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苗族人種

湘西苗族人種

發布時間: 2021-03-12 13:04:33

湘西少數民族有哪些及其分布

滿足10萬以上的只有土家族、苗族(漢族在湘西也算少數民族吧··回····)。土家族分布在湘答西北部,主要在龍山、永順、保靖;苗族多在(相對)南部的花垣、吉首、鳳凰、古丈和瀘溪。不過土家族的總人口比苗族多。

② 湘西的苗族是什麼苗

按語言大致分是三種,湘西方言苗族,黔東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細分。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苗族自稱果雄,舊時稱紅苗,因為女性會穿紅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間系紅絲帶,清朝時期,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現在沒有這種服飾了。湘西方言內部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東部土語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瀘溪兩縣以及吉首市的東部,他們的服飾特徵是挑花,以幾何圖案為主,無論衣服、頭帕還是圍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紋,少銀飾;西部土語分布較廣,湘西州花垣縣、鳳凰縣、保靖縣、龍山縣、吉首市西部、懷化麻陽、新晃、貴州松桃縣、重慶東南部以及湖北宣恩縣是主要分布地區。西部土語苗族服飾顏色以深藍、黑色為主,上面有刺綉的花紋,以花鳥為主,銀飾較多,特別是鳳凰、松桃的苗族,銀飾繁盛,不輸黔東南苗族。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稱木、嘎鬧、孟等,舊時稱九股黑苗,分布於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廣西融水縣、湖南懷化靖州等地。黔東苗族的語言差別不大,放慢語速基本都能交流,廣西融水苗族除外。黔東苗族支系多,服飾不下兩百種,且銀飾繁多,目前各媒體、旅遊勝地中的苗族銀飾和服裝樣式大多來自黔東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數量最多,按語言可分為三個群體。第一個是川黔滇次方言群體,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稱「蒙」,舊時所稱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屬於這個群體,廣泛分布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全境、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地,後又因戰爭遷至美國、法國、澳洲等地,其中雲南文山的影響力最大。這個次方言群體的語言互通性其實非常高,從貴州畢節到雲南文山再到美國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習慣了對方的發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說語言差異很大,寮國一代的苗族發明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苗文,後帶到歐美,使用的范圍很廣泛。
第二個是滇東北次方言群體,舊稱大花苗,主要分布在烏蒙山地區,貴州畢節、雲南東部昆明、昭通一帶,自稱「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專門用來書寫苗語聖經的苗文,字母符號比較特別,稱為伯格里苗文。
第三個族群可以稱為「麻山苗族」群體,包含了多個次方言群體。雖然他們的苗語劃入西部方言,但實際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過度地帶上,比如貴州的貴陽市、黔南州、安順等地,自稱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銀飾隨著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懷化東部、邵陽和廣西龍勝一帶的苗族

③ 湖南湘西苗族白姓尋根

湘西一般比較偏姓的歷史都不長..最有可能的是上世紀抗戰時候遷徙過來的.
比如姓莫的...

④ 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間素材

趕集的時候很多人唱 自己去錄吧

⑤ 湘西苗族人的性格

作為民族識別依據的民族特徵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質。眾所周知,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又稱「民族性格」,是通過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點表現出來的。
1、在物質文化方面,湘西苗族精美的服飾見證悠久的文化,呈現出苗族人民「勤勞智慧」與「尚美如流」的民族性格。苗族傳統服裝款式在本族人的意識中,屬於美的范疇。可以說,苗族民族的服飾典型地反映出本民族的特徵,在日常的穿著打扮上,就能傳遞著本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質。
在湘西苗民看來,大襟「欄干型」(湘黔川鄂型)的苗族婦女服飾並不僅僅是一種常規意義的服飾,而是一種「穿在身上的活生生的歷史」。傳說中,苗族婦女是衣裙上的「欄」代表著遷徙之時因為眷戀而需銘記的祖地———黃河與長江,甚至一些帕帶的花紋也是由祖居的地圖轉化而來。傳說苗族不僅有文字,還有苗書。有一年,苗家在戰爭敗退過江時,苗書被江水沖走了,苗家婦女就將大家記憶中只剩有幾十個苗文字綉在衣裙上面保存。
湘西苗族婦女喜愛銀飾。每逢節日和結婚等場合,她們就穿上盛裝,著鄉花欄乾的大襟衣,外束鄉花圍腰,著長褲時褲腳綴上鄉花欄干,並佩戴銀披肩、銀牌、項圈、手鐲、戒指等,頗為壯觀。勤勞智慧的湘西苗族婦女喜歡親自動手製作服裝飾件,以自己能刺綉、織錦為榮。而本地苗族銀匠製作的銀飾,工藝精湛,式樣美觀,讓人贊嘆其高超的技藝與無窮的智慧。當苗族婦女將自己縫制的衣裙、帕帶,連同那些精美首飾,和諧優美地穿戴在身上,讓人感覺到,這是民族文化深厚悠久的一種體現,更反映了湘西苗族「尚美如流」的民族性格。
2、在精神文化方面,悠揚的苗歌流淌浪漫的情愫,凸顯湘西苗族人民熱情大方與能歌善舞。如果說苗族服飾是一種「穿在身上的活的歷史」,那苗族民歌就是「掛在嘴上的活的歷史」。湘西苗民按照季節敬祖祭神必唱各種神歌,婚喪大事必唱慶賀悼慰的歌,生產勞作更分門別類,隨時隨事唱著各種悅耳開心的歌曲。至於青年男女戀愛,更有唱不完聽不盡的萬萬千千好聽山歌,即或是行路人,彼此漠不相識,有的問路攀談,也是用唱歌方式進行的。作家沈從文也在《湘西苗族的藝術》中說:「這個區域居住的三十多萬苗族,……『熱情』多表現於歌聲中。小說《邊城》多次描述湘西民歌,尤其是大儺與二儺為獲取翠翠芳心比賽唱歌的場景,令人難以忘懷,贊美了湘西人民勤勞智慧,對苗家熱情大方的性格進行了渲染。
湘西數十萬苗民,在1956年國務院頒布苗文之前,本族尚無文字,苗歌可以說是承載苗文的主體工具之一。很多苗歌是即興作詞,可見苗民的文采豐富與文思敏捷。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滿意請採納!

⑥ 湘西苗族的圖騰是什麼

在苗族諸多燦爛的文化中,圖騰文化是整個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世代生活在丹寨這片土地上的苗族同胞以鳥為圖騰崇拜,其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如今,我們雖然沒有見到苗族古老而隆重的鳥圖騰崇拜程式,但從流行在苗族民間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可窺視到苗族鳥圖騰文化遺風。筆者對苗族文化特別是苗族圖騰文化頗感興趣,長期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了大量資料,運用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等多門學科進行綜合研究,現就丹寨苗族鳥圖騰文化談點粗略見解,敬請各位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圖騰,是原始信仰之一,在英文拼音中寫作「totem」,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原意是指「他們的親族」。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指出,圖騰,「意指一個氏族的標志或圖徽;例如,狼的圖形便是狼氏族的圖騰。」①佛萊則在他的第一冊書里寫道,「圖騰」,「是一群原始民族所迷信而崇拜的物體,他們相信在自己與它們之間中的任何一個均維持有親密且特殊的關系。……個人和圖騰之間的關連是一種自然利益的結合;圖騰保護人們,而人們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它的崇敬,如果它是一種動物,那麼即禁止殺害它;如果它是一種植物,那麼即禁止砍伐或收集它。……圖騰從不會是孤立的個體,它常是一整群的物體,通常是指某一種類的動物或植物……」②也就是說,一個圖騰就是一類物象,初民以迷信態度尊敬之,而相信自己和同群的各個份子與此類物象有密切和特殊的關系。遠古時候的人認為跟本氏族(部落)有血緣關系的某種動物或自然物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種標志或符號,它象徵的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種思想共識、一種古老信仰、一種精神力量。因此,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標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
神化了的祖先作為圖騰崇拜對象,作為氏族(部落)的標志,曾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原始民族之中。圖騰崇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發展初期都普遍存在。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歸納起來主要有龍圖騰、鳥圖騰和花圖騰三種。苗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歷史上亦有龍、蛇、鳥、魚、蝴蝶等圖騰崇拜。聚居在今天丹寨這塊土地上的自稱為「嘎鬧」的苗族同胞歷史上曾以鳥為圖騰,是鳥圖騰部落的後裔。如今散見於苗族民間的錦雞文化、百鳥衣文化、蠟染文化、鳥籠文化、織錦(布)文化、蘆笙文化、背帶文化等就是鳥圖騰文化的歷史傳承,也是苗族歷史上以鳥為圖騰崇拜的文化例證。
從民族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丹寨苗族鳥圖騰崇拜歷史悠久。馬克思主義認為,語言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民族語言則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它隨著民族產生而產生的,丹寨苗語亦是隨著「嘎鬧」氏族的產生而產生的。丹寨苗族自稱「嘎鬧」[qa33n

⑦ 湘西苗族自稱什麼,史載其祖先是什麼

苗族自稱果熊,祖先是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