張展成,遺傳生物學家張覺明,著名畫家張玉良、張融,航空與太空總署宇宙航空高級總工程師張雲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張榮發等等。 排名: 4 姓: 劉 由來: 劉姓為古帝堯的後裔之姓。堯姓祁,傳說堯的後裔祁劉累為夏養龍,因飼養不善,死了一條母龍,他怕夏帝懲罰,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孫就以劉為姓,這是中國最早的劉姓。劉累後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為杜伯,杜伯兒子的曾孫士會因國內動亂逃到秦國,士會後來又回到國內,但有兒子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後裔恢復劉姓,居住在今陝西一帶。西漢時,劉邦賜劉姓與一些少數民族和項伯之族,後劉邦與匈奴結親,將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於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習慣,所以匈奴人有許多均姓劉。由於漢朝的強盛,劉姓人口也隨之極大的發展起來,早期劉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晉朝開始劉姓遷往福建,約在唐朝時遷往兩廣。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王稱帝者多達66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劉姓掌握政權時間久,享有特權,是人口能夠得到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劉姓涌現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賓客數千人編寫《淮南子》,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劉歆父子,為中國目錄學之祖,還有訓詁學家劉熙;東漢有書法家劉德升;三國時魏有哲學家劉劭;魏晉時有數學家劉徽;西晉有將領、詩人劉琨,及「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東晉勇將劉牢之;南北朝時劉姓多文人,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其著有《文心雕龍》,學者、文學家劉峻;隋代,有經學家劉炫、劉焯,農民起義領袖劉元進;唐代理財家劉晏,史學家劉知幾,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詩人劉長卿,散文家劉蛻;北宋史學家劉恕;南宋有詞人劉過,畫家劉松年;金國有文學家劉迎;元代有學者劉因,紅巾軍首領劉福通;明清時代劉姓有許多人奮起反抗封建壓迫,如劉通、劉六、劉七等等,此外,畫家劉鈺,詩人劉體仁,小說家劉鶚;現代有詩人劉大白,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半農,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志丹,共產黨員劉胡蘭等等。劉姓約占漢族人口百分之五點四,超過6000萬,是中國第四大姓。 排名: 5 姓: 陳 由來: 陳姓為古帝舜的後裔的姓。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賢遺民,封舜的後裔與陳(地名,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其後子孫均以陳為姓。陳姓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齊國被秦國滅後,田軫逃到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此後,陳姓在中原發展成為名門望族。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陳姓的大發展是在公元557年,陳霸先在江蘇南京稱帝,國號陳,此時,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及長江和朱江之間。唐朝初期,朝廷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經過幾年的戰爭鎮壓了福建南部的叛亂,局勢平定後,陳元光定居福建,成為南方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南宋期間,因金兵南侵,中原姓氏大批遷入廣東。陳姓也由此遷入廣東,明末,陳姓又遷入台灣。陳姓遷如越南的時間較久遠,宋代時人最多。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秦朝陳勝領導900人起義,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西漢時,陳平任三朝宰相,抗匈奴名將陳湯;新莽末年有綠林起義軍將領陳牧,「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西晉史學家陳壽;唐朝時,陳氏有三人任宰相,還有文學家陳子昂、陳鴻,詩人陳陶,大將陳玄禮,浙江農民起義女首領陳碩真;五代、宋初有著名道士陳摶;北宋詩人陳師道;南宋,陳姓最著名的是思想家、文學家陳亮,其他詩人陳與義,學者陳傅良,畫家陳居中;元末陳友諒稱帝,國號漢;明朝,最著名的陳姓是著名畫家陳洪綬,旅行家陳誠;明清之際有思想家陳確,散文家陳貞慧,小說家陳枕;清朝,福建總兵陳化成,詩人陳恭尹、陳文述,文學家陳沉,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陳得才,近代最著名的人物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陳姓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即超過5000萬人,是當今中國的第五大姓,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另外,陳姓還廣泛分布於各少數民族中。 排名: 6 姓: 楊 由來: 楊姓出自姬姓,來源有二,一支系以國名為姓,一支是以居住地為姓。姬氏子孫被周幽王封於楊(今山西洪洞縣),建立楊國,國君稱為楊侯,後楊國被晉國所兼並,楊侯的子孫便以楊為姓。晉國滅楊後,將楊地賜給其大夫羊舌氏,因此,羊舍氏的子孫也姓楊,羊舌氏的後裔因內亂逃到陝西,後逐漸發展到河南等地。西晉末到唐朝末,楊氏逐漸遷入福建等地。自宋代起,福建開始成為楊姓播遷中心之一。至元明,為躲避戰亂,福建楊姓遷入廣東,後發展成為望族。在中國歷史上,楊姓稱帝稱王者有十幾人,先後建立有隋、吳等政權。戰國初期有哲學家楊朱,西漢有學者楊何,無神論者楊王孫。新莽末年有赤眉軍政權大司農楊音,東漢末年有文學家楊修,魏晉之際有哲學家楊泉,西晉有太傅、大都督楊駿,北魏有大將楊大眼,北朝末楊堅滅周滅陳,統一全國,國號隋,唐朝,楊姓任宰相者11人,宰相楊炎,也是理財家,「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楊炯,學者楊士勛,雕塑家楊惠之,貴妃楊玉環,五代時有書法家楊凝式,楊行密創建吳國,定都揚州。宋代,楊氏最著名的人物要數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楊業與其子楊延(yan)昭(zhao)、孫楊文廣均為北宋名將。北宋有文學家楊億、學者楊時,醫學家楊介,南宋有詩人楊萬里、哲學家楊簡,數學家楊輝。元代有詩人楊載,散曲家楊朝英。明代,詩人楊基,文學家楊慎,畫家楊文聰。清代學者楊名時,戲曲作家楊潮觀,太平天國將領楊秀清,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現代有省港大罷工領導人之一楊殷,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東北抗日聯軍主要領導人楊靖宇,教育思想家楊賢江,愛國將領楊虎城。海外楊姓華人中如楊振寧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及美國著名企業家楊雪蘭等。楊姓是當今中國的第六大姓,分布極廣,遍及全國 排名: 7 姓: 趙 由來: 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將趙姓列為全國首姓,是因為趙姓是宋朝的「國姓」,實際上並非如此。根據考證,趙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七大姓。趙姓形成於西周,祖先為造父。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奴車馬的能手。一次周穆王外出後有戰事必須很快趕回,這時造父駕車日行千里,使周穆王及時打敗了來犯之敵,於是周穆王賜趙地(今山西洪洞縣北)給造父,自此以後,造父族稱為趙氏。戰國時趙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發展,秦朝後,逐漸向甘肅、河南、陝西、山東等地發展。秦代時,趙佗任南海郡縣令,於秦末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兩廣一帶。漢以後,趙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蘇、江西等地遷移,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趙氏陸續有人遷居台灣以及海外一些地區。由於秦漢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後趙氏遍布江南、嶺南各地,加上南宋趙氏政權統治淮河、秦嶺以南的達150年,所以趙姓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趙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宋代。五代末,河北人趙匡胤於960年發動兵變,國號宋,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北宋於1126年被金滅,1127年趙構在河北商丘稱帝,後遷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到1279被元所滅。其他趙姓人物有:三國時的數學家趙爽和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唐代有經學家趙匡、著名琴家趙耶利;北宋有畫家趙昌;南宋有詩人趙師秀,畫家趙孟堅、趙伯駒;金有文學家趙秉文;宋元之際有理學家趙復;元代有書畫家趙孟,畫家趙雍、趙原;明代有政治家、文學家趙南星,畫家趙左,醫學家趙獻可;清有詩人趙執信,醫學家趙學敏,史學家趙翼,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趙亞曾;民國期間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 排名: 8 姓: 黃 由來: 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他的後代分為14個姓,其中的黃姓是他的後裔在商末周初時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後黃國被楚國滅後,其國人皆以黃為姓氏。黃姓的另一支起源是遠古時從河南黃水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黃國,於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姓人氏,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則被遷至今湖北境內。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名黃歇)被封於江蘇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在江蘇定居。自戰國後期以來,湖北武漢一帶一直是黃姓繁衍的中心。漢代以後,由於做官等原因,黃姓逐漸向大江南北遷徙,尤其是在宋代,黃姓得到廣泛的播遷,發展到全國各地。黃姓人才輩出,歷代都涌現出一些頗有建樹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黃石公;西漢丞相黃霸;東漢神童黃香;三國時有名將黃忠,黃蓋;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他於875年起義,881年攻克洛陽,繼又於當年年底進入長安,做上了皇帝,國號大齊,但由於沒有根據地,起義很快便被鎮壓,黃巢自殺;五代有畫家黃筌、黃居 ;北宋有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南宋末有思想家黃震;宋元之際有音韻訓詁學家黃公紹;元代有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和書法家、音樂家、畫家黃公望;明代,農民起義領袖黃蕭養,女文學家黃娥;明清之際有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圍棋國手黃龍士,篆刻家、書畫家黃易,詩人黃景仁;近現代有作家黃人,革命家黃興等等。黃姓為我國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佔比例較高。 排名: 9 姓: 周 由來: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一般認為,黃帝的後裔遷徙到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即北魏獻帝的兄長原來是少數民族姓氏,北魏遷都洛陽後改鮮卑族姓為漢姓,將其改為周姓。周被秦滅後,部分周族人遷往江蘇沛縣,成為當地大姓。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原人民大批東移徐州,進而南渡,其中周姓遷居安徽廬江。後周姓逐漸向南方發展,唐朝時遷往福建,四川、江西、廣東等地,清朝時周姓遷往台灣及海外謀生。周姓在24史中單獨列傳的有276人,可見周姓歷朝不泛英才。西漢時周勃、周亞夫父子名將;三國時名將周喻,曾大破曹軍於赤壁,且精通音樂;五代時有畫家周文矩;北宋有哲學家周敦(i)頤,詞人周邦彥;南宋有詞人周密,著有《武林舊事》;元代有音韻學家周德清;明代有畫家周臣;清代有詞人、詞論家周濟,編有《宋四家詞選》,象棋名手周廷梅,圍棋國手周小松,農民斗爭領袖周立春;近現代有湘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周飄群,,象棋名手周德裕;當代最著名的周姓人物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周恩來。周姓不僅在國內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而且還遠遷於歐美、東南亞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海外的周姓華人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美國著名華人律師周雅定,印尼有出版業大王周偉泰等等。據專家考證,周姓是當今中國第9大姓。 排名: 10 姓: 吳 由來: 吳姓出於吳國,祖宗是太伯和仲雍,形成於戰國時期,其中有一段故事。太伯和仲雍的父親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叫季歷聰明又很有才幹,太伯和仲雍明白父親想讓弟弟季歷當繼承人,於是便自動讓位,他們趁父親有病時,遠奔東南沿海一帶,不再返回陝西。由於當時江南還很落後,太伯和仲雍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和技術,當地的人便擁護太伯為領袖,建立吳國。吳國的都城在今江蘇蘇州,占據今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的大部分地區,後吳國傳到了夫差時,被越國所滅,吳國的子孫四處避難,為不忘故國,以國名為姓,就是吳姓。吳國滅亡後,夫差的太子被流放到江西,在此發展繁衍,成為吳姓重要的一個分支。其他逃亡的一部分逃到山東、河南等地,一部分隱居在江浙及安徽一帶。後來經過戰亂、做官、遷徙等,吳姓在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發展成為名門望族。吳姓不僅在國內發展繁衍,而且早在公元前450年,就東渡日本,南遷越南等地,成為當地的大姓,如現在越南的吳姓為第六大姓。戰國時有兵法家和改革家吳起;秦末有農民起義領袖吳廣;三國時有文學家吳質;南北朝時有文學家吳均;唐朝時有著名的畫家吳道子,他擅長畫佛、道教人物,因其高深的藝術造詣(yi)及對後代的巨大影響而被譽為「畫聖」,此外唐代還有史學家吳兢(jing);五代時有名將吳巒(luan);南宋有文學家吳曾,詞人吳文英;金有文學家吳激(ji);元代有戲曲作家吳昌齡。明代到現在,吳姓有名人物多數為畫家和小說家,如明代畫家吳偉,清代畫家吳歷、吳熙載、吳友如,近代畫家吳昌碩,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有著名小說《西遊記》,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外明代還有醫學家吳又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清代還有文學家吳錫麟,詩人吳偉業、吳嘉紀,散文家吳敏樹,醫學家吳尚先等等;民國時期還有學者吳承仕、戲曲理論家、作家吳梅等等。吳姓在當今中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中名列第十位,在南方人中所佔比例較高,在一些少數民族也佔有一定數量。

Ⅳ 快樂男聲郭彪的全部資料哦~

「郭彪個人資料」
郭彪(12張) 粉絲昵稱:滑鼠 星座:雙子座 身高:176厘米 上網時間:偶爾上網、下午、晚上 最喜歡唱什麼樣的歌:帶些慢搖的歌曲,另類抒情 最怕唱什麼樣的歌:電子音樂 最喜歡的藝人:張學友、潘瑋柏 、陳奕迅 最喜歡的顏色:黑 幸運數字:1、7 護身符:上帝 我相信命中註定 喜歡的異性類型 :干凈、穿著大方、自然、美麗成熟 厭惡的異性類型:虛偽、不修邊幅 最喜歡的電影:《天生一對》與生活接近的故事片 最愛吃的食物: 冰激淋、可樂、西瓜 堅決不吃的食物:帶腥味的食物 最大的愛好:欣賞音樂、打撞球、彈吉他、玩樂隊(發泄音樂情緒) 最大的願望:做一名成功的男人、會很努力成為一名好男人、我愛音樂想做藝人 口頭禪:某段時間有著不同的口頭禪,說話比較占上風那種類型(幽默型) 史上最糗的事:認錯人,說笑話冷場
郭彪和朋友在一起(13張)在城堡里最期待會發生什麼:歡聚歡樂每一刻,能好好發展自己的藝術道路能親手做上一道美味與大家分享。 曾獲2004年湖南經濟電視台《明星學院》冠軍,唱功出色,在湖南已是家喻戶曉。

Ⅳ 湖南衛視有哪些旗下公司

天娛傳媒:藝人經紀、綜藝節目、影視製作
品牌:快男超女、星姐選舉、跨年演唱回會……
旗下答藝人:李宇春、安又琪、譚維維、蘇醒、魏晨、張傑等

響巢國際:藝人經紀與電視劇製作
品牌:《醜女無敵》、《恰同學少年》、《血色湘西》……
旗下藝人:劉曉虎、李欣汝等

華夏影視:電視劇製作
品牌:《六個夢》、《梅花三弄》、《還珠格格》……

快樂購:中國最大的家庭購物運營商

快樂陽光:湖南衛視新媒體市場(金鷹網、手機SP等)、國際市場(湖南衛視國際頻道)運營

芒果影業:電影製作

風行天下:快樂8等平面媒體

俊星傳媒:衛視在香港設立的傳播公司,不知道是否和快樂陽光重組

金鷹傳媒:原天娛傳媒活動事業部,主打活動運營。

藝術玩家:藝術品經營,《藝術玩家》節目運營

湖南衛視文化傳播公司:媒介推廣、企業策劃、娛樂策劃、影視製作、節目製作、藝人經紀
旗下藝人:秦嵐、張嘉倪等
品牌:又見一簾幽夢、微笑在我心等

遠景東方:電廣傳媒旗下子公司,負責製作湖南衛視《聽我非常道》。嚴格的說不算是真正的衛視子公司

Ⅵ 同濟大學2014土木工程系新生 無為中學2014屆畢業生 獲得北大實名制推薦 張磊

2014年全國共有325所中學校長推薦的529名優秀學生通過了北京大學的審核,他們將在2014年高考後享受北大降分優惠錄取的待遇,而且很可能不佔教育部規定的「自主招生人數占招生總人數5%以內」的指標。具體認定過程是:根據中學校長所推薦學生的具體情況,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使用「元培綜合評價系統」對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核,包括初步審核評價、學科基礎面試、綜合面試、隨機抽查筆試、體質測試五個環節。綜合上述五個環節的考生表現和專家評審意見,經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匿名投票,確定北京大學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選拔錄取候選人名單。
我花了一些時間,從北京大學招生網公示信息中整理出來了這份「北京大學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候選人名單」,但刪除了「校長信息」、「推薦程序「和「推薦理由」這3個欄目。那些個推薦理由吧,粗看覺得內容豐富具體,很有說服力,其實,如果不考慮學習成績排名因素,具有同等出色表現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應該至少還有10倍之數,因此刪除這些推薦理由還是合情合理的。盡管如此,還是需要2篇博文才能裝下這個龐大的名單。
文檔處理過程中可能略有出錯,因此僅供參考,歡迎糾正。

北京大學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候選人名單(1)
省份 中學 學生姓名 人數
安徽 合肥市第一中學 王孟儒、徐慧敏、高珺賢 3
安徽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 張寧、寧偉航 2
安徽 銅陵市第一中學 卜思涵 1
安徽 合肥一六八中學 袁文強 1
安徽 合肥市第八中學 龔莉 1
安徽 蚌埠第二中學 胡夢瑋 1
安徽 安慶市第一中學 王逸穎 1
安徽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錢翀 1
安徽 安徽省無為中學 張磊 1
安徽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徐蕾 1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宋季鴻、黎晨遠、邵昱桐、劉子加、李一鳴 5
北京 北京市第四中學 萬中一、歐陽蒙凇、陳奕南、鞏天成、李嘉文 5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劉一葦、王子禾、李天一、路雅、董榕 5
北京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余欣、成琪然、宋甘霖、唐昱陽、唐紫霄 5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張翾、王維昊、羅楊程、鄂瀟原 4
北京 北京市十一學校 高心語、楊松霖、王瑞姣、胡斌祺 4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郜晟、斯姝華、劉子不、楊思汀 4
北京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孫一先、畢新宇、李岩昊 3
北京 北京市第八中學 劉宇璠、張子璐、姜傑東 3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袁君陽、楊子健 2
北京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 焦禕凡、程思宇 2
北京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學 武心依、王笑予 2
北京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陳一瀟、陳思飛 2
北京 北京市第二中學 陝思宇、李正一 2
北京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 胡慧迪、鄭韻 2
北京 北京市第五中學 趙芳珩 1
北京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尚昊成 1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秦玥 1
北京 北京景山學校 王歡 1
北京 北京匯文中學 劉子華 1
福建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石壯壯、陳楷民、黃非凡 3
福建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王一、鄭舒宇、黃鵬 3
福建 廈門外國語學校 曾炯、彭超 2
福建 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余俊賢 1
福建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徐瑞健 1
福建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學 楊巍 1
福建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學 李慶濤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柯旭瑜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張靖宇 1
福建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曾書豪 1
福建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陳梓賢 1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趙曄 1
甘肅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鵬程、柴冰倩、李任平 3
甘肅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 楊曉宇、賈茗翔 2
甘肅 金川集團總校第一高級中學 孟麗婷 1
廣東 深圳中學 徐玄靈、黃星銘、劉福祥、陳麒安 4
廣東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胡可君、吳子曄、蘇炫昊、章盛祺 4
廣東 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 張韜、鄭益烽、林浩茹 3
廣東 珠海市第一中學 熊錦妍、鄭雅文 2
廣東 廣東實驗中學 李琳、梁月冰 2
廣東 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倪昊楠 1
廣東 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部 鹿雨適 1
廣東 深圳市寶安中學 李搏揚 1
廣東 汕頭市金山中學 蔡曉榕 1
廣東 惠州市第一中學 陳煥城 1
廣東 廣州市第二中學 溫景充 1
廣東 廣東省湛江第一中學 黎子儀 1
廣東 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 謝佳明 1
廣東 佛山市第一中學 許瑋璇 1
廣東 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鄔楚鈺 1
廣東 東莞市東莞中學 申子靖 1
廣西 南寧市第三中學 劉樊琪、楊可靜 2
廣西 南寧市第二中學 李雨珊、王榮羿 2
廣西 柳州鐵一中學 藍童、范啟東 2
廣西 柳州高級中學 張首登、李詩源 2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譚璐、胡越予 2
貴州 貴陽市第一中學 顧蘊、陳宇峰、劉興宇 3
貴州 遵義航天高級中學 陳鵬 1
貴州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張易 1
貴州 貴州省遵義縣第一中學 孫玥 1
貴州 貴州省興義市第八中學 李玲 1
貴州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楊銘 1
海南 海南省文昌中學 林大宇 1
海南 海南省海南中學 寇雨婷 1
海南 海南華僑中學 楊奕成 1
河北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高 思、劉沛婧、侯旭男 3
河北 唐山市第一中學 徐曼、張弘韜 2
河北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李小雨 1
河北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李林軒 1
河北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 金鈴 1
河北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張錦坤 1
河北 河北冀州市中學 趙帥 1
河北 河北衡水中學 劉天 1
河北 河北定州中學 侯江東 1
河北 滄州市第一中學 劉松瑞 1
河南 鄭州市第一中學 李智慧、周傑、趙琰哲 3
河南 鄭州外國語學校 張湛伯、白楊 2
河南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劉宇傑、黃坤 2
河南 信陽高級中學 李尚 1
河南 新鄉市第一中學 陳德里 1
河南 西峽縣第一高級中學 唐銳 1
河南 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 顧慧潔 1
河南 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冰雅 1
河南 內黃縣第一中學 付博 1
河南 漯河市高級中學 承書穎 1
河南 林州市第一中學 張夢茹 1
河南 鶴壁市高中 王靜 1
河南 河南省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王淦麟 1
河南 河南省實驗中學 王笑楠 1
河南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 張富瑜 1
河南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曹林菁 1
河南 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 衛同基 1
河南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河南分校 李彥錕 1
河南 安陽市第一中學 岳琪灃 1
黑龍江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 羅天佑、邸昊然、常靜之、謝旭、呂晶磊、孫克乙、王倫、李欣禾 8
黑龍江 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 李錚、胡銘秋、逯萬鵬、汪芯竹 4
黑龍江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王博、孔維誠、劉旭陽 3
黑龍江 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張朝暉、張馨月、解詩迎 3
黑龍江 大慶第一中學 張中天、孫小涵 2
黑龍江 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 徐品 1
黑龍江 黑龍江農墾寶泉嶺管理局高中 楊夢 1
黑龍江 鶴崗市第一中學 畢乘乾 1
湖北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徐達、高鴻宇、朱江成 3
湖北 湖北省武漢市第二中學 蔡雨萱、楊宇喆 2
湖北 鍾祥市第一中學 吳葆春 1
湖北 宜昌市第一中學 毛昇平 1
湖北 襄陽市第五中學 張雲皓 1
湖北 襄陽市第四中學 張欣怡 1
湖北 武漢外國語學校 符雪純 1
湖北 武漢市新洲區第一中學 曹書陽 1
湖北 武漢市第一中學 夏聖烜 1
湖北 荊門市龍泉中學 郭金鑫 1
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 鄒晨媛 1
湖北 湖北省仙桃中學 肖國文 1
湖北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 胡靚婧 1
湖北 湖北省荊州中學 張沙洲 1
湖北 湖北省黃岡中學 汪效銳 1
湖北 湖北省鄂州高中 謝巍 1
湖北 湖北省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 譚媛 1
湖南 長沙市長郡中學 唐艾妮、黃琬怡 2
湖南 長沙市雅禮中學 舒亞若、賀雨岑 2
湖南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鄭佳慧、龍卓青 2
湖南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姚欣敏、陳則堯 2
湖南 長沙市南雅中學 張仕錦 1
湖南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黃舒婷 1
湖南 湘潭縣第一中學 吳尚澤 1
湖南 湘潭鋼鐵集團第一子弟中學 李恬 1
湖南 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 張玥 1
湖南 懷化市鐵路第一中學 陳麗梅 1
湖南 湖南省長沙市明德中學 肖純陽 1
湖南 湖南省岳陽縣第一中學 湯聰 1
湖南 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中學 余啟航 1
湖南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 王紫萌 1
湖南 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 陳沐坤 1
湖南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 熊睿 1
湖南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學 易濤 1
吉林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賀秋時、魏薇、李佳奇、張楠、崔健一、袁一灃 6
吉林 長春市十一高中 唐博、宋一民 2
吉林 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 林福氣 1
吉林 松原市實驗高級中學 劉佳鈺 1
吉林 吉林毓文中學 佟金恆 1
吉林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趙明睿 1
吉林 吉林市第一中學校 張中旭 1

Ⅶ 有朱江的資料嗎

珠江是我國南方的大河,流經滇、黔、桂、粵、湘、贛等省(區)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北部,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00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部為雲貴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間,東南部為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流域土地資源共66300萬畝,其中耕地7200萬畝,林地18900萬畝,耕地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擁有土地僅有9.31畝,約為全國人均擁有土地的五分之三。

氣象水文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流域的中部,氣候溫和多雨,多年平均溫度在14~22℃之間,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降雨量分布明顯呈由東向西逐步減少,降雨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分布差異和年際變化大。

珠江年均河川逕流總量為3360億立米,其中西江2380億立米,北江394億立米,東江238億立米,三角洲348億立米。逕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4~9月約占年逕流總量的80%,6、7、8三個月則占年逕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資源豐富,全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4700立米,相當於全國人均的1.7倍,但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勻,致使流域洪、澇、旱、咸等自然災害頻繁。

珠江流域洪水特徵是峰高、量大、歷時長。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氣系統主要是峰面或靜止峰、西南槽,其次是熱帶低壓和台風,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現在6、7、8月。
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逕流多年平均值為803億立米,僅佔全流域年逕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現的最小流量為720立米每秒,北江角石為130立米每秒,東江博羅站為31.4立米每秒。

珠江屬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9千克每立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萬噸。據統計分析,每年約有20%的泥沙淤積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其餘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門輸出到南海。

珠江口門的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周潮。珠江口為弱潮河口,潮差較小,平均潮差為0.86~1.6米,最大潮差為2.29~3.36米。八大口門漲潮總量多年平均為3762億立米,落潮多年平均值為7022億立米,凈減量為3260億立米。

河流水系

珠江流域是一個復合的流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等四個水系所組成。西、北兩江在廣東省三水市思賢窖、東江在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及崖門等八大口門匯入南海。

主流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的馬雄山,在廣東省珠海市的磨刀門企人石入注南海,全長2214KM。西江由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及西江等河段所組成,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思賢窖以上河長2075KM,流域面積35312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積的77.8%。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大茅塬,思賢窖以上河長468KM,流域面積4671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滃江、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石龍以上河長520KM,流域面積2704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積的5.96%。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面積26820平方公里,河網密布,水道縱橫。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潭江、深圳河等十多條。

社會經濟

珠江流域內有滇、黔、桂、粵、湘、贛等六省(區)及時港澳地區共63個地(州)、市。據1993年資料統計,珠江流域總人口8766萬人(未計入香港、澳門),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1人。人口結構中農村人口約佔69%,城市人口佔31%。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其中珠江三角洲約佔22.6%。

流域內民族眾多,共有5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有漢、壯、苗、布依、毛難等,其中以漢人為最多,其次是壯族。

珠江流域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據1993年統計,流域工農業總產值5365.5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4556.67億元,農業總產值為808.89億元。珠江流域所屬地區貧富差距大,而欠發達地區所佔面積達90%以上。

物產資源

珠江河川逕流豐沛,水力資源豐富,全流域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約為2512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168億度。其中西江的紅水河落差集中,流量大,開發條件優越,素稱水力資源的"富礦"。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尚少,極待加快開發。

珠江流域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礦種計有58種,儲量億噸以上的有25種,主要有煤、錫、錳、鎢、鋁、磷等。另珠江口外南海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現正在進行勘探開發。

珠江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內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穩定,具有良好的航運條件,現有通航河道1088條,通航總里程14156KM,約佔全國通航里程的13%,年貨運量僅次於長江而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