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建制沿革
戰國時屬楚黔中郡。
西漢屬武陵郡。
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
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
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
宋朝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
元朝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
明朝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
清朝置永順府和鳳凰直隸廳、乾州直隸廳、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
民國三年到民國十一年為辰沅道。民國二十七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
1952年設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乾城縣。原永順專區所屬永順、龍山、大庸、保靖、桑植、古丈6縣及原沅陵專區所屬乾城、永綏、瀘溪、鳳凰4縣劃入湘西苗族自治區。 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區改設湘西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吉首縣。
1957年9月20日設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吉首縣。原湘西苗族自治州所屬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6縣及原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省領導的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劃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管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7縣和吉首1市。
『貳』 陳渠珍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先後擔任了哪些職務
陳渠珍,原名陳開瓊,1882年9月生於鳳凰縣的鎮竿城。早年曾就讀於湘西「沅水校經堂」。兩年後,又進入清政府為創辦新軍設在長沙的「武備學堂」深造,畢業後任湖南新軍第四十九標隊官(相當於連長)。不久返回湘西,主辦軍官訓練團。
1916年陳渠珍被提升為湘西護國軍參謀長。1921年被湘督譚延闓任命為湘西護法靖國軍總司令。從此,陳渠珍登上了「湘西王」的寶座。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陳渠珍曾先後任國民黨新編第三十四師師長,湖南第一警備軍司令、湖南省政府委員等職。30年代蔣介石對陳渠珍「剿共不力」十分惱火,派何健帶5個師去湘西取而代之,並停發陳渠珍的軍餉。這樣,陳渠珍不得不自行辭職,引退回鄉。
1949年,湘西「三二事變』中,當時,國民黨第九區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陳士,面對日益嚴重的動亂束手無策,只好前往鳳凰縣請陳渠珍出山。
陳渠珍先是婉言謝絕,後經反復思考,從自身的利害出發,答應了陳士的要求。並立即召集鳳凰縣縣長田名瑜、「苗王」龍雲飛等地方頭面人物開會,成立「鳳凰縣防剿委員會」,自任主任。會後,他把全縣各地的鄉丁、家丁、警察隊、自衛隊等人槍集中起來,加上陳士帶去的直屬中隊,編為4個縱隊,稱雄割據,同與其相左的地方勢力相抗衡。
『叄』 湘西歷史名人調查報告
湘西州名人錄
沈從文 (1902~1988)
楊正午(1941—)中共中央委員,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省龍山縣人,土家族,1941年1月2日出生於龍山縣長潭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0年7月湘西第二民族師范(茶洞)中師畢業。曾任中學教師、小學教師、公社團委書記。1968年調龍山縣革……
『肆』 李四光資料
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蒙古族。湖北黃岡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別獲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留學日本和英國。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國外之時,他已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歸國後,他長期擔任著政府地質部部長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李四光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他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之一,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畢生倡導以力學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的發生、發展及組合的規律,認為各種構造形跡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並為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所證實。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晚年發表的「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對我國學科大交叉的倡導產生深刻影響。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著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中國北訓之 科》、《中國地質學》、《冰期之廬山》、《地質力學概論》及文集《天文、地質、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隨父親入村塾讀「四書」、「五經」,學寫詩文。他勤奮好學,愛好勞動。由於常聽父親講甲午中日海戰,中國慘敗,清政府腐朽無能、喪權辱國的故事,他從小就萌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為中國爭氣,學會造船,打敗帝國主義的侵略。1902年,兩湖開辦新學堂,李四光離開家園,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學堂。由於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因此學習未滿兩年,沒有畢業就被湖北省選派官費留日深造。1904年7月,到達東京,入宏文書院習日語。
1905年8月,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見其年輕,勉勵他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從此李四光更加堅定了刻苦學習,報效中華的決心。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舶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初步實現了他為祖國學習造船的心願。1910年7月,畢業歸國,任武昌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教師兼工場場長。第二年秋夏之交,參加清廷舉行的留學生回國第六次廷試,成績優等,獲「工科進士」稱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武昌成立了鄂軍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理財部參事,後被選為湖北省實業部部長,1912年改為實業司司長。不久,袁世凱竊權,篡奪了革命果實,辛亥革命失敗。李四光懷著郁悶的心情,憤然辭去了實業司司長的職務。計算自己年齡還不太大,不如再讀書10年,准備一份力量。1913年7月,獲臨時稽勛局通知,官費保送留英學習,入伯明翰大學。考慮到為祖國造船,不能沒有鋼鐵,要鋼鐵就得先搞冶煉,因此先學了采礦一年,又感到采礦離不開地質,再又決定轉到理科地質系,開始專攻地質學。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
李四光在英學習期間,在導師W.S.包爾頓(Boulton)教授的指導下,他一面博覽群書,一面實地調查,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日深,而且在文字語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國文字,均可運用。他視野遼闊,信息敏捷,基礎知識深廣。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學通過了畢業論文《中國之地質》的答辯,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他婉謝了國外的高薪聘請,1919年考察歐陸地質後,接受了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聘書,於1920年5月,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他一面為祖國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積極參與北京大學一些重要的校務活動。在不少重要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他聲譽日著,很快成為當時北京大學的名教授之一。1927年冬,應蔡元培邀請,南下到上海,參加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籌建工作。1928年1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李四光任所長,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為止。抗日戰爭爆發前,仍兼任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和教授。
1934—1936年,根據中英兩國交換教授講學的協議,應邀赴英講學,在倫敦、劍橋、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8所大學,講授中國地質學。講稿整理後在倫敦正式出版《中國地質學》,此書除英文版外,還有俄文譯本和摘要漢譯本。學術界給予很高的評價。英國李約瑟(Joseph Neebham)博士稱作者為「最卓越的地質學家之一」。1936年回國途中過美國,在他的學生朱森協助下,對美國地質做了一次由東到西的實地考察。回國後住在廬山做第四紀冰川研究工作。第二年「七七」事變,全國燃起了抗日烽火。李四光率領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同仁,輾轉內遷。
1938—1944年夏,基本上以桂林良豐為基地,依靠廣西地方當局的支持,開展了廣西地質的調查研究,填制了廣西地質圖。並多次長途跋涉考察南嶺東段地質,考察川東、鄂西、湘西、桂北和貴州高原等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其間還創辦了桂林科學實驗館,親任館長,為戰時研製必要的科研實驗器材和儀器。1944年11月,日軍入侵,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再度搬遷重慶。由於旅途過度疲勞,李四光病倒在沙坪壩,幸醫療及時,愈後健康顯著減弱。1945年4、5月間,應重慶大學、中央大學聯合邀請,向兩校地質系師生作《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的學術報告。這是他20多年來研究地質力學的第一次總結。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全國人民無不歡欣鼓舞。但是,不久出現了內戰陰霾,李四光為此憂心忡仲,焦慮不安。
1946年秋,離開重慶東下直抵上海養病,未去南京,此時他有祖國雖大,似乎難覓容身之地的感觸。待到1948年2月,借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學會,偕夫人許淑彬乘船再度赴英,並經挪威接受奧斯陸大學授予的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10月1日,李四光在英倫海峽之濱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特別興奮。立即准備起程回國,為了擺脫國民黨駐英大使館的阻撓,獨自化名先行,經巴黎至巴塞爾,等候夫人一道至義大利登輪,在海上漂泊數月,1950年4月6日經葉劍英派人接應,由香港到達廣州,終於回到了祖國。5月6日到北京,及時地會見了中央領導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作了長時間的交談。
李四光回到新中國後,除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外,還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9月,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成立,李四光任主任委員。195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長,直到1970年地質部改為計委地質局時才離職。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李四光被選為主席。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4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和國務院科教組組長。1971年4月29日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一生,經歷了祖國幾次偉大的社會變革。他由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者,參加了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畢生為繁榮中國近代科學事業,提高地質科學水平,發展地質工作,做出了光輝的業績。他留下了數百萬言的科學論著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創造性的治學精神、治學方法和奉獻精神,都是祖國科學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後人應當繼續發揚光大之。
李四光早年為悼念一個好學生曾寫過此詩,亦為其畢生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光輝寫照。
崎嶇五嶺路,嗟君從我游。
峰巒隱復見,環繞湘水頭。
風雲忽變色,瘴癘蒙金甌。
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
附李四光簡歷
1889年10月26日 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
1904—1907 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宏文學院普通科學習。
1905年8月 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1910年7月 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舶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畢業歸國後任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教師。
1911年10月—1912年8月 先後任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事,湖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湖北省同盟會支部書記。
1913年10月—1918年6月 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後學地質學。畢業時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1920年 歸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
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
1931年 英國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4年—1936年4月 在英講學,接受挪威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11月 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遷廣西桂林。
1948年8月 赴英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第18屆國際地質學大會。
1950年5月 回到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員會主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
1951年4月 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9月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6年2月 成立地質力學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長。
1958年6月 被蘇聯科學院授予國外院士。8月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4月 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0年8月 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1971年4月29日 逝世於北京。
還有份(短點的);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伍』 王超祥的人生經歷
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1981.9一1983.12 在湖南廣播電視學校新聞專業學習
1983.12—1987.9 政協湖南省委員會辦公廳科員
1987.9—1989.7 在湘潭大學學習
1989.7一1994.5 湖南省政協辦公廳秘書處、研究室副科級幹部(其中1990年參加省委駐桃源縣農村社教工作隊)
1994.5—1996.10 湖南省政協辦公廳副處級專職秘書
1996.10一1998.11湖南省政協辦公廳研究室副主任
1998.11—2001.8 湖南省政協辦公廳研究室主任
2001.8—2003.12 湖南省政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
2003.12—2005.12 湖南省政協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5.12—2006.9 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
2006.9-2011.8湘西自治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
2011.9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2011.09—2014.08 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2014.07— 湖南省旅遊局黨組副書記
2014.08— 湖南省旅遊局副局長
『陸』 2016年湘西徵兵新政策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22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的原則,可以徵集當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7歲未滿18歲的男女公民服現役。 有嚴重生理缺陷或者嚴重殘疾不適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徵。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勞動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緩征。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徵集。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或者被判處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徵集。 第四條 全國每年的徵兵人數、要求和時間,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徵兵命令規定。 第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徵兵命令,部署本區域的徵兵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分配徵兵任務時,應當根據各地應征公民的數量、素質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統籌兼顧,合理分配,優先保證特種條件兵的徵集。可以實行按地區或者縣輪流徵集;對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或者縣,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徵兵任務。 第六條 國家根據動員需要,在全國有計劃地劃分技術兵徵集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隊,應當按照劃定的區域進行技術兵的徵集和補充。 第七條 全國的徵兵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由國防部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由國防部徵兵辦公室承辦。 各軍區負責本區域的徵兵工作,具體工作由軍區徵兵辦公室承辦。 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以下簡稱縣、市)的人民武裝部兼各該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兵役機關和公安、衛生及其他有關部門組成徵兵辦公室,負責辦理本區域的徵兵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縣、市的安排和要求,辦理本單位和該地區的徵兵工作。 第八條 從非軍事部門直接招收志願兵的工作,由各級徵兵辦公室負責辦理。 第九條 各單位應當向廣大青年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依法服兵役的教育,認真做好應征公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勵他們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積極應征。 第十條 在徵兵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給予表彰和獎勵。
『柒』 宋清宏是什麼來頭
是個貪腐之人吧,空穴不來風,曾-成-傑遺書:從「一場觸目驚心的抓捕過程」寫起,一內路寫到「政府非法容處置公司資產」,直被點名道姓指出「爸已了解非法處置我們公司資產的罪魁禍首就是原吉首市市長宋清宏勾結湘西州政府副州長彭武長所為。」
『捌』 湘西自治州人事局州人職改(2006)10號文件的內容是什麼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文件
州人職改【2006】10號
-------------------------------------
關於確認姜朋飛等22人具備
非公有制經濟系列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通知
州人才市場:
根據州非公有制經濟系列初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經審定,同意確認姜朋飛等22人具備
非公有制經濟系列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名單附後)其任職資歷從2006年6月22日算起。
二00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題詞: 專技職務 資格 通知
-----------------------------------------
湘西自治州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6年6月22日印發
-----------------------------------------
附:
具備非公有制經濟系列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名單
一、衛生專業(3人)
姜朋飛 駱美瓊 吳仲傑
二、會計專業(1人)
李永麗
三、暖通專業(1人)
黃學斌
四、水利、電力、電氣專業(1人)
夏錦院
五、園林專業(8人)
李永鋒 李枝勇 武平 范顏 謝先翔 馬克文 曾德軍 甘志富
六、結構專業(1人)
楊小俠
七、工程材料專業(1人)
桑景紅
八、建築專業(6人)
孫喜 楊小明 高彥景 高繼寧 李國梁 王偉
『玖』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唐湘林最近怎麼了
唐湘林這傢伙應該要重辦,在道縣為官時他提拔的官員也要嚴查,據說幾有少數幾個沒送禮回的被他整答得失去為人民服務的信心,這傢伙保守估計有八到九個情婦,為他生兒育女的可能有五個左右,在道縣工作的據說就有一個,其實為害道縣人民的主要還是祁陽幫
『拾』 湘西趕屍神秘悠久,趕屍人真的能讓屍體自己走嗎
1、在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的電視節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國政協委員吳先友聲稱,他在1963年見過屍體。屍體沒有伸開雙臂向前跳,而是垂下雙臂行走。時間就像一個活著的人。而且,趕屍的師傅也不一定都是兩個人。在很多情況下,只有一個人帶路,負責沿路丟錢。這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說法,起源於解放初期兩位解放軍戰士的經歷。
3、當地人認為田野里沒有屍體,主要有四個原因。首先,屍體安息的其他地方沒有旅館。其次,夜間過路人不知道如何避免打鼾的聲音。在許多村莊,村外沒有道路。它一定會穿過村子。多數地方不準進村,湘西很多村都在繞道進村。
所以說相信趕屍人並不能讓屍體自己走,而是藉助了外力才能達到運送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