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戰時期十大會戰的指揮官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淞滬會戰指揮官:蔣介石(中國),松井石根(日本);
上高會戰指揮官:羅卓英(中國),園部和一郎(日本);
南京保衛戰指揮官:唐生智(中國),蕭山令(中國),昭和天皇(日本),朝香宮鳩彥王(日本),松井石根(日本);
太原會戰指揮官:閻錫山(中國),衛立煌(中國),寺內壽一(日本),板垣征四郎(日本);
徐州會戰指揮官:李宗仁(中國),寺內壽一(日本);
武漢保衛戰指揮官:蔣介石(中國),陳誠(中國),岡村寧次(日本),畑俊六(日本);
桂南會戰指揮官:白崇禧(中國),杜聿明(中國),安藤利吉(日本);
長沙會戰指揮官:薛岳(中國),陳誠(中國),阿南惟幾(日本),岡村寧次(日本);
緬北滇西戰役指揮官:衛立煌(中國),黃琪翔(中國),史迪威(美國),本多政材(日本);
湘西會戰指揮官:王耀武(中國),坂西一郎(日本)。
2. 二戰時期八路軍十大戰役分別是什麼
二戰時期八路軍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滇緬會戰、桂南會戰、湘西會戰、百團大戰。
3. 雪峰山戰役有哪些主要人物
是「湘西會戰」,日本叫作「芷江作戰」,共產黨稱「雪峰山戰役」。1945年春發生在湖南省以雪峰山為中心的廣大湘中和湘西地區,中國軍隊總司令是何應欽,前線總指揮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國民黨軍隊共計19個師,有20萬兵力。日本軍隊的總司令為岡村寧次,日本軍隊總兵力12萬,日軍從廣西北部、湖南南部、湖南中東部地區,分成北、中、南三路進犯資水流域和沅水流域的雪峰山脈,主要是想攻戰芷江機場,以做最後垂死掙扎,其目的只有一個:搶占芷江機場,直接威脅重慶,並迫使中國國民政府投降。中國立刻從湖北西部,貴州,四川,廣西,雲南各省調用兵力,還從絢甸戰場抽調部分中國遠征軍,空降於湖南芷江機場,還有芷江機場美國盟軍空軍飛虎隊參戰,這是中美合作協同作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典範。會戰共持續了近4個月,於1945年6月底前結束。湘西會戰日軍共死傷8萬,中國軍隊死傷6萬,其主戰場分布在現在的湖南省安化、新化、冷水江、漣源、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武岡、漵浦和洪江等縣市。「湘西會戰」是中國正面戰場中最後一次大會戰,也是中國軍隊唯一取得的全面大勝利,它徹底地粉碎和消滅了日軍主力,致使日軍全面放棄廣西全境回縮到湖南省衡陽、長沙、岳陽等城市,退守京漢線以東一帶,從此日軍再無反攻能力,兩個月之後,日本天皇被迫宣告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湖南芷江分別向中、美、蘇、英四國遞交投降國書,正式向盟軍請降。「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
4. 湘西會戰到底是誰指揮的,請具體說明
湘西會戰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任指揮.
日本:前線指揮官第20軍軍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將.
芷江攻略戰(湘西會戰)
芷江保衛戰,在日本的戰史書籍里稱為「芷江攻略戰」。中方也稱「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 芷江與川黔桂鄂等省接壤,夾在湘、資、沅三大水系中間,東臨長沙、衡陽,南瞰 桂林、柳州,西枕芷江盆地。這一地區還是進出黔、川,威逼貴陽,迂迴重慶的軍事要 沖地帶。湘西若失、貴陽危急,重慶將陷於不保。向該地區進攻,原是岡村寧次提出進 攻四川作戰方案的第一步,方案被大本營否決後,他內心卻始終不肯放棄進攻四川的念 頭,一直在窺測時機。在其積極爭取下,大本營同意他原方案的第一部分一進行芷江作 戰,但批準的目的則主要在於摧毀美軍在芷江的空軍基地。
岡村投入芷江戰役的兵力共4個半師團,8萬餘人。其戰斗序列概要如下: 前線指揮官第20軍軍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將,下轄: 第116師團,師團長岩永汪,轄步兵第109、120、133聯隊,騎兵第120大隊,野戰 炮兵第122聯隊,工兵第166聯隊,輜重兵第116聯隊。 第47師團,師團長渡邊洋,轄步兵第131、91、105聯隊,騎兵第47聯隊,山炮第47 聯隊,工兵第47聯隊,輜重兵第47聯隊。 第34師團,師團長伴健雄。轄第34步兵團,騎兵第34聯隊,野炮兵第34聯隊,工兵 第34聯隊,輜重兵第34聯隊。 第64師團,師團長船引正之,轄步兵第69旅團的4個步兵大隊。 步兵第70旅團,旅團長川勝郁郎,轄步兵第54、55、132、133大隊。 關根支隊,支隊長關根久太郎,轄獨立步兵第65、115、116、117大隊。
日軍將要面對的中國軍隊,是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任指揮的9個軍26個師。其戰 斗序列如下: 第4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下轄:胡璉的第18軍,轄第11、18、118師;韓璇的第73 軍,轄第15、17師;施中誠的第74軍,轄第57、58、191、196師及暫編第6師;李天霞 的第100軍,轄第19、51、36師;廖耀湘的新編第6軍,轄第14、新編22師。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下轄:楊幹才的第20軍,轄第133、134師;丁治磐的第 26軍,轄第41、44師及炮兵團;弁庭芳的第94軍,轄第5、43、121師及輸送團。 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下轄:侯鏡如的第92軍,轄第142、21、暫編15師及炮 兵團等。 以上中國軍隊均為中央精銳嫡系。其中第18、第73、第74、第94、新編第6軍等共 15個師,系由美軍教官訓練、美軍顧問指導、全部美械裝備的部隊。僅這15個師的戰斗 力就優於日軍數倍,再加上另11個師,與日軍參戰兵力相比,中國軍隊佔有絕對優勢。 不僅當面力量對比不利於日軍,就是整個後備力量中方也開始占據優勢。1945年初 春,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已通至昆明,從印度輸入的美國租借法案物資每月可達6萬噸 以上。
5. 湘西會戰中,日軍始終無法全部攻下的是哪個高地
歷史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垂死掙扎,制定所謂"本土決戰"計劃,從中國東南調兵於華北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實施所謂本土決戰;4
月初,駐湖南日軍調集5個師團3個獨立旅團約8萬人發動了對湖南的最後一次
,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芷江作戰(中方稱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戰役)。國民黨第三、
四方面及第六戰區一部,以雪峰山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最終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直接原因
湘西會戰日軍發動芷江作戰,是在極為不利的形勢之下被迫發動的一次毫無勝算的進攻戰。它之所以發動對芷江的攻擊作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陷入日益孤立的境地。1945年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實施對敵越島進攻,節節向日本本土迫近。4月1日,美軍在琉球群島登陸,日軍內衛防線被突破;
日 海軍遭到 美海軍的沉重打擊,幾全軍覆沒, 日軍海上交通維護困難,孤懸在中南半島及殘存於南洋群島上的數十萬日軍,補給即將中斷;1945
年1月盟軍在芒友與緬甸中國遠征軍會師。3月,中國遠征軍攻佔臘在喬梅與英軍會師,
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美援物質源源不斷輸入中國,國民黨軍隊裝備得以更新,戰鬥力得以增強。豫湘桂戰役後,國民黨軍事當局為了聯系盟軍、遏制日 軍的西進,
接受美軍建議,設陸軍司令部於昆明。由何應欽兼總司令,統一指揮西南各部隊,並利用美援物資裝備 36 個美械師,准備反攻。
在這種形勢下,日軍為了挽救其覆亡的國運,振奮軍心,提高士氣。
一方面力圖調整與蘇聯的關系;另一方面,准備乘豫湘桂戰役勝利的餘威,進一步進攻第三、第四方面軍防區,於是便有了芷江作戰。
第二,湘西地區日益重要的戰略位置。豫湘桂戰役後由於湘北、湘中、
湘南以及廣西大片國土的丟失,湘西地區便成為阻敵深入、保衛戰時首都重慶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成為中日兩軍的必要之地。
第三,摧毀國民黨空軍芷江機場。芷江飛機場位於芷江縣城東南一公里處,佔地面積約2000畝。始建於1936年10月。芷江機場建成後,
成了國民黨重要的後方空軍基地之一。
空軍系統各重要機關、空軍部隊紛紛遷到芷江。1942年,美國空軍開始進駐芷江。1943年,陳納德率領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進駐芷江。1943年到1945年,芷江空軍的積極作戰,威脅到日軍的後方補給戰,
威脅到日軍地面部隊的作戰,威脅到日軍的空中優勢地位,並威脅到日本本土。為解除這種威脅,。衡陽戰役結束後,日軍便部署進攻芷江,以摧毀飛機場。[2]
1945年4月至6月抗日戰爭後期,中國第4、第3方面軍及第10集團軍在湖南省西部對日軍第6方面軍所部進行的轉守為攻的戰役。日軍為了佔領湖南芷江飛機場,維護湘桂(長沙至南寧)、粵漢(廣州至武昌)兩鐵路的交通,於4月初集結7個師團約七八萬人的兵力,在第20軍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將統一指揮下,採取分進合擊的戰略,向湖南西部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統一指揮下,以第4方面軍一部守備新寧、益陽、邵陽之線,以主力在新寧、武岡間與日軍決戰;以第3方面軍第27集團軍第26軍守備龍勝、城步各要點,另以第27集團軍第94軍向武岡以東、第10集團軍向新化以東地區進擊;以新編第6軍空運芷江為預備隊。
湘西會戰經過圖4月初日軍第47、第116師團分4路向第4方面軍進攻。9日,第1路由黑田鋪發動攻擊,遭第73軍逐次阻擊,29日抵洋溪橋;12日第2路向邵陽西北石馬江攻擊,第100軍一部逐次抵抗,28日進至上查坪,30日該部日軍向現江等地攻擊,遭第74軍阻擊,其攻勢受挫;11日,第3路由邵陽向小塘攻擊,受第100軍主力阻擊,16日,向白馬山攻擊時,又遭第74軍一部阻擊,17日進至放洞,第100軍一部奮力阻擊,其攻勢受挫,第100軍主力到達後將其擊退;13日,第4路由九公橋強渡資水,攻佔岩山鋪、桃花坪,26日進抵洞口,經守軍阻擊與打擊,其攻勢受挫。日軍第68、第64師團分路進攻益陽、大成橋,為第18軍所阻,成對峙狀態。上旬,日軍第34師團主力及第68師團、第58旅團分由東安、全縣進攻。16日,兩路日軍陷新寧,22日攻佔其良,爾後一部向梅江、長鋪子進攻,主力向水東、關峽進攻,經第74軍廣部阻擊,29日陷武陽、白家坊後,進攻瓦屋塘、水口。此時第74軍主力在空軍配合下向日軍反擊,給其以重創。日軍第58師團一部於4月19日向小麥田、峽口進攻,27日進抵武岡城郊,為第74軍一部所阻。此時第4方面軍命令第8軍由常德南下;第27集團軍命令第94軍主力由湘黔邊境向武陽地區急進,准備夾擊進攻的日軍。進犯洞口、現江和江口的日軍分別向守軍發動進攻,經過激烈戰斗日軍傷亡重大。
8日,第4方面軍主力在中美空軍配合下,向日軍舉行全線反攻。10日,第74軍主力向半江峰以東一線出擊,日軍3000餘人向金龍砦附近地區撤退,遭第18、第74、第73軍和第13師合力截擊,日軍傷亡慘重,其殘部1000餘人向東突圍,被第73、第18軍各一部截擊於龍潭鋪附近地區。20日,日軍繼續向東潰退,被第18軍一部尾追及截擊,死傷眾多。邵陽方面恢復戰前態勢。第100軍主力在放洞地區包圍攻擊,日軍傷亡甚重,其殘部700餘人向東南突圍至白馬山附近,被守軍圍殲一部,殘部400餘人繼續向東突圍,到16日全部被殲。第94軍由長子向東北攻擊,克武陽後,與日軍增援部隊激戰,日軍不支,向武岡、花園市撤退,被守軍分別在武岡北側、高沙市、瓦屋塘、茶鋪子等地追擊、截擊和圍殲,該路日軍全部被殲。第26軍一部擊破強渡巫水的日軍後,分兩路向武岡、新寧追擊,克復新寧。16日,全縣日軍3000餘人向新寧進攻,被守軍所阻。向武岡進擊的第26軍一部,與守城部隊夾擊日軍,日軍付出重大傷亡後向東北潰退,遂解武岡之圍。守軍集中全力向東追擊。此役,中國軍隊轉守為攻,斃、俘日軍2萬餘人。
6. 湘西會戰有何歷史意義,誰領導打的
湘西會戰取得勝利,是全軍將士浴血奮戰的結果。挫敗了日軍企圖佔領中國芷江空軍機場的陰謀,提高了國軍「反攻之士氣」,它是國民黨戰場從防禦轉入進攻的重大轉折點,張揚了中國的國威。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敗仗多,勝仗少。而湘西會戰之後,國軍的國際聲譽也隨之有所提高。除此之外這次戰爭也體現了中國軍民勇猛無畏的愛國之情,充分顯示了中國官兵高尚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湘西會戰中,在整場會戰中主要的力量還是第4軍,負責指揮這場戰斗的人是王耀武,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軍,他所帶領的軍隊主要的目的就是和日本的主力部隊進行最後的戰斗。
7. 抗戰中的湘西會戰,為什麼周至柔沒有指揮中國空軍參戰反而指揮的是陳納德
當時成立了盟國中國戰區。蔣是戰區總司令,魏德邁是戰區總參謀長。
後方坐鎮的何內應欽正式的容職務不是中國的陸軍總司令,而是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實際指揮的王耀武也是中國戰區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
中國戰區下設有中美聯合空軍,陳納德不僅是美國陸軍航空兵第14航空隊司令,也是戰區下設的中美聯合空軍總指揮,中國空軍第一路司令張廷孟任聯合空軍參謀長。
周至柔是中國的航空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中國戰區並沒有擔任職務。
8. 誰是長沙保衛戰的最大功臣
薛岳
「長沙保衛戰」史稱「長沙會戰」。
在抗日戰爭初期,湖南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後方基地。湖南以魚米之鄉的富裕,以有色金屬之鄉的寶藏,以較為發達的工業基礎,為抗日前線提供了豐富的糧食和戰略物質。
在抗戰的相持階段和戰略反攻階段,湖南則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正面主戰場。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共組織了22場大會戰,共殲滅日寇40餘萬人。
而湖南戰場則有七次大會戰,占總會戰次數的近三分之一,共殲滅日寇20餘萬,占國民黨殲滅日寇總人數的二分之一。從1938年到1945年期間,國民黨第九戰區所屬的湖南戰場先後調集40個集團軍、軍、獨立師以及游擊縱隊,近百萬正規部隊進行了著名的長沙四次會戰以及衡陽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累計殲滅日寇20餘萬人。
在中國抗日戰場上,湖南一個省區展開數次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在中國境內是獨一無二的。而湖南戰場殲滅日軍數量之多.
僅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萬餘人,這也是中國軍隊在其他戰區所沒有的。在抗日戰爭中,日本軍隊將中國戰區35%的兵力投入了湖南戰場,被國民黨軍隊殲滅的日軍有近一半殲滅在湖南這塊土地上,這在中國抗戰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1939年至1944年,國民黨第九戰區以長沙為中心,東至江西鄱陽湖、贛江,西至洞庭湖、湘江,戰區轄贛西、鄂南以及湖南全省,共進行了四次大會戰。四次會戰敵我雙方投入兵力總計在數百萬人次以上,中國軍隊共殲滅日寇十餘萬人。其中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日寇5.8萬人,由此,長沙成為殲滅日寇最多的省會城市,長沙戰役也成為殲滅日寇最多的戰役。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日軍第11軍為打擊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消滅中國第9戰區部隊,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師團及3個旅團約10萬兵力,在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採取奔襲攻擊的方針,發動了「湘贛會戰」,進攻長沙。為打破日軍戰略企圖,中國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指揮 16個軍30多個師約40萬人的兵力,採取逐次抵抗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在長沙附近消滅進攻的日軍。此次會戰,主要在贛北、湘北、鄂南三個方向作戰。
在贛北方面:9月14日,日軍第106師團由贛北奉新向會埠的中國守軍第19集團軍第60軍發起進攻;以第101師團一部向高安中國軍隊第32軍與第58軍進行牽制性攻擊。中國守軍未抵抗住日軍的進攻,陣地被突破,第60軍和第58軍分別向宜豐、凌江口等地轉移;第32軍轉移至錦江右岸之灰埠、袁浦之線。18日,日軍攻佔上富、村前街、斜橋等,並向高安猛攻。19日,守軍經激戰後放棄高安,退守石鼓嶺和石腦圩西南高地,阻日軍西犯。21日,第32軍向高安反攻,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22日,克復高安、高城,進占馬形山、趙家山之線。第74軍進占斜橋、南山何。日軍第101師團由高安向東北方向及五橋何退卻。第106師團主力由奉新向西進犯,突破守軍第183師和第15師陣地,24日,佔領橫街、甘坊,並繼續西進。25日,中國軍隊調集幾個師兵力向甘坊一帶之日軍反擊,與其展開激戰。至10月3日,日軍進至大墩街、石街。中國軍隊進駐甘坊、橫街,切斷了西進日軍的退路。6日,中國軍隊第1集團軍和第30集團軍奉命圍攻日軍,戰至9日,進占沙窩里、九仙湯、上富、冶城等地,並乘勝追擊,先後克復羅坊、會埠三都、修水。日軍退回武寧、靖安、奉新。
在湘北方面:9月18日,日軍主力第6師團及奈良支隊強渡新牆河,向新牆河北岸守軍第15集團軍第52軍發起進攻。守軍頑強抵抗5晝夜,於22日晚,被迫退至河南岸。23日拂曉,日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強渡新牆河南進;上村支隊在汨羅江口附近營田登陸,對第15集團軍形成夾擊之勢;第33師團由麥市南下,企圖消滅湘北中國軍隊。第15集團軍依據新牆河、汨羅江陣地抗擊日軍,予日軍以重創後,於24日撤至汨羅江南岸。2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令第9戰區在長沙附近與日軍主力決戰。各軍遵令隨即進占陣地,側擊、伏擊日軍。27日,日軍分路南進,至30日,日軍主力進至撈刀河北岸,直撲長沙以北永安市、金井、上杉市、青山市、橋頭驛等地。日軍由於孤軍深入,中途遭到中國軍隊的阻擊、伏擊,被迫停止進攻。
在鄂南方面:9月22日,日軍第33師團向第15集團軍第79軍發起攻擊,23日,進占麥市、桃樹港,繼向汨羅江上游進犯。中國軍隊第27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第79軍在麥市附近與日軍展開激戰,殲其甚多。至29日,日軍攻佔南樓嶺、平江,進抵朱溪廠、龍門廠、長壽街。中國軍隊第20軍、第79軍各一部在獻鍾、南樓嶺、桃樹港一帶夾攻日軍,主力向朱溪廠、龍門廠之日軍追擊。10月1日,第20軍收復龍門廠後,向長壽街之日軍側擊,第79軍克復桃樹港、麥市、獻鍾、嘉義。3日,日軍第33師團主力與第13師團奈良支隊會師於三眼橋,東趨渣津攻修水;4日,與第27集團軍及第79軍發生激戰後,分別向南江橋、麥市、通城方向退卻。第15集團軍尾隨日軍追擊,先後收復安定橋、長樂街、新市、淚羅等地。5日,日軍全線撤退,上村支隊遭到第54軍新編第23師襲擊後,由營田登船從洞庭湖上逃回岳陽;至9日,第6師團退向新牆河;第33師團撤回通城;奈良支隊退回通城。(作戰中,第27集團軍第134師的一個團,在白沙嶺一線阻敵時,打死一個不小的日軍軍官。日軍突然像發了瘋似地前來搶奪那個被擊斃了軍官屍體。中國軍隊見屍體竟如此 貴重,必有原因,便也發了瘋似地用猛烈的火力打退搶屍的日軍。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搶奪屍體的惡戰。結果,那屍體還是被中國軍隊給搶了過來,從屍體上的圖囊里,搜 出了第33師團的作戰任務區分和標圖,以及其他極為重要的文件。得知,敵第33師圖將從 南嶺攻白沙嶺,再攻龍門鎮,直下長沙,助攻長沙城。 當時楊森集團軍是由西向東布防,重點放在准備阻擊南昌方向來敵。楊森獲得了這個情報後,果斷地變更了部署,把主力都調來圍攻由北而來的第33師團。結果,在長壽街地區,將敵圍住,經一晝夜的激戰,把第33師團主力殲滅大部,殘敵遺棄輜重、馬匹逃回通城去了)中國軍隊在全線追擊中,收復了平江、南江橋等城鎮。13日,會戰結束。
此役,中國軍隊共斃俘日軍2萬餘人,炸毀日軍飛機20餘架,粉碎了日軍消滅第9戰區主力的企圖。作戰中,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民國三十年)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等部隊在湖南省長沙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配有戰車第13聯隊,野重炮第14聯隊,獨立野戰重炮第15聯隊第1大隊及部分工兵、空軍、海軍部隊,計有步兵45個大隊,炮兵26個大隊 ,總兵力達12萬餘人;並配有軍艦20餘艘,汽艇200餘只,飛機100餘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揮下,採取將主力並列於狹窄正面上,以縱深突破的戰略,向長沙進犯。
為了阻擊日軍南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第3、第5、第6戰區對當面之日軍發動攻勢,以牽制日軍兵力調動,第9戰區對日軍實施襲擊,使其不能集中兵力,然後借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三線陣地,誘敵主力深入至長沙東北地區圍殲。第9戰區參加會戰的部隊共計40個師,50餘萬人,由司令長官薛岳指揮。
9月7日,日軍第6師團向湘北大雲山守軍游擊根據地發動掃盪,以掩護其第3、第4、第40師團在新牆河右岸集結。中國軍隊第4軍進行抗擊後撤守。10日,第58軍增援大雲山,收復該地區;13日,與日軍第40師團在甘田地區遭遇發生激戰,至17日,日軍主力於新牆河北岸展開,完成了對湘北攻擊的部署。18日拂曉,日軍第4師團沿粵漢路向長沙前進;獨立第14混成旅團向洞庭湖南岸進出;第3、第6、第40師團由港口至新牆市一線強渡新牆河,迅速突破守軍正面防線,續向南進,中國軍隊憑借新牆河英勇阻擊後,向右翼山地轉移。19日,日軍抵達汨羅北江岸地區。
為阻止日軍向長沙推進,第9戰區電令第37、第99軍堅守汨羅江南岸,阻擊日軍;第20軍協同第58、第4軍於19日拂曉向日軍側擊;第26軍由金井向撈刀河以北急進;第74軍向瀏陽河附近急進;准備於長沙以北三姐橋、金井之線實施反擊。此時日軍破譯了第9戰區作戰命令的電報,決定放棄原作戰計劃,命令各師團向東挺進,於撈刀河以北地區圍殲從東面側擊日軍的中國軍隊。24日,日軍強渡汨羅江,企圖圍殲右翼守軍。21日至23日,第58軍在洪橋,第20軍在關王橋,第4軍在洪源洞以南,與日軍展開激戰,第37軍和第10軍與日軍第4、第3師團激戰於神鼎山、密岩山、班召廟一帶;第2軍與日軍第6、第40師團各一部激戰於瓮江、蒲塘地區。突破了第37軍陣地。第37軍被迫向安沙地區撤退。第26軍被日軍包圍於蒲塘地區。該軍於25日夜,奉命向更鼓台、石灣方向突圍;24日晨前來增援第10軍,遭日軍攻擊,苦戰至午,陷於混亂,26日,被迫突圍轉移至石鼓牛及天雷山之線。第74軍從江西趕來增援,在春華山、永安市附近地區與日軍遭遇,展開激戰,又遭日機襲擊,損失甚重,被迫向南撤退。日軍第4師團於26日渡過撈刀河。27日下午該師團一部渡過瀏陽河,並於傍晚從長沙城東南角沖入市內,28日佔領長沙。29日,日軍第3師團攻抵株州附近。
中國第9戰區已於27日奉最高統帥部電會,轉移攻勢,從各方調集增援部隊陸續趕至戰場投入戰斗,將日軍包圍於撈刀河、瀏陽河之間。與此同時,第3、第5、第6戰區部隊分別向當面之日軍發動了攻勢。長沙被圍之日軍與後方聯絡線已被切斷,補給十分困難,遂於10月1日傍晚向北撤退。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筇9戰區部隊追擊;第79軍向長樂街、新市方向跟蹤追擊,第58軍、第72軍向關王橋、楊林街,方向追擊;第4、第20、第99軍主力在馬鞍鋪、青山市、金井一帶截擊日軍;第26、第74軍和暫編第2軍清掃瀏陽河、撈刀河間戰場。5日,中國截擊部隊在汨羅江以南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迫使其北渡汨水向新牆河以北退卻。6日,追擊部隊渡過汨羅江;8日,越新牆河,繼續向日軍攻擊。11日,中國軍隊恢復了原陣地,與日軍對峙於新牆河,會戰結束。
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4.8萬餘人,擊落飛機3架,擊沉汽艇7艘,使其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第23集團軍同日進攻香港。9日,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並調集軍隊反攻廣州。日軍中國派遣軍為牽制中國軍隊,策應香港作戰,令第11集團軍司令官阿南惟幾指揮4個師、2個旅、3個支隊(相當於營)及航空兵一部共12萬餘人,向長沙方向發動進攻,企圖在汨羅江兩岸殲滅第九戰區主力。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指 揮13個軍、1個挺進軍、1個飛行大隊等30餘萬人,採取逐次抗擊、誘敵深入戰法,擬在撈刀河、瀏陽河之間地區包圍殲滅日軍。
12月24日晚,集結於岳陽東南麻塘、新開塘一帶的日軍第6師、第40師主力在新牆、潼溪街一線強渡新牆河。次日晨,第3師亦隨第6師之後徒涉過河。第九戰區第20軍與日軍激戰竟日,一部與日軍保持接觸,主力向關王橋、王家坊山區後撤;第58軍向西側擊日軍,後撤至楊林。27日,日軍第3師於汨羅附近強渡汨羅江,南攻第99軍,迫其退至營田、湘陰一線。29日日軍第6、第40師乘勢於新市、長樂街渡過汨羅江,遭到第37軍頑強抗擊,激戰至30日,第37軍由浯口退至社港。日軍獨立混成第9旅由岳陽前進至關王橋,並指揮澤支隊掩護軍主力左側翼。阿南惟幾見進攻順利,令所部向長沙進攻。31日,日軍進入撈刀河與瀏陽河中間地區。1942年1月1日,日軍第3師渡過瀏陽河,在20餘架飛機支援下,向長沙東南郊猛攻。第10軍頑強抵抗,激戰一晝夜,白沙嶺陣地失陷。2日日軍第40師主力集結於金井,保障翼側安全;第6師主力集結於?梨市,一部於長沙東北展開,向城內攻進。守軍在嶽麓山炮兵第1旅重炮火力支援下堅守陣地,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並殲滅突入白沙嶺陣地日軍。3日,日軍第3、第6師在航空兵與炮兵協同下,再向長沙猛攻。守軍得第73軍第77師增援,奮力搏殺,戰斗十分激烈。日軍受守軍炮火壓制,進攻受阻,至4日因傷亡慘重,彈糧將盡,且第九戰區調至長沙外圍的10個軍已從四麵包圍,進行向心攻擊,被迫下令北撤。贛北日軍第34師、獨立混成第14旅為策應湘北方向作戰,於12月25日分別向上高、修水發動進攻,至次年1月6日亦被守軍擊退。5日晨,湘北日軍在航空兵掩護下,向東北突圍。在中國軍隊前堵、側擊和追擊下,傷亡慘重,至16日退至新牆河北岸,會戰結束。是役日軍自稱傷亡6 000餘人。
此戰,中國軍隊採用逐次抗擊,誘敵深入,堅守長沙核心陣地,合圍聚殲,動員敵後軍民破壞日軍補給線等戰法,取得長沙會戰勝利。
第四次長沙會戰.
1944年5月27日,日軍出動36萬餘人向長沙攻擊,發動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30萬人迎敵,兵力少於日軍,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前三次會戰的勝利,湖南戰區司令長官驕傲輕敵,指揮失當。守軍違抗增兵重點防守嶽麓山之軍令,招致會戰失敗,1944年6月17日,長沙陷落。日軍改變前三次戰法,重點攻擊我嶽麓山防線,先拿下我嶽麓山下的炮兵陣地,架重炮於嶽麓山上轟擊長沙城。城中守軍不僅失去嶽麓山炮火支援,而且處於日軍炮火威脅之下,傷亡慘重,被迫撤離。守城的陸軍第四軍軍長張德能在重慶被處決。
長沙會戰的總指揮是抗日名將薛岳將軍.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後在國民革命軍李濟深第4軍任師長。1935年任貴陽綏靖主任,一度代理黔省主席。抗戰開始後,薛岳主動請纓殺敵,率部參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戰。1939年代理第9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作戰。
薛岳將軍在抗戰中一直戰斗在第一線,除指揮了蘭封會戰外,"萬家嶺大捷"使他名揚天下.薛岳指揮各路部隊發起總攻。萬家嶺戰役,日軍王牌部隊一○六師團除逃脫千餘人外,其第一二三(木島)聯隊、一四五(池田)聯隊和一○一師團的一四九(津田)聯隊以及配屬部隊,計一萬餘人,全部被消滅,並有三百餘人被俘。新四軍軍長葉挺稱:「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庄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王耀武和張靈甫都是在萬家嶺戰役中讓全國人民銘記的.
薛岳還先後率部支援贛東戰役和解除常德之圍。
抗戰勝利後,薛岳被委任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島防衛總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