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大全 » 關公景點介紹

關公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07 00:37:13

① 荊州1.7億關公像要搬移,原地放著也是景點,為何要搬

一、關公像沒有獲得任何審批手續,是違規建築。

荊州1.7億關公像是真正的違規建築,在報建的時候,施工單位愣是沒有上報,而相關部門沒有人去管,現在發現已經晚了。關公像都存在哪裡,直接按照違規建築處理,明顯不是可能,畢竟荊州人們對關公像是存在特殊的感情。

這里能發展其他項目,又不會對關公像有任何影響,反正放在景區也是無人問津,那放在哪裡有什麼關系呢?妥妥的一舉兩得,景區的管理人員也是很厲害的。

再說,相信關公也是樂意搬走,但凡了解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荊州是關公恥辱之地。真心想不明白,當初建設的人是咋想的?

三、最後。

希望有關部門妥善安置公關像,無論怎麼樣,勞心勞力建出來,不應該一句違規建築就隨意安置。

② 1.列舉三國俗語。2.諸葛亮為人。3.介紹你熟悉的三國文化景點。4.歇後語:東吳招親() 唐僧西天取經(...

俗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乾乾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綉花--粗中有細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弔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
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慣用語,「過五關,斬六將」「既生瑜,何生亮」「身在曹營心在漢」「賠了夫人又折兵」「英雄所見略同」「大意失荊州」「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葛亮為人
諸葛亮,這位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傳奇式人物,被子人們看作智慧的化身,賢相的楷模。被人們尊之為聖,崇之為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有成功的勛烈,也有失敗的教訓;有明查的喜悅;也有遇事多暗的懺悔。有喜、怒、哀、樂和兒女情腸。只是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博求諸家之長的同時,形成了他以儒學為主體,雜以老(李聃)、衛(商鞅)、孫(孫武)學術思想。孜孜以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而形成了他自己的處世哲理及其高尚的人格品位。

一、澹泊明志 俟時擇主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在他那盡人皆知的《誡子書》中的名言,拙作《諸葛亮〈誡子書〉評析》(見《羲皇故里話孔明》)曾指出:「諸葛亮《誡子書》短短八十六字,概括了古代先哲之至理,是修身養性的准則……他不僅以此勵子,且終身以此為戒。」

「澹泊」、「寧靜」,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古代思想家倡導的修身養性的准則。

「澹」,恬淡寡慾,食無菜茹為淡。

「靜」,安定清靜之意。

「心神耳目虛靜,然後能化萬物,故靜而後自治」(錄《管子》語)。

縱觀中國歷史上思想家,無不把「恬淡」、「寧靜」視作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但是,「澹泊」,並非甘於澹泊,澹泊是為「明志」。此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寧靜」,也不是靜而則止,「靜」是為了動,為了「致遠」。

諸葛亮約於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隨叔父投有故舊關系的劉表,三年後玄卒。亮與弟均,移居隆中,躬耕苦讀,一住就是十年。其實諸葛亮此時並不是不能謀取一官半職,必須過淡泊生活,應該說有四條出路可走:

其一,荊州牧劉表與其叔父玄有舊,又是其妻黃氏的姨父,荊州地轄湘、鄂全部及河南、廣西之部分等八郡之大,文武官員,不計其數,難道不能給諸葛亮一席之地?!

其二,劉表聽後妻之言,欲廢嫡立庶。長子劉琦邀諸葛亮登樓去梯問自安之計,經諸葛亮指點,劉琦求為江夏太守。諸葛亮以其與劉琦的至交關系,何不可以從劉琦任名參佐?!

其三,諸葛亮徙隆中後約四年,其兄諸葛瑾已仕東吳,並立即受到孫權的賞識,官至中司馬。以他的才略,何不可以與其兄共同事吳?!

其四,他在隆中時幾位情投意合的好友:

汝南孟公威仕魏,為涼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東將軍;

穎川徐元直仕魏,任右軍中郎將,御史中丞;

穎川石廣元仕魏,歷任郡守,典農校尉;

博陵崔州平,北歸欲仕魏,不幸早死。

裴松之注雲:「若使其游步中華,騁其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沈翳哉!質身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即陳群)、司馬仲達所能頡頏,而況於余哉?!」

諸葛亮放棄了這一切唾手可得的仕進機會。堅持在荒山窮坳里躬耕苦讀達十年之久。這十年,他增益了學問,洞察了時事,完善了處世哲理,接近「而立之年」(時年二十七歲),才遇到了征戰二十二年,尚無立椎之地,自嘆老將至矣的劉備,使卧龍翱翔乎遼廓,譜寫了一部《三國》史的華章。

二、廉潔自守衛 從不特殊

諸葛亮是華夏歷史上權貴中高風亮節,廉潔自守,從不特殊的典範。

如:後主即位後,諸葛亮身為丞相,封武鄉侯,又領益州牧,集蜀漢大權於一身。這時,常自汲汲於利祿的李嚴,寫信勸他接受九錫,即由皇帝賜予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弓矢、斧鉞、禾巨鬯這是天子給予大臣進爵稱的最高禮遇。諸葛亮當即給予拒絕。並寫信回答說:「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今計賊未效,知已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都,與諸子並升,雖十年命可受。而況九邪?

他在《又與李嚴書》中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張澍注雲:「侯之妾尚無副服,其儉德可師矣。」

對於子弟,他也不充許特殊。在《與兄瑾書》中說「喬(諸葛喬,兄瑾之次子,亮之繼子)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過於谷中。」

特別是他臨歿遺表、遺囑,使人讀後不禁肅然。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伏惟陛下,清心寡慾,約已愛民。」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土冢 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諸葛亮,從隆中決策,佔有荊、益,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他功蓋當世,權傾朝野,可他就是這樣清清白白地飄然而去,簡簡單單地長眠在青山之中,後人評論說:「……至讀其將歿自表之辭,則知天下物慾,舉不足以動之,所為者深,則所發者大,理固然矣……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可謂大丈夫也。」「聞伯夷之風面貪夫廉。」讀孔明之《遺表》、《遺囑》貪夫能不羞死?!

三、虛心納諫 嚴於律己

「天下奇才!」是出自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之口,而他自己卻說:「臣賦性挫直。」其實他除了天資聰慧,敏而好學,學以廣才之外,十分重要的是他並不自以為是,而是虛心納諫。也就是「集眾思,廣忠益」他說:「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教誨。前參事幼宰(董和),每言則盡,後從事偉度(胡濟),數有諫止,(吾)雖資性鄙暗,不能悉納,然此四子,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為直言也。」他結交崔州平和徐元直後與董幼宰、胡濟共事,前後相距二十餘年,這說明他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是一慣的。他對於聽從別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猶棄弊屣而獲珠玉」他特別贊賞董和向他提意見的態度,一個意見能反復十次向他提出。直到他最後接受意見或作出解釋為止。這里不只是提意見人的態度可佳,更重要的是接受意見人的誠意更為可佳。所以他對群下說:「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特別是街亭之敗,箕谷失利,他以至誠之心,引咎自責。上疏自貶雲:「臣以才弱,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勵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致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受任無方……《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此後,他多次強調:「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於是「考微勞,甄烈士,引咎責射,布所失於天下。」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的第一次北征,由於軍容整,號令明,軍威所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降。後因馬謖的街亭之失,造成全線崩潰。但撤退時,遷西縣千餘家歸於漢中,百姓處於對諸葛亮的敬忠而稱賀。諸葛亮答道:「普天之下,莫非漢民,國家威力未舉,使百姓困於虎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賀,能不為愧!」歷史上曾經有「子文逃富」(不能使百姓脫貧致富,他引咎自責,不領取國家給予的正常薪俸);「申胥逃賞」(挽國家於危難,是臣宰的責任,不應要賞);「田疇逃爵」(幫助曹操平定烏桓,報了烏桓殺其郡名士之仇,而堅持不要曹操的封爵)。前述三子所為,實歷史佳話,作為丞相,獨攬國柄,引咎自責,布所失於天下者,惟諸葛亮而已。

四、舉賢任能 邪惡不齒

蜀漢政權僅一州之地,然文武將帥立傳者即達八十八人,其中,不乏運籌帷幄之帥才;有勇冠三軍的武將;有立法施度的能臣;有臨危死節的忠義之士。這和諸葛亮的薦賢任能分不開的。一份《出師表》,他就舉薦了一批重要人才「侍中(郭攸之)侍郎(費 礻韋 、董充),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宮中之事悉以咨之。」「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營中之事悉以咨之。」他的推薦,不是沒有道理的,費礻韋 曾繼蔣琬執政;董充曾為費 礻韋 副手。為抑制宦官黃皓弄權,使蜀漢政權在諸葛亮後又存在近三十年,惟斯人是賴。至於向寵,軍功勛烈,秭歸蹉跌,眾營皆毀,惟向寵營寨完好,為保護劉備安全退守白帝城立了大功。至於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此悉貞亮死節之臣。

他任人唯賢,不限資歷門弟,無論來自劉璋舊部,無論來自曹魏,凡有忠慮於國,皆量才錄用,平等看待。如法正、李平、董和、張裔、許靖、呂凱、王伉等皆劉璋舊部。劉巴、姜維皆曹魏之能臣名將,而最終為蜀漢政權的建立、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不僅自己千方百計選賢任能,「天水關」收姜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鼓勵部下,積極推薦人才。丞相府參軍姚,曾舉薦過一大批文武人才,諸葛亮藉此教誨群下說:「忠益者莫大於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椽並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願諸椽各希此事,以司其事。」可見其為國求才之渴,愛才之深。然而對於那些利慾熏心,製造混亂的害群之馬,施用詭計的邪惡之徒,他也堅決黜之而不惜。如諸葛亮鎮荊州時,他曾對孫權使臣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事業者也。」入蜀之後,廖立自持有才,指責劉備,譏諷關羽,攻擊向朗、文恭、郭演長,反對諸葛亮南征,妄自尊大,動搖軍心。為除此邪惡之徒,諸葛亮上表彈奏,將廖立削職為民,流放到汶山郡,廖立常冀亮能復用他,聞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

又如李嚴(公元230年改李平),雖為劉璋舊部,但在蜀漢政權中由於諸葛亮的推薦,頗得重用,在白帝城與諸葛亮同受託孤之任,後與諸葛亮並任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封都鄉侯。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春,諸葛亮發兵漢中,令李平督運糧草,時置淫雨,運糧誤期,他寫信要諸葛亮退兵,兵既退,他又怕承擔責任,耍兩面派手法,被諸葛亮當面揭穿,李平理屈詞窮。為正軍法,被貶庶民,流放梓潼郡。

在罷黜李平之後,諸葛亮給時任中郎將參軍的李平之子李豐寫信,要他勸慰父親,自省前過,只要一心為國,仍有出路。建興十二年,聞亮卒,李平知不可復出,憂憤而死。

對此,習鑿齒贊雲:「昔管仲奪伯氏駢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諸葛亮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己哉……法行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天下有不服者乎?!諸葛亮於是可謂能用刑者矣。自秦漢以來,未知有也。」習鑿齒之評,可謂至矣。此無它,「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五、忠心為國 鞠躬盡瘁

諸葛亮以其極高尚品格,從而推演到治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民族政策,無愧一代賢相。在他為相的十四年,特別是輔後主的十二年,客觀上他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其一,接管的劉璋政權,「滿目瘡痍,飢蒿草野」;其二,蜀漢僅一州之地,十萬之眾,國虛民貧;其三,彝陵新敗,元氣大傷;其四,多年的和吳政策,毀於一旦。孫權有聯魏之舉;其五,永昌、益州、越西、 四郡反叛。範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給他留下只有主觀努力的一面,他在這一方面的努力,確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在這方面,他的主觀努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在政治上,對劉室「忠順勤勞」,以身作則,建興三年的南征,他「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履瘴癘之地,涉蠻夷之鄉。」「他受遺作相,劉後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 ,繼體納之無二情,百姓信之無異辭,君臣之際,良可詠矣!」在他的帶動下,君臣敬重,上下和睦,吏治清明,人民悅服。

他的德治、法制思想,貫穿於他的治國、治軍的全部行動之中,他說:「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凶。」他還在《為將》中說:「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者,以身先之;有功者,以身後之;死者,哀而葬之;傷者,泣而撫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在經濟上,他堅持大力發展桑蠶,使蜀錦生產達到空前高度。左思在《蜀都賦》中寫道:「貝有山積,纖麗星繁。……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這是對當時蜀錦生產的真實寫照,他自己也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他務農植谷「閉關息民」,無奪其時,唯薄賦斂。固定一千八百多人,維護都江堰,「千井齊 又何秘要」。這是利用天然氣,發展鹽業,限制釀酒,提高冶煉技術,設置堰官、錦官、司金中郎將、典農校尉、鹽府校尉。對國計民生關系重大的鹽、鐵實行專賣。使蜀漢政權出現「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的繁榮景象。

在軍事上,他的政治口號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輔後主十二年,大的軍事行動就達八次之多,而且都是面對數倍、甚至十倍於己的強大之敵。他在治軍中強調德治、法制並舉,並堅持農戰思想。農戰,亦稱耕戰,主張農業和戰爭結合的經濟、軍事思想,《商君書•農戰》「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要做到「入使民屬農,出使民壹於戰。」為保證亦農、亦戰。他實行士兵輪換制度。建興九年(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北攻祁山,司馬懿率三十萬眾迎擊。此時,恰置蜀軍應該輪換,諸葛亮只有八萬人,部下認為,應暫停輪換,以壯聲威。諸葛亮說:「吾統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裝束以待期,妻子鶴望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對此,士兵很受感動,該離隊的要求留下,該服役的奮勇作戰,此次,射殺魏大將張合,擊退司馬懿。

此外,軍紀嚴明,揮淚斬馬謖,就是典型一例。他還要求戰法密當,武器精良,所以推演八陣,進退惟宜,損益連弩,一矢十發,作斧,作匕首,作鋼鎧、作苦槍、作竹橋以及木牛流馬等等,「工械技巧,物究其極」。對此,張博曰:「亮之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調賦,而民不知賦,軍、農並興,若行無事,以周公之法,而寓於管子之令,天下莫能窺其間,是以神也。」

在外交上,他一直主張聯吳抗魏。但由於劉備聯吳思想並不堅定,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東吳奪荊州,殺關羽。劉備於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發動彝陵之戰,使吳、蜀聯合徹底決裂。孫權使都尉趙咨向魏求和,表示對魏文帝要「屈身陛下」。諸葛亮以政治家的寬廣胸懷和遠見卓識,於建興元年,就遣使使吳,勸吳與魏絕交,並達到了預期目的。此後多次派費 、陳震、張裔、鄧芝等要員使吳,「使聘歲通」使南征、北伐無旁顧之憂。

在民族政策上,他採取「西和、南撫」的政策。漢夷之間的民族矛盾,由來已久。據考,自張騫西使至劉備奪益州的三百三十六年間,漢王朝派駐夷越的官吏,對夷民大肆掠奪,殘酷鎮壓,夷民屍骨委積,斗米千錢,漢夷矛盾逐日升級。鑒於歷史教訓,他平定南中後,不派兵、不派官,使夷人治夷,夷漢粗安。諸葛亮的西和南撫,取得極大成功,直至蜀亡的幾十年間,漢、夷之間保持相安無事。

諸葛亮以其高尚的人格情操,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獻身精神,為華夏的道德使,譜寫了炫赫宇宙的華章!

三國文化景點
四川

成都武侯祠、大邑趙雲廟,廣漢三星堆,德陽文廟、石刻,羅江龐統祠。綿陽富樂山、子雲亭、梓潼七曲山大廟、劍閣縣的劍門關。廣元昭化古城、皇澤寺、千佛崖、明月峽古棧道。
閬中萬卷樓(《三國志》作者陳壽著書處)、西山,游遂寧靈泉寺、廣德寺。

湖北

宜昌為荊楚門戶,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飛喝斷橋梁水倒流、關羽走麥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這條線路包括虢亭古戰場、長坂坡、關陵、麥城、回馬坡和周倉墓等景點。

襄樊古隆中、襄樊南漳縣城外的玉溪山有水鏡先生司馬徽隱居的水鏡庄。

荊州古城保存較好,相傳劉備在城牆東南公安門扎營。荊州城大北門金水橋外的街道叫得勝街,相傳是關羽凱旋迴朝的必經之路。此外,荊州的三國景點還有點將台、拍馬山、馬跑泉、落冒台、卸甲山、擲甲山等。

河北、河南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就發生在涿州。涿州的三義宮為明武宗所建,已有400多年歷史,三義宮旁是張飛廟,號稱張飛故里。涿州向南的正定是名將趙雲的故鄉。

邯鄲漳河邊的臨漳縣有曹操當年建造的銅雀台,凡略知三國歷史的人,都會對銅雀台留有深刻的印象。雖然很多野史說此台為大小喬而建,但事實不是這樣,不過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有關銅雀台的詩詞。

開封附近有官渡之戰遺址,如今稱為官渡橋村,這里有關帝廟,存有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洛陽有知名的關林,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

東吳招親 —— 賠了夫人又折兵

唐僧西天取經——九死一生;
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難;
唐僧西天取經——饞壞了妖魔鬼怪;
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吃虧、佛祖佔便宜;
唐僧西天取經——旅遊考察兩不誤

三顧茅廬---有備而來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如果覺得不錯請採納哦!!~!

③ 運城關公機場附近有什麼景點呢

東花園,義烏小商品城

④ 我們廟上,上殿,凌霄寶殿,為什麼有關公還有一個三頭六臂,一共七個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來歷,你答對

你不講出七個人的特徵,又無圖片,怎麼猜得到?不過還是有點信息量的,且聽我分版析:
1、既是靈霄權寶殿,那麼一定是道家,而且是玉帝的殿堂。
2、因此,若是七個人,玉皇大帝算一個。那麼關公一個,三頭六臂的是哪吒三太子。這里就是三個人了,剩下4位就好猜了。
3、中國講究對稱美,7個人,那麼只有可能是兩種排列:A.1+6排列;B.3+4排列。A、B排列排除了王母娘娘在場的可能,因為若王母娘娘出場,那麼必定是2+4排列。
4、A排列:玉帝居中,左右是輔助大臣,除了關公、哪吒以外,道家崇尚玄天大帝(真武大帝),估計應該在場;老百姓的信仰很簡朴,無非就是求財、求長壽、求功名那麼財神、文昌星君、太白仙翁肯定在(至少兩位);那麼小哪吒都跑出來了,地位與上面幾位不對等,只能對二郎神楊戩了。
5、B排列根據A排列來推斷,一定是玉帝居中,左右是玄天大帝(或財神)、文昌帝君,下面的同A。

⑤ 耗資15億的關公義園宏偉壯觀,遊客卻少得可憐,這是為何

耗資15億的關公義園宏偉壯觀,可惜景區有且只有關公雕像宏偉而且門票相當貴,自然不吸引遊客前往。關公的雕像確實很大且足夠遠遠拍照留念了,景區裡面沒有其他特色建築只有這個雕像,導致很多人都不肯為了欣賞這個建築而花錢進入。

綜合型旅途的今天,單純的雕像確實難以吸引遊客,門票太貴景點沒有確實讓關公義園無人問津。

⑥ 觀音洞的景區景點

進溝約半公里的右側半山腰,有並列的兩個天然石洞,兩洞相距約15米。一洞較大,內供「觀音大士」,此為正殿;一洞略小,為「關帝」殿。兩洞外隨山勢建配殿3間,連同道士生活住房,組成一座古樸典雅的山澗道觀——「觀音洞」。數百年來,香火興旺。洞頂山勢陡峭險峻,古根老藤五色雜呈,疏密有致。洞前修竹挺拔,古木參天,一條石徑盤旋而下,自山門直通溝底,共633級。
道觀周圍峰巒疊秀,紫氣彌漫,林木蔥蘢,溪水淙淙。關帝殿塑像後有一沁泉,長年不涸不溢,民間奉為消災祛病的「神泉聖水」。有詩人到此游後贊曰:「來到此間即蓬島,還眾何處覓桃源,架岩多少留居者,獨戀殊風忘卻還。」
沿著大皇溝的林蔭小道迤儷而上,道路兩旁樹木蒼翠,野花遍地,鶯飛蝶舞。過了靜心亭,再走一里路,就到一門樓,門匾上「洞天福地」幾個大字特別醒目。
藍天白雲下,高高的圍牆圍住了觀音洞和關帝洞,中間一棵千年的春桂把這座古建築襯托的格外秀美。它枝繁葉茂,盤根錯節,每年春天開花,方圓幾十里都能聞到它的花香。傳說,觀世音凌駕祥雲,四海仙游,行至房陵,見紫光高照,瑞氣沖天,林木蒼翳,奇鳥棲鳴,忙按下雲頭,托夢房陵百姓,依山傍岩,修洞建院,敬奉觀音;三國時,關羽敗走麥城,退至觀音洞飲馬小憩,後人塑關帝神像,供奉洞中,從此,觀音關帝,雙聖顯靈,月中飄香,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叩拜抽簽,有求必應。這就是千古聞名的房縣觀音洞。但為什麼在個道教勝地會有佛教的觀音菩薩呢?而關帝也不是道教的主神,看著這 些身穿道佛的道士,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或許就是道教中的多神系哲學吧!從關帝洞流出的泉水,清冽甘甜,終年不枯,一接近洞口,一股涼氣撲面而來,讓人神清氣爽,上山的疲勞一掃而空。 祖師殿由唐中宗李顯建於公元688年,毀於清順治二年,復修於1995年,從觀音洞折回再上山頂就到了祖師殿,祖師殿和玄武宮實為一上一下呈中軸線分布。一進玄武宮,一個龜蛇圖騰形象映於眼簾,據《玄武神的演變》所記「修是蛇,而鯀則是鱉,鱉與龜為同類......一形象,正是作為玄冥的修與熙夫婦的象徵變形」。在這里供奉的福、祿、壽星個個面目慈祥,栩栩如生。高高在上的祖師殿煙霧繚繞,在香火紛飛間,光影不斷變幻,彷彿是一真武的面目若隱若顯,這也被稱之為「玄光」,裡面的道姑拒絕拍攝,說這是對神靈的不敬,這更顯出了她們的虔誠。祖師殿對於我們更加顯得神聖和神秘。站在祖師殿前,祥雲中的房縣城廓田園盡收眼底,遙想當年李顯北望長安,淚流滿面,扼腕長嘆,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⑦ 魏都區的景點景區

許昌霸陵橋
許昌霸陵橋,其中「霸陵橋」有時又寫作「灞陵橋」。許昌西郊的石樑河上,今日仍橫卧著青石砌成的灞陵橋,橋頭,豎有「漢關帝挑袍處」古碑,為明代總兵左良玉墨跡;新塑關羽挑袍巨大雕像。
灞陵橋關帝廟
灞陵橋東,橋西,是灞陵橋關帝廟。據《許昌縣志》載,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當地義士王宏道捐地三十畝,經多方資助而建成此廟。關帝廟山門楹聯曰: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騁時勿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關帝廟後院利用圍牆建造的東西對稱的回廓之中,彩繪46幅關羽生平事跡壁畫。廟院東鄰為桃園,塑有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塑像。
許昌春秋樓
許昌春秋樓文物景區位於許昌市中心,歷史上曾以關公宅、武安王廟、關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夫子祠、及關帝廟稱之。是一處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現存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歷經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兩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春秋樓、關聖殿以一重、二重、三重檐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內院亭、台、樓、閣錯落有致。西與文廟毗鄰,「文武」二聖並祀實為全國少有,尤其是景區主體建築關聖殿高達33米,內塑15米高的關公塑像
曹丞相府景區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在原來曹操大營和辦公的遺址上恢復重建的,是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

⑧ 杭州烏鎮什麼景點好玩

杭州烏鎮好玩的景點有:關帝廟、元寶湖、應家橋、敘昌醬園、訪盧閣。

⑨ 承德避暑山莊有個景點叫做「涌翠岩」供奉著關羽,如果不包括各地的關帝廟,最有名的和關羽有關系寺廟是哪裡

我們當陽的玉抄泉寺。

玉泉寺北側顯烈山下有中國最早的關廟——顯烈祠,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龍池」,相傳為三國蜀將關羽死後顯靈之處。珍珠泉為全國三大間歇名泉之一,宋朝蘇軾稱之為「漱玉噴珠」,明朝袁宏道贊之為「珠泉跳玉」。遊人若臨岸靜觀,則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擊掌跺石,則泉沸水涌,迭如貫珠,其水質甘冽醇香。泉南山腳豎有明萬曆所立石望表,上刻「漢雲長顯聖處」;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書「最先顯聖之地」石碑一通。泉上珍珠橋為1949後增建,珠泉虹橋交相輝映,分外妖嬈。循寺北向西,在溪水湛天、千年銀杏、獅子崖、梅花井、智者洞、宋敕修傳燈錄院遺址、金霞洞、一線天;向南有退居、紫柴庵、幻霞洞等人文景觀、名勝古跡深藏幽谷。

玉泉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朝時為天台宗祖庭之一,智者大師在此宣講《法華玄義》、《摩訶止觀》,首創天台宗道場;唐為禪宗北宗祖庭,弘景、神秀、普寂、一行等高僧在寺創倡漸悟禪法;宋釋道源、宋綬、宋祁編撰《景德傳燈錄》於此寺;張九齡、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歷代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許多詩詞、碑刻;

中國關公文化也淵源於此。名山、高僧、英雄三位一體與玉泉古剎相得益彰。

⑩ 當陽關陵廟里有哪些景點

當陽關陵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全國三大關廟。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加封關羽,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當陽關陵,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陽鎮西北兩公里處,這里是蜀漢名將關羽的正身埋葬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漢建安二十年,關羽放水淹了曹操的七軍。而後,曹操與孫權合謀算計關羽,使關羽敗走麥城。不久,關羽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率殘兵冒險撤離麥城,不料在臨沮遭遇東吳的埋伏,戰馬被絆馬索絆倒,關羽被孫權活捉,後被孫權所殺。
關羽被殺後,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的首級獻給在洛陽的曹操,以嫁禍於曹。此計被曹操識破,於是命人用沉香木雕成身軀,與關羽首級相配,以王侯之禮厚葬於洛陽。
關羽之正身,被孫權葬於當陽,一人分屍葬於兩處,於是出現了洛陽、當陽兩個關陵。
當陽關陵初為土冢一座,自隋朝以來,屢有皇帝為關羽加封,關羽成為人所盡知的武聖人而與文聖孔子齊名。其墓地由於歷代修繕,逐漸形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
現關陵的殿宇、廟堂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園內的神道、華表、三圓門、馬殿、正殿、寢殿等依中軸線由前向後排列,兩側有八角亭、春秋閣、碑廊、花壇等,整個建築群為紅牆黃瓦,顯得金碧輝煌。正殿前檐懸掛著「威震華夏」金匾,由清代同治皇帝親筆題寫。寢殿中的一尊高3.6米、重800公斤的全國最大的關羽銅像造型生動、氣勢威武,系台灣同胞捐資所造。
陵園最後面是關羽墓冢,墓冢高7米,周長68米,以石雕圍繞。墓前有碑亭,並有明萬曆丙子夏日立「漢壽亭侯墓」碑刻。亭內還有明代大文豪袁宏道、袁中道等歷代文人碑刻。常有海內外華人來墓前拜謁,長期以來,香火不斷。
經過歷代皇帝對關羽的不斷封謚,加之文學作品的描述和宣揚,一個集仁義、智慧、勇猛於一身的形象在關羽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隨著這種「華夏忠魂」之精神深入人心,關羽在人們心中逐漸成為萬民同仰的英雄。仁、義、智、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
在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孔廟很多,但供奉武聖關羽的關帝廟更多。據統計,全國有大大小小的關帝廟數萬座,足見人們對關羽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