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大全 » 泉州洛陽橋旅遊景點介紹

泉州洛陽橋旅遊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3-14 10:44:19

『壹』 泉州旅遊路線安排(開元寺,清源山,洛陽橋)

從泉州東火車站出發,這3個景點的遊玩次序如下:洛陽橋---開元寺---清源上,1天之內可以遊玩好。
1.出了泉州火車東站,乘坐13路210路公交車,到達洛陽橋。公交車票價;2Y每人。不用門票,洛陽橋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走到了洛河河畔。雖然沒有洛神,但是在朝陽的照耀下,還是很美的。洛陽橋的中亭附近立有許多歷代的碑刻,其中以宋代石刻「萬古安瀾」最為有名。另有石塔、武士石像等石雕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廟等廟宇的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立有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勁有力,刻工精緻,世稱「三絕」之碑。
如果樓主是在泉州動車站出發的話,可以乘坐K1路車,3路車到達「泉州二院」,再轉乘13路公交車到達洛陽橋。
2. 乘13路公交車原路返回,在終點泉州二院下車,向西步行約300米就可以到達泉州開元寺。門票10Y每人。泉州開元寺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高40多米,是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是泉州古城的獨特標志和象徵,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寺院景點:天王殿,拜庭,大雄寶殿,桑蓬古跡,甘露戒壇,藏經閣。還有六殊勝與八吉祥景觀典故。
3.以上2個景點,約4小時可以逛玩,也大概是中午時間,肚子也餓了,呵呵,泉州許多好吃的美食就在開元寺旁邊的東街,西街,中山路,狀元街。有肉粽店,面線糊,牛肉羹,等等,或者鍾樓那裡就有一家肯德基,台灣集集小鎮。路邊也可以吃到泉州特色的四果湯,仙草蜜,土筍凍,這樣夏天比較解暑。
4.下午就可以到清源山遊玩了啦,回到「泉州二院」公交車站點,乘坐K1路公交車,到達清源山風景區,公交車票價2元每人。清源山風景區門票55Y每人。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岩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像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清源山風景區離市中心不遠,遊玩後還可以坐公交車回到泉州市區。夏天到了,泉州這邊白天也挺熱的哦,樓主可以帶些正氣水,消食片或者木糖醇口香糖在身邊。最後祝你和家人玩的開心。

『貳』 概括洛陽橋景點的兩大特色

洛陽橋,歷史上指洛陽的天津橋,現在的洛陽橋連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龍門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現代橋。洛陽橋連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龍門大道。現代老洛陽橋,就是如今供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過的洛陽橋,於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車,是滔滔洛水上的第一座現代大型橋梁。他見證了洛陽新中國成立後的飛速發展,在洛陽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她都是洛陽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她已經成為洛陽人心目中的功勛橋和聖橋。
洛陽橋景點兩大特色:
1、牡蠣法固定橋墩。
由於該橋所處地段瀕臨洛陽江入海口,潮水漲落造成的水頭沖擊力很大,靠石塊自重來達到橋墩的穩定是非常困難的。這座橋採用植蠣固基的作法,先在江底沿橋中線拋石塊,建造筏形基礎,植入牡蠣,通過牡蠣無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塊膠固成整體,以作為橋的基礎,然後在穩固的基礎上再用大石塊砌出四十六座橋墩,上放巨大石樑,然後鋪石板。
2、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塊膠固成整體,用大石塊砌出四十六座橋墩。

『叄』 泉州洛陽橋的簡介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在市區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該橋是舉世聞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肆』 泉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推薦

1、大開元寺

大開元寺距今差不多有著兩千年左右的歷史,現如今內的它也是我國東南容沿海地區重要的文物古跡之一,也具有一定的規模,所以每年這里的香火在沿海地區都是極其旺盛的。

2、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在泉州當地可以說是不得不去的一個點,古香古色的城牆給第一眼的感覺很有特色,如果是在節假日的時候這里的景色會更是不一樣,是很適合遊玩的地方。

3、清源山

清源山屬於泉州標志性的景點,周邊便利的交通和很不錯的環境是這個地方最大的優勢,山間還有一個雕塑的雕刻很是栩栩如生,距離至今也有著千年的歷史,值得參觀。

4、西街

這條西街宋朝時期的泉州就已是非常的繁榮,現如今的它保存得非常的完整,基本上都是歷史時期原有的風貌,街道內也有著來自世界各地及當地特色的美食小吃。

5、西沙灣

西沙灣是泉州當地很有名氣的海灣旅遊點,兩千多米長的優質沙灘和濃厚的風俗民情很好的融合,給人的感覺很是與眾不同,超好的視野觀看日出日落是再好不過的了。

『伍』 洛陽橋的簡要介紹是什麼

洛陽橋(Luoyang Bridge),曾用名「萬安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台商投資區和洛江區的一座橋梁,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宋慶歷年間(1041年至1048年),在洛陽江修建浮橋,常被風浪沖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陽橋建橋工程。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陽橋前後歷六年之久,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民國21年(1932年),洛陽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面。



(5)泉州洛陽橋旅遊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建築結構

洛陽橋墩端部呈船又形,兩側有扶欄,均有石雕,用於保護行人;橋的兩側建置石塔,用以鎮風, 橋旁扶欄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圖案;橋上築石亭,供率騎休息,橋身及其附屬建築物,有許多藝術石碉,造型美觀,-有昂首挺拔的石獅,有口含石球的球獅子。

橋中央碑亭刻有明萬曆年間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周邊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和12方碑刻;亭東側有「萬安橋」及「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一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側為古時祈雨所在。



『陸』 惠安洛陽橋的簡介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惠安洛陽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惠安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 路。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柒』 泉州地區旅遊景點

石獅黃金海岸,
晉江衙口
惠安崇武古城
安溪清水岩
永春牛姆林 百丈岩
德化石牛山、九仙山、戴雲山、岱仙瀑布等

『捌』 有關泉州洛陽橋的資料是什麼

泉州洛陽橋在泉州東北洛陽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興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歷時六年。橋長八百三十四米,寬七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在市區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該橋是舉世聞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建橋處海潮洶涌,江寬流急,建橋工程非常艱巨。為此,採用了一種新型建橋方法,即在江底隨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二十多米寬,里長的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成為現代橋梁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採用。
為了使橋墩更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礪房」的方法,來聯結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梁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當時,大橋建成後,橋上還裝飾有許多精美的石獅子、石塔、石亭,橋兩端立有石刻人像守護。

請首先關注【我的採納率】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最佳回答】按鈕~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玖』 泉州洛陽橋的特點是什麼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1400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 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洛陽橋址位於福建省江海匯合處,江潮洶涌,浪濤搏擊。近千年前的中國橋梁工程師們,就是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首創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所謂「筏形基礎」,就是用船載石沿著橋梁中線拋下大量石塊,使江底形成一條矮石堤,然後在堤上建橋墩。 洛陽橋的橋墩形式也別具一格,值得一看。橋墩全中用長條石交錯壘砌,兩頭尖,以分水勢,減輕浪濤對橋墩的沖擊。為了鞏固基石,勞動人民還首創了「種蠣固基法」,即在
基石上養殖牡蠣,使之膠結成牢固的中流砥柱。這是世界上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中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