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鳳凰古城鹿門居

鳳凰古城鹿門居

發布時間: 2021-03-10 07:43:11

⑴ 古詩《夜歸鹿門歌》的詩詞賞析是什麼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經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鍾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鍾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葯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⑵ 誰是鹿門居士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後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歷知雍丘縣、漣水軍、大常博士、知無為軍,徽宗時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後卒於淮陽軍治所。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長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聖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後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

⑶ 青蓮居士是誰,東坡居士是誰,六一居士是誰,淮海居士是誰,易安居士是誰,鹿門居士是誰,石湖居士是誰,

青蓮居士是唐代詩人李白;

東坡居士是北宋文學家蘇軾;

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淮海居士是北宋詞人秦觀;

易安居士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鹿門居士是北宋書法家米芾;

石湖居士是南宋詩人范成大;

六如居士是明畫家、文學家唐寅;

柳泉居士是清文學家蒲松齡。

(3)鳳凰古城鹿門居擴展閱讀:

該問題中的居士是文人雅士的自稱,與出家人對在家信道之人的泛稱有所區別。

除了上述文人雅稱的居士之外,各朝代比較有名的自號居士還有: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蓮峰居士——李煜(南唐後主);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石頭居士——袁宏道(明文學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

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

⑷ 孟浩然在鹿門隱居了多少年

您好,這個無法查找到哦。歷史的龐德公給了他啟示,地理的鹿門山給了他方便,這兩項重要條件具備了,隱居的事實便容易完成得多了。

⑸ 石湖居士和鹿門居士指誰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詩人,也是位南宋的「中興宰相」,范成大是北宋 名相范仲淹的族人裔孫,因而,范成大稱范仲淹為仙翁.)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鹿門居士等。)

⑹ 《夜歸鹿門歌》全文

《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黃昏時山寺的鍾聲回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注釋譯文

1、鹿門:山名,在襄陽。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2、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余:我。

3、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後,攜妻登鹿門山采葯,一去不回。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6)鳳凰古城鹿門居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忠語)。

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這首詩,格調疏淡,從黃昏聞鍾、漁梁晚渡到月開煙樹、夜歸鹿門,次第寫來,如話家常,詩人新鮮的感受,隱者灑脫的形象,也都隨之託出。

用韻也很新穎:前四句連用四個平聲韻,句句相押,這在古詩中實屬罕見;後四句以「鹿門」引起,緊接前句的尾詞,是為「頂針法」,並自然轉換成仄聲韻,音節顯得條暢而瀏亮。

⑺ 龐德公是誰鹿門山又有什麼典故

龐德公,字為德公,名不詳。漢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名士,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鹿門山,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繼在此隱居後人謂之「聖山」。

⑻ 鹿門山在哪裡

區位概況
在鄂西北襄陽城東南約15公里處,有一座神秘的山,它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鹿門山,因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繼在此隱居而名聞遐邇,後人謂之「聖山」。
[編輯本段]歷史簡介
鹿門山原名蘇嶺山,瀕臨漢江,與同是文化名山的峴山隔江相望。與環抱四周的獅子、香爐、霸王、李家諸山各具雄姿,共同構成了聖山之風景:遠遠望去,五山如仙女,雲遮霧繞,忽隱忽觀:怎不叫人心馳神往,投入其懷抱。近觀渚山,獅子山秀、香爐山幽、霸王山雄、鹿門山峭、李家山曠,置身其中,彷彿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飄香、雲霧繚繞的仙境。
漢光武帝劉秀慕名而來,留下了一個傳奇的故事。據清同治本《襄陽縣志》記載:「漢建武中(公元25-56年),帝與習郁(巡遊蘇嶺山)夢見山神(兩只梅花鹿),命郁立祠於山,上刻二石鹿夾道口,百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後來,龐德公不受劉表數次宴請;攜其妻棲隱鹿門。因此山東麓遂建有龐公祠。又由於孟浩然、皮日休效法前賢,山上有孟浩然歸隱處和皮日休書屋。所以唐以後有「鹿門高士傲帝王」之說。
坐落於鹿門山半山腰的鹿門寺是中國有名的佛教聖地,千百年來,無數海內外香客雲集於此,佛光高照。原先的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巧,古樸雅緻,蔚為壯觀。故歷來常有名僧如處貞、丹霞等來此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至1117年)最為興盛:當時有佛殿、僧寮、齋堂、方丈室共560餘間。

⑼ 易安居士,六一居士,青蓮居士,香山居士,鹿門居士,浮休居士分別是誰,

青蓮居士是李白 香山居士是白居易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 六一居士是歐陽修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 張舜民。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

⑽ 鹿門居士是誰的別號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獄外史等
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吳人,祖籍太原。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精於鑒別。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