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完整的湘西剿匪秘聞:趕屍小說 (要完整的) 謝謝了!!
湘西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有三大邪,其一為「湘西趕屍」,其二為「放蠱」,其三為「落花洞女」。
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這合香港電影演的一樣。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趕屍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采葯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聽導游介紹,它還算有科學根據的,趕屍的巫師使用了貓,貓對於屍體來說就象磁鐵,容易吸起來,讓其蹦蹦跳跳。我聽來卻覺得不大可信,一個屍體的重量少說有90斤,翻山越領的,貓那有那麽多能量,就算沒有磨察的損耗,貓本身也沒有可以存貯多少能量啊。所以肯定是不可能的。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流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 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只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湘西的「落花洞女」則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將樹葉哭下來;到山洞不吃不喝,幾天不死,回來後也不飲不吃,幾天後就死去。部落人們認為她去和樹神、井神結婚了,因而這些女孩生前沒有結婚,但人死後,別人去辦喪禮,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給他們不但不辦喪禮,還要辦婚事,以示婚禮之喜。
「湘西趕屍」歷來是一個謎團。一般的文學作品裡和影視作品中對「湘西趕屍」的現象,往往是這樣敘述的:「夜半……荒郊……小路……月亮透過烏雲邊緣,向地面撒出摻白的光線,一隊白影在地上緩慢的移動著。仔細一看,像是一群人。為首的是一位衣料渾黑、寬衣大袍的老者,只見此人,左手持一雙紅繩銅鈴,右手揮一三角杏黃令旗,鈴聲一起——呤……呤,旗幟隨之一揮。老者身後還默默的跟隨著一隊行動怪異的人,說怪異,是因為這群人的行動,異常的一致,一致到如同是同一個人,而且一個個走起來都是同手同腳!看他們走路的力道,也有異與普通人,每一步都踩得相當生硬,似乎沒有我們平時行路時,那種輕快、有彈性的步伐,再看到這群人的面孔,就更叫人感到驚異!蒼白……蒼白的面色中發出灰黑和鐵青的混合色,還帶有些許暗紅的斑點,雙目深深的陷在眼眶之中,深得找不到眼珠,只剩下兩個黑黑的空洞。雙頰也深陷進去,上面帖著黃紙,好象還劃著符。各個身著白袍,雙手平舉向前生出,從白袍中,還不時滲出一滴滴混濁的東西,向周圍的空氣中發出陣陣惡臭。這群絕對不是『人』,他們是僵屍!而那個黑袍老者就是——『趕屍人』。」
趕屍,應該是確有其事的。清代中期,這種技術的出現,是用於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旋渦暗礁密布,船隻往往沉沒。清代曾經有人在北京作官,閑時買書,必得是一式三本。待到年老書多,告老還鄉之時,入川走的是水路,圖書文籍,分裝三船運回。最後還算幸運,沉沒兩船,還剩船復本。他是從下游往上遊走,逆水行舟並不快捷,尚且要沉底,蜀道之難可見一斑了。所以行船放排,在長江中最是風險,要搭上身家性命的,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趕屍,就是在川東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幾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前後的路程,都有船運或公路。只是這一段,山高林密,狼虎出沒,運載棺木的牛車走不動,船家又不搭手,不得以只有託付給「趕屍人」了。喪主先得找到當地的「趕屍旅店」,一般是挑一面杏黃小旗,上書「祝尤科」三個大字的地方。那趕屍的人,自己是不會承認這個不好聽名字的,你得稱他「先生」,他自認為是「祝尤科」(古代的巫醫專科)的大夫。喪主與「先生」談好了價錢,交割了銀兩和屍首,交代完接屍的地點,就可以自己上船先走一步了。
在趕屍人的專業術語中,並沒有「死屍」或「死人」的稱謂,死人稱為「喜神」(死人的諧音),每次趕屍,必須有兩具以上的屍體,不然就不叫趕,叫「背」,找一個膽大的把死人背回去就得了。待到有了兩具以上的屍體,到了傍晚,「先生」就開始作法了。設壇、點香,燒紙,對屍體如此這般的處理一下,便開始出發。他每搖一下鈴,手上繩子一緊,屍隊就向前走一步——慢慢的。他們走的都是人跡罕至的荒野小徑,「先生」算好了路程,待到差不多要天亮了的時候,總能找到一個專為趕屍人服務的小旅店,打尖休息。至於那幾個死人,也有停放的地方——這些小旅店無一例外向內開挺的、厚重、上黑漆的木質大門。這門背後,就是屍體靠站的地方。當地有忌諱小孩到門背後玩的習俗,應該就是源於此事。
「死人為什麼會動」,這大概是讀者最後的迷團,事實上趕屍人神秘的晝伏夜出,多半也是為了保守這個機密。我們知道,人死後會立即僵硬,稱之為「屍僵狀態」,過四十八小時後,肌體就會恢復一些柔軟,然後就又是發硬。但這時大的關節,例如髖關節,在外力作用下,還是能有小幅(20度)的活動的,這就是死人行走的物理條件之一。把兩個屍體,排好隊,伸直前臂與地面平行,然後用長而細的竹竿順著手臂用繩索固定,這兩個屍體就連成一個立體的架子,不會翻倒了(這就是為什麼要兩個死人的原因)。這時候如果拿一個繩子連在第一具屍體上,然後在另一頭用手輕微用力一拉,屍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就象提線木偶一樣歪歪斜斜的直腿走起來啦。事實上這樣還不如叫「拖」來得明白。從川邊到湘西,地理條件是向下傾斜的,走的一般都是向下的斜坡,勢能轉化為動能,屍體架子就能走得方便些,而這些小路,都是趕屍人精心選擇,上坡極少,真就是有了拖不過的上坡,也說不得只好一個個背上去了。這就是趕屍的最大奧妙。
民國之後,民智漸開。炸葯的廣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現了現代公路和汽車,不信邪的汽船也開始搭載屍體。人們的鄉土觀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屍體運回老家。就象火車的出現粉碎了保鏢和綠林強盜聯合製造的神話一樣,「祝尤科」的趕屍人也被歷史淘汰了快一百年了,保存在人們記憶里的,恐怕只有那伸直前臂、一跳一行的僵屍,和趕屍人的鈴聲了。
『貳』 湘西為何多土匪
湘西,也就是湖南的西部,我路過過那個地方,可以說是地勢險要,而且幾乎每天都是陰沉沉回的,也流傳各答種鬼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為什麼湘西會多土匪呢?
首先因為湘西這個地方的土地非常的貧瘠,基本上以山區居多,而且當地的老百姓可以說是普遍的比較的貧窮的,因為普遍的貧窮,所以就有人動起了歪腦筋,既然誠實勞動不行的話,那我們就一起去搶奪其他人的就可以了,所以,就這樣,一股一股的土匪就橫空出世了。
第二就是因為這個地方的地勢險要,所以呢,很多土匪會選擇在湘西當做自己的老巢,因為這邊畢竟是山連著山,而且每一座山都比較的難爬,所以呢,在這里安身比較的安全,進可以下山掠奪,退可以跑到深山老林,沒有人能夠找到他們,所以湘西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的土匪。
第三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比較的貧窮,所以呢,當地的軍閥也就懶得管理這個地方,而時間長了,這個地方成了三不管地區,自然會有很多的土匪草寇跑到這里躲避追查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成了土匪聚集地。
『叄』 有關湘西土匪田大榜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有哪些
1,《血色湘西》
《血色湘西》是由龔若飛執導,由白靜、李桓、劉敏濤、張光北、黃若萌、高梓棋等主演的一部抗戰劇,於2007年11月30日在湖南衛視獨播。
該劇以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湖南主戰場為背景,講述了1939-1945年期間,以田穗穗、石三怒、龍耀文、龍耀武為代表的湘西麻溪鋪鎮一帶抗日軍民,在共產黨員童蓮的教育、發動、組織、領導下,面對日寇進犯,誓死捍衛家園的悲壯故事。
2,《湘西往事》
《湘西往事》是由陳海萍、王靜編劇;王 靜、馬功偉導演;王學圻、王偉、韓雯雯、劉雨鑫等主演的30集電視劇。故事講述的是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以湘西剿匪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當年的鬥智斗勇、愛恨情仇。
3,《喋血邊城》
《喋血邊城》是強視傳媒出品的戰爭劇,由劉逢聲、林峰執導,鄭凱、鍾思華、修慶、王伯昭、王鵬凱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辛亥革命時期湖南湘西邊城鳳凰,覃飛和他的兄弟們面對腐朽清廷的統治,挺身而出歃血為盟,聯合各大寨子,發動起義的故事。
4,《湘西剿匪記》
《湘西剿匪記》描寫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為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派員率土匪頭目瞿天華之女瞿湘玉親臨湘西地區,重金收買當地土匪集團,建立「反共復興基地」的故事。
5,《新烏龍山剿匪記》
《新烏龍山剿匪記》是由劉光執導,秋瓷炫、安以軒、蒲巴甲、呂良偉、申軍誼、劉佩琦領銜主演,長城影視出品的戰爭劇。該劇根據湘西剿匪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如何智斗土匪的故事。該劇已於2012年1月9日在湖南衛視首播。
『肆』 誰知道湘西剿匪的是那支部隊
駐守雲南的是四十七軍,就是當年湘西剿匪的部隊
『伍』 跪求精彩的湘西剿匪故事,謝謝!!!
我是湘西人,我爺爺的兄弟就曾經給剿匪偵查員帶過路,有一天,他和一個偵查員走山路回來專,遇到了屬土匪,由於偵查員不會講當地話,被土匪發現並一刀砍開腹部,踢下懸崖,腸子流出掛在崖底樹上,我爺兄弟,下跪求饒,苦苦哀求,最後土匪動了惻隱之心,他才撿回了性命。
『陸』 《烏龍山巢匪記》什麼樣的劇情
主要演員
陳家徒飾劉玉堂
申軍誼飾鑽山豹
岳躍利飾劉 喜
安亞平飾何 山
馬軍回勤飾田答秀姑
姚未平飾田富貴
周琦飾田大榜
陳瑪雅飾四丫頭
侯 華飾田石頭
劇情梗概
電視劇根據湘西剿匪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在湘西實地拍攝。 湘西匪患嚴重,解放初期,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剿匪的故事就曾在這里上演,號稱"東北虎"的我方英雄劉玉堂智斗土匪頭目"鑽山豹"的故事在我國更是家喻戶曉。 該劇以凝重的筆觸,曲折的故事,驚險的情節,激烈的槍戰和武打描述了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剿匪小分隊隊長。人送外號「東北虎」的劉玉堂為首的剿匪小分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與匪首田大榜、鑽山豹,國民黨女特務四丫頭等展開的一場殊死的斗爭。 該片在著力歌頌有勇有謀的劉玉堂;疾惡如仇的田石頭;好講大話但又充滿犧牲精神的何山;詼諧幽默的劉喜等剿匪英雄的同時,也較真實地刻畫了老奸巨猾且心腸歹毒的田大榜;鬼計多端,色厲內荏的鑽山豹等眾多的反面人物。
『柒』 湘西剿匪時,湘西有那些大土匪
湘西大土匪有李蘭初,彭玉清,陳子賢,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
剿匪第一階段:中心區進剿很快奏效。夏秋兩季,解放軍攻克永順「五連洞」,生擒匪首李蘭初;在保靖縣野竹坪消滅「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股匪;圍殲盤踞芷江東北角的彭玉清股匪;合殲沅陵鳳鳴山一帶2000多名土匪,擒獲匪首陳子賢。到10月,中心區剿匪基本完成。
剿匪第二階段:進入冬季,邊緣區會剿戰役又拉開帷幕。在湘、鄂、川、桂、黔5省邊緣,分南、北兩線會剿,主要匪首曹振亞、楊樹臣、蔣燮琴等或被擊斃,或被活捉,其餘逃竄川、黔邊境的土匪也被消滅。
1951年1月20日,鳳凰縣上萬群眾大搜山,「川湘黔反共救國軍」司令龍雲飛料難逃命,拔槍自殺。至此,歷經一年有餘的湘西剿匪獲得決定性勝利。
肅清殘匪:此後的1951年、1952年,湘西地區持續肅清殘匪,匪患得以徹底盪平。
(7)真實的湘西巢匪擴展閱讀
湘西剿匪英雄:湘西剿匪的勝利,是鮮血換來的。據《中國共產黨湖南歷史》載,僅解放軍第47軍就犧牲了上千名戰士。湘西剿匪戰斗中,涌現出許多英雄集體和戰斗功臣,如打退1000多名土匪進攻的「老溪寨英雄排」。
月行750餘公里,終於將敵殲滅的「長追千里連」;連續7次爆破土匪巢穴的英雄叢士林;單身奪機槍,一次殲匪70餘名後壯烈犧牲的趙啟英等。
湘西剿匪主要指揮官:
1、曹里懷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軍長。6月28日寫出《關於奔襲作戰的幾個問題》一文,指導部隊適應長途奔襲作戰的環境。7月中旬,組織指揮了宜昌、當陽戰役。之後,奉命率部配合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9月下旬,率部進駐湘西,執行剿匪任務。
2、劉賢權
1947年1月,任合江軍區富錦軍分區司令員。7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政治委員。1948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主任,8月,任第一縱隊三師師長。
『捌』 湖南有多少巢匪記電視劇
這還真沒統計過。你可以上湖南衛視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