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湘西一種俗稱九芝蘭的蘭花學名叫什麼
家裡這個屬於慧蘭,學名:九子蘭 九節蘭
B.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什麼縣,那個字不認識!
花yuan垣
C. 精巧別致的湘西苗族花帶是怎樣的
湘西心靈手巧的苗家姑娘不僅會綉花,會紡紗織布,還能編織各種圖案的花帶。
織花帶是苗族紡織工藝中最復雜的一種,苗族織花帶的歷史悠久,是一種小巧精製的民間工藝美術品。花帶色彩鮮艷,斑斕瑰麗,圖案紋樣豐富多彩,在苗族工藝美術的百花園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花。
湘西苗族花帶可分黑白棉線花帶和彩色絲線花帶兩種。黑白花帶樸素大方,一般是在家勞動時系用;彩色花帶,色彩醒目柔軟精緻,一般是做客或趕場用。這兩種花帶都可採用相同的圖案。花帶一般寬為2至3厘米,長約2米,但也有寬到3至4厘米的。
花帶越寬,花紋圖案就越復雜。花帶用經緯線織成。花帶的花紋圖案,有簡朴菱形花和犬齒花,也有復雜的「雙龍搶寶」、六耳格、各種花草及文字。織花帶沒有圖樣,工藝復雜,難度大。但苗族大多數婦女仍能把握。
每年春節之後,苗家七八歲的小女孩就坐在花帶木綳上,在長者的指導下學習織花帶,到十五六歲對織花帶的技巧就把握得很熟練了。花帶不僅是苗族的裝飾品,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的聯系紐帶。
相傳很久以前,生活在深山峽谷里的苗族先民常常遭到毒蛇的侵害,死了不知多少人,當時有一個聰明的苗族姑娘眼看著族人的慘死,心裡十分難過,後來,她從毒蛇不傷同類的事實得到啟示,便把五顏六色的線織成一條與蛇長短大小相等、花紋相似的帶子拿在手裡,毒蛇以為是自己的同類,便沒來傷害她。
於是,她又仿照蛇身的花紋編織一條約3厘米寬的花帶,然後,她將花帶纏在身上,遇到毒蛇就取下花帶對蛇擺弄,毒蛇見了以為是同類,果然迅速離開。
這個辦法很靈,一下子傳開了,許多苗族人免受其傷害。自那以後,苗族織花帶也就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苗族花帶經代代相傳,越織越快,越織越美,它由原來單一的為了防止蛇傷,發展到後來的多種用途,手工精巧,圖案別致。
苗族人多用於自身的裝飾,如系圍裙、巴裙和小孩背帶「拉布歹」、斗笠帶、腰帶「拉西格」等。
同時,花帶也常做禮品贈人,寄託情誼。特別是青年男女,花帶是相互聯系愛情的紐帶。當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之後,女方送給男子的信物常常少不了有花帶。
男方得到花帶後,心情特別愉快,隨時都將花帶系在貼身衣服上,並有意露出花帶的須頭,以便讓人們知道已經有年輕的姑娘愛上了他。
苗族花帶的材料有棉線和絲線兩種,以經緯線交織編成。經線分單經線和束經線兩種。
單經線苗語稱為「禾鬧」,束經線苗語稱為「禾秋」。以單經線叫「絲打」,單經線僅為獨線。以束經線叫「線打」,束經線一般為3根。單經線與緯線同色,做帶底,束線用各種與帶底色不同顏色的線,織顯花紋。
束經線的多少常以花帶的寬窄和花帶上花紋的繁簡而定,絲線細花紋繁的一般有37束左右,棉線粗花紋簡的大多為25束左右。
編織湘西苗族花帶的「機具」十分簡單,是一個雙「X」形可收縮的木架,苗語稱「果兌」。兩個「X」形的架子中間連接起來,有點像民間那種可以折疊的小馬扎凳子。
編織時,人在雙「X」形機具前坐定,右腳穿過木架,腳面落地,左腳僅頂出膝蓋,下壓雙「X」機具的交接處,以穩定雙「X」機具不動,時間久了,雙腳可交換以避免疲勞。
整個編織過程主要有:牽經線、結耳做綜、上架、織邊、提綜、撿花、喂緯線、挑花編織等。
湘西苗族彩色花帶必須預先設計好花帶的色調,不同或相同的彩色緯線的排列方式也取決於預先設計的圖案來定。
根據要織的圖案,安挑中間花紋絲線的蓬數即對數,按整數排列組合。一般21蓬至29蓬,多可達到百餘蓬。因此花帶的寬窄取其蓬數的多少,蓬數越多則花帶越寬,蓬數越少則花帶越窄。而花邊紋樣的襯邊經線多少則可視其花帶的寬窄而定。
湘西苗族花帶的提綜裝置也十分有趣,是用線直接套在經線上,一排經線就有一排個線套,數個線套拴在一起,可以移動。編織時完全用左手控制,提起經線,放線「配色」,交織提花編織成圖紋。
這種編織方法不需任何提花裝置,完全是手工控制,與古籍中所記載的憑「手經指掛」以完成「紝織之功」之類的編織方式相類似,是一種原生態的工藝創作。
花帶圖案種類繁多,且富有變化,反映了湘西苗族人民朴實自然、勤勞勇敢、富有情感、嚮往和憧憬美好生活的審美意識。
以大自然的萬物作為描繪對象,巧妙地運用誇張變形,按意象的再現進行平面構成來組成裝飾圖案。花帶特別講究對稱均衡的協調,對比的強烈,隨意大膽。
彩色花帶色彩調和醒目,大多按中華傳統「五方五行正色」為主,以青、藍、紅、白、綠、黃等色作為基調,作為服飾的附屬裝飾,與大面積的苗族刺綉大紅大綠這種強烈的對比關系放在一處,層次得當,相得益彰。
花帶圖案呈幾何紋樣為主,常見的有表現花、鳥、蟲、魚為多,常結合人們的想像、諧音,變幻成吉祥美好的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喜鵲鬧梅、蝴蝶採花等多種文化意象。也有六耳格、萬字格及文字等。
在一條花帶上,可有花果、蝴蝶、魚蝦等多種不同的內容而同時出現,但不添枝加葉,用對稱形式將各種形態構成一格一格分開,兩邊再以簡單的二方連續圖形作為陪襯。運用線紋、枝紋、角紋、邊紋、棱紋、方紋、坨紋等形式進行再組合。
在織法上,圖紋的方向是按花帶的長度方向的叫「橫放」,是從花帶的寬度或兩邊放開的叫「邊放」,顯示出湘西苗族花帶自由隨意的創作手法。
蝴蝶紋樣是苗族花帶中最常見的一種裝飾圖案,也是苗族民間美術中使用最多最廣的造型。「蝶戀花」是最基礎的構成模式,由此還演化為「蝶化果」、「蝶化人」、「蝶化樹」、「蝶化草」等多種形式。
蝴蝶在《苗族古歌》中被稱為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出12個蛋,12年後,孵出了人類的始祖姜央兄妹和眾多動物鬼神。
所以,蝴蝶媽媽是人、神、獸的共同始祖。苗族視蝴蝶為圖騰並加以崇拜,有祖先意象和生殖意象的原始含意。
作為一種圖騰符號,蝴蝶紋飾既是苗族民間信仰的載體,又是圖騰觀念內容向藝術形式演化積淀的結果,是苗族婦女對美與自由的追求與寄託。
龍的形象在苗族花帶中分量也較重,然而苗族的龍與漢族的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但苗龍在本質上與漢龍的標准相差甚遠。
苗族的龍是一切最漂亮、最神氣、最有本事、最富有的事物的象徵總和,苗龍在苗族生活中是平等而親切的,並不高高在上,並不表示「皇權」。
所以,苗龍中有牛龍、獅龍、貓龍、虎龍、鳥龍、馬龍、象龍、水龍、蚯蚓龍、泥鰍龍、蠶龍、魚龍、豬龍、樹龍、花龍等。
這些苗龍千姿百態,但卻是民間一種模糊的文化符號,是具有這種文化符號意義的一群事物。象徵著吉祥、幸福、祖先生殖等多方面的社會文化功能。
湘西苗族花帶經代代相傳,圖案紋樣也越來越豐富,有表現吉祥與愛情生活的,如《雙喜臨門》、《五穀豐登》、《鴛鴦戲水》;也有表現花卉的,如《秋菊》、《蘭草》等。
苗家姑娘編織花帶的工藝已有很大進步,以前織一根花帶要幾天的時間,後來則一天可以織很多條。只要她們手裡有一根骨針,就如流星閃爍一般,飛針走線,一根一米長的花帶很快就織成了。
D. 請問這是什麼湖南湘西山上的,花像寒蘭,但是根不是蘭花類。
不是蘭花 像是一些吊蘭類的草
E. 電視劇《怒晴湘西》中花麻拐是什麼來頭
花馬拐是老來把頭派來保護源陳玉樓的安全。因為老把頭不相信陳玉樓能夠成功探索古墓,讓花馬拐跟在陳玉樓的身邊保護他。所以說花馬拐既是陳玉樓的手下,更是老把頭的得力助手,正因為如此心高氣傲的陳玉樓心中自然是不服氣,才會不是很待見花馬拐。在陳玉樓的心中認為花馬拐就是父親派來的眼線,所以很多次進入瓶山的時候都讓花馬拐在墓後等待他們。
而後,在丹井中遇到觀山太保,關於觀山太保的傳說本該出自陳玉樓之口,但劇情則是設定成了花馬拐來做解釋。再到後來卸嶺盜眾被軍閥馬振邦所擒,花馬拐和陳玉樓協作反水,這一樁樁一件件都無疑是在給花馬拐加戲。
F. 豐富多彩的湘西苗族銼花是怎樣的
在湘西的武陵山區,苗族婦女用心靈和銼刀創造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剪紙品種「銼花」藝術,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剪紙藝術,但是它和一般的漢族剪紙有著很大的區別。
苗族銼花以獨特的製作工藝,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紋樣,傳承著苗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苗語稱剪紙花樣為「本」,剪紙稱為「銼本」。分別用作衣褲花邊、圍裙、鞋花、帽花、帳檐花、枕頭花等處的刺綉底樣。
湘西苗族銼花按其實用性可分為服飾類紋樣和日常物品類紋樣兩大類。
服飾類紋樣以女服紋樣最為豐富,銼花製作精緻,圖案豐富,因用處不同,有數十種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圖案。主要紋樣有以下幾種:
衣花邊:包括衣袖邊和衣襟邊,呈長條狀,圖案多為花鳥組合和蝴蝶組合連續紋樣,圖案簡潔明快,線條流暢。
圍裙花:圍裙花樣圖案最繁富,外形呈倒掛金鍾形或呈扇形,製作精細,圖案多為荷花、牡丹、蝴蝶等單獨紋樣和動物、花鳥組合紋樣,構圖飽滿,線條圓潤。
鞋花:鞋花篇幅不大,分鞋頭花、鞋幫花和鞋墊花二類,圖案多為花草、鳥雀等紋樣;圖案簡潔明快,活潑單純。
苗族男子大多在外從事體力勞作,服裝寬松簡單,只是在衣袖褲腳邊綉一圈簡單花邊,圖案簡單。一些特殊男服,如苗老司作法穿的法衣,戴的五佛冠,儺戲演出的角色服裝才比較復雜。
童服紋樣包括帽花、口水圍脖、背篼等。帽花外形分狗頭、虎頭兩種,圖案有龍、鳳等紋樣。口水圍脖圍在兒童下巴,防止幼兒口水弄臟衣物,依勢造形呈圓形或半環形,內環為圓形,外環為波浪形。
圖案多為花鳥組合。背篼是母親用來背小孩的,花樣呈倒三角形,圖案多為「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等吉祥圖案。
湘西苗族的日常物品刺綉多在新婚前製成,以表現新娘的聰明才智和手工之巧。最繁雜的是帳檐花,長約2.4米,高約0.6米,下綴流蘇。圖案對稱,排列分層,題材廣泛,工藝精湛。圖案多為「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獅子滾綉球」等。
其次是枕頭花,也是成雙成對,圖案為「鴛鴦戲水」、「連生貴子」等,形象生動。
另外還有荷包花、帳檐飄帶花等。荷包花小巧別致,圖案多為寄託愛情的「蝶戀花」母題。花帶紋樣以幾何組樣及花草動物變形圖案為主,多為連續圖案。
另有一種獨特的「彌埋」圖案,由山巒變形的飛馬圖案、馬蹄圖案和山水紋樣構成。
由於銼花花樣的實用不同和追求的寓意差異,湘西苗族銼花紋樣概括起來有6種代表類型。
首先是龍鳳紋樣。湘西苗族銼花中的龍鳳形象及寓意與中原文化中漢族的龍鳳象徵不盡相同。漢族龍占據至高無上的特別尊位,成為皇權、天命、專制的象徵。漢族的龍,騰雲駕霧、張牙舞爪、一股霸氣。
而苗語稱龍是護家之神。苗族在居室的堂屋正中地上均設「龍穴」。每年春天舉行隆重的「接龍」、「迎龍」儀式,將龍從村中水井「請迎」回家。
在獨特的文化環境和地理環境中,苗族巧手借鑒漢族龍形象,並與苗族文化相結合,將其本土化,塑造許多變形龍形象,從中可以看出苗族先民原始思維的特徵以及純朴稚拙的鄉土藝術風格。
鳳凰喻為「神鳥」,是鳥中之王,體態紛繁多姿。苗族銼花中的鳳凰主要繼承了漢族鳳凰的造型並有一定程度的變形,有的與人組合,有的與植物組合,如「鳳穿牡丹」、「仙人騎鳳」等。
湘西銼花龍圖案多用於帳檐等日常器物圖案中,鳳圖案多用在女子服飾中,如衣袖花邊、圍裙上。龍為男性陽剛之象徵,而鳳為女性陰柔之象徵,因此,「龍鳳呈祥」、「翔鳳雙喜」這一類吉祥圖案多出現在新婚夫婦的帳檐上,寓意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苗族認為獅為吉祥之獸,可以避邪。漢文化中,獅為百獸之王,被藉以象徵人的權勢和富貴。湘西苗族的獅子紋樣雖受漢獅的影響,但造型有其獨創性,基本形態大不相同,獅的外觀造型古樸別致。
苗族人每年過年後的正月份都要舉行「玩年搶獅」和「百獅會」的大型活動,表演獅舞、登高等節目。
苗族銼花「雙獅搶綉球」造型生動形象又有變化,改變傳統雙獅的相向對稱特徵。前面一頭雄獅回首,高昂的頭,長而卷的頸毛顯出一派霸氣;後面一頭雌獅,昂首闊步,生氣十足。
另外,獅的造型也新穎別致,有的是龍首獅身的合體,有的是獅與花果的組合。獅子紋樣除了帳檐花樣中使用較多外,也廣泛應用於服飾、建築、傢具、器物等裝飾中。
蝴蝶是苗族圖騰崇拜的物象。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始祖,也是苗族的保護神,因而蝴蝶又成為吉祥、幸福的象徵。苗族《綹巾曲》中有「殺豬掃村寨,祭祖祭蝶媽」之句。長期以來,蝴蝶就是苗族集體無意識的始祖意象和圖騰紋飾,它具有母題的原型意義。
在湘西苗族銼花紋樣中,蝴蝶運用得最為普遍和廣泛。有的蝴蝶紋樣是蝴蝶與花朵、石榴、桃子的組合。正看是蝴蝶,倒看又變成了花朵和果實。
苗族蝴蝶紋樣主要用在帳檐花、褲腳花、衣花邊、鞋花、圍裙等處,出現頻率最高,成為最受歡迎的紋樣之一。其中有的蝶須甚至多達12支,靈動飛揚,極富神韻。
蝴蝶紋樣在苗族服飾中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裝飾功能外,它還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關注神話傳說,要討論苗族的哲學思想,首先就會遇到家喻戶曉的「蝴蝶媽媽」的故事。
苗族信奉「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許多動物和植物,苗族人民認為不同物種因靈性的存在可以「互滲」。銼花紋樣中,除了獨立的花鳥組合外,還有很多「互滲」表現的花鳥組合紋樣,常見的有「鳳穿牡丹」、「鳥啄石榴」等。衣袖花邊也有不少簡單的花鳥組合,如「白鶴采蓮」、「大雁菊花」、「喜鵲飛梅」等。
鳥是祖先的象徵和化身,還是一種原始的圖騰標志,象徵生殖崇拜。鳥也是引魂歸宗的使者與向導。苗族民間流行的一種觀念認為,一個人有72個魂魄,其中之一就是人死後變為鳥,並且生前如沒有參加過「遊方」、「射背牌」、「跳月」,即沒有公開地談過戀愛,就不能變鳥。
而鳥是指路帶領人的魂魄通過陰間毛聳山,穿過層層地獄,走到祖宗發祥地的伴侶。鳥既和「遊方」相聯系,又與能否和祖先在一起相聯系,把它綉繪在服飾上,自然就能起到標示自己是鳥的子孫,得到圖騰祖先認同的作用。
能夠變鳥,是亡者的最高榮謄。既然變鳥的前提是必須談情說愛,生育是鳥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那麼鳥就是具有了生殖的意象,成為生殖崇拜的反映。
動植物組合紋樣圖案中,動物多佔主體地位,植物作襯托。代表花樣有「狗腦帽花」,是童帽花樣,表現了苗族盤瓠崇拜的遺留,圖案是一隻狗頭。
復雜的組合紋樣篇幅較大,多用於帳檐花。如「雙猴摘桃」,意寓白頭諧老,福壽與共;貓與兔組合,表明吉祥平安、和睦相處;「雙鵲石榴」,象徵子孫繁衍;「鸕鶿捕魚」,既反映漁獵文化,又反映求子心理。因魚多子,啟迪著人們去幻想藉助魚的旺盛生殖功能,來提高和強化人的生殖能力,以期子孫榮昌。
苗族剪紙圖案有的從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傳承變異而來,因此又保留著漢族文化的特色,如「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等。
動植物組合圖案中,還有一個有趣現象,即以家禽、家畜入畫,如牛、豬、雞、狗、羊等,顯得親切、自然、活潑有趣。
G. 湖南湘西龍山有一種蘭草一根枝幹結很多朵蘭花叫什麼名字
估計是蕙蘭。
H. 湘西的花
古丈種茶葉多,保靖也有不少在種茶葉,花垣和吉首種青蒿的不少。
I. 湘西的童謠
湘西的童謠很多哦。
先告訴你幾個,你還記得不??還記得多少呢。內
1、煙子煙莫煙我,我是天容上的梅花朵,豬劈柴狗燒火,貓兒洗臉笑死我。
2、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維起」學打鐵(貼),
打鐵難扯爐,我要學屠夫。屠夫難殺豬,我要學讀書。讀書難認字,我要學戲子,
戲子難幫腔,我要學和尚。和尚難念經,我要學當兵。當兵難跑路,我要學開鋪。
開鋪難數錢,我要下桃源。桃源事不好,我要學背草。背草難轉彎,我要學做官。
做官難講理,我要學討米。討米難告話,我要學打架。
打架難背錘,你一錘我一錘,滾「維起」(回去)
3、蟲蟲蟲蟲飛,飛到老瓦溪,老瓦窩個蛋,寶寶一口乾。
4、一顆米,沖到底.不是他,就是你.
5、打掌掌、討莽莽,討得多、養哥哥,討得少、養老老。
6、小妹妹,你莫哭!轉個彎彎是你屋。田也有,地也有。開起後門可以摘石榴--------
J. 湘西的苗族是什麼苗
按語言大致分是三種,湘西方言苗族,黔東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細分。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苗族自稱果雄,舊時稱紅苗,因為女性會穿紅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間系紅絲帶,清朝時期,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現在沒有這種服飾了。湘西方言內部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東部土語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瀘溪兩縣以及吉首市的東部,他們的服飾特徵是挑花,以幾何圖案為主,無論衣服、頭帕還是圍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紋,少銀飾;西部土語分布較廣,湘西州花垣縣、鳳凰縣、保靖縣、龍山縣、吉首市西部、懷化麻陽、新晃、貴州松桃縣、重慶東南部以及湖北宣恩縣是主要分布地區。西部土語苗族服飾顏色以深藍、黑色為主,上面有刺綉的花紋,以花鳥為主,銀飾較多,特別是鳳凰、松桃的苗族,銀飾繁盛,不輸黔東南苗族。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稱木、嘎鬧、孟等,舊時稱九股黑苗,分布於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廣西融水縣、湖南懷化靖州等地。黔東苗族的語言差別不大,放慢語速基本都能交流,廣西融水苗族除外。黔東苗族支系多,服飾不下兩百種,且銀飾繁多,目前各媒體、旅遊勝地中的苗族銀飾和服裝樣式大多來自黔東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數量最多,按語言可分為三個群體。第一個是川黔滇次方言群體,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稱「蒙」,舊時所稱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屬於這個群體,廣泛分布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全境、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地,後又因戰爭遷至美國、法國、澳洲等地,其中雲南文山的影響力最大。這個次方言群體的語言互通性其實非常高,從貴州畢節到雲南文山再到美國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習慣了對方的發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說語言差異很大,寮國一代的苗族發明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苗文,後帶到歐美,使用的范圍很廣泛。
第二個是滇東北次方言群體,舊稱大花苗,主要分布在烏蒙山地區,貴州畢節、雲南東部昆明、昭通一帶,自稱「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專門用來書寫苗語聖經的苗文,字母符號比較特別,稱為伯格里苗文。
第三個族群可以稱為「麻山苗族」群體,包含了多個次方言群體。雖然他們的苗語劃入西部方言,但實際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過度地帶上,比如貴州的貴陽市、黔南州、安順等地,自稱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銀飾隨著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懷化東部、邵陽和廣西龍勝一帶的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