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大全 » 新鄉五台山景點介紹

新鄉五台山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3-10 14:42:48

㈠ 五台山有哪些旅遊景點

必去的景點有: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龍泉寺、碧山寺;路上有暇可觀賞佛光寺、南禪寺,是唐代建築,自助游可去。最好還是大朝台,去五個台頂看不同的風景,廣納佛國佛氣,定會讓你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㈡ 五台山景區的介紹

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隸屬忻州市五台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是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里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

㈢ 五台山簡介

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台」,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世界佛教五大聖地之一,

同時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產品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 五台山並非一座山,而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

景區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銹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疊土之台,故而得名。

(3)新鄉五台山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做「清涼山」。年平均氣溫-3.8℃。1月最冷,平均氣溫-17.3℃。7月最熱,平均氣溫9.6℃。台懷地區比台頂早1個月入春,遲1個月入秋,溫差6度左右,

全年平均氣溫2-3℃,最低氣溫約-30℃,最高氣溫約30℃。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近,濕度大,降雨頻繁。

南山寺始建於元朝,整個寺院共7層,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寺內的石雕和泥塑內容包括佛教傳說、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圖案,堪稱五台山一絕。站在佑國寺最高層可以遠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

㈣ 五台山有哪些著名的經典景點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來命名。分別稱為東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具指,東台望海峰、西合掛月峰始終如此。其餘三台歷史上曾發生過變化。北台,最早定為大黃尖山,後改為葉斗峰;中台,最早定為葉斗峰,後改為翠岩峰;南台,最早定為翠岩峰,繼改為古南台,最後定為錦綉峰。今五台山五座主峰,東台、北台、西台、中台為一列山脈,南台獨立為峰。
1/6
顯通寺位於台懷鎮中心地,是五台山歷史最古、規模最大也是全中國繼洛陽白馬寺之後的第二座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原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台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現佔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餘座,規模浩大。
2/6
菩薩頂 位於顯通寺北側的靈鷲峰上。從下往上仰望層層台階,猶如天梯,直達菩薩頂上的梵宇琳宮。相傳文殊菩薩就居住在山頂上,故起名叫菩薩頂,亦稱文殊寺。
3/6
萬佛閣 又名五爺廟。五爺廟,可是響當當的名字。無論香客居士,還是普通,只要光臨五台山,幾乎沒有不到五爺廟的。
4/6
廣仁寺 又名十方堂,西鄰羅喉寺,東鄰台懷鎮大街。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分外令人矚目。廣仁寺面積不大,僅佔地3645平方米,但布局合理,結構謹嚴,頗具特色。

5/6
塔院寺 塔院寺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標志。人們向來把它視為清涼第雹。一些虔誠的佛教徒不遠千里萬歸台,只要從遠處看見這座白塔,就像已經看到了佛駝或文殊菩薩一樣。
6/6
廣宗寺 位於圓照寺上面、菩薩頂下邊,俗稱銅瓦殿。創建於明武宗正德二年。全寺佔地2912平方米,布局小巧緊湊,建築顯見明代風格。建國前系五台山十大青廟之一。

㈤ 五台山的景區簡介


南五台位於西安南約30公里,長安縣子午鎮東8公里,海拔1688米,為終南山支脈,南五台古稱太乙山,是我國佛教聖地之一,現為西安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有著「終南神秀之區」之稱。 山上有大台,文殊,清涼,靈這,捨身五個小台,也是五個小山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巒重疊,森林茂密,風景極為秀麗,<<關中通志>>載,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南五台為最。原山上寺廟數百座,歷經戰亂,大都荒廢,有觀音寺、五佛殿、圓光寺、西林寺、聖壽寺塔等。聖壽寺塔建於隋代,方形七層,高23米。據傳,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為西安現存最早的佛塔。
南五台盛產葯材,山形拔峭,風景極其秀美,從山下看5座山峰如筆架排列,一覽無余,似乎近在咫尺,從竹谷進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遙,山重水復,峰迴路轉,險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獨秀的送燈台,屈腿靜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觀音台,勢若天柱的靈應台,如虎長嘯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畫,美不勝收,真可謂「構造地貌博物館」。山中有植物近千種,有「特殊活化石」孓遺植物、觀賞珍品七葉樹、望春花等,堪稱為博大的植物園,活的根雕博物館。
南五台自古就是佛教名山與皇家避暑聖地,亦有彌陀寺、聖壽寺、紫竹林、西林寺等60餘處名勝古跡。景區內群山起伏,原始森林景觀優美,古樹名木種類繁多,森林季節變化豐富,四季景色各異,是西安近郊不可多得的自然與人文旅遊景區

㈥ 五台山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五台山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台縣東北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四版川峨眉山、權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為國內外洲人所嚮往。五台山座落於「華北屋脊」上,最高海拔達3058米。這里,峰巒連綿,山嶽交錯,形如虎踞,勢如龍蟠,總面積為2837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台頂,即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綉峰、山巒層疊、溝壑縱橫、谷河漫流、林木聳翠,盆地與山巒交錯,形成一處色彩鮮明、氣候涼爽、適宜人們瀏覽和避暑的風光寶地.

五台山現存有唐代以來7個朝代的寺廟68座,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主要有唐代建築南禪寺、佛光寺,宋代建築洪福寺,金代建築延慶寺、岩山寺,元代建築廣濟寺、三聖寺,明代建築殊像寺、顯通寺、塔院寺、圓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築菩薩頂、鎮海寺及民國建築南山寺、普化寺、龍泉寺、金閣寺、尊勝寺等。這些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反映了自唐代以來中國各個時期佛教建築文化,是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建築藝術的活標本,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㈦ 五台山景點

五台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專然與屬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方圓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以台懷鎮為中心,周圍屹立著東、西、南、北、中五個山峰,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如壘土之台,稱作五台。

(7)新鄉五台山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五台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谷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㈧ 五台山主要景點有哪些

1 進香 香火最旺的寺廟:五爺廟、殊像寺 2 禮佛 禮佛必去的寺廟: 黃廟領袖(藏傳佛教)——菩薩頂 青廟領袖(漢傳佛教)——顯通寺 小朝台(東西南北中五方菩薩)——黛螺頂 五台山標志寺廟——塔院寺 五台山最有魅力的寺廟——南山寺 佛母洞朝拜佛母。 五台山最高的佛像千手觀音()所在寺廟——金閣寺 觀音菩薩祖庭寺廟——普庵寺 智慧文殊菩薩所在寺廟——南台頂錦綉峰、普濟寺 聰明文殊菩薩所在寺廟——東台頂望海峰、望海寺 無垢文殊菩薩所在寺廟——華北屋脊北台頂、靈應寺、廣濟龍王殿(五爺廟) 儒童文殊菩薩所在寺廟——中台頂翠岩峰、演教寺 獅子吼文殊菩薩所在寺廟——西台頂掛月峰、法雷寺 五台山最大的寺廟——尊勝寺 3 古建國寶 中國第一國寶、東方古建明珠(建築學家梁思成評)——佛光寺(唐代建築) 亞洲第一古建(唐明皇、楊貴妃等影視劇拍攝地)——南禪寺(唐代建築) 4 風光奇景 台頂風光:東台日出,北台飛雪,中台雲海,西台掛月,南台賞花 仰天大佛奇覌——佛就是一座山、山就是一尊佛。 佛國霧景——五台山雖地處十年九旱的山西,但是這里卻是多雨的地方,有雲即有雨,有雨即有霧,雲霧繚繞中的五台山,寺廟白塔若隱若現,白雲薄霧從身邊飄然而過,彷佛置身於仙界。 五台雪景——10月到來年的7月間,五台山台頂時常可以欣賞到白雪皚皚的銀裝世界,尤其是5-6月份,台懷鎮綠色蔥蔥,而北台頂卻潔白如玉,白色背景下的寺廟群被綠色襯托,魅力無比。 5 五台山之最 最高的寺廟——北台頂的靈應寺和廣濟龍王殿(五爺廟)。 亞洲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寺廟——南禪寺和佛光寺,均為唐代建築。 建寺最早的寺廟——清涼寺,顯通寺,菩薩頂、碧山寺、明月池等。 塑像最多的寺廟——佛光寺。 最高的塑像——金閣寺的牽手觀音。 最高的塔——塔院寺的大白塔。 最重的銅鍾——顯通寺的鍾樓內的幽冥鍾,。 最大的銅鍋——菩薩頂的大銅鍋,直徑2米,。 最古老的塔——佛光寺的祖師塔,建於北魏。 最古老的石獅子——羅睺寺的唐獅。 最盛名的壁畫——岩山寺金代壁畫。 最精彩的彩塑——南禪寺大殿內的唐代彩塑。

㈨ 五台山介紹的內容是什麼

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台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台山五座台頂合圍的地區,稱為台內,其外圍則稱台外。

一、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的傳說傳說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里稱五台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台山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傳入我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來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兩位印度高僧居住。為紀念白馬負經(《四十二章經》)輸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傳峨眉山是普賢菩薩、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奏知漢明帝。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西安焚經台)。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尚未完全燒盡,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台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建寺適宜?《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有「舍利」,再加上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寺以山名--靈鷲寺。漢明帝劉庄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叫做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台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台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台望海寺、南台普濟寺、西台法雷寺、北台靈應寺、中台演教寺。也因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台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完全不同:東台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台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北台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台頂寺廟里禮拜,叫做朝台。此時,五台山之名已經大量出現在北齊史籍之中了。

盛唐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多人。此時的五台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二、五台山佛教聖地的形成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並在中外佛教界發生重大影響,是從唐代開始的。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視五台山為「祖宗植德之所」。李淵在起兵反隋時,就對佛教許下大願,說當了皇帝,一定大弘三寶。武德二年(619)李淵便在京師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務。唐太宗即位後,重興譯經事業,使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主持,又度僧三千人,並在舊戰場各地建造寺院。貞觀九年(635),下詔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剎,度增數百。」武則天在爭奪皇位的斗爭中,非常重視佛教的作用。長壽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上新譯《寶雨經》,稱菩薩現女身,為武則天上台大造輿論。證聖元年(695),又命菩提流志和實叉難陀重新翻譯《華嚴經》。聖歷二年(699)譯畢。新譯《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長安二年(702),武則天自稱「神遊五頂(清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涼寺。工峻後,命大德感法師為清涼寺住持,並封其為「昌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主掌京國僧尼事。」這是五台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挾持下,發展成為名山聖地的開始。

據記載,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葯,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齎供,不可悉記矣。」顯而易見,從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對五台山佛教給予極大的支持和扶助。

從佛教經典來看,除新譯《華嚴經》說文殊菩薩住處「名清涼山」外,《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雲:「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氣候、環境,極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這個「五峰聳出」「曾無炎暑」的自然存在物,當作是他們虛幻世界裡的文殊菩薩住地了。這樣,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們競相朝禮的聖地,馳名中外,顯赫於世。不言而喻,五台山作為佛教聖地,是藉助於李唐王朝的強盛而名揚中外的。

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國家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台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澄觀,(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在應天寶林寺出家,十四歲得度,三十九歲時,「誓游五台,一一巡禮。」在遍訪五台山名剎勝跡之後,留居大華嚴寺研討《華嚴經》,在寺中主講《華嚴經》五年。後來,澄觀覺得「華嚴舊疏,旨約文繁。」於是,「旦暮策懷,思惟造疏。」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觀謝絕交遊,在大華嚴寺制疏閣重新註疏《華嚴經》。至德宗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歷時三年多,終於著述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代宗時,澄觀被代宗「事以師禮」。唐德宗又尊其為「教授和尚」,「詔受鎮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憲宗即位,「敕有司別鑄金印,遷賜僧統清涼國師之號,統冠天下緇僧,主教門事。」」穆宗,敬宗咸仰巨(大)休,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大)和五年,帝受心戒於師。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農財食味,加封大統國師。「「中外台鋪重臣,咸以八戒禮而師之」。

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卒,年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輟朝三日」,命「重臣縞素」,隆重葬之。被尊為「華嚴宗第四代祖師」。有唐一代,五台山名僧輩出,這也是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

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再一標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規模興建和僧侶人數的增多。在唐代,五台山見諸記載的佛寺就有七十餘所,且規模十分宏偉。

隨著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台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合山僧尼達萬人之眾。寺院的興旺發展引起對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負面影響,唐文宗遂於會昌五年(845)下詔廢佛,命令拆毀寺字,勒令僧尼還俗。綜計全國拆毀大小寺廟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僧尼還低二十六萬餘人,收回土地數千萬頃。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侶散盡,寺廟被毀。唐宣宗即位,又再興佛教。政府規定五台山的僧數仍達「五千僧」。實際上,加上私度和遊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縱觀歷代五台山的僧侶人數,以唐代為最多。寺廟林立,僧侶若雲,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標志。

唐代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再一個標志,是外國佛教徒競相朝禮和對五台山的無限景仰。唐朝國威強盛,經濟繁榮,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五台山作為佛教聖地是唐代形成的,是藉助於李唐王朝強盛的國威,伴隨著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顯赫於世的。

三、五台山佛寺創建略述山西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於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據多種古籍記載,五台山在東漢永平年間已有寺廟建築。相傳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端坐祥雲,從西天飄然而來,知是有佛感應,隨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尋訪,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經佛像,並巧遇正在當地傳教的天竺國(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即相邀同至中國。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漢使以白馬馱載經卷和佛像到了洛陽。漢明帝一見釋迦牟尼佛像,果然和夢中所見一樣,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陽白馬寺,並著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來到清涼聖境五台山,見五座台頂圍護的腹地台懷,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分不出兩樣,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於是,漢明帝頒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靈鷲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靈鷲,指東土五台山腹地與西域靈鷲山相彷彿。這樣,洛陽白馬寺與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就成為我國最早創建的寺院。大孚靈鷲寺就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

四、主要景點南山寺:南山寺始建於元代,整個寺院共7層,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寺內的石雕和泥塑內容包括佛教傳說、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圖案,堪稱五台山一絕。站在佑國寺最高層可以遠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

顯通寺:顯通寺是五台山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該寺位於五台山中心區。顯通寺的大雄寶殿是舉行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葯師佛的塑像,整座大殿開闊疏朗,古色古香。無量殿為磚砌結構,裡面供奉有銅鑄毗盧佛,該殿沒有房梁,形制非常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銅殿是一座青銅建築物,殿內有上萬尊小佛像,是罕見的銅制文物。顯通寺前的鍾樓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銅鍾--長鳴鍾,鍾的表面刻有一部萬余字的楷書佛經。

塔院寺:塔院寺內有五台山的標志性建築物--大白塔,塔高56.4米,通體潔白,被譽為「清涼第一聖境」。塔頂懸有兩百餘個銅鈴,風吹時聲音清脆。白塔的東邊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發,因此又稱文殊發塔。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為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

菩薩頂:菩薩頂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喇嘛教寺院,這里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黃教法會主場地,在這一時間登山可以看到喇嘛們「鎮魔」的盛況。寺內有天王殿、釋迦牟尼殿、菩薩殿,因歷代皇帝都曾登臨菩薩頂,所以寺內有不少御筆親題的碑和匾。在東院過廳和後院,有兩座漢白玉四稜柱碑,碑身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所書的碑文,均為清代康熙帝手書。

其它寺院:台內:壽寧寺碧山寺普化寺黛螺頂棲賢寺十方堂殊像寺廣宗寺 圓照寺 觀音洞 龍泉寺 羅睺寺 金閣寺 鎮海寺 萬佛閣 觀海寺 竹林寺 集福寺,台外:延慶寺 南禪寺 秘密寺佛光寺 岩山寺 尊勝寺 廣濟寺等五、氣候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做」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1個月入春,遲1個月入秋,溫差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近,濕度大,常有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