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湘西僵屍
您好,自然界的確有很多現在的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說靈異事件,埃及金字塔法老的詛咒等等,很多是用單純的科學解釋不了的。
但是,現在社會是科學的社會,就像2樓所說,人類是從人猿進化而來,而人猿是從更低等的生物進化而來,但是我們可以懷疑,因為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還原到地球剛形成的狀態,就無法得知人類等生物的具體的產生,形成和進化過程,這只不過是現在最有說服力的生物起源。
你要是信上帝,你可以說萬物是上帝創造的,可是你見過上帝么;你要是信佛、道,你可以說萬物是女媧造出來的。可是,除了神話故事,你還有其他的證據么。
還有3樓所說的趕屍,這只不過是我們從電視或電影上看到的,也許那裡流行這類的故事從而演變出來的畸形,就像我們所說的鬼城豐都一樣。相對來說靈異事件是很少的,否則天天鬧鬼,還有誰信科學,有誰晚上敢出門。你說的那個什麼朋友和小孩子給你講的,大多也是聽別人說的,而且加上每個人添油加醋的自說版本,就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讓他們說的比較靈異了。你聽過三人成虎么,意思就是一個人說有老虎你可以不信,兩個說也可以不信,但是說的人多了你就有點懷疑了。
呵呵,聽了這么多,有點糊塗了吧,我的意思呢是:什麼東西都是可以懷疑的,在科學沒有統治整個自然現象之前,我們有理由相信其他的說法。但是得有限度,否則你真的就是自己嚇自己了。
❷ 有一部電影是講湘西的趕屍情節的 有一男一女分別趕屍 還有裡面的僵屍生孩子
趕屍先生 沒想到我們湘西趕屍這么多人關注O(∩_∩)O~
❸ 湘西趕屍 這是什麼電影
cctv10播的,那能是電影嗎?這是CCTV10在2010年網路探秘節目做過一期節目《探索集結號——自然密碼之內湘西趕屍》容,後來江西衛視等多家電視台的揭秘欄目進行過轉播,開始說兩個兵在晚上看見後,像客棧老闆打聽知道這是湘西趕屍,就懷疑是犯罪分子假扮運毒的,然後就一直跟在後面,檢查後確實是死人,最後說是人假扮的,把屍體分割成一塊塊的抗在身上運回老家安葬。
❹ 求一部古代的僵屍片。內容好像是說湘西趕屍。還有什麼蠟像人呢。就知道這些了。謝謝好心人了
《追鬼七雄》
❺ 求一部老的僵屍片
推薦這篇魏君子的BLOG:「僵屍大時代」——香港僵屍電影漫談(提到的都是經典)
吸血鬼及僵屍電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歷史,類型成熟、影響廣泛,不僅啟發香港拍攝此類影片,更對其有著「偷師」的借鑒意義。即便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禾公司製作的極具中國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接連創造票房傳奇,令得跟風搶拍之作橫行,成功引領「僵屍大時代」潮流之際,亦不能完全擺脫西洋「吸血鬼及僵屍片」的文化影響。——因此,要概括整個香港僵屍片的盛衰歷史,我們或可從「西風東漸、土洋結合」這八字中窺出些關乎「跨文化」的究竟來。
·壹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劉觀偉、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
恰在這時,於仁泰與許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借「湘西趕屍」為噱頭,以鄭則仕、許冠英的趕屍道士大戰僵屍的情節製造笑料和緊張氣氛,雖不算特別成功,卻啟發了洪金寶、劉觀偉等人。於是,寶禾公司創作組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劉觀偉執導)。
·貳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
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正因為《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叄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同樣在1987年,鄧光榮的「影之傑」電影公司製作了一部完全不同於寶禾公司開創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屍片:《猛鬼差館》。該片由兩名在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電影人負責劇本編寫和導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衛,本來主要為陳勛奇作編劇,但並不是很成功,還曾經因劇本編寫太慢被新藝城炒了魷魚。另一人叫劉鎮偉,本來不是搞電影的,早年在某財務公司工作,後來該公司搞起了電影,成立了「世紀」電影公司,他便成了該公司的製片經理。監制了《凶榜》、《殺出西盤營》、《烈火青春》幾部「新浪潮」導演作品後,對電影的興趣愈發濃厚,竟棄了製片經理不當,改做電影編導。
兩人合作的這部《猛鬼差館》雖然是當時最熱門的「僵屍「題材,卻並未淪為跟風之作,而是藉助流行拍檔喜劇模式,配合各式各樣中西鬼片的驚悚搞笑情節,拍成時裝版的警察、僵屍大鬥法的驚悚搞笑喜劇,與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屍片大異其趣。影片的「僵屍」也不再是清朝遺老,居然改為抗日時期在港自殺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紅眼吸血鬼形象,至於片中警察們最初採用的對付僵屍的方法亦是用木樁釘入僵屍心臟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數。
《猛鬼差館》上映後,觀眾對這種「土洋結合」的僵屍片倍感新鮮,票房自然輕易過千萬。劉、王嘗此甜頭,豈能罷休?1988年再次聯合編劇,以《猛鬼差館》原班人馬繼續打造時裝僵屍喜劇《猛鬼學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隊大戰僵屍猛鬼的瘋狂好戲,影片繼續向西方類型片借橋,同時又大膽創新,比如用放水放電消滅僵屍的方法,不僅本土茅山術中沒有,亦不見於西方的吸血僵屍片。——相較而言,與該片同年上映的《僵屍叔叔》卻仍體現了本土化的民俗傳奇,以前「寶禾」僵屍片中常見的搖鈴趕屍、師徒鬥趣,門派之別的惡作劇整蠱、茅山法術大斗清朝僵屍的等等橋段皆被《僵屍叔叔》照單全收,並且拍得趣味盎然、娛樂性十足,再次延續了寶禾公司製作僵屍電影的票房神話。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的最後一次風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鍾發、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僵屍」,道長與小僵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僵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僵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葯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屍,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僵屍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僵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僵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僵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僵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類型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僵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僵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僵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僵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僵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僵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僵屍!
無可否認,《屍家重地》與《僵屍醫生》的編劇都有信馬由韁的超強想像力,但如此單純為搞笑而搞笑的荒誕不經,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相比之下,倒是德寶公司製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電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幾部僵屍片中最受歡迎,林子祥所飾的吸血鬼李伯爵,身處歐洲古堡,身著黑色禮服,如西方哥特文學中的貴族吸血鬼一般優雅,影片情節亦是有吸血、有驚情,有惡斗、有浪漫,頗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韻,只是少了些驚恐怖的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僵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僵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僵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伍
盡管1990年香港僵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實上,此時僵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回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回歸本土茅山僵屍片的《僵屍至尊》、《新僵屍先生》、《音樂僵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涌之時,香港的僵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不過,俗語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僵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僵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僵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准備接拍《僵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布,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僵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僵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僵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西方電子游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僵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僵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僵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僵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台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的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盡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僵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陸
說到近兩年來的香港僵屍電影,倒有兩部問世,一部是2001年梁鴻華導演的《趕屍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監制、錢升偉導演的《僵屍大時代》。這兩部電影皆可稱得上回歸傳統的茅山僵屍片,《趕屍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趕屍的傳說,集巫術、茅山、下蠱等民俗怪談於一身,連男女角色的服飾都取自湘西少數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見,但對觀眾而言,卻也未覺有多新鮮。至於徐克的《僵屍大時代》,表面看來,清末背景、師徒鬥趣、深宅鬥法、屍變、師徒合力斗僵屍體等情節皆是套自本土傳統僵屍片,但實際上仍體現了徐克一貫的冷竣風格,人與人之間各懷鬼胎、爾鷸我詐,為了面子傳宗接代、為了利益謀財害命!暗冷的色調,驚魂的夜晚,兒女之情是如此蒼白無力,有的只是對僵屍的恐懼,對這個世道的漠然。
《蜀山傳》之後的徐克沒有再大玩電腦特技,而是注重寫實的動作打鬥,但剪接依然凌厲,視覺效果依然驚人。只可惜《僵屍大時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卻沒有良好的內容和細節基礎,各方面都不對勁,讓觀眾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淪為一部技術性電影,最終竟至影片迄今還未公開上映,只以音像製品方式流入市場的悲慘境地。
現今看來,體現民俗傳統的茅山僵屍片似乎已走到盡頭,少有觀眾捧場。而2003年的《千機變》則走了一條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片(尤其是《刀鋒戰士》)的模式,僵屍聖典「Day for night」,陳冠希、黃秋生出身僵屍家族,鄭伊健、鍾欣桐身為僵屍獵人,僵屍王子與凡人女孩的愛情等等都似曾相識。
不過,《千機變》整體雖是僵屍片格局,但情節卻多以Twins這兩個小女生的吵吵鬧鬧和愛情經歷為主,蔡卓妍的兩次戀愛,鍾欣桐喜歡成熟的老大哥,彷彿一部靈幻動作版的《這個夏天有異性》,只有開篇和結尾兩場斗僵屍的戲份才有點僵屍片的樣子。看來即便是僵屍題材也不能壓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賢只能將《千機變》拍成混合類型的電影,有動作打鬥、有法術特技、有詼諧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輕松愛情、故事駁雜得頗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節難免鬆散,橋段老套,不見導演功力。至於《千機變》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來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進行製作,僵屍飛檐走壁的電腦特技像極了《蜘蛛俠》,其他如僵屍屍化、蝙蝠亂飛、教堂決戰的特技畫面雖然似模似樣,不過卻似曾相識,未見新奇,因此營造出的視覺奇觀恐怕也不會有令人驚艷的感覺。
劇本的蒼白和導演的失敗註定了這部擁有明星陣容、動作特技等諸多賣點的《千機變》將成為熱鬧一時的流星之作。強大的宣傳攻勢雖然令《千機變》的票房暫時收得,卻對香港僵屍電影的復興毫無用處。
其實,相見不如懷念,縱然香港僵屍片真的風雲再起,但世間已無「九叔林正英」,又有什麼意思?
也罷,香港電影的「僵屍大時代」只能是一個記憶了。所謂重掀熱潮,不過是我等港片遺少的痴人說夢,偶爾無聊喟嘆一下總可以吧。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5572f33e010002cl
❻ 求一部很早以前的僵屍片。古代的。好像是清朝。內容是好多清兵打僵屍。好像還有僵屍王。其他記不住了。
僵屍大時代
劇情簡介
四人來到一個叫大方伯的村莊追尋僵屍蹤跡,此處怪事頻回發。村答里有一家以制蠟肉為生的姜家豪門,而這姜家老爺雖已為兒子討了好幾個老婆,但每個老婆一過門便死於非命,如今新來的媳婦珊珊,卻原來是被武藝高強的哥哥唐螂,安排來圖謀姜家黃金的傀儡。姜家管家和唐螂相互勾結,用毒蛇殺害多個新娘,此次卻誤將是瘋子的姜家少爺害死。姜家更有詭異習俗,將死去之親人做成蠟像收藏。而混入了姜家當長工的師兄弟們,其中二人卻愛上了珊珊及棺材店老闆的女兒。鎮上棺材店老闆們因不滿姜家死了那麼多人卻不買棺材,因此四處散播姜家有僵屍的謠言。唐螂和姜家的內賊主管找來了湘西趕屍王,要讓姜家的蠟屍活動作亂,他們可以趁亂找出黃金所在。但就在這時,僵屍王再次出現了,湘西趕屍王作法自斃,被僵屍王所殺,大部分村民亦中屍毒,性命岌岌可危。姜老爺和唐螂中了屍毒後,性情大變,竟聯手對付四兄弟。風雷雨電四人的師父於此時現身,原來這期間他一直在追蹤僵屍王。五人聯手,先消滅了入了魔的姜唐二人,然後在姜家大宅大戰僵屍王,最終師父攜帶炸葯,引天雷與屍王同歸於盡。
❼ 早期古裝僵屍電影
僵屍道長 僵屍道長Ⅱ 僵屍先生 僵屍先生續集 僵屍至尊 音樂僵屍 非洲和尚 一統僵專山 天魔僵屍 (小俠龍旋風) 僵屍小屬子 天外天小子之僵屍小子Ⅱ 茅山僵屍 僵屍叔叔 僵屍翻生 僵屍大時代 野僵屍王 僵屍復仇 七金屍 屍家重地 僵屍醫生 湘西屍王 恐怖僵屍(屍王爭霸) 趕屍先生
魔幻界 魔幻界Ⅱ 僵屍復活 少林僵屍 茅山僵屍拳 茅山學堂 僵屍怕怕 大頭綠衣斗僵屍
❽ 一部老僵屍片 一開始有個道人找了些僵屍碎片組成
推薦這篇魏君子的BLOG:「僵屍大時代」——香港僵屍電影漫談(提到的都是經典)
吸血鬼及僵屍電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歷史,類型成熟、影響廣泛,不僅啟發香港拍攝此類影片,更對其有著「偷師」的借鑒意義。即便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禾公司製作的極具中國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接連創造票房傳奇,令得跟風搶拍之作橫行,成功引領「僵屍大時代」潮流之際,亦不能完全擺脫西洋「吸血鬼及僵屍片」的文化影響。——因此,要概括整個香港僵屍片的盛衰歷史,我們或可從「西風東漸、土洋結合」這八字中窺出些關乎「跨文化」的究竟來。
·壹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劉觀偉、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
恰在這時,於仁泰與許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借「湘西趕屍」為噱頭,以鄭則仕、許冠英的趕屍道士大戰僵屍的情節製造笑料和緊張氣氛,雖不算特別成功,卻啟發了洪金寶、劉觀偉等人。於是,寶禾公司創作組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劉觀偉執導)。
·貳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
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正因為《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叄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同樣在1987年,鄧光榮的「影之傑」電影公司製作了一部完全不同於寶禾公司開創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屍片:《猛鬼差館》。該片由兩名在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電影人負責劇本編寫和導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衛,本來主要為陳勛奇作編劇,但並不是很成功,還曾經因劇本編寫太慢被新藝城炒了魷魚。另一人叫劉鎮偉,本來不是搞電影的,早年在某財務公司工作,後來該公司搞起了電影,成立了「世紀」電影公司,他便成了該公司的製片經理。監制了《凶榜》、《殺出西盤營》、《烈火青春》幾部「新浪潮」導演作品後,對電影的興趣愈發濃厚,竟棄了製片經理不當,改做電影編導。
兩人合作的這部《猛鬼差館》雖然是當時最熱門的「僵屍「題材,卻並未淪為跟風之作,而是藉助流行拍檔喜劇模式,配合各式各樣中西鬼片的驚悚搞笑情節,拍成時裝版的警察、僵屍大鬥法的驚悚搞笑喜劇,與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屍片大異其趣。影片的「僵屍」也不再是清朝遺老,居然改為抗日時期在港自殺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紅眼吸血鬼形象,至於片中警察們最初採用的對付僵屍的方法亦是用木樁釘入僵屍心臟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數。
《猛鬼差館》上映後,觀眾對這種「土洋結合」的僵屍片倍感新鮮,票房自然輕易過千萬。劉、王嘗此甜頭,豈能罷休?1988年再次聯合編劇,以《猛鬼差館》原班人馬繼續打造時裝僵屍喜劇《猛鬼學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隊大戰僵屍猛鬼的瘋狂好戲,影片繼續向西方類型片借橋,同時又大膽創新,比如用放水放電消滅僵屍的方法,不僅本土茅山術中沒有,亦不見於西方的吸血僵屍片。——相較而言,與該片同年上映的《僵屍叔叔》卻仍體現了本土化的民俗傳奇,以前「寶禾」僵屍片中常見的搖鈴趕屍、師徒鬥趣,門派之別的惡作劇整蠱、茅山法術大斗清朝僵屍的等等橋段皆被《僵屍叔叔》照單全收,並且拍得趣味盎然、娛樂性十足,再次延續了寶禾公司製作僵屍電影的票房神話。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的最後一次風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鍾發、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僵屍」,道長與小僵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僵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僵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葯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屍,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僵屍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僵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僵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僵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僵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類型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僵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僵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僵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僵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僵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僵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僵屍!
無可否認,《屍家重地》與《僵屍醫生》的編劇都有信馬由韁的超強想像力,但如此單純為搞笑而搞笑的荒誕不經,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相比之下,倒是德寶公司製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電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幾部僵屍片中最受歡迎,林子祥所飾的吸血鬼李伯爵,身處歐洲古堡,身著黑色禮服,如西方哥特文學中的貴族吸血鬼一般優雅,影片情節亦是有吸血、有驚情,有惡斗、有浪漫,頗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韻,只是少了些驚恐怖的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僵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僵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僵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伍
盡管1990年香港僵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實上,此時僵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回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回歸本土茅山僵屍片的《僵屍至尊》、《新僵屍先生》、《音樂僵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涌之時,香港的僵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不過,俗語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僵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僵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僵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准備接拍《僵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布,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僵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僵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僵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西方電子游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僵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僵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僵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僵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台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的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盡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僵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陸
說到近兩年來的香港僵屍電影,倒有兩部問世,一部是2001年梁鴻華導演的《趕屍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監制、錢升偉導演的《僵屍大時代》。這兩部電影皆可稱得上回歸傳統的茅山僵屍片,《趕屍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趕屍的傳說,集巫術、茅山、下蠱等民俗怪談於一身,連男女角色的服飾都取自湘西少數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見,但對觀眾而言,卻也未覺有多新鮮。至於徐克的《僵屍大時代》,表面看來,清末背景、師徒鬥趣、深宅鬥法、屍變、師徒合力斗僵屍體等情節皆是套自本土傳統僵屍片,但實際上仍體現了徐克一貫的冷竣風格,人與人之間各懷鬼胎、爾鷸我詐,為了面子傳宗接代、為了利益謀財害命!暗冷的色調,驚魂的夜晚,兒女之情是如此蒼白無力,有的只是對僵屍的恐懼,對這個世道的漠然。
《蜀山傳》之後的徐克沒有再大玩電腦特技,而是注重寫實的動作打鬥,但剪接依然凌厲,視覺效果依然驚人。只可惜《僵屍大時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卻沒有良好的內容和細節基礎,各方面都不對勁,讓觀眾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淪為一部技術性電影,最終竟至影片迄今還未公開上映,只以音像製品方式流入市場的悲慘境地。
現今看來,體現民俗傳統的茅山僵屍片似乎已走到盡頭,少有觀眾捧場。而2003年的《千機變》則走了一條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片(尤其是《刀鋒戰士》)的模式,僵屍聖典「Day for night」,陳冠希、黃秋生出身僵屍家族,鄭伊健、鍾欣桐身為僵屍獵人,僵屍王子與凡人女孩的愛情等等都似曾相識。
不過,《千機變》整體雖是僵屍片格局,但情節卻多以Twins這兩個小女生的吵吵鬧鬧和愛情經歷為主,蔡卓妍的兩次戀愛,鍾欣桐喜歡成熟的老大哥,彷彿一部靈幻動作版的《這個夏天有異性》,只有開篇和結尾兩場斗僵屍的戲份才有點僵屍片的樣子。看來即便是僵屍題材也不能壓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賢只能將《千機變》拍成混合類型的電影,有動作打鬥、有法術特技、有詼諧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輕松愛情、故事駁雜得頗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節難免鬆散,橋段老套,不見導演功力。至於《千機變》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來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進行製作,僵屍飛檐走壁的電腦特技像極了《蜘蛛俠》,其他如僵屍屍化、蝙蝠亂飛、教堂決戰的特技畫面雖然似模似樣,不過卻似曾相識,未見新奇,因此營造出的視覺奇觀恐怕也不會有令人驚艷的感覺。
劇本的蒼白和導演的失敗註定了這部擁有明星陣容、動作特技等諸多賣點的《千機變》將成為熱鬧一時的流星之作。強大的宣傳攻勢雖然令《千機變》的票房暫時收得,卻對香港僵屍電影的復興毫無用處。
其實,相見不如懷念,縱然香港僵屍片真的風雲再起,但世間已無「九叔林正英」,又有什麼意思?
也罷,香港電影的「僵屍大時代」只能是一個記憶了。所謂重掀熱潮,不過是我等港片遺少的痴人說夢,偶爾無聊喟嘆一下總可以吧。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5572f33e010002cl
❾ 推薦幾部很老的僵屍電影謝謝。
僵屍先生1、僵屍先生新、僵屍叔叔、幻靈先生、音樂僵屍、千年僵屍王、無敵僵屍王、精靈變、一眉道人等等太多啦呵呵一時間難以打完推薦你去搜林正英僵屍電影很不錯哦呵呵希望幫到你
❿ 湘西趕屍題材的僵屍片有哪些呢,多多益善
林正英僵屍系列都是呀,如果非得要湘西趕屍的好像沒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