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州春秋》簡要內容
○崔烈
崔烈,廷尉卿。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烈時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幸者曰:「恨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為然也?」鈞者:「論者嫌其銅臭耳。」烈怒舉杖擊之,鈞走。烈罵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烈慚而止。
○王芬
於是陳蕃子逸與術士平原襄楷會於芬坐,楷曰:「天交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願驅除。」於是與攸等結謀。靈帝欲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因此作難,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會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罷兵,俄而徵之,芬懼自殺。
○楊鳳
張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黃龍、左棱、牛角、五鹿、羝根、苦崷、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千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後遂彌漫,不可復數。
○張燕
燕本姓褚。黃巾賊起,燕聚少年為群盜,博陵張牛角亦起與燕合。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牛角為飛矢所中,被創且死,大會其眾,告曰:「必以燕為帥」。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性剽悍捷速,故軍中號曰「飛燕」。其後人眾浸廣,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號曰「黑山」也。
○大洪緣城苦蝤
《後漢書·朱雋傳》:「自黃巾賊後,復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飛燕、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畦固、苦哂之徒,並起山谷間,不可勝數。註:九州春秋「大計」作「大洪」,「掾哉」作「緣城」,「哂」作「蝤」,音才由反。
○閻忠
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閻忠時罷信都令,說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今將軍受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捲,屠二十六萬方,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戶刻石,南面以報德,威震本朝,風馳海外。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雖湯武之舉,未有高於將軍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將何以圖安?」嵩曰:「心不忘忠,何為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飧之遇,而棄三分之利,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勢,利劍已揣其喉,乃嘆息而悔,所以見烹於兒女也。今主勢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陰;指麾可以振風雲,叱吒足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前附,振武以臨後服;徵冀方之士,動七州之眾,朋檄先馳於前,大軍震響於後,蹈跡漳河,飲馬孟津,舉天網以為綱羅京都,誅閹宦之罪,除群怨之積忿,解久危之倒懸。如此則攻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兒童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況厲智能之士,因迅風之勢,則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功業已就,天下已順,乃燎於上帝,告以天命,混齊六合,南面以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漢以定祚,實神機之至決,風發之良時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難制,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雕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方今權宦群居,同惡如市,主上不自由,詔命出左右。如有至聰不察,機事不先,必嬰後悔,亦無及矣。」嵩不從,忠乃亡去。
○董卓
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金鼓而入,宣言雲「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
○胡軫
卓以東郡太守胡軫為大都督,呂布為騎督。軫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布等惡之,宣言相警雲「賊至」,軍眾大亂,奔走。
○呂布
布素使秦誼、陳衛、李黑等偽作宮門衛士,持長戟。卓到宮門,黑等以長戟挾叉卓車,或叉其馬。卓驚呼布,布素施鎧於衣中,持矛,即應聲刺卓,墜於車。
布與暹、奉書曰:「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暹、奉得書,即回計從布。布進軍去勛等營百步,暹、奉兵同時並發,斬十將首,殺傷墜水死者不可勝數。
○田景
《後漢書·董卓傳》:主簿田儀及卓蒼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
○焦和
初平中,焦和為青州刺史。是時英雄並起,黃巾寇暴,和務及同盟,俱入京師,不暇為民保障,引軍逾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與卓將戰於滎陽,敗績。黃巾遂廣,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軍器尚利,戰士尚眾,而耳目偵邏不設,恐動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嘗接風塵交旗鼓也。欲作陷冰丸沉河,令賊不得渡,禱祈群神,求用兵必利,蓍筮常陳於前,巫祝不去於側。人見其清談千雲,出則渾亂,命不可知。州遂蕭條,悉為邱墟也。
○胡文才楊整修
催等在陝,皆恐怖,急擁兵自守。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而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催之叛,乃呼文才、整修使東解釋之,不假藉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耶?卿往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樊稠
馬騰、韓遂之敗,樊稠追至陳倉。遂語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本所爭者非私怨,王家事耳。與足下州里人,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相與善語以別。邂逅萬一不如意,後可復相見乎!」俱郤騎前接馬,交臂共語,良久而別。■兄子利隨稠,利還告■,韓、樊交馬語,不知所道,意愛甚密。■以是疑稠與韓遂私和而有異心。稠欲將兵東出關從■,索益兵。因請稠會議,便於坐殺稠。
○劉虞
紹、馥使故樂浪太守甘陵張岐齎議詣虞,使即尊號。虞厲聲呵岐曰:「卿敢出此言乎!忠孝之道,既不能濟;孤受國恩,天下擾亂,未能竭命以除國恥,望諸州郡烈義之士戮力西面,援迎幼主,而乃妄造逆謀,塗污忠臣邪。」
○韓暹
暹失奉,孤,特與千餘騎欲歸並州,為張宣所殺。
○韓馥
馥遣都督從事趙浮、程奐將強弩萬張屯河陽。浮等聞馥欲以冀州與紹,自孟津馳東下。時紹尚在朝歌清水口,浮等從後來,船數百艘,眾萬餘人,整兵鼓夜過紹營,紹甚惡之。浮等到,謂馥曰:「袁本初軍無斗糧,各已離散,雖有張楊於浮羅新附,未肯為用,不足敵也。小從事等請自以見兵拒之,旬日之間,必上崩瓦解。明將軍但當開闔高枕,何憂何懼。」馥不從,乃避位,出居趙忠故舍。遣子齎冀州印綬於黎陽與紹。
五廁因以書刀自殺。
○張純
純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
○公孫瓚
還屯廣宗界橋。
公孫瓚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至於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千里,積谷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變也。」
○侯成
初,布騎將侯成遣客牧馬十五匹,客悉驅馬去,向沛城,欲歸劉備。成自將騎逐之,悉得馬還。諸將合禮賀成,成釀五六斛酒,獵得十餘頭豬,未飲食,先持半豬、五斗酒自入詣布前,跪言:「間蒙將軍恩,逐得所失馬,諸將來相賀,自釀少酒,獵得豬,未敢飲食,先奉上微意。」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釀酒,諸將共飲作兄弟,共謀殺布邪?」成大懼而去,棄所釀酒,還諸將禮。由是自疑,會太祖圍下邳,成遂領眾降。
○朱靈
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紹而降公孫瓚,瓚遣兵衛之,紹遣靈攻之。靈家在城中,瓚將靈母弟置城上,誘呼靈。靈望城涕泣曰:「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邪?」遂力戰拔之,生禽雍而靈家皆死。
○袁紹
初,紹說進曰:「黃門,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內,前竇武欲誅之而反為所害,但坐言語漏泄,以五營士為兵故耳。五營士生長京師,服畏中人,而竇氏反用其鋒,遂果叛走歸黃門,是以自取破滅。今將軍以元舅之尊,二府並領勁兵,其部曲將吏,皆英雄名士,樂盡死力,事在掌握,天贊其時也。今為天下誅除貪穢,功勛顯著,垂名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將軍以詔書領兵衛守,可勿入宮。」進納其言,後更狐疑。紹懼進之改變,脅進曰:「今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將軍何為不早決之?」事留變生,後機禍至。進不從,遂敗。
授諫辭曰:「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下,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紹曰:「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授出曰:「禍其始此乎!」
○袁譚
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奸佞人也,信以為腹心,王修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賓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市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邱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戶者,著籍不盈數百,收賦納稅,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袁術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甚愛幸。諸婦害其寵,語之曰:「將軍貴人,有志節,當時時涕泣憂悲,必長見敬重。」馮氏以為然,後見術輒垂涕,術以有心志,益哀之。諸婦人因其絞殺,懸之廁梁,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殯斂。
○郭圖
圖字公則。
○陳瑀
初平三年,揚州刺史陳禕死,袁術使瑀領揚州牧。後術為曹公所敗於封邱,南人叛瑀,瑀拒之。術走陰陵,好辭以下瑀,瑀不知權,而又怯,不即攻術,術於淮北集兵向壽春,瑀懼,使其弟公瑀請和於術,術執之而進,瑀走歸下邳。
○杜襲
建安六年,劉表攻西鄂,西鄂長杜子緒帥縣男女嬰城而守。時南陽功曹柏孝長亦在城中,聞兵攻聲,入室閉戶,牽被覆頭。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側立而聽;一日,往出戶問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負楯親斗,語子緒曰:「勇可習也。」
○臧洪
臧洪為青州刺史,被袁紹所圍。糧食已盡,初尚掘鼠煮筋角,後無可復食者。主簿啟內廚米三斗,請中分,稍以為糜粥,洪嘆曰:「獨食此何為?」使作薄粥,眾分歠之。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咸流涕,無能仰視者。
○孔融
融住北海,自以智能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植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高密鄭玄,稱之鄭公,執子孫禮。及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其自理甚疏,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污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幽州精兵亂,至徐州,卒到城下,舉國皆恐,融直出說之,令無異志,遂與別校謀夜覆幽州,幽州軍敗,悉有其眾。無幾時,還復叛亡。黃巾將至,融大飲醇酒,躬自上馬,御之淶水之上。寇令上部與融相拒,兩翼徑涉水,直到所治城。城潰,融不得入,轉至南縣,左右稍叛。連年傾覆,事無所濟,遂不能保鄣四境,棄郡而去。後徙徐州,以北海相自還領青州刺史,治郡北陲。欲附山東,外接遼東,得戎馬之利,建樹根本,孤立一隅,不與共也。於時曹、袁、公孫共相首尾,戰士不滿數百,谷不至萬斛。王子法、劉孔慈凶辨小才,信為腹心;左承祖、劉義遜清雋之士,備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承祖勸融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義遜棄去。遂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眾,流矢雨集。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城壞眾亡,身奔山東,室家為譚所虜。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書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雖寬容之,內不能平。御史大夫郗慮知旨,以免融官。
○孫策
策聞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眾,自號大司馬,將北襲許,恃其勇,行不設備,故及於難。
○郭嘉
曹公征烏桓,諸將曰:「深入遠征,萬一劉表使劉備襲許,悔無及也。」郭嘉曰:「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用之則恐不能制,輕之則備不為用。雖違國遠征,無憂矣。公遂征之。
○賈詡
曹公與袁紹相距,遣人招張綉。綉欲歸紹,賈詡勸綉歸曹公。綉曰:「紹強,又曹公與吾有讎,不可。」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之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大怨,明德於四海也。」綉從之,歸曹公。曹公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君也。」
○劉備
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備作上客數年,嘗於坐中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流涕還坐。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
○傅干
參軍傅干諫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而後王道備矣。往者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上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也,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內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然後漸興學校,以導其善性而長其義節。公神武震於四海,若修文以濟之,則普天之下,無思不服矣。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大威有屈而敵心未能服矣。惟明公思虞舜舞干戚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公不從,軍遂無功。干字彥材,北地人,終於丞相倉曹屬。有子曰玄。
○魯肅
曹公征荊州,孫權大懼,魯肅欲勸權拒曹公,乃激說權曰:「彼曹公者,實嚴敵也,新並袁紹,兵馬甚精,乘戰勝之威,伐喪亂之國,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將軍家詣鄴;不然,將危。」權大怒,欲斬肅,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即遣周瑜助備。
○龐統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楊修
夏侯淵為劉備所殺於平陽。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遂引還。
㈡ 求和九州相關的資料謝謝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yǎn)、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其所劃分的九州范圍,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二、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河南、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七、豫州,起自荊山、黃河下游,涉及河南、湖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書名 九州名稱
禹貢 冀 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爾雅釋地 冀 兗 徐揚荊豫 雍幽營
周禮職方 冀並兗青 揚荊豫 雍幽
呂覽 冀 兗青徐揚荊豫 雍幽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昆侖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上述材料雖然聯系密切,但區別也很明顯,尤其是前四條與後三條之間差異更大。如各條中均有弇州(或作兗州,弇、兗字通。《初學記》形訛作拾州),但前四條定位在濟、河間,後三條則定位在「正西」;冀州、陽州(形訛作揚州、楊州,陽古作陽)也是如此。所以上述材料應當基本分為兩派:前四條為一派,可暫稱為《周禮》派;後三條為一派,可暫稱為《河圖》派。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 也有人撰文,論證了自黃帝始的先夏氏族和夏氏族可能都起於山東,夏代中晚期乃漸西遷至於河南的觀點。如果這個觀點能夠成立,則《河圖》派的諸種疑點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禹治水等活動的范圍就在除膠東以外的山東地區,那根據茫茫禹跡所畫的九州(虛指)自然就只能限於山東。後來(戰國初期)九州具體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話(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傳·昭公元年》),學者仍會將它限於山東,在山東境內尋找要確定為州名的地名。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並且,《河圖》派九州現在多能在山東境內找到地名來源。具體如下: 弇州,即今兗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國在附近,所以嵫山又名崦嵫山、奄山,為神話中日之所入。其上有神稱弇茲,《山海經·大荒西經》雲:「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弇州之名蓋源於此;台州(或訛作括州、柱州),《列子·黃帝》曰:「華胥氏之國在兗州之西,台州之北。」地難考實。或謂源於古台縣,《山東通志》卷三十三·疆域志·古跡一·濟南府·歷城縣條雲:「台縣古城,在縣東八十里,春秋齊邑,漢置縣,屬濟南郡。高帝六年,封東郡尉戴野為台侯。」在今濟南市東北30里,但台、台二字古異,疑非;玄州,《莊子·在宥》曰:「堯……流共工於幽都。」《尚書·堯典》曰:「流共工於幽州。」玄、幽意同,或即幽州,地難考實。或作濟州,泰沂山系之北古有濟水流過(今為黃河河道),依此而名濟州,亦通。薄州(一作咸州),山東東北部古有薄姑氏,《史記·周本紀》曰:「遷其(奄)君於薄姑」,在博興縣東北15里,薄州之名蓋源於此。 陽州,為神話中日之所出,山東東部古有陽國,《讀史方輿紀要》卷一·歷代州城形勢一雲:「沂水縣南有陽都城,古陽國。或曰,陽國本在今益都縣東南,齊逼遷之於此。」齊遷之事見《春秋·閔公二年》。益都今有河名陽水,萊州古有陽邱山(《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三十八·萊州府雲:「陽邱山在掖縣東南三十里,亦名馬鞍山。」(今名大澤山),都可能與陽國有關。陽州之名蓋源於此;神州,《河圖括地象》曰:「昆侖東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難考實,惟《姓苑》雲:「琅邪有神氏」,不知是否有關;昂州(或作次州),地難考實;戎州,山東西南部古有徐戎,《左傳·隱公二年》雲:「公會戎於潛。」即是。戎州之名蓋源於此。 冀州,位居正中。文獻中言之較多,如《楚辭·離騷》曰:「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冀,九州中,謂今四海之內。」但均未指出具體所在。 現在所知最早與冀州結下關系的恐怕就是黃帝和蚩尤了。《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使應龍攻之冀州之野,……遂殺蚩尤。」《逸周書·嘗麥解》:「蚩尤乃逐(赤)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其它有關黃帝戰蚩尤的材料還有,《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鹽鐵論·結和》:「黃帝戰涿鹿,殺兩皞、蚩尤而為帝。」 赤帝即炎帝,又號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空桑即窮桑,《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杜預註:「窮桑,少皞之號也。……窮桑地在魯北。」窮桑很可能就是寧陽縣與曲阜、泗水兩縣交界處的小山脈。黃帝所居,即軒轅之丘,《山海經·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在(此)[其北],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一曰]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一曰]在軒轅國北。」既曰「不敢西射」,則軒轅丘當在窮山西,「一曰」者並不可靠。窮山即窮桑,地在「魯北」,可見軒轅之丘當在曲阜西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曰:「封黃帝之後於鑄。」鑄後為蛇丘縣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張鎮南故縣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後於此,可能此即古軒轅之丘所在,至少不會太遠。涿鹿即蜀祿、燭龍、九淖,為古蜀族。《左傳·宣公十八年》曰:「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預註:「蜀,魯地,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在今泰安市西。可見這里遠古確有蜀族。又《山海經·大荒北經》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謂燭龍。」章尾山即鍾山,又名舂山、東山。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該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脈的主峰龜蒙頂。若果如此,則古蜀族當原在平邑縣東北一帶。 冀,金文作「B」正象雙角鬼臉人形。中國古有崇鬼風俗,冀州當即鬼州之意。梁《述異記》卷上曰:「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首?],四目六手。……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正是鬼的形象。蚩尤被殺於冀州,看來應是被殺於他的老巢。赤帝、黃帝、窮桑、涿鹿既然都在汶泗上源,由此分析,蚩尤、冀州也應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述異記》又曰:「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山東地區蚩尤遺跡很多,並且也有蚩尤戲,據馬德懷先生說:「早年山東泗水縣民間保存了此項傳統。」也可為證。 再具體說來,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內的今柴汶河,為汶河的支流之一。關於柴汶河,學界有一定爭議。依《水經·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經柴縣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謂之柴汶河」,但其源頭並非今東周河,而是今羊流河。《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曰:「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成在今寧陽縣東北90里,足證古柴汶河確名淄水,酈說當有所據。至於今東周河,《水經·洙水注》則以之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東周河與泗水之間隔有關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說今東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酈道元必是失察。至於《山東通志》言洙水之源在關山,且言小汶河(即今東周河)約在元明時匯奪淄水,那匯奪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裡呢?總不至於自淤成淵吧?所以小汶河當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條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則羊水只能是以今東周河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內。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內。 換個角度說,《漢書·地理志上》河東郡平陽縣條應劭注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廣弘明集·對傅奕廢佛僧事》引古本《紀年》曰:「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堯都平陽應無問題。那平陽又在哪裡呢?查閱文獻,古名平陽者共有四處:一在山西,《左傳·昭公廿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水經·汾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今臨汾市治;一在河南,《左傳·哀公十六年》曰:「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今滑縣東南;兩在山東,《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陽。」今新泰市治;《左傳·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後庸來聘,……盟於平陽。」杜註:「西平陽。」《水經·泗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今鄒城市治。 堯在河南並無證據,所以滑縣之平陽為堯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堯在山東的證據則較多,因而新泰、鄒城兩處之平陽有一處為堯都是有可能的。進一步說,顧祖禹評論泰安州的形勢曰:「州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之形勝,萃於泰安。由此縱橫四齣,掃定三齊,豈非建瓴之勢哉!」而這種「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的形勢在泰安州中尤其體現在新泰縣(現設市)。據考古學研究,山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分布范圍乃是魯中南山地及其周圍一帶,新泰正處於該范圍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堯雖然可能起於今菏澤地區,但設都於新泰一帶,居中以馭四方卻是極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處西南的鄒城是無法相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堯在山東的話,其都平陽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堯在山西證據也較多,臨汾之平陽為堯都雖不能完全肯定,但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堯在山東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證據也更多,那堯都平陽之在新泰也就比在臨汾更具可能。綜而言之,新泰的平陽最有可能是堯都。《左傳·哀公六年》孔子引《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陶唐即堯的氏族,其在冀州既明,而都邑平陽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說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內。 明白了這一點,《河圖》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勻、冀州被稱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河圖》派九州說也就並非無稽之談了。後來,據《孟子·萬章上》說:「舜……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史記·封禪書》正義引《世本》曰:「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可知,舜、禹皆可能都於堯都平陽,皆可能都於今新泰市境內。今市西有禹村鎮,歷史悠久,為這種可能又提供了一條佐證。為什麼要這樣呢?當然是與新泰的地理形勢(正中)有關了。近來學界已達成共識,周代所封夏後之杞曾長期居於今新泰境內。為什麼會如此呢?恐怕是與禹可能都此有關!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疆域的擴大、對古史的遺忘,人們已經很難讀懂實際保存了歷史真相的《河圖》派九州說了。於是便依據當時中國的版圖來誤讀和改寫它們,從而產生了《周禮》派九州說。甚至我們還可根據《周禮》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東、正北、正西、正南、東南、東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詞語)來大體判斷其產生時間的早晚,即可能《周禮》最早、《呂氏春秋》其次、《禹貢》再次、《爾雅》最後。後來,鄒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這恐怕就是鄒衍既見兩種「九州」說而又不能解其乖異,遂折中而言的結果。
編輯本段2.九州傳說
九州是由中國奇幻作者來創造的一個奇幻世界,所以它一出生就從血脈中具有了東方的神韻。
·創世傳說
九州地圖
最初的遠古,世界只有混沌,無數最基本的粒子漫無邊際地飄盪在混沌的海洋中,沒有方向,沒有邊界,也沒有時間。粒子間凝聚和排斥的力量使混沌內部產生了運動。當運動逐漸成為趨勢後,混沌被某一個偶然的攪動打破了。這個攪動只是那些粒子偶然出現的有序排列,奇妙的圖紋隱現在混沌中,有序的排列組合第一次出現。這就是第一個微弱的意識。 這個意識被稱為世界的第一個主神墟。精神產生於物質的運動組合,反過來試圖改變混沌的無序,而物質趨向混沌的力量阻礙著這一變化。在墟試圖分裂混沌去創造的時候,凝聚混沌的力量開始作用,從而產生了對應概念上的主神荒。荒代表無所不在的強大凝聚力,可是它沒有意識,荒也就是混沌的物質本身。 墟不允許荒破壞它的創造,於是將它全部的精神凝聚起一個強大的精神體——也就是第一個次神「盤古」——奮力撞擊在混沌的中心,從而導致整個混沌產生空前絕後的大爆炸。荒的一部分身體被震碎為塵埃,它的主體卻用凝聚力牢牢地抓住周圍的身體碎片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大地的球體。而墟在撞擊中完全粉碎,它精神的碎片化成無數星辰瞬間飛出了混沌,卻被凝聚的力量抓在荒的周圍。星辰的精神也成為第二批有獨立意識的次神。 時間,從這一刻開始了。
·地理總論
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 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古帝國按天空星辰映射劃分九州,將天空劃分為九個星域:殤闕(主極寒)、瀚闕(主博大)、寧闕(主高遠)、中闕(主繁衍)、瀾闕(主山海)、宛闕(主財富)、越闕(主生長)、雲闕(主熱旱)、雷闕(主水力),九個星域分別對應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里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面積單位為拓(百平方里)。 東陸約為五十四萬拓,北陸約為三十六萬拓,西陸大約二十五萬拓。 (目前設定一九州里與一華里同,一拓為100平方里等於現實中25平方公里,九州總面積不含地中三海約為一百一十五萬拓約為三千萬平方公里,包括地中三海約為四千萬平方公里) 東陸最高的山脈為雷眼山脈,位於東陸中南部,東西向。雷眼山脈以北的大陸被稱為中州,因為那裡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南面稱為越州。中州東面的那一部分大陸稱為瀾州,因為那裡是所有大陸的最東端。雷眼山脈西盡,西南和西北兩個海灣在東陸的西部劃出了宛州,由大江與西陸分開。 北陸最東面稱為寧州,名字來源於當地部族的各種祭祀。寧州北面是烏揚大江和江北幾乎無法飛越的高聳雪山,僅在西北面由狹長的地峽和瀚州相連,瀚州有廣闊平原。瀚西面是殤州,兩者間是北陸最高的蠻古山脈。 西陸中部是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其北是雲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長年綠色的溫暖土地。兩州面積近似。 北陸 殤州 殤州位於北陸西部,這里生活的種族是誇父,殤州二面臨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陸。東部與翰州以火雷原為界。面積約十萬拓。殤州主要分為三大地形帶:北部為殤州高原,東起蠻古山脈,西至天池山脈,其中蠻古山脈為東陸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過1萬尺。中部和東部地區地勢趨於平緩,長期的剝蝕作用形成了數片廣闊而起伏平緩的平原,其間分布有一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區是一條火山帶,統稱為冰炎地海,分布有數十座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面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島群。 這是一片冰與火的大陸,相應的氣候分布也多變。殤州高原氣候寒冷,夏季普遍氣溫低,降水豐沛,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該地區不適於喬木生長,灌木叢和苔原是殤州高原的常見植被。西南部地熱資源豐富,可見到木本植物組成的小林,在背風的地方或熱泉附近分布著雜草草甸。中東部的平原區氣候狀況比瀚州平原略復雜,以森林植被為主,針葉林的分布最為廣泛,闊葉樹的種類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與瀚州的交界處。 瀚州 瀚州位於北陸中部,主要生活種族為蠻族,但是在彤雲大山以東有少量羽人生活,這里東連寧州,西接殤州,總面積約十五萬拓。西南是渙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殤州高原地形帶的影響,平均海拔較高。中部地區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東部由極寬的天拓大江與中州隔開。西端由霍零江與雲州隔開。 瀚州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長,以草原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叢生禾草,並混生有多種雙子葉雜草。東部彤雲山地區則由森林草原逐漸向混交林區過渡。溟朦海位於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陸最大的湖泊,周圍形成形成大片的綠州沃野。 寧州 寧州位於北陸最東部,主要是羽族生活,寧州三面臨海,面積約十一萬拓,其東南部為丘陵帶,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烏鬼山橫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時,變成了三條縱橫交錯的寬闊河道,因為土質和藻類的不同,分別呈青綠,淡紫和絳紅三種顏色。寧州西部多為荒漠戈壁,眾多破碎的丘陵一路連向虎皮山脈。極西端與瀚州間隔勾弋山,勾弋山高萬仞,因為山峰終年積雪,雲開霧散之際銀光閃閃,又被稱為」月亮山脈」,其主峰為北陸最高山。寧州北部多為厚厚的冰川層覆蓋,這塊巨大冰原的面積幾乎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寧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暫的夏季中長滿苔蘚和草本植物。 東陸 瀾州 瀾州位於東陸東塊,胤朝以前是羽人生活,賁朝末期遭人族占據,此處東部臨海,西接中州,南部與越州為鄰。面積約十五萬拓。整個瀾州形勢如弓,銷金河如弦橫跨南北,東陸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瀾州平均海拔超過3000尺,是東陸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塹性的中央低地把瀾州分割為東北和西南兩部。東北的夜北高原是一個地壘性地塊,西南與越州交界處由於降水較多,是大片的沼澤地和森林。 整個夜北高原土地涼薄,兼之氣候不利,一年中冬季長達5個月,除了寒地的針葉林生長頗速,農作物生長卻非常不利,重要的糧食產區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澤地和森林帶人跡稀少,樹木林冠稠密,層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中州 中州位於東陸的北塊,生活著華族,中州南接宛州,東靠瀾州。面積約十五萬拓,是東陸第一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脈和平原為主,從瀾州夜北高原延伸下東西走向的兩條隆起帶和二條沉降帶,隆起帶主要為山地地形,沉降帶則形成為盆地和平原。 中州的風向、降水均隨季節而有明顯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為主,既有冷濕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觀,又有半濕潤半乾旱夏綠林、森林草原景觀,混有落葉闊葉林。 宛州 宛州位於東陸西塊,華族聚居地,北與中州交界,東與越州相鄰。面積約十二萬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與西江以及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狀,只有與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復雜,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 宛州氣候溫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大多數地區沒有乾旱的感覺。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 越州 越州位於東陸南塊,主要為河洛生存地,但也有一些人族漁民存在,這裡面積約十二萬拓,在東陸四州中列於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區以丘陵和低山為主,雷眼、北邙山脈諸多延伸山脈呈綿延不斷的嶺脊,主要是塊狀山,峰巒聳立,山坡陡峭,岩石裸露,地形十分崎嶇,山嶺間錯縱地分布著面積不大的山谷和盆地,盆地中水源豐富,東部和北部沿岸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潟湖較多,東南部還有珊瑚礁海岸。 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葉常綠群落,不限於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區,並沿河谷深入到山地內部,由於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60%至70%。 西陸 雲州 面積均約十二萬拓,與雷州以中部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為界。由於雲州西部為高聳的赤華山脈,東部有丘陵群,地勢較高,天高雲遠,所以中部有連片沙漠,與山谷交錯著。 雷州 面積約十三萬拓。與雲州截然不同,氣候調和,植物茂盛多樣,兩邊臨海,氣候多雨潮濕,森林茂密。
㈢ 誰能給我有關九州的詳細資料
[編輯本段]
九州,目前有三種主要含義,一是中國古代的稱呼;二是中國近年來推出的一個奇幻世界設定;三是指日本九州島。
【中國九州】
[編輯本段]
1.九州探究
[編輯本段]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並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己亥雜詩》)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昆侖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上述材料雖然聯系密切,但區別也很明顯,尤其是前四條與後三條之間差異更大。如各條中均有弇州(或作兗州,弇、兗字通。《初學記》形訛作拾州),但前四條定位在濟、河間,後三條則定位在「正西」;冀州、陽州(形訛作揚州、楊州,陽古作陽)也是如此。所以上述材料應當基本分為兩派:前四條為一派,可暫稱為《周禮》派;後三條為一派,可暫稱為《河圖》派。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
也有人撰文,論證了自黃帝始的先夏氏族和夏氏族可能都起於山東,夏代中晚期乃漸西遷至於河南的觀點。如果這個觀點能夠成立,則《河圖》派的諸種疑點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禹治水等活動的范圍就在除膠東以外的山東地區,那根據茫茫禹跡所畫的九州(虛指)自然就只能限於山東。後來(戰國初期)九州具體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話(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傳·昭公元年》),學者仍會將它限於山東,在山東境內尋找要確定為州名的地名。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並且,《河圖》派九州現在多能在山東境內找到地名來源。具體如下:
弇州,即今兗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國在附近,所以嵫山又名崦嵫山、奄山,為神話中日之所入。其上有神稱弇茲,《山海經·大荒西經》雲:「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弇州之名蓋源於此;台州(或訛作括州、柱州),《列子·黃帝》曰:「華胥氏之國在兗州之西,台州之北。」地難考實。或謂源於古台縣,《山東通志》卷三十三·疆域志·古跡一·濟南府·歷城縣條雲:「台縣古城,在縣東八十里,春秋齊邑,漢置縣,屬濟南郡。高帝六年,封東郡尉戴野為台侯。」在今濟南市東北30里,但台、台二字古異,疑非;玄州,《莊子·在宥》曰:「堯……流共工於幽都。」《尚書·堯典》曰:「流共工於幽州。」玄、幽意同,或即幽州,地難考實。或作濟州,泰沂山系之北古有濟水流過(今為黃河河道),依此而名濟州,亦通。薄州(一作咸州),山東東北部古有薄姑氏,《史記·周本紀》曰:「遷其(奄)君於薄姑」,在博興縣東北15里,薄州之名蓋源於此。
陽州,為神話中日之所出,山東東部古有陽國,《讀史方輿紀要》卷一·歷代州城形勢一雲:「沂水縣南有陽都城,古陽國。或曰,陽國本在今益都縣東南,齊逼遷之於此。」齊遷之事見《春秋·閔公二年》。益都今有河名陽水,萊州古有陽邱山(《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三十八·萊州府雲:「陽邱山在掖縣東南三十里,亦名馬鞍山。」(今名大澤山),都可能與陽國有關。陽州之名蓋源於此;神州,《河圖括地象》曰:「昆侖東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難考實,惟《姓苑》雲:「琅邪有神氏」,不知是否有關;昂州(或作次州),地難考實;戎州,山東西南部古有徐戎,《左傳·隱公二年》雲:「公會戎於潛。」即是。戎州之名蓋源於此。
冀州,位居正中。文獻中言之較多,如《楚辭·離騷》曰:「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冀,九州中,謂今四海之內。」但均未指出具體所在。
現在所知最早與冀州結下關系的恐怕就是黃帝和蚩尤了。《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使應龍攻之冀州之野,……遂殺蚩尤。」《逸周書·嘗麥解》:「蚩尤乃逐(赤)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其它有關黃帝戰蚩尤的材料還有,《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鹽鐵論·結和》:「黃帝戰涿鹿,殺兩皞、蚩尤而為帝。」
赤帝即炎帝,又號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空桑即窮桑,《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杜預註:「窮桑,少皞之號也。……窮桑地在魯北。」窮桑很可能就是寧陽縣與曲阜、泗水兩縣交界處的小山脈。黃帝所居,即軒轅之丘,《山海經·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在(此)[其北],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一曰]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一曰]在軒轅國北。」既曰「不敢西射」,則軒轅丘當在窮山西,「一曰」者並不可靠。窮山即窮桑,地在「魯北」,可見軒轅之丘當在曲阜西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曰:「封黃帝之後於鑄。」鑄後為蛇丘縣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張鎮南故縣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後於此,可能此即古軒轅之丘所在,至少不會太遠。涿鹿即蜀祿、燭龍、九淖,為古蜀族。《左傳·宣公十八年》曰:「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預註:「蜀,魯地,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在今泰安市西。可見這里遠古確有蜀族。又《山海經·大荒北經》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謂燭龍。」章尾山即鍾山,又名舂山、東山。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該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脈的主峰龜蒙頂。若果如此,則古蜀族當原在平邑縣東北一帶。
冀,金文作「B」正象雙角鬼臉人形。中國古有崇鬼風俗,冀州當即鬼州之意。梁《述異記》卷上曰:「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首?],四目六手。……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正是鬼的形象。蚩尤被殺於冀州,看來應是被殺於他的老巢。赤帝、黃帝、窮桑、涿鹿既然都在汶泗上源,由此分析,蚩尤、冀州也應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述異記》又曰:「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 山東地區蚩尤遺跡很多,並且也有蚩尤戲,據馬德懷先生說:「早年山東泗水縣民間保存了此項傳統。」也可為證。
再具體說來,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內的今柴汶河,為汶河的支流之一。關於柴汶河,學界有一定爭議。依《水經· 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經柴縣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謂之柴汶河」,但其源頭並非今東周河,而是今羊流河。《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曰:「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成在今寧陽縣東北90里,足證古柴汶河確名淄水,酈說當有所據。至於今東周河,《水經·洙水注》則以之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東周河與泗水之間隔有關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說今東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酈道元必是失察。至於《山東通志》言洙水之源在關山,且言小汶河(即今東周河)約在元明時匯奪淄水,那匯奪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裡呢?總不至於自淤成淵吧?所以小汶河當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條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則羊水只能是以今東周河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內。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內。
換個角度說,《漢書·地理志上》河東郡平陽縣條應劭注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廣弘明集·對傅奕廢佛僧事》引古本《紀年》曰:「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堯都平陽應無問題。那平陽又在哪裡呢?查閱文獻,古名平陽者共有四處:一在山西,《左傳·昭公廿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水經·汾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今臨汾市治;一在河南,《左傳·哀公十六年》曰:「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今滑縣東南;兩在山東,《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陽。」今新泰市治;《左傳·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後庸來聘,……盟於平陽。」杜註:「西平陽。」《水經·泗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 今鄒城市治。
堯在河南並無證據,所以滑縣之平陽為堯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堯在山東的證據則較多,因而新泰、鄒城兩處之平陽有一處為堯都是有可能的。進一步說,顧祖禹評論泰安州的形勢曰:「州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之形勝,萃於泰安。由此縱橫四齣,掃定三齊,豈非建瓴之勢哉!」而這種「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的形勢在泰安州中尤其體現在新泰縣(現設市)。據考古學研究,山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分布范圍乃是魯中南山地及其周圍一帶,新泰正處於該范圍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堯雖然可能起於今菏澤地區,但設都於新泰一帶,居中以馭四方卻是極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處西南的鄒城是無法相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堯在山東的話,其都平陽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堯在山西證據也較多,臨汾之平陽為堯都雖不能完全肯定,但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堯在山東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證據也更多,那堯都平陽之在新泰也就比在臨汾更具可能。綜而言之,新泰的平陽最有可能是堯都。《左傳·哀公六年》孔子引《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 」陶唐即堯的氏族,其在冀州既明,而都邑平陽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說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內。
明白了這一點,《河圖》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勻、冀州被稱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河圖》派九州說也就並非無稽之談了。後來,據《孟子·萬章上》說:「舜……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史記·封禪書》正義引《世本》曰:「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可知,舜、禹皆可能都於堯都平陽,皆可能都於今新泰市境內。今市西有禹村鎮,歷史悠久,為這種可能又提供了一條佐證。為什麼要這樣呢?當然是與新泰的地理形勢(正中)有關了。近來學界已達成共識,周代所封夏後之杞曾長期居於今新泰境內。為什麼會如此呢?恐怕是與禹可能都此有關!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疆域的擴大、對古史的遺忘,人們已經很難讀懂實際保存了歷史真相的《河圖》派九州說了。於是便依據當時中國的版圖來誤讀和改寫它們,從而產生了《周禮》派九州說。甚至我們還可根據《周禮》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東、正北、正西、正南、東南、東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詞語)來大體判斷其產生時間的早晚,即可能《周禮》最早、《呂氏春秋》其次、《禹貢》再次、《爾雅》最後。後來,鄒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這恐怕就是鄒衍既見兩種「九州」說而又不能解其乖異,遂折中而言的結果。
2.九州傳說
[編輯本段]
九州是由中國人來創造的一個奇幻世界,所以它一出生就從血脈中具有了東方的神韻。 [九州地圖]
·創世傳說
最初的遠古,世界只有混沌,無數最基本的粒子漫無邊際地飄盪在混沌的海洋中,沒有方向,沒有邊界,也沒有時間。粒子間凝聚和排斥的力量使混沌內部產生了運動。當運動逐漸成為趨勢後,混沌被某一個偶然的攪動打破了。這個攪動只是那些粒子偶然出現的有序排列,奇妙的圖紋隱現在混沌中,有序的排列組合第一次出現。這就是第一個微弱的意識。
意識的特性將可延續的、可積累的認知階段當做是真實的,那一段時間中意識的活動稱為「醒」;將斷斷續續的、不積累的那一段當做是虛幻的,那一段時間中的意識活動稱為「夢」。第一個意識進入了斷續的夢境。夢境中的意識不斷地加強自己,對抗重新歸於混沌的凝聚力量。當這個意識強大到足以辨別自己的時候,它忽然從夢幻里醒來,開始認識所處的世界。這個意識發現周圍的世界竟然不是它的夢而僅僅是混沌。有序的夢境與它所存在的混沌的世界存在強烈的反差,使得這個意識產生了創造的願望。
這個意識被稱為世界的第一個主神墟。精神產生於物質的運動組合,反過來試圖改變混沌的無序,而物質趨向混沌的力量阻礙著這一變化。在墟試圖分裂混沌去創造的時候,凝聚混沌的力量開始作用,從而產生了對應概念上的主神荒。荒代表無所不在的強大凝聚力,可是它沒有意識,荒也就是混沌的物質本身。墟是精神的主神,荒是物質的主神。
墟不允許荒破壞它的創造,於是將它全部的精神凝聚起一個強大的精神體——也就是第一個次神「盤古」——奮力撞擊在混沌的中心,從而導致整個混沌產生空前絕後的大爆炸。荒的一部分身體被震碎為塵埃,它的主體卻用凝聚力牢牢地抓住周圍的身體碎片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大地的球體。而盤古在撞擊中完全粉碎,它精神的碎片化成無數星辰瞬間飛出了混沌,卻被凝聚的力量抓在荒的周圍。星辰的精神也成為第二批有獨立意識的次神。
時間,從這一刻開始了
·地理總論
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
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曾把他們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分成殤、瀚、寧、瀾、越、宛、雷、雲、中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里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面積單位為拓(百平方里)。
東陸約為五十四萬拓,北陸約為三十六萬拓,西陸大約二十五萬拓。
(目前設定一九州里與一華里同,一拓為100平方里等於現實中25平方公里,九州總面積不含地中三海約為一百一十五萬拓約為三千萬平方公里,包括地中三海約為四千萬平方公里)
東陸最高的山脈為雷眼山脈,位於東陸中南部,東西向。雷眼山脈以北的大陸被稱為中州,因為那裡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南面稱為越州。中州東面的那一部分大陸稱為瀾州,因為那裡是所有大陸的最東端。雷眼山脈西盡,西南和西北兩個海灣在東陸的西部劃出了宛州,由大江與西陸分開。
北陸最東面稱為寧州,名字來源於當地部族的各種祭祀。寧州北面是烏揚大江和江北幾乎無法飛越的高聳雪山,僅在西北面由狹長的地峽和瀚州相連,瀚州有廣闊平原。瀚西面是殤州,兩者間是北陸最高的蠻古山脈。
西陸中部是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其北是雲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長年綠色的溫暖土地。兩州面積近似。
㈣ 九州春秋的內容
○崔烈
崔烈,廷尉卿。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烈時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幸者曰:「恨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為然也?」鈞者:「論者嫌其銅臭耳。」烈怒舉杖擊之,鈞走。烈罵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烈慚而止。
○王芬
於是陳蕃子逸與術士平原襄楷會於芬坐,楷曰:「天交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願驅除。」於是與攸等結謀。靈帝欲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因此作難,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會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罷兵,俄而徵之,芬懼自殺。
○楊鳳
張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黃龍、左棱、牛角、五鹿、羝根、苦崷、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千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後遂彌漫,不可復數。
○張燕
燕本姓褚。黃巾賊起,燕聚少年為群盜,博陵張牛角亦起與燕合。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牛角為飛矢所中,被創且死,大會其眾,告曰:「必以燕為帥」。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性剽悍捷速,故軍中號曰「飛燕」。其後人眾浸廣,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號曰「黑山」也。
○大洪緣城苦蝤
《後漢書·朱雋傳》:「自黃巾賊後,復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飛燕、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畦固、苦哂之徒,並起山谷間,不可勝數。註:九州春秋「大計」作「大洪」,「掾哉」作「緣城」,「哂」作「蝤」,音才由反。
○閻忠
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閻忠時罷信都令,說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百姓與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今將軍受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捲,屠二十六萬方,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戶刻石,南面以報德,威震本朝,風馳海外。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雖湯武之舉,未有高於將軍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將何以圖安?」嵩曰:「心不忘忠,何為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飧之遇,而棄三分之利,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勢,利劍已揣其喉,乃嘆息而悔,所以見烹於兒女也。今主勢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陰;指麾可以振風雲,叱吒足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前附,振武以臨後服;徵冀方之士,動七州之眾,朋檄先馳於前,大軍震響於後,蹈跡漳河,飲馬孟津,舉天網以為綱羅京都,誅閹宦之罪,除群怨之積忿,解久危之倒懸。如此則攻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兒童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況厲智能之士,因迅風之勢,則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功業已就,天下已順,乃燎於上帝,告以天命,混齊六合,南面以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漢以定祚,實神機之至決,風發之良時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難制,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雕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方今權宦群居,同惡如市,主上不自由,詔命出左右。如有至聰不察,機事不先,必嬰後悔,亦無及矣。」嵩不從,忠乃亡去。
○董卓
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金鼓而入,宣言雲「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
○胡軫
卓以東郡太守胡軫為大都督,呂布為騎督。軫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布等惡之,宣言相警雲「賊至」,軍眾大亂,奔走。
○呂布
布素使秦誼、陳衛、李黑等偽作宮門衛士,持長戟。卓到宮門,黑等以長戟挾叉卓車,或叉其馬。卓驚呼布,布素施鎧於衣中,持矛,即應聲刺卓,墜於車。
布與暹、奉書曰:「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暹、奉得書,即回計從布。布進軍去勛等營百步,暹、奉兵同時並發,斬十將首,殺傷墜水死者不可勝數。
○田景
《後漢書·董卓傳》:主簿田儀及卓蒼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
○焦和
初平中,焦和為青州刺史。是時英雄並起,黃巾寇暴,和務及同盟,俱入京師,不暇為民保障,引軍逾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與卓將戰於滎陽,敗績。黃巾遂廣,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軍器尚利,戰士尚眾,而耳目偵邏不設,恐動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嘗接風塵交旗鼓也。欲作陷冰丸沉河,令賊不得渡,禱祈群神,求用兵必利,蓍筮常陳於前,巫祝不去於側。人見其清談千雲,出則渾亂,命不可知。州遂蕭條,悉為邱墟也。
○胡文才楊整修
傕等在陝,皆恐怖,急擁兵自守。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而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乃呼文才、整修使東解釋之,不假藉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耶?卿往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樊稠
馬騰、韓遂之敗,樊稠追至陳倉。遂語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本所爭者非私怨,王家事耳。與足下州里人,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相與善語以別。邂逅萬一不如意,後可復相見乎!」俱郤騎前接馬,交臂共語,良久而別。■兄子利隨稠,利還告■,韓、樊交馬語,不知所道,意愛甚密。■以是疑稠與韓遂私和而有異心。稠欲將兵東出關從■,索益兵。因請稠會議,便於坐殺稠。
○劉虞
紹、馥使故樂浪太守甘陵張岐齎議詣虞,使即尊號。虞厲聲呵岐曰:「卿敢出此言乎!忠孝之道,既不能濟;孤受國恩,天下擾亂,未能竭命以除國恥,望諸州郡烈義之士戮力西面,援迎幼主,而乃妄造逆謀,塗污忠臣邪。」
○韓暹
暹失奉,孤,特與千餘騎欲歸並州,為張宣所殺。
○韓馥
馥遣都督從事趙浮、程奐將強弩萬張屯河陽。浮等聞馥欲以冀州與紹,自孟津馳東下。時紹尚在朝歌清水口,浮等從後來,船數百艘,眾萬餘人,整兵鼓夜過紹營,紹甚惡之。浮等到,謂馥曰:「袁本初軍無斗糧,各已離散,雖有張楊於浮羅新附,未肯為用,不足敵也。小從事等請自以見兵拒之,旬日之間,必上崩瓦解。明將軍但當開闔高枕,何憂何懼。」馥不從,乃避位,出居趙忠故舍。遣子齎冀州印綬於黎陽與紹。
五廁因以書刀自殺。
○張純
純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
○公孫瓚
還屯廣宗界橋。
公孫瓚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至於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千里,積谷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變也。」
○侯成
初,布騎將侯成遣客牧馬十五匹,客悉驅馬去,向沛城,欲歸劉備。成自將騎逐之,悉得馬還。諸將合禮賀成,成釀五六斛酒,獵得十餘頭豬,未飲食,先持半豬、五斗酒自入詣布前,跪言:「間蒙將軍恩,逐得所失馬,諸將來相賀,自釀少酒,獵得豬,未敢飲食,先奉上微意。」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釀酒,諸將共飲作兄弟,共謀殺布邪?」成大懼而去,棄所釀酒,還諸將禮。由是自疑,會太祖圍下邳,成遂領眾降。
○朱靈
初,清河季雍以鄃叛袁紹而降公孫瓚,瓚遣兵衛之,紹遣靈攻之。靈家在城中,瓚將靈母弟置城上,誘呼靈。靈望城涕泣曰:「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邪?」遂力戰拔之,生禽雍而靈家皆死。
○袁紹
初,紹說進曰:「黃門,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內,前竇武欲誅之而反為所害,但坐言語漏泄,以五營士為兵故耳。五營士生長京師,服畏中人,而竇氏反用其鋒,遂果叛走歸黃門,是以自取破滅。今將軍以元舅之尊,二府並領勁兵,其部曲將吏,皆英雄名士,樂盡死力,事在掌握,天贊其時也。今為天下誅除貪穢,功勛顯著,垂名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將軍以詔書領兵衛守,可勿入宮。」進納其言,後更狐疑。紹懼進之改變,脅進曰:「今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將軍何為不早決之?」事留變生,後機禍至。進不從,遂敗。
授諫辭曰:「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下,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紹曰:「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授出曰:「禍其始此乎!」
○袁譚
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華彥、孔順皆奸佞人也,信以為腹心,王修等備官而已。然能接待賓客,慕名敬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市井而外,虜掠田野。別使兩將募兵下縣,有賂者見免,無者見取,貧弱者多,乃至於竄伏邱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獵鳥獸,邑有萬戶者,著籍不盈數百,收賦納稅,參分不入一。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袁術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甚愛幸。諸婦害其寵,語之曰:「將軍貴人,有志節,當時時涕泣憂悲,必長見敬重。」馮氏以為然,後見術輒垂涕,術以有心志,益哀之。諸婦人因其絞殺,懸之廁梁,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殯斂。
○郭圖
圖字公則。
○陳瑀
初平三年,揚州刺史陳禕死,袁術使瑀領揚州牧。後術為曹公所敗於封邱,南人叛瑀,瑀拒之。術走陰陵,好辭以下瑀,瑀不知權,而又怯,不即攻術,術於淮北集兵向壽春,瑀懼,使其弟公瑀請和於術,術執之而進,瑀走歸下邳。
○杜襲
建安六年,劉表攻西鄂,西鄂長杜子緒帥縣男女嬰城而守。時南陽功曹柏孝長亦在城中,聞兵攻聲,入室閉戶,牽被覆頭。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側立而聽;一日,往出戶問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負楯親斗,語子緒曰:「勇可習也。」
○臧洪
臧洪為青州刺史,被袁紹所圍。糧食已盡,初尚掘鼠煮筋角,後無可復食者。主簿啟內廚米三斗,請中分,稍以為糜粥,洪嘆曰:「獨食此何為?」使作薄粥,眾分歠之。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咸流涕,無能仰視者。
○孔融
融住北海,自以智能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植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高密鄭玄,稱之鄭公,執子孫禮。及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其自理甚疏,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污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幽州精兵亂,至徐州,卒到城下,舉國皆恐,融直出說之,令無異志,遂與別校謀夜覆幽州,幽州軍敗,悉有其眾。無幾時,還復叛亡。黃巾將至,融大飲醇酒,躬自上馬,御之淶水之上。寇令上部與融相拒,兩翼徑涉水,直到所治城。城潰,融不得入,轉至南縣,左右稍叛。連年傾覆,事無所濟,遂不能保鄣四境,棄郡而去。後徙徐州,以北海相自還領青州刺史,治郡北陲。欲附山東,外接遼東,得戎馬之利,建樹根本,孤立一隅,不與共也。於時曹、袁、公孫共相首尾,戰士不滿數百,谷不至萬斛。王子法、劉孔慈凶辨小才,信為腹心;左承祖、劉義遜清雋之士,備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承祖勸融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義遜棄去。遂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眾,流矢雨集。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城壞眾亡,身奔山東,室家為譚所虜。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書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雖寬容之,內不能平。御史大夫郗慮知旨,以免融官。
○孫策
策聞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眾,自號大司馬,將北襲許,恃其勇,行不設備,故及於難。
○郭嘉
曹公征烏桓,諸將曰:「深入遠征,萬一劉表使劉備襲許,悔無及也。」郭嘉曰:「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用之則恐不能制,輕之則備不為用。雖違國遠征,無憂矣。公遂征之。
○賈詡
曹公與袁紹相距,遣人招張綉。綉欲歸紹,賈詡勸綉歸曹公。綉曰:「紹強,又曹公與吾有讎,不可。」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之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大怨,明德於四海也。」綉從之,歸曹公。曹公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君也。」
○劉備
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備作上客數年,嘗於坐中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流涕還坐。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
○傅干
參軍傅干諫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而後王道備矣。往者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上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也,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內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然後漸興學校,以導其善性而長其義節。公神武震於四海,若修文以濟之,則普天之下,無思不服矣。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大威有屈而敵心未能服矣。惟明公思虞舜舞干戚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公不從,軍遂無功。干字彥材,北地人,終於丞相倉曹屬。有子曰玄。
○魯肅
曹公征荊州,孫權大懼,魯肅欲勸權拒曹公,乃激說權曰:「彼曹公者,實嚴敵也,新並袁紹,兵馬甚精,乘戰勝之威,伐喪亂之國,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將軍家詣鄴;不然,將危。」權大怒,欲斬肅,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即遣周瑜助備。
○龐統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楊修
夏侯淵為劉備所殺於平陽。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遂引還。
㈤ 春秋為什麼不取消日本游,是不是日本的公司
上海抄春秋國際旅行社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秋國旅)是春秋航空的母公司,成立於1981年,目前已擁有四千餘名員工和導游,年營業收入六十億元,業務涉及旅遊、航空、酒店預訂、機票、會議、展覽、商務、因私出入境、體育賽事等行業,是國際會議協會(ICCA)在中國旅行社中最早的會員,是第53、54、55屆世界小姐大賽組委會指定接待單位,是世界頂級賽事F1賽車中國站的境內外門票代理,被授予上海市旅行社中唯一著名商標企業。是中國第一家全資創辦航空公司的旅行社。
㈥ 九州到底是哪九州
http://www.9z9z.com/ 給個網址來 九州幻想的官網··不源錯以前的奇幻世界就是九州撐起來的 如果只是想知道九州是哪九州告你,你也未必記得住 還是看看九州的小說,裡面九州的設定,都有 網站還有知名寫手常駐····
㈦ 中國"九州"哪九州
《周禮·夏官·職方氏》記有: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記有:「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爾雅·釋地》記有:九州即「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淮南子·地形訓》記有:「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稱:「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稱:「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昆侖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此外,鄒衍還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山海經·海內經》記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我在全彩繪精裝本《經典圖讀山海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中對「九州」解讀如下,該書並附有《九州地理范圍分布圖》。
此處經文「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所謂「禹卒布土」亦即「禹鯀布土」,這種說法表明「布土」工作是由禹、鯀共同施行的,同時也說明這項工作經歷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布土又稱敷土,敷即布,意為分布、展開、遍布;疑「布土」原作「步土」,步為測量。《尚書·禹貢》: 「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禹測量土地,劃分疆界,命名山川。
《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其所劃分的九州范圍,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二、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河南、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七、豫州,起自荊山、黃河下游,涉及河南、湖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與此同時,《禹貢》還記述了各州所在地的居民,向********上貢的土特物品,及其繳納賦稅的等級。為了能夠及時運輸上貢物品,以及消除水害;又根據各州的山川地形,疏通了各地的水陸交通。從此大禹建立的王朝「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賜玄圭,告厥成功。」《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顯然,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王朝,盡管它的有形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被歲月淹沒了,但是它的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卻保存在《山海經》等古籍之中。
《山海經》全書最後一句話落在「禹定九州」上,當寄託著撰寫者或編輯者對中華民族統一興旺的厚望。劉秀(歆)《上山海經表》稱大禹治服洪水後 「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海外東經》記有禹命豎亥步量天下;相傳同時繪有《山海圖》,而這些圖又鑄在了九鼎之上,正所謂: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內外,千古一圖收(錄自42平方米巨畫《帝禹山河圖》的題詩)。
本文的興趣是對九州的名稱進行考證,並試圖通過這種考證來進一步探索九州的來源。由於九州的名稱在不同典籍中有所差異,本文重點選擇《禹貢》記述的九州名稱進行考證;這是因為禹貢九州更接近於自然地理區劃,而《河圖》等所述九州似乎是源於洛書九宮(中心加四正四隅)的理論模式。
眾所周知,古人命名實際存在的地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例如「河」(古人特指黃河)字即包括有黃河的河道地形內容,「不周山」描述的是一種環狀地形;二是根據當地居民的特徵,例如《山海經》的歧舌國,描述的就是以提供翻譯服務為生的部落;三是根據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山海經》記述的禹攻共工國山。
「州」字的含義,臀也,區劃,戶籍編制(2500戶),聚也。或謂「州」與「洲」通用,意為水澤中可居住的高地。不過,筆者傾向於在九州一詞里,「州」應當指若幹人居住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古代許多地名用字,往往存在著形近相替、音近相代的現象。
1 、冀州
「冀」與「黃」均指戴面具的人,他們的區別在於:「冀」形面具與「黃」形面具相異,而且彼此相背離。筆者曾撰文指出,戴「黃」形面具的人屬於黃帝族,戴「冀」形面具的人屬於與黃帝族有明顯區別的其他部族(主要是炎帝族,以及蚩尤族等),戴「冀」形面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就稱之為「冀」(今山西省,以及河北省、內蒙古和遼寧省的部分地區)。顯然,創造「冀」字的人,屬於黃帝族,而黃帝命倉頡造字的傳說也是有依據的。
2 、兗州
或謂兗州之名出自兗水,該水系屬於濟水。濟水為古代著名四瀆之一,後因黃河下游頻繁改道,屢屢侵奪濟水河道,以致濟水河道久已被黃河泥沙淹埋,濟水亦不復存在,只留下若干相關的地名,例如河南省的濟源縣、山東省的濟南市。
或謂「兗」有端信之義,端為直、信為誠(見《說文解字》)。根據是西漢時緯書《春秋元命苞》稱:「兗,端也,信也。」初唐編《晉書》、《隋書》等國家正史,亦曾引述此說,例如《隋書·地理志》就說:「兗之為言,端也。言陽精端端……其地兼得鄒魯齊衛之交,舊傳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遺風。今此數郡,其人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
其實,「兗」字的出現,恐怕遠在周孔之前,如果它描述的是「端信」之民,那麼應該指的是在當地居住的遠古部落。在《禹貢》里,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延伸至嵩山一帶)與山東丘陵西緣之間的華北平原上,在先夏時期這里大面積是水澤,只有少數高地適於人類居住,例如任丘、內丘、封丘、商丘等以「丘」命名的地方,以及太行山、嵩山和山東丘陵邊緣一帶。
對比之下,居住在兗州的人,對洪水泛濫(包括河流泛濫,以及海平面上升)更加敏感,因此他們的治水河道也就更多更有經驗。從這個角度來說,先夏時期的兗州居民,可以追溯到鯀、禹部落。有趣得是,《五藏山經》記述的鯀族聖地和帝禹後宮,就在洛水與黃河交匯的地方(參閱《經典圖讀山海經》和《帝禹山河圖》)。
從發音來說,兗與淹、掩、鹽、奄、炎相同或相近;這可能是在暗示著居住在兗州的人們與洪水泛濫、排除積水、海水曬鹽等活動密切相關,或者與古奄國(《括地誌》:「兗州曲阜奄里,即奄國之地也。」奄族至遲在商代早期就居住在這一帶)有著某種族源承繼關系,也可能與古炎帝族有著族源關系,炎帝少女女娃(部落)就曾生活在這里。
3 、青州
青州的地理范圍大體即今日的山東半島,而山東半島的標志性地貌為泰山(岱),但是這里卻被統稱之為「青」。如果說其得名於青島,道理恐怕很難說得通。
青,指春季植物葉子的顏色,比喻年青,又指黑色。《禹貢》里就有「厥土青黎」的說法,青和黎都指黑色,不過卻是用來描述梁州的。也就是說,青州之名與土地顏色無關。
眾所周知,蚩尤為九黎之長,九黎屬於東夷,亦即居住在華夏東部的部落(包括太昊、少昊等族群)。黎為黑色,表明九黎部落崇尚黑色,或者服飾以黑色調為主。「黎」除了指黑色之外,還有眾多、耆老、黎明之意;從字形來說,黎含有禾、黍等字形,古人用黍米之漿作成黏結劑以制履,亦稱之為黎。
據此可以推知,青州可能得名自「黎族居住的地方」,因九黎族在蚩尤之後大舉南遷,此地便轉而稱之為青州了。
4 、徐州
徐州的地理范圍在今日的山東半島南部,以及江蘇省、安徽省北部。「徐」意為行走緩慢。在東夷里,有徐夷(又稱徐戎、徐方),夏商周三代時居住在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在今江蘇省泗水、洪澤湖及其周邊地區建立徐國,其王即徐偃王,曾長期與周對抗,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並。
顯然,徐州之名,應該得自於這里是徐族的居住地。
5 、揚州
揚州的地理范圍在今日淮河中下游以南的廣大地區,相當於春秋戰國的吳國、越國。「揚」意為高舉,掀起,顯揚,稱頌,容貌出眾;特指臉部的眉毛及其上下部位;古兵器鉞的別稱。
或許揚州之名,取自當地居民有著獨特的眉毛裝飾,或者眉毛動作豐富(例如揚眉吐氣)。
6 、荊州
「荊」原本指一種灌木,古人用其作為刑杖(例如負荊請罪),又謙指自己的妻子(拙荊)。古楚族發端於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故而楚人自稱為荊。
因此,荊州之名應該就是取自於當地為楚族所居。
7 、豫州
「豫」字的象形,通常均解釋為「一人手牽大象」狀。但是其字意為:悅樂、安適,游樂,通預,通與(參與),猶豫,厭煩,欺騙,六十四卦有豫卦(坤下震上,寓意「雷出地奮」),表面看來與動物「象」並沒有多少直接的關系。
豫州的地理范圍大體在今河南省,因此今河南省簡稱豫。根據《五藏山經》的記載,4200年前,野生象分布在岷山、大巴山西端,以及南嶺一帶,今河南省一帶當時已沒有野生象棲息。
㈧ 過年去哪旅遊比較好
廣西桂林
如果你對錦綉山河更感興趣,那麼春節去廣西絕對是不錯的選擇,廣西旅行目的地很多,除了眾所周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溫暖的北海潿洲島也是非常不錯的選項之一。
春節去到廣西,可以去訾州島欣賞桂林城徽-象鼻山,船游灕江精華-興坪漁村,閑逛充滿異國情調的陽朔西街,暢玩中國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春節的廣西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福建廈門
如果還希望再溫暖一點,那麼福建廈門的溫度就更溫暖一點了,冬日的廈門依然綠意盎然,這里沒有冰雪,只有陽光明媚,鼓浪嶼、曾厝垵、廈門大學、環島路、中山路的步行街等都值得去看看。廈門給人的印象是很文藝的城市,到廈門旅遊隨心所欲的遊走、住民宿、踩沙灘、拍美美的視頻或者照片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廣東
如果廈門的溫暖也不能讓你滿意,那麼來廣東吧!說到過年去的城市,大部分人會自動忽略掉廣東,印象里的春節總是打工族從廣東北上回家,但其實,選擇廣東過年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
平均25度的廣東巽寮灣、海陵島、大亞灣等,享譽全國的舌尖之城順德、潮汕,或者洋溢著濃濃嶺南風情的廣州、緊鄰港澳特區的深圳、珠海等等都很適合來一場春節體驗式度假;廣東的廟會及花市也是很有特色的春節習俗,所以來廣東感受嶺南風情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
雲南
如果你想換一種方式過年,那麼不如考慮去雲南旅遊。雲南有你想要看到的所有美景,以及所有你想體驗的旅行方式。
春節來到雲南旅遊,你可以去麗江老街過下慵懶的生活,去大理來場風花雪月的生活,去玉龍雪山感嘆大好河山,去騰沖泡溫泉散心,去西雙版納來個熱帶春節年,當然春節期間去雲南,你還不可錯過的還有那美輪美奐的元陽梯田。
海南三亞
如果在國內想要過最熱的春節,那麼海南三亞就不能不選了,每年的11月-4月期間,就是三亞的旅遊旺季。三亞可以實現你去東南亞熱帶風情的種種體驗,這里不僅有各種海景、海上項目,還有多元化的旅遊資源,一定讓你開心度假。
不過春節期間去三亞旅遊的遊客也很多,花費也相對較高,甚至還會出現一房難求,所以春節期間准備去三亞旅遊的小夥伴可要提前做好准備咯!
㈨ 想去日本九州島旅遊,九州有哪些特別值得一去的景點
必去城市—福岡
福岡古稱博多,位於日本西部、九州北部,是九州最大的縣,也是九州購物及休閑的最佳去處。
太宰府天滿宮
太宰府天滿宮是位於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市的神社。祭祀平安時代的學問家菅原道真。天滿宮供奉的菅原道真公,在日本譽為「學問之神」與「書法之神」,已有1100年的歷史,受到全日本的尊敬。
這里是祈求金榜題名的聖地,許多疼愛孩子的家長和高考在即的高中生都來此求其保佑,每年有多達700萬人來此參拜祈福,在小木板上寫下他們期望成功的願望。
福岡塔
福岡塔高234m,是日本最高的海濱塔,也是福岡市西部副都心的象徵所在。乘電梯僅須70秒就可以達到123米高的瞭望室,在這里您可以環繞360度俯瞰福岡市美麗的身影,博多灣、背振山等可盡收眼底。
博多運河城
像環繞著運河一樣,酒店、劇場、商場、秀場等鱗次櫛比,是一個綜合性商業設施。加之每天都舉行的噴水秀和各種活動,無論是購物,娛樂還是飲食,總之到這里來絕對不會讓您覺得無聊!
博多拉麵
來到福岡最不可錯過的莫過於博多拉麵,以豬骨湯及細面為原料,濃郁的乳白色豚骨白湯是其最大特色。「一風堂」與「一籣拉麵」可謂是相遇日本的博多拉麵代表。
必去城市—熊本
熊本市位於日本的九州中部,為九州第三大城市。熊本城不僅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阿蘇火山口的探險之旅讓你感覺刺激萬分,而熊本縣的吉祥物Kumamon更是可愛至極。
熊本城天守閣
熊本城又名銀杏城。是日本著名景點之一,與大阪城、名古屋城合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城,名將加藤清正耗費七年完成。江戶豐臣政權入主後,當地藩主官邸,面積九十八萬平方公尺,特色就是「令軍隊想放棄」,意即易守難攻。
阿蘇火山
阿蘇山是日本著名活火山。位於九州島熊本縣東北部,是熊本的象徵,以具有大型破火山口的復式火山聞名於世。滾滾白煙正在往外冒,人類可以如此接近火山口,正是阿蘇山的一大特色。
必吃美食
來熊本一定要嘗試下這里的名物——馬肉刺身,新鮮的馬肉呈粉紅色,因此被稱為」櫻花肉「,生吃馬肉(即馬肉刺身)是最地道的吃法。馬肉的脂肪很容易在低溫下融化,所以霜降肉入口即化,是很難得的享受。其實價格也不算貴,一份含馬肉刺身的熊本鄉土料理套餐只有2500日元。
必去城市—長崎
長崎市,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港口城市。長崎的山村農舍一直排列到山頂,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農家燈火交織而成的長崎夜景也十分迷人。長崎臨近碧綠的海洋,並有懸崖地形,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再加上溫泉的樂趣,令人流連忘返。
豪斯登堡
荷蘭主題公園,人不多,很安靜!現在此船已改為海賊王主題船了,能夠乘上桑尼號對我們來講就如同朝聖一般,不可錯過!
稻佐山
稲佐山是相近長崎市中心,高333公尺的山。乘坐纜車、巴士或汽車可到達山頂,從山頂俯瞰的夜景,是與函館山和六甲山一同名列為日本三大夜景。
必吃的美食
來到臨海的長崎港,自然最不能錯過的便是各種新鮮海產。海膽、鮭魚卵、鯰魚、鯛魚、扇貝、蝦,光是想想就讓人食指大動。
必去之地—鹿兒島
鹿兒島是九州最南部鹿兒島縣的主要城市,人口170多萬,因為氣候溫和,路旁的棕櫚樹,熱帶動物及非常像維蘇威火山的櫻島活火山,經常被與義大利的姊妹城那不勒斯相比。
櫻島火山
櫻島是日本其中最活躍的火山之一,也是鹿兒島的地標。她經常冒煙,也經常作出小規模爆發。這座活火山在2011年噴發了1000多次!到這里觀光看來是不用碰巧就能趕上火山噴發的,反倒是沒噴發的話才是碰巧了。
指宿
指宿市是位於日本鹿兒島縣薩摩半島南端的城市,是知名的觀光城市,以指宿溫泉而聞名。最有名的為當地的熱砂溫泉。面朝大海,吹著傍晚的海風,埋在熱的沙子里。汗流的無邊無盡。砂蒸後出來脫掉滿是砂子的浴衣泡個溫泉〜回到屋子後疲憊一掃而空。
必吃的美食
說到鹿兒島美食,最著名的莫過於」黑豬肉「了。在九州的料理中,黑豬肉料理是被排在日本料理首位的。把豬排放到燒酒里去掉異味,然後加入蘿卜和鬼芋,在大鍋里燉,之後再用黑砂糖、酒、大醬調味,直到豬肉煮爛而成。軟香中有一股甜味。除了黑豬肉料理,白熊刨冰也是鹿兒島美食的一個代表之作,不容錯過。文館MUJYAKI是白熊刨冰的本店,店內有各種口味和尺寸的白熊刨冰將刨冰與自製牛奶混合,軟綿綿的冰沙入口即化,再加上新鮮水果,寒天,白芸豆等五彩繽紛的配料,魅力十足。
必去之地—大分
大分是日本著名的溫泉鄉,別府的地獄溫泉巡遊讓你領略各種難得一見的各色「地獄」,由布院是風景優美的泡湯絕佳去處,黑川溫泉更是一個能讓你體驗到日本極致泡湯文化的美麗山城。
由布岳
湯布院這個溫泉小鎮,沒有大城市的喧囂,沒有那些風景名勝的人流,就是這么一個靜謐的山澗小城鎮,平淡中卻又透露著生機勃勃。風景好,湯美,還有逛一整天也不夠用的街道。
別府
別府-九州太平洋溿的溫泉城,各種地獄溫泉玲琅滿目。溫泉在這里變得如此的普通。幾個「地獄」是必去的,這里「地獄」就是指溫泉。
黑川溫泉
黑川溫泉,位於熊本及大分兩縣接壤處,周遭有阿蘇外輪山及久住連山,山清水秀。 與別府溫泉等不同的是,這里的多數旅館館主都是農家兼業,整個黑川溫泉一帶的景物,彌漫著濃濃的自然氣息及古意。整個溫泉街有26間旅館1間酒店及1間民宿,溫泉街的建築風格非常統一,盡現田舎風情。不能有霓虹燈。種植的樹木及位置也十分講究。庭院造詣與自然典雅的色調頗有回歸遠古的感覺。 走在其中,呼吸著區內的清新空氣,絕對令人精神一振。嘗試穿上旅館的木屐,在木屐的「呱嗒呱嗒」聲中漫步也不啻是又一種樂趣。
必吃的美食
別府是九州最富盛名的溫泉勝地,遍地都冒著滾滾白色蒸汽,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也早就了這里獨一無二的烹飪方式——利用溫泉的噴氣蒸各種山珍海味。利用天然地熱蒸數新鮮海產、蔬菜等等各種食材,味道鮮美無比,備受崇尚健康飲食、清淡少油的現代人所青睞。
必去之地—佐賀
到了佐賀縣最不容錯過的就是日本最人氣的美肌湯之一——嬉野溫泉,加上春秋航空開通了往返國內與佐賀的航線,低廉的飛行成本也使得佐賀成為了通往九州第一站的最佳選擇之一。
嬉野
嬉野溫泉位於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茶葉產地嬉野,溫泉聞名全國,是日本三大美肌湯之一,深受女性遊客歡迎。嬉野溫泉"和樂園",這里的特色是嬉野茶湯溫泉 據說是日本第一處茶湯溫泉 清香滋養!
必吃的美食
佐賀牛是能與神戶牛、松阪牛齊名的上等牛肉,牛肉中的脂肪一絲絲地滲透進柔軟的瘦肉中,無論用哪一種方式烹煮都會有難以想像的巧克力般」入口即化「的口感,美妙極了。
必去城市—宮崎
宮崎位於九州地區的東南部,森林資源豐富,到處生長著繁茂的亞熱帶植物,號稱陽光和綠色的土地,被外縣人稱為「居住條件優越的縣」。宮崎交通方便,風景充滿南國情調,旅遊觀光業發達,是南九州旅遊的一大基地。
鵜戶神宮
相傳天照大神的孫-神祇山幸彥娶了海神綿津見之女豐玉毘賣命為妻,在現"鵜戸神宮"之地誕下了鵜草葺不合命,即是神武天皇之父。
JR九州鐵路周遊
毋庸置疑,發達的JR鐵路網路使得電鐵成為是遊玩日本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九州也不例外。四通八達的JR電鐵連接著九州各縣,不僅讓九州旅行變得更為便利,還有很多特色列車讓旅途平添很樂趣,增色不少。不僅如此,推出的九州鐵路周遊券套票更是旅人的不二選擇!現在跟著游游君去看幾款九州指定席的特色列車吧!
由布院之森
「由布院之森」是高原度假村式特快列車,從全國屈指可數的人氣溫泉鄉由布院到博多, 乘坐該列車可享受豪華的氣氛和美麗的景色。車廂內的陳設裝飾多用木材,產生了自然的色調與感覺。並且,將小鳥的婉轉啁啾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形成了充滿自然景象的空間,使人感到宛如在森林的別墅中。
阿蘇男孩號
這輛列車飛馳穿越著名的阿蘇火山臼(Caldera),在裝滿了童心游情有如玩具箱般的車內設備中,不論是小孩連大人也會感到樂趣無窮。
指宿之玉手箱號
這輛列車名稱的由來是從指宿地區代代相傳的童話─龍宮傳奇而來,被暱稱為「IBUTAMA」。當車門打開時會飄來一縷輕煙,彷佛置身仙境之中,是一輛非常獨特的列車。坐在列車中可一邊眺望櫻島及錦江灣風光明媚的景色,一邊享受約1小時的沿海之旅。
九州遊玩貼士
交通貼士
JR九州鐵路交通非常完善,連接著九州各縣。推出的三日和五日Pass對於旅行九州的人是既便利又超值的好選擇。其中部分指定席列車非常有特色,建議選自己最中意的提前預約。
行程安排
由於有JR九州3日與5日Pass這個法寶,制定北九州5日游或者全九州8日游都是不錯的選擇。
特色食物
說到素有」食材寶庫「之稱的九州的美食,真的是舉不勝舉。博多拉麵、熊本的馬肉刺身、鹿兒島的黑豬肉不容錯過的人間美味。
旅行季節
九州島位於日本的西南部,維度較低,因此相對溫度會高一些。每年的櫻花季也全日本最早的,通常在三月中旬左右。九州還有不少泡湯明所,因此冬季也是很不錯的旅行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