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雲南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雲南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發布時間: 2021-03-08 13:28:54

1. 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每村100萬是真的嗎

這個具體要看當地政府的政策

2. 雲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沒有申報名單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綉花功夫,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堅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一、精準施策推進全面攻堅
瞄準精準脫貧攻堅目標,提升靶向施策的有效性,採取多渠道、多樣化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和措施,精準施策推進全面攻堅。
(一)聚焦三年攻堅戰。咬定總攻目標,全面落實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准,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既不降低標准,也不擅自拔高標准、提不切實際的目標,把握好脫貧攻堅節奏進度,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現行標准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二)推進「十大行動」。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大資源整合和政策傾斜力度,集中力量抓好特色產業脫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脫貧攻堅、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生態保護扶貧、綜合保障扶貧、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扶貧扶志等精準脫貧十大行動。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貧困地區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動力電、通寬頻、有標准化衛生室,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有效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開展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實現擺脫貧困、改善人居環境同步推進。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加。
二、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堅持全面攻堅與突出深度貧困地區相結合,通過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統籌推進、不留「死角」、不留「鍋底」。
(一)改善發展條件。推進深度貧困地區交通和農村電網建設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准農田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牧還草、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逐步實現27個深度貧困縣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通硬化路,實現農網動力電全覆蓋,加快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網路全覆蓋。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
(二)解決特殊困難。聚焦怒江州、迪慶州和深度貧困縣、深度貧困村,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堅決完成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聚焦老弱病殘特殊貧困群體,強化保障性扶貧措施,加快脫貧解困。採取特殊措施和手段推動「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三)加大政策傾斜。全省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涉農資金、惠民項目、政策舉措主要集中用於深度貧困地區。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用地,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可不受指標規模限制,在中央統一安排下,推動深度貧困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加大與一、二線城市調劑力度。深度貧困地區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依法加快審批。
三、強化脫貧攻堅保障
強化政策支持,凝聚各方脫貧攻堅合力,壓實工作責任,加強考評監督,為精準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大資金人才支持。堅持增加政府扶貧投入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並重,健全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強化土地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創新產業扶貧信貸產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掛鉤機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開展科技精準幫扶行動。
(二)凝聚脫貧攻堅力量。深化滬滇、粵滇扶貧協作,以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等為協作重點,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貧困縣全覆蓋,並向貧困村延伸。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加強與中央牽頭單位和定點單位的協調配合。全面落實省、州(市)、縣(市、區)掛鉤扶貧工作責任,把掛鉤扶貧脫貧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重點,加強工作力量,落實精準幫扶。培養鍛煉過硬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加強對脫貧一線幹部的關愛激勵。加強軍地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持續開展「光彩行」活動。大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三)壓實責任強化監督。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壓實責任,從嚴監督。按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村級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等的責任,層層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大興調查之風,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工作改進、推動工作精準,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攻堅克難能力。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健全貧困退出機制。堅持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嚴查扶貧領域腐敗、作風、責任落實等方面突出問題。實施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雙推進」。
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注重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健全完善長效穩定脫貧機制,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一)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快建立健全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持續改善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注重既扶貧又扶志、扶智,把救濟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貧困,加快貧困地區擺脫貧困。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注重正向激勵,總結宣傳脫貧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樹立勤勞致富的價值導向,營造脫貧光榮的輿論氛圍,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的信心和鬥志,促進形成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根據貧困戶技能需求、發展意願等,開展免費實用技能培訓,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改進幫扶方式,更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二)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期內,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壓茬推進實施生態宜居搬遷等工程,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鄉村振興有關支持政策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
(三)健全長效穩定脫貧機制。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規范組織實施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工作。脫貧攻堅期內扶貧政策保持穩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後,有關政策保持一段時間。建立完善長效穩定脫貧機制,全面掌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貧困人口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確保脫貧結果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經得住2020年至2021年國家開展的脫貧攻堅普查。
專欄3 精準脫貧十大行動
特色產業脫貧行動。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對貧困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種植養殖業、林草業、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積極培育和推廣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產品,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就業扶貧行動。實施培訓就業工程,對有培訓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0%給予職業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50%以上組織轉移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行動。堅持以「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按照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搬盡搬」的原則,在保質保量完成原計劃的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的基礎上,完成納入國家規劃的新增34.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規模達99.5萬人,根據實際條件壓茬推進同步搬遷50萬人。新增搬遷對象聚焦「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6類區域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鼓勵集中居住3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尚未達到脫貧出列條件的自然村實施整村搬遷,安置方式以進城入鎮為主。按照以崗定搬、以業定遷原則,加強後續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工作,確保貧困搬遷家庭至少1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實現搬遷1戶、穩定脫貧1戶。
教育脫貧攻堅行動。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降低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輟學率,穩步提升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建有1所幼兒園。
健康扶貧行動。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標准化建設,確保每個貧困縣建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標准化衛生院,每個貧困村有1所標准化衛生室。
農村危房改造行動。明確「安全穩固和遮風避雨」的農村危房改造基本要求,保證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規范危房危險等級認定責任和程序,建立危房台賬並實施精準管理,改造1戶、銷檔1房,確保2019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2020年完成因動態調整新增的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生態保護扶貧行動。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攻堅雙贏,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草管員達到10萬人。推進怒江州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建設。
綜合保障扶貧行動。統籌各類保障措施,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行動。以示範縣為載體,推進貧困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目標。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實現大電網延伸覆蓋至全部縣城。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網路覆蓋、農村電商、網路扶智、信息服務、網路公益等五大工程向縱深發展。提升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實現戶有新樣、村有新貌。
扶貧扶志行動。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創辦脫貧攻堅「農民夜校」「講習所」等,加強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防止政策養懶漢、助長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不良習氣。鼓勵各地區總結推廣脫貧典型,宣傳表彰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貧困群眾。

3. 雲南省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雲南省有哪些村

4. 政策如何推動鄉村旅遊全面開發

近年來一系列旅遊扶貧政策相繼出台:2016年,《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制定出台,在全國實施了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旅遊規劃扶貧公益、鄉村旅遊後備箱和旅遊電商推進、萬企萬村幫扶、百萬鄉村旅遊創客、金融支持旅遊扶貧、扶貧模式創新推廣、旅遊扶貧人才素質提升等八項專項行動;2017年,《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制定出台,全面實施規劃攻堅、精品開發、人才培訓、宣傳推廣、示範創建等旅遊扶貧工程,加快推動「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2018年,《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旅遊扶貧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對旅遊扶貧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全面推進貧困地區旅遊產業發展。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訓班的學員。他回到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捧當鄉迪麻洛村後,對自己升級擴建「迪麻洛阿洛客棧」更有信心了。同時,他在安吉縣參觀時,想到可以把一些項目引進家鄉,和鄉親們一起走上旅遊致富路。自2014年以來,這樣的培訓班共舉辦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村幹部受益。旅遊扶貧培訓已經成為旅遊扶貧工作的「常態」。

5. 鄉村旅遊如何讓旅遊扶貧真正落地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旅遊扶貧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旅遊扶貧工作機制基本建立,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產品業態不斷豐富,社會影響持續擴大。《通知》將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加快推進新時代旅遊精準扶貧工作措施,提高旅遊脫貧質量。

對於如何讓旅遊扶貧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圍繞《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積極引導各方扶貧資金、扶貧惠民政策向旅遊扶貧項目傾斜,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拓寬旅遊扶貧項目的融資渠道;結合旅遊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能夠帶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的旅遊扶貧產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農庄、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託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遊景區;策劃一批採摘、垂釣、農事體驗等參與型的旅遊娛樂活動,開發徒步健身、鄉村體育休閑運動,培育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

6. 我國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發有哪些積極作用

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的意義非常之重大。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物質文明發展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和保障。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助於提高當地的經濟生活質量,對扶貧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7. 湖北省多少個村進入 國家旅遊局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2016年8月11日,《關於印發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的通知》(旅發〔2016〕121號)
1798個村

8. 炎陵縣脫貧攻堅中「七個一批」,「六大工程」指什麼

炎陵縣脫貧攻堅中「七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兜底保障脫貧一批、醫療保險和救助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

「六大工程」:交通扶貧工程、水利扶貧工程、通信和電力、光伏扶貧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扶貧工程、文化扶貧工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8)雲南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擴展閱讀:

七個一批:

1、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覆蓋6861戶、21889名貧困人口,群眾穩定增收。

2、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覆蓋1481戶4759名貧困人口,確保搬遷戶既安居、又樂業。

3、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對貧困戶生態公益林在省級標准上提標40%(5.8元/畝)進行補償;對貧困戶實施的油茶墾復、筍竹林改造、森林撫育等生態產業給予200-500元補助;對參與退耕還林項目建設的貧困戶由縣級資金提標25%(約375元/畝)進行補助。

對安排貧困人口臨時性、季節性就業的農林經營主體、林工企業實施獎補;對貧困村林區生產道路建設進行補助;對19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人均年增收1萬元。

4、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輟學率為0,今年上半年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081人,資助資金285.71萬元。

5、兜底保障脫貧一批,覆蓋795戶1667人,農村低保標准由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80元。

6、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累計轉移就業農村貧困勞動力5669人,今年新增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586人,舉辦2期121人貧困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優先向貧困勞動力購買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保潔員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202人。

7、醫療保險和救助脫貧一批,實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五重保障」:今年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全額補貼263.8萬元,就醫費用報銷比例提高10%、提高補償70.46萬元;參加家庭綜合保險資助保費90%;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已補償40人16萬余元。

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安排資金200萬元,對享受醫療保險和救助後仍有較大困難的貧困戶進行特殊醫療救助。

「六大工程」:

1、交通扶貧工程,投資6.3億元,歷時3年完成按省道標准建設的貫穿主要景區和7個鄉鎮103公里的旅遊扶貧環線;2017年將全面完成涉及4個貧困村31公里的國省干線建設。

涉及4個貧困村36公里的重要縣鄉道路建設,涉及6個貧困村44公里的窄路加寬工程建設,涉及11個貧困村45公里的縣鄉道邊界路「斷頭路」建設,涉及13個貧困村33公里的安防工程建設,1個貧困村的危橋改造。

2、水利扶貧工程,2017年貧困村退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2244萬元,涉及10個鄉鎮37個貧困村,覆蓋總人口56480人,其中貧困人口9477人;安排505萬元著力改善貧困村水利設施條件。

3、通信和電力、光伏扶貧工程,54個貧困村實現寬頻全覆蓋、2G­-4G網路全覆蓋;35個貧困村完成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採取光伏企業代建、縣水電投公司統建、村級自建等模式,為54個貧困村建設不低於60千瓦光伏電站,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4萬元以上。

4、農村危房改造與環境綜合整治扶貧工程,實施「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近兩年已改造4829戶,加快推進54個貧困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5、文化扶貧工程,建成58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實施貧困村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通」工程。

6、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加快建設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神奇湘東」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公共服務設施,建成鄉村旅遊道路30公里。

9. 炎陵縣脫貧攻堅中七個一批,六大工程指什麼

答:「七個一批」指:特色產業脫貧一批------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脫貧。針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力度,通過發展生產實現穩定脫貧。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窮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路子,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實現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發展貧困戶有能力經營的產業項目,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戶數比值達到50%以上。創新金融扶貧。投入財政扶貧資金用於貸款貼息和信貸風險補償,推動銀行向貧困農戶和專業合作社每年發放小額信貸資金;積極試點貧困戶小額貸款結對投資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在貧困鄉村設立服務網點,改善農村網點支付結算金融服務條件,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金融服務全覆蓋。推進電商扶貧。構建電商信息網路、人才培育、集散中心、物流配送電商扶貧體系,倡導「購買一份貧困地區產品就是扶貧」觀念,發揮社會扶貧作用,幫助貧困地區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推進鄉村旅遊扶貧。採取「公司十景區十農戶」和「農家樂」等形式增加貧困農戶就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牽頭單位:農委,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商務和糧食局、旅遊外事僑務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
勞務輸出脫貧一批----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進一步加大就業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縣鄉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引導和支持用人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好訂單定向培訓,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鼓勵地方對跨省務工的農村貧困人口給予交通補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產業發展,拓展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對在城鎮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輸入地政府要承擔相應的幫扶責任,並優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通過「雨露計劃」,做好純農戶大學生和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工作引導勞務輸出脫貧。(牽頭單位:人社局)
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按照「省負總責,市州組織,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方針,堅持與扶貧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遵循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政策協調和量力而行的原則,用2年時間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到2017年全面完成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切實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易地扶貧搬遷人均建設資金標准6萬元,其中2至3萬元用於建設,其餘資金主要用於生產生活、公共服務,後續產業及其它相關設施建設。中央和省補助的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宅基地嚴格按照當地標准執行),搬入地在縣城及縣城以下鄉鎮和農村的,每戶(不論人口多少)在人均25平方米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不超過25平方米的總面積。在保證「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前提下,整合農網改造、鄉村公路、危房改造、地質災害、美麗鄉村、國土整治、養老發放、子女入學和戶籍、公益性崗位安排、基層政權建設等扶貧資金,統籌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區域相關項目建設。要在穩定搬遷群眾基本生產生活的基礎上,著力加大對後續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鞏固搬遷成果,實現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高、收入水平明顯提升、遷出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牽頭單位:發改委,責任單位:住建局、扶貧辦)
教育助學脫貧一批-----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辦學質量,提高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能力,確保所有貧困戶子女全部在學在業,沒有幼兒、學生因貧失學輟學,貧困村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以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年鞏固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支持貧困地區學生就讀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做好純農戶大學生和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工作引導勞務輸出脫貧,提高「雨露計劃」信息化水平和技能培訓補助標准,簡化補貼對象認定程序,實行應補盡補、直補到戶,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在每年每人補助1500元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按每人每學年不低於2000元的標准給予資助;對參加半年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獲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每人資助1500元,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貧困人口,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確保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名40歲以下青壯年勞動力具備一項以上足以脫貧的職業技能,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一人成才穩定一個家庭」的精準脫貧成效。(牽頭單位:教育局,責任單位:人社局、扶貧辦)
醫療救助脫貧一批-----開展醫療救助脫貧。做好資助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其經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予以救助。各地可根據患病家庭負擔能力、個人自負費用、當地籌資情況等,分類分段設置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額。加強醫療救助與相關醫療保障、社會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形成與慈善救助的高效聯動和良性互動。(牽頭單位:衛計委)
保障兜底脫貧一批-----按照「特困對象、托底保障、精準扶貧、同步小康」的工作思想,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里政策、項目、資金支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標准,確保2017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按照不低於城鎮的60%執行,年保障標准不低於3000元,實現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扶貧線「兩線合一」,通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保障兜底全市貧困人口。(牽頭單位:衛計委、民政局)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利用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國有林場改革、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等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結合建立國家公園機制,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聘用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落實好退耕還林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准。開展貧困地區生態綜合補償試點,落實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等補貼政策,提高補償標准,讓貧困地區從生態保護中得到更多實惠。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林業主導產業,通過設立貸款風險金,組建專業合作社,落實幫扶機制等形式,幫助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家庭經濟。加強對貧困戶的勞動力免費進行林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廣度,實現林業科技和產業脫貧戰略。(牽頭單位:林業局)
「六大工程」指:
交通扶貧工程:加大貧困村交通項目建設力度,以通暢工程、道路拓寬提質為重點,以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為目標,優化城鄉區域交通運輸網路對接,加快推進全市貧困村路網建設,有效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牽頭單位:交通運輸局)
水利扶貧工程:把貧困村病險水庫和飲水安全工程列入年度實施計劃,解決貧困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牽頭單位:水務局)
通信和電力、光伏扶貧工程:至2017年,貧困村達到村村通光纜,實現電話、廣播電視、寬頻網路融合,4G網路全覆蓋。(牽頭單位:經信委,責任單位:電信、移動、聯通)對農村電網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我市完成投資1802萬元,新增配變33台,新增線路14.8公里,新增0.4kV線路181.72公里(牽頭單位:國網株洲分公司)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一是實施分布式光伏扶貧,增加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光伏農業扶貧,利用貧困地區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設施農業等建設光伏電站,使貧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牽頭單位:能源局)
農村危房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扶貧工程: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統籌開展農房抗震改造,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提高補助標准,探索採用貸款貼息、建設集體公租房等多種方式,切實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改廁和村莊綠化美化力度。加大貧困地區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續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大貧困地區以工代賑投入力度,支持農村山水田林路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財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設項目,涉及貧困村的,允許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直接委託村級組織自建自管。以整村推進為平台,加快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牽頭單位:發改委、環保局)
文化扶貧工程:「治貧」必先「治愚」,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貧困地區的農民要擺脫貧困有兩個障礙,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閉塞。文化落後,就缺少發展經濟的能力。(牽頭單位:教育局)
鄉村旅遊扶貧工程:依託貧困地區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充分發揮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實施鄉村旅遊促進精準扶貧。(一)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帶動就業扶貧。結合實施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戰略,充分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古鎮古村和民俗旅遊資源,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鎮古村群落,通過加快旅遊項目建設,擴大貧困人口直接從業和間接從業數量,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二)發展鄉村旅遊帶動創業扶貧。通過「旅遊+農業」組合,完善鄉村旅遊「生活鏈」、「服務鏈」和「產業鏈」,做深做新鄉村旅遊文章,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培育以旅遊業為主導的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大力發展鄉村避暑度假和特色康養旅遊產品。(三)積極引導旅遊資源要素入股分紅帶動創收扶貧。鼓勵懂經營、善管理的旅遊企業和能人進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公司+貧困戶和能人+貧困戶等形式,根據鄉村旅遊發展需要吸納或租賃貧困戶的部分山林、果園、魚塘、土地、房產等生產資源和政府支持資金合作參股,鄉村旅遊經營業主返聘貧困戶家中勞動力在旅遊企業中從事旅遊服務,實現鄉村旅遊經營業主與當地貧困戶共建共享。通過盤活貧困農村旅遊資源要素,達到資源增值、貧困戶增收的目標。(四)大力開發旅遊商品帶動購物扶貧。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特色農副產品等資源,充分挖掘湖湘特色飲食文化和手工技藝,大力發展旅遊工藝品、旅遊食品和旅遊紀念品,培育旅遊商品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提升我省旅遊商品競爭力。通過「互聯網+旅遊」,藉助旅遊電子商務平台,做到網店與實體店並重發展,促進旅遊商品增產擴銷,在滿足不同遊客購物需求的同時,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牽頭單位: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