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黃永玉在湘西的住址

黃永玉在湘西的住址

發布時間: 2021-03-06 08:16:21

A. 湘西在那裡

湘西在黃永玉的畫里,在沈從文的書里,在宋祖英的歌里……

大湘西:
指的是湖南的西回部,包含答懷化,湘西自治州(吉首等八縣市)還有張家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地理坐標在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是湖南的西北門戶,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內有漢、土家、苗、回、瑤、侗、白等30個民族,人口283萬,世居主體民族土家族佔41.5%、苗族佔33.1%。轄吉首市和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7個縣,總面積15461平方千米,首府吉首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是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

B. 黃永玉簡介(100字左右)

黃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城沱江鎮。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黃永玉除了繪畫外,還精於篆刻,刀法瀟灑出塵,令人嘆為觀止,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金文藏書印「梅溪藏書」,另一枚則為近來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畫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印(上海錢瘦鐵所制),似為此石印。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文革」期間,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而後,又因為在「北京大飯店」畫了一幅《貓頭鷹》遭到殘酷迫害,被遣送回家鄉鳳凰。 黃永玉
「四人幫」倒台後回北京。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1978年,英國《泰晤士報》用六個版面,對黃永玉其人其畫作了專題報道;1980年,香港美術家出版社出版了《黃永玉畫集》。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對他專題介紹,國內多家媒體也頻頻播放他的專題。他的作品在德國、挪威、法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巡迴展出,曾榮獲義大利最高榮譽獎「司令勛章」。 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寫過、出版老祖宗多種畫冊,還有《永玉六記》《醉八仙》《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盪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黃永玉對家鄉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滿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未曾有一刻忘懷自己的故鄉——美麗的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芳菲苑,黃永玉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院長。

C. 湘西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這個地方,有沈從文、有屈原、有黃永玉,有神秘的湘西文化、最原生態的美食。

神秘的湘西,值得一游,

D. 在湘西鳳凰黃永玉題字的理發店是哪個有圖片最好!!!

這個就不怎麼清楚了。鳳凰最老的一家理發店現在規模都很小了。。。
黃老 題字的那就不清楚了。

E. 湘西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宋祖英的歌里.這句話是誰說的

杜崇煙 先生

中央電視台 訪問他 說的

F. 范曾和黃永玉到底有什麼矛盾

日前與唐欣到沙灘美術館看展覽,大約是看到了地方想起了人,老唐提到網上閑逛時遇到的一篇「奇文」,說是寫得很有意思。過了幾天,他就給我傳來了畫家范曾的《蝜蝂外傳——為黃永玉畫像》。老唐是見多識廣的人,他說此文恐怕是范曾最好的文字了。所以收到後一口氣就讀完。讀後的感覺也是異常的清晰:「狗咬狗,一嘴毛」。

先讓我們跟著范曾的導引看黃永玉的畫作。在「國畫尚未入門」的標題下,第一句話是「黃永玉的畫巧密有餘而睿智不足」。隔了不足一行字,他為了批判黃永玉的畫「無佛家所謂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一不小心,說出了黃永玉作品的兩個好來:「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極盡工細」「善用刀法變化」。一個畫家,一個中國的當代畫家,他的作品具有「巧密有餘」「極盡工細」「善用刀法變化」這幾個連恨他入骨的范曾也不得不承認的長處,已經殊為不易了。不成大師,可作小師;不成小師,也可以做看客嘛!看看最近中國美術館名為《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210幅展覽作品號稱是從2800幅參選作品中選出來的,但又有幾幅能稱得上是「巧密有餘」「極盡工細」「善用刀法變化」?中國美術家不是在進入21世紀才發明創造出虛假、淺薄和浮躁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如果黃永玉的版畫真的具備了范曾說的那幾個特質,他也就算是一個「小大師」了,值得人們尊重了。至少他不比畫界那些純粹的騙子,他花了點心思,下了點功夫。在畫壇混了幾十年,國畫雖未臻於一流,但也未必不是一個明眼人,未必就是一個門外漢。范曾不遺餘力地攻擊,使勁過猛,暴露了自己稜子肉上小而難看的硬傷。

再讓我們瞧瞧范曾寫黃永玉的人品也很有意思。據范曾講,黃永玉對待朋友是背信棄義,落井下石,黃永玉對待一母同胞則是薄情寡義,豬狗不如;黃在政治上則是阿諛奉迎,大搞投機,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一言以蔽之,黃永玉整個不是個東西!而且黃永玉不是突然不是東西的,他是生來如此,一貫如此。黃永玉比范曾年長14歲,范曾「當美院國畫系一年級學生時,他任美院版畫系講師。」范曾應該對黃永玉有所了解,尤其是對他遠揚的壞名聲不能不有所聞。假設范曾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他就該知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就斷不肯與這樣的小人有任何的瓜葛,更不用說「相濡以沫」了。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竟然「相濡以沫」了,先是聽到黃永玉說他的字好,趕忙寫好了屁顛顛送去,而且一送兩幅,而且苦心孤詣、字斟句酌勸慰黃先生;接著看到黃永玉喜歡他藏品中「懿德太子墓的線描刻石拓片」,而且此物既是朋友的贈品,又是「精美絕倫的唐刻」,他竟趕忙寫了「我很愛它,它似乎更愛你。」這樣無厘頭的昏話,並把心愛之物封好了,於「隔日」送至「黃永玉京新巷小屋」,這次是屁顛顛親自去。就是在敘述這兩件蹊蹺事的中間,范曾抽空笑黃永玉在「大人物八十壽誕之類的時刻」,「必匐伏於地作丈二巨作,送貨上門」的臭事,這無疑成為絕佳的「五十步笑一百步」的當代翻版。作為一個讀者,我們也可以引用一次魯迅先生的話,人都有光屁股的時節,正不須如《羅密歐與朱莉葉》中朱莉葉的保姆,時時要拿出朱莉葉兒時的尿布給人看。范曾剛剛用這句話揶揄過黃永玉,現在我們用它揶揄范曾,可見,語言文字這東西也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僅他自己與黃永玉這個壞小子「相濡以沫」了,連他的父親也與之「相濡以沫」了:他的「先嚴」也曾顫巍巍、屁顛顛跑到京新巷看望黃永玉。據兒子范曾說,范老漢是一個「對人生無所奢求,即使印出詩集也決不送人的孤高之士」,但就是這樣一個孤高之士,由於兒子「給他講過很多很多的黃永玉的高風美德」,由於黃永玉在「孤高之士」光臨時唯恐步履艱難,給他准備妥當了尿罐;由於黃永玉「又以極恭敬的線條為家翁造像」,老頭老大不小的年紀,竟然也按捺不住激情,「懷著深情寫給他兩首詩」。曾幾何時,父子兩代與黃永玉「相濡以沫」,詩話酬和,如今反目成仇,反過來給天下人說他們如此巴結逢迎的人不是個東西,天下人信耶?不信耶?范曾白紙黑字,紅口白牙,明明斷定黃永玉的畫作「既無色彩,亦無線條」,這里又說「極恭敬的線條」。能在線條中表現出恭敬的畫家不就是「大家」嗎?范曾已經篤定了黃永玉是一個壞人、小人、俗人,哪裡有「很多很多的」「高風美德」值得渲染給自己又「孤」又「高」的大爺?他「尚未入門」,哪裡還有什麼「上乘之作」?這樣的反手為雲,覆手為雨,天下人信耶?不信耶?

有網友在轉貼這篇文章時曾發表看法:「原本不相信文革中范曾能有狠批沈從文先生的尖刻文筆,但看了這篇『範文』,不由得不信了。」范曾的文章有例證,有引用,有推理,有判斷,有點有面,有稜有角,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希望從畫作、人品、人格全方位畫出黃永玉的可憎嘴臉和丑惡靈魂,並從藝術和精神兩方面干凈徹底地滅掉黃永玉,順便在對比中給自己塑起一座高大全、真善美的漢白玉來。怎奈才力有限,套式陳舊,用心太急,加之使勁過猛,所以文章前矛後盾出,瑕疵頗多。讓後沈從文時代的讀者不禁想起一句格言:「狐狸責備陷阱,卻不責怪自己。」

據范曾說來,黃永玉的畫不夠格、人不夠格,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好處。像黃永玉這樣「永遠在痛苦、煩惱、暴怒、狂喜中自我折磨和煎熬」的伊阿古似的壞蛋,本來就該被掃在歷史的垃圾堆里,萬劫不復。他怎麼反而在中國美術界成了一個人物,呼風喚雨,為所欲為的?難道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像他這樣的騙子、偽君子的「司馬昭之心」本來應該是路人皆知的,怎麼直到今天才由范君使出如此大的力氣來揭露和批判?範文開宗明義的說:「我忍耐著,一月月、一年年的忍耐著。」為什麼要那樣痛苦的來忍受,是不是有難以言傳的難處?正像范曾所說,這些疑問,「對世人是團團的迷霧」,需要有人做出令大家信服的解釋。范曾君敢為天下先,鐵肩擔道義。由他出來作「一次徹底的、公正的剖析」。那麼我們就懷著好奇,耐著性子看下去。但范先生的嘴裡到底沒能吐出一支非洲的象牙來。

黃永玉是不是東西,是不是好東西,說到底,也只有一個標准。這個標准在該文後面《黃永玉和〈范曾美術館〉》《黃永玉與吳鐸》《黃永玉誣蔑范曾製造潘天壽贗品》等幾個小標題下得到了直接的、充分的宣揚,並且在曖昧中逐漸明確,最後定型。這個標准不是客觀的標准,不是群眾的標准,不是藝術的標准,不是道德和人格的標准,甚至不是一篇文字游戲的標准,而是范曾唯我是用的標准。只要黃永玉給范老先生准備尿器,就是讓人「十分感動」的;黃永玉給范老漢「造像」,他就不僅有「線條」,而且是「極恭敬」的線條;只要他永遠記著范曾的好處,不壞范曾的好事,他就是個好東西。否則,他就是一個騙子手和偽君子。設想黃永玉和范曾經常人模狗樣,行走在中國當代畫壇,馬馬虎虎也算兩個畫家,如此的標准,如此的水平,如此的文風,真的使「北京美術界文采風流、掃地以盡」。但我是個悲觀主義者,好像兩條齜牙咧嘴的狗,隔著北京飯店的桌布和餐巾咻咻相向了一番,「後來北京美術界盛傳黃永玉拳打范曾,范曾瓶敲黃永玉」,如此無聊的一個「界」是「北京美術界」么?如今的北京真有一個「美術界」么?假設有那樣一個界,有可以掃地的「文采風流」么?

最後說一則狗的小故事:有一隻狗習慣靜悄悄地走到人的身邊,然後張嘴咬人,主人只好在狗的脖子上系了一個鈴鐺,提醒別人注意這只狗。這只狗搖著鈴鐺,很神氣的來到其他狗的面前炫耀。一隻上了年紀的狗看見了,嘲笑他說,「你神氣什麼?主人給你帶鈴鐺並不是因為你了不起,而是提醒大家你是一個危險的壞蛋。」在我們的故事中,《蝜蝂外傳——為黃永玉畫像》不是別人給范曾先生系在脖子上的鈴鐺,而是他主動給自己掛的一個鈴鐺,它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響得非常刺耳,時刻提醒著怕狗的人們。

G. 神秘湘西神秘在那裡

我告訴你吧,說白了
就是落後的意思

H. 黃永玉現居哪裡

黃永玉在義大利、北京、香港和湘西的故鄉鳳凰都有房子的,義大利畫家達·芬奇故居隔壁,就是他的別墅。北京數十畝佔地的「萬荷堂」。近些年在香港呆的時間較多。

忘採納!

I. 黃永玉的人物簡介

黃永玉 、中國畫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
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
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
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
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
黃永玉除了繪畫外,還精於篆刻,刀法瀟灑出塵,令人嘆為觀止,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金文藏書印「梅溪藏書」,另一枚則為近幾年來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畫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印(上海錢瘦鐵所制),似為此石印。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文革」期間,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而後,又因為在「北京大飯店」畫了一幅《貓頭鷹》遭到殘酷迫害,被遣送回家鄉鳳凰。「四人幫」倒台後回北京。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
1978年,英國《泰晤士報》用了六個版面,作了專題報道了黃永玉的其人其畫。
1980年,《黃永玉畫集》由香港美術家出版社出版。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
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有《永玉六記》《醉八仙》《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盪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黃永玉對家鄉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滿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未曾有一刻忘懷自己的故鄉——美麗的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芳菲苑,黃永玉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院長。 舞文弄墨、刻木鑄銅仍覺不過癮,黃永玉又在京郊矗立起一件巨型藝術作品——佔地六畝的「萬荷堂」。這座完全採取傳統建築結構蓋起的大宅院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住宅或畫室,而是黃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藝術作品。他親自設計的建築格局以及屋內的桌椅、壁爐、吊燈等等都在無言地訴說著主人非同一般的藝術品位。
萬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畫室,有東西兩個院落。東院是一個仿古江南園林式的建築群,院中間有一方佔地兩畝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來自頤和園、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種荷花。每年7月,紅花綠葉,是黃永玉最流連荷塘的日子,他最欣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論是在他的經歷中、他的繪畫中、他的書齋畫室萬荷堂中,都會得到充分體現。 從萬荷堂大殿後門走出來,穿過庭院就到了黃永玉的起居室——老子居。
乍一聽「老子居」,是不是有點自大,其實,這不是黃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呂正操將軍代他定下來的。說來其中還有一段故事:那是在黃老年輕的時候,曾在福建泉州住過一段時間,他住處附近有一座廟,廟里種有很多的玉蘭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樹去摘玉蘭花,被一個老和尚看見,叫他下來。黃永玉開始時不知道這個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師,跟法師講話的時候滿口「老子」,後來被人傳了出去,成為笑談。這次他要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呂正操就舊事重提,乾脆就叫「老子居」吧! 黃永玉被稱為「荷痴」,不單是緣於他畫的荷花多,還在於他畫的荷花獨樹一幟,神韻盎然。國畫傳統講究「計白當黑」,他偏偏來個「以黑顯白」,這種反向繼承不但使畫面看上去主體突出,色彩斑斕,而且顯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有的人認為中國畫的精髓在於水墨山水,一種很清雅的、表現文人出世的氣質,但黃永玉的畫卻大多數是濃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經有人說他的國畫不正宗。對此,黃永玉說,誰再說我是中國畫我就告他。當然這只是一種玩笑話。
黃永玉與荷花結緣於十年動亂那些惡夢般的日子。傲然展蕊的荷花顯得分外高潔清逸,不僅超凡脫俗、臨風亭立的仙骨神韻給他以絕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節品性,更成為他逆境中啟迪心智的精神支撐。黃永玉一有閑暇就去荷塘賞荷,從用心靈捕捉到用畫筆描繪,僅速寫就畫了八千多張。荷花的千般姿態被他描摹殆盡,荷花的萬種風情被他展現無遺,蘊涵了他無限的情思。在他的繪畫題材里,荷花是一個非常具有風格的主題,但是荷花中國的文人也畫了上千年了,各種流派的,比如說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畫的那種殘荷就有一種孤傲於世的感覺。但是黃永玉畫的荷花,沒有給人那種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絢麗、很燦爛的氣質。黃永玉開玩笑說荷花從哪兒長的,從污泥裡面長的,什麼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摻了水的那個叫做污泥,是充滿養料的那種土。從土地母親那裡長出來的,回頭再來罵它是污泥,這叫忘本。周敦頤說「出污泥而不染」,這是一種說法,某一種情況底下的一種說法。
小時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個城門外就是一個荷塘,小黃永玉出了什麼事了、調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賬的時候,他就把一個高大的腳盆滾到荷塘,自己躲在里頭。小時候個兒不高,看著荷花像房頂那麼高,一動不動地呆兩三個鍾頭之後,青蛙過來了,水蛇過來了,他仔細地觀察它們。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種光的反映、色彩的關系,非常豐富。後來他開始畫荷花,大部分都是從根底下這個角度來看荷花,畫的就是當年外婆家池塘里頭給他的那種感覺。
如今在北京家中萬荷塘的池水裡,黃永玉已經種下了來自山東、湖南、廣東、北京的各色蓮花。實際上畫了這么多年的蓮花,它們的形態與精神已經爛熟於心,即使睡覺的時候也有「十萬狂花入夢寐」了。 余年過七十,稱雄板犟,撒惡霸腰,雙眼茫茫,早就歇手;喊號吹哨,頂書過河,氣力既衰,自覺下台。
殘年已到,板煙釅茶不斷,不咳嗽,不失眠數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豬大腸,豬腳,及帶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瀏陽豆豉加豬油渣炒青辣子,豆腐乾、霉豆豉、水豆豉無一不愛。
愛喝酒朋友,愛擺龍門陣,愛本地戲,愛好音樂,好書。
討厭失禮放肆老少,尤其討厭油皮涎臉登門求畫者,逢此輩必帶其到險峻亂木山上亂爬,使其累成孫子,口吐白沫說不成話,直至狼狽逃竄,不見蹤影。
不喝酒,不聽卡拉OK,不打麻將及各類紙牌。不喜歡向屋內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讓人拍電影及旅遊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