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太原市義井到天龍山自駕游怎麼走
公交線路:848路 → 302路,全程約34.4公里
1、從義井步行約820米,到達內南屯站
2、乘坐848路,經過23站, 到達東院招呼站容
3、乘坐302路,經過3站, 到達牛家口站
4、步行約14.3公里,到達天龍山景區
㈡ 太原天龍山旅遊全攻略
坐804,856都行,到了晉祠下車,那裡有很多租車的,可以跟他搞價的,我們上次去的時候是十個人版,租的車每個人五元,他權就自然拉你上去,估計人少就貴點。因為天龍山是先從公路上了山頂,然後才從山頂慢慢的往下游覽的,上山的公路中間還有個怪坡,如果你租車上去就用不著門票,因為那些車司機就是本地人,有的家就在山上住的了,要是靠走的話,估計得走一個來小時,累!裡面沒有小門票,一路隨著台階往山下走就行,估計到了半山腰就游完了,不過下山也得租車,因為下山的路還是走的上山時的那條路,一般是每人十元,下山時不搞價的,因為你上了山總不能不下山了吧,所以那些車司機就抓住了這一點掙錢,下山的價一分都不少,租車的話學生證沒用,一個人大概有三四十就夠了!
㈢ 太原天龍山,晉祠,汾河2庫自駕游怎麼去
晉祠,火車站有專門去的公交804、848、308、856都能到
天龍山,你到了晉祠一直專再往南走
汾河二庫屬,你參考http://www.xz911.com/bbs/viewthread.php?tid=6089
㈣ 太原駕車到天龍山怎麼走
給你這個網址,很方便的.直接輸入從你要出發的地專方就可以屬 http://www.aibang.com/?area=bizsearch&cmd=bigmap&city=%E5%A4%AA%E5%8E%9F&a=&q=%E5%A4%A9%E9%BE%99%E5%B1%B1&frm=txt
㈤ 去山西太原天龍山玩怎麼樣詳細一點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公里,距晉祠景區14公里。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
天龍山景區包括晉祠鎮的武坡、南坪、窯頭三個自然村和柳子溝源頭的南山、北山(即天龍山),佔地約 185公頃。山中多砂岩,呈現出奇特的地質地貌;山上多山泉,有豐富的泉源;山內多林木,森林覆蓋率達7O%;
山間多鳥獸,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有二十多種。景區風光秀麗,山不高而挺拔,清幽涼爽;樹不大而茂密,萬木崢嶸。古有「天龍八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現今,它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
游天龍山習慣從公路上山巔,沿石級下山,先游途中景點及石窟,再到天龍寺游其他五點。如從柳子溝步行西進,沿途有喂馬槽、三合村、下馬村、寨峁哨所、跑馬場、支鍋石、溜馬坪、安穀梁和插旗石等,且問巒秀美,五色壯觀,有人說這是春秋時代奴隸起義領袖柳下拓的遺跡,實為附會,被傳為笑談。遊人從南山到北山游覽,則另是一番情趣。遊程中應以天龍寺為結點,以石窟為重點。
天龍寺,清代改稱聖壽寺,始建於北齊皇建五年( 560),其中力上、佛像、脅侍諸像,雕技甚為精美。可惜在解放前被閻軍火毀,幾成廢墟。現在的天龍寺,是解放後復原重建或遷建的。除寺門兩側的唐代力士、大殿的明代三身佛外,其餘都是新塑的。大殿是1984年從晉祠北大寺村遷移來的明初重建的北齊崇福寺大殿。殿內供釋迦牟尼的三身佛,即中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左為報身佛,稱盧舍那佛;右為應身佛,是釋迦牟尼佛。寺的東側有鍾樓,後部有禪堂院、九蓮洞,是僧尼的修禪處與宅院。寺的西側有北漢建的千佛樓,樓已毀,存珍貴的《千佛樓碑記》石刻。寺周散存十餘通記事碑石,記載著寺的興廢。寺前有蟠龍松,勢若游龍,形似華蓋,老樹新枝,層層穿結,若靜似動,情趣盎然,樹高僅三米,面積卻有 200多平方米。樹下置石桌石凳,與寺周的商業攤點和新建的天龍山莊,構成一組休閑、食宿的生活場所。「虯柏蟠空」是天龍山八景之一。
天龍寺周圍密布景點:東面有關帝廟、七松坪、鳳凰松、觀音塔;西面有北漢劉氏陵園、雙塔墳、普同塔、唐代善導大師墓塔;南面有柳子溝源頭溝灘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級經「龍池靈澤」的白龍廟到「高歡暑宮」的避暑亭,在亭內可遠眺「崇山環翠」、「鼎峰獨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觀。沿著「石洞棧道」可觀賞著名的天龍山石窟群。
天龍山有東、西兩峰,東峰叫「仙岩山」,西峰稱「大佛山」,雙峰對峙,風采獨具。在兩峰南坡的山腰間,開鑿25個石窟,即東峰12個窟,西峰13個窟,除第11窟面東外,都是坐北向南。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異,大小不一。總計有造像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尊(幅)。它以精煉、細膩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藝術而聞名於世,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據說排名為第六位,可惜後來被盜,至今仍有150餘件作品流落海外。石窟的最早開鑿者是東魏大丞相高歡,即東峰的第2、3號窟;其子高洋開鑿 3窟,即東峰的 1號窟和西峰的第10、16號窟;北齊至隋之間開鑿了東峰第11號窟;隋煬帝為晉王時開鑿東峰第 8號窟;余為唐代開鑿18個窟。共跨越 4個朝代,歷時 400多年,反映出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和藝術成就,卻又有著一線相連的傳統關系。如北齊的第 1、10、16號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結構的前廊,廊雕二柱,柱頭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補間則施人字形叉手,是現存北齊的唯一建築實例,有重大的科研價值。隋代的第8窟是一個中央有方形塔柱的
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開龕設像,結構復雜卻處理得十分貼切,雙鉤衣紋簡潔平穩,有獨到之處。西峰的第 9窟是晚唐罕見的精品。峰頂有高 755厘米的彌勒坐像,姿態端莊的華麗形象中略具樸素、溫暖的感覺,衣紋處理虛實結合、聚散合理,使嚴肅的佛像增加了活潑的氣氛。下部又以高 500厘米的十一面觀音為主尊,文殊、普賢菩薩為脅侍的三大士像,用男體女態的方式處理,極妙地表現出肉體、紗衣、飾物三者之間穿插迂迴的雕塑功力。後壁又用倚坐彌勒、坐佛和許多化佛坐在蓮座上的淡浮雕構成一組反映彌勒凈土世界的背襯。崖壁間又附若干龕窟,寬猛相濟,繁簡結合,寓意十分深刻。為保護這組石窟,重建仿明樓閣三層,下承漢白玉台階步步登高,間內置木梯直到彌勒佛頂部。沿用舊名,曰「漫山閣」。「高閣停雲」是天龍山八景之一。
天龍山石窟還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三個唐窟,南坡柳子溝灘地懸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時期的五個窟(其中三個窟無佛像),這樣,天龍山石窟應該是33個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個窟,而不僅僅是25個窟,只是由於南北兩處路線不順,崖壁險要,又是較晚的作品,故鮮為人知。
綜觀天龍山風景名勝區,它是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稱譽中外的。它是以技巧的成熟、飽滿、洗練和表現感情的細致,接近勞動者的生活氣息,以濃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為其特色,以「小而精」著稱,體現了天龍山雕塑藝術不同於其他石窟藝術的獨特風格,因而被譽為「天龍山式樣」,是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㈥ 請問太原天龍山好玩兒嗎那兒水多不
你好!
沒什麼好玩的!沒去過的想去,也就爬爬山而已,去過了就覺得沒意思天龍山的話
主要是石窟
,幾乎就沒有水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㈦ 太原天龍山怎麼樣
天龍山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公里處的群山之中,系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主要景區由東峰、西峰、南峰(香爐峰)和柳跖峪組成,佔地面積約600公頃。這里保存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是一座集林、泉、洞、寺於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山。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山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天龍山的人文歷史始於南北朝時期。東魏時期,大丞相高歡在天龍山修建避暑宮,開鑿石窟,拉開了天龍山佛教史的歷史序幕。經過近1500年的發展演進,景區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天龍山精美絕倫的石窟藝術。
天龍山石窟開鑿於東魏,歷北齊,在隋唐時期達到極盛。主要的石窟群分布於東西峰間的懸崖峭壁之上,共計有25窟,500餘尊造像。石窟以其嫻熟的雕刻技巧、精深的佛教內容、細致的表現力和豐富的生活氣息著稱於世,被我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大師錢紹武先生譽為「東方雕塑藝術的寶庫」。上世紀20年代初,石窟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石窟中的大部分精品被盜運國外,散失在日本和歐美等國。
位於石窟下方的聖壽寺,初名天龍寺,創建於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元時改今名,明代重建,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剎。此外,白龍洞、關帝廟、觀音塔、千佛洞、柳跖峪、插旗石等也都是天龍山的重要景觀,古往今來流傳有許多美妙的神話和傳說。
天龍山的美是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交織的美。這里峰巒秀美,溝壑幽深,氣候清爽,泉聲淙淙。天龍山為天然高山型次生林帶,植被覆蓋面積達80%以上,植物種類至少有200種,木本植物佔40%以上。林間飛禽走獸,鳥語花香,屬於國家保護的一、二類動物就有20餘種。蒼松翠柏植根於懸崖絕壁,盤根錯節,形態各異,蟠龍松、鳳凰松、松抱柏堪稱樹中奇珍。山中多泉,著名的有龍泉、寺泉,水質清純、甘冽,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山中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游歷其間,如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秀美的自然風光交相呼應,構成景區別具風格的天龍八景:崇山環翠、佛閣停雲、鼎峰獨峙、虯柏蟠空、龍池靈澤、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跖旗石,成為尋幽探古、休閑避暑的旅遊勝地。
主要景點介紹:
一、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初鑿於1400多年前的北朝東魏時期,歷經北齊、隋、唐、五代、明諸王朝的陸續開鑿,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天龍山石窟分為三個區域,主要的石窟群分布於東西峰間的懸崖峭壁之上,共計有25窟,大小石佛像500餘尊,浮雕、藻井、壁畫等1144尊(幅)。天龍山石窟大多是面寬、進深相等的方形窟,三壁三龕式洞窟佔到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造像的雕刻技法較之北魏有了很大的進步,是石窟這種外來藝術形式逐漸中國化的典型實例。尤其是唐代窟中的菩薩造像,更為嫵媚動人,婀娜多姿。其眉目傳神、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輕柔飄逸、華麗多彩的衣裝飾物,以及悠閑自在、自然舒展的動作姿態,已完全突破了以往佛教造像的傳統模式。她們更像是一些豐腴富態、雍容華貴的唐代貴婦,這樣就使遙遠神秘的佛國神只與現實世界更加貼近,更能為世俗社會所接受。著名雕塑藝術大師傅天仇和錢紹武先生對這些菩薩造像倍加贊賞,稱它們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最精美的典範,其雕刻藝術水平明顯高於其它地區同一時期的石窟造像。二十世紀初,天龍山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和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來了大規模的盜鑿活石窟中的大部分精品被盜運國外,散失在日本和歐美。
今天我們雖然無法看見天龍山石窟鼎盛時期的輝煌,但是從它殘留下的石雕精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風采,依然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憾力。不僅如此,這種殘缺的美,更能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激情。從這種意義上講,天龍山石窟又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意義。
二、聖壽寺 聖壽寺位於天龍山的半山腰,北枕危峰,門臨絕壁,四周山巒起伏,林濤盪漾。寺內殿宇巍峨,雕梁畫棟,石碑林立,環境清幽,是一座具有濃厚宗教氛圍的古剎。
聖壽寺古名天龍寺,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創建,曾是晉陽地區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金天會年間天龍寺毀於兵火,其後歷代對天龍寺都有重修。明代天龍寺更名為聖壽寺,寓意聖壽寺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悠久的歷史。
現在的聖壽寺為二進院落,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建有山門、天王殿、葯師殿、大雄寶殿,主殿兩側建有配殿,寺後為九蓮洞、藏經樓。寺內保存有晚唐時期的泥塑精品金剛力士像、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造的大雄寶殿、北漢、金、明、清各代的碑刻,以及古鍾、古磬、墓塔等眾多的文物古跡。
三、白龍洞 白龍洞又名白龍王廟,是古代百姓用來祈雨的場所,位於天龍山東西兩峰匯合處。正殿三間,為巨石砌成的窯洞式建築,原前檐為廊,抹八角石柱,形制古樸蒼老,為北齊時期遺物。殿內原供奉有明代木雕龍王及侍者像,刻工精緻,技藝頗佳。殿內西側石洞中為天龍八景之一「龍池靈澤」。泉水從石縫中緩緩滲出,天旱不涸,雨澇不溢,水中含微量元素鍶,是天然優質礦泉水,常喝可延年益壽,被鄉民視為神泉。傳說池內潛藏有一白龍,所以稱白龍洞。
四、蟠龍松 蟠龍松位於聖壽寺山門前,主幹高約2米,斑駁嶙峋,枝幹盤曲環繞向四面輻射伸展,形如華蓋,狀似蟠龍,為大自然之傑作。濃密的樹冠舒展開如同一把巨大的綠傘,綠蔭面積達200多平方米,其形態之奇特,實屬罕見。明代晉藩靖安王胤龍題詩贊美蟠龍松:「老乾弧標香葉濃,陰森盤踞緣蒙茸,天功蜿蜒多神異,雲雨空山叢化龍」。現為著名的天龍八景之一。
五、柳跖峪 柳跖峪是著名的太原西山九峪之一。相傳春秋末年奴隸起義軍領袖柳跖曾率眾在此峪活動,故名柳跖峪。
柳跖峪全長10公里,這里溝壑幽深,怪石林立,兩岸松柏交錯,鬱郁蔥蔥。景區山水匯集此峪,蜿蜒流淌而出,沿途形成多處瀑布和水文景觀。整條柳跖峪幽靜清秀,令人心曠神怡。
交通:從太原市區自駕車走新太汾公路經天龍山旅遊專線公路約1小時可抵達景區,或在太原市區乘坐804、856路公交車到晉祠下車,換乘當地旅遊車輛可直達景區,全程約需1小時30分。
服務:天龍山莊是景區一處綜合性的服務場所。整座山莊按明清建築風格建造,院落依自然山勢布局,古樸莊重,自然和諧。這里環境優美、氣候清爽,可為您提供別具景區特色的住宿、餐飲及娛樂服務。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
電話:6020538
㈧ 太原周邊自駕游有什麼好地方
山西自駕游的景點有很多, 前一段時間和我朋友去的山西藏山,海拔1728米。屬於太行山回脈,群峰圍繞。答並且藏山不僅僅可以做為登山游還可以做為探古之地,具說是趙氏孤兒發源地,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個不可多得集歷史文化、登山、優美風光於一體的好景區。景區面積約為10餘平方公里,可以做為二日游的大景區,並且景區有自己的賓館、餐廳,住宿、飲食都非常方便;具體可以查詢藏山的官方網站,那裡有具體的介紹自駕游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