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雲南邪門的十個旅遊景點,你都去過哪幾個
1、迷人湖:每個人都可以呼風喚雨
迷人湖又名聽話湖,位於雲南高黎貢山的原始森林,終年不涸,即使狂風呼嘯,湖面也平穩如鏡。更為不解的是,如果人站在湖邊高聲講話,本來天朗氣清的湖面上空就會突然烏雲密布,立即降雨。講話聲音越高,雨就落得越大;講話時間越長,雨下的時間也就越長。過去遇到大旱之年,百姓就會擺好貢品,載歌載舞一番就會天降甘露,緩解旱情。研究表明這是由湖區地勢造成的,湖區上空彌漫著飽和水分的濃霧,遇到聲波震動,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緣故。
2、千年古鎮豆沙關:神秘僰人懸棺
豆沙關位於雲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2公里,古稱石門關,是古時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 可是猶如天幕般掛於石門關對面巨型石壁的石縫中貯存的9具僰人棺木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謎。置身於唐碑亭前,目光越過寬約二三十丈的峽谷,就會看到一條石縫呈「一」字狀,鑲嵌於石壁中部。石壁高達四五百米、寬千米有餘,呈灰黑色,都完整無損,只有這條石縫很扎眼,成了一處傷痕。棘人是川滇交界處的一個少數民族,葬式採用懸棺,至於他們是如何把棺木運到上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去的,至今無人能解。
3、撫仙湖:撲朔迷離的傳奇湖泊
撫仙湖,因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一些傳說和考古發現更加增添了它的傳奇色彩。關於撫仙湖不僅有玉皇大帝和石、肖二仙的傳說。還有幾大謎題,據說水下考古發現古建築,很可能是歷史上記載的古滇國的國都或者俞元城;在抗戰時期,撫仙湖發生過墜機事件,後來,撫仙湖被列為「航空禁飛區」。這些謎,撲朔迷離,並沒有一個令大眾信服的理由,也許有一天會被科學的解釋所替代。
4、祿豐世界恐龍谷:等你兩億年的恐龍大墳場
雲南省祿豐縣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它也是世界級規模的恐龍化石掩埋點,經過中美兩國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發掘和探勘,確定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處中侏羅紀晚期的恐龍大墳場,有幾百條恐龍埋藏於此,全部揭出將是世界一大奇觀之一。化石縱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代,在恐龍化石發掘中,人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恐龍的頭都是朝向東方。這都成為恐龍谷懸而未決的秘密。
5、昆明古幢經緯:有聲音的文物
昆明市博物館里佇立著宋代大理國古經幢,古幢上有即厚且大的石台,上面有個馬蹄型的腳印,傳說是麒麟留下的腳印,趴在石台上用耳朵貼近地面還會聽到有隆隆的聲音。傳說昆明壩子里有五條妖龍作惡,張三豐來到此地,收服了妖龍,並以古經幢作為鎮守的法器,許諾只有「鐵樹開花馬長角」妖龍才能重見天日。從此昆明便有了「鐵樹開花馬長角」的禁忌,且凡昆明人去古幢公園看古塔,都會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彩色的東西,免得惹出奇禍。
6、墨江:「雙胞胎之鄉」
墨江位於雲南省南部,北回歸線恰好從縣城中心穿過。在世界各地,生雙胞胎的幾率只有1/1000,但雲南的墨江縣生雙胞胎的幾率卻高達5.6/1000,是世界生雙胞胎幾率最高的地方。據稱,河西村有一口雙胞井,據說喝了井裡的水,就會生下雙胞胎。更令人稱奇的是,外地人短暫來訪,喝了井水也能生出雙胞胎。這可能於墨江縣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墨江縣地處地球的北回歸線上,在北回歸線穿過的房間,男女同房或喝北回歸線上的井水,最容易生雙胞胎。還有一種說法是,雙胞多與當地的紫米有關。反正莫衷一是,還等待這科學去探索!
7、大理崇聖寺三塔:傳說中的地宮入口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高聳的三塔是大理的標志性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三塔除了造型優美之外,還有一個最吸引人的地方: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一個寶藏的傳說有所牽連。眾所周知雲南出現過兩個鼎盛的王朝,南詔和大理,它們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而三塔正是傳說中通往地宮的大門,所以在建塔之時採用了特殊方法,才使得它歷經千年而屹立不倒。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偉大智慧!
8、石屏化石村:穿越億萬年時空的生命
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落,有一個村子名叫老旭甸,據考證村子裡的房屋都是用3億多年前的化石建成的,老旭甸村也因此被稱為「化石村」。3億年前這里是原始森林,受地質變化影響形成由植物殘骸堆起的山丘,這里的房屋全部都是用植物化石建成。走進裡面,猶如走進了一座古老的中世紀城堡,裡面隱藏著無數神奇的秘密。比如:有些古化石被敲打時,會發出悠遠的鍾聲;還有一塊大而平的化石能發出寺廟里的木魚響聲。另外,村裡還有兩股獨特的清泉,一股為冷泉,一股則為熱泉,去這里玩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
9、楚雄萬家壩古墓群:3000平方米墓群竟藏著大量奇珍異寶
萬家壩古墓群位於楚雄市城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遺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發掘古墓79座,均為豎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玉石, 瑪瑙,綠松石等文物共1245件,其中以5件銅鼓最為珍貴,被命名為'萬家壩型銅鼓。據考古資料證明,銅鼓源於作為炊具的銅釜,後來既是歌舞伴奏的樂器,也是祭祀和慶典活動的禮器。隨後逐漸演化成為顯示奴隸主貴族財富和權威的禮器。最後全社會都把銅鼓視為珍寶,奴隸主們不僅生前不惜重價多方羅致,以積銅鼓愈多愈榮,而且死後還備大批銅鼓隨葬。
10、陸良戰馬坡:世界上「鬧鬼」時間最長的地方
在雲南省陸良縣彩色沙林管理區有一長約40米,寬不到一米的戰馬坡,也名驚馬槽。據《三國演義》記載,「七擒孟獲」其中一次就在這個戰馬坡。雙方在戰馬坡交戰時,電閃雷鳴,戰馬長嘶、兵器相擊等聲音混合在一起。雖然此次戰爭已經過去1800多年,但是如今當出現電閃雷鳴的天氣時,戰馬坡仍然會聽見戰馬嘶鳴、刀鐵相擊的聲音。。尤其夜間身入其境,只聞其聲而未見其影,會讓你毛骨悚然。當地人把它稱為「陰兵過境」。驚馬槽也成為世界上「鬧鬼」時間最長的地方。為了弄清楚此問題,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節目組2006年到此地進行實地調研,最終將此現象做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⑵ 豆沙關的名稱由來
說起「豆沙關」,不知道底細的人可能會以為這里盛產「豆沙」,就是那種用來作「豆沙包子」餡兒的「豆沙」,也可能會由此疑惑:為什麼取一個這么「土」的地名?
其實,「豆沙關」的關名大有來頭,來自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南征通過這兒的往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修築「五尺道」,以便做到「車同軌」。秦「五尺道」從石門關西邊的關口岩上通過,從下到上,幾經曲折,向北通往敘府(今天的四川宜賓)。「五尺道」剛上到岩口的地方,築了一座城堡,這座城堡就是「石門關」。在冷兵器時代,這個「石門關」易守難攻,說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點也不誇張。
諸葛丞相領兵來到關下扎營。守軍將領說:「丞相南征,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我等也不敢不讓丞相通過。久聞丞相大智大慧,現略備問題請丞相幫助解決。丞相若能在三天之內,將關河邊上堆積的河沙中的豌豆撿出來,小將定讓大軍通行,並備薄酒致謝。」諸葛亮領人到河邊一看,呵!沙灘上,成堆成堆的河沙一堆連著一堆,每堆河沙里都均勻地摻雜了不少的豌豆。這可麻煩了:讓士兵們用手一顆一顆地撿,別說三天,就是七天也不可能撿完。諸葛亮陷入了沉思。中軍帳內,諸葛亮背著手踱來踱去,始終沒想出辦法來。天快黑了,諸葛亮步出軍營,看到山地里漫山遍野的翠竹,不禁眼睛一亮,有了!趕快傳令三軍,打著火把,砍竹子,劃篾條,編織成網狀;然後分離河沙和胡豆。
天亮了,守軍將領爬上城堡,一邊打著呵欠,一邊往河灘望去。不望則已,這一望就全呆了:旭日照耀著河灘,金黃的是豌豆,灰暗的是沙,已經全「撿」出來了,僅僅用了一個晚上!
自然,蜀軍順利地通過了石門關,經過關口城堡時,守關將士對諸葛亮肅立致敬。後來,為了表示對諸葛丞相大智大慧的崇敬,石門關變成了「豆沙關」,那個能夠把「豌豆」與「河沙」分開的「網狀物」,就演變成了竹篩。 豆沙古鎮,位於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
在2006年7月,豆沙鎮曾經發生過一次強烈地震,地震導致當時的古鎮老街80%的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受損,後老街被重新翻修並改名為古鎮一街,在此基礎上按照一街整體布局和風格又復制修建了古鎮二街。統一的二層小樓、白牆、灰瓦還有懸掛在瓦岩邊一排排醒目的紅色燈籠,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豆沙古鎮獨特的魅力。
已有2200多年歷史的豆沙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五尺道、石門關、唐袁滋題記摩崖、古城堡、僰人懸棺等歷史、文化古跡和觀音閣、三官樓、僰人迴音、天外飛泉、老君祝福等自然、人文景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特色旅遊城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五頂「桂冠」。由於區位突出,地形特殊,先秦的僰道、秦朝的五尺道、漢代的南夷道、隋唐的石門道、南方絲綢古路,一齊在這里交叉重疊;古老的關河水路、秦開五尺古道和現代的滇川公路、內昆鐵路、水麻高速公路在這里束集並行,構成了獨特的交通奇觀, 被稱為天然的「中國交通歷史博物館」。豆沙古鎮已成為滇川跨境旅遊線上一顆璀璨明珠。 在唐代的天寶年間,唐王朝對南詔發動了兩次戰爭,都與失敗告終。南詔乘機聯合吐蕃,加緊開疆拓土、統一如今雲南地區的步伐。如此一來,雙方在軍事和經濟上都難以支撐,代價慘重。南詔遂與吐蕃發生矛盾,將其勢力逐至金沙江以北,同時派出使者趕到成都說和,要求歸附。唐王朝因此十分重視,授命御史中丞袁滋赴雲南冊封南詔國王,雙方關系方才修好。此關在過了40多年後才又重新開啟。這段歷史,就記錄於唐碑亭內的摩崖石刻上,是袁滋赴南詔,途經石門關時有感而發的傑作。
這塊石刻就叫《唐袁滋題記摩崖》,刻於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至今有1200多年,全文僅120餘字,且石刻面積小,字跡也小,甚至模糊,要仔細辨認才可弄清,但文物價值大,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獨有「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證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歷史作用。石刻在1965年被列為雲南省級重點文物,1988年元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
如果無人引領,石刻很容易被忽略,是難以發現的。因為為安全起見,碑亭平時不開放,雙門緊鎖,即使開了碑亭之門,也見不到石刻,還得再打開兩扇格子門,才可看到其本來面目。 所謂「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釋就是「橫闊一步;斜亘30餘里,半壁架空,奇危虛險」的閣道,現在殘存的遺跡約350米,一級一級的青石階高低不一,上面留有240多個深深的馬蹄印。史料說,「五尺道」始建於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緬甸、印度的「蜀身毒道」(古西南絲路)的重要通道。
這條古道的確經歷了太多的歷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擔了川滇商貿文化往來交融的重任。川滇兩地的馬幫載著布匹、鹽、大米、山貨、葯材、茶葉、銀、銅等物品,絡繹不絕地往返於這條古道上,馬蹄聲、吆喝聲不絕於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隨之匯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這條承載了軍事、商貿、文化的悠遠古道,如今雖然完成了使命,然而作為守望者,她看到了昆明至水富的高建公路從頭頂穿山過峽而去,內江到昆明的鐵路在腳下依崖穿行。「五尺道」就這樣與現代化的鐵路、公路相約對接,如同五線譜鑲嵌於石門關的萬仞斷壁上,形成奇觀。 與「五尺道」同樣可以稱奇的,還有如天幕般掛於石門關對面巨型石壁的石縫中貯存的9具僰人棺木。這可以說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謎,創造的文化傑作。置身於唐碑亭前,目光越過寬約二三十丈的峽谷,就會看到一條石縫呈「一」字狀,鑲嵌於石壁中部。石壁高達四五百米、寬千米有餘,呈灰黑色,都完整無損,只有這條石縫很扎眼,成了一處傷痕。
有研究表明,這是漢代的僰人懸棺。僰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那時此地並無人煙,中原屢起戰火,勝者建立政權,拓展疆域,就往這里移民。到了周朝,僰人已發展為一個民族。他們參加周武王伐紂有功,首領就被封為了僰侯,並於四川宜賓建立了僰侯國。而到了明朝,這個民族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與明王朝發生十餘場戰爭,致使元氣大傷,難以為繼,最後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唯一留存下來,能讓今人對僰人產生想像和了解的,就是石縫中久經風雨的懸棺了。
⑶ 鹽津豆沙古鎮一日游,推薦路線。
一天的話估計長了點,按照現在的路況,你早上9點出發到豆沙是11點,車放在停車場,午飯可以到鎮政府對面廣場旁的兄弟聯飯店,或者食客天下飯店,這兩家口味和服務比較好。午飯後步行到萬泰園區,鎮政府左側,參觀萬泰集團古道大客棧,然後沿廣場來到豆沙風景名勝區大門,買票進入(票價60 元),游覽五尺道、懸棺、唐碑等名勝。期間可以在售票處聯系導游,100元一人,可以講價。過程1個小時,出大門後可以沿古鎮大街一路前行,欣賞古鎮風情,購買地方特產,國慶期間舉辦美食節,廣場設有茶館,美食一條街有特色酒吧,都可以小坐一下,基本就到晚上了。
⑷ 昭通旅遊景點推薦
1、黑頸鶴最大越冬棲息地-大山包
厚重的大地,絢麗的草甸,鳥兒正欲展翅翱翔,卻又瞬間「淹沒」在一波隨風舞動的花草浪海中……這就是大山包,一處海拔3100米的夢幻世界。
2、神秘古代"人懸棺"-鹽津豆沙關
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鹽津豆沙關古道上的先人遺跡,正向人們敘述著真實的味道。其中有幾處不得不看的地方:
一是秦代五尺道,長約350米,道寬1.7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馬蹄印痕39處,有的深達3、4寸,不知有多少馬蹄的磨蝕,才留下了這深重的歷史印記。
二是鹽津豆沙關的古城堡,又叫關樓,它是五尺道上"鎖鑰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關隘。關樓始建於隋唐年間,在50年代毀損以後,於1982年和1994年兩次重修復原。
三是僰人懸棺,它位於關樓直線150米外的對岸絕壁的岩縫中,現存棺木6具。懸棺懸在關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絕壁岩縫當中,盜棺者都無力攀達,而安放懸棺如今更是一個迷。
3、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
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瀑布疊水、池塘石林、奇花異草、宗教朝拜和苗、彝民族風情為一體,以雄、奇、險、幽、秀取勝。其千峰萬刃、深谷溪澗、瀑布疊水、雲霧彌漫的景色構造了既有九寨溝的神奇又有張家界的婉約意境;
蜚聲海內外的小草壩天麻、朝天馬神奇美麗的傳說、「凝是銀河落九天」的牛角岩瀑布更喚起人們的美好遐想。
⑸ 雲南最邪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千年古鎮豆沙關,你敢去嗎
邪不邪門我沒試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想去嘗試,那麼多有著美麗傳說的地方我還沒走完
⑹ 豆沙關古鎮門票多少
豆沙古鎮
豆沙古鎮,位於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
僰人懸棺
有研究表明,這是漢代的僰人懸棺。僰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那時此地並無人煙,中原屢起戰火,勝者建立政權,拓展疆域,就往這里移民。到了周朝,僰人已發展為一個民族。他們參加周武王伐紂有功,首領就被封為了僰侯,並於四川宜賓建立了僰侯國。而到了明朝,這個民族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與明王朝發生十餘場戰爭,致使元氣大傷,難以為繼,最後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唯一留存下來,能讓今人對僰人產生想像和了解的,就是石縫中久經風雨的懸棺了。
⑺ 豆沙關游記作文600字
例文
剛進筆架山,在我們面前便展示出一片汪洋大海,海浪拍打著海面,擊起一縷縷晶瑩透明的水花,彷彿是九天仙女拋下的水晶花。我們乘坐具有獨特風味的小艇,向海對面飄去,任海風與激起的浪花直撲自己的臉上,也毫不在意。小艇來到蔚藍色的大海中央,海風輕輕吹,海浪輕輕的涌,彷彿置身於詩情畫意之中,美不勝收,美不可言。以前聽說在這海洋的深處有一條神奇的小路,每當海水退潮時,這條小路就會出現,這條小路將會把你送到海的彼岸。
到了筆架山的山腳下,我們稍作歇息,幾分鍾後我們將會向筆架山的最高峰發起「突擊」。筆架山一共有180餘個台階,每個台階都有一個美妙動聽的故事和悠久的歷史。以為這里的台階十分多,我走到一半就走不動了;台階十分陡,人走在上面彷彿要滑下來一樣。為了最後的勝利,我又鼓足力氣,向至高點奔去。躲在樹林里的知了唱起了動聽的歌,彷彿在說:「小姑娘,別放棄,馬上到終點了。」經過幾分鍾的「艱苦奮戰」,我們終於站到山的頂點。站在山上向下望,四周一片蔚藍,寧靜,樹木蒼翠,草木蔥蘢,彷彿將人帶入了綺麗的夢境一般,好不自在。吹著天地間最純凈的風,望著這神話般的世界,我醉了,醉的悠閑自在……
⑻ 豆沙關的介紹
豆沙關古稱石門關,位於雲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2公里,是古時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現在的豆沙古鎮,是在2006年「7·22」地震之後重新修建的,2008年開放旅遊。雖是重建,卻不失古韻。維新而不篡改,使得這個嶄新的千年古鎮,依舊彌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種商鋪與「馬棧」,均懸掛著古色古香的匾額楹聯,凡詞句書法,皆隱現著抹不開化不去的萬古雲煙,有人言道「南有和順,北有豆沙」。豆沙關有著名的「五尺道」遺跡、唐袁滋摩岩、「僰人懸棺」等著名的景點,一些也被列入了國家級重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