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鄉村旅遊的七大痛點

鄉村旅遊的七大痛點

發布時間: 2021-03-04 06:36:32

『壹』 老年人出去旅遊要注意哪些呢

出行前的體檢、出行的安排(食物、葯物、居住環境)都要安排周全、不可太遠讓他勞累、多多尊重老人的意見。

一、老人出遊,健康一定是第一位 。行前要體檢:老年人旅行前都應體檢,要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選定旅遊點,安排旅行日程。出發後要及時向隨團保健醫生介紹病情,獨自或結伴旅行時,要有人陪同照顧。

夏秋季節一般是外出旅遊的黃金時間,而更多的老年朋友熱衷結伴或者跟團旅遊,既能寄情於山水之樂,又能活動筋骨、延年益壽。但對於老人來說,外出旅遊的地點選擇和行程安排還有老人的身體情況都會讓家裡人擔憂。其實注意好這些問題,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備,老年朋友也可以玩的開心,玩的放心。

『貳』 現在有什麼好的創業小項目

動漫行業是來新興產業,源市場還在開發擴大,前景非常好。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04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扶持國產動漫的發展,國內動漫市場的發展潛力逐漸被開發,每年動漫產品的銷售額都日益飆升,由此看到動漫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開動漫店是個不錯的選擇。

『叄』 年在農村干什麼能掙錢

我覺得應該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只要能解決你所在區域目前人們最大的痛點,那麼這個方向你肯定是對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是不願放棄任何一次讓自己更強的機會。

『肆』 如何掌握農旅結合七大開發模式

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開發中如何掌握農旅結合七大開發模式
一、田園農業旅遊模式
即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農業游、林果游、花卉游、漁業游、牧業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遊活動,滿足遊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
1、田園農業游
以大田農業為重點,開發欣賞田園風光、觀看農業生產活動、品嘗和購置綠色食品、學**農業技術知識等旅遊活動,以達到了解和體驗農業的目的。
2、園林觀光游
以果林和園林為重點,開發採摘、觀景、賞花、踏青、購置果品等旅遊活動,讓遊客觀看綠色景觀,親近美好自然。
3、農業科技游
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開發觀看園區高新農業技術和品種、溫室大棚內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使遊客增長現代農業知識。
4、務農體驗游
通過參加農業生產活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遊客接觸實際的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特殊的鄉土氣息。

二、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即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1、農耕文化游
利用農耕技藝、農耕用具、農耕節氣、農產品加工活動等,開展農業文化旅遊
2、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禮儀民俗、節令民俗、游藝民俗等,開展民俗文化游。
3、鄉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間技藝、民間戲劇、民間表演等,開展鄉土文化游。
4、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風俗、民族**慣、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節日、民族宗教等,開展民族文化游。

三、農家樂旅遊模式
即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
1、農業觀光農家樂
利用田園農業生產及農家生活等,吸引遊客前來觀光、休閑和體驗。
2、民俗文化農家樂
利用當地民俗文化,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娛樂、休閑。
3、民居型農家樂
利用當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4、休閑娛樂農家樂
以優美的環境、齊全的設施,舒適的服務,為遊客提供吃、住、玩等旅遊活動。
5、食宿接待農家樂
以舒適、衛生、安全的居住環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遊客前來休閑旅遊。
6、農事參與農家樂
以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業工藝技術,吸引遊客前來休閑旅遊。

四、村落鄉鎮旅遊模式
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旅遊。
1、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數是利用明、清兩代村鎮建築來發展觀光旅遊。
2、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發展觀光旅遊,
3、古鎮建築游
利用古鎮房屋建築、民居、街道、店鋪、古寺廟、園林來發展觀光旅遊,
4、新村風貌游
利用現代農村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

五、休閑度假旅遊模式
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
1、休閑度假村
以山水、森林、溫泉為依託,以齊全、高檔的設施和優質的服務,為遊客提供休閑、度假旅遊。
2、休閑農庄
以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田園景觀、豐富的農業產品、優惠的餐飲和住宿,為遊客提供休閑、觀光旅遊。
3、鄉村酒店
以餐飲、住宿為主,配合周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遊客提供休閑旅遊。

六、科普教育旅遊模式
利用航天農業科普教育基地、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
1、農業科技教育基地
是在農業科研基地的基礎上,利用科研設施作景點,以高新農業技術為教材,向農業工作者和中、小學生進農業技術教育,形成集農業生產、科技示範、科研教育為一體的新型科教農業園。
2、觀光休閑教育農業園
利用當地農業園區的資源環境,現代農業設施、業經營活動、農業生產過程、優質農產品等,開展農業觀光、參與體驗,DIY教育活動。
3、少兒教育農業基地
利用當地農業種植、畜牧、飼養、農耕文化、農業技術等,讓中、小學生參與休閑農業活動,接受農業技術知識的教育。
4、農業博覽園
利用當地農業技術、農業生產過程、農業產品、農業文化進行展示,讓遊客參觀。

七、回歸自然旅遊模式
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景觀、奇異的山水、綠色森林、靜盪的湖水、發展觀山、賞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遊活動,讓遊客感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
森林公園
濕地公園
水上樂園
露宿營地
自然保護區

『伍』 城市怎樣才能更加吸引遊客

鄉村旅遊如何吸引遊客,做到讓人願來、想來,來了不想離開?
一個附近有風景名勝的鄉村,它要做的只是怎樣將已到家門口不遠的遊客,吸引過來。這些鄉村或做民宿,或做農家樂,或做其他旅遊配套,利用核心景區遊客的溢出效應,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鄉村體驗,不僅獲客成本低,也容易呼應核興景區,打造大景區概念。
一個靠近城市的鄉村,它要做的只是怎樣將城裡人吸引到鄉村來。這些鄉村只需緊隨時代變遷,把握都市人親子、休閑、生態、綠色、體驗等新需求,把鄉村打造成都市後花園,遊客就會不請自來。
如果一個沒有區位優勢,既不毗鄰城市,也不臨近景點,更沒有青山綠水的資源貧乏鄉村,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吸引遊客?而這樣的鄉村,在中國各地數量最多,也是鄉村振興中的難點和痛點。解決好這個問題,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
要讓資源貧乏的鄉村,也能成為鄉村旅遊熱點,村民首先要以人來不來為中心,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自己能做的。
有些村雖然自然資源匱乏,但民間藝術、鄉風民俗、地方飲食等人文資源特色鮮明。這些無法體現在鄉村風貌、卻以文化傳承方式流傳的鄉村人文資源,正是本村村民所擅長,也是最能吸引遊客眼球、觸達遊客心靈的東西。這些鄉村發展鄉村游,無需跟著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而應因地制宜,因村而異,圍繞遊客需求,保持發展定力。只要遊客喜歡,村民就應心無旁騖,專注直至做到極致。如此,一個個個體亮點紛呈在鄉村,就能讓鄉村擁有不一樣的魅力,就能讓遊客樂而忘返。比如陝西袁家村,立足關中民俗,不做紅色延安,不做唐昭陵,專注餐飲,理由是,那些都跟他們的生活無關。結果,「別的做不來,也不會做」的袁家村,靠著餐飲,2015年的十一黃金周,單日接待遊客超18萬,超過了「兵馬俑」居陝西省首位,被稱為鄉村旅遊的一匹「黑馬」。
其次,讓所有村民都參與,讓村民共同富裕。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如何才能讓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有的鄉村通過將土地流轉給產業資本,村民變成員工和股東的模式,分享鄉村游發展成果。而袁家村走的是全村總動員、村民都參與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不需要搬遷,不需要安置,不需要高投入,也無需把土地流轉給別人。村民自己動手,自己管理,每個村民都是自己家園真正的主人;村民在村裡生活,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旅遊風景;村民全體參與,一起分享鄉村游紅利。當然,全村參與,一方面需要有個好的村幹部隊伍,這個隊伍要處處以鄉村利益為上,不計個人得失;另一方面,要能說服村民,讓村民相信一起干能成功,有錢賺。此外,這種模式的口碑效應很重要。需要全體村民講誠信,不急功近利,以淳樸鄉風感染人。一旦全體村民看到「錢」景,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會竭盡所能,各展其長,以自己的技能,增添鄉村人文色彩,增加鄉村旅遊深厚魅力,讓遊客被保存完好的鄉風民俗所吸引,在體驗原汁原味的原住民生活中,流連忘返。
再次,大膽創意,做細分市場。
不是所有村莊都適合做高大上的旅遊。相反,自然資源貧乏的鄉村,可以做小眾旅遊。獨辟蹊徑的小而精和小而美,有時會事半功倍。
其實,遊客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有人喜歡靜,有人喜歡動,有小孩的喜歡親子活動,有老人的喜歡長壽養心……不一而足,這正吻合鄉村分散的特點。鄉村旅遊不需要追求大而全,比如做休閑農庄,做兒童農事體驗。從提供採摘、認養、認種、體驗、特色餐飲;到發展會員,成為會員的,可享受積分、打折等更多超值服務,增加黏性;再到定期不定期舉辦活動,形成品牌效應;最後開發衍生產品,比如種植玫瑰花的,可以延伸做玫瑰餅、玫瑰茶、玫瑰香包等。如今的遊客對大路貨旅遊興趣不大,細分市場如果定位準確,做得有縱深,形成環環相扣的鏈條,對遊客更有吸引力,也更具黏性,更能保證客源穩定。
鄉村旅遊要有吸引力,重在認清自身優劣勢,做到揚長避短。實際上,如果能把一個普通的鄉村,變成一個神奇鄉村,往往這一個村子就能帶動周邊眾多村子走上富裕之路。說鄉村旅遊是鄉村經濟引擎,一點不誇張,關鍵看拿什麼吸引人。

『陸』 有人了解旅遊景點的設計原則嗎旅遊景區規劃設計應該怎麼做好

旅遊規劃中不能抄忽視的原則,即是做好景區產品的規劃。那麼要做好這方面的規劃,需要注意一下問題呢?
1、以遊客為中心,需求為導向
2、文化IP重塑及孵化
3、產品為王,單品引爆
4、全盤布局
旅遊產品通過文化創意的加成,形成了一個個病毒式的營銷案例,比如北京故宮、日本熊本縣等等,旅遊景區產品與年輕人群的傳播痛點完美契合,以更新的方式影響著用戶群體。艾肯弘揚認為旅遊景區產品能夠傳播景區文化,帶動旅遊景區發展,在當下旅遊規劃中是很重要的部分。

『柒』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紅色旅遊是什麼

紅色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紅色旅遊再次成為熱點。綜合高德地圖和各大在線旅遊平台的數據來看,今年暑期,紅色旅遊持續升溫,總體天氣條件適宜出遊,預計將有過億人次的旅遊者選擇紅色旅遊。「八一」建軍節前後,或為出行高峰期。

紅色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1.7%,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近三年來,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現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紅色旅遊正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年輕人漸成主力

紅色旅遊的一個較顯著變化是年輕人漸成主力人群。今年國內紅色旅遊的主要客群已由60後、70後向80後、90後轉移。今年1月至6月,紅色旅遊遊客平均年齡為33歲,在紅色旅遊總人數中80後佔24.9%、90後佔8%、00後佔5%。紅色旅遊遊客中,80後和90後的佔比已升至39%,60後和70後則降至32%。

紅色旅遊推動有利因素

1、紅色旅遊在時代特色、意涵方面的特殊性對年輕人形成一定吸引,注重遊客體驗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綠色生態、自然風光、文化名勝、研學教育等與紅色旅遊相結合,形成更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契合了不同遊客類型的需求

2.、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的推動。早在2004年,國務院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國務院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文件提出,要繼續擴大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鼓勵支持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並提高紅色旅遊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等。

3、從目的地一端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密集,相關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挖掘力度相對較大及其旅遊產品相對多樣化,是受捧的重要原因。不少目的地城市也在尋求更多彼此合作的機會,增加彼此間紅色旅遊市場的連接。

紅色旅遊發展痛點分析

不過在市場趨好背後,紅色旅遊也出現一些問題。其中低俗、過度娛樂化等現象在某些地區紅色旅遊區域較為突出。紅色旅遊中低俗、庸俗和惡俗現象主要包括,有的「景區」移花接木虛造歷史場景、建築和器物;有的做成不倫不類的游樂園;有的講解詞不實;有的紀念館越建越氣派,紀念碑越建越高;有的壟斷和強行兜售高價花圈、花籃牟利;有的借吃「憶苦飯」提供價實不符的飲食等等。

國內大部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商品開發現狀還不盡如人意,旅遊商品的同質化傾向嚴重,旅遊商品創意概念的表達受阻。他認為,國內紅色旅遊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諸如紅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單一、項目建設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下一步需要加強紅色旅遊特色商品與創新型商品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優化旅遊購物環境和市場秩序;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旅遊商品的打造之中,充分整合利用當地社會資源,鼓勵企業本著社會責任的精神,積極投身紅色旅遊商品創新公益行活動,打造出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

紅色旅遊應在市場發展與公益性方面保持平衡。紅色旅遊應該圍繞紅色主題,營造氛圍、深化體驗、寓教於游,切不可隨意用「產業化」「市朝」削弱文化主題和公益性質。

如何做大紅色旅遊市場?

要提高紅色旅遊發展的質量,依託革命文物資源,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豐富紅色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遊的服務質量。

針對紅色旅遊參與主體年輕化的發展格局,紅色旅遊景區要將自身的紅色文化與美食、體育、科技、動漫、電子競技等現代化元素進行探索性的有機融合,從而更加直觀、有趣、有效地傳播紅色旅遊背後的主流價值觀。要充分認識到「旅遊+」是壯大紅色旅遊的重要發展方向,紅色旅遊需要在與時俱進和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培育紅色旅遊主題產品體系,構建紅色主題的餐飲、娛樂、購物等系列產品及品牌,大力推動紅色旅遊和觀光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休閑度假旅遊等其他旅遊產品相結合,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形式多樣的復合型旅遊產品和線路,增強其吸引力和競爭力,實現產業化發展。

『捌』 中國十大鄉村旅遊十大旅遊勝地有哪些,雲游佳鄉上面能不能查詢的到

2018年中國網名評選出來的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已經出爐了,本次最佳的鄉村名單包含了很多新的地方,讓當地居民為之振奮不已,畢竟這種評選可信度更高一些,下面給大家分享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詳細名單大全。

北京市密雲區

境內著名旅遊經典一覽:

紅河哈尼梯田

元陽「紅河哈尼梯田」開墾歷史已有1300多年。元陽縣各族人民開山為田,引水種地,開墾梯田19萬余畝,建成大小水溝4653條。元陽「紅河哈尼梯田」分布於全縣14個鄉鎮,海拔在170米-1980米的山嶺中。梯田級數最多的有3700多級;梯田單塊面積最大者10餘畝,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紅河哈尼梯田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老虎嘴

老虎嘴位於元陽縣城南部50.5公里處,距老城街20.5公里。該景區包括賞勐品、硐浦、保山寨和阿勐控等連片的6000多畝梯田,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保護區之一。老虎嘴被法國報刊列為1993年新發現的七大人文景觀之一,被美國攝影家稱為最壯麗的田園風光。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位於元陽縣新街鎮到綠春縣的「晉思」公路沿線,在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域內,距元陽縣城35公里。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態旅遊村是紅河哈尼梯田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猛弄司署景點

元陽皇封世襲猛弄哈尼司署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69年。司署有四組台階上下相接,共127級,每組台階左右均有兩層樓的廂房。正堂、屏風樓、廂房雕梁畫棟,紅牆黃瓦相映。

元陽縣紅葉溫泉度假村

元陽縣紅葉溫泉度假村位於南沙鎮菱戈塘村民小組村旁,菱戈塘村民小組共73戶,300餘人,全村均是傣族。紅葉溫泉度假村佔地面積100餘畝,有百年芒果樹、酸角樹、常青樹和天然霸王鞭園林。

『玖』 消費扶貧的開頭作文

摘要: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過程中找到消費扶貧的利益連接點,貧困群眾需要產品有「可銷售的渠道」,廣大消費者需要消費有「可保證的品質」消費扶貧「人人皆可為」,應該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使之「人人皆願為、人人皆能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發現餐桌上出現了「新菜」——來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在春節的消費大潮中,消費扶貧成為一道亮麗風景。新疆的大棗、河南的野生獼猴桃、湖北的丹江水產……吃上貧困地區的優質特產,既滿足了消費升級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過程中

找到消費扶貧的利益連接點,貧困群眾需要產品有「可銷售的渠道」,廣大消費者需要消費有「可保證的品質」

消費扶貧「人人皆可為」,應該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使之「人人皆願為、人人皆能為」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發現餐桌上出現了「新菜」——來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在春節的消費大潮中,消費扶貧成為一道亮麗風景。新疆的大棗、河南的野生獼猴桃、湖北的丹江水產……吃上貧困地區的優質特產,既滿足了消費升級的需求,更能為貧困群眾帶來增收效應,消費扶貧可謂一舉兩得。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過程中。我國近14億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中國人一年吃掉70億只雞,有30億人次到鄉村休閑度假。消費市場規模之大,為消費扶貧拓展了空間。往深層看,不同於簡單地給錢給物和解決眼前問題,消費扶貧更能為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注入內生動力,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正因如此,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實施消費扶貧」。

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是我國創造反貧困奇跡的一大秘訣。消費扶貧,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的扶貧方式,當然也要發揮這一優勢。比如說,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既可以滿足單位或個人的消費需求,也可以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也要看到,消費扶貧本質上是一種「你賣我買」的商品交換行為。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唯有買賣雙方能夠實現互利共贏,消費扶貧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把消費潛力變成脫貧動力。要實現雙贏,就要找到雙方的利益連接點,貧困群眾需要產品有「可銷售的渠道」,廣大消費者需要消費有「可保證的品質」。

讓產品獲得「可銷售的渠道」,需要政府部門在貧困地區和消費市場之間架起橋梁。這就需要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讓貧困地區的產品真正流動起來。比如說,打通供應鏈條,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整合產地物流設施資源,可以降低貧困地區產品的物流成本;不斷提高貧困人口使用網路的能力,就能更好促進「電商+農產品」商業模式的形成……打通流通梗阻、提升流通效率,才能真正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為消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市場基礎。

讓消費獲得「可保證的品質」,需要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進行供給側改革。外界的助推可能會引起一時的消費,但要形成持續的消費效應,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產品的質量和特色。換句話說,特色農產品要追求規模和數量,更要追求品位和質量。這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發力、形成合力。對政府部門而言,需要加快農產品標准化體系建設,用制度為特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保駕護航;對企業和貧困群眾而言,更應堅持誠信原則、品質為先,讓特色產品綠色安全,讓鄉村旅遊遠離宰客等亂象,推動樹立良好口碑、形成長期效應。

換個視角來看,消費扶貧為每個人參與脫貧攻堅提供了一個機會。貧困地區往往比較偏遠,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消費參與到扶貧的過程中。消費扶貧是一個「人人皆可為」的事情,接下來,應該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使之「人人皆願為、人人皆能為」,這樣,就能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

查看更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