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大全 » 神木附近旅遊景區

神木附近旅遊景區

發布時間: 2021-03-15 08:44:04

1. 神木縣有啥旅遊景點

旅遊勝跡 神木地形多變,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南部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窯洞,大棗,陝北民歌是其象徵。北部是沙漠草灘地貌,長城橫貫其中。境內有黃河,窟野河,禿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遊勝跡有 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足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水草豐盛,牛羊成群。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鶿、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每逢春秋兩季,成千上萬只鳥類聚集於此,上下翻飛,翩翩起舞,和樂齊鳴,場面非常壯觀。紅鹼淖周圍錯落起伏的沙丘與大小不等的片狀草場相間,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雲點綴其間,簇簇沙柳在金黃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綠,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盪。遼闊的湖面、綿軟的沙灘、靜謐的原野、翠綠的草原、充滿生機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飛禽、奔騰洶涌的巨浪、隨波逐流的小舟、噴薄欲出的朝陽、夕陽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風光與蒙漢兩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風情,構成紅鹼淖風景名勝區完美獨特的自然景觀。 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 二郎山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這些石刻,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由於二郎山的山勢雄奇秀麗,古建築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寬的山巒上,多姿多彩,所以它聞名於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區),一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一方勝境。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州鎮東南方向距縣城65公里。山高險峻,巍峨挺拔。黃河和窟野河從東西兩側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壯觀。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兩山南北相望,互為呼應,雲蒸霞蔚,勢若龍騰。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茸,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一方宗教聖地。天台山不僅有美麗的神奇的傳說,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爭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時,就駐扎在天台山寢宮殿,勝利地指揮了攻佔山西羅口的戰斗,給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話。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名將賀龍、關向應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駐足觀光,緬懷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跡。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屬豐州地,舊稱飛鴉川、彌川。城池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原隸屬佳州,清末劃歸神木。 高家堡古城該城位於神木縣城西南海50公里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原為夯築土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兩度重修,後多次修茸。該城平面呈長方形、東南牆均長311米,南北牆均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牆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牆,間有垛口、嘹望洞。北城頭修有三官樓,東南角建有魁星樓。現除魁性樓、女牆、垛口、嘹望洞被壞外,其餘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牆各闢一卷門,並築有瓮城,現城門的敵樓、嘹望台和南門已破壞。城內原有的中興樓(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財神廟、五道廟、祖師廟、西門寺、貞節牌坊等古建築,現僅存中興樓和財神廟,城內街道以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陽北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國初,南街最為繁華,至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東、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構築風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東街的盧家大院、西街的韓家大院;還有樓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樓院,同心巷的劉家樓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縣乃至整個陝北較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獨具特色的保護價值,神木縣人民政府已擬定將該城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城 楊家城位於榆林市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楊宏信,長子楊重勛(重訓)和孫楊光,世守麟州;次子楊業和孫楊延昭,都是宋代名將,北拒契丹,稱雄一方。世人懷著對捍邊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為楊家城。城東南約70米處,原有松樹3株,年久樹老,枝柯相連,須兩三人合抱,後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後因此命名神木縣,城址舊貌猶存。城周景緻幽閏,有詩雲:「一徑開溪畔,孤村僅幾家。山花學帶雨,野柳暗藏鴉。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處,前路暮雲遮。」 凱歌樓 凱歌樓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懷德門。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視榆林曾住此樓,後改名凱歌樓。此樓台高8米多,南北長30多米,東西寬20多米,樓下門洞南北貫通。樓上中部建二層木樓,四角有鍾鼓小樓,東西有配殿。文革時被拆,現依樣重建。

2. 陝西榆林神木這地方有什麼好玩的

神木最著名的是紅鹼淖風景名勝區,上邊介紹的是榆林市全部的風景區,蓮花池在榆林市內陽光廣場旁邊。神木主要有:紅鹼淖:紅鹼淖風景名勝區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 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 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足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水草豐盛,牛羊成群。南北兩側以沙丘、灘地為主,灘地上足以沙柳為主的大面積固沙防風林帶,沙丘多已固定。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 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鶿、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每逢春秋兩季,成千上萬只鳥類聚集於此,上下翻飛,翩翩起舞,和樂齊鳴,場面非常壯觀。
紅鹼淖周圍錯落起伏的沙丘與大小不等的片狀草場相間,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雲點綴其間,簇簇沙柳在金黃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綠,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盪。遼闊的湖面、綿軟的沙灘、靜謐的原野、翠綠的草原、充滿生機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飛禽、奔騰洶涌的巨浪、隨波逐流的小舟、噴薄欲出的朝陽、夕陽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風光與蒙漢兩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風情,構成紅鹼淖風景名勝區完美獨特的自然景觀。
二郎山:
二郎山位於陝西省神木縣城西一公里處,海拔為1028米,俗稱西山,文人墨客視其貌似駝峰,亦稱「駝峰山」。明武宗朱厚照於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巡行駐蹕,觀其形似筆架,賜名「筆架山」。二郎山廟群建於明代以前,後經歷代續建修葺,在蜿蜒跌宕的1000多米的呈南北走向的山脊上,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建成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各類建築三十餘處,廟內遺存的壁畫、雕塑、石刻、題詞豐富多彩,均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
在二郎山以其險峻雄奇和深邃的歷史文化積淀而蜚聲省內外,宗教氛圍甚濃,歷來是晉、陝、蒙等臨近省區遊客的游覽熱點,年接待遊客達30餘萬人次。適逢每年農歷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傳統廟會,更是商賈雲集,遊人涌動,場面極為壯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非常重視二郎山文物旅遊的開發和利用,先後投入巨資完善了綠化、水、電、路、通訊、文化牆、山門、長廊等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楊家城: 楊家城即麟州故城,位於神木縣城東北約15公里處的店塔鎮楊家城村。據史料記載,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赫赫有名的楊家將祖籍就在麟州,五代晚期、後晉(公元936-946)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楊弘信(即楊宏信、楊信)為麟州地方土豪自立為刺史。其長子:楊重貴(即楊繼業、楊業),次子:楊重勛(即楊重訓)孫:楊延昭、楊光,曾孫:楊文廣、楊琪。從此楊家在麟州世代主政,五輩連官。一直隨北漢後歸順北宋,都是地方世家大族,北宋名將。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績使人們懷著熱愛捍衛英雄的心情逐漸把麟州故城呼為「楊家城」,這也正是崇敬和自豪之情的流露。金、元、明歷代改徙,此間,楊家城戰火連年,少有寧日,時興時廢,最終毀於戰亂。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今治神木縣城興建後,楊家城廢棄。故城西瀕窟野河,北臨草地溝,東連桃峁梁,南接麻堰溝,依山形呈不規則長條形分布,南、西、北三面,由河流、深溝環繞,且多處是絕壁,地勢甚為險要,城內呈東高西低之勢,最高點海拔1156米,最低點海拔海拔1092米。遺址總佔地面積約200萬平方米,現大多為耕地,由東城、瓮城、紫錦城、西關四部分組成,現殘存夯築土城牆段約2800米,殘高為1-18米,低寬9-40米,牆體夯層厚8-12平方厘米,城周約五公里,城垣輪廊清晰,西城(西關)面積最大,地形頗為復雜,遺存有大量唐宋時期的磚、瓦、脊獸等建築材料和大大小小的防禦雷石也隨處可見。楊家城在古代軍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它「西屏榆陽,東拒河朔,南衛關中,北控河套」,為宋代抗擊契丹、西夏的邊防要塞。宋代名臣文彥博、范仲俺、司馬光、韓琦等多次來此巡察,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其中范仲淹的《麟州秋詞》最為人欣賞和熟悉。相傳,城東南原有松樹三棵,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稱「神松」,今神木一名即由此而來;城西北臨近懸崖處有水井兩口,水井距窟野河床落差百餘米,但井水常年不斷,歷史上楊家城雖屢遭圍困,但始終不易攻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井水暢旺,無慮水源。麟州故城雖歷經滄桑,人為、自然破壞比較嚴重,但該城的歷史價值及文化內涵都十分重要,它做為唐宋邊關歷史的載體,它對研究古代政治、軍事及民族關系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神木縣人民政府於1983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同年成立了群眾文保小組。2002年縣文管辦會同市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調查、鑽探、試掘,並出有報告。2003年9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又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04年文管辦又會同省市考古研究所整理材料上報國家文物局推薦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務院第130次常務會議核定公布「麟州故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凱歌樓:凱歌樓,俗稱大樓、中樓,位於神木縣城舊街中心,是神木縣僅存的一座三層樓閣式古建築。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駐守神木參將高天吉御敵凱旋,為紀念勝利並報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於戰亂繼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樓為磚木結構,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層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長20.65米,東西寬20米,內夯黃土,外砌青磚,中辟十字券洞,與四面大街相通。台東北角設石階通達檯面,上設石雕圍欄,南北各有東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間。二、三層為兩層重檐歇山頂閣樓式建築。二層通面闊五間10.23米,進深四間9米,檐柱圍廊,石質鼓形柱礎,南面正中置四扇格門,左右各設券洞窗,西北角設木梯,直達三層樓內。三層全為格扇門,廊下置平座欄桿,四角置檐柱,懸風鈴。上下檐均布置一圈斗拱,下檐一圈38攢,為一斗二升半(地方手法),上檐32攢,為重昂四踩斗攢,是較少見的斗拱形。雕花雀替青綠民間手法彩繪,陶質脊獸,筒板瓦屋面,溝滴排山,透空山面,木質博風板。該樓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兩次維修,1959年被神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因樓體傾斜,由陝西省文物局補助及神木縣自籌部分資金對凱歌樓進行了落架大修,重新彩畫,屋頂換為琉璃瓦裝飾,現已恢復其往日的威武庄嚴之氣勢,屹立於神木縣城中心;2003年9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台山:天台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州鎮東男方向距縣城65公里。山高險峻,巍峨挺拔。黃河和窘野河從東西兩側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壯觀。
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兩山南北相望,互為呼應,雲蒸霞蔚,勢若龍騰。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宏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茸,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一方宗教聖地。
天台山不僅有美麗的神奇的傳說,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爭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時,就駐扎在天台山寢宮殿,勝利地指揮了攻佔山西羅口的戰斗,給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話。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名將賀龍、關向應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駐足觀光,緬懷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跡。因此,天台山又成為人們景仰的革命遺址。
隨著紅色旅遊的興起,200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我縣民營企業家家賈懷文先生出資近萬,對天台山廟群進行了重修、改建、擴建、增修,經一易寒暑,首期工程勝利告竣。而今,山貌殺景煥然一新。廟宇恢弘,亭台別致,工藝精湛,古樸典雅,整體建築極具觀賞價值。旅遊設施亦日完善,完全能滿足遊人、香客吃、住、游、玩的需求。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初八為天台山傳統廟會,屆時四方遊客雲集於此。

班禪廟: 班禪廟位於大保當鎮賈明灘村,始建於漢明帝年間,有班禪殿、關帝廟、祖師廟等13處28間殿堂,建築布局合理,融漢蒙民族風格和宗教於一體。廟宇四周林木保存面積達15萬平方米,綠樹掩映,枝繁葉茂,遠遠望去,廟宇象鑲嵌在叢林的小明珠,玲瓏可愛,蔚為奇觀,是蒙漢人民經濟交往、聯結友誼的勝地。 高家堡古城:高家堡古城,唐屬豐州地,舊稱飛鴉川、彌川。城池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原隸屬佳州,清末劃歸神木。該城位於神木縣城西南海50公里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原為夯築土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兩度重修,後多次修茸。 該城平面呈長方形、東南牆均長311米,南北牆均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牆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牆,間有垛口、嘹望洞。北城頭修有三官樓,東南角建有魁星樓。現除魁性樓、女牆、垛口、嘹望洞被壞外,其餘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牆各闢一卷門,並築有瓮城,現城門的敵樓、嘹望台和南門已破壞。 城內原有的中興樓(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財神廟、五道廟、祖師廟、西門寺、貞節牌坊等古建築,現僅存中興樓和財神廟,城內街道以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陽北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國初,南街最為繁華,至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東、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構築風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東街的盧家大院、西街的韓家大院;還有樓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樓院,同心巷的劉家樓院等。 高家堡古城是神木縣乃至整個陝北較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獨具特色的保護價值,神木縣人民政府已擬定將該城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津寺:「西津寺」古稱「寶峰寺」,座落在神木縣馬鎮鎮南沿黃河之濱七里處的石山上、佔地五畝,始建年代不詳,據府谷縣志和碑記載,曾於元代中統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擴建維修。清末此寺廟達到鼎盛時期,有數位僧人主持佛事,鍾聲悠揚,香煙繚繞,與佳縣「白雲山」遙相呼應,成為完整的佛教寺院。
本世紀三十年代該寺廟遭兵火焚燒,甚為嚴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佔地150畝約十三萬多株古柏環繞中的古剎毀於一旦。僅留寺廟殘痕、古柏林帶和雕刻精製、造形美觀、栩栩如生的石獅一對。還有(公元1496年)重修該寺時立龍頭龜座碑石一塊,碑陰、碑陽兩面刻有文字,正筆楷書,字跡清晰,記載寺院歷年來修繕情況。 令人不得其解的該寺廟周圍柏樹林帶,長勢不同於其它柏樹,樹紋全部向左扭轉,當地百姓流傳著多種說法。現該林帶受到國家林業部門的管護。
神府革命紀念館:神府革命紀念館位於神木縣城,2001年建成。
神木是革命老區,神府革命根據地創建於土地革命時期,創建時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有800多名,神府革命根據地是陝北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黨在全國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根據地之一。紀念館詳細介紹了神府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與鞏固情況,介紹了神府根據地的斗爭歷史以及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和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在賀家川、采林、沙峁、萬鎮等四處修建了烈士紀念館。1964年,修建成神木縣烈士陵園及紀念踏,現並入神府革命紀念館管理,成為對廣大幹部和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杏花灘:杏花灘在神木縣城南5公里的單家灘村,舊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築。因村多杏花,從清初開始稱杏花灘。據稱每當杏雨時節,花紅葉翠,滿眼爛漫,是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相傳清康熙帝進兵西夏時曾專訪此處,並留詩一首。杏花灘之杏花在建國後農田基建中逐年毀損,已無舊前景象。幸有神木中學退休教師武紹文先生矢志於縣域文化傳統之發揚光大,從1994年開始,將由清至今遊客詩文題留盡數搜求,刻成石碑數十尊,建成杏花灘碑廊摩崖,新修杏花別墅,內建文宗堂、文淵亭、文源池、文淵塔等,並廣植杏樹、桃樹、梨樹和各類花草,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高品位、有潛力、幽雅清凈、獨具特色的旅遊場所。

3. 在陝西榆林神木有那幾個旅遊景點

榆林著名旅遊景點:紅石峽 紅鹼淖風景名勝區 統萬城遺址 蒙恬墓 扶蘇墓 陝北明長城 榆林鎮北台 李自成行宮 萬佛洞 紅石峽沙地植物園 新明樓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香爐寺 佳縣白雲觀 班禪廟 二郎山 韓世忠故里——蘄王廟 蓮花池公園 常氏庄園 凱歌樓 楊家城 沙地植物園 西津寺 高家堡古城 杜斌丞紀念室 吳堡古城 天王塔 永樂城遺址 李鼎銘陵墓 文屏山鍾樓 古銀州摩崖石刻 貂蟬洞 沙家店戰役戰場遺址 白城台古城遺址 戴興寺 古城界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 金剛寺 凌霄塔 秦長城遺址 青雲寺 雙山堡遺址 萬佛樓 西夏羅兀城遺址 懸空寺石窟 榆林古城 榆陽橋 毛烏素沙漠 庫圖克台徹辰洪台吉墓 鍾樓 盤龍寺 白雲山 姜氏庄園 府谷杜松自然保護區 神木臭柏自然保護區

4. 神木縣有什麼名勝古跡好玩

1)楊家城位於榆林市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
2)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
3)天台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州鎮東男方向距縣城65公里。
4)杏花灘在神木縣城南5公里的單家灘村,舊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築。
5)紅鹼淖風景名勝區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 煤田腹地。

5. 神木周邊有哪些好玩的

西北地區,本就不是什麼旅遊的地方。沒什麼好玩的,要是來玩,建議不要來了。

6. 神木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了

紅鹼淖、楊家城、二郎山、天台山、杏花灘、班禪廟、西津寺、還有四合院等等,都是好玩的地方。神木特色風味小吃也很多的 神木地處陝晉蒙交界地帶,其飲食習慣富有特色:紅鹼淖水煮魚:採用當地所產鯉魚製作,用紅鹼淖水煮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去紅鹼淖旅遊的必食之品。 燉羊肉:採用當地所產優質牛羊肉製作,具有味道純正、鮮美可口、無腥味,滋陰養顏特點,實為當地頗具代表性的食品。 羊雜碎:原料採用羊下水,用羊骨頭和羊腦煮湯,另加入少量土豆條、豆腐條煮,稍辣,具有十分濃郁的當地風味,有很高的品嘗價值。胡耀邦總書記1985年來神木視察,品嘗後,連聲贊揚,誇獎羊雜碎味道可口。 粉漿飯:採用豆類澱粉漿製作,加入羊肉丁、扁豆、小麥粒、小米等熬煮,熟後熗入蔥、辣椒等,味道微酸,開胃可口,營養豐富,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粉皮:採用熟澱粉汁攤卷而成,呈長條卷狀,使用時切成條狀,加入各種調料,味道甚佳。 碗砣:採用蕎麥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用時加入特製的醋汁,是當地人民卻終十分喜愛的風味小吃。釀皮:採用麵粉糊,倒入裝用蒸盤中,蒸制而成,使用時加入調料、麵筋、味道可口.

7. 神木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好玩的旅遊景點名稱:神木臭柏自然保護區,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雙山堡遺址,高家堡古城,楊家城,西津寺,紅鹼淖,陝西省榆林市大保當鎮賈明灘村等地方。

8. 神木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神湖

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鶿、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
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

二郎山
、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縣賀家川鎮東南方距縣城65公里處。山體拔地而起200餘米,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宏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茸,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的一方宗教聖地。長約2公里的天台山古建築群,最南端是高聳的山門,有數十米的石洞,洞內有石階二百餘級,洞上有仿明隸石刻「南天門」三個大字。由山門石洞向北原建有廟宇九層。天台山山頂有座天台山廟,據史料記載,此廟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以後歷朝都進行過修繕和擴建。尚留有明清時期近百幅壁畫和碑刻。

9. 距離神木200公里以內有什麼旅遊景點

紅鹼淖、紅石硤、白雲山、杏花灘、天太山、李自成行宮、二郎山、響沙彎

10. 神木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神木旅遊攻略

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市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千米,南北最長處12千米,水面面積67平方千米。屬高原性內陸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鶿、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

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神木市城西1千米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千米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市賀家川鎮東南方距市區65千米處。山體拔地而起200餘米,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宏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葺,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的一方宗教聖地。長約2千米的天台山古建築群,最南端是高聳的山門,有數十米的石洞,洞內有石階二百餘級,洞上有仿明隸石刻「南天門」三個大字。由山門石洞向北原建有廟宇九層。天台山山頂有座天台山廟,據史料記載,此廟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以後歷朝都進行過修繕和擴建。尚留有明清時期近百幅壁畫和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