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沈從文那書是叫《湘西散記》還是《湘行散記》
沈從文《湘西散記》
Ⅱ 《湘行散記》中筆下的湘西有什麼特點1956年回到湘西內心情感有了怎樣變化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湘行散記復》和《湘西》可以制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庄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
Ⅲ 《湘西散記》的原文是什麼
原文有幾萬字,以下摘錄部分原文:
第一部分
我由武陵(常德)過桃源時,坐在一輛新式黃色公共汽車上。車從很平坦的沿河大堤公路上奔駛而去,我身邊還坐定了一個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這老友正特意從武陵縣伴我過桃源縣。他也可以說是一個「漁人」,因為他的頭上,戴得是一頂價值四十八元的水獺皮帽子,這頂帽子經過沿路地方時,卻很能引起一些年青娘兒們注意的。這老友是武陵地域中心春申君墓旁傑雲旅館的主人。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內「吃四方飯」的標致娘兒們,他都特別熟習;許多娘兒們也就特別熟習他那頂水獺皮帽子。但照他自己說,使他迷路的那點年齡業已過去了,如今一切已滿不在乎,白臉長眉毛的女孩子再不使他心跳,水獺皮帽子,也並不需要娘兒們眼睛放光了。他今年還只三十五歲。十年前,在這一帶地方凡有他撒野機會時,他從不放過那點機會。現在既已規規矩矩作了一個大旅館的大老闆,童心業已失去,就再也不胡鬧了。當他二十五歲左右時,大約就有過四十左右女人凈白的胸膛被他親近過。我坐在這樣一個朋友的身邊,想起國內無數中學生,在國文班上很認真的讀陶靖節《桃花源記》情形,真覺得十分好笑。同這樣一個朋友坐了汽車到桃源去,似乎太幽默了。........
第二部分
「我到船頭上去眺望了一陣。河面靜靜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燈光已很少了,遠近一切只能借著水面微光看出個大略情形。另外一處吊腳樓上,又有了婦人唱小曲的聲音,燈光搖搖不定,且有猜拳聲音......婦人手指上說不定還戴了水手特別為從常德府捎來得鍍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隻手理著鬢角,多動人的一幅圖畫!我認識他們的哀樂,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們在那裡把每個日子打發下去,也是眼淚也是笑,離我雖那麼遠,同時又與我那麼相近。這正同讀一篇描寫西伯利亞的農人生活動人作品一樣,使人掩卷引起無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像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態,卻用過去一分經驗,接觸著這種人的靈魂。」
「一切光,一切聲音,到了這時節已為所撫慰而安靜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紅光與那一派聲音。那種聲音與光明,正為著水中的魚和水面的漁人生存的搏戰,已在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將在接連而來的每個夜晚依然繼續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船中以後,依然默聽著那個單調的聲音,我所看到的彷彿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爭的情景。那聲音,那火光,都近於原始人類的戰爭,把我帶回到四五千年前那個『過去』的時間里去。」
「我心中似乎極其混亂,我想我的混亂是不合理的。我的腳正踏到十七年前所躺卧的泥提上,一顆心跳躍著,勉強按捺也無法約束自己。可是,過去的,有誰能攔住不讓他過去,又有誰能制止不許他再來?時間使我的心在各種變動的人事上感受了點分量不同的壓力。我得沉默,得忍受。再過十七年,安知道我不再到這小城中來?世界雖及其大,人可總像近於一種宿命,給限制著在一定范圍內,經歷到他的過去相熟的事情。
為了這再來的春天,我有點憂郁,有點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縹緲快樂的櫓歌。河中心一隻商船正想靠碼頭停泊,歌聲在黑暗中流動,從歌聲里我儼然徹悟了甚麼。我明白我不應當翻閱歷史,溫習歷史。在歷史面前,誰人能夠不感惆悵?
但我這次回來為的是什麼?自己詢問自己,我笑了。我還願在活十七年。重來看看我能看到難於想像的一切。」
Ⅳ 《湘行散記》的內容是什麼
《湘行散記復》是沈從文的散文集制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
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庄嚴。
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
《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復合關系,《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里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
《虎雛再遇記》、《箱子岩》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
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
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Ⅳ 湘行散記中作者為何對湘西現狀憂心忡忡
一、《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記錄了沈老一個充滿「野味」的友人。他有著渾話囂罵的說話方式,罵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辭典;他愛收藏字畫,能鑒別一二;他稱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經意間誇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講著最不中聽的話,但卻有著最中肯的情誼,是一個真正的朋友。
二、《桃源與沅州》
敘述桃源城裡的風雅軼事,嫖客的風流和妓女的辛酸,煙草貿易和各地五花八門的特產,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辭賦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門上的血跡和當年那場守城兵與請願青年的沖突。本文篇幅不算太長,但是內容卻包羅萬象。
從桃源的總體印象,具體到桃源的特產、生意往來、交通工具,以及人們的生存現狀和人生奮斗的過程,再講到桃源的花草,最後到桃源人的精神氣質等等,有詳有略,作者盡可能地在簡潔的語言里包容了豐富的內容,讓人們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風土人情。
三、《鴨窠圍的夜》
文章記寫了作者旅途中夜宿鴨窠圍時一夜間的見聞和思緒,描寫了湘西地區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獨異的人生形態, 寫夜色,寫夜聲,寫夜店裡和夜船上的人,讓人想到西伯利亞的夜,遙遠而模糊。抒發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四、《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本文描繪了作者坐船經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時所見的風物和所懷的心境。作者夾敘夾議,不時地透露出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歷史的反芻與思考。其實,除了有關沅陵地方特徵的一般介紹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長灘船隻遇險、一位拉纖老人的固執倔強、河邊村寨的聲音和影像。
其中,有近景,有遠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寫,也有村寨風情的寫意,且無論敘事寫景,都虛實相間。然而,行文雖富有變化,卻只是散文常見的表現手法,所敘人事,也不過是沅水流域司空見慣的人生悲歡。
五、《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本文寫的是水手牛保的故事。牛保因與吊腳樓上的多情女子纏綿,一再延誤啟程時間,使同伴由催促而至辱罵,這讓「我」對牛保充滿了好奇。
機緣湊巧,牛保回船時從我」船邊經過,「我」冒昧地招呼他,他竟笑著舉起滿滿當當的棕衣口袋要請我吃核桃,且告訴「我」從吊腳樓得來的那口袋裡還有栗子、干魚等許多好吃的。
為感謝牛保贈以核桃,「我」回饋他四個煙台大蘋果。沒想到牛保拿著那四個蘋果飛奔而去,又上了吊腳樓,導致他的同伴那天罵啞了嗓子…文中有那貪戀著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腳樓人家窗口鬢發散亂的年輕婦人,那罵罵咧咧野話連篇的水手,還有那打扮得像個觀音的夭夭。
六、《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寫的就是給作者劃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齡三十七年;壯的三十一,船齡五年,卻有五年兵齡和十一個月的土匪經歷;小的十五六,那隻會傻
Ⅵ 湘行散記中湘西的人情美和自然美分別體現在哪裡
湘西淳厚朴實的人情世態,健美古樸的風俗習慣,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調爽朗專明快,色彩絢麗清新屬,是一幅優美別致的風土人情畫卷。
湘西的青山綠水是美的,湘西的故事是美的,湘西人那種沉浸於生活、融會於自然的心態也是美的。
Ⅶ 我想求《湘行散記》的讀後感,600字左右,希望不要和百度上面的一樣
湘行散記讀後感
在圖書館呆了一個下午,看了一本《湘行散記》。
久仰沈老先生的大名,卻從未讀過他的作品。好吧,就從這本開始吧。翻開書本,一股古香古色的氣息立即涌了過來,細膩的筆觸,精簡的圖畫,吸引著我繼續前進。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里有流淌著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朴卻淪為妓女的婦女;在這里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品嘗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朴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字里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如此美景,如此純朴的風俗,怎不令我嚮往呢?想找個機會去湘西,親自去體驗這樣如天堂般的地方。讀沈老先生的文章,使我了解湘西,摯愛湘西。
Ⅷ 讀湘行散記第三輯湘西讀後感400,字
身在北平的沈從文突然接到從家鄉傳來的母親生病的消息,馬上冒著嚴寒踏上了回鄉探母回的路程。答1月12日,他輾轉乘車到達湖南桃源,在那兒租了一條小船,隨即溯沅水而上,頂風冒雪,經過十天舟行,於1月22日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湘西鳳凰。過後,他根據在船上度過的十天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少年時代的記憶,寫出了十二篇散文,匯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記》的書。從此,那條縱貫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兩岸的風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優美的文字展現在世人面前。
Ⅸ 湘行散記的內容梗概
《湘行散復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制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
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庄嚴。
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
《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復合關系,《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里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
《虎雛再遇記》、《箱子岩》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
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
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Ⅹ 湘行散記的主要內容
湘行散記的主要內容:
《湘行散記》和《湘西》,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庄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
《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復合關系,《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里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虎雛再遇記》、《箱子岩》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10)我的湘行散記解碼秘境湘西擴展閱讀: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