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梅山派

湘西梅山派

發布時間: 2021-03-07 20:54:58

⑴ 梅山派法事上常用的雞蛋和鴨蛋是做什麼用的

梅山派法事上常用的雞蛋和鴨蛋是做
祭祀驅鬼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求個採納 謝謝了。

⑵ 關於梅山茶徒品牌的白茶,大家了解多少

是一家基於「行業核心資源和互聯網營銷」的新型白茶企業。公司創始人梅傳回生先生,是福鼎市答政府於2013年命名的福鼎白茶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低溫成茶」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柏柳梅氏製作傳統技藝源自「梅山派」,技藝精湛,自成一家。梅傳生的祖父梅世歡,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至抗戰初期,大量產制茶葉,運往福州「福鼎會館」,分別為福鼎大茶商梅秀蓬的「協和隆」商號、梅伯珍的「恆春祥」商號和白琳袁子卿的「合茂智」商號供應茶葉

⑶ 梅山水師的由來

梅山水師有廣義抄與狹義之分、正襲派與邪派之分。廣義的梅山水師是指凡煉過法水的梅山人都稱為梅山水師,如捉蛇的煉蛇水、看鴨的煉猖水、泥水匠煉脘水、鐵匠補鍋匠煉雪霜水等等,這些單一的,只能在某一個方面起作用的,但只要介了卦,能請神,敬師祖,水靈,就都可以歸入梅山水師廣義的范疇之內。狹義的梅山水師專指梅山本土煉過水、學過法,能止血住痛、驅邪壓煞與療傷治病的郎中方士。

廣義的梅山水師還有正邪兩派之分。一般來說,正派梅山水師煉的法和水都是治病救人的,如止血水用於止血,化骨水用於化下卡在喉嚨里的骨刺。他們給傷者療傷,為病人治病,一般先用法和水,再用秘和方,法與秘結合,水與葯結合。邪派梅山水師煉的水都是害人的,如和合水用於姦淫婦女,起脘水害人肚子痛,發猖水讓人瘋癲不能自控。學邪派的梅山水師不能結婚,如果成心害人,結了婚也沒有後代。一般的梅山水師,學的都是正派,煉的法水配合葯物,用來避邪消煞治病救人,因此在民間歷來受到廣泛尊重。也有正派梅山水師兼煉邪派法水的,但煉的目的主要是以正壓邪,解邪法,為那些中了邪法的患者治病,這種梅山水師是德行和法力都很高的高師。

⑷ 道教正一派再下分支派是

正統的茅山宗,凈明宗。民間的閭山派,梅山派等等都是屬於正一派的分支

⑸ 梅山六聖

1.梅山來派祖師 張仙姑

二郎神自之母,玉帝之妹。

2.「昭惠靈顯王」二郎真君

二郎神是天界第一戰神,是一條中國龍,只要百姓有難,不管水裡

火里,他都要趕到。

3.梅山六聖

梅山太尉 康安裕

梅山太尉 張伯時

梅山太尉 李煥章

梅山太尉 姚公麟

梅山將軍 直健

梅山將軍 郭申

⑹ 有那位修行人是道教正一閭山 梅山派的…請問這兩派裡面有戒律的嗎

當然有戒律了

⑺ 師公教的師公教的教派

師公來教內部有流派的劃分,自按發祥地的不同,一般區分為梅山派和茅山派兩大派別。其中的茅山派的道教特徵較為濃厚,因而被稱為道師。梅山派則體現出更多的本土宗教的特徵。
若按其飲食禁忌來劃分,有肉師派和齋師派 之分。肉師派系統的師公,隨時都可以吃肉,而齋師派系統的師公,則在進行宗教活動期間禁忌吃肉食。
若按其表演風格來區分,則有文師派和武師派之分。在舉行宗教祭祀活動時,文師派系統的師公,以誦經唱詩的口功為主,輔之以舞蹈、武打動作和雜技表演;而武師派系統的師公,則以武打技術和舞蹈表演為主。

湘西土家族的現狀

湘西土家族現主要分布在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吉首等縣市,主要聚居在湘西北的自治州和張家界市, 與鄂西、渝東南的土家族分布區地域鄰近, 同為集中分布區, 民風民俗也大體相同,湘西土家族的民間習俗活動滲透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湘西民間生活始終伴隨著民間習俗而存
在,甚至可說離開習俗、儀式,湘西民間的生活即
成無源之水。土家族民眾對這種趨向日常生活形式
化的習俗更是執信,在他們的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
其種類多樣、形式紛紜。這些民間習俗均成為土家
族民眾現實社會構建的基本元素。從其緣起與延展
方面看,土家族民間民俗是基於民眾對現實生活、
身邊自然、情感喜惡等諸方面的理解與認識的基礎
上產生的。同時,對民眾的生活情趣、心態以及朴
素宗教信仰等精神層面所起的作用也是極大,成為
民眾的精神慰藉,進而成為維持民眾團結的精神系
鏈,無形中上升成為民眾行為准則。
一、土家族民間習俗的文化事項
研究湘西土家族地區的民間習俗,勢必著眼於
湘西本土,從其各方面的表現予以展開,從中發掘
一種簡單的社會機制。這類習俗儀式對民眾文化心
理的建構起著一種模塑、影響作用。習俗的內容以
及精神內涵廣泛存在於民眾的生活,盡管時代的昌
明、科技的拓展等諸多因素掠佔了其絕大部分生存
基礎,但習俗儀式作為在湘西土家族民眾生存歷史
上占據主導地位的生存文化,它不可能短期內從民
眾所生存的社會中消失。它仍將以一種文化形態、
思維模式頑強地保持其固有的傳承性和連續性,它
仍將成為民眾的生存因子,其影響程度將至恆久。
在湘西這個特定的土家人繁衍生息的地區,人們因
襲遵行一系列「鄉規民約」,其中出於民眾的生存
思考、祭祀的神明意象、行為的功利取向等諸方面
因素,已經成為民眾生存的最基本元素,換言之也
就是以一種文化樣式世代沿襲。至如今,依然以一
種顯性的特徵存在於民眾心理深處,在廣大民眾的
日常起居、社區活動之中占據著一種顯著的主導地
位。習俗廣泛存在並植根於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
湘西土家族民眾所恪守的習俗與儀式具體在如下三
個方面:
1. 依循農歷推演的時序存在的節氣習俗
居住在湘西的土家民眾是一個非常關注時令、
靈活把握自然以利生產生存的民族,人們嚴格遵照
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法——「夏歷」,也稱「農歷」、
「陰歷」,以土家人歷來興過的「年」(農歷的臘
月二十八、二十九),元宵(正月十五),二月初
二(土地生日),三月初三(相傳此日蛇出山,即
由冬眠狀態復甦,喻兆萬物蘇醒),四月初八(牛
王生辰),五月初五(百毒始盛,眾人警避),六
————————————

湘西土家族民間習俗文化蘊含初探

35
月初六(太陽誕辰,借陽驅陰)
[1]
,七月十五(鬼節,
祭神敬祖),八月十五(中秋時節,力求家人族人
團聚),九月初九(重陽,臨近秋末,思冷防飢),
十月初十(早齋節,敬土老師)
[2]
,臘月初八(佛祖
證聖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土地升天,年來
事務呈結,小年以慶),加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兩
天,皆為特定敬神祭祖日期。
2. 土家人歷來信奉的祭祀習俗
「土家族人是萬神論者,除了以上所舉的一些
神之外,他們還認為日、月、星辰、風、雨、雷、
電、山、川、河、谷、樹、木、花、草……自然景
物都有個神。」
[3]
。由於民眾樸素的宗教思想,加上
避災祈福的心理,致成所有的事物群體或個體均具
有無限神性。在人們心中對待萬事萬物均需慎重,
不可造次。土家人本著一種較為樸素的泛神理念,
歷來飲食起居、上坡下田、出門行獵,皆視身畔有
神靈,將一些關乎民眾生計平安方面的神明,單列
專祭。譬如:「家先菩薩」:祭祀各家各戶已故長
親;「四官神」:專司看管家養六畜,神位供於房
門及門角邊。「五穀神」:職司五穀豐歉。「七姑
娘」:主司病殃去留及吉凶問卦。「阿密媽媽」(又
稱巴山婆婆、沙巴妮):眷護小孩之神,一般供於
碗櫃頂上。「土地神」:職司家庭善惡的獎懲。「獵
神」,又叫梅山神:主山林狩獵。
另,土家人心中存在著一種懼之且不得不敬之
神,諸如:「白虎神」(有坐堂白虎、行堂白虎之
分):坐堂白虎一般主福、主善;行堂白虎主災、
主禍。「火鳥神」(又叫火焰神):主火災降臨。
「麻陽神」(又叫麻元神、麻陽鬼、麻元鬼):主
司神經痹亂,身患怪症。
土家族民眾風俗儀式的主要祭儀、祭品:土家
族人民,由於長期處於交通、經濟、文化相對閉塞
的條件下,生存條件粗糙、生活資料相對匱乏,盡
管在心中牢牢堅信眾神遍在,卻在現實中盡量從簡
祭祀,惟求心誠。但這求簡也非通常所說的簡陋,
而是以家中所有的必備物事去敬神,不去刻意地賒
借祭祀物品。
3. 土家民眾歷來注重的民間人生禮儀習俗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禮節,從出生到死亡都有一
整套的禮儀習俗,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譬如:「婚
娶」:有求婚、插茅香(告誡外人「名花有主」)、
認親(又叫取八字)、拜節、定日子、送日子、置
嫁、娶親(有哭嫁、著露水衣鞋、舅負姑上轎、迎
親、跨門及燈、過門坎、拜堂、敬祖、謝媒、敬茶、
入洞房、敬婆家長者、回門等十餘個步驟。「濁米
酒」:俗稱滿月酒,新生兒出生 40 天後,請家族、
親戚來做客。「樹新屋」:賀新居建成。 「祝壽」:
60 歲以上且上無父母健在的老人方有資格。 「喪事」:
諱死而言「老」、言「去」,有入殮、入葬、砌墳
等諸多環節。「群眾性大型活動」:如婚嫁喜會,
則由主事之家專挑吉祥日期,請「會事人」(會推
流年、甚力陰陽的法事主持人)主持相應的祭拜、
喜樂行筵。相應祭祀物品:酒、燭、香、紙、米飯、
香案、肉(其中隆盛場合用豬頭;平素家祭以平常
豬肉;遇兇猛、帶邪氣之神祭祀則是專門的殺豬時
入刀處的豬肉,俗稱刀頭肉)、公雞、炮竹等。
二、土家族民間習俗的文化特徵
湘西土家族聚居區民風淳樸,在其民族的發展
繁衍史上充滿了生存環境的艱險與無奈。人民飽受
壓榨,在不甘苦厄的情況下,他們奮力掙扎求生存,
歷無數代人的生存經驗而最終形成各種形式的習俗
與儀式。「在巫術或宗教的儀式中,人們試圖演出
各種奇跡,這不是因為他們忽視了他們的精神力量
的局限性,恰恰相反,而是因為他們充分意識到了
這種局限」
[4]
。同時也正是由於土家族民眾生存環境
所遇到的各種現況,致成了泛神崇拜,儀式與祭祀
習俗呈現出多樣性。使得民眾心中堅持的樸素宗教
意識「在文化內部賦予這種多樣化性格,是每一種
文化的主旋律,使文化具有一定模式的,也是該文
化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5]
。大致而言,土家族民
間習俗體現著如下幾個特徵:
1. 呈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在土家族眾多的活動表現中體現出:人類是上
天自然的傑作,且生存、繁衍仰賴於上天自然,在
生息中即以相應的習俗儀式酬謝天恩,但同時亦有
對人的力量的首肯。在漫長的生存時間長河裡,土
家人致成這種天人合一的信念傳統。譬如,土家民
眾在餐飲過程中,仍保持著此類習慣:在每次吃飯
之前視菜色而插筷子,當菜里有葷即肉類時,定插
筷半晌,或口念出聲或默禱,以謝天地和祖先所賜;
當菜中無葷時,則一般不插筷子。每當土家人飲酒,
飲前必以筷子點灑三下於地,以謝天地所賜。
《三峽論壇》2012 年第 2 期,總第 248 期

36
2. 習俗存替體現了一切以利於生存的人本原

土家人民的現實生活以及歷史演進過程,時刻
充滿一種無奈的情愫,但凡其所持習俗儀式皆為生
存所設,是人們經過生活實踐的審視,集合眾多智
慧與無數考驗篩選而得出的結果。這些習俗儀式從
形式、過程上看皆有祭天、敬祖的印跡。自生存角
度考慮,對那種弄不清根源或關乎存亡的事務,抱
以無限的尊崇,以一種虔誠的信奉與祭祀,獲取所
謂的神靈、不可抗力量的嘉許、允諾,最終獲取人
們得以生存的條件。這些習俗儀式的存在,乃是以
人們自身為根本的精神選擇。
3. 體現了土家民眾對歷史的現實化理解
同時可將土家族習俗視為一部濃縮的歷史書。
從對八部大神、白虎、三王爺、梅山神等神祗的崇
祭,可以看出自遠古以來,土家先民披荊斬棘、開
疆拓土,力求族內民眾得以生存繁衍的種種艱辛努
力,祖先、英雄帶領族人奮勇打造營建一個適宜人
居的生存境地。從祭儀源頭看去,實則就是一個個
民族生民的傑出代表的英雄行徑,得到後世子孫的
崇敬。縱觀土家人崇信的人物、神祗以及相應的習
俗儀式,亦即是民族的生存歷史的展演。
4. 呈現著一種多元素雜合,多樣性並存的文化
形態
土家族人們在長期的與自然搏鬥,力求適合生
存的境地的斗爭之中,由於對生存繁衍的渴盼與力
求奮爭的不屈不饒意志,加上各地的自然環境迥異、
生存條件的差異,導致各地的族內民眾皆以一種強
烈的生存目的看待身邊的世界。所以這種以生活實
踐為首選目標的習俗儀式,自其誕生即有各自的差
異性。如在對土地神的崇祭習俗中,我們可以看出
多種元素並存的痕跡:將所謂的「土地神」人為地
分化為多種——坐堂土地、行堂土地、山林土地等;
再如湘西土家族地區有崇祭白虎的儀式習俗,同時
也有將白虎視作災星、禍害的做法,連咒人時也會
帶上「撞見白虎星」的咒腔。如此種種帶有各種風
格的不同的習俗儀式,均普遍地存在於土家人的生
活之中,呈現著多種情感元素並存的色彩。
5. 體現了土家族注重實用性的功能特性
湘西土家族民眾所舉行的習俗儀式以生存、和
平、興旺為首選,在實際操作中,從以上所述的那
些習俗儀式去觀察,一年之中的大節小令,幾乎皆
是依據農歷為主的流年推演,可看出 24 節氣的影
子。土家崇信的諸多神祗絕大多數可作為傑出人物,
他們是為民族的生存繁衍,為民眾排凶除險,立下
豐功偉績甚或獻出寶貴生命的豪傑。這類活動傾注
著土家民眾的強烈情感取向。從民眾從事這類活動
所備辦的祭禮物品、場所來看,皆是日常生活中的
尋常事物,族內民眾的家居環境周圍,即是最佳的
活動場所。湘西土家人甚至在某些環節進行時直接
去繁就簡,飯前在碗中飯菜未入口時插上筷子,或
飲酒未觸杯之前以筷子醮酒朝天點灑三下。僅憑這
些簡單的舉措,在淳樸的土家人心中,即已經實現
了對祖先、神祗的敬奉,恪守著一種心靈有神、心
誠至上的實用性原則。
6. 儀式的衍變傳承呈現功利性的取向
土家族習俗彰示著土家人曲中求生的生存哲
學,習俗儀式中的祭拜奉祀的對象善與惡的定格也
非鐵定。在湘西這個土家人繁衍生息的特定區域里,
先期先民社會生產力低下,向大自然索食異常艱難,
甚至可稱上凶險,飢餓、災害、疾病時時處處妨害
著人們的生存,人們對大千世界只能是一種迫於無
奈的依存,故而對大自然的感受是一種曲中求生的
心靈祈願。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可知的自然因素均
被灌注了強烈的愛與憎,這種樸素意識逐漸演變成
崇奉習俗與相應儀式。盡管儀式與習俗違背客觀真
相,卻透出一種取向生存的心理認同,同時由於自
然與人類生存的協調與否,也就出現了自然的神格
的善惡不確定性。當人們從事田畝稼穡營生時,需
要時令風調雨順,自然力量在這方面的化身——風
神,雨神,龍神毫無疑問便是善神;當自然力量轉
為於人有害時,「害神、惡神、孽龍」等稱謂應時
而出。故而,土家人心目中的善神、惡神、慈神、
邪神並無定論,一切依循著人們心理上的功利取向,
即便天帝、創世神在某種特定的故事氛圍中亦同樣
會以一種不和諧(甚少稱不和諧)的形象出現。湘
西土家人的祭奉對象即是人類在曲環境求生時於人
類有益的對象,又有對人無益、令人恐避的對象。
三、土家族民間習俗的文化價值
湘西土家族的儀式習俗是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
組成部分,其形式多樣、內容繁多、文化厚積,作
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的存在,充分反映了土家人對
湘西土家族民間習俗文化蘊含初探

37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歷史的相處關系與認同。
從習俗儀式的履行中折射出一種人們依據自然歷律
調節和適用農業活動、生計安排與思考的趨認。
1. 利益趨同而凝聚族人
由於土家族習俗與儀式的形成與影響絕非單家
獨院之事,它是一種合族恪守的行為准繩,有著共
同的認知與信奉,自然無形中有著一種情感的趨同,
隨著時間的延伸、活動的舉辦,逐漸將族人的親情
越箍越緊。湘西土家族民眾所恪守的眾多習俗,既
表現了民眾的思想、情感以及心靈祈願的有效方式,
同時也彰示了人們心中的心理利益的歸同感,也能
連接民眾群體的情感,人們往往可從其對習俗的履
行中覺察民眾的族情認歸。就這些民間習俗所涉及
的時間、地點、禮儀內容而言,它已成為湘西土家
民眾生活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從湘西土家人聚居區
青年男女的「婚娶習俗」觀之,幾乎每次婚事都經
歷了「求婚、插茅香、認親、娶親、回門」等諸般
禮節。活動舉行期間,本村本寨的族眷親鄰、附近
親朋,均齊聚喜事之家予以歡慶。他們或備禮物、
或幫打理、或主動應承事務;送吉言、致祝福、添
喜氛,整個村寨均呈現在一派祥和的喜慶之中。一
家有喜,多家協作,極好地體現了合族利益的整體
趨同,使得族人凝聚於一團,大而話之,使整個社
區民眾的族內親情感得到集體性認同,從而對所居
地方的民情穩定是一種很好的導引。
2. 對證歷史而啟迪民眾
由於土家族習俗儀式是歷無數先民的生存經
驗、斗爭哲學的總結而形成,出於規范、激勵等目
的,對族內歷史是一種有力的對證,其中有著大量
的史實掌故、生計智慧、出行體驗,對民族語言的
凝固、流通、繁衍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有
利於民眾的共同的族內認歸意識、民族情感的確立。
一方面傳達了族內信息,另一方面也教育了人們對
以族為家的情感皈依。習俗的沿革往往與人們的心
路歷程行進起著一種映襯作用,生存現狀往往對應
著歷史。盡管其中的對接顯示出一種模糊、變異,
甚至存在一些矛盾,但就湘西地區的土家族民眾而
言,流傳百年千載的習俗體現了他們對於本民族的
歷史確認,表現了一種「固執」的信仰模式,呈現
人們鑒於歷史而託身現實的生存理念,習而久之更
演繹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禮儀制度,實則體現的是當
代民眾著眼生存本質的現實性。如土家人的過年習
俗,不同於漢族的「大年三十」,卻是農歷的「臘
月二十八」,這是遵循世代相傳的習俗:此日為先
祖抗倭,或驅殘暴掙得現實的良好生存的日子(這
一天比過年提早兩天)。為了紀念先輩的歷史事跡
或族群榮光,後人世代恪遵此日過年的習俗。觀察
土家人的習俗,不可單純地以一種歷史與現實相割
裂的方式,而應著眼一種利於生存的探究;習俗履
行中趨向於對歷史的追念,也有對傳統的信守。即
使其中交替嬗演一種情感的無理性,畢竟中間蘊含
傳承歷史的一種約法,告誡民眾牢記歷史,更為珍
惜來之不易的生存機會與現實。
3. 傳統沿承而規范管理
習俗行為是土家族民眾一種自發性的集體行
為,其間包含自由選擇的主動因素,人們的主觀意
願在祭祀以及習俗活動進行中起著一種決定性作
用。習俗實質上是以人為核心,以人的利益為核心
的社會性意願取捨行為,它以一種約束共守的形式
鞭策著族人。由於族內眾人的共同堅守恪行,方致
習俗儀式的最終確認,但這份堅持卻是民眾自發與
自覺共在的行為。在思想中、行為上有著共同的規
范,無形中附帶著一種理念上的強制色彩。民眾認
知、情感認可是先導,輿論獎懲、道義評判為後盾,
這就致成族人共同受習俗儀式鞭策力量的制約。諸
如湘西的土家族人大型的群體性活動「婚娶」、「濁
米灑」、「樹新屋」、「祝壽」等,幾乎全是四周
族人、親眷出動,活動中均是自發自覺團聚在「家
族榮耀」的氛圍中,往往一場盛事的舉行就是一次
絕好的家族團結的演練。這類習俗傳統已歷無數代
人的展示,從而致成一種利於族人團結的傳統沿承,
進而規范族眾言行。之所以稱為習俗儀式,乃是族
內世代相襲的習慣。在一定范圍內,族人本著內心
的族群認歸意識會在無形中自覺以合乎族規的准則
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管習俗儀式沒有明顯的條
文限框,卻會因為其在成百上千年的時間里,祖祖
輩輩恪遵的緣故,演繹成一種潛在的言行規范。
四、結語
根植於湘西土家族聚居區的這種獨特的習俗與
儀式,既是傳統意義的民間民俗文化有機構成,同
時也是對民族精神世界的合理演繹,它是民族文化
的一筆寶貴財富。「如果從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兩
《三峽論壇》2012 年第 2 期,總第 248 期

38
者關系的視角來看我們對待自己民族文化遺產的態
度,就會發現,我們正經歷著一次具有本質意義的
立場轉變。」
[6]
而這種傳統形態的民族民間習俗儀式
文化不僅是社會成員的精神載體,思維模式以及生
活式樣,同時也是延續了成百上千年的地域傳統文
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處在當今時代,社會環境正時時刻刻發生巨大
變化,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浪潮奔涌盪滌,
大量的民俗民間文化、信仰活動、民間文書、口述
資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護,既有學術研究的
意義,也有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許多民間
鄉土文化行將湮滅,甚至已遭淘汰,已是一個無可
逆轉的損失結局。無論其價值的高與低,作為人類
歷史上曾發生過的文化形態,我們都應當留下它的
蹤影。將一些珍貴的生活文化完整地保存下來,以
便進行合理研究,已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湘西
土家族民眾保留這些習俗儀式正是其中之一。

⑼ 道教梅山佛祖是誰

道教哪裡來的佛祖。
時要佛祖天尊聽的號令么。

⑽ 道教,梅山派在哪兒就是梅山是那裡

在湖南婁底市。道教梅山派傳承源遠流長,其祖師稱為翻壇祖師張五郎,梅山派的五猖兵馬更是神威廣大,處處顯靈,救苦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