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老銀

湘西老銀

發布時間: 2021-03-10 16:27:57

① 請辨別老銀鐲子的年代~

1、看磨損度:

佩帶過的老銀飾品是一定有磨損的,磨損的程度或輕或重,而仿製品則無磨損是最重要的鑒別依據,仿製品可以仿出黑銹,但仿不了磨損度。

2、看黑銹:

老銀飾表面的黑銹又被稱作"包漿"時間長了銀會變黑,用牙膏可洗刷掉,而仿製的黑銹極易脫落,還會沾在手上.這個不作為重要依據,因為不少老銀飾品收來時是經洗白過或別人長期佩戴過的,這樣的就沒有黑銹,但還是有磨損度。

3、看紋樣:

各個時代以及不同地區的銀飾紋樣是有所不同的,這需要一定的經驗來辨別。

4、看款識:

一般來說出自舊時正規銀樓的銀飾打有銀樓字型大小,但不全是這樣;另還有相當數量的個體藝人,他們挑著工具走村串戶,為各族群眾加工製作各式各樣的銀飾品,這些銀飾品沒有款識,工藝還是相當不錯,甚至有些銀飾比正規銀樓的還要精緻。

5、用火燒:

火燒白銀會變黑紅,仿製的白銅或鋁合金則不會.鍍銀製品時間長會露出"本色"。

② 老銀多少錢一克有幾十年的了。看圖片!!!

自己收著吧

湘西苗寨裡面的銀器是真的嗎

我們上星期去也買了一個銀杯回來,不知道是不是被騙了

④ 湘西銀飾哪裡買比較好,有推薦嗎

你是想買什麼樣的銀飾品呢

⑤ 老銀怎麼辨別好壞

1、看顏色:

純度愈高,色愈潔白,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2、掂重量:

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屬其他金屬。

3、查硬度:

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銀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聽聲韻:純銀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若為銅質,其聲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4、硝酸點試法:

在銀器上用刀銼一小缺口,將硝酸點在缺口上,觀察其變化。純銀95%以上,白色不變;含銀80%-95%,變黑色;含銀 50%-75%,變綠色,綠色越深,含量越低;「七綠、八黑、九五白」。

5、硝酸加鹽法:

用一塊黑色的石頭作為試金石。把銀器不起眼的地方磨在試金石上,然後在石上的銀道上加硝酸,再放上二三粒小食鹽。如起化學作用形成白乳漿的便是銀。白乳漿越多含量越高。如帶綠色,則銀含量低。綠色越深,含量越低。完全沒有白乳漿的便是假貨。

(5)湘西老銀擴展閱讀:

銀器保養:

1、防止銀器變黑:

硫化氫和硫化物使銀器變黑,由於空氣中有硫,某些食品(如蔬菜、蛋等)含有硫化氫,銀器使用之後務必盡早清洗,以免硫化(俗稱氧化)。洗凈之後,將器具分類,置於架上浸入40℃以上不含氯的稀釋淡鹼水中10至15分鍾,再取出漂清,完全擦乾。餐刀刃的斑點先用浸醋的布擦除,然後漂。清擦乾;另一個方法把切成一半的洋蔥蕉綿純白糖擦刀刃然後漂清擦乾。

2、銀器去黑:

銀器浸入加鋁箔或鋁片,溫度在78℃的鹽水或蘇打水中1至3分鍾。而自動洗槽可保持溫度不變控制時間、循環水泵使鹽水時升時降,這種電解法必須在銀器不粘有油脂時才有效。

3、銀器擦亮:

用海綿或全綿類織物塗上擦亮劑乾擦,然後用干凈柔軟的毛巾或脫脂棉擦亮。好的光亮劑僅留一層看不見的保護膜。

4、銀器的維護:

銀器保管對保護其美觀與清洗一樣重要。銀器不能堆放,擦乾的銀器要放在沒有含硫和煙氣的房間內(遠離暖氣),存放在沒有硫和木料的塑料容器,一個容器一件銀器。如果每天使用後放在塑料碗籃內,避免接觸堅硬物體,防止磨蝕表面。

⑥ 是老銀嗎多少年的有收藏價值嗎

你好,
這個應該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關於收藏品的收藏價值已經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是承載歷史、文化、藝術信息的商品,其價值具有不穩定性,隨著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而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以書畫為例,齊白石的同一幅畫,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現在,可達到30萬元。至於古代的書畫,經年累月,其漲幅就更大了。
在現代社會,從事收藏已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相對較低的投入、和相對較高的產出,低風險、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在經濟日漸繁榮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為文人雅士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歷史上靠收藏而成為巨富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明代中葉,因為江南經濟的發達,涌現了一大批書畫鑒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項元汴家族,王世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這些收藏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們的收藏一方面推動著當時書畫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以及地位的象徵。尤其是近年來眾多企業參與收藏,充分展示現代企業的層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戰中永遠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
收藏在改變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提升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如果說,藏品之於內府,不過是眾多國家財產中一部分而已;而對於私人收藏家來說,每一件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每一件藏品的各個細節:色調、神韻都瞭然於胸,而且熟知關於它的故事和傳奇。它的得與失、來與去、聚與散都與你息息相關。
因此,說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備理性的經濟頭腦的同時,還要有很好的藝術的修養。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培養成理性和感性結合得相當和諧的現代人。
至於估價,通過幾張圖片或者描述這里無法給你准確的評定,即使給出價格也未必准確,而且即便說出來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對於真偽和估價建議找行家現場評定。

(以上供你參考吧~希望能幫上點忙~~望你採納~)

⑦ 老銀子和新銀子的區別

1、光澤度

新銀飾泛著銀子特有的幽幽白光,光澤度肯定沒的說;而老銀就低調多了,光澤度和新銀飾沒法比。

2、顏色

新銀飾的顏色比較淺,而老銀飾的顏色偏深甚至偏黑,跟新銀飾的顏色區別很大。

3、純度

和黃金一樣,老銀的純度自然是比不過新銀,畢竟現在工藝越來越好,純度當然也越來越高了,而且因為製作工藝的原因,許多老銀裡面都添加了其他的金屬。

4、功效

老銀最受歡迎的就是它的功效,我們都知道,銀飾具有殺菌和辟邪的功效,佩戴銀飾,能夠讓我們的身體遠離負能量場和細菌。

5、藝術性

除了功效之外,老銀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獨特的藝術性,由於年代的不同,不同時期的老銀飾品所呈現出來的風格差別也相當大,有許多藝術加工的手法如今已經很難在銀飾上看到了,這就是老銀獨特的魅力。

(7)湘西老銀擴展閱讀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長美注)。

而銀比金活潑,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開采銀礦,由於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

白銀,即銀,因其色白,故稱白銀,與黃金相對。多用其作貨幣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白銀。銀,永遠閃耀著月亮般的光輝,銀的論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國也常用銀字來形容白而有光澤的東西,如銀河、銀杏、銀魚、銀耳、銀幕等。

我國古代常把銀與金銅並列,稱為」唯金三品」。《禹貢》一書便記載著」唯金三品」,可見我國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發現了銀。另外,也有以氯化物與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鉛、銅、銻、砷等礦石共生在一起。

⑧ 老銀的老銀

什麼是老銀
首先,「老銀」不是什麼「銀」。很多人誤以為「老銀」就像「泰銀」、「苗銀」、「藏銀」一樣的是一種銀的分類,或是以為「老銀」就是「民間工藝銀飾」、「少數民族銀飾」、「仿舊銀飾」。其實「老銀」不是這樣定義的!
「老銀」籠統的來說就是很「以前」的人使用過或是戴過而留下來的古董銀製品。
至於這個「以前」的時間嗎。。。在古玩行里定義的年代有兩種分法:一種是以49年中國解放為時間分界線,原因很明了,新中國了嗎;另一種則是以文革為時間分界線,因為在文革以前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老銀器和銀飾品都還在百姓家中被完整的保留著,以及一些傳統的銀飾製作工藝都有著許多接班製作人,但在文革以後就都損失較大了。

⑨ 湘西買了個手鏈,說是老銀的,花了幾百塊錢~回來稱了一下,35.5g,用量筒排水是34ml,誰幫忙計算

密度d=35.49g/4.5ml=7.9g/cm3
而銀的密度是10.53克/立方厘米,由此判斷該手鏈不是純銀

鳳凰古城有哪些老銀店

古城裡面有老鳳祥銀庄,鎮竿銀號,古司銀庄,等等,很多老店,如果到鳳凰來可以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