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侯祠的景點
廟內有匾額、題詞、碑記、碑刻、壁畫、塑像等。廟外有遺跡如「豁落城」、「諸葛鍋」、「棋盤山」、「諸葛泉」、「諸葛田」、「盤盤道」、「魏延城」、「古葫蘆峪遺址」石碑等。 從元代起,後人就開始在五丈原為諸葛亮建詞立廟。經歷代建造,已是廟宇軒昂,碑石叢立,古柏挺拔,老槐蒼勁。從「盤盤道」上原,詞廟的門樓為磚木結構,四角翹起,古色古香。門楣中央刻著「漢室孤忠」4大字,筆鋒遒勁而灑脫。門外西側,豎立著一座一人多高的青石巨碑,為清光緒年間岐山知縣胡升猷所立,上面雕刻著他撰寫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廟碑記》。從碑記和蘇拭的《題五丈原武侯廟》來看,它可能始建於北宋末年。
武侯廟現今廟門上是「五丈原諸葛亮廟」堅匠,門廊兩側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的對聯。
由山門而入,進到第一座院子,東西兩側聳立著鍾、鼓樓,左右對稱,相互呼應。由此往裡,步入寬敞典雅的獻殿。獻殿左右牆壁上,保留著清代的彩色壁畫,分別繪著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形象逼真,神采飛揚。
獻殿內牆壁上刻著岳飛所書寫的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龍飛鳳舞,氣勢磅礴,與諸葛亮之文一起被稱為「兩絕碑」。「兩絕碑」使人一進門就感受到一股凜烈之氣。
正殿3間,左右各有l間陪殿。正殿中間安放著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綸巾羽扇,儀表端莊,猶如仍在此處運籌帳幅。兩邊是姜維、楊儀、關興、張苞、王平、廖化的塑像。
廟內有諸葛亮衣冠家,家旁有一落星亭,亭內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傳是諸葛亮逝世時天上隕落的將星。五丈原東麓至今有落星灣、落星坡等地名,據傳此石即從彼處移來。
Ⅱ 武侯區的旅遊景點
武侯祠
武侯祠位於成都南門武候祠大街,武候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武候祠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候諸葛亮的祠堂。
武侯祠佔地面積五十六畝(37000平方米)。今存高達12米的劉備墓(惠陵)、蜀漢「直百五銖錢」和47尊蜀漢人物塑像等珍貴文物。尤以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和文、書、刻號稱「三絕」的《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區,園內的主要建築,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其紀念性建築有:薛濤井、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五雲仙館等。園內崇麗閣系晚清重建,極為壯觀,是成都一大標志性建築。園中種植100餘種竹。形成該園獨有的風格。
清水河公園
清水河公園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機投橋街道萬壽村,緊鄰清水河與三環路接壤,佔地面積33.33萬平方米。公園於2004年12月開工,2005年9月竣工,總投資2230萬元。公園以市樹銀杏、市花芙蓉為主題,其歷史內涵源於前蜀皇帝王建。公園景區由主大門景區、銀杏廣場景區、兒童活動娛樂和健身區、湖岸景區、郊野森林氧吧景區五大部分組成。
Ⅲ 成都武侯祠的故事和歷史
成都武侯祠的故事和歷史:
三國演義,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時期,就是三國時代,在這個時代因為是亂世,所以就對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奪取漢政權的董卓,三國第一猛將手持方天畫戟,腳跨赤兔馬的呂布。
成熟老練的孫權, 愛民勤政的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喝斷長坂坡的張飛,單槍匹馬孤身救少主的趙子龍, 智勇雙全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有很多很多故事在每個三國人物的身上,在成都有武侯祠, 是紀念三國時期人物的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一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
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
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跡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里錦里民俗區三部分,面積約15萬平方米。
2006年我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成都武侯祠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武侯祠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而得名。
(3)武侯祠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武侯祠是紀念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宇。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鄉侯為漢時爵位,自下而上,分別是亭侯,鄉侯,縣侯,關羽授封漢壽亭侯,死後又被蜀漢後主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省漢中的勉縣(沔縣)。
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有影響的是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級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參觀游覽,享有三國聖地的美譽。此外,還有 武侯祠的前門。
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
Ⅳ 武侯的旅遊景點
武侯祠位於成都南門武候祠大街,始建於西晉末年,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候祠搬進了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武候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武候祠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五重建築中以劉備殿最高,建築最為雄偉壯麗。跨進漢昭烈廟大門,可見前方兩側各有一碑廊,其東側碑廊內那通唐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勒石上碑,因文章,書法,鐫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後世稱之為三絕碑。穿過過廳,可見兩側廊坊內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這就是蜀漢文臣武將廊房。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候諸葛亮的祠堂,始建於西晉末年,到唐代已具規模,明初與紀念劉備的「漢昭烈廟」相並,成為君臣合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佔地面積五十六畝(37000平方米),祠內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嚴謹,庄嚴肅穆。今存高達12米的劉備墓(惠陵)、蜀漢「直百五銖錢」和47尊蜀漢人物塑像等珍貴文物。尤以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和文、書、刻號稱「三絕」的《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水河公園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機投橋街道萬壽村,緊鄰清水河與三環路接壤,佔地面積33.33萬平方米。公園於2004年12月開工,2005年9月竣工,總投資2230萬元。
公園以市樹銀杏、市花芙蓉為主題,其歷史內涵源於前蜀皇帝王建。公園景區由主大門景區、銀杏廣場景區、兒童活動娛樂和健身區、湖岸景區、郊野森林氧吧景區五大部分組成。
公園風格以現代園林為主,融入古典園林風格,古今結合,園內植被極為豐實,公園內還有數家大型的獨具特色的餐飲服務點,服務配套設施十分完善,是成都近郊不可多得的大型休閑娛樂場所。
Ⅳ 「武侯祠」是三國時期的景點嗎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省漢中的勉縣(沔縣)。勉縣武侯祠乃「天專下第一武侯祠」。勉縣屬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
從時間來看倒是建於三國時期的。但景點之說卻難以考證,畢竟古人比較單純。正如孔子所言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是單純為祭祀而立祠罷了。
Ⅵ 有關成都市武侯祠的一切資料
0A級景區 武侯祠 電話: 85558960
門票:60元
武侯祠位於四川成都南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並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掩映於萬木崢嶸、蒼松翠柏中的南陽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當年曾經結廬居住、荷鋤躬耕的地方。全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僅次於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於南陽市區的卧龍崗上。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時琅琊郡人,幼年喪父,其後隨叔父來到豫章,以豫章經荊州定居南陽,晴耕雨讀,刻苦學習、研究歷朝的政治、經濟狀況和各種學派的政治主張,爾後協助劉備火燒博望和赤壁,建立西蜀霸業,又七擒孟獲,六齣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我國古代最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死後被封為武侯。因諸葛亮曾在南陽結廬躬耕,到了晉代,南陽人就在卧龍崗上建祠修院,進行紀念。以後歷經兵火,屢建屢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近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的積極修葺,南陽武侯祠已煥然一新,成為一處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
「千古人龍」金字匾額的山門是武侯祠的起點建築。拾級而上,穿過鐫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碑坊和仙人橋,迎面就是祠院的主體建築--大拜殿。殿內塑有諸葛孔明像,綸巾羽扇,神態飄逸,儼然如生。兩側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的塑像。大殿外的卷棚內匾額、對聯琳琅滿目,兩壁間還鑲嵌有歷代文人名士的筆跡石刻,真、草、篆、隸,各具特色。過了大殿,就是蓬鬆如傘、古樸美觀的諸葛草廬,這就是諸葛亮當年隱居攻讀的地方。草廬之外還有古柏亭、梁父岩、野雲庵、寧遠樓、伴月台、三顧堂、小虹橋、老龍洞、抱膝石等景點,被稱為「卧龍十景」。這里處處清幽,景景稱絕。尤其是三顧堂和關張殿中溫文爾雅的諸葛亮、謙遜恭敬的劉玄德、急不可耐的張飛和神態安祥的關羽塑像,維妙維肖,各具其妙。為了供遊人更好地了解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和偉大抱負,寧遠樓里還用簡明的文字記述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情況。
武侯祠的廊壁間鑲嵌的三百餘通碑刻,殿堂上數不清的匾額楹聯,碑刻刀法細膩,很多在書法上有相當深的造詣。像岳少保書寫的諸葛亮《出師表》碑刻、「還我河山」碑刻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刻,筆體蒼勁,灑脫俊逸,歷來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推崇。武侯祠內的匾額很多,或懸於檐下,或掛於屋樑,頗受遊客青徠。能工巧匠將名人的書法鐫刻在木匾上,凸凹相間,刀筆豪放,入木三分,氣勢非凡。武侯祠的碑、聯、匾集文學、書法、繪畫於一體,是一珍貴的藝術寶庫,對遊客也有較強的吸引力。
武侯祠既是南陽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也是三國旅遊線上的一處旅遊熱點。
Ⅶ 成都旅遊景點介紹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3年多,創作詩篇240多首,很多詩都是以草堂為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為後人推崇的千古絕唱。
草堂建築樸素典雅,楠木參天,帶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是成都遊客最集中的觀光勝地之一。
●武侯祠
武侯祠是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始建於蜀漢末年,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搬進了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內,成為君臣合祀的祠廟。
由三絕碑、劉備殿、武侯祠、劉備墓、三國文化博物館等景點組成,全面展示了三國蜀漢文化。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附近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都江堰—青城山一線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由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組成。
●青城山
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處處藏幽納翠,四季風光各不相同。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此結茅傳道,著道書24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宮殿和大量的文物古跡。
成都動物園
成都動物園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與川西名寺昭覺寺隅牆相望,距城區4公里。園內綠樹成蔭、湖光瀲灧、鳥語花香、風景誘人。30餘組各種造型新穎別致的動物館舍散落於17.342公頃的綠樹、翠竹、花叢之中。當您漫步於其中,定會感受到自然、動物、人類的和諧氛圍。如果時機合適,您還可以體驗到飼喂野生動物的樂趣,您還可以抱著小獅子和小老虎合影。
始建於1953年,在1976年遷到現址的成都動物園。經過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常年展出各種獸類、兩棲爬行、鳥類以及觀賞金魚等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00餘種、3000餘只(頭)的專類公園。年接待遊人150萬人次,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動物園,位列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大動物園之第4位。
1、青城後山(很漂亮的自然景觀)(青城山——都江堰)(都江堰很值得去)
2、杜甫草堂(更偏重於文化氛圍,如果不了解杜甫的生平的話,很難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3、金沙博物館(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玉器,看完後還是很震撼的)
4、黃龍溪古鎮(比較熱鬧的古鎮,還不錯,好歹也是國家4A景區,在裡面會很想買東西,不過很近)
5、錦里和武侯祠(錦里的酒吧挺多的,晚上比較好玩,不過小吃不好吃,武侯祠在旅遊界是很出名的)
6、春熙路(程度很出名的購物景點,主要是購物,順便可以看看帥哥美女)
7、成都動物園(沒什麼特點,不過有熊貓)
8、成都歡樂谷,夢幻島,國色天香(主題公園,設施的話歡樂谷是最好的,玩的時候很刺激,但是人多的時候要等很長時間)
9、青羊宮(好像是日本臨濟宗的祖庭,是成都最大的古老道觀什麼的)
10 、三聖花鄉(農家樂很出名,不過最好挑時間去,不然也沒什麼可看的)
11、望江樓
12、永陵(王建墓,前蜀皇帝的墓)
Ⅷ 《武侯祠》這篇短文是從哪四個景點具體介紹武侯祠的
唐碑、漢昭烈廟、武侯祠、劉備的惠陵。
Ⅸ 武侯祠的主要景點
勉縣武侯祠,也叫天下第一武侯祠。在陝西省勉縣西4公里處川陝公路之南,隔江與定軍山武侯墓遙相對峙。據史料記載,在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紛紛要求為他立廟,朝廷認為不合禮制,一概不準,百姓便在道上私向拜祭,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劉禪沒有聽從,直到263年春天,習隆、向充上表以周人懷念召伯,越王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公元263年,即諸葛亮死後29年,蜀漢後主劉禪才下詔立祠,這是唯一的「官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武侯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選祠址於定軍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距武侯墓十餘里,為明、清建築,祠坐南向北,背臨漢水,面對公路,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呈長方形。四周有圍牆,地基八十畝,共有七院五十四間房舍。規模宏大,建築雄偉,亭台樓閣,遍布祠中。
牌坊
祠前為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翹,牌坊中寬6米,東西兩側各寬3米,四柱落地,上蓋灰瓦,坊上一面隸書「漢丞相諸葛武鄉忠武侯祠」十一大字,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遊人至此,無不肅然起敬。
碑林
武侯祠自魏晉以來,歷代名人留下墨跡甚多。唐朝李商隱、宋朝陸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禎等,都曾來此賦詩題字。目前保留下來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聯20餘幅。祠內遍懸匠、聯,匾額有:「高山流水」』「醇儒氣象」,「代仰清高」,「大漢一人」,「大器無方」,「天下奇才」,「其猶龍乎」,「山高水長」,「伯仲伊呂,」其中「忠貫雲霄」為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 賜」。對聯有:「扶漢室堅惟謹慎,乃能擔當事業;伏龍譽早必深潛,而後騰踔雲霄。」馮玉祥將軍1928年題:「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風流於遺跡,萬古清高。」嵌於大殿背後牆上;琴樓上有「石琴」一張,長115厘米,頭寬24厘米,尾寬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悅耳,傳為晉汶水胡韜作。可惜文革時期被摔斷了。在眾多石碑中,豎有沈迥刻立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並序」唐碑一通,系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與明碑最為珍貴。
大殿
大殿內,有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羽扇綸巾,目光凝重,栩栩如生,側塑關興、張苞站像。坐像前額殿中,懸有清嘉慶皇帝於嘉慶八年(1803年)親筆御書「忠貫雲霄」匾額。
古柏
祠內有古柏18株,(原有64株)直徑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鬱郁蔥蔥,為祠增色。鼓樓東院有「旱蓮」一株,高約l0米,直徑約40厘米,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開花,類似蓮花,芳香數里,別開生面,人們把它理解為是諸葛亮淡泊廉潔的象徵。
Ⅹ 武侯祠的旅遊信息
武侯祠(Temple of Marquis)是紀念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宇。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蜀漢後主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省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陝西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慶奉節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肅禮縣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陝西岐山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
[編輯本段]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建於唐,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佔地14萬平方米,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古跡。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武侯祠同漢昭烈廟、劉備墓(惠陵)相毗連。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築,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以劉備殿最高,建築最為雄偉壯麗。武侯祠後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築。
大門匾額為「漢昭烈廟」。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後世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
二門之後是劉備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據說,他的兒子蜀漢後主劉禪由於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
諸葛亮殿內正中貼金塑像
劉備殿後,下數節台階(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象徵古代君臣關系),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謚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幅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製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斗中身亡。
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於此。《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八月,葬惠陵」。據《謚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築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牆夾道相連。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後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
補充資料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景點門票:
武侯祠聯票價格:60元/人(含:武侯祠門票60元/人.張)
講解費 100元/場。
開放時間:8:00-18:00
成都錦里
傳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里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台、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相對國內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裡賣的些是筷子、茶葉、燈籠、蠶絲被和土特產。餐廳里的美食是張飛牛肉、三大炮、肥腸粉,一箸一杯都是沖著味道去的,不花俏,沒有噱頭,講究的是實惠。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都是包含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一條街色彩繽紛的花燈和幌子,是大俗,圖的是個熱鬧。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還是那些讓人熱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們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著外國酒,說的還是綿軟成都話。
成都的人民就這樣嬉鬧著鬆弛地在錦里閑逛,懷舊的人情感有了出口,愛吃的人滿足了口腹之慾。錦里呈現的是人間的景象。
[編輯本段]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卧龍崗,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曾躬耕於此,魏晉時建祠紀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毀,大德年間 (1297-1307) 重修。清康熙時 (1662-1722),南陽郡守羅景在祠內發現前人題詠「卧龍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草廬、小虹橋、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諸葛井,與武侯祠的山門、大殿、清風樓、三顧堂、關張殿、石牌坊相映襯。構成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群。祠內碑刻甚多,其中嶽飛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書法灑脫俊逸。祠東南隅有台,傳為諸葛亮讀書處,西南隅有龍角塔。
景物介紹
* 草廬:位於祠院後部正中,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獨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
* 古柏亭: 位於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古柏一株,傳為諸葛亮所植。後人因此建亭,並以「古柏」命名。亭為青瓦挑角,石砌圍牆,門窗為木欞組飾的方格。門楣橫額「古柏亭」為清咸豐四年(1854)秋月,南陽知縣鈕雷所書。
* 梁父岩: 小虹橋西,寧遠樓之前,疊石成峰,謂之「梁父岩」。
*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於寧遠樓前左側,依古柏置石凳,為「抱膝石」。
* 伴月台: 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幾石登,旁有台階22道,四周圍以磚牆。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 老龍洞: 老龍洞和伴月台為一聯體建築。伴月台下有一磚券小門,內有一道彎曲的長洞、傳說此洞常有巨龍出現而得名。
* 野雲庵: 在草廬右側東部。正面壁飾「松鶴延年」、「六合同春」圖案,其樹木、花卉、鳥獸皆為磚雕。門額「野雲庵」及兩側楹聯亦系青磚雕成。
* 諸葛井: 入口右側卧龍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諸葛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傳為諸葛亮「躬耕」時汲水之處。
* 躬耕亭: 入口左側,清康熙中知府羅景重修祠宇時建於寧遠樓之北。[3]為一紀念性處所,後湮。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鳳踴又在其前立「漢武侯躬耕處」石刻一通,作為留念。
[編輯本段]襄樊古隆中武候祠
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城以西,屬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中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居住於此,使之富有盛名。
古隆中歷史悠久,它始建於東漢至晉,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文物風景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橋、六角井、觀星台等。
明弘治二年(1498年)襄簡王朱見淑看中隆中山的風水,為借「卧龍」之地氣,將諸葛亮故宅改建為自己的陵墓。此後,明嘉靖、萬曆和清康熙年間又多次重修,形成現在的十二景:武侯祠、三顧堂、草廬碑、野雲庵(卧龍深處)、抱膝亭、抱膝石、六角井、小虹橋、躬耕田、梁父岩、半月溪、老龍洞和「古隆中」石牌坊等。「古隆中」牌坊,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坐西朝東,四柱三門仿木結構牌樓式,中門寬2.7米,側門寬1.94米,中樓高7.5米,次樓高5.56米,柱前後有抱鼓石,中坊正、負面分別陰刻「古隆中」、「三代下一人」,柱各陰刻對聯一幅,側門坊正面分別陰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周圍浮雕著隆中訪賢故事。武侯祠為襄陽「古隆中」的主要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年問,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三進院落。有前殿、中殿、正殿,分別面闊三間10.9米、11.5米、12.15米,進深三間7.8米、6.66米、8.23米。均為單檐硬山灰抬梁式構架。殿與殿之間有廊廡,面闊三間12.1米,進深二問4.95米,卷棚頂穿斗式構架,封火山牆。前殿外立面為四柱三問重樓牌坊式造型,額匾書「漢諸葛丞相武侯祠」。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後人心目中,諸葛亮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都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生過不少爭議。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卧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都很悠久。隆中的建於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於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不少筆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知府時,這場爭論更達到了高潮。南陽人認為:襄陽人來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此聯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襄陽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麼,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於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於南陽」。明代以後,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編輯本段]勉縣武侯祠
勉縣武侯祠,也叫諸葛廟。在陝西省勉縣西4公里處川陝公路之南,隔江與定軍山 武侯墓遙相對峙。公元236年,即諸葛亮死後2年,蜀漢後主劉禪才下詔立祠,是唯一的「官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武侯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選祠址於定軍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武侯祠距武侯墓十餘里,為明、清建築,祠坐南向北,背臨漢水,面對公路,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呈長方形。四周有圍牆,地基三十畝,共有七院五十四間房舍。規模宏大,建築雄偉,亭台樓閣,遍布祠中。
祠前為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翹,牌坊中寬6米,東西兩側各寬3米,四柱落地,上蓋灰瓦,坊上一面金書大字「漢丞相諸葛武侯祠」,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遊人至此,無不肅然起敬。
祠內遍懸匠、聯,匾額有:「高山流水」』「醇儒氣象」,「代仰清高」,「大漢一人」,「大器無方」,「天下奇才」,「其猶龍乎」,「山高水長」,「伯仲伊呂,」其中「忠貫雲霄」為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 賜」。對聯有:「扶漢室堅惟謹慎,乃能擔當事業;伏龍譽早必深潛,而後騰踔雲霄。」馮玉祥將軍1928年題:「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流嵌於大殿背後牆上;琴樓上有「石琴」一張,長115厘米,頭寬24厘米,尾寬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悅耳,傳為「諸葛亮手揮之物」。在眾多石碑中,豎有沈迥刻立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並序」唐碑一通,系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最為珍貴。
大殿內,有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綸巾,羽扇,道抱,皂靴,神態瀟灑,栩栩如生,側塑關興、張苞站像。坐像前額殿中,懸有清嘉慶皇帝於嘉慶八年(1803年)御賜的木匠一面,上書「忠貫雲霄」四字。
祠內有古柏18株,直徑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鬱郁蔥蔥,為詞增色。鼓樓東院有「早蓮」一株,高約l0米,直徑約40厘米,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開花,類似蓮花,芳香數里,別開生面,人們把它理解為是諸葛亮淡泊廉潔;奇才大專,名聞於世的象徵。
門票:25元
[編輯本段]岐山武侯祠
岐山武侯祠,道教廟宇。在陝西省岐山縣城南約二十公里處的五丈原上。此原高120餘米,東西寬1000米,南北長350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南倚秦嶺,東西北三面臨河,地勢十分險要,為古代行軍布陣之地;三國時,諸葛亮六齣祁山曾駐兵於此,後又率兵伐魏,積勞成疾,病卒於此。後人為紀念他,於此創建祠廟,以奉其像。現存祠廟建於元初,明、清續有修葺,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鍾樓、鼓樓、東西廂房等。正殿內供奉諸葛亮坐像,殿壁嵌有青石四十塊,上刻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書寫的諸葛亮《出師表》。
[編輯本段]奉節白帝城武侯祠
重慶奉節縣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距重慶市區451公里。 據傳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因見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故自稱白帝,遂於此建都,並將紫陽城名改為白帝城。三國時的蜀漢皇帝劉備伐吳兵敗,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宮。臨終前將國事家事一並託付諸葛亮。現存白帝城乃明、清兩代修復遺址。現存的白帝廟系清代建築,包括明良殿、武候祠、託孤堂、觀星亭等,此地與諸葛亮有關的遺跡還有水八陣,在奉節縣城東約六里的長江北岸,據說諸葛亮曾在壩上壘石而成八陣圖,俗稱「水八陣」。
[編輯本段]保山武侯祠
太保山上的保山武侯祠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武侯祠佔地4700多平方米,由前殿、中殿、正殿組成三進兩院,坐西向東,布局在一條中軸線上。武侯祠的正殿,是該祠的主體本地人也稱為諸葛亮殿,大殿四周被百年大樹所包圍,是一個安靜的地方,走進大殿,只見正殿中間端立著諸葛孔明的大型泥塑彩色像,羽扇綸巾,儀態端莊,彷彿還在運籌帷幄,面容氣定神安,兩目炯炯有神。諸葛亮前方還分別站立著兩個書童,一個掌劍,一個抱琴,侍立左右,神態可愛。在正殿諸葛亮的塑像兩側,左邊還塑有蜀漢時期,諸葛亮的武將永昌太守王伉,右邊是雲南太守呂凱。
在武侯祠大殿內的南北兩面牆壁上,嵌刻著諸葛亮有名的前、後《出師表》,出師表為南宋愛國名將岳飛所書,「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出師表》木刻字跡龍飛鳳舞,氣勢磅礴,表達了當年蜀漢丞相危難之中顯現出的凜烈正氣。在武侯祠大殿後面順石階而下有一塊低矮的空地,這里保存有保山歷代的石碑碑文,石碑高低錯落有致,也是遊人到保山武侯祠的必看之地。
[編輯本段]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占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贊賞。自此開始輔佐劉備。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托後事。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在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後指揮五次北伐曹魏。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他死後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他在遺囑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