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大全 » 旅遊景點閻王廟

旅遊景點閻王廟

發布時間: 2021-03-10 21:37:50

㈠ 裘村鎮的旅遊景點

曹王,名彬,字國華,生於931年(後唐明宗長興二年),逝於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河北真定(古稱靈壽)人氏。曹王從小習武學文,文武雙全。年輕時輔佐趙匡胤打天下,戰契丹,滅南唐,平西蜀,定吳越,戰功顯赫,威名遠播,成為趙宋皇朝第一位大元帥。 在攻打蘇州時,曹王對庄氏家族有過大恩大德。庄氏後人為感念曹王,在家鄉建造曹王廟祭奠恩人。
如今,英雄和神話的傳說仍在延續,奉化、鄞州一帶百姓流傳「到過曹王廟,不用見閻王」的說法,使得曹王廟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一、七月十五朝拜信徒眾多,盛況空前。 應家棚村依山臨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康熙、雍正兩朝政府在這里構築石城,加強軍事防禦。石城已有近三百年歷史,外形略呈長方形,東西寬67米,南北長76米,牆高3米,寬2米余,城內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一個獨立、封閉、易守難攻的據點。當時石城內置汛營,駐扎有綠營兵300名,負責巡邏守衛海防,抗擊倭寇,保護內地安寧。
歲月滄桑,石城歷經百年風雨,只剩下一道城牆,成為奉化境內唯一現存的古代海防遺跡,1982年被奉化縣人民政府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賢村在裘村鎮境域內,南臨象山港畔,北鄰奉松公路。《忠義鄉志》記載:「黃賢村有商山,山西有黃公里,因漢『四皓』之一的夏黃公居此得名。」地處幽僻的黃賢村在海風濤聲中竟然綿延了兩千多年。
30年前,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大隊會議室里定下的「山林權屬收歸集體」的決議,換來了今日黃賢村的萬畝綠林和千畝果園,也為森林公園的籌建打下了基礎。今天的黃賢村青山圍環,綠水長流。春暖花開時,紅的桃花、白的梨花綴滿山坡;金秋時節,果園里果實累累,豐收的歡聲笑語縈繞果園。營造了一個人居福地。
商山頂上,新建的虎踞塔巍然屹立,深情地凝望著腳底下這個千年古村;商山橋下,澄碧的黃賢溪波光粼粼,搖曳著溪岸邊精美如畫的鄉村景觀。 馬頭村的民清舊居基本處於原生狀態,積淀著斑駁厚重的人文歷史。具有代表性的舊居有三幢。
「攸寧」故宅氣派不凡,規模宏大,前後樓房共計60餘間,整個建築縱深闊大。
位於村南的一幢舊宅也頗為氣派:四周環河,東臨池塘,二層五楹,單門獨院,是民國時期陸軍中將、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軍長陳大焯(空如)的故居,現為馬頭村的村委辦公樓。
曾畢業於舊時寧波工業學校的陳宗鑫在村東築有五楹樓房,名曰「拙樓」,並撰有《鵁鶄拙樓記》,以明築樓心意。 缸爿山位於象山港西端,是裘村鎮沿海最大的島嶼。海拔高度為193米,面積2.7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1公里。島上樹林豐盈,以松樹、香樟樹等針闊混交林為主。低處為灌木。植被覆蓋率100%。離大陸最短距離500米。
缸爿山沿海以礫石灘為主。灘上有各種蟹類。如紅鉗蟹、石蟹,及跳跳魚。現有近海水產養殖,總面積達450畝左右,其中是近五六種種類,另外還有青蟹、白蟹、海鰻等水產。年產值可達70-80萬元人民幣。
缸爿山東面有一淡水水庫,以前島嶼附近種植稻田時供灌溉用。後由於農田改為海水養殖場而廢棄不用,現保存自然狀態無特殊利用。水質清澈,佔地面積約20畝,水深最深處約有5米。
缸爿山周圍分布著大小不均的13座島礁,總面積6079畝。灘地面積2621畝,在島嶼與海岸之間形成了一個面積約5000畝的海中之湖。海灣內波平浪靜,海島有獨特的海蝕風貌和山海風光,缸爿山一帶原始自然風光眾多:鷹嘴岩,天打岩,娘娘廟,馬蹄山嘴,綉花拖鞋,岳林庄,小西天等,不僅富有特色,而且蘊含著許多動人的神話傳說。由於缸爿山在眾多的島嶼中為海拔最高的一島,正面是海港的出海口,一望無際,可觀賞日出,成為獨特的自然景觀。

㈡ 八景鎮的旅遊景點

樟古腦古文化遺址
樟古腦古文化遺址,1982年11月考古發現此遺址。位於禮港街西1500米處。地貌為山坡,面積0.20公頃。採集的文物有殘陶器若干,主要印紋飾有方格、編織、網、弦、米字、凸弦紋和刻劃紋與窩紋組合紋等,也有素麵的。系西周至戰國時期燒制。保存現狀為野雜草所掩。因未鑽探,故文化層不明。
玉成觀
玉成觀位於現觀上行政村小學處。北倚神山、仙人嶺,西傍來龍、鳳凰山,東面低平,坦盪開闊,南近田隴而遠山。2007年端午節,訪坦湖老人王五根述,玉成觀為都中管轄,佔地0.40公頃,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有主房、廂房、耳房、經房、簽房、廚房、柴房、碾房、廁所等12幢,前後院落,圍牆封閉,院中芳草鋪地,鮮花沁人。周邊楓、榆、樟、檀環抱,古木參天。樟旁水井,泉甘清澄。觀中田產,水田3.6公頃,旱地2.50公頃,系施主捐贈。元代,石頭渡謝仕鑒一次捐田2.6公頃,林地2公頃給玉成觀。興盛時期有道士齋婆20餘人。
西華寺
西華寺位於八景西南8公里的方山之巔。寺廟始建元代,盛於明清。一排三幢,兩殿一房,磚木結構,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主殿為觀音殿,大門上方「西華寺」三字用景德鎮青花瓷板燒制,蒼勁雄渾。兩側楹聯「天字宏寬豈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寺內正中供奉著「觀音坐蓮」全身神像,兩邊十八羅漢。東西兩廂房,一為經房,一為簽房。1958年寺廟拆毀。1994年,在原址重建,每年農歷九月十九日為朝拜日。
牛鼻嘴天符廟
牛鼻嘴天符廟位於鎮東9.5公里的牛鼻嘴村,樟、豐、高三市交界,肖江、獨城水相匯處,謂之「筠庄福地」。康熙庚寅年(1710年)建造,磚木結構,建築總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廟宇坐北朝南,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正殿菩薩八尊,中間供奉陰濟王、觀音神像,兩側是閻王、判官及護駕將軍。1975年築堤,廟宇拆毀。1984年,重建戲台。1996年,重建天符廟。1999年擴建。
禮港天符廟
禮港天符廟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位於禮港街口之南,東向,與廟相對是一大戲台,圍牆封閉,大門前一對石獅兩邊拱衛,廟宇佔地0.15公頃,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拆毀建大隊辦公樓。1977年在和尚腦建戲台,面積170餘平方米。2001年,重建天符廟,磚混結構,面積300餘平方米。

㈢ 絳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絳縣是堯文化、龍舞文化、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車廂城、晉文公墓、晉獻公墓、晉靈公墓等諸多遺跡。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陰寺和釋迦牟尼獨木雕像等人文景觀,有沸泉龍岩洞、東華山省級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絳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5處。2004年西周墓群的發掘揭開古倗國地理謎團,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轄區另有周家莊、韓庄等7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及254處明清古民居,其中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評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周家莊遺址

周家莊遺址位於橫水鎮周家莊村北,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總面積500餘萬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廟底溝二期、二里頭期和二里崗期等多個時期的遺存,以龍山期聚落面積最大。發現的遺存、遺跡有灰坑、墓葬和壕溝等。遺物主要是陶器。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陰寺

絳縣東華山

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坐北朝南,分布面積為7342.8平方米。具體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有正殿、道士房、後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剎1996年曾失盜,後被追回。南柳泰山廟是保存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築群。1985年被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㈣ 甘南旅遊景點都有哪些

1、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座小鎮,在四川和甘肅兩省的交界處,周圍被草原、樹林、山丘、紅色的石崖圍繞,環境優美,有「東方小瑞士」之稱。鎮上有兩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分別叫甘丹賽赤寺和格爾底寺(近年為了爭取旅遊資源兩寺也都自稱為郎木寺),兩座寺院之間是一條清澈小溪,名叫白龍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龍江峽谷,景色十分美麗。

㈤ 酆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位於四川的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版模和景象權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鬼城」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這就是展現在豐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一個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進入鬼城大門,便可看到人們俗稱的「陰陽橋」,它是人們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人們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血銹般的門匾上書有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與名山對立的是雙桂山,位於雙桂

鬼城
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規模宏大,獨具特色。廟會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與金貿融為一體的民間貿易形式,每逢農歷三月三至十五,豐都縣城雲集四海商賈商客,匯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被人們稱為「鬼臉奇容」是其中一景。

㈥ 華山旅遊景點有哪些

華山旅遊景點介紹華山 「華山天下險」。坐落在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的華山,自古以來就以雄偉奇險聞名天下。最高峰海拔約 2100米。這座山,處處是懸崖峭壁,山路險峻,很多人去游華山,視為探險;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但 登到險處,膽戰心驚,半途而返。華山之險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處,也就在這個險字上。華山是我國五嶽 之一,稱為西嶽華山。

華山自古一條路

華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只有一第道路通往山上,因此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當然,對於英勇 的解放軍戰士、登山運動員和采葯的農民來說,那又另當別論。
登華山,一般是山腳的玉泉院起步。沿山谷,走約二十華里,到達一處叫青柯坪的地方。其東側有一塊 大石,刻有「回心石」三字。從這里往上就是華山的險途。這三個字是告訴那些體力不濟和膽子小的人,到 這里就可以回去了。

咽喉要地千尺幢

過了回心石,就來到華山的咽喉要地「千尺幢」。這是一處在山崖極陡處開出的一條小路,共370多磴石 級,石級的寬度只能容 納一個人上下,兩旁掛著鐵索 ,人們手攀鐵索,一步步向上登,往上看,只見一線 天開;往下看,就像站在深井上。千尺幢的頂端,就像井口一樣。這里的崖壁上刻有「太華咽喉」、「氣吞 東瀛」的字樣。其形勢真像咽喉一樣的險要。當小心翼翼的遊人,手腳並用地爬上千尺幢,再往前走,還有一 處險路——百尺峽。出峽後,過仙人橋,前面又是一段險路「老君犁溝」,傳說是太上老君牽來自已的青牛, 在這個陡壁處犁出的一條小路。走完這段有500多個石級的「老君犁溝」,就登上了海拔1500多米的北峰。這 里四面懸崖絕壁,恰如一座平台,因而又叫雲台峰。

「韓愈投書處」的故事

由北峰南上,闖過「仙人砭」、「天梯」、「閻王砭」等險處,來到一條長幾十丈,寬僅2尺余,坡度極 的名為「蒼龍嶺」的山脊前。這里兩旁千丈絕壁,僅有這條石脊通達對岸,人若行走其間,會感到心驚肉跳。 好在兩旁設有欄桿,扶著欄慢慢往前走,眼睛別向險處看就可以了。這里有個「韓愈投書處」的。就是唐代 大文學家韓愈游華山,好容易鼓足勇氣爬上了「蒼龍嶺」,回頭一望,見山路如此險絕,不禁大驚失色,想 著這次可能回不去於是寫了遺書投下山澗。這里的崖壁上就刻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這故事很可能是 後人編的,但卻形象地表達了此境之險。
過了「蒼龍嶺」,就可以到華山的最高峰南峰。然後從南峰下來,再往東峰和中峰。這當中也有不少險 路。華山絕險處要數長空棧與鷂子翻身,驚奇萬分,要步步小心。據親身游覽過這兩絕險處的老龍蔡君面告, 他回到宿處,半夜裡竟驚醒了兩次,都是被日間所見險象「嚇」醒。由於華山不時出現有人失足跌落懸崖的 不幸事件,有關部門已在最險處加寬道路,增加防護投施,有的地方設有上行和下行道,使登山者增加了安 全感。

㈦ 在中國有陰曹地府這個旅遊景點嗎

有的,在重慶的豐都縣城北。
豐都鬼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長江上游。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它是從重慶順游長江三峽的第一個旅遊景區。傳說這里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鬼城」豐都,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里仙道釋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並以苛刑峻法統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
豐都鬼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人們當作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很有特色和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前是個小鎮,這里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鍾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鬼國幽都」之說由平都山而起,據《豐都縣志》和晉人葛洪 《神仙傳》載,民間傳雲,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兩方士曾於平都山修煉成仙,道家遂於此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後人附會「陰、王」為「陰王」(陰間之王),居所即為「鬼都」。[4]平都山亦漸附會為 「陰都」。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詩句,更使鬼城之名遠揚。經明清小說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誕。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於一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姦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能用又為人們所稱道。
現代的豐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5]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

㈧ 嶧城區的著名景點

嶧城區著名景點
冠世榴園自然生態文化旅遊

嶧城區石榴園是原嶧縣古老的生態園林,始於西漢,盛於明、清。1985年重新開發建設。1988年,棗庄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決定:石榴花為市花,每年九月上旬為國際石榴節。該園位於嶧城西部榴園鎮北綿延35華里的向陽山坡上。1990年,沿壇山山坡向東開發至青石山仙人洞。至此,整個園林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公里,面積達10餘萬畝,新植榴樹500餘萬株。目前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石榴園林,2001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基尼斯之最」。

園區自東至西有仙人洞、青檀寺、一望亭、園中園、石屋山泉、權妃墓六處景區,構成六點一線一日游的格局。該園林擁有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具有很高的經濟、觀賞價值,又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先後被列為山東省「花之路」旅遊熱線上的重要景區之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3A級旅遊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先後被評為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省級文明景區、省級十佳工農業旅遊區。

青檀寺景區

該景區位於冠世榴園的東首,佔地約600畝,建築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為1986年開發建設,總投資138萬元。景區內有青檀寺、青檀湖、千年古檀、書法碑廊、報國塔、岳飛養眼樓、藏王宮等景點。

1999年以來,先後擴建了青檀寺景區餐飲購物休閑街、遊客服務中心、景區停車場、「高山流水」小橋、西山游覽道路延伸等工程。2004年,完成景區內幾道門楹聯配置工程,2005年,完成景區原舞台向南遊覽道路改造條石鋪設工程。

青檀寺:座落在漢王山、霸王山兩山之間的向陽峽谷中,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初為雲峰寺,後因寺旁多青檀而改稱青檀寺。該寺歷代為佛教聖地,中為大雄寶殿,殿內塑有三世佛像,西有配殿,東有長廊。寺內有古碑數統,記載著青檀寺的歷史變遷。該寺重修於1986年,總投資達138萬元。2000年修建了山門並於2003年進行更新。2002年對青檀寺廟進行整體維修。2004年,完成了青檀寺廟大雄寶殿整修、佛像貼金、寺廟「拆牆透景」院牆改造工程。2005年,寺院內完成了仿古青磚鋪設工程以及鋪布自然石、多彩鵝卵石美化改造工程。

2003年,青檀寺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授予市級愛國主義示範基地。2005年12月,被列入棗庄市十佳名勝古跡排行榜之三。每年清明節,為青檀寺傳統廟會。

千年古檀:青檀,又稱唐雲檀,生長在漢王山、霸王山兩山峽谷之間,約有2000餘株,其中樹齡1500年以上者36株。為江北地區天然分布最集中、古樹最多的青檀群落,成為棗庄市自然生態文化的稀世珍品。其中最大的一株稱「龍檀」,樹齡1500年以上,高35米,直徑1.5米,覆蓋面積達600平方米,被列入「中國百棵奇樹大觀」。

「青檀秋色」為古嶧八景之一。青檀生長位置奇妙壯觀,有的直生矗立,有的橫生而倒掛,在險峻陡峭的石壁上,在乾裂的巨石峽縫里,固著各姿的青檀,其根裸露外生,嵌紋抱石,爭相入地,可胃千姿百態,堪稱一絕。樹冠茂密,蒼郁黛染參天;樹干無華無線,鐵體銅枝,長勢奇特,有的像虯龍翻旋盤卧,有的像碧雲華蓋。人們依照青檀的形態特點,分別美其名為:「鳳凰展翅」、「蛟龍騰空」、「孔雀開屏」、「檀石一家」等。

每年秋天,青檀更加鬱郁蔥蔥,碧綠如雲。明代詩人、兵部侍郎賈三近有詩雲:「秋風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棲。黃葉拍天丹灶冷,青檀繞殿碧雲齊。」在明代,「青檀秋色」就頗俱盛名了。

岳飛養眼樓:位於青檀寺廟北,始建於宋代,1986年重修,2002年進行整體維修,高約10米、分二層,頂層四周建垛口。此樓原是佛教僧人做法事用的。相傳南宋愛國將領岳飛抗金兵南侵時患眼疾,曾在此樓暫住治眼。後人把此樓稱為岳飛養眼樓。《嶧縣志•山川》載:「青檀山,縣西七里,多產青檀,故名,一名雲峰。宋南渡時,岳忠武嘗駐兵其下,後人題壁識其事,歲久蘚蝕不可辨。」

報國塔:與岳飛養眼樓毗鄰,七座佛塔依山而立。2001年3月,棗庄煥友水泥集團和嶧城區政府共同投資興建,2002年8月竣工。塔高47.8米,建築總面積1180平方米,分八角七級,四面辟門,四面砌佛龕,208級塔階沿內壁螺旋而上。頂層塔室上懸1.8噸重銅制「青檀世紀鍾」。塔頂銅制塔剎重2.4噸,高7.8米。塔體層檐斗拱,翼角輕舉,深灰瓦、銀灰牆與赭紅色柱額斗拱相映,造型優美,別具風韻,外觀雄偉、古樸、典雅。

塔周蒼松翠柏環繞,塔前廣場寬25米,長48米。工程總造價340萬元,其中棗庄煥友水泥集團董事長高煥友捐資220萬元。

榴園碑林:位於青檀湖畔,始建於2000年4月。整個碑林鐫刻,有中外書法珍品100餘幅,楷、行、草、隸、篆諸體總匯,集有關青檀古今詩詞和當代中外書法藝術之大成。總投資150萬元,其中日本友人捐資100萬日元(合人民幣7萬元)。

天王殿:建成於2003年8月,由原寺廟大門改建,按照佛教建築格局。建築總面積115.5平方米,包括殿堂、彩繪、院牆、塑像。總投資20萬元,由寺廟和尚、信眾和社會各界捐資。

石榴盆景園:位於榴園牌坊東側,佔地30畝。在園盆景培植5萬株。盆景石榴造型奇特,風格迥異,被譽為「無聲之詩,立體之畫」。石榴盆景為各盆景藝術專業戶所承包,戶戶成園,園園有景,為庭院經濟模式。1990年以來,石榴盆景數十次參加國內外園藝展,榮獲各級花展獎牌(獎杯)130餘塊。1999年,張孝軍的盆景藝術作品《老當益壯》榮獲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附盆景藝術照片《老當益壯》)

藏王宮:位於岳飛養眼樓後天然山洞中,1990年3月,嶧城區旅遊局自籌資金25萬元開發建成。該宮長97米,內有螺旋天窗4處,分支洞穴7處,由「菩薩殿」、「冥府」、「閻王殿」、「滄桑正道」四部分組成。塑有25組場景,150個造型,置有200多盞彩燈。

一望亭景區

該景區位於萬畝榴園中心地帶,是瀏覽石榴園的最佳處,俗稱「登高一望」。一望亭建於1985年,矗立在榴園對面小土包上,為兩層六角仿古亭。立於亭上,可北望榴園,南望綠野。一望亭北有南北兩院,南院有覽翠閣、靜心茶社和服務部。月亮門上額「一望亭」三字為原山東省副書記高啟雲所題。南院工程於1985年由省財政廳投資20萬元建成,佔地8畝。北院有展廳、放映廳等,建於1987年,佔地13畝,市政府和省財政廳共投資40萬元。

園中園景區

園中園位於棠蔭正北二里許向陽山坡上,為園中之園,風景最美之園。該園佔地約400畝,建築總面積4000餘平方米,是石榴園的發祥地,石榴樹古老而集中,原始風貌保存完好。群山半抱中榴樹密布,大部分樹齡在百年以上,其形態各異,蒼勁奇絕。園內有「三樹」、「三泉」。三樹為:石榴王、將軍樹、蒼龍探海。三泉為:聖水泉、恩賜泉、滾鍋泉。三泉匯成一溪,曰青龍溪。尤以石榴王和恩賜泉著稱。石榴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仍然枝繁葉茂,每年產石榴達600餘斤。觀天亭建於恩賜泉之上,亭頂露天,胃之觀天亭,給予遊客以「坐井觀天」之趣。恩賜泉水西南流入龍池。龍池東面是茶社,其北面是榴花仙子雕像,婷婷玉立,素雅端莊,手捧家鄉石榴,笑迎四方遊客。曲徑通幽處建有接待室、會議室、榴園別墅。該園於1986年始建,於1987年9月建成。造價25萬元,由省旅遊局投資。

石屋山泉景區

石屋山泉位於石屋山東南麓、賈泉村北。《嶧縣志·山川》載:「其東南麓有泉曰賈泉,亦賈氏別墅也。四圍峭壁上有泉流為小瀑布,夏雨後益噴吐,聲如雷,冷侵肌發。邑人賈夢龍有石屋山詩載舊志。東南石壁橫刻『石屋山泉』四大字,甚道勁,聯雲:『雨余雪浪噴千尺,旱後春流濟萬家。』款石屋主人賈三近題。」

賈氏別墅是明代萬曆年間兵部侍郎賈三近閑居時著書會友的地方,因年久失修,早廢。

三近書院:位於石屋山泉東側賈氏別墅舊址。書院建於1985年,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為明代仿古建築,正堂內塑有賈三近坐像,院內立石碑52座,鐫刻眾書法家詩文。書院由原棠蔭鄉政府投資42萬元所建。

明湖:位於三近書院西側。1986年,由原棠蔭鄉政府投資30萬元所建。由石屋山泉之水注入明湖。

權妃墓景區

權妃墓,當地人稱「娘娘墳」。位於榴園鎮西部、逍遙村東北五里處,東距嶧城30華里。座落在三面環山、南面盆地的山谷中間,墓封土堆高8米,墓頂洋槐蕭蕭,松柏蔥郁,其面積一畝多。墓南有幡古堆遺址,相傳為送葬權妃時揚幡處。1980年,權妃墓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定為旅遊景點。

墓地周圍,自然環境優美,雜樹茂密成蔭,野生鳥獸繁多,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墓東緊依獅生,墓西南鄰象山,北靠白茅山(亦稱鳳凰山)三山峽谷中有二泉流出,形成兩條小溪蜿蜒南流,一溪繞墓東,一溪繞墓西,似二龍戲珠。當地民謠:「二龍戲珠,左獅右象,鳳凰山前,葬皇娘。」

權妃,朝鮮人,美麗善良,擅吹簫。明永樂八年隨駕出征,積勞成疾,途經薛城,中暑身亡,葬於白茅山前。

仙人洞景區

仙人洞位於嶧城東十里青石山向陽峭壁下。洞深數丈,北側有一石窟,窟中有石雕佛像一尊。明清時,洞旁有仙人洞廟,為道家修練之地,相傳有蕭道人煉丹於此,成仙而去。洞左有崖壁,高數丈。崖壁刻有「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每逢雨季,瀑布遙瀉,水霧騰空,仰望之,似白雲懸於洞上,故名:「仙洞懸雲」,為古嶧八景之一。

1990年,原吳林鄉政府投資開發仙人洞景區,於向陽山坡植石榴、蘋果、桃、李等果樹數萬株。仙人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將被開發為道教民俗景區。

其他景區

運河嶧城港:位於古邵鎮運河港口,原為古邵港,建成於1979年9月。1988年4月,改名為萬年閘港。佔地面積500畝,吞吐量500萬噸。嶧城港旅遊、休閑度假村項目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以運河旅遊、休閑度假、娛樂、餐飲設施為主,水上餐飲、荷花池等水城水系配套工程將陸續建成。

壇山景區:壇山位於嶧城壇山路北,海拔275.8米,山半腰環繞三道天然形成的白箍,形似玉帶。此山舊時稱仙壇山。《嶧縣志》載:「其首山曰仙壇山,亦名鳳山,又名玉帶山,去城裡許邑之鎮也。山體端嚴,中峰尤雄秀巍峨。每當晨初,朝暉甫上,浮翠欲滴,雨余雪後,嵐光映日,金碧層層,照城郭如畫,而村落竹樹圍映,炊煙遠近連青不斷,上與山靄混合,一碧萬頃,故邑八景以此稱首。選勝者,尤愛游焉。」《嶧縣志•山川》又載:「乾隆四十年,縣尊張公玉樹曾建石亭於巔,後廢。道光元年,縣尊劉公即亭基處立旗竿,又廢。十九年,監生吳敬銓重立。」

壇山向陽山坡上有大片松林,松柏約萬株,是1945年魯南軍區司令員石濤帶領趙博、臨沂、蒙陰等縣支前子弟兵團所植。現已綠蔭蔽日,漫山蒼翠,被譽為將軍林。

20世紀60年代中,壇山向陽山坡建大型造紙廠。嚴重污染了城區空氣和水源,破壞了壇山自然生物資源,給壇山景區的開發造成較大困難。

1993年,由趙坡煤礦等數家企業投資40萬元,於東西向陽石崖上各建仿古式涼亭一座,東為「曉翠亭」,西為「玉帶亭」。

1994年,區廣電局籌款300萬元,區政府投資110萬元,於山巔建電視發射塔一座,塔高90米,塔旁建辦公房十餘間。自玉帶亭下建有登山石路,約500餘階。

2005年春,民營投資500萬元,於壇山東北麓、土山之後始建「度假村」,佔地200畝。一期工程將陸續完成。

陰平棗林:分布在陰平鎮西北8里文峰山、鐵角山、黃山等向陽山坡,集中在上郭家、斜屋一帶。總面積1萬余畝。「仲秋棗林」為陰平八景之一。每年仲秋,果實累累,紅棗綠葉雜間,點綴著青山綠水。詩人、原區人大主任賈新章有詩雲:「氣爽秋高棗鄉行,累累果實別樣紅。對酒品棗陶人醉,棗庄有棗在陰平。」棗庄因棗而得名。棗庄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二十九次會議決定,市人大全體會議1987年10月16日通過:棗樹為棗庄市市樹。

陰平棗林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明、清時,嶧縣民間就流傳著歌謠:「吳寺蘿卜彎兒的梨,上郭家小棗不用提。」「上郭家閨女不用挑,個個都是楊柳腰。」據專家考證,女孩婀娜多姿,與吃棗有關。

匡衡墓:位於嶧城西南13里賈庄村北,南緊靠匡談村,即匡衡故里。墓封土堆高約5米,底周長60餘米。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墓南面被紅衛兵挖一坑、深2米許,未及墓室,欲砸碑,被當地村民強行保護下來。墓碑上書:「漢丞相樂安侯匡衡之墓」,為乾隆四十年嶧縣知縣張玉樹所立。

1980年,匡衡墓被定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0年,嶧城區人民政府出資重修,墓周建有園牆,內植松柏、花木。園林外建高大牌坊,坊前有甬道,兩邊有對列高大石雕,十分壯觀。

匡衡,西漢經學家。家貧而刻苦好學。「鑿壁偷光」,自學成才,為千古佳話。漢元帝時(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

文峰觀湖:文峰山,又稱刺天峰,位於陰平鎮西北八里,山勢陡峭,拔地而起,直插雲天,海拔350.8米,為嶧城區制高點。《嶧縣志》載:「竦若卓筆,復出雲表,則刺天峰也。」待晴日,憑峰西眺,微湖綠波盡收眼底;值夕陽西下,紅霞滿天,百舸爭駛,穿日而過,極為壯觀。詩人賈新章賦詩雲:「拔地通天穿雲層,魯南蘇北第一峰。天下絕景誰領略,微湖落日看舟行。」1943年秋,新四軍軍長陳毅傍晚路過微山湖,遙望刺天峰由感而發,遂賦七絕一首:「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其景點正在開發中。

㈨ 上海城隍廟的介紹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廟傳說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台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廟殿堂建築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組成。

(9)旅遊景點閻王廟擴展閱讀

由來: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復篩選、淘汰、組合,從而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系。

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民間信仰的神靈群體可以說並無體系可言,但這些信仰並沒有本質上的沖突,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民間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質。

城隍,從中國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間信仰發展到後世的宗教信仰,它們原發於農耕文明。古長安作為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又以其長期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成為精神文化的傳播地。由此,古長安也自然成為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

㈩ 城隍廟有什麼景點

海城隍廟可謂名揚天下,與豫園毗鄰,又稱老城隍廟,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位於方浜中路,東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舊校場路。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相傳明永樂年間(15世紀初)上海知縣張守約將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廟(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城隍廟。歷史上的城隍廟屢毀屢建,1926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鋼筋水泥結構,而彩椽畫棟、翠瓦朱檐,規模大增。抗戰時期,中國商人在租界內另建一座新城隍廟( 位於連雲路金陵西路口,今已改建為多層住宅),於是城隍廟便被稱為老城隍廟。1995年開始修繕,並接待信眾和遊客。正門為四柱三門,飛檐牌樓上塑有八仙,門旁有石獅一對。大殿翠瓦朱檐,崢嶸璀璨,香火極盛。

過去的「老城隍廟」即是今天的豫園商場。內有鳥市、書場、茶樓、餐館以及百貨商店等,經營各種日用百貨和上海風味小吃:酒釀圓子、小籠饅頭、五香豆、八珍湯等。這里景物優雅、市場繁華,是上海人民最喜愛的游覽勝地之一。

老城隍廟藝術競技館,內有斗雞表演、雜技表演及霹靂書法等「中華一絕」的民俗藝術。海城隍廟為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又稱上海邑廟,包括大殿、中殿、寢宮、星宿殿、閻王殿、財神殿、文昌殿、許真君殿、玉清宮等許多殿堂組成的,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道教宮觀,在這一萬多平方米中,還包括城隍廟的兩座園林,西園(即現在的豫園)和東園。

老城隍廟與其後面的豫園不僅是游覽的名勝,而且是購物的好去處,這兒不僅有小商品、土特產和特色商品市場,而且有大型綜合商場和名點小吃。

地址: 位於方浜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