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保靖桂英

湘西保靖桂英

發布時間: 2021-03-10 08:53:32

1. 鳳凰古城的經緯度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110°22.5′,北緯27°44.5′-29°3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面積15486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65萬人,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1914-1922 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2年8月1日,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乾城、鳳凰、花垣、瀘溪、古丈、保靖。1955年4月28日,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8年12月31日,所屬桑植、大庸被劃入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吉首市,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縣。
湘西自治州地理座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 面積15468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全州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6.9℃,最高氣溫40.5℃,最低氣溫零下5.5℃。年降雨量1300-1500mm,無霜期250-280天。雨量集中春、夏,多見秋旱,對農業影響較大。
湘西自治州土地總面積為1546229.8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93533.4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52%;建設用地709.02公頃,未利用土地163215.81公頃,待開發耕地後備資源約40000公頃,其中可開墾水田近10000公頃。林、牧用地寬廣,內涵潛力較大。經調查,全州現有林、牧用地面積1700多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5%。
歷經40多年的艱苦勘查找礦,在州域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21處,中型礦床26 處,小型礦73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鋁、煤、磷、紫砂陶土、水泥炭岩等,位居全國前五名的有錳、汞。位居全省前十名的有鉛鋅、汞、錳、磷、紫砂陶土、鋁土、黑滑石、型砂、釩、含鉀頁岩、白雲岩、 石灰石、 硅石等 13種礦產,居全省前五名的有鉛鋅、汞、錳、磷、紫砂陶土、鋁土、型砂、釩、黑滑石、含鉀頁岩等10種礦產。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錳3676萬噸、鉛鋅(金屬量) 700萬噸、鋁土512萬噸、磷37600萬噸、汞(金屬量)7000噸、紫砂陶土807萬噸、釩70萬噸、含鉀頁岩70000萬噸、煤3100萬噸。
州內有大小溪流1000餘條,溪河分布密度為35平方公里/條,其中長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45條,多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澧、酉、沅、 武四水。全州溪河徑流總量為133.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60毫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68萬千瓦, 其中可供開發108萬千瓦,現已開發17. 8萬千瓦, 僅占可開發量的16.5%,年發電量6億千瓦小時。地 下水總量51.1億立方米。截止到1998年底,州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612座,其中中型水庫龍塘河、黃石洞、岩門溪、小排吾、卡棚、松柏、杉木河、賈壩、卧龍 等9座,小型水庫躍進、山江一庫等603座。
州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201種以上;森林昆蟲21目、131科、640種。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的保護動物有68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金雕和白頸長尾椎4種,二類保護動物38種。州內野生植物資源繁多,共有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其中種子植物174科、820屬、1980種,蕨類植物35科、77屬、206種。在野生植物中,稀有、特有及國家保護種類多,一類保護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香果、水杉等7種,二類保護植物16種,三類保護植物11種,是國家保護植物高密度分布區。
州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5處,其中省級的有猛洞河、吉首——鳳凰、棲鳳湖等3處。主要旅遊區是猛洞河風光、吉首德夯苗族風情、鳳凰古城、南方長城、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等。名勝古跡有永順縣的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的溪州鋼柱,鳳凰縣的明代古建築的黃絲橋城堡。
進入90年代,湘西州初步形成了食品、輕紡、化工、冶金四大支柱產業,擁有釀酒、卷煙、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紡織、機械、電子、煤炭等行業,對外經濟貿易連年增長,出口產品不斷擴大,桐油、鮮凍畜肉、山野菜、再制蛋、電解金屬錳、金屬鋅等產品持續增加。枝柳鐵路縱貫南北,公路209國道、319國道及4條省道將各縣市連成一片,99%的鄉鎮通了公路。科技興州推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擁有科研、教育、衛生等27個系列的專業科技人員4.4萬人。各級各類學校2974所,在校學生44萬人。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旅遊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初步形成了具有現代牲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