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湘西趕屍那麼麻煩,為什麼不直接用車運
有句諺語說趕屍人用了一些魔法讓屍體自己移動和行走,這才是真正的趕屍。然而,我個人不同意這一點,也不排除這種方法。然而這太奇怪了,讓人無法理解。我去湘西找顧里的一位老人說的,據老人稱,趕屍確有此事,而且他說出了一個任何人從未聽到過的道具,道具就是專門在趕屍時使用的,因為這是老祖宗傳下來傳統做法,所以不能用車運。
我們通常在影視資料中看到的,一般都是被趕的屍體像僵屍一樣跳著走,一跳一跳的前進,其實不然,趕屍隊一般是師傅和徒弟一起敢,倆人各領一夥趕屍匠,一個屍隊在前,另一個在屍隊在後,分別由兩人用兩根長竹竿穿過所有屍體的兩腋下,在用繩子將屍體的手臂和竹竿捆牢,然後在前面的人敲鑼開路。
Ⅱ 叔叔阿姨,湖南湘西話怎麼講
幺幺,幺嬸娘
Ⅲ 湘西趕屍人電影
假的,我是湘西人.需要了解,可以看些相關電影和書籍. 沒有是假的,他們有趕屍人,但沒有電視裡面那麼玄乎。那是一種背屍的職業罷了 那時候,
Ⅳ 父母雙亡,小楊紅與奶奶,請問他們住在哪裡
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永茂鎮樟木村
永茂鎮孤兒楊紅快要滿9歲了,她現在越來越懂事也越來越開朗,叔叔阿姨們的關心幫助,讓楊紅漸漸地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努力。
6月1日,團永順縣委書記彭延輝及廣州愛心企業家們來到永茂鎮看望我們的「心得樂」小楊紅,陪她一起過「六·一」。
一年多時間以來,黨和政府的關心,愛心人士的幫助,讓楊紅終於能夠從老家樟木村的大山裡走出來,過上了和以往不一樣的日子。現在楊紅和外婆搬到了鎮里的新房,盡管沒有傢具電器,生活物品也很短缺,但是楊紅很滿足。熟悉楊紅的人介紹說,楊紅還是很努力,對老人也是一如既往地孝順,學習刻苦用功,性格開朗,勞動積極,懂得分享和幫助小同學。
班主任李娜老師說:「通過去年心得樂超市給她捐助了20多萬之後,她的學習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了,去年期末考試和今年這個學期的期中考試,數學全是滿分,語文也是90多分,這次考試是全年級第8名。」
住宿不成問題,家裡的老人也納入了低保,再加上老師同學們的認同鼓勵,楊紅身上的壓力比以往小多了,成績也有了進步,可以說,現在的楊紅,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充滿信心。
楊紅還說,要感謝叔叔阿姨,以後一定要考上大學,幫助和她一樣的貧窮孩子。
Ⅳ 湖南有哪些風俗
1、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3、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卜,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4、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Ⅵ 苗族結婚習俗
一、關於「許婚」。
串對子:是苗族青年男女雙方戀愛談婚的一種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過「花山節」,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互相對歌,跳舞,找到對象的叫做串「對子」,花山節的最後一天,串好的「對子」私自定下終身,各自回家告訴自己的父母。
提親:小夥子將自己找好的對象的事說給父母後,由男方請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後前往女方家提親。
定婚:媒人提著相應物品做見面禮去女方家,與女方父母就雙方結婚事宜達成一致後,確定結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結婚:婚期確定後,女方自己准備嫁妝等待出嫁。
二、關於「拉婚」。
「拉婚」又叫「搶婚」,「拖姑娘」或「搶妹子」,這種強拉硬要的婚俗,與現代文明的社會不相適應,逐漸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頭路腦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無論姑娘是否願意,小夥子可以把姑娘搶回自己的家中,請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親,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從被搶之日就是小夥子的媳婦了。
三、關於「認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兒子的父親或母親在鄰居家生孩子時跑到人家門外,若鄰居家是「生姑娘」就大聲說「」我家兒子認著啦!」從此這兩個孩子就等於算認了婚約,小姑娘在娘家長到三歲,就被男方接到自家養起來,與男孩一起長大,直到十八歲,雙方結婚,辦喜酒,送「禮銀」認親。
四、關於「說婚」。
納雍縣境內的苗族婚俗,「說婚」較為普遍,「說婚」比其「拉婚」、「認婚」較為繁鎖復雜,包括提親、訂准、給婚、結婚四個過程。
提親:苗族青年經「花山」、「趕街」、開會、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動相互認識,進而相戀,一旦戀愛成熟變稟吸父母,由男家請媒人陪小夥子的叔叔攜酒往女家說親。如女有有意,當即飲酒表示「可」,並約來媒人共同商討禮銀、婚期、嫁妝等,禮銀包括身價銀、奶水錢、屎尿布、酒、肉等。
訂准:如果女方家願意與男方結親,按說親時商討的日期,就會由男方家出酒送豬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請客吃飯,完成吃「訂准」,也就是訂婚。
給婚:男方家如果要討媳婦,媒人必須提前兩個月到女方家去商訂,女方家要辦酒席來決定給婚的日子。
迎親:由男家擇定吉日,於兩日前媒人通知女家做好迎新生准備。迎親日,小夥子的叔叔用雀籠挑著兩只雞,帶上禮銀,率領新郎,陪郎及一對家庭美滿的夫妻,兩個挑晌午的小夥子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親。到了女家住上一宿,待新郎、陪郎拜過堂後,新郎的叔叔將禮銀交給新娘的叔叔轉交其父母。次日,叔叔將帶來的雞一隻交女家,一隻帶回,認為是新娘有魂連同新娘一同帶往男家轉姓傳代去了。這時女家送親九人伴隨親人一同送往男家,中途(兩家等距離)晌午後再走。到了男家,攔門設席三張,各置豬肝、豬內,豆腐、香煙各一盤。迎送諸人居中,新人在左,媒人在右,各據一席,進餐後入室,列坐中堂,煙茶接待。待拜過堂後,迎送諸人一新人圍坐舉行隆重的交接儀式,交接儀式由雙方「長老」以對歌形式唱交接調表達兩空的心願。唱完,新娘才算正式交給男家了。晚間,室內點燃篝火,親友及迎親諸人圍坐火邊談家常基對歌或獨唱,盡情戲娛。唯迎親送親之人不得擅自離開,必須相伴至天明,待過早餐方將送親失送走。
回門:苗族;回門日期不拘,中要在生孩子之前即行。這日,男方父母或哥嫂務辦紅糖一合。炒麵一升,白酒二斤帶領新人到女家回門。在女家住上幾天。女家攜帶女兒用的圍腰,女婿的鞋、帽隨親家到男家認門。經男家殺雞款待之後從此來往不絕。
苗族的拜堂禮是由新郎、陪郎舉行,新娘不參加。規矩是長輩居中正坐,同輩列坐左右。新郎、陪郎按長幼一一跪拜敬酒,禮畢入席就餐。
苗族寡婦可以再嫁,但隨嫁子女如要改隨父姓,必須經前夫同族許可,並給雞一隻拿去做改姓儀式後方得改姓。
Ⅶ 湘西革命故事
我閉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在抗日戰爭年代,我國不斷涌現出了無數仁人志士。像「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身經百戰敵膽寒」的張雲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等。
他們的故事令我感動,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在敵人的獄中忍受各種酷刑而嚴守黨的機密,不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甚至不惜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用這些才換來的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抱著一腔熱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軀鑄起了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
是啊,沒有革命先輩同敵人不屈不撓的戰斗,哪有我們現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這一代人繁榮昌盛的生活?哪有我們這一代人的歡聲笑語?但有些同學對自己的生活還是不滿足,他們認為自己在家,就是王子,就是公主。
在革命烈士的心中,黨的事業,革命的理想是神聖而至高無上的。他們能舍棄一切,但不能舍棄黨,不能舍棄革命事業。
那些歲月盡管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這個時代依然需要這些英雄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多讀讀革命烈士的故事,感受一下,當時的生活,是多麼地艱苦,而解放軍叔叔是多麼的勇敢、堅強,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品質,還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Ⅷ 湘西人叫叔叔的老婆叫什麼
如果是親戚,叔叔的老婆叫「嬸」——嬸子,大嬸,二嬸,三嬸……。如果是朋友間的叔叔,其夫人稱之為「阿姨」,
Ⅸ 自願嫁給湘西魔王的女性,長相到底有多麼的美艷
有記者曾經采訪過楊炳蓮,但是楊炳蓮卻強調說,她不是張平搶來的,是明媒正娶的。她也是自願嫁給張平的,從未後悔過。確實,張平雖然十惡不赦,可卻將所有的溫柔寵愛都給了楊炳蓮,也給了她這個機會去行善積德,這才使得她躲過最終清算,安享晚年,福壽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