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州新房子

湘西州新房子

發布時間: 2021-03-12 09:00:03

湘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湘西素以美麗神奇著稱,她與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毗鄰,境內景觀密布,異彩紛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國南方長城;有景色溶灕江之秀麗,集三峽之雄偉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組成的洞的世界-龍山火岩溶洞群;有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南方最美的兩座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等。它以獨特的風景名勝吸引著中外遊客。自治州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永順塔卧是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省政府和軍事委員會舊址。永順溪州銅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永順老司城、明代建築祖司殿等堪稱湘西旅遊的風水寶地;雲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湯湯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峽谷、濃郁醉人的民族風情,構成了美麗的湘西風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詩的「棲鳳湖」、吉首「德夯」、龍山「火岩溶洞群」、「鳳凰古城」等是鑲嵌在湘西的風景明珠。

湘西好玩的地方推薦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城樓和北門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萬壽宮、大成殿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

鳳凰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區集中了鳳凰大多數的古老建築,是鳳凰縣的核心景區,值得細細品味。

鳳凰古城現有文物古建築68處,古遺址116
處,明清兩代特色民居建築120多棟。還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條。保存完好的唐朝舊縣治黃絲橋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石頭城之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中國南方長城——「湘西邊牆」,成為國際國內關注的焦點。

門票

【普通票】148元

【學生票】20元(沱江泛舟需另加15元)

猛洞河

青磚碎瓦,敲響的是蒼遠歷史的迴音;碧水河谷,激盪的是野性火辣的山歌;荒野莽原,搖曳的是原始古樸的舞步。瑰麗的自然風光與濃郁的民俗風情相得益彰的巧妙結合,使猛洞河景區的資源價值獨步天下。

猛洞河風景區,位於距張家界西南端80多公里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跨永順和古丈兩縣,總面積255平方公里。由猛洞河漂流、王村、不二門、老司城四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山勢、水色和珍稀植物於一體,匯古鎮風貌、山野情趣為一色的水道旅遊勝地。

門票:160元

芙蓉鎮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順縣因小說《芙蓉鎮》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四周是青山綠水,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木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處處透析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讓遊人至此贊不絕口,留連忘返。胡績偉先生游覽猛洞河和芙蓉鎮以後作詞贊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峽落溪州。懸崖壁峭綠油油,悠悠盪華舟。烹鮮魚,戲靈猴,龍洞神仙游,芙蓉古鎮吊腳樓,土家情意稠。」

門票:60元

交通

從鳳凰到張家界每天有兩趟車,最早一班為8:30,最晚一班為15:30。途中一站就是芙蓉鎮,到站下車就行。

從鳳凰搭車到吉首,時間1小時,45公里,票價15元一人。再從吉首轉車到芙蓉鎮,時間1小時20分鍾,80公里,票價21元。

茶峒

茶峒地處湘西州花垣縣西北邊境,距縣城25公里;位於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
年);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屬湘西的四大名鎮之一。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
聳立,古渡擺舟,如詩如畫。詩雲:「邊城勝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畫中游。」著名的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以茶峒為背景,寫出他的代表作《邊城》,從此邊城馳名中外。解放後,城垣、白塔雖毀,但古風依存,又新修樓房和大橋等建築,為邊城茶峒增添新景;《連心壩》、《邊城》
等影片,均在茶峒拍攝外景。許多慕名探訪者踏青石古道,登水邊吊腳樓,聽月下漁歌,尋覓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墳;回味那美麗動人的故事 。

乾州古城

民間有雲:「乾州的城,鳳凰的兵」。自古以來,具有4200多年歷史的乾州就是南長城上的與鳳凰古城齊名的雙子城,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區內的萬溶江河畔,十里盆地,二水環洲,三陸橫陳,狀如乾卦。城內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邊牆,是秦、漢時期重要的商埠碼頭,是明清時期南長城防卸線上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

門票:128元

紅石林

紅石林位於湘西自治州古丈縣茄通和斷龍鄉境內,面積約三十平方公里,在「芙蓉鎮」對岸。紅石林目前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紀形成的紅色碳酸岩石林景區。古丈紅石林核心區佔地約
20
平方公里,色彩鮮艷,造型優美最珍貴的是古丈紅石林保持了原生態之美,石林的峽谷、溪流、清泉、草坪、紫藤花,與紅石林相得益彰,整體景觀秀麗精緻清雅,宛如一個天然的園林。這里所有的石頭都披著一層細密的紋格,如同珊瑚礁一般。古丈紅石林的色彩還因天氣而變,晴天望之,一片紫紅,陣雨過後,頓成褐紅,宛如一幅山水畫,雨過天晴,無數石峰又魔幻一般從邊緣由褐紅變成紫紅,此...

門票:168元

❷ 湘西州醫院的螞蟻租房

可以關注當地房產網或者房產論壇上的房屋信息。

租房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上班是否便利
租房子的時候,當然不能一味只考慮價格,尤其是房子所在的地方距離上班的路程。租房子肯定要注意交通的便利性,如距離公交車站,計程車站,地鐵站等的距離。這樣也便於自己出行的方便。

2.房間的通風與採光。

實際去看房子的時候,不要看一看就走。要仔細觀察房子是否通風,採光度如何,方不方便晾曬衣服。要是住進去了,看不到陽光,又不透氣,錢又花了,一時半會就不好找房子,花錢是小事,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心情。

3.房子的價格。

很多人租房子,價格都是要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的時候,不清楚房租的價格。可以先去問一問同事朋友。當然,較好的就是貨比幾家,多問問,心裏面自然就有一個大概了。只要價格在這范圍內,再去結合其他的方面考慮。

4.仔細觀察周邊環境。 房子的周邊環境很重要,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1:安全性。觀察門窗,看看別人容不容易進來。

第2:是否吵鬧。如果房子靠近馬路,下面有一些生意很好人且流量很大的店鋪,就要想清楚了。

5.租房周圍的集市

如果有做飯的需求,要看看周圍是否有大菜市場和便利店,節約生活開支中的每一點錢,是很有必要的。

6.租房周圍的治安

人在他鄉,安全第一,所以一定要選擇治安好的租住環境。如何了解當地片區的治安,可以多多在網上留意,上上當地的門戶網站,多多從旁人口中了解,從朋友口中了解。較後,再熟悉下周圍最近的報警點,以防萬一。

7.租房內里的人身財產安全

首先,公共空間的安全,門窗是否安全,是否安裝防盜門窗;卧室是否安全,門窗是否結實,租房後一定要記得更換自己房間的鑰匙,家中少放現金;出租在一起的人員是否安全,這個一定要向房東了解清楚,他們的基本情況,工作情況,男女比例等;特別是女生,考慮的問題更多。

❸ 湘西自治州州慶紀念日是哪一天

9月20日是湘西自治州成立紀念日

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宣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這一天,湘西有了自己全新的名字,也賦予了這片土地全新的意義,一直延續到今天。9月20日這一天,也就成了現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紀念日。

(3)湘西州新房子擴展閱讀:

土家族的民族成分確定之後,還需幫助土家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利。經過充分協商,各族人民本著有利於加強民族團結,共同發展,深深感到土家族和苗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已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因而,絕大多數幹部群眾,都贊成兩個民族實行聯合自治。1957年8月6號,湖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了第21次委員(擴大)會議,作出了《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並報國務院批准。

經過5天的緊張會議,勝利完成了各項議程。9月20日上午,在民主協商、充分醞釀的基礎上,採取無記名投票。

選舉了石邦智(苗族)為州長;彭祖貴(土家族)、趙德新、陳彥濱、龍再宇(苗族)、田荊貴(土家族)、石元機(苗族)黃穆如(土家族)為副州長;彭武剛(土家族)、石元星(苗族)、齊壽良等37人為州人民委員會委員。董千祥當選為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❹ 2018年湘西州花垣縣危房改造補助金是多少

2017年我家就只2萬多塊!真實的,

❺ 你知道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1957幾日成立的

湘西州成立於1952年來8月1日,由原源「永順專區」和原沅陵專區劃出4縣共計10縣組建「湘西苗族自治區」,治所乾城縣(今吉首);1955年4月28日更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改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❻ 湘西民族特色是什麼

湘西簡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門戶」,與湖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總面積15462平方公里,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2005年底人口268.34萬,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00.86萬人,佔74.85%,其中:土家族110.59萬人,苗族88.61萬人。州府設在吉首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古丈、瀘溪、鳳凰、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年底,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3月,更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轄原管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湘西州所轄為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花垣、瀘溪、鳳凰7縣和吉首市至今。因湘西州域東與張家界市毗連,南與懷化地區接壤,西與貴州省銅仁地區和重慶市黔江地區相鄰,北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鐵路貫穿州境5縣市,故州府吉首市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十分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

湘西民俗
苗家人服飾

漢族人的服飾與外地無異,土家、苗家人的服飾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家族男子老人,穿無領大袖滿胸衣,青年人,頭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著對胸衣,多排布扣,褲子為青、蘭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婦女,頭結發辮,纏以白布帕或青絲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將發辮垂於背後,而更多的是盤於頭上,婚後則將發辮改挽成髻,束於網套。衣長大無領,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邊開襟胸,襟胸和袖口滾有寸寬五色花梅條或絲綉花條。褲亦喜蘭、青布,白褲腰,褲腳大而短,口沿上端貼花梅條,或絲綉花條。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綉花。勞動婦女不習慣穿襪,多用青、白布裹腳。耳上吊金銀質耳環,手腕戴銀質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銀戒指,胸前掛"牙錢",上系有銀練、銀鈴、銀牙扦、銀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時叮當作響。苗族婦女喜在頸上戴銀項圈,上系有銀練、銀牌、銀鈴等,頭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漢人的長。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這些服飾,近年來只有在小孩和婦女盛裝或大喜大慶之時才能看到,一般已不常見。

苗家趕秋節

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

關於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英武善射,為人正直,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舉手拉弓,一箭射中。與山鷹同時墜落的,還有一隻花鞋。這只花鞋,綉工極為精巧,一看就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同時能坐8個人的風車,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歡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他願望實現了。他找到了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後來,他們通過對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幸福。從那以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

而有的地方相傳是神農派一男一女去東方,尋得種子回來,種五穀獲得豐收,於是苗族先民稱這對男女為秋公秋婆,趕秋節就是苗族先民為感恩神農及秋公秋婆而舉行的民間節日活動。趕秋節反映著苗族人民對五穀豐收、六畜興旺與幸福的追求。

哭嫁藝術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報結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門做活。先是在吊腳樓閨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親鄰兒女依次圍坐,哭起嫁歌來,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為「安席」,左女為「收席」。新娘起聲,「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晝夜。哭有規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罵媒人……哭三五天,有長達十天半月的。主要內容有回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思,托兄嫂照護年邁雙親,教女為人處世等。

哭嫁歌一般見娘哭娘,見嬸哭嫁。哭詞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詞,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畫」、「十綉」、「十二月」等。哭有曲調,抑揚頓挫,是一門難度很大的唱哭結合的藝術。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當然是秘密的)。哭時以「嗡」、「蠻」、「啊呀呀」等語氣詞,一泣一訴,哀婉動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長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燈過;
績麻同麻籃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爺(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吶,再幫娘啊梳把頭。
曾記鬢發野花艷,何時額頭起了苦瓜皺?
搖籃還在耳邊響,娘為女兒熬白了頭.
燕子齊毛離窩去,我的糧唉,銜泥何時得回頭?……
娘哭女:
銅鑼花轎催女走,好多話兒沒說夠;
世上三年送一閏,為何不問五更頭?
哎,兒去了哎娘難留,往後的日子你重開頭;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愛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傳久遠。清代土家詩人彭潭秋記載說:「十姊妹歌,戀親恩,傷別離,歌為曼聲,甚哀,淚隨聲下,是『竹枝'遺意也。」古竹枝詞里有首詠哭嫁詩:
桃夭時節卜佳期,無限傷心敘別離.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綿纏淚如絲.

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看似不可思議,卻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獨特的稟性及文化意識。

苗族婚俗習俗

多數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擇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的自由社交活動形式。湘西叫做「趕邊邊場」或「會姑娘」,黔東南苗族則稱為「遊方」,廣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稱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稱為「跳花」、「跳場」等等。在這類社交活動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單獨地、公開地或悄悄地對歌和交談。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於民族色彩的風俗。一些苗族社區還有專供青年們談戀愛的場所,如黔東南的遊方坪、滇東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擇偶不重財產和家境,更看重個人才華和品性。

找到合適的戀人後雙方即可交換定情物。結婚,一般情況下需徵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數苗族地區,青年自主婚姻與父母包辦婚姻並存,這兩種情況不一定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只看哪種傾向更重。一般來說,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徵求意見,強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會習俗允許並維護青年人的自由選擇。因此更多的情況是自由戀愛後由父母主持婚姻。具體步驟是,青年人談好了,男方徵求父母的意見後請媒人到女方家說親。正常情況,女方父母不會反對,有時須用雞卜來決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經說媒定親,雙方即商談結婚日期和聘禮。結婚前,男方必須為女孩的舅家送一筆錢或其他財物,稱「舅爺錢」。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尋求親屬或社會力量的支持,時間長了,父母也就承認既成事實了。當然也有聽從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數因父母包辦釀成感情悲劇的。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搶婚或類似搶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願作終身伴侶的,男方在某天夜裡,邀約幾個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帶到或「搶」到家裡來,即成婚姻。三天之後,才請個「全福」的老人帶只雞去給女方父母「報親」,請他們認可這門婚事。然後雙方商定「回門」(回娘家)辦婚禮的日期和具體事宜。

苗族青年結婚的年齡一般在16~20歲之間,也有早婚的現象,大約在十四五歲,早婚夫妻通常要到雙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選擇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優先,不同輩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間也基本上不通婚。 許多地區苗族有結婚當日夫妻不同房的習俗,新娘與送親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辦婚禮是主要在女方家。黔東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習俗,即新娘回門後即長住娘家,僅在逢年過節或農忙時經召喚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懷孕後才長住夫家。坐家時間長達一兩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後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離婚。一般地,提出離婚方須向對方賠禮賠錢。寡婦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轉房習俗,一般是同輩轉房,但不帶有強制性。 苗族均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幹家庭為苗族社會主要的家庭結構。女子與男子不管婚前婚後地位比較平等,在家庭事務中婦女有一定的發言權,但總體上還是男權社會。子女的血統從父,世系依父系計算,家庭財產按父系繼承。苗族有父子連名制,現以黔東南為典型,其他地區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現在大多已通用漢姓。

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 這和香港電影演的一樣。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個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趕屍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同時沿路的居民不懂這一情況,沒辦法要求他們合作----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因為屍體是怕狗的,狗咬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群,把屍體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亂七八糟。連趕屍的都給咬傷,事情就嚴重了,但在湘西沒有這些困難。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或黔東地區,作小販、采葯或狩獵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湘西趕屍。

也許是一種神秘的巫術,也許是愚弄人的一種迷信,也許只是為了騙取錢財的把戲,也許僅僅是一種聳人聽聞的傳聞?是耶非耶,還請自辨。

湘西放蠱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有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留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都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進攻,索取食物,讓蠱主難受,就將放蠱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辰州符

一個旅行者自覺已經來到辰州時,興味或不在這些平常問題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聞名的,辰州符的傳說奇跡中又以趕屍著聞。公路在沅水南岸,過北岸城裡去,自然盼望有機會弄明白一下這種老玩意兒。
可是旅行者這點好奇心會受打擊。多數當地人對於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無興趣,也不怎麼相信。或許無意中會碰著一個「大」人物,體魄大,聲音大,氣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張,就是姓李(他應當姓李!一個典型市儈,在商會任職,以善於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譽參議),會告你,辰州符的靈跡,就是用刀把一隻雞頸脖割斷,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拋去,這只雞即刻就會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這只雞還居然趕回來吃米!你問他:「這事曾親眼見過嗎?」他一定說:「當真是眼見的事。」或許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會覺得同樣是在什麼地方親眼見過這件事了。原來五十年前的什麼書上,就這么說過的。這個大人物是當地著名會說大話的。世界上事什麼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說話是假的還是真的,是書上有的還是自己造作的。多數本地人對於「辰州符」是個什麼東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❼ 湘西州建築學校

湘西自治州建築來學校是經上級教自育部門批準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創辦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辦學20多年來,為湘西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建築工程技術人才,挑起了湘西地區建築工程技術大梁。
學校座落在國家生態城市吉首市乾州新區,並緊鄰氣勢宏偉的人民廣場和清澈歡暢的萬溶江,城市主幹道環繞校園,學校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辦公管理系統生活服務配套齊全,文化娛樂形式多樣,並形成了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與設計院,建築安裝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職業技能鑒定所聯營,為學生的實習實驗,技能培訓校園,學校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辦公管理系統生活服務配套齊全,文化娛樂形式多樣,並形成了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與設計院,建築安裝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職業技能鑒定所聯營,為學生的實習實驗,技能培訓……

❽ 貴州省黔西南州怎麼樣和湖北省恩施州或者湖南省湘西州比較呢

以上三個州均是少數民族自治州,我是湖南湘西的,可以和你說說湘西州的大該內情況,湘容西州相對與湖南其它地區經濟水平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可以明確的說湘西州每年GDP總量在湖南都是最後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她的發展潛力,湖南湘西州歷來都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對此,我只能說到這了。

❾ 為什麼吉首這個地方會成為湘西州的州府呢為什麼吉首現在要往乾州發展呢

歷史決定的,吉首老城區沒地方發展了,要發展只有往山上建房子,所以往乾州發展比較容易,都是平地。等乾州發展完了估計只有往山上發展了,跟重慶一樣。。

❿ 求湘西辰州府歷史

沅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境內已有先民漁獵、農耕、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戰國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故城在縣內太常鄉窯頭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高後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子吳陽為沅陵頃侯。新莽時改沅陵縣為沅陸縣。東漢時,縣屬荊州武陵郡。三國時,縣隨武陵郡,先屬蜀,後屬吳。齊置武陵都尉府於沅陵。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寧郡為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為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為梁蕭銑所據。唐武德二年(619年),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為辰州,縣屬辰州。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10道,縣屬辰州,隸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15道,縣屬辰州,隸黔中道。天寶元年(742年),改辰州為盧溪郡,縣屬盧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盧溪郡為辰州,縣屬辰州。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馬殷據湖南,受封楚王,縣、州地隨屬馬楚,歷後唐、後晉、後漢無變。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馬楚,三年縣地隸武平軍節度使(治武陵),先後為劉言、王進逵、周行逢所據。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錦、敘等州歸順,立辰州盧溪郡軍事,治沅陵,隸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為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譎為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分設湖南布政使司於長沙,縣屬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年),縣屬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年)改為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稱辰沅永靖兵備道,縣仍屬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結束。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沅陵縣存辰州府,府僅轄沅陵縣地。3年裁府恢復沅陵縣,屬辰沅道。10年廢辰沅道,縣直屬湖南省。民國24年7月,設湘西綏靖處於沅陵。轄19縣,劃為5個行政督察區,縣屬沅瀘辰漵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治沅陵。民國25年,湘西綏靖處改為湘西綏靖公署。綏靖區增至25縣,分置4個督察區,縣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劃分9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民國27年,縣屬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署。民國29年,全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民國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於沅陵,轄第八(駐永順)、第九(駐沅陵)、第十{駐洪江)3個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湘西行署。
1949年9月18日,沅陵解放。1950年1月1日,湖南省臨時人民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行政公署,轄沅陵、會同、永順3個專區,縣屬沅陵專區。1952年8月,撤銷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轄3個專區,沅陵縣改屬芷江專區。12月,芷江專區遷駐黔陽縣安江鎮,改名黔陽專區,縣屬黔陽專區.1968年,黔陽專區改稱黔陽地區,1981年,黔陽地區改稱懷化地區行政公署,縣屬懷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改屬懷化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