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主要寫了幾個景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主要寫了洞口、孔隙、內洞三個景點。
洞口: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同"物"字讀音)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
孔隙: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
內洞: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1)自我介紹雙龍洞的一個景點擴展閱讀
文章結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店,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
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鍾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
「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② 金華雙龍洞的簡介
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③ 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介紹可以採用導游的形式寫下
在雙龍洞中的景點都是特別有名的,如果你想要介紹一個景點,那麼你首先得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這么好的話才會能夠提出來。
④ 雙龍洞的簡介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熱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全文
⑤ 記金華雙龍洞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景點是介紹一下
石鍾乳、復石筍都是由石灰質制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那些頂天立地的「靈芝柱」,就是石筍和石鍾乳對接起來之後形成的。據說,石筍和石鍾乳,每百年才長高一厘米(一公分,十毫米)。
內洞洞頂蜿蜒著兩條龍,一條青,一條黃,雙龍洞因此得名,而內洞也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
內洞十分神奇,洞頂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鍾乳石,令人嘆為觀止
⑥ 介紹雙龍洞的導游詞20至3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導游,很高興能陪伴你們一起參觀雙龍洞。
現在我們出了金華城,來到羅甸,馬上就要入山了。請大家往外望,山坡上映山紅多有精神呀!油桐也非常好看。大家注意看樹底下的沙土了,顏色是不是和普通的一樣呢?不一樣,普通的沙土是黃色的,而這兒的是粉紅色的,你們說奇不奇怪呀?
旅客們,著名的雙龍洞到了,下車吧。請大家抬頭望,這山非常高,氣勢雄偉。洞口似橋洞,寬寬的。讓我們趕緊走進去瞧瞧吧!看,外洞周圍是石壁,頭上是石頂,好似一個大會堂,可以容納上千人開會。
一路上來,你們有沒有發現,山邊的溪流蜿蜒曲折?大家知道水源在哪嗎?請認真找找,找不到?還是聽我說吧!大家往左下方看,泉水就是從這孔隙流出來的。這個孔隙應該比你們想像的要大一些,可以讓一隻小船進出。但是,這只小船隻能坐兩個人,而且規定要並排仰卧。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兩人兩人依次排好隊坐船入洞。外洞到內洞的行程有八九米,在行船期間注意千萬不要抬起頭,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行,以免碰破額角或鼻子。
遊客們,內洞到了,這里光線很暗,請注意安全。內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景點很多,大家不要著急,隨著前面的汽油燈參觀。這里有很多石鍾乳和石筍。看,蜿蜒在洞頂的黃龍和青龍,多麼神氣!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態各異,五顏六色,像這個,現在還沒有正式命名呢!請各位發揮想像,起個名字吧!好,好,就叫——天馬行空。「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正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親愛的朋友們,這次金華雙龍洞之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介紹能令你們滿意,謝謝大家的支持,再見!
⑦ 寫一寫雙龍洞哪個景點最令你好奇,難忘,100字左右
雙龍洞哪個景點?最令你好奇難忘。雙龍洞的景點,非常美觀,非常自然,讓人看了戀戀不舍。
⑧ 記金華的雙龍洞那景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雙龍洞景區最大的亮點就在接下來的雙龍洞和冰壺洞.
雙龍洞口很大,遊人也最多.那高高的洞頂兩側,各有一個逼真的龍頭,其實是兩塊突出的岩石罷了,但真的很像.你看黃龍抬頭引亢,青龍回首側望,倒是栩栩如生.再進去,頂上還能清晰地看到兩條龍的爪子,似乎正在騰雲駕霧中.如此洞口,倒也是壯觀!
到了裡面,就是那要仰卧進去的小船了.現在自然不像書中寫的要拉繩進去,自動了唄!水好象不淺,那岩石就像一面屏風擋在面前,僅在底下留了一點縫隙,只容小船進出.我們也在一艘僅能並排躺兩個人小船上躺了下來,船比較長,我和小李一頭,小王一頭.躺好了,船就緩緩地進去了.那黑壓壓的岩石轉眼就到了眼前,真的是不敢動腦袋,那麼親近,太有壓力了.不過船不快,於是,我還伸手摸了下岩石,別擠我哦.40秒的時間,我們就到了洞里,咳,時間也太短了.
洞里又是另一番廣闊的天地了,那裡正有導游在講解,我們趕緊過去.什麼那鍾乳石像佛手呀,這每個洞都有啊,我還說那是只龍蝦呢!沒想到導游馬上說到這里,說這就是龍蝦,那是水母,三分相象,七分想像,什麼都像.
雙龍洞連著冰壺洞,所以不能再坐小船了,有點可惜.不過冰壺洞真的不錯,是所有洞里最值得一看的.洞里除了那些鍾乳石是最大的,最形態各異的,還有那兩道瀑布也很特別.洞外的瀑布,大的小的,高的低的,不足為奇,可是洞里有這樣大的瀑布相連,倒真的是奇跡.在洞里,讓你感受不到外面的炎熱,聽說洞里只有18度,難怪有些涼,那些導游還有穿兩件衣服的呢.
⑨ 介紹一下「金華雙龍洞」的一個景點
金華雙龍洞導游詞
遊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曾經在葉聖陶老先生筆下提到過的久回負盛名的雙龍洞。我們都知道答,金華的各種溶洞是「金華四寶」之一,那麼有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我們在中學里的地理課應該學過,這種溶洞是一種特殊的地貌類型,我們稱之為「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岩鹽)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亞半島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而在我國,喀斯特地貌亦稱岩溶地貌。這種地貌在地下發育著地下河、溶洞等。而在溶洞內有多姿多彩的石筍、鍾乳石、石柱,奇形怪狀,美不勝收,呆會兒我們進洞後可以大膽的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去欣賞他們。除了金華,雲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