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彭英雄

湘西彭英雄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47:31

1. 抗日時期大湘西將領名單

1、賀龍

賀龍(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賀文常, 字雲卿。 湖南桑植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斗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勛。

2、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3、傅良佐(1873-1924),字清節,湖南省乾州廳(今吉首市乾州街道)人。少入私塾。稍長,求學長沙。戊戌政變後,棄文學武,考入北洋武備學堂。

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北洋官費生派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與蔡鍔、蔣方震等同學。畢業歸國後,供職北洋近畿軍隊,為段祺瑞所寵信。

三十三年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時,他被調任東三省督練處總參議。後因在總辦吉長鐵路職中,拒絕宦官李蓮英索賄,致遭譴責,調北京陸軍部任科長。他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其他三人為靳雲鵬、徐樹錚、吳光新)。

4、劉戡(1906-1948),湖南桃源人,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從軍,參加北伐戰爭。曾任93軍軍長、37集團軍總司令。

5、田君健(1907--1947)號俊夫。湖南鳳凰人。國民黨少將,追贈中將。

生於1907年2月21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3期畢業。1937年冬任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1939年夏任第73軍暫編5師參謀長;

1942年夏任第20集團軍少將副參謀長,1943年春任第73軍77師副師長,1945年春任第4方面軍副參謀長,11月任第73軍77師師長,1947年2月23日在萊蕪戰役中陣亡。1948年1月被國民黨追贈為陸軍中將。

2. 湘西剿匪時,湘西有那些大土匪

湘西大土匪有李蘭初,彭玉清,陳子賢,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

剿匪第一階段:中心區進剿很快奏效。夏秋兩季,解放軍攻克永順「五連洞」,生擒匪首李蘭初;在保靖縣野竹坪消滅「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股匪;圍殲盤踞芷江東北角的彭玉清股匪;合殲沅陵鳳鳴山一帶2000多名土匪,擒獲匪首陳子賢。到10月,中心區剿匪基本完成。

剿匪第二階段:進入冬季,邊緣區會剿戰役又拉開帷幕。在湘、鄂、川、桂、黔5省邊緣,分南、北兩線會剿,主要匪首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等或被擊斃,或被活捉,其餘逃竄川、黔邊境的土匪也被消滅。

1951年1月20日,鳳凰縣上萬群眾大搜山,「川湘黔反共救國軍」司令龍雲飛料難逃命,拔槍自殺。至此,歷經一年有餘的湘西剿匪獲得決定性勝利。

肅清殘匪:此後的1951年、1952年,湘西地區持續肅清殘匪,匪患得以徹底盪平。



(2)湘西彭英雄擴展閱讀

湘西剿匪英雄:湘西剿匪的勝利,是鮮血換來的。據《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載,僅解放軍第47軍就犧牲了上千名戰士。湘西剿匪戰斗中,涌現出許多英雄集體和戰斗功臣,如打退1000多名土匪進攻的「老溪寨英雄排」。

月行750餘公里,終於將敵殲滅的「長追千里連」;連續7次爆破土匪巢穴的英雄叢士林;單身奪機槍,一次殲匪70餘名後壯烈犧牲的趙啟英等。

湘西剿匪主要指揮官:

1、曹里懷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軍長。6月28日寫出《關於奔襲作戰的幾個問題》一文,指導部隊適應長途奔襲作戰的環境。7月中旬,組織指揮了宜昌、當陽戰役。之後,奉命率部配合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9月下旬,率部進駐湘西,執行剿匪任務。

2、劉賢權

1947年1月,任合江軍區富錦軍分區司令員。7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政治委員。1948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主任,8月,任第一縱隊三師師長。

3. 彭公刀的彭公是誰

彭公刀的彭公原型是彭鵬,彭鵬(1635年5月7日-1704年),字奮斯,又字古愚,號九峰,莆田小橫塘(今黃石鎮七境錢塘村)人,由於為官清廉而史稱「彭青天」。

三藩之亂時,吳三桂邀請為之效力,被拒絕。三藩平定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被朝廷選授為直隸三河知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因表現卓越,調任為廣東巡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因積勞成疾而卒,時年69歲。



(3)湘西彭英雄擴展閱讀

彭公刀人物經歷:初為三河縣令,康熙至寶九龍杯失盜,命彭朋查找。彭朋受忠義金鏢俠黃三太、白馬李七侯、千里飛行俠鄧飛熊、小方碩歐陽德、楊香武等英雄好漢相助,邀各路江湖好漢查詢,終查出實情。

眾好漢至揚州勸周應龍交出九龍杯,周應龍拒之,楊香武二盜九龍杯,眾好漢大破避葯庄,周應龍逃往河南紫金山。彭朋、黃三太伴楊香武回京送杯請罪,肅親王不信楊香武有盜杯技能,令楊香武入王府盜杯。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得以免罪。

為追查周應龍拒交九龍杯之罪,眾好漢破紫金山擒周應龍歸案。河南北星庄莊主花得雨為害地方,彭朋率眾好漢大破北星庄,花得雨逃往大同,盤踞溪皇莊。彭朋至大同私訪,被得雷識破押禁。得雷欲殺彭朋為兄報仇,眾好漢喬扮戲人混入溪皇莊,殺死得雷,救出彭朋。

4. 王靜的拍攝花絮

記者探班《借問英雄何處》導演王靜:我是湘西人 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以一個湘西人自居,不屈不撓,無懼無畏,永不言棄——
王靜出現在你眼前時,你很難猜出他的職業。深藍色西裝,白色襯衣,V領羊毛衫,他站在人群中,看上去樸素、隨和,不酷,也不拽,當一口地道的湘西話從他口中蹦出時,你就徹底被迷惑了,這個中規中矩的中年男人,分明是湘西某部門的公務員嘛。
可在永順縣芙蓉鎮大型電視連續劇《借問英雄何處》拍攝現場,導演王靜的強大氣場就顯現出來了。巨型吹風機吹動著空中的旗幡,他右手拿著喇叭,左手打著手勢,指揮著眼前的百餘號人,「吹風機要左右吹,別在一個風向。」「攝影師要注意,推鏡頭時一定要與所表現的內容相關,而不是外在主觀的強加。」「太陽光快沒了,大家抓緊時間准備,5、4、3、2、1,開始——」
霎時,拍攝現場黑煙滾滾,旗幡飄動,一把黃豆唰地灑在地上,影視界大腕唐國強滿臉悲痛,掀起青色長衫,緩緩下跪,身旁穿著白色孝服的孝子們也端著靈牌跪在地上;藍衣軍人,黑色槍支,身著土苗服裝的村民,芙蓉鎮的廣場,彷彿又重回戰火紛飛的抗日年代。
33年前,永順人王靜還是吉首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如果按部就班地行走,他現在或許是個收入不菲的高級工程師,或是桃李滿天下的數學教師,不過他選擇了導演這個行業,現在已經是國家一級導演了。
30年來,他先後執導了《神光》、《野火》、《女童班》、《湘西往事》等各類題材電視連續劇四百餘部集;他囊括了94年度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金獎、全國第七屆「駿馬獎」一等獎、全國首屆電視散文展播金獎等各類國家級大獎;他所執導的《窗口》與謝晉的《芙蓉鎮》、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同被選入北京廣播學院編導專業教材,從1988年沿用至今。
其實除了這些,王靜與你身邊的湘西好友沒什麼分別,他與朋友扯談時語速飛快口沫橫飛,豐富的語言,敏捷的思維一下就抓住了你的注意力;他豪爽地喝下你敬來的啤酒;他不抽煙卻首先客氣地掏出煙來發給你。當家鄉的朋友們因他這部投資幾千萬的《借問英雄何處》電視劇,誇他能耐時,他就來給自己澆冷水了——哎呀,真的沒什麼,就是寫個劇本,把外面的人聚到這里來,一起做個事,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但當記者與他單獨談到《借問英雄何處》這部電視劇的用意時,王靜變得嚴肅起來。「我感到當前社會信仰與精神追求的嚴重危機!從當前網路熱議的『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以及網路惡炒『鳳姐』、『犀利哥』等等現象,都反映了一種民族情緒,當代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中缺乏誠信、向上、奮進、拼搏的精神,缺乏親情溫暖情懷、英雄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情懷……」
「而目前這些缺失掉的精神,恰恰從我們湘西可以找到。」王靜舉了兩個例,明嘉靖三十四年,湘西土司彭翼南、彭藎臣各自率領三千湘軍土著士兵,在杭州灣火攻倭寇老巢王江涇,斬倭寇首級1900餘;1937年淞滬保衛戰,還是杭州灣,由湘西人組建的少數民族武裝——新編128師,用大刀土槍土炮,與全副武裝的日軍第六、第八兩個師團十餘萬人血戰七天七夜,從而使70多萬中國軍隊主力得以撤出重圍,為日後的八年抗戰保存了力量。
「在國家處於水深火熱的危難中,湘西人每每挺身而出。湘西人說話算話,誠信,勤勞,勇敢,永不言棄,這不都是當前社會需要的精神嗎?」
這也是王靜創作《借問英雄何處》劇本的初衷。該劇根據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創作而成,由著名演員唐國強、孫海英等聯袂主演,講述抗戰初期,分別投奔紅軍、國民黨軍及「刀匪」的3個湘西兄弟,從互相爭斗到為了保家衛國而重新聚首、為抗戰獻身的英雄事跡。他要讓別人知道,在國家處於水深火熱的危難中,挺身而出的是湘西人,該片中並沒有寫土家族和苗族,只寫湘西人這個概念,就是要傳達出湘西人民重信義、輕富貴、愛國家、忘生死的淳樸性情和英雄氣概。
「這些精神都是我們湘西人絕不應該舍棄的寶貝,也是當前社會需要加強的精神特質。我和唐國強討論的時候我就說了,如果每一個湘西人在外面面對別人的問詢時,都敢拍著胸脯說『我是湘西人』,那麼我拍出這部片子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在北京時,許多人問我是哪裡人,我大聲答,湘西人!在外地,有我在場時,別人說湘西土匪,我就曉得說的是我,哈哈。」
此劇里,王靜對湘西做出了深度挖掘,並進行了通俗而富有意蘊的故事化表達,如民俗「妹妹出嫁要哥哥背」的婚嫁文化等,在對白中,他還運用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湘西俗語,甚至連他親手寫的主題曲《砍頭歌》,也充滿湘西魅力:「老子本姓天,家住山裡面;吃的千家飯,抽的百家煙;皇帝把我怕,菩薩把我嫌;快活靠自己,砍頭當過年;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
從上世紀90年代的《野火》,到2006年的《湘西往事》,到如今的《借問英雄何處》,歌頌湘西人,宣揚湘西精神,一直是王靜執導作品的主題,在這一點上,他從不含糊妥協。《借問英雄何處》在確定投資商之前,還有個小插曲。一位浙江投資商對王靜的劇本很有興趣,開出不菲的投資數額,但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把湘西人改為杭州人,二是把拍攝地點湘西換到浙江橫店影視城。面對投資商強硬態度,王靜當場拒絕,拂袖而去。
「面對生活,有時我會妥協,但是面對家鄉血濃於水的情感,我不會為幾斗米折腰。」談起家鄉湘西,王靜感慨,「其實湘西最大的亮點不在自然風光,而是在於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是老天賦予,人文景觀卻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湘西走旅遊路線,應該重視開發本土人文景觀,要樹立湘西的人品,要歌頌湘西的人,山美水美,人要更美。人不美,山水都談不上美了。本報記者:向培東,通訊員:瞿紹華、周鳳; 原載《團結報》

5. patapon2終極boss前一關怎麼打

這個東西~貌似是打一點生命值走一下,而且要有耐心~~首先用盾神將-大大PON-騎士PON-盾兵PON~~這是慢慢的打過的~一直防3下,打3下~他走遠了你跟著走~~~~~應該就可以過了~若覺得慢的話~用大大PON神將~大大PON~盾兵PON~騎士PON~邊蓄力邊打~兩下就過了~~~~~~~

6. 彭無望是哪部小說的主角

大唐行鏢
作者:金尋者
簡介:
位鏢局少歷程少迷戀廚藝荒廢武功令家傷青州酒家遭遇卻讓遇高高超武功滿門血仇令揮淚告別憂慮代肩負起復仇重任追殺仇家程與越宮結怨與少林寺、山派結緣更青鳳堂殺手集團結仇瑰麗迷武林世界縱橫代高手更發憤圖強重振彭門鏢局
新武俠抗鼎作網路廣泛連載網蟲爭相追捧讀連呼癮台灣版掀起新武俠旋風譽武俠迷讀作品 彭望疑今青新代英雄偶像並完美俠骨柔腸傾倒美缺點甚至白痴——情白痴 故事發唐朝初期盪安代內憂外患困擾著英雄彭望亂世報仇青民俠……
共 995712字 已完結

7. 彭家珍的人物生平

其父彭世勛為清末秀才,以塾師為業,醉心於維新,主張實業救國。8歲後,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學,對他有重要啟蒙作用。由於其父結識了宋育仁、吳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被推薦到成都尊經書院任教。其時他年14,隨往讀書。在省城,視野日益擴大,直接感受到國家的衰敗、官府的貪枉、人民的痛苦。對改良道路漸漸產生了懷疑,思想日趨激進。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對。從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於維新,而他則步步走向革命。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備學堂,以期用軍事振興國家民族。他在習武以外,還閱讀了鄒容、陳天華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國家前途。 1906年他以最優等成績被派赴日本考察軍事,與同鄉武備生多人同時在日本秘密參加同盟會。他接受孫中山布置的任務並攜帶一批革命書刊於同年返川。初在四川高等軍事研究所實習,旋被派到清新軍第三十三協六十六標一營左隊任排長,駐成都外北鳳凰山。
1907年,同盟會在川的骨幹分子集於成都密謀起義。布置就緒後,被奸細告密。當日軍閥趙爾豐下令全城戒嚴,並調新軍入城搜捕革命黨人。他趁入城之機,立即設法通知革命黨人,並掩護他們轉移。事後,他被當局列入懷疑對象,但被他機智沉著地應付過去。1909年4月,他反調回原標任左隊隊官(連長)。
1909年夏,原武備學堂老師、他未婚妻的舅父張蓬山在雲南升任協統,函邀他去工作。他考慮有此親戚依託,或可在雲南更好進行革命活動,乃於6月去昆明。初任第十九鎮隨營學堂管帶(營級)兼教官,旋升提調。時僅半年,張失勢、隨營學校亦撤銷。他隨之失業,籌思去向。聞東北民氣可用,乃毅然直去沈陽。 1910年5月初抵沈陽,無業可就,路費用盡,困居旅館。7月底,得同盟會員劉介藩介紹,任奉天講武堂附屬學兵營前隊隊官,他借機吸收革命黨人入隊,並發展學員加入同盟會。他們分工去附近駐軍第二十鎮等部隊基層官兵中宣傳革命,發展組織,籌備起義。當時東北革命形勢甚佳,軍、政、文教、民間武裝之中,黨人皆有相當力量。他所聯系和指揮的人,在武昌起義以後遂成為東北起義的骨幹力量。
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他預感全國革命風暴將至,趁學兵營撤銷機會,去北京了解情況。恰逢老友陳鳴謙自四川來,告以蜀中民氣及沿途所見。為了更好的為全國大起義做准備,他從清廷軍諮府要人處謀得八行書推薦,返回沈陽通過關系,由趙爾巽委派為天津兵站副官長,代理標統,武昌起義後幾天即到職。10月下旬,清廷從歐洲購得大批軍火經京奉路南運長江前線,到沈陽後,他被派為主要押運人員之一。他秘密同二十鎮駐灤州軍官,黨人施從雲、王金銘聯絡,促成該鎮統制張紹曾下令在列車過灤州時予以截留,事後一推了事。時清軍南方前線急需槍彈,此舉使其統帥袁世凱及清廷大為惶恐。他還拿出大量軍用車票供京津黨人使用。後因籌措起義,挪出一批槍支、軍馬、軍糧及資金而被發覺,清陸軍下令通緝。他化名出走,仍來往於京、津、奉、灤、滬、寧之間,聯絡起義,制運炸彈。辛亥十二月下旬,在上海得孫中山接見,受到鼓勵,更為意氣風發。在上海曾任四川同盟會黨人旅滬支部軍事部副部長,積極參加籌組北伐蜀軍,旋被推為蜀軍副總司令;蜀軍政府也邀他回川與老友張培爵共事。他皆婉謝,以自己有秘密工作經驗,毅然決定回北方敵後,只領受了江蘇都督程德全委派的北方招討使名義,以便於策反。回津後,他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部長,並對軍事部加以整頓。他除召集會議籌劃以三萬元支持京、津、保武裝,迎接北伐軍外,還總結了北方起義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敵人力量強大,認為誅鋤其魁首至為重要。 1888年4月9日彭家珍生於金堂縣姚渡石龍三堰(今金堂縣楊柳鄉同合村)。他的父親彭復恆,名仕勛,是清末秀才,以塾師為業,醉心於維新,思想激進,主張實業救國,是四川保路運動的骨幹之一。彭家珍自幼稟賦聰明,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4歲就能背誦《孝經》《正氣歌》,8歲已熟讀「四書」「五經」,同時也接觸西方近代科學。由於他的父親與宋育仁、吳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相交甚好,1902年被推薦到成都尊經書院任教,14歲的彭家珍隨往到省城讀書,視野日益擴大,直接感受到國家的衰敗、官府的貪枉、人民的痛苦,最後他對新派的改良道路也漸漸產生了懷疑,思想日趨激進。這年他的父親看上了一位年輕的女子,娶之為妾,遭到他堅決反對。從此後父子思想不一,父親停止於維新,而家珍卻步步走向革命。
20世紀初,中國民貧國弱,飽受列強的欺凌,因而在進步知識分子中逐漸興起了軍國民主主義思想,他們希望通過發展軍事力量,使中國逐漸強盛,擺脫列強的控制而獨立。彭家珍受此影響,也主張「非武力不足以救亡」。
1903年,風雨飄搖中的清政府為了培養軍事人才,開始進行軍事改革。成都也建立了四川武備學堂,對外廣招學生。這所按照西方軍事教育體制進行教學的新式學校,除了教授軍事知識外,還開設了天文、數學、物理、地理等課程。一些思想進步的教員也傳播革命民主主義、民族主義的思想,使得學生中具有新思想的愛國進步青年對清王朝的暴政和黑暗腐敗更為不滿,他們相互間傳播革命書籍,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鍾》等都成為他們如飢似渴的閱讀物。這年,15歲的彭家珍考入四川武備學堂,有了用軍事振興國家民族的理想。口試在樓上舉行,考官問考生樓梯有多少級,只彭家珍回答無誤,讓在場的考官無不刮目相看。在四川武備學堂學習期間,彭家珍除精研智育、體育外,尤以德育力行。他閱讀了大量的革命著作,開始思考國家前途,嚮往加入革命組織,參加革命活動。 1906年春,彭家珍以優等成績畢業,隨後與張思聰、陳鳴謙等7人一道,由四川總督錫良選派赴日本考察軍事,並領受為新軍訂購軍火的任務 。其時日本東京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1905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在革命的門檻外彷徨、苦悶了數年的彭家珍十分興奮,熱血奔涌,於是主動與革命黨人接觸,並拜見了十分景仰的革命領袖孫中山,秘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他接受了孫中山布置的攜帶一批革命書刊返川秘密從事反清活動的任務,從此踏上了為振興中華,救國救民於水火的革命征途。
彭家珍回川後,被分配在高等軍事研究所。1907年他加入清廷新軍,任排長,駐成都鳳凰山。他在軍隊中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當時四川同盟會一些骨幹匯集成都密謀起義,因叛徒告密,革命黨人遭到清吏全城搜捕。總督趙爾豐先調新軍入城警衛,閉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家珍未暴露身份,奉調隨軍入城,得知趙的部署後,及時報信通知黨人轉移,使參與起義的一百多同盟會員大部倖免於難,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
事後,彭家珍遭到懷疑,被免去職務。 這年6月,他離開成都去昆明,初任陸軍第十九鎮隨營學堂管帶兼教練官,不久升為提調。半年後,隨營學堂撤銷。1910年5月初他去到沈陽,7月底出任學兵營左隊隊官兼教練,他趁挑選學兵之機,選入同盟會會員,並發展該隊隊員加入同盟會,秘密從事革命活動。他所聯系和指揮的人,在武昌起義以後成為東北起義的骨幹力量。
家珍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中,善於隱蔽自己,與學兵營管帶崇恭(此人與清貴族關系密切)相處「甚善」。上司認為家珍「可靠」,在清廷陸軍部考績中,他被列為一等第一名,授予相當四品的正軍校銜。憑此,他通過關系,1911年夏任東三省天津兵站副站長,代理標統之職。11月初,清廷從歐洲購置了5000支步槍,500萬發子彈,通過西北利亞鐵路轉京奉線,再運武漢以鎮壓革命軍。彭家珍負責押運,他授意革命黨人商震等聯絡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當軍火列車通過灤州時截留全部軍火,使清廷及前線統帥袁世凱極為震驚。彭家珍從天津兵站搞出軍米800包,軍馬90餘匹,銀元10000餘元,供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之用。由於他挪出了兵站大量款項物資,被清廷通緝。他化名為朋錫三,朋嘉禎,從此轉入地下活動,機智地奔走於京、津、灤、奉、滬、寧之間,在上海擔任同盟會支部軍事部副部長,並被選為蜀軍北伐副總司令。1911年12月彭家珍返回北京,擔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但清王朝以良弼為首的頑固派不甘失敗,組織「宗社黨」拼力反抗革命。良弼為總攬文武內外事宜之全權大臣,他堅決反對與革命政府議和,強烈要求隆裕太後堅持君主政權,擬集結十萬清軍與革命軍決一死戰。
良弼是宗社黨的首領,而袁世凱卻握北洋重兵窺視觀望,欲乘機篡奪革命政權,故而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彭家珍等分析了形勢之後,認為北方革命之所以不能很快發展,主要是敵人力量太強大,擒賊先擒王,只有去其首惡以殺其勢,先誅殺阻礙革命的死敵才行。京津同盟會專設北方暗殺部,由彭家珍等領導,作出先誅除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軍諮使良弼、宗社黨骨幹載澤三人的行刺計劃,並迅速與上海方面取得了聯系,謀刺所需的各種武器先後從上海運到了北京。彭家珍將軍事部的工作委託給他人,與參與暗殺小組的同志每天到京西門頭溝、十三陵等處荒山演習。然而刺殺行動並不順利,幾次行動均未成功。1912年1月16日炸袁世凱未成,袁世凱大驚,遂派出大批清軍警在北京城內搜捕革命黨人,先後被逮捕的黨人達百餘人,直接參與暗殺袁世凱的勇士全部被捕犧牲。袁從此閉門不出,警衛森嚴,不便再刺。暗殺團失利後,彭家珍認為街頭狙擊的辦法並不好,那樣投彈准確性差,且敵人易逃脫和反擊。因此,最好採取堵上門或直接將敵人暗殺在室內的方法。彭家珍覺得形勢危迫, 而同盟會內部又組織鬆散,此成敗之機,他作為京津同盟會暗殺部長,自告奮勇決定捨身前往刺殺良弼。1月25日,即刺殺行動付諸實施的前一天,彭家珍在「絕命書」中寫道:入同盟會以來「未見大效」,「良弼不除,共和必難成,則後生靈塗炭,何堪設想乎。今除良弼之心已決」,「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不如死得榮」。「不殺此人,共和絕望也。良弼雖力,我獨當之」。
但刺良並不那麼簡單,首先彭家珍不認識良弼, 炸錯了怎麼辦?於是他輾轉於良弼的朋友之間,和這些人一起賭博,一起玩耍,在客廳偷取了良弼的相片,知道了良弼的樣子。知道了樣子,接近良弼又成了問題。彭家珍也用了心,他發現,良弼的親信弟子、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與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見良弼,於是在津沽印了一匣崇恭的名片,又購清軍上等官服全套。暗殺原本要找助手的,但彭家珍想找的同盟會員王崇義、段子均均不能相助。王崇義膂力很好,可惜練習投彈時被炸傷 右眼和右手,在醫院躺著。段子均又密往他處,他只有孤身前往。
行刺前的一天,彭家珍與資產階級女革命家鄭毓秀進行晤談,鄭的大姐與彭正在熱戀之中,生離死別,鄭姐當場暈厥。鄭毓秀也是淚如雨下,欲語無聲。但彭家珍卻視死如歸,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英雄氣概。
1912年1月26日,正值農歷臘八。清廷有在該日為貴胄饋贈臘八粥的習俗。宗社黨魁良弼想趁此機會與貴胄們商討進擊南方革命軍的事宜。為此,彭家珍計劃在這一天行動。刺良前,彭家珍曾打算趁資政院各王公開會時,用炸彈把他們一鍋端了!可找到資政院的入場券時,資政院已散會,沒炸成。
彭家珍的口袋裡有一張崇恭的名片。崇恭幾天前就應良弼的要求到北京與其商議事情,彭家珍所要做的就是趕在崇恭之前到達,冒充他才有機會進入良弼的府邸行刺。
彭家珍先到軍咨府和良弼舊宅看了一遍,未見良弼的馬車和隨從,隨後便命車夫駕車駛往西城紅羅廠良弼新宅。他下馬車敲開良宅大門,遞上崇恭名片,對守門人說有要事面見良大人。
「崇監督,我家老爺到攝政王府去了,還沒有回來,您稍坐。」良府的僕人給彭家珍上了杯茶,讓他等候。
這天是農歷臘月二十八,正是冬天最冷的時節。呼呼的北風咆哮著,北京西四的那個牌樓僵硬在肅殺的天氣中。牌樓四周的街道沒有了平常日子的繁華熱鬧,顯得格外冷清。清廷禁衛軍頭領良弼乘坐四頭駿馬拉的大車穿過牌樓回到府邸, 剛從馬車上邁下一隻腳,就看見一個身著清軍官服的英武青年迎上前來,遞來一張名片卻不開口說話。良弼並不認識眼前這個精目炯炯的小夥子,詫異之間欲轉身快步回府。突然,青年從懷里扔出一枚炸彈!一聲巨響,良弼應聲倒地,左腿當即被炸斷。一塊彈片擊中了青年的頭部,他當場壯烈犧牲。這個青年就是彭家珍,時年23歲。
兩天以後,良弼死去。同時殞命者有良弼衛兵八人,馬弁一人。據傳,良弼臨死前哀嘆:「殺我者,好英雄也,真知我也。」「我死,清廷也隨之亡也。」原來彭家珍在客廳里等候了一個多時辰,心急如火,決定外出去找良弼,誰知出門就遇到良弼歸來,遂發生了開頭一幕。
從炸彈擲出到爆炸,瞬間歷史就定格了,這就是載入史冊的「紅羅廠事件」。半個多月後的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下詔宣布退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也隨之終結,從此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孫中山稱贊彭家珍為「我老彭收功彈丸」,並授予他「陸軍大將軍」頭銜。
「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不如死得榮。」英雄彭家珍應該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