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家生態旅遊對環境有什麼重大影響
(1)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通過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開展,當地社區和當地居民獲得經濟上的收益,掌握了「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和經驗,從而使整個農家生態旅遊取得環境營造,獲得經費的支持。而農家經營者在規劃人員和政府管理人員的幫助下,不斷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認識到良好的自然環境才是吸引城鎮居民的關鍵,無形中提高了生態意識;而在生態意識的長期作用下,農家經營者也將由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漸漸轉變為熱愛自然、保護生態。
(2)鄉村傳統文化在旅遊發展中得以挖掘和保護。由於生產率較低和市場銷路不暢等問題,農村很多手工產品被工業產品取代,很多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漸漸喪失。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能使這些瀕危的文化生態得以保存和延續,被淘汰的民族手工藝得到復甦,傳統農作方式以展示的方式部分保留,消失多年的傳統節慶活動重新紅火展開。
(3)不當的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會污染鄉村自然環境。鄉村社區一般較少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大量旅遊人口湧入農村,生活污水得不到充分凈化,就會對水渠、河道產生污染,進而污染農田土壤、農作物;農家生態旅遊交通沿線,在黃金周、周末等高峰期,大量運載遊客的汽車會造成空氣質量超標,而很多旅遊公路兩側對綠化樹種的選擇也欠考慮,分布在沿線兩側的農田所受污染更為嚴重;大量旅遊者產生了大量代謝終產物,鄉村地域是否具備對這些代謝終產物的分解和吸納能力也需要認真研究;部分旅遊者不負責任的旅遊行為,會使大量不可降解物質進入鄉村地域。
(4)農家生態旅遊開發、發展中的不當理念沖擊鄉村人文環境。在農家生態旅遊的開發中,如果缺乏科學的規劃,往往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盲目發展。不符合地方特色的人工景觀,盲目追求城鎮化和奢華氣派,造成與自然景觀不協調,破壞整體形象;功利性的旅遊文化發展觀,也容易造成對地方文化的扭曲,為了迎合旅遊者的獵奇心理,造成偽民俗化;而旅遊利益分布不公,也是鄉村新的不穩定因素。同時,在農家開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外來主流文化會對本土文化形成沖擊,造成本土文化的瓦解;大量農家參與到旅遊服務業中,會改變鄉村朴實、純潔的倫理觀和道德觀。這些都是農家生態旅遊中必須慎防的不利影響。
㈡ 概述鄉村生態旅遊的類型和特點
目前已形成的有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回城鄉綜合配套改答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種類型。
其中,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是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興起的新型產業,通過對全縣」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發展現狀、規模進行調查,了解」農家樂「休閑旅遊產業在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以及在當前形勢下,農民應當怎樣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順利的經營下去,政府應採取的積極措施等方面進行調查和了解,使」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產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㈢ 發展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重大意義
(1)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2008年預計農村人均純收入大約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人均純收入應該達到10000元左右,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農村發展除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和「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主要途徑。「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應該是農村生活方式和農業生產觀念的改變。農家生態旅遊恰恰是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其依託的資源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等,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的特點。農民作為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位一體,勞動力與土地、資本相結合,自主經營,創造財富,從農家生態旅遊發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比如雲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個非常貧困的邊遠山區鄉村,梅里雪山景區開發以後,吸引村民參與景區服務,僅通過馱馬運送遊客,每戶年均收入就達1.5萬元,最高的超過4萬元,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成都近郊的紅砂村,農民辦起農家生態旅遊,人均收入達5040元。
(2)有利於解決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在2003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解決「三農問題」,一是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二是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三是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不僅關繫到農村經濟乃至整體宏觀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目前我國雖已有1億多農村勞動力走出農業領域,但仍有2億左右的剩餘勞動力,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餘萬。這些剩餘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能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較低,數量多,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產業帶動功能強。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有24個,間接相關的行業有124個,能吸收較多的勞動力就業。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能為社會創造6~8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極大。農家生態旅遊涉及的吃、住、行、游、購需要大批的相關從業人員,這就增加了農民的就業門路,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相比城鎮化轉移,這種轉移還可以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農田荒廢、農業邊緣化等問題。事實上,農家生態旅遊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直接的經濟效益。
(3)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對第三產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
我國農村以種植業為主,第三產業比例小,農業經濟效益較低。農家生態旅遊市場的興起,為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架起了橋梁,帶動了種植、畜牧、水產、蔬菜、花卉業的發展,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農業、養殖、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之間產業鏈的相互延伸。如昆明西山區團結鄉,利用距昆明市城區較近、生態環境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帶動了全鄉糧食、禽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流通和銷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綠色養殖業」專業戶,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種和種植現代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促進了袋裝野菜系列旅遊商品的開發和加工,發展了多家醬菜、果品、肉食腌臘加工廠,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深度開發和加工的方向調整和發展。
(4)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2020年將實現「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的目標。中國長期以來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城市和農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輕農村,城鄉差別持續擴大,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首先,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提高城鄉間的財富轉移速度。農家生態旅遊的旅遊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城市旅遊者每次的旅遊消費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費用計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遊者,就會帶來38萬元的收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財富向農村的轉移速度;其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進一步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主觀上會推動農村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本身就為農家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而旅遊的可進入性特徵客觀上也要求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獲取的旅遊收入又會反過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再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對接。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必然會形成二元的城鄉文化結構。通過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會加快城鄉居民文化的協調統一,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化了環境。另外,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傳統民俗文化的回歸與傳承。農村開發旅遊,加強了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帶動了農副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保護、開發利用和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發揮了十分獨特的作用。如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黃興山水園林新型城鎮,切實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面貌。
㈣ 旅遊鄉村和鄉村旅遊的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旅遊鄉來村是指具有一定自的自然或文化資源稟賦,具備旅遊目的地功能,可以承辦旅遊活動、接納遊客的鄉村,可以具體指一個村子,也可以指一片鄉村區域。而鄉村旅遊是指以旅遊鄉村為依託和載體開展的旅遊活動。旅遊鄉村是鄉村旅遊的承載體。形象點說,旅遊鄉村好比一個戲台,鄉村旅遊就是在這個戲台上上演的劇目。
鄉村旅遊規劃和鄉村生態旅遊景區開發,規劃是鄉村建設的前提,受村民審美意識的限制,村民對新式 洋樓推崇之至,對傳統建築卻是嗤之以鼻,顯而易見,盲目的追求新潮會讓農村脫離傳統文 化建設內涵。在「新村運動」的影響下,規劃鄉村必須以和諧美為建設目標,不僅要切實解 決新農村建設中環境與資源之間的發展矛盾,還需盡可能減少機械化生產給農村環境帶來的 環境壓力。「官民一體」是生態型美麗鄉村規劃理念的核心,在全面了解農村居民生活 需求和發展訴求的基礎上,農村政府還應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為重點規劃項目。規劃需 要具體建設項目落實,建設項目需要在嚴格落實規劃內容的基礎上,完成鄉村發展目標,因 此,從規劃和建設兩方面來講,規劃是前提,而建設是整體生態型美麗鄉村的項目核心。 生態型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內容包括主體建築、環境優化、村莊用地布局等方面。以上內容參考天成規劃設計。鄉村的美化過程不僅體現在現代化建設上,也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長上。鄉村是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非常好的地區,在地域經濟 上雖然存在薄弱環節,但是其發展的意義和公益能力卻非常重大。因此,要創建生態型美麗鄉村不僅要注重考慮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還需在整頓農村經濟建設空間結構、環境上多下功夫。政府必須正確把握角色,在鄉村建設中與農村居民做好溝通,讓農村居民可以加入到建設「美麗中國」的隊伍中來。
㈥ 鄉村生態旅遊是什麼
所謂鄉村生態旅遊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的,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以鄉村環專境和典型的鄉村生態屬旅遊資源為吸引物而展開的一種以生態旅遊為理念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生態旅遊以田園風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為主要形式,融觀光體驗、認知與旅遊活動為一體,以農業支撐、以人為本、生態保護、社區參與、收入反饋、生態家園建設等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原則。目前,在我國鄉村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停留在「農家樂」(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為主要活動)這一內容比較單一、投入比較粗放的組織形式上。這一形式最早是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於我國大中城市的周邊。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雖然我家那裡沒有開展鄉村旅遊,但周邊的一些地方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嘗試一下鄉村生態旅遊,去農莊裡面推薦的鄉村生態旅遊都還不錯。
㈦ 鄉村生態旅遊是什麼,有人去過嗎
所謂鄉村生態旅遊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的,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以鄉村回環境和典型的鄉村生態答旅遊資源為吸引物而展開的一種以生態旅遊為理念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生態旅遊以田園風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為主要形式,融觀光體驗、認知與旅遊活動為一體,以農業支撐、以人為本、生態保護、社區參與、收入反饋、生態家園建設等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原則。目前,在我國鄉村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停留在「農家樂」(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為主要活動)這一內容比較單一、投入比較粗放的組織形式上。這一形式最早是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於我國大中城市的周邊。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雖然我家那裡沒有開展鄉村旅遊,但周邊的一些地方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可以來嘗試一下鄉村生態旅遊,去農莊裡面推薦的鄉村生態旅遊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