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一篇廣西旅遊景點調查報告
潿洲島風情漁庄,原為(林超)漁家樂。是島上開辦最早,開辦最有特色漁家樂,
目前是島上最大的漁家樂,可容納100多遊客。在旅遊局的領導和遊客的支持下,
經過十年的發展。漁庄的發展逐漸走上一個台階。我們成立至今,一直深受自助旅遊者
,旅遊的好評,希望我們的服務能成為自助游者最好的夥伴。如果你是喜歡旅行的人,
了解我們的服務和特色,那麼你一定會深深的愛上潿洲島風情漁庄……
出門在外,住首先講個安全,然後是價格、房間設施、交通便利和店家服務。
自助公寓(也可稱為家庭旅館)是一種新興的短期居住方式。
●公寓都有24小時保安執勤。
●房屋設施都比較齊全:廚房、衛生間、客廳、陽台,並配有高檔的空調、電視、DVD碟機、洗衣機、熱水器等。
●其舒適自在遠遠超過普通旅店。
●它的價格低廉,只是同等賓館價格的 50%--70% ,免費寬頻上網,帶上您的手提,感受休閑渡假。
●交通方便,設施齊全自由自在。
●讓您感受到的是一種在家的溫馨舒適。
海景①.觀海上小蓬萊(斜陽島)
海景②.觀八大景觀之一的(豬仔島)
海景③.觀海上噴發而出的.鄂魚山公園
海景④.觀(火山口公園)火山遺跡
海景⑤.觀最美麗的.灣中灣南灣港風景線
海景⑥.觀海上漁航漁歸
海景⑦.觀傍晚海上日落的美麗景色
海景⑧.觀海上美景,澎湃海浪
海景⑨.觀小島寧靜的夜景.南灣燈光海面
潿洲島風情漁庄官方網 詳情登 http://www.cnwzd.cn
米距離與大海親密接觸。面對著大海共飲紅酒,品嘗當地烤魷魚干、風味海螺,夜觀明月,
扎數星星,吹著海風品嘗美味海鮮,靜靜把心靈放飛... 距桂林市區29公里的灕江中段,有一個千年人文歷史的古洞名叫「冠岩」,它因其山形似古代帝王的紫金冠而得名。古往今來,不知多少達官貴人、騷人墨客前來遊玩。公元1637年4月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探險家——徐霞客慕名而來,兩到冠岩幽洞作了深入、細致的考察,並在其游記中詳細記載,被後人公認為冠岩的第一位探洞者。冠岩洞內玲瓏剔透、姿態萬千,令人拍手稱奇、嘆為觀止,更有觀光電梯、峽谷列車、地下河木舟等游覽途徑,可謂妙趣橫生。岩洞外便是鬼斧神工的景區神韻。在冠岩水洞口小窺灕江對岸景色,依稀可見桂林山水的「四絕」——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融為一體,當真有如「天仙配」,難怪會有「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之說!
灕江是珠江的支流,北起興安,南至梧州,其中以桂林到陽朔一段景色最佳,計83公里。這里山峰多為平地拔起,碧水灕江左右其間,時而水淺灘急,如萬馬奔騰;時而清澈平緩,游魚歷歷可數。兩岸的奇峰、巨壁、飛瀑、茂竹、房屋和漁村,投影清江,令人眼花繚亂,如入仙境。
蘆笛岩於1962年開放時,因當時全國開放游覽岩洞為數不多,而蘆笛岩又比較瑰麗,因此一下子名揚四海,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蘆笛岩洞深240米,洞內曲折上下,變化多端,因此游覽踐線達500米。洞內有大量的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並自然形成可以擬人擬物的自然景色。人們在洞里裝了燈光,修了游覽道路,而且根據不同景點的形狀和特點起了名字 ,導遊人員就據此編出一套解說詞。如進洞以後,有一座石鍾乳,形狀頗像一頭獅子,遠處的岩石,像是一群小獅子,於是反這個景點稱之為「獅嶺朝霞」。往前去,有一條白色的石鍾乳,很像是從高山中飛瀉而下的瀑布,於是稱之為「高峽飛瀑」。一共有30多個景點。
位於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園,佔地區性15.52公頃。始建成於1906年。「柳侯祠」古樸軒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將的仿銅塑像,陳列有文物,圖表,書畫,詳盡介紹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歷史功績,祠內還有柳宗元書寫出的「龍城石刻」和蘇軾書寫的荔子碑」等碑刻40餘方,膾炙人口。園內亦有「柳宗元衣冠墓」、「羅池」、「柑香亭」等古跡和山水來歸盆景園、動物園、兒童樂園及人工湖、亭、橋、廊等園林設施,是廣西旅遊主要名勝之一。
七星公園在灕江東岸,是桂林市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綜合性公園。在解放橋往東望去,可以看見七座山峰,排列得很像北斗七星,而被稱為七星山。七星公園因山而得名。
斗魁的北四峰叫普陀山,斗柄的南三峰,組成了月牙山。它薈集了山、水、洞、石、庭園、林木、文物等精華,主要景觀有花橋、駝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們的必游之地。
花橋橫跨靈劍江與小東江的會流處,是七星公園西面的入口。它原名嘉熙橋,始建於宋代,明朝時重修兩次,並在橋西增建旱橋七孔,用於汛期排洪。該橋在當時地處城郊,每年春夏,花開爛漫,落英繽紛,「滿溪流水半溪花」,所以稱之為花橋。現橋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橋,青石所砌,漢白玉欄桿,橋頂蓋有琉璃瓦,可供遊人避雨觀景。遠眺花橋,橋孔與倒影,就像四輪明月,映入江中。橋上賞景,可見水光山色,綺麗幽雅。「四輪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花好月圓情繾淃,長亭恰似廣寒宮。」這首詩寫的就是「花橋映月」之景。
普陀山位於七星公園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樞、天璇、天磯、天權4峰組成。因山上有洞供奉觀音菩薩,而按佛教習俗稱之為普陀山。山的西麓有元風洞,盛夏酷暑,此處卻涼風習習,所以明代詩人俞安期寫詩贊道:「深洞貫陰崖,寒飆生不絕。懸泉石謼垂,炎月吹成雪。」從這里沿桂花林蔭道北行不遠是普陀門,門內右側有護碑亭,直立兩塊碑石,一書「逍遙樓」,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手筆,碑的背面是宋代李彥弼的《湘南樓記》,另一碑是明代包裕的《重修廣西省城碑記》。從普陀門上山,左入「超塵靜境」,過擁翠亭和小蓬萊長廊,便到普陀石林。這里奇石崢嶸,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來此取瑞石回長安,刻制歐陽詢寫的《九成宮酚泉銘》碑。李靖曾在這里修建慶林觀,相傳「慶林觀」三字是唐太宗親筆所題。傍山有普陀樓,登樓可以遠眺桂林風光,樓後有觀音洞,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地方。普陀樓旁就是普陀岩,但岩的左壁卻刻有篆書「碧虛岩」。這是明代道士潘常靜的錯刻。碧虛岩就是七星岩,此三字本應該在七星岩口,卻因潘道士耳聾聽不清而錯刻在此。穿過普陀岩,登上玄武閣,在閣左窗外的崖壁間有「龜蛇合一」的浮雕。紅龜青蛇,形象逼真,這也是潘道士的傑作。普陀山的天磯峰上有摘星亭,登亭極目四望,便可以看到宋代大詩人劉克庄所寫的「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壯麗景色。
「駝峰」是駱駝山的簡稱,因其酷似一隻蹲在地上的駱駝而得名,又因像一隻古代的酒壺,也叫他作壺山。明代末年江南名士雷鳴春避戰亂而隱居於此,遍種桃花,著書立說。他為人好飲,醉必長嘯,自號「酒人」,死後葬於山腳,山上刻有「雷酒人之墓」。每年春天,桃花紅遍,彷彿給駱駝山披上赤霞,景色極其優美,古人因此稱之為「壺山赤霞」,即駝峰赤霞。這是桂林十六景之一。遊人至此,必與之照相留念,以紀游興。該山在普陀山後,兩側有動物園、盆景場、花圃和茶室。
月牙山是由七星山的玉衡、開陽、瑤光三座山峰組成,因山腰有一岩石,遠望酷似一彎新月,故得名。又因山中有龍隱洞,龍隱岩,也叫龍隱山。在山北的山腰上,有一劍柄石,它屹然獨立,筆直峭拔,高達數仗,形似劍柄。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過玉兔岩,即可到伴月亭。在這里看花橋倒映於清澈的小東江中,極富詩意。再往前行數十米是月牙岩,它前臨小東江,三面是懸崖峭壁,瓊花盛開,石乳倒垂。過去此處曾有一月牙寺,1963年改建為古雅清幽的二層樓閣,取名小廣寒。在其右側,依山傍崖處還有一襟江閣。登閣遠眺,景色迷人。出閣順山南下,就到丹桂岩,它因傳說以前附近有一丹桂樹而得名。這里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至今已有約六千至一萬年了,現在岩壁上仍嵌有貝殼的遺物。
出丹桂岩不遠便是龍隱洞。該洞南北通透,洞的一壁插入小東江,洞頂有蜿蜒的石槽,槽壁上被剝蝕的均勻斑痕,極像龍鱗。整個石槽就像一條神龍飛去後所留下的全身痕跡,所以人們稱之為龍隱洞。相傳這里是神龍隱睡的地方,頭南尾西,神龍飛走後,人們就在石壁上題刻了「神龍遺跡」、「破皮而飛」的大字。明代詩人周進隆寫道:「飛騰不知幾千載,至今點點龍鱗存。」龍隱洞不遠就是龍隱岩,據說這也是老龍居住的地方,因岩洞像個布袋子,又叫布袋岩。它高明寬敞,冬夏宜人,是個很好的游覽之地。龍隱岩最大的特點是題刻頗多,明代人就說它「壁無完石」。在100多件的石刻中,宋刻就佔了一大半,其中最著名的是《元祐黨籍碑》。宋代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宰相蔡京將司馬光、蘇軾等309人列為元奸黨,由宋徽宗下令全國刻石立碑,次年又下詔盡毀。龍隱岩的這一塊是被列為元黨人之一的梁燾之曾孫梁律在時隔93年後重刻,是全國僅存最完整的一塊。碑的右側是清末康有為的《觀元黨人碑記》。此外,這里還有宋代黃庭堅書寫南北朝詩人顏廷之的《五君詠》和宋代米芾、程節和詩石刻等。1964年在龍隱岩口建成了「桂海碑林」陳列館,展列了分散在市內各處碑刻的拓片,供人欣賞,被稱贊為「古代書法藝林」。
象鼻山位於桂林市東南灕江右岸,山因酷似一隻大象站在江邊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徵。由山西拾級而上,可達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對穿酷似大象的一對眼睛,由右眼下行數十級到南極洞,洞壁刻「南極洞天」四字。
Ⅱ 城市旅遊景點調查報告
你大約這樣寫,這是一個景點。類推。資料你到「清遠旅遊網」上找吧,最合適啦!
古龍峽離清遠市區距市區13公里,交通便利。
古龍峽漂流被譽為浪尖上的過山車,高差378米的天然峽谷賦予古龍峽漂流與眾不同的特色,集瀑布、深潭、奇石、叢林、珍稀植物於一體,懸崖對峙、灘多水急,自然景色之美令人為之驚嘆。天然瀑布群及充裕的山泉水為漂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茂密的植被為遊客遮擋了夏日火熱的驕陽。
古龍峽漂流是目前廣東省賽道最長、落差最大、流速最快的漂流項目。漂流河道經國際漂流專家按照賽道標准精心設計,自然原始,渾然天成,是首批經過省技術監督局認定的標准化河道。為配合國際漂流挑戰賽的主辦,2008年全新改進的賽道更高、更快、更急。全程賽道6063米,落差達378米,分為兩個賽段:國際極限賽道和中國挑戰賽道。國際極限賽道全長僅860米,落差竟達到了142米的競技漂流極限,其坡降為16.5%(河段高程差與距離之比),超越了雅魯藏布大峽谷7.53%的平均坡降。最大連環落差82米,相當於30樓的垂直高度。巨大的落差和陡峭的河床,賦予了古龍峽極限賽道漂流奔放洶涌、虎嘯龍騰、狂野豪邁的陽剛之美。經過不斷改進,其安全性的到了中國船舶運輸檢驗的最高權威機構--中國船級社的安全認證。據古龍峽景區總經理徐偉躍介紹,由於極限賽道挑戰性強、安全體系健全,目前作為國際極限運動聯合會的訓練基地,不定期進行專業選手的培訓和競技表演,普通遊客也經常可以和世界頂尖選手一起體驗與浪共舞的豪邁。
中國挑戰賽道全長5203公里,落差236米,共137處。作為中國自然水域漂流大賽的主賽場,2007年6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中心授予了唯一指定賽道的稱號,國家體育總局副主任辛群英親自為古龍峽授牌。賽道全程為天然河道,原始叢林遮天蔽日、峽深壁陡,炎炎夏日仍清爽襲人。
最刺激的河道當屬古龍峽「蛟龍擺尾」河段,180度的大轉角,類似雅魯藏布江大氣雄渾的U型大轉彎,兩岸壁仞千尺,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高速滑行的皮艇像浪尖上的過山車,飛旋在波峰波谷間,在驚魂未定之際又嘎然而止,橡皮艇穩穩躍入一個的清澈水潭裡,平靜下來,尖叫聲似乎還在耳邊。
漂流河道的主要水源來自峽谷中的古龍洞,是一類飲用水源。洞內分布多層砂頁岩,多股泉水匯涌而出,水聲轟鳴,自古便有「古龍鳴泉」的典故。盡管現在村村通了自來水,但部分村民還是不辭辛苦上山擔水,用來泡茶洗浴,看來古龍山泉的水質還是非同一般。
Ⅲ 旅遊考察總結
其實這個考察也主要是某一方面,把人家做的好的那一方面寫一下,然後再找一下這方面的總結重點補充一下就好了
Ⅳ 關於旅遊的考察報告
突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加快崆峒古鎮建設步伐
——赴西安、晉中、天水等地學習旅遊產業發展的考察報告 2006年11月1日至7日,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張曉宇帶領區旅遊局、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旅遊集團、區建築設計院負責人,先後實地參觀考察了西安市的大唐芙蓉園、新桃花源,晉中市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天水市的南郭寺、伏羲廟、玉泉觀、胡宅,清水縣的軒轅黃帝塑像,甘谷縣的脊獸生產場等旅遊景點。通過學習考察,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收獲頗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西安等地發展旅遊業的成功經驗,尤其在仿古建築保護、建設、利用方面的成功做法,對於建設崆峒古鎮·問道驛站,推動我區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三地旅遊景觀景點建築和開發保護管理特色
(一)建築風格各異
1、仿唐建築雍容華貴。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建設的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也是全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全園12個景觀區域分別演繹著12個文化主題,融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於一體 ,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博大氣勢和繁榮尊貴。特別是以紫雲樓為核心的具有皇家氣派的園林建築群雍容華貴,和300畝水面的湖光景色相互交融,足以使遊人有「夢回大唐」之感。唐詩峽則是以表現唐代文化之精粹--唐詩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景觀,將精選的唐詩,由著名的書法大家書寫、鐫刻於詩峽摩崖之上,又輔之以相關大唐榜書、中國印、瓦檔圖案等多種文化形式補白,和詩峽的山勢奇峻完美結合,形成精神內涵豐富、人文與自然景觀情景交融的獨特境地,足以使遊人在悠閑自在里怡然於唐詩風韻之中。
2、仿明建築宏大雄偉。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的伏羲廟是我國規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該廟坐北向南,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布局嚴謹規則,一條主軸線貫穿南北,坊、亭、廡、殿疏密有致,布局對稱,宏闊幽深,富麗堂皇。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庄嚴雄偉。而朝房、碑廊沿橫軸線對稱分布,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3、民宅民居古樸純真。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的喬家大院是一座集中體現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築群體,與淳樸的民俗陳列渾然一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宛若漢字中象徵大吉大利的「囍」字,外觀威嚴高大,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內視富麗堂皇,狀若畫舫,斗拱飛檐、石刻磚雕、牙版樓、彩繪金裝隨處可見,工藝精湛,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建築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
4、脊獸藝術巧奪天工。脊獸多是裝飾在古建築屋脊上的一種民間裝飾藝術材料,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及鴟吻,由民間傳統手工藝製成。古建築運用脊獸裝飾,一為房屋美觀漂亮,二為驅邪除魔保平安,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甘谷脊獸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製作題材廣泛,從民間傳統到神話典故,從魚蟲鳥獸到花草樹木,生動活潑,栩栩如生,採用當地紅壤土純手工製作,既有現代的簡練厚重,又有清代的繁縟華麗。
5、平遙古城巍峨壯觀。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的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也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古城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偏東15度,整座城池恰如龜形,城樓、角樓、敵樓、垛口防衛設施一應俱全,城上的點將台、魁星樓、上下城牆的馬道等布局合理。古城內部,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蛐蜒巷主次分明,從空中望去,猶如龜背紋圖,構成了城內四通八達、井然有序的交通網路。宮觀、廟宇、商號、鏢局、店鋪錯落有致,一處處四合院星羅棋布,一條條街巷車水馬龍,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氛。城內有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的雙林寺,有中國金融史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梁吊柱」奇特結構的唐代道觀清虛觀,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有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等,在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餘處典型地體現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二)文化底蘊深厚
1、仿古建築寓意篤深。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且在建城思想上突出反映了傳統文化的「禮」序標准,仿古建築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十分珍貴的建築文化遺產。近年來,山西省充分利用古建築群資源豐富的優勢,以保護開發利用古城、古民居為特色,大力開發獨具魅力的旅遊業,再現了中國漢民族璀璨絢麗的歷史文化。
2、民宅民居地域特色突出。山西省悠久的歷史、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造就了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著名宅院。喬家大院集中表現了精湛的建築藝術,還汲取了許多宮廷式建築特點,有鴟吻、筒瓦、滴水、排山等構件,顯得氣勢非凡。喬家大院為了讓遊客便於記憶,把南面3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定為一院、二院、三院;把北面的3個大院,從西往東依次定為四院、五院、六院。大院的設計精巧,建築考究,規范而富有變化,既有整體美感,在局部建築上又各具特色。這是集北方民居建築精華之大成的藝術品。從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過庭院;從屋頂造型看,有懸山頂、廡殿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以及平房頂;從門的結構看,有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角門、撫攔半出檐門、硬山頂單出檐門、磚雕式側跨門等;從窗的格式看,有仿明式條柵型窗、通天隔欞型窗、雕花型窗、雙開扇型窗和挑啟型窗。形成各異,變化多端。而王家大院這一民間建築群,代表了清中葉中層官僚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也體現了其所處的文化層次。建築的構建布局,實屬少見,充分顯示了漢民族文化的精湛技藝,不僅有絕妙的藝術審美價值,而且有豐富的歷史研究價值。
3、新舊景區文化內涵雋永。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內民俗陳列室多達上百個,展出民俗器物、文物珍品5000餘件,民俗陳列以人生禮儀、衣食住行、歲時節令、農事風俗、經商習俗、票號經營、武行鏢局等為主題,分設各院、居之中。喬家大院「謙益堂」陳列的「喬家三寶」(九龍燈、犀牛望月鏡、萬人球)堪稱稀世之寶。王家大院以民俗文化為題材,將歲寒三友、四季花卉、二十四孝等分別雕飾在石、木、磚上,形成精美的「三雕」藝術,基本達到了「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民俗文化的至高境界。平遙古城內更是民俗商品店鋪林立,民間裝飾物、掛件、工藝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遐接。豐富的民俗文化加上濃重的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是「一城二院」古而不衰的靈魂所在,其各類陳列館中展示的無窮的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旅遊勝地,更是研究歷史、藝術、政治、經濟的知識殿堂。
(三)保護與開發並舉
西安、晉中、天水等地在景點、民居、古城和仿唐、仿明、仿清古建築方面,堅持發掘保護為主,開發利用並舉。
1、布局考究的古建築規劃。以平遙古城為代表的中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城,很好地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優勢,堅持科學規劃、布局合理的原則,結合當地地方特色,在仿古式建築物的建設中,真正做到了「精、美」。平遙古城的建設、保護和修復,完整地體現了17-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因此,從古城初建時,就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同時也著重體現了中國漢民族在古城建設中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風范,成為明清時期的傑作。
2、保存完整的古城民宅。修舊如古,復古如初,古而不舊,舊而不俗是平遙古城建設、保護、維修的宗旨。迄今為止,平遙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是我國最大的民居古建築群,傳統色彩非常濃厚,是晉商大院的典範,其建築藝術和文化價值都堪稱中華一絕。其建築特點:一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因山構築,依山重疊,隨形生變,依勢而曲,層樓疊院,錯落有致。二是堡牆高築,四門俱全,由四道封閉圈組成,沿襲了西周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多進庭院建築,豐富了封閉的空間層次,增強了安全防範機能。主體建築嚴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規定的等級品位建造,反映了封建社會等級差別及士大夫的意念和理想。三是氣勢雄偉,功能齊全,主體建築呈中軸對稱型,院內套院,門內有門,廳堂樓閣,因地制宜,書院、花院、廚院、圍院成龍配套;石雕、磚雕、木雕題材繁多,內容豐富,刀法嫻熟,技藝精湛,集民俗民藝於一體,為清代建築裝飾「纖細繁密」風格的典範。
3、以史為鑒的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其特點在於:一是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美學成就。二是平遙古城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距今已有100多年時間,在中國近代商業史和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三是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集中體現了公元14-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和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三地旅遊產業開發給我們的主要啟示
通過考察學習,與西安、晉中、天水旅遊業發展相比,我們盡管在旅遊景觀景點開發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但我區具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等諸多優勢,以崆峒山景區和崆峒武術為主的旅遊業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區委第二次黨代會和區十六屆一次人代會提出的做大做強旅遊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和建設全省人文生態旅遊基地的目標是正確的,正在建設中的崆峒古鎮·問道驛站也是富有創造性和創新精神的決策,完全符合我區旅遊產業發展趨勢。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雙休日和「黃金周」的持續實施,發展「假日旅遊」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必須發揮優勢,借鑒外地經驗,搶抓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加快旅遊產業開發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攜手共促旅遊業發展。政府要圍繞全區「十一五」規劃,大手筆、大氣魄,高起點、前瞻性地抓緊制定全區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做好崆峒山、太統山、南山生態公園、十萬溝-大陰山等重點旅遊景區的詳規編制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旅遊產業發展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規范旅遊市場管理,優化旅遊發展環境。抓好旅遊宣傳推介,保護旅遊生態環境,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搞好宏觀調控,加強組織領導,監督實施旅遊發展規劃,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綜合協調管理職能,動員各部門各行業積極支持旅遊產業發展,共同培育和壯大旅遊支柱產業。
二是深入挖掘崆峒文化內涵,捕捉旅遊與文化的最佳結合點。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黃帝問道」這個主題,堅持「仿古風格,文化嵌入,山鎮合一,旅商並舉」的原則,加快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建設步伐。通過建設崆峒文化名城、修建名人故里、樹立標志性群雕,深入挖掘崆峒文化資源,利用舉辦崆峒文化旅遊節、崆峒文化論壇、崆峒武術表演和創辦崆峒文化特色產業公司、創作崆峒文化藝術精品,弘揚崆峒文化,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結合互相滲透,賦予景區「活」的靈魂,努力打造「道源聖地--崆峒山」旅遊黃金品牌。
三是採取務實靈活的宣傳推介方式,提升崆峒旅遊品牌知名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媒,營造大旅遊氛圍,鞏固客源市場。在中央、省級新聞媒體上對我區的旅遊資源進行連續性集中宣傳推介,提高我區旅遊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宣傳促銷活動,廣泛傳播「崆峒旅遊」信息,拓展客源市場。積極與省內外旅遊主管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旅遊景區(點)合作,實現旅遊市場對接、客源互動;積極組織景區(點)、旅遊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旅遊節會,舉辦宣傳促銷活動,組織「崆峒旅遊」促銷團,在各大中城市進行宣傳推介,從而拓展國內及周邊地區的客源市場。同時,要高起點謀劃,大手筆運作,拓寬宣傳崆峒旅遊的途徑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紹崆峒名勝古跡、自然風光、風俗民情的書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視、歌曲、舞蹈等文藝精品。充分借鑒喬家大院依託電影、電視劇制播,平遙古城建立「全國攝影基地」、「影視製作基地」等多種開放性活動的做法,請名人名家譜寫歌曲,拍攝影視劇;舉辦國家級大型演唱會和文化節會,建立開放型的對外交流基地,面向全國、全世界擴展客源市場。
四是全面加強行業管理,營造良好的旅遊發展大環境。旅遊主管部門要加強行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旅遊市場。通過成立崆峒旅遊培訓中心,建立旅遊人才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將院校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對不同層次的旅遊專業人才進行培訓,盡快做到所有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旅遊行業管理,深入開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升城市旅遊綜合服務功能。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增強全社會的文明意識,共同塑造和維護城市良好的旅遊形象,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人人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氛圍。
三、對建設崆峒古鎮·問道驛站的幾點建議
通過這次考察學習,結合外地成功經驗,現就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建設以及今後的經營運作提出如下建議:
1、注重崆峒地域特色。一是突出古鎮文化內涵。古鎮建設要於細微之處體現崆峒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古鎮整體布局和建築物表面石雕、木雕、磚雕、彩繪、裝飾等,在保留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特點的同時,要有區別於其他建築的地域特色。在古鎮中心廣場,設計建造能體現崆峒文化特色的標志性雕塑——軒轅黃帝雕像,供遊人參觀和祭拜。修建「三教合一」的宮殿,輔之以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注入佛、道、儒文化,供遊人焚香祭拜,祈佑安康。繪制《崆峒道教八十一畫》、《平涼八景》、《黃帝問道》等大型浮雕和壁畫,提升古鎮的文化內涵。二是恢復平涼民宅民居。聘請平涼民間、民俗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按照史書記載和民間流傳,恢復平涼名人古居,如紫禁城、韓王府,柳湖書院、峻谷山莊等。通過協商,整體搬遷和改造白家大院、吳家大院、舉人家園等「平涼大戶人家」私宅,規劃建設成客棧式的民居,使其成為平涼民宅民居的代表,供遊人參觀居住。三是院內置景要相互融合。湖面沿岸曲線設計既要與整體建築風格、古鎮整體道路設計相協調,又要營造出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的動感效果,動靜結合,令人耳目一新。古鎮內外的綠化工作也要突出地方特色,街道及道路兩旁以「左公柳」為主,民居院落以桃樹為主,廟宇殿堂以松柏為主,樓側湖畔路邊以草坪為主,形成大景見全綠,小景有特色的格局。區間道路應注重生態性,有磚不顯磚,有草不顯草,依景隨勢,蜿蜒通幽,綠樹掩映,靜謐神往。四是開展特色餐飲服務。古鎮餐飲要突出崆峒特色,要將平涼罐罐蒸饃、鍋盔、燒雞、羊肉泡饃、酥饃、釀皮、爐齒饃、黏糜子、攪團等知名小吃進行精細加工和重新包裝推出,挖掘崆峒飲食文化的深厚內涵,設計、包裝、推介「崆峒風情宴」,弘揚悠久的崆峒飲食文化,動員平涼一些「老字型大小」率先入駐古鎮,如春華樓、百興園、祥盛園等,既要讓他們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又要突出其菜餚特色。五是開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動。積極利用每年的崆峒旅遊節、崆峒武術節、崆峒山「四月八」廟會及端午、中秋、元宵等傳統節日,舉辦秦腔大賽、春官賽詩會、高芯子表演、佛事道場等特色民俗宗教文化活動。
2、堅持市場化開發經營。一是積極探索和創新建設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在規劃已定的情況下,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原則,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古鎮建設。制定出台優惠政策措施,積極招徠全國全省知名的大型旅行社、特色餐飲、旅遊企業入駐古鎮,設立分店,開展旅遊特色服務活動。二是古鎮建成後,邀請全國知名服飾公司,設計出適合崆峒古鎮整體風格的、能夠體現崆峒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服飾,由古鎮管理人員、門店經營與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分別穿著,聚集人氣,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給古鎮融入人文、生活氣息,既象繁華的集市,又象安逸的家園,置身其中,流連忘返。三是邀請名人名家題寫古鎮街區、道路、公益性建築名稱、楹聯,以及經營門店店名、匾牌、對聯等,並懸掛獨具特點的花邊招牌錦旗。四是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邀請省內外、區內外地域、民俗、文化、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組成崆峒古鎮·問道驛站咨詢委員會,指導並參與古鎮建設,確保古鎮建設順利進行,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將崆峒古鎮打造成為遊客滿意的精品工程。
3、建築裝潢科學精美。崆峒古鎮建設要科學合理選用建築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輔以木材等其他建築材料,一方面是鋼筋混凝土價格低廉,可以減少建設成本;另一方面,鋼筋混凝土建築不容易腐變、風化,保存期長,同時可以減少雷電、風雨、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從「三市」仿古建築的工藝來看,水泥材料運用得當,做工精細,仿石如石,仿木如木,能雕能塑,宜彩宜繪,足可以假亂真。在崆峒古鎮裝飾裝潢上要求精求美,電纜線全部埋入地下,建成後絕對無任何明燈明線,電表盤、燈具、音響等很恰當地用古物做裝飾。燈籠、彩燈、街燈、角燈、台燈也應該以仿古為前提,與多功能區的文化主題相協調、相吻合。尤其室內裝飾要突出精美,以雕刻、壁畫為主,適當懸掛一些仿古字畫和民間手工藝品,充分營造出和諧美觀與內外統一的明清文化氛圍。
4、深度開發崆峒武術資源。在古鎮規劃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崆峒武術學校,作為崆峒派武術的培訓基地,可以讓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既增加崆峒山的人氣,又有利於遊客參觀,同時配套建設一座大型演武場做表演之用。在崆峒武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中國·崆峒功夫藝術團」,在古鎮、崆峒山景區,乃至國內外巡迴表演崆峒派武術。積極承辦、主辦國內外重大武術賽事,推出以崆峒「禪」、「武」和崆峒「道」、武」為特色的武術文化旅遊線路,以武術比賽、武術表演為載體,吸引中外客商來崆峒山觀光旅遊,領略崆峒武術故里的真功夫。加大挖掘、整理、普及崆峒武術的工作力度,組織專門力量對傳統的崆峒武術套路進行挖掘整理,使一些瀕臨失傳的崆峒武術得以傳承。整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崆峒武術套路書籍,在全市中小學體育課中普及學習。設計、製作、銷售具有崆峒武術文化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崆峒飛龍劍」、「玄鶴刀」、「鐮枷棍」、「崆峒武術撲克牌」等。
5、創作崆峒影視作品。聯合省、市、區藝術團體,組建崆峒歌舞團,成立崆峒文化演藝公司,邀請全國名家創作以崆峒派武術、黃帝問道、涇河系列傳說、明代韓王逸事、平涼劫盟、秦皇漢武巡幸崆峒山、崆峒山五百僧大戰西夏軍等為素材的小說、影視劇本、歌曲、舞蹈等文藝精品,並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積極與影視、演藝公司合作,改編拍攝影視劇、編排舞台劇及大型歌舞。邀請影視製作公司在古鎮拍攝電影和電視劇,提高古鎮知名度。同時,在古鎮規劃建設1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演義大廳,可用於電影放映、舞台劇演出、舉辦節會等。建成後的崆峒古鎮既是獨具道源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又是西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完全可以作為西部影視城,吸引國內外眾多名家來此拍攝製作影視劇。
6、大力開發旅遊紀念品。成立崆峒旅遊紀念品開發公司,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與省內外旅遊紀念品廠商合作開發紙織畫、皮影、木雕、根雕、剪紙、刺綉、香包、玄武印章、軒轅銅鏡、竹簡、葫蘆畫、戲劇頭飾、臉譜、烙畫、瓷盤畫、掛毯等具有崆峒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為古鎮旅遊紀念品銷售門店提供充足的貨源,並積極拓展銷售市場,使其成為崆峒旅遊發展的有力補充。
Ⅳ 旅遊調查報告
作業啊?
Ⅵ 天津或北京某旅遊景區的旅遊資源調查報告
你可以網路一下康輝旅遊,裡面有很多天津旅遊、北京旅遊的路線,還有很詳盡的攻略以及各個景點介紹和指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Ⅶ 想知道景點考察報告怎麼寫
安徽二日游考抄察報襲告NO.1
參加了某旅行社的安徽二日游考察,本次考察團側重點是黃山北大門周邊新景點,參與的有各大旅行社代表、車友俱樂部代表、報社記者等,總計約30多人左右。一早從虹橋飯店出發經板橋、馬鞍山、蕪湖、銅陵,借道合銅黃高速歷時四小時,到達行程的第一站——太平湖景區。這里南依黃山,北鄰九華,與之一起稱為「兩山一湖」。有「黃山情侶」、「東方日內網」之美譽。太平湖湖水碧清,群島散布,集中體現了皖南青山綠水之風光,堪比天目湖、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