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從( )何家沖開始出發長征。
(河南省羅山縣)
紅二十五軍約3000名指戰員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了長征。
B. 紅軍長征從哪年哪月哪日開始中間發生過什麼故事用是從哪年哪月哪日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長汀,經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陝西,最終到達陝甘蘇區和陝北蘇區。[1]
六軍團長征從1934年8月到10月,起點是湘贛邊界羅霄山脈北段,最終到達鄂西與紅3軍會師,3軍恢復二軍團番號,共同創建湘鄂川黔蘇區。
七軍團長征從1934年9月到11月,起點是中央蘇區,終點是閩浙贛蘇區。
十軍團長征從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點是贛東北,至皖南伏擊國民黨軍王耀武部,遭到白軍猛烈反擊,傷亡慘重;隨後在皖南懷玉山遭到白軍圍殲,除參謀長粟裕率先頭部隊突圍外,余部全軍覆滅。
25軍長征從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點是大別山,經湖北、河南、隴東,終點是陝北,與當地紅26軍、27軍合編為15軍團。
四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川陝蘇區嘉陵江畔,經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陝西,終點是陝甘蘇區;其中9軍、30軍和由中央紅軍五軍團改編的5軍組成西路軍,在到達陝甘蘇區前的寧夏戰役中西渡黃河,經寧夏、甘肅、青海,在消滅了總數超過自己的馬家軍部隊的同時,先後於 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馬家軍的殲滅性打擊,殘部於1937年4月到達新疆,是最後一支結束長征的紅軍部隊。
二、六軍團長征從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湘鄂川黔蘇區,經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康,在甘孜與由中央紅軍九軍團改編的32均合編為二方面軍後,經甘肅、寧夏,終點是陝甘蘇區。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餘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斗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C. 1932年11月,紅幾軍在戰略轉移中經過唐河等地,進入伏牛山區
1932年11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發起金(溪)資(溪)戰役
1933年11月16日,「六路圍攻」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的中國國民黨川軍開始「第一期總攻」
1934年11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名義開始長征。同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團在湘西攻勢中取得湖南龍家寨伏擊戰的勝利
1936年11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第9軍與國民黨軍在古浪展開激戰
D.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從( )出發,開始長征。
1934年11月,紅二十來五軍從羅山縣何自家沖出發,開始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
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4)1934年11月湘西皖南擴展閱讀:
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將長征精神概括為五種精神:
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E.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退出( )蘇區,開始長征。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退出(A、豫皖)蘇區,開始長征。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向隴海鐵路以南、淮河以北、平漢鐵路以東、津浦鐵路以西之豫皖蘇邊區進軍的戰略行動。
1947年9月,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率西線兵團並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第12縱隊。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指示,為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和陳(賡)謝(富治)集團挺進豫西的作戰行動,繼沙土集戰役後,向豫皖蘇邊界地區挺進。
(5)1934年11月湘西皖南擴展閱讀:
1947年9月26日起,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在魯西南地區掩護,華東野戰軍第1、第3、第4、第6、第8縱隊和南下大別山歸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縱隊,從徐州至開封間越過隴海鐵路(今蘭州―連雲港)南下,進入豫皖蘇邊區。
隨後,除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縱隊繼續南下外,其他各縱隊在豫皖蘇軍區部隊配合下,劃定地域,機動作戰,破擊鐵路,殲滅小股國民黨正規軍、民團及土匪,發動群眾,建立政權,實行土地改革。每師撥出1個營的兵力,並抽調幹部,建立基幹武裝。
F. 1934年的大事記
聲致發光現象被發現。
馬奇諾防線建成(附圖)。紐西蘭儲備銀行成立。
1月1日——中國國民政府對福建人民政府開戰。
1月1日——美國惡魔島成為一個聯邦監獄。
1月1日——德國實施優生法,對遺傳病患者可以強制施行絕育手術。
1月19日——偽滿洲國在日本關東軍的導演下,在吉林長春恢復帝制。中國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又當上了康德皇帝,並宣布將「滿洲國」改稱為「大滿洲帝國」。
1月21日——福建人民政府失敗。
1月26日——德國與波蘭簽署一個十年互不侵犯條約。 2月9日——加斯東·杜梅格在法國組成新內閣。
2月12日—2月16日——奧地利內戰。
2月23日——利奧波德三世加冕為比利時國王。 3月1日——溥儀在長春就任「滿洲國」皇帝。
3月17日——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三國簽訂《羅馬議定書》。 5月6日—— 中共中央批評肅反擴大化。
5月15日——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在拉脫維亞組成新政府。 6月2日—— 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人民委員會發出《為緊急動員24萬擔糧食供給紅軍致各級黨部及蘇維埃的信》。
6月6日——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簽署《證券交易法》。
6月9日——美國動畫片畫家華特迪士尼塑造的「唐老鴨」在電影《聰明的小母雞》中首次亮相。
6月10日——第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中,義大利隊加時以2:1擊敗捷克隊,首次獲得世界冠軍。5月27日至6月10日,第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在義大利舉行。
6月13日——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在威尼斯會面。
6月14日——《大晚報》發布為期18天的中國首次流行歌星競選結果,白虹最終以9103票贏得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個「歌後」頭銜。
6月27日——葉門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和平條約。
6月30日——長刀之夜:德國沖鋒隊被打擊。 7月1日——廣東省立勷勤大學(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商學院)正式成立。
7月,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沖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7月7日由江西瑞金出發,11月初,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方誌敏領導的紅十軍在皖南太平縣境會合,組成紅十軍團,並成立以方誌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繼續北上抗日。12月尋淮洲在作戰中壯烈犧牲;翌年1月,方誌敏不幸被俘,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紅十軍團余部在粟裕、劉英率領下,突破重圍。轉戰到浙南,開辟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 8月2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元首(Führer)。
8月7日——紅六軍團在湘贛省委書記、中央代表任弼時和蕭克、王震組成的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領導下,為配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 9月19日——蘇聯加入國際聯盟。
9月2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央革命根據地新編第二十一、二十二兩師合編為紅軍第八軍團,周昆任軍團長,黃更任政治委員。11月,紅八軍團在湘江戰役中,遭受嚴重損失。12月,紅八軍團番號撤銷,余部編入紅五軍團。
9月28日——阿富汗加入國際聯盟。
9月——中共陝北特委決定將陝北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翌年1月,又改編為紅二十七軍第八十四師。它是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一支骨幹力量。 11月——長征開始後,中共中央領導人又在軍事上犯了逃跑主義錯誤,使紅軍蒙受巨大損失。至11月下旬,在突破敵人湘江封鎖線時,中央紅軍和其他人員即損失過半,減至3萬餘人。
11月7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正式成立,楊靖宇為軍長兼政委。從1935年起,又先後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三、六軍和東北抗日同盟軍第四軍、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湯原游擊總隊等。這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後來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基本武裝力量。
11月11日——在敵軍進行圍攻的情況下,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紅二十五軍主力從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轉到外線開辟新的根據地。13日,紅二十五軍進行整編,共2900餘人,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16日從河南省羅山縣境內出發,開始西征,於12月進入陝南,開辟了鄂豫陝游擊根據地。翌年8月吳煥先犧牲,徐海東任軍長,程子華任政委。 12月1日——蘇聯發生「基洛夫事件」大清洗運動展開。
12月27日——波斯改名為伊朗。
12月29日——日本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
G.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損失最大的一場血戰士
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損失最大的一場血戰──1934年湘江戰役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指揮,紅一方面軍和中共中央機關被迫撤離江西根據地,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1月上旬,紅軍在連續突破敵人的3道封鎖線後進入湘南。而此時蔣介石已然察覺了紅軍的西進意圖,調集中央軍和湘、桂、粵等軍26個師近30萬人,沿湘江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
11月27日,紅一軍團前鋒率先搶佔了從興安界首至全縣屏山渡30公里湘江沿線的所有渡口,為大部隊渡江贏得了時機。11月28日起,湘江戰役全面打響。天上有飛機轟炸、掃射,後有蔣介石中央軍追擊,南北有湘、桂兩軍攔截夾擊,向各渡口發起猛烈進攻。擔任掩護的紅一、紅三軍團主力分別在全縣覺山鋪、興安光華鋪和灌陽的新圩等主戰場,與數倍於己的湘、桂之敵展開了空前激烈的阻擊戰,用鮮血和生命掩護黨中央及全軍渡過湘江,並為此付出了傷亡2萬多人的重大代價。戰役一直持續到12月1日才結束。
湘江一役,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最激烈、最悲壯的一場惡戰,也是紅軍長征途中損失最大的一場血戰。英勇的紅軍將士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突破湘江,粉碎了敵人企圖全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陰謀。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中寫道:「雖然突破了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員折損過半。」紅軍從戰役前的7萬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同時,正如楊成武上將在《紅軍長征過廣西》一書的序言中所說,「這次戰役以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冒險主義軍事路線的破產」,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H. 中國歷史上1934年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歷史上1934年發生事件有:
1、新生會運動。
1934年2月19日,蔣在南昌行營擴大總理紀念周以《新生活運動之要義》作演說,一般視之為新生活運動的正式開始。
2、偽滿洲國回復帝制。
1934年1月19日——偽滿洲國在日本關東軍的導演下,在吉林長春恢復帝制。中國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又當上了康德皇帝,並宣布將「滿洲國」改稱為「大滿洲帝國」。
3、《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的發表。
1934年4月20日——由中國共產黨提出,經宋慶齡、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簽名,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呼籲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5月,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總會在上海成立。
4、紅六軍團根據地突圍西征。
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在湘贛省委書記、中央代表任弼時和蕭克、王震組成的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領導下,為配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
5、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I. 1934年11月,紅二方面軍在賀龍、任弼時同志的指揮下.........走在中間。 給短文加一個合適
1.給短文加一個合適的題目。《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