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湘西真的有趕屍這回事嗎屍體是怎麼行走的
假的,只是他們把屍體按順序排好後,用竹竿從屍體的袖子裡面穿過回去,將屍體的手臂固定在竹答竿上。接著前面一個人扛著竹竿一邊走路,一邊拿著鈴鐺搖鈴。後面的人,就直接扛著竹竿走。原處看起來就像屍體在自己走一樣。
❷ 湘西趕屍是怎麼驅動屍體行走的
這個是真的,趕屍前道士會說。睡你麻痹起來嗨!
❸ 人死了是不是還可以行走..湘西趕屍是否屬實
古代湘西偏僻很窮…但是堅信落葉歸根…每當有人客死異鄉…又付不起運送屍體的車馬回費…這時趕屍人出答現了…用走路的方式把屍體運送回家鄉…趕屍的時候一般都是師徒倆人
師傅領路徒弟背著屍體
因為徒弟背著屍體時外面還會再罩一件壽衣
說以人們看不到徒弟以為是屍體自己在走
而且因為屍體是僵硬的
會隨著走路而上下晃動
所以給人們造成屍體是跳著走的錯覺
人們大多不會去接近趕屍人
趕屍人也不會到處說出其中的奧妙
所以人們就想像出了僵屍
❹ 湘西趕屍神秘悠久,趕屍人真的能讓屍體自己走嗎
據了解趕屍是屬於苗族蠱術,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從清朝開始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在運送屍體的時候經過三峽,三峽的水流湍急,為了不讓屍體遇水,趕屍人這一稱謂也就產生了,但讓屍體動起來其實這是古人的一個謊言。
現今技術越來越先進了,人們懂得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關於湘西趕屍可以讓屍體自己動起來的說法也就越來越不可信了,讓屍體自己動起來的說法,不過就是古代的人自己編的謊話,因為湘西多山少於人接觸,這種讓屍體自己動起來的話也就越來越多人相信了。
❺ 贊美湘西的文章
里耶古鎮
邂逅里耶,是一個偶然的緣分,也許正是這種偶然,才有著一種意外的驚喜。
從長沙到吉首,如果去里耶,距離會要近些,可我們的目的地不是里耶,而是龍山縣城。翻過逶迤連綿的盤山公路到達一片寬闊的高原平地,在這個湘西北邊陲的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鄂湘渝三省交界之處,建有兩個縣城——湖南龍山縣和湖北來鳳縣,兩個縣城的交界處就是一座幾十米長的橋。在這座美麗的縣城龍山縣工作完成後,本來是要直接回長沙的,可有人提出來去里耶看看,去看那個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的里耶古鎮。龍山縣城在龍山的最北端,而里耶在龍山的最南端。於是,只好沿著湘渝交界的公路從北往南走。
顛簸的山路,5-6個小時的車程,穿行在烏龍山大峽谷之中。有人提出疑問,跑這么遠的山路專程去看那麼一個小鎮值不值得。而在我心中認為是很值的。
且不說古鎮的風景會怎樣,光是穿行在烏龍山峽谷中,那迷人的景象就令人流連。《烏龍山剿匪記》中那片神秘美麗的地方一直只是在夢中縈繞,如今已經悄然真真切切的穿行在神秘的烏龍山大峽谷中了,那種心情自然是格外興奮。路的兩邊高處是莽莽蒼蒼、蜿蜒秀麗的山石險峰,路的下邊是如玉帶盤纏繞的清澈的河流,有時是懸崖峭壁,險象環生,有時是曲徑通幽,鬱郁蔥蔥的高丘林蔭,可見到小塊的梯田,散居在山中的苗家木屋。頭上是白雲悠悠,山中是鳥語花香,令人忘記了山路顛簸的辛苦。
5個多小時的翻山越嶺,視野豁然開朗起來,寬曠的平原上,金色的秋陽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稻浪滾滾,瓜菜連畦,讓人忘記這是在湘西了。路邊的房屋也漸漸多了,直覺告訴我,里耶到了。
但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是一片現代的房屋建築,三四層高的樓房,有的已經完工,有的正在施工,而有的是已經停工,沒人居住,也沒完全建好。難道這就是古鎮?同行的龍山的朋友說,這是里耶的新城開發區,劃出這片地對外招商,但是招商的效果並不好,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
幾分鍾的車程後,我們終於進入了古鎮。
這才是我想像中的古鎮,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土家風格的民清建築,雕花欄桿的古老木屋,古風盪漾的商號招牌,讓人沉醉在厚重的歷史中。然而這里沒有象鳳凰古城那樣的遊人的喧囂,沒有急匆匆趕路的人群,只見斑駁的老屋前,悠閑得坐著幾位老人,或品茶或叼著煙袋閑聊,有的在老屋裡悠閑的做著自己的家事。
大凡稱之為古鎮,往往是在歷史的塵煙中蟄伏太久,在散發淡淡的時代氣息的同時,更多的是彌漫著濃郁的原始風味。漫步在里耶的青石板路上,我的感覺是,里耶在歷史的塵煙中蟄伏得太久太久,她一直還沉睡在明清小說的意境里,如果還這樣沉睡下去,以致若干年後會慢慢的讓人遺忘。
然而,2002年的初夏,一口古井的發現,一下驚醒了一個2000多年的夢,激發出了這個養在深閨隱山居水的湘西古鎮的激情。
這是一口古井,是一口會說話的井,一口能訴說兩千多年前歷史的井。
2002年,里耶古城的發掘中,這口古井一次性出土秦代簡牘近3.6萬枚,遠遠超過中國歷次出土的秦簡總和,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井」,其簡文有10餘萬字,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郵遞、軍備、算術、記事等。簡牘的時代皆屬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朝時期,紀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一年不少。里耶秦簡是繼1975年、1989年雲夢秦簡、1979年青川郝家坪戰國秦簡、1986年放馬灘秦簡、1993年王家台秦簡發現後最重要的、數量最龐大的一批秦簡(上個世紀發現秦簡的總量不過2000枚),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秦朝的歷史記載只有隻字片言,里耶秦簡極大彌補了秦史空白,復活了秦朝歷史。
同時的挖掘中,里耶數百座古墓葬群與這座古城同時重見天日。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佔地1萬多平方米,有夯土城牆、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布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
「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牘。」考古專家們的一致共識,使里耶——這個鮮為人知的小鎮,一躍成為「中華第一古鎮」,「湘西歷史上不是蠻荒之地」。
行走在里耶,是一種天馬行空的心靈漫步。不時感受她勃發的歷史氣息,你可以浮想聯翩,你可以尋覓那歲月封塵的記憶。「里耶」的含義是土家語「闢地」的意思。相傳開發之初,土家先民從漁獵轉入農耕,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幾千年前,這個隱居大山之中的古城,又遭受過怎樣的戰火洗禮?從古城出土的建築材料、陶片、青銅兵器以及生活堆積物來看,里耶古城是戰國時期楚國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來開疆闢土和抵禦秦國的進攻。戰國末年,秦國大軍從烏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軍被迫東遷,這座古城就被放棄了。
那麼,又是什麼時候,是誰把那麼多完整的秦簡沉埋在一口井裡。
這口井出土的洋洋數萬卷秦簡是遷陵縣的縣丞所留下的官方文書。查閱資料中知道,保靖縣在古時候一直叫做遷陵縣,今天的保靖縣城關鎮仍然叫做遷陵鎮,這個名字能從兩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自有她厚重的歷史底蘊。而現在屬龍山縣的里耶鎮的南邊是酉水河,酉水河的另一邊就是保靖縣的清水坪鎮。也許里耶鎮在兩千多年前當是保靖的轄區,也許,里耶鎮還是保靖縣(遷陵縣)的縣城,就算不是縣城,兩千多年前的里耶鎮也是遷陵縣的一個重鎮。
遷陵縣的縣丞在始皇帝的統治下,戰戰兢兢,雖天高皇帝遠,卻也不敢怠慢,所有的官方文書皆做得一絲不苟,連一些日用的賬目也記得清清楚楚,等待著始皇帝隨時傳閱。
有一年,秦相呂不韋被始皇帝罷黜後,放逐到巴蜀時曾路過遷陵縣,他在那裡盤恆了數日,縣丞曾把自己收藏的文書賬目拿給被免了職的呂相過目,呂相看後對縣丞贊不絕口,說要是始皇帝看到這些文書定會給縣丞加官進爵,縣丞聽後,更是把這些竹簡當成了寶貝。始皇帝當然沒有時間去看一個小縣丞的日用記錄,他有許多軍國大事要去思考,於是,那些寫在竹簡上的記錄被縣丞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官衙的書記室里,而且,每天都有一名小官吏用一塊橘黃的絲巾去拂拭竹簡上的灰塵。
秦始皇統治下的秦朝用高壓和苛政來統治百姓,那麼,他治下的百姓當然也沒有幸福生活可言,為了生存,他們定然會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只是眾多起義的百姓中影響最大的一個例證。
一個漆黑的夜晚,遷陵縣丞如平時一般,辦完公事,鎖好官衙大門,回到自己家中,與自己的妻子兒女共進晚餐,那天,縣丞的心情頗好,他的小妾還陪他喝了幾杯酒,就在他稍有醉意的時候,一個守城門的衙役匆匆闖進了縣丞家的大門,這是從來都沒出現過的事情,縣丞正准備怒斥衙役的時候,卻被衙役帶來的消息嚇呆了。
原來,遷陵縣的鄉民不甘始皇帝的欺壓,一個平時頗有名望的鄉農,或姓田、或姓石、或姓彭、或姓向的,登高一呼,從者趨之若鶩,趁著天黑,攻上了縣城的碼頭,正朝著官衙沖來。縣丞是個膽小羸弱之人,也是個存有僥幸心理的人,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趕緊逃走,但他還想著再回來做他的官,那麼,那些珍貴的文獻資料是萬萬丟不得的,於是,他果斷下令,把數萬卷的竹簡全部扔進書記室門外的一口防火井裡,再推倒書記室的泥牆,把水井堵死,匆忙之間,衙役們把縣丞的小兒子每天背誦的九九乘法口訣表以及一些尚未使用過的空白竹簡也扔進了井裡,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縣丞是親眼看著衙役們把古井封好後,才卷了細軟、帶了官印,倉皇出逃。
縣丞這一走,就沒再回來,因為,起義的鄉民們早就控制了所有的舟船,在那時的湘西大山裡,沒有了舟船就如同被砍掉了雙腿,為了爭奪一條生命之舟,縣丞和他的衙役們在縣城的碼頭上與造反的義軍們激戰了一場,當然,戰斗的時間並不長,養尊處優的縣丞和他的家人、衙役們瞬間便全軍覆沒,黑暗中,縣丞沒有看清是誰殺死了自己,懵懵懂懂地到閻王處做了一個糊塗鬼。
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起義,雖不是轟轟烈烈,卻給後人們留下了一把開啟秦王朝大門的鑰匙,可惜,歷史沒有記住這個沒有星月只有吶喊的夜晚,倉促間,縣丞也沒有把這次突發的戰事寫進他的竹簡里。那晚,憤怒的義軍殺光了所有的官差,一把火把官衙燒成了白地,於是,被縣丞埋藏在防火井裡的數萬竹簡一直沉睡到了公元2002年,而這數萬的竹簡能讓今天的你我一抬腿就能走進兩千多年前的秦王朝。
這樣一段想像的故事已經無從考證。然而,悠悠酉水河還在,千年酉水,流淌著千年歷史,見證了古鎮的興衰。
里耶城外的酉水河,發源於湖北宣恩,流經重慶,從里耶注入湖南,再在沅陵匯入沅江,全長1200餘里。也正是這條浩浩盪盪一瀉千里的酉水,以其豐富的資源養育了我們的土家和苗家先民,詮釋著里耶古鎮的的悠久與輝煌,在時代的變遷里見證了里耶歲月的滄桑。
著名作家沈從文在其《白河流域幾個碼頭》一文中對里耶有過這么一段描述,「白河上游商業較大的水碼頭名『里耶』。川鹽入湘,在這個地方上稅。邊地若干處桐油,都在這個碼頭集中。」 沈先生所稱的「白河」即現今的酉水。銀帶似的酉水從南面繞過里耶鎮後轉向東流去。
古鎮還是那個古鎮,酉水還是那條酉水,歷史和歷史上的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都會隨著清清酉水河而流逝,一去不復回。
隨著水運交通的淡出,很多靠水運的城鎮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繁華,就象里耶。
然而,古鎮的文明卻永遠不會被歷史抹去。古老的里耶已將軍事、政治、經濟以及美學諸方面結合得盡善盡美,她是精美之作,也可以說是人類創建的和諧之作。秦簡的發現更增添了這個古鎮的神秘。
這趟意外的里耶之行,我一直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里耶,已深深地在我記憶里。
❻ 湘西趕屍是真的讓屍體行走,還是人抬著走
湘西趕屍實際上是人背著屍體走,套著寬大的衣服,看著就像屍體自己走一樣,不過古代的事誰說的准呢,怪異的事情太多,人類有些無法解釋
❼ 湘西會「行走」的碗墓是怎麼一回事
在湘西古丈縣會溪坪背後山嶺的密林中,相傳山裡有72座古老而神秘的、用大批的青花碗對壘而成的墓葬,傳說這種被用來修建墓穴的碗都被下了詛咒,不但可以讓碰到碗的人倒霉,據說這種碗墓還能漫山遍野的到處走動,讓當地村民聞之色變。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地村民宋太熙曾為他人修築過仿製的碗墓,他知道古丈縣後面的五里坡就有一座古代的碗墓。前來采訪的電視台記者跟隨宋太熙走了半個小時的山路之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宋太熙口中所說的碗墓所在地。只見雜草之中,一些整齊排列的花瓷碗顯露出來,眼前的碗墓高約1.5米,共有六層,每層都有排列整齊的花瓷碗,按同一個方向堆積而成。瓷碗間的縫隙則用水泥澆築密封,據說,這座碗墓一共消費了2008個瓷碗。
宋太熙告訴我們,眼前這座碗墓,只是最近幾年才「走動落腳」形成的一座碗墓,根據相關傳說,真正的碗墓,都是會在山間走動的。「我的母親說,看見這個墓了,你要磕頭,作揖,不要摸了,摸不得了,那要插口的了,插口知道吧,插口就是毒咒你的,不會有好的結果。」
那麼,湘西的碗墓是不是真的被下了詛咒,還會自己長腿跑來跑去嗎?對此,古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之後,推測出這應該是古代湘西豺狗寨土司王的陵墓。那麼,這名當地的土司王,他的墳墓又為什麼會「移動」呢?原來,為了防止自己的墳墓被後人盜掘,這位土司王修築了72座疑冢,並且每一處都修築的一模一樣,村民們經常上山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一模一樣的的墓葬,誤認為是墓葬會「移動」,於是就以訛傳訛,因此碗墓會「走動」的傳說也就一直流傳到了今日。
❽ 求湘西詩句
1、唐代:柳宗元《冉溪》
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
譯文:囚居到老回也沒有其他的事情答可做,只願在瀟水冉溪邊上選個居處。
2、唐代: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霜繁。
譯文:亭亭玉立,瀟水西畔;秋季來臨,風緊霜繁。
3、宋代:趙蕃《次韻酬吳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湘西一杯酒,渺渺紅葉換。
譯文:瀟水西畔喝的那一杯酒,多少紅葉都換不回來。
4、近現代:劉逸生《游湘西張家界》
石磴回環踏不窮,連柯接葉掩蒼空。
行人身在碧波底,只少游魚撥尾紅。
譯文:連綿不絕的山好像走不完,延綿的樹葉彷彿連接到了天上。行人的身影倒影在水裡,能看見少許的魚游來游去。
5、宋代:胡寅《題湘西小景》
身在山中不見山,山前行客未能閑。
何人水墨秋毫外,十里湖西尺寸間。
譯文:身在山裡看不見山,山裡行走的客人也沒人問。誰能把這山水畫在紙上,就像那麼大的西湖畫在紙上也不過是尺寸間。
❾ 在湘西真的存在趕屍匠嗎屍體真的會站立起來行走嗎
神秘駭人的湘西「趕屍」揭秘
湘西趕屍匠,入行必須面試,年滿十六歲,身高一米七以上,相貌丑,膽子大,才能被錄取。
湘西既有譽滿全球的張家界,也有神秘莫測的趕屍。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過三關才可當學徒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丑一點。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朱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松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葯撒在屍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准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有。
死屍怎麼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和現象,得到應有的科學解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趕屍」其實是黑幫的走私活動,借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爭相走避的隊伍,掩飾販毒非法行為。
❿ 湘西的各種恐怖的事情,求全解
湘西有三大邪,其一為「湘西趕屍」:湘西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不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這和香港電影演的一樣。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行業存在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采葯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這還算是有科學根據的。
其二為「放蠱」: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流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只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但卻根深蒂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三為「落花洞女」:湘西的「落花洞女」則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將樹葉哭下來;到山洞不吃不喝,幾天不死,回來後也不飲不吃,幾天後就死去。部落人們認為她去和樹神、井神結婚了,因而這些女孩生前沒有結婚,但人死後,別人去辦喪禮,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給他們不但不辦喪禮,還要辦婚事,以示婚禮之喜。
過三關才可當學徒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
一般來講,要看滿 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丑一點。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 「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
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朱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
第一件功,便是死屍 「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
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松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葯撒在屍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 「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准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有。
死屍怎麼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和現象,得到應有的科學解釋。
趕屍的起源
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寫道: 「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說起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道: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撕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 「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
阿普軍管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里……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御敵之實乃「霧術」,而「霧」 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
蠱術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有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留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都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進攻,索取食物,讓蠱主難受,就將放蠱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落花洞女
沈從文在他的書中寫道:湘西女性在三種階段的年齡中,產生蠱婆、女巫和落洞女子——窮而年老的,易成為蠱婆,三十歲左右的,易成為巫,十六歲到二十二三歲,美麗愛好性情內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三種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這神秘背後隱藏了動人的悲劇,同時也隱藏了動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