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以「記住鄉愁」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鄉愁文章
時下,「記得住鄉愁」成為一句流行語。在大規模推行城鎮化的同時,如何留住鄉村肌理,如何傳承民間的記憶,對於規劃者和普通人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聯想到最近另一句流行語「時間去哪兒了」,我們更可以真切感受到整個社會的一種焦慮,一種在巨大時代變革和急速生活節奏中難以尋找穩定心靈的焦慮。
無論是「記得住鄉愁」還是「時間去哪兒了」,都在表達一種心理,即對變化的不安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只不過,前者指向空間的轉換,後者則指向時間的流逝。或者說,前者的目的是回到家鄉,後者的目的是回到過去。
鄉愁和懷舊訴說的是同一件事,在英文表達中可以明確體現出來。英文單詞Nostalgia是鄉愁、懷舊的意思,這個單詞由兩個希臘語詞根構成,nostos對應「家鄉」,而algia對應「懷念」。但希臘語的詞根並不意味源自希臘。實際上,這個詞是瑞士的醫生侯佛(Hofer)在其1688年的一篇醫學論文中創造出來的。為什麼是醫學論文?因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鄉愁、懷舊是一種疾病,必須通過醫學的方式進行治療。
這種認識並非毫無緣由,當時歐洲大陸大小戰爭很多,許多士兵由於思念家鄉,無法集中精力在前線對抗敵人,大大影響戰鬥力。因此,這種鄉愁病,成為醫生們研究的對象。
300多年過去,鄉愁早已不是一種病,甚至成為詩人和哲學家們表達自己浪漫情懷的一種方式。鄉愁也不僅停留在空間維度,更擴展到了時間維度上。撰寫《懷舊的未來》一書的俄裔美籍學者博伊姆(Boym)說: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加速,導致人們越發懷念過往的慢節奏生活,以及越發懷念並需要社會的內聚力和傳統。社會學家戴維斯(Davis)也認為,在充滿不確定的變動和斷裂的過程中追尋一種穩定與持續的力量,是人們懷舊的主要動力。
因此,我們已經更清晰地認識到事情的本源所在:鄉愁、懷舊行為本身不是疾病,導致人們鄉愁、懷舊的大環境,才是需要思索的對象。我們是否太強調發展的價值,而忽略了無序發展所帶來的人們心理認同的緊張?我們是否太過描述都市水泥森林的繁華,而忽視了正在迅速消失的原鄉傳統?也正是在這種反思和質疑聲中,「記得住鄉愁」能夠迅速佔領輿論高地,「時間去哪兒了」能夠迅速引發社會的共鳴。
雖然這種鄉愁、懷舊的力量是我們所需要的,但我認為,如果對這種力量使用過度,也會導致負面結果。一個人的nostalgia雖然不是病症,但一個社會過於沉迷於nostalgia,是一種社會的病態。
對鄉愁、懷舊處理不當會導致兩種極端的行為。按照博伊姆的分類,懷舊分為修復型懷舊和反思型懷舊。修復型的懷舊者認為舊的時代好於當下,所以要回到過去。這種類型的人走到極端,便是要對已經因種種原因廢棄或消失的古跡進行復原。我們已經看到太多以崇古為名大肆修建仿古建築的例證,但是,「鄉愁」不是這樣記住的。
反思型的懷舊聽起來理性一些,這類人更強調對舊的「懷」,不追求回到過去,而是追求一種懷念過去的徘徊感:「在廢墟上徘徊,在時間和歷史的斑斑銹跡上、在另外的地方和另外的時間的夢境中徘徊。」但反思型懷舊走到極致,便是對歷史的濫用,使整個社會彌散著一種失落和挫敗感。這類人會走向進步的對立面,將任何合理的變化和發展都視為敵人。他們不需要回到過去,他們索要的是將時間停止,將時間凝固。
「記得住鄉愁」,猶如開啟了一扇大門,讓我們看到了社會變遷大潮中,未來具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性。但是,只有當故鄉成為回不去的過往,人們才會為鄉所愁。從這個角度而言,「記得住鄉愁」存在著語病。因為鄉愁是一種懷念故鄉的情感,我們要留住的不是這種情感。我們的目標不是在城市面對故鄉的寥落捶胸頓足,而是積極留住故鄉文化脈絡中的美好。
所謂「時間去哪兒了」更是如此,時間既無法回溯,也無法停駐。浪漫主義的懷舊情結可以存在於詩歌和哲學之中。但是,當懷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那種浪漫的憂傷便不再美麗。適應變化是人應具備的素質,否則就如博伊姆所說:「對於家鄉的思念收縮成為對於個人自己童年的思念。與其說是對於進步缺乏適應,不如說是『對於成年人生活的某種不適應』。」
『貳』 如何以愛我家鄉記住鄉愁為主題以快樂暑假健康成長為內容來寫一篇作文
這個假期的作業並不算多,要想盡快完成寒假作業,也是輕而易舉的事。關鍵是要讓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的好習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與孩子共同制定假期計劃。在假期里,我跟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計劃:第一個星期做英語作業;第二個星期練生字;第三個星期做數學寒假作業;第四個星期寫作文。在寒假期間,每天聽20分鍾英語磁帶,每天看書不少於30分鍾。其餘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看電視每天不超過2小時)。
二.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作主。假期是提供孩子自我教育的機會,使他們發展個性、發揮特長的平台,我指導孩子合理利用假期,合理安排時間。畢竟假期屬於孩子,誰也無權剝奪。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自然的神奇、認知社會百態,體會生活的快樂,讓孩子在教育中輕松學習、快樂成長。對孩子來說,假期的主體就是玩,玩是假期中最好的學習形式,因為玩能激活孩子內在的潛能。
孩子活潑好動,耐力很強,我感覺「輪滑」很適合他,這項活動即能磨練他刻苦耐勞的精神,又可以鍛煉他的平衡能力。他很喜歡,也很投入。剛開始有些困難,掌握不好平衡,可永豪並沒有放棄,他堅持下來了,在教練的引導下,他滑得姿勢越來越規范,速度也越來越快,贏得了小夥伴的陣陣掌聲。「輪滑」使永豪非常自信、非常快樂。
孩子經過晚上的運動,他睡得很香,第二天便有了很充沛的精力,孩子每天都能夠認真地完成作業。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讓他輕松、愉快地度過假期。
三.與孩子親密相處,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星期天,我盡量不去做別的事情,由孩子安排我們的時間。我們有時去公園玩,有時在家裡一起看電視,有時一起打掃衛生,有時一起做好吃的。他在假期學會了包餃子、做稀飯、打掃衛生、洗襪子等。整個假期,我和孩子接觸得更多,關系更加融洽了,孩子對我就像朋友一樣,我們一起談論電視里的故事,一起看書,一起畫畫,我和孩子有了共同語言,孩子開心極了。
四.讓孩子回老家過年,體驗濃厚的春節氣氛。十二月二十九下午我們回老家,他可以和姑姑、伯伯家的孩子一塊放鞭炮、一塊做喜歡做的游戲,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孩子可以「瘋」一會兒。三十晚上大人給孩子發紅包。初一要起得很早,放過長長的鞭炮之後,孩子穿好新衣,吃過飯去給本家的長輩拜年。
五.與好夥伴相處好,做真正的好朋友。孩子能夠與好夥伴相處得很好,樓下的孩子不管大小,都喜歡跟他玩。在玩耍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謙讓他人,學會關心他人。
孩子聰明活潑、愛學習,就是有點調皮,希望老師在新的學期以嚴格的標准要求他,多鼓勵他,我也會積極認真地配合老師的工作,有了老師和家長共同的、無私的愛,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叄』 「美麗湘西,可愛家鄉」 作文
美麗湘西,可愛家鄉
可愛家鄉,美麗湘西
我因湘西而驕傲
我因相信而自豪專
挽一份濃濃的情
身居屬湘西的一個角落
哦!我想對你說
湘西,我愛你
扣啟神聖的心扉
揭開湘西的美麗
放開你摯熱的愛
去把湘西的美麗放飛
美麗湘西
人才倍出
可愛家鄉
石林之奇
美麗湘西
人傑地靈
可愛家鄉
龍峽之險
心弦的贊歌
因此而輝煌
鋼鐵的意志
為此而燦爛
美麗湘西
正在騰飛
可愛家鄉
——是一種幸福
更是一種陶醉
『肆』 作文「記住鄉愁,留住鄉韻」1000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社稷。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祖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恩情。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根本。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這是我做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文字統籌時腦海中一遍遍閃過的句子。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5年1月1日正式開播。
塵封了百年的傳統文化實體,以百集紀錄片的形式重回歲月和大地。這些節目,既是一出出生命大題,又是一份份絕好的答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100個「考場」里,一次次展開,一次次收起,仁心寫,義舉答,子子孫孫答不夠,一答就是百千年。
『伍』 寫一篇湘西探險的作文
湘西,並非從沈從文先生的筆下第一次認知,但卻是第一次在他的字里行間里才領略到湘西的獨特之美。而此時的我,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才能向沈從文老先生和美麗的湘西邊城遞上一份獨特的敬意和追憶。
許久之前,曾有幸去過一次湘西,親自領略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所精心設計的湘西美景,也深刻體會過湘西美景下濃郁淳樸的風土人情。猶記得,那裡一望無際的綠色,拔地而起的高山,清澈見底的小溪,依水而建的民宅,各具特色的石橋,還有熱情奔放的土家族的姑娘和爽朗好客的土家族小伙,而更讓我與沈從文先生產生共鳴的卻是那裡獨特的「人情味」,我沒有像沈從文老先生一樣優美細膩的筆風,有的只是對這里「人情味」的零星理解。
就如同先生筆下寫的一般,那裡的確有著待鄰里如親人一般的傳統,也有著像翠翠和儺送一般專一痴情令人動容的愛情故事。涓涓而流的小溪上橫跨著一架古老的石橋,他們的愛情始於這里,作文https://www.zuowen8.com/而等待同樣始於這里。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酋水流域的湘西小鎮似乎是集大自然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美人,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容顏,有著「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舞步,有著「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氣質,還有著令人與其渴望「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沖動,在我眼裡,這里就宛如著輕紗跳舞的舞者,擁有朦朧模糊的意境美,卻又宛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懷春,似羞澀似惆悵似孤獨似期待,令人著迷沉溺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可遺憾的是我的湘西之行終究還是畫上了不完美的逗號,因為天氣而不得不取消行程,沒有機會去看看那座歷史悠久的鳳凰古鎮,去看看那座沒有經歷戰爭硝煙洗禮的湘西小鎮,這真是一種遺憾!
我渴望再次回到湘西,去看看那裡溫柔如水的湘西女子和溫暖如春的湘西小鎮,將我的遺憾一並抹去,畫上一筆濃墨重彩的句號
『陸』 寫湘西人的作文 600字
湘西魂
人傑湘西蘊育了一代又一代既勤勞、勇敢、朴實又富有靈氣的湘西人。湘西「辣妹子」憑借自己清亮的歌喉,遠大的志向,背著「媽媽的小背簍」一路「大地飛歌」,走出大山,走出湘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她走到哪兒,就唱到哪兒。她的足跡遍布世界,每個角落都洋溢著她動聽的歌聲。她,就是宋祖英。
他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博學多識,手中的筆,能繪畫,亦能作詩、寫文。最出名的還是繪畫,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還有人陶侃的稱他為「用筆能手」。他對祖國熱愛,對藝術忠誠,對家鄉留戀。雖經人生的坎坷,赤子之心卻更熱。還經常回到家鄉創作,建修了一棟「奪翠樓」,為湘西名勝增添一絕。他,就是黃永玉。
他有著一段坎坷的人生。他筆下的翠翠是個悲情女子,最終結局物是人非。湘西的邊城茶峒、鳳凰古城因他而得名。他在國外名聲顯赫,於198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並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1988年,86歲的他因為心臟病復發離開了人世,為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惋惜。他,就是沈從文。
還有一位位的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也為湘西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清潔工們不顧路人的冷眼和嘲笑,不管家人的勸阻和不解,用自己的雙手樹立了湘西信譽的清潔旗幟。建築工人們不顧一天幾個小時在太陽底下暴曬,花費自己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建立起了一棟棟的高樓大廈。
湘西的人民就是湘西的靈魂!
『柒』 讀《記住鄉愁》有感作文600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社稷。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祖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恩情。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根本。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這是我做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文字統籌時腦海中一遍遍閃過的句子。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5年1月1日正式開播。
塵封了百年的傳統文化實體,以百集紀錄片的形式重回歲月和大地。這些節目,既是一出出生命大題,又是一份份絕好的答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100個「考場」里,一次次展開,一次次收起,仁心寫,義舉答,子子孫孫答不夠,一答就是百千年。
我看到,但凡得高分的家族、村落,他們都有共同的遵守,沒有忘記國家社稷,沒有忘記祖先,沒有忘記恩情,沒有丟掉根本。但凡興旺的家族,都有家譜、祠堂、祖訓,並且像守著生命一樣守著這些家譜、祠堂、祖訓。仁義禮智信,孝悌勤儉廉,在這些土地上,已經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我還看到真正的勵志和制度,真正理解什麼叫師道尊嚴、什麼叫商道賈德。我發現晉商成功的秘密並不全在經營里,徽商成功的訣竅並不全在謀略里;還發現幸福原來也在五常十義里,甚至就在一餐一飲、一草一木里。
看著這些台本,我突然覺得,人一旦沒了故鄉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來了。現代人生活在城裡,沒有一個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換,漂泊感就來了,漂泊感帶來無根感,無根感帶來焦慮。不像古人,不管走多遠,心繫故鄉。
太多的故事讓人淚眼婆娑。甘肅哈南村是一個把「忠」自覺化的村落。戰時,他們把「忠」用於衛國;和時,他們把「忠」移於建設。據記載,明初時朱氏祖先立下赫赫戰功,朱氏後人便把「忠勇傳家」作為家規祖訓寫進了族譜。歷史上,朱氏一族先後有11人為國捐軀,從軍報國也就成為哈南村的傳統。每逢外敵入侵,「母送兒,妻送郎,父子爭相上戰場」催人淚下的場面,就會在這個小村莊里出現。汶川地震後,哈南村也是重建速度最快的村落之一。在安徽屏山村,明嘉靖年間,舒善天進京趕考,高中探花,衣錦還鄉之際,發現相依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棄官侍母,直至終年。還是屏山村,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成功塑造「抗戰夫人」王麗珍的人民藝術家舒秀文,當年一月掙30塊大洋,會把25塊寄回家裡。在山西靜升村,王氏十六世祖王寅德與人合夥做生意,對方早亡,他把屬於對方的錢分文不少地還給人家後代。做月餅的吳麗霞家,如此在乎月餅切開後的勻稱,不單是講究月餅的品相,更是考察做月餅的人心是否勻稱。他們相信,心勻稱,手下的活無不勻稱,心不勻稱,手下的活難以勻稱。
讀一出出台本,我就像是在給祖先的老屋拂塵,給祖先的德容擦灰,給祖先的衣襟撣土。我是那麼急切地想等到下一出,又是那麼緊張地看著每一出,一遍不夠,兩遍不夠。多少次,我的鍵盤上落下一個不肖子孫的熱淚。就連晚上做夢,都在鄉愁之中。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是多麼幸運,我們有這么偉大的傳統,這么優秀的祖先,這么智慧的文化,這么可愛的同胞。作為一個作家,我是多麼幸運,能夠以這種方式,親近我們偉大的傳統,為祖先盡上一份小小的孝心。
在這些節目中,我看到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故事,遠比在任何一部小說中讀到的精彩。很難相信,倘若沒有這40個攝制組長達9個月的艱辛打撈,任憑他們淹沒、流失,對中華民族來說,將是何等的損失。
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人類將走向何方。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子孫將向哪裡去。有了這100集,我們就有了底氣。孔子不但是中國人,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端午不但是中國的,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我還看到了二十四孝的現代版,看到了精忠報國的現代版,他們有名有姓,有臉有面。
此刻,我更加篤定,只要我們把根留住,只要我們回到根那裡,一切都不是問題。因為春來草自青,草的答案不在草本身,而在春那裡。
鄉愁中的傳統,傳統中的鄉愁,正是我們一刻都不能離開的春風。
『捌』 湘西之夏800字作文
盼望著,盼望著,夏天的腳步近了。天上,地上,水裡,田野里,一切都煥然一新。
夏天的清內晨空氣容非常清新,田野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掛在小草、小花上,就像在他們的身上鑲了一顆顆美麗的鑽石,有了這些」鑽石「的襯托,使原本就可愛的田野更增添了一份光彩。看,一顆顆調皮的小露珠可不打算就這樣製作裝飾,它們從葉頂滑倒莖上,再順著滑到根底,讓小草們嘗到甘甜的露水。露珠是夏姑娘為植物門派來的園丁,每天清晨給這些植物們澆水,讓它們茁壯成長。漸漸地,太陽升出來了,剛升起的太陽是溫和的,射在田野里,為田野鍍上了一層金光,又給田野平添了一些華貴。
中午來臨了,在鄉下,小路上,巷子里,大街上,幾乎看不見一個人,就連地里工作的農民也都提前回家了。房屋裡的場景不說也知道,家家戶戶里都圍在一塊兒吃西瓜,孩子們手裡都拿著冰激凌,不亦樂乎的吃著。
『玖』 記住鄉愁作文800
鄉愁,分明是真情的告白。一滴淚,一個笑,都是鄉愁,都是寄託著這代人的事跡。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題記
鄉愁,所屬於這一代人的情感。
鄉愁是快樂的。在外打拚多年,家就是避風港灣。回到家,父母紅紅的笑臉,桌上熱騰騰的飯菜。大家圍坐在桌前,訴說著生活的艱辛,分享著工作的成功。每一句話都寄託了對家的思念,對家人的思念,但無法溢於言表。盼了多年,盼的就是家人的一張張笑臉。無論是怎樣的笑容,無法改變的還是心裡的充實與高興。
鄉愁是凄涼的。在外工作,為的就是個生活好。從早做到晚,拚死拼活,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多少,與家人的聯系也就越來越少了。從開頭的一個星期必須一個電話到現在過年時都不一定能回家。尤其是從事國家高級機密工作的工作人員,好幾年不能回家也是常事,打電話也是少有的,與外界幾乎沒有任何聯系,也不知道家人怎麼樣了,是好是壞也不知道。這自然,對家的思念是越來越多,這鄉愁也是越積越多。每天只能看著天上的月亮來想念家人。中秋、過年的時候這思念也更是一點不減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能相思卻不能相見。
鄉愁,寄託這一代人的感情。
越是想家,越要回家。對家的思念將化作一股力量,促使著你回家的步伐。離家越近,思念越強,心越熱切。盼望著,盼望著,終於走到了家門前。到這時,卻又不想進門了。這么久以來的鄉愁此時將變成熱淚,翻滾在臉上,翻滾在母親的圍裙上,翻滾在父親的煙斗里,翻滾在弟妹的玩具上……眼淚漸漸消失,笑容漸漸綻放,綻放在家人臉上,飯桌上,廚房裡,客廳里……鄉愁已經不再是愁,更是一種灑脫,一種心情的舒暢。
鄉愁,分明是真情的告白。一滴淚,一個笑,都是鄉愁,都是寄託著這代人的事跡。
『拾』 如何以愛我家鄉記住鄉愁為主題以快樂暑假健康成長為內容來寫一篇作文。
而往後的回憶是酸楚的,雖然經常回憶的是那些快樂的過程,因為我們留下的回友情,朋友,答也只剩下回憶了。
一個人忘記一件事情很容易,可是和那些人一起做的事情,很難忘。點點滴滴的揮之不去。
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沉浸在悲傷的回憶里。
想起離別,空氣總會彌漫著不舍,然後各自孤零零的返回。彷彿這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