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湘西會戰為什麼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都沒有全殲日軍
參考當時參謀長,邱維達的回憶,是主動放走的
二○日深夜,我接得王耀武電話說:前方站事仍未結束,何總司令很著急,因為已確定日期召開四中全會,委座電催何回重慶,親自向大會報告大捷。何總說,戰斗仍在繼續,他去報告大捷,前後方豈不矛盾?何總要我和你研究一下,如何早日結束這場戰爭。我說讓我考慮幾分鍾再回答你吧。我聽到「早日結束這場戰爭」之說,心裡明白,不外乎草草收兵,我想,抗戰八年,正面戰場打的敗仗多,勝仗少,這次將士們流血犧牲,眼看只要再堅持一周,最多也不過10天,就是一次完全勝利的會戰。想到這里,立即請王聽電話。我說,為了善始善終結束這場會戰,最快也得五天左右。王說,不行!何老總後天就要飛回重慶,在他動身以前要設法解決戰局。他在電話中露出了底牌,他說:在胡璉正麵包圍圈放開一個缺口,這樣可以早點結束戰局。我再說也無用。我放下電話不久,何又來電話,他說,王和你談的問題,希望你全面考慮,軍事要配合政治吧。事後了解,洞口方面的口子放開了,敵軍逃走一部,是王秉承何的意圖直接向軍師長打電話的。上野武夫率領所屬指揮人員也冒著炮火溜走了,殘留在在雪峰山漫長山區的日軍各部隊,在失去指揮以後,只有少數幾個據點仍圖掙扎不肯投降,截至6月23日正午,全線戰斗接近尾聲,被分割開的日軍,紛紛樹起白旗投降,24日以後各軍師忙於收繳武器裝備,遣送俘虜,清理戰場
⑵ 武陽大捷開湘西會戰勝利之先聲,這是誰說的
何應欽
⑶ 湖南發生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常德會戰發生於1943年11月至12月,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衡陽會戰,1944年,在中國的湖南省衡陽市發生過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之間震驚世界的一戰,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⑷ 抗日戰爭的中日會戰的最後一個大戰役即湘西會戰是在湘西的哪個地方打的
能看清嗎?
⑸ 為什麼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遭到慘敗,而在半年後的湘西會戰中大獲全勝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版模進攻戰役。
豫湘權桂戰役的大潰退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
戰役中至少2.4萬日軍死亡,加上傷病者共十萬人。日軍盡管達成作戰企圖,卻無力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也未能阻擋美機空襲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於分散了兵力,反而為國民黨軍隊反攻提供了條件。
⑹ 湘西會戰後國民黨正面抗日戰場開始由防禦轉入進攻,此後,國民黨與日本進行了哪些戰役其結果怎樣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主要將領:何應欽、王耀武(雪峰山)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專進行了包圍,創造屬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桂柳反攻戰役:1945年4月-8月 主要將領:張發奎、湯恩伯 此役為國民革命軍對日最後一役,中方死傷不詳, 日軍4000人死亡, 5000人被擊傷。
⑺ 抗戰時期的大型戰役
抗戰時期的大型戰役有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共產黨軍隊和日軍的重大戰役有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等。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上高會戰
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
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上高會戰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
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3、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
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5、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6、武漢保衛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
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
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7、桂南會戰
桂南會戰是廣州失陷後,中國守軍抵抗日軍為打擊中國國際交通線並威脅西南大後方而在廣西南寧等地區展開的作戰。
日軍侵佔南寧和昆侖關之後,國民黨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
1939年11月日軍將第5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第5艦隊等部隱蔽集結於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動。閃電般出現在欽州灣,疾速登陸,攻陷防城。
24日,日軍佔領南寧、龍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調第5、第99、第36軍向廣西增援。軍長杜聿明受命向昆侖關反擊,以步、炮、坦、空諸軍兵種協同攻堅,擊潰來援的第21旅團,打死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昆侖關大捷。
1940年1月,日軍又調來第1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進行反撲,至2月3日,再次佔領昆侖關。中國軍隊苦戰多日,傷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結束會戰。
8、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 ,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9、緬北滇西戰役
緬北滇西戰役發生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緬北滇西戰役是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
戰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10、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11、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12、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十大戰役
網路——平型關大捷
網路——百團大戰
⑻ 湘西會戰有川軍抗戰嗎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版的是爭奪權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根據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公布的數字:四川一省徵兵,無論配額與實征數額,均約佔全國總額的1/5,居全國第一;全國約有15萬知識青年登記從軍,四川一省有4萬人以上,居全國第一。全國抗日軍隊中每不到10個人中有一個是四川人,因此,中國軍隊有了一句俗語,叫「無川不成軍」。所以肯定有川軍參戰。
⑼ 鄂西會戰與湘西會戰哪個早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回基地,故又答稱「芷江作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
//////
鄂西會戰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軍為打擊第六戰區部隊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日本機動利用兵力,用各個擊破的戰術重創第六戰區的第29集團軍,第10集團軍和江防軍,將掠獲的大批船隻下行。
所以,是鄂西會戰早。
⑽ 湖南抗日著名戰爭歷史有哪些
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等大規模的絞殺戰,是相持階段戰斗最多的主戰場之一。
湖南幾場戰爭都是武漢會戰的一部分。主要有第九戰區司令官陳誠後薛岳指揮。我們現在看到的記錄很多都是中統局長徐永昌的日誌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