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政協視察鄉村旅遊匯報

政協視察鄉村旅遊匯報

發布時間: 2021-03-08 15:37:09

A. 誰能提供永福鎮調查報告

永福鎮位於福建的東南部,處於新羅、南靖、華安三縣交界,海拔700米以上,境內多以山間盆地為主,四周群山聳峙。全鎮土地總面積535.5平方公里,下轄一個居委會和27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日照時數1740.7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839.4mm,無霜期262天,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干濕季節界線分明,高山立體氣候明顯,垂直氣候差異顯著, 有「福建阿里山」之稱,非常適合花果苗木和蔬菜以及茶葉等各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進入新世紀永福抓住了新的機遇,台灣農民創業園的落戶,更是讓它的經濟飛速騰飛。 永福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獨特,據縣志記載,北宋時就已是一大鎮;在南宋時,永福人就開始培植各種花卉,所產花卉被列為朝廷貢品,蜚聲江南。清朝嘉慶八年(1804年),永福鎮李鄒春被封為蘭花「進寶狀元」。新中國成立初,朱德總司令曾慕名派人到永福引種素心蘭。20世紀八十年代中前期,永福的茶花,蘭花等花卉聞名海內外,暢銷韓國、日本、台灣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如今,富貴籽、金子蘭等也陸陸續續馳名各大市場。 1984年春節,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欣然提筆為永福題寫了「永福花鄉」銘篇,永福花鄉由此得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允許農村土地多種形式流轉,為花農們集約化利用土地,擴大種植規模,提供了政策保證。花卉生產、科研和銷售的發展,進而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種花卉生產公司和花卉聯合體,不斷涌現出種花大戶、營銷專業戶,花卉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商品化。1999年9月了花卉節的成功舉辦,從而掀起了新一輪花卉發展熱潮,花卉生產由永福鎮向全市擴張,同時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國內客商到此投資興辦花卉產業。西山村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更是贏取了「華夏杜鵑第一村」的美號。目前,永福鎮專職或兼職花卉營銷大軍活躍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黃浦灘頭、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營銷網點,其中杜鵑花佔全國杜鵑花市場的70%以上,北京的銷量也達到這個百分比,而且擺進了人民大會堂,擺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十里花街,行走此間,花香鳥語,沁人心脾. 永福花卉的發展擴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地發揮本地地理氣候優勢,組織力量進行栽培試驗,成功對比利時杜鵑進行引種、示範推廣,以比利時杜鵑為主的花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02年種植花卉7133畝, 比 1982年120畝增長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開發種植花卉近千畝,同時永福花農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區及廣州、成都、重慶等地開辟新的花卉生產基地,在市區其它鄉鎮種植1300多畝,在漳平境外種植3228畝。在各地經商的永福人新近發現了貴州貴陽的各個條件都符合種植花卉,而且氣候、交通、市場還更優越,更是爭先恐後地到那大力發展。永福花農通過聘請高級專家,與大專院校以及省內外科研院所進行聯合攻關,花農反復試驗,已經掌握了杜鵑花花期調控和大棚管理技術。種植規模由家家戶戶種植向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除積極採用國外普遍應用的無土栽培技術外,還著重研究花卉化學促控技術和生物農葯應用技術。目前又引進了組培、滴灌、噴灌等管理技術,花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永福花卉經歷了起步、發展、衰落,再發展的歷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結構,品種結構就必修合理。用市場創新策略打造花卉產業競爭力是其主要做法。盡快壯大實力,立足高起點,增強競爭優勢成為漳平發展花卉產業的經營理念。花卉品種以觀花,觀葉花卉為主,主要有西洋杜鵑、蘭花、茶花、鐵樹及綠化苗木,近年引進的金琥、等花卉新品種種植較少。據調查,現有花卉面積中,杜鵑花種植約佔90%以上,近年新增加的花卉面積中仍然以杜鵑為主,觀葉植物、鮮切花、綠化苗木及其它花卉品種所佔比例偏低,整個花卉結構比較單一。廣大花農深刻認識到市場創新是影響和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動力源泉。為此調整一部分種植茶花、瑞香蘭花等花卉;針對一些沒有品種,就及時引進,如西洋杜鵑,高山杜鵑,小葉鐵紅杜鵑,虎石紅,富貴籽、大花惠蘭,美國茶花及鮮切花,紅球、紅掌,鬱金香,康乃馨等;還收集、馴化開發野生花卉建立資源基因庫,為開發新品種貯備種源。目前全鎮擁有各類花卉資源100多類,1200多個品種。以市場看好的常規品種為導向,走集約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在加強營造環境,技術創新,營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永福鎮大力拓展山海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沿海知青人員回第二故鄉投資和吸引外商投資,建立了澳門的寶盛花卉,投資呈現多元化格局。台灣的北岸種苗場、菲律賓的大灣桂花園及安海的康德花場等5家花卉企業,利用外資1150萬元,種植花卉面積成倍擴張.花卉業成為港,澳,台及內地客商新的投資熱點。 目前,永福擁有小葉鐵紅、紅雙喜、皇冠、二喬、玫紅,高山杜鵑等名貴杜鵑花百餘個品種, 占約國產杜鵑品種的17%,並建立了漳平杜鵑資源基因庫,與寧波柴橋鄉、遼寧丹東市形成「兩鄉一城」的全國杜鵑花生產格局。截至目前永福杜鵑花已發展到6000畝左右,產品銷往國內30個省市並打入香港、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3年永福杜鵑花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2003年4月在無錫中國第四屆杜鵑花博覽會上獲金獎。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據有關花協調查,永福杜鵑花在全國杜鵑花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 70%以上。 創新始終貫穿花卉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一是開發新品種.永福花卉除加強傳統產品的生產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外,還積極開發、引進新品種,以滿足花卉市場的不同需求。永福花卉經歷了「茶花、蘭花、瑞香、鐵樹到杜鵑花」等多種類花卉發展的過程。目前永福已開發杜鵑花品種20多種,並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開發種植寶塔杜鵑,准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展出。二是創新技術優勢。「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龍頭企業帶頭對新品種進行馴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關鍵瓶頸,成功掌握杜鵑花花期調控、無土栽培技術,同時掌握了虎舌紅這一觀葉觀果植物新品種的栽培技術,並實現了批量生產。目前還開展溫濕度控制技術、組織培養、自動噴灌等技術研究。三是創新營銷模式。建立專業營銷隊伍。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永福花農結束了既抓花卉種植又搞花卉營銷的歷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豐富的養花經驗的營銷人員1000多人。這些花農出身的花商無疑對永福花卉售前售後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大大增強了廣大客戶的消費信心.把基地建到銷售地。為了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需要,永福花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開辟花卉銷售窗口,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體系。 「一花引來萬花開」,永福花卉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糧經比例由1994年的58.6:41.4調整到2002年的39.3:60.7,花卉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4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8%。二是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市農村住戶調查點資料顯示:2002年花卉銷售收入人均7120元,占家庭總收入93.2%;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1220元提高到2002年3765元,年均增長15.1%;私人擁有小汽車近百輛,電腦200多台,永福花農從花卉產業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三是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空間。花 卉種植戶由1985年872戶發展到2002年的3780戶,從業人員從 800人增加到2500人,雇請外地工2000多人,專職營銷人員 1000多人,呈現出農村勞動力在種植業內部的大量轉移,形成一大批農業產業「工人」。四是產業輻射擴大。花卉生產帶動了商貿、運輸,竹木、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永福鎮區有出售化肥、農葯,花盆、椰康等花卉生產資料的商店30多家,每年的營業收入1160多萬元;每年1500多車次營運花卉,運輸收入達560萬元;每年竹木加工(花卉生產用)創產值811萬元。拓展帶動農村經濟蓬勃發展。 我市經濟的新出發點 1996年,來自台灣南投縣的謝東慶經過1年多時間考察,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峙,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台灣阿里山相似,於是率先投資成立台品茶業(台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辟了千畝茶場,做出了優質高山茶。謝東慶的成功引得台灣茶農紛至沓來,迄今永福以台灣軟枝烏龍為主的台灣高山茶種植面積逾4萬畝,已投產3萬多畝。此外,在台灣茶農的帶動下,沒有種茶史的永福農民也種了1.5萬畝鐵觀音。2008年2月,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園區以實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高山茶葉與花卉產業、新農村建設示範、鄉村旅遊觀光休閑、生態農業五大基地為目標,取得明顯成效。永福台灣高山茶麵積已經超過台灣精製茶園面積的一半,引進了台灣先進的種植技術、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和一流的種茶制茶人才,烏龍茶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分別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台商李志鴻的鴻鼎公司擁有茶園1600畝,其加工廠佔地8000多平方米,引進了南投鹿谷鄉一流的制茶師和台灣最先進的恆溫恆濕萎凋室等技術設備,還與其他台商一道實施茶樹喝「豆漿」等生態茶園技術。擁有千家直營店的兩岸著名「茶王」——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認為,永福高山茶與台灣高山茶「各有千秋」,今年永福甚至「略贏一籌」。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企業迄今創省著名商標1個、省名牌產品1個、龍岩市知名商標1個、規模企業15個,獲得各類國家級金獎9個、優質獎項30多個。創業園已有9家台資企業取得了食品企業QS證書,2家企業獲得綠標,「永福杜鵑花」獲省著名商標稱號,「台品」牌永福高山茶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李志鴻的「鴻鼎」、謝東慶的「台品」等品牌高山茶都能通過歐盟和日本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並在兩岸各類茶展、茶王賽中屢獲大獎。2008年以來,漳平市大力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取得較好的效果。兩岸主流媒體以新聞、專題、人物等各種形式報道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大大提高了「大陸阿里山」的知名度。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永福鎮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結對子,簽訂了農業合作備忘錄;漳平市茶協會分別與台灣茶協會、台灣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與台灣區制茶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農蓄發展基金會、台灣光彩(事業)促進會等組織也建立了長期交流合作協議。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名優花卉1.65萬畝、反季節蔬菜4.2萬畝,市場競爭力增強。台商投資的日本甜柿為主的短低溫水果面積達0.6萬畝,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由此,茶葉、花卉、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優勢凸顯。 新的契機引進台灣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經驗,一產帶三產格局基本形成。台灣擁有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豐富經驗,許多台商投資伊始就有在永福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規劃。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日益重視,永福通往廈門等沿海及周邊城市的交通主幹道等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改善,發展觀光休閑旅遊便提上重要日程。 目前,永福啟動了融休閑、度假、觀光及旅遊為一體的上林度假區及上林水庫台商戶外活動中心建設,完成了金興園藝、永福花卉研究所、鴻鼎觀摩茶廠、台品觀光茶園、翔園觀光果園、九福峰有機茶園、尚順農場等首批7個觀光農業旅遊景點建設,並開發西山農家樂、永福民俗館、千年水松、媽祖廟等一批集歷史、人文、古樹為主體的永福鄉土風情旅遊點建設。今年4月,創業園被省旅遊局正式命名為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鎮長詹崇仁說,今年還將爭取成為國家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

B. 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1、此卡是不良品,可以去退換

2、電源供電有問題,此類卡需要給顯卡額外供電,有的是六口,有的是12口。

C. 永登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任務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統籌兼顧,全面推進,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發展為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調結構和育產業並重,擴內需與保增長並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突出項目帶動,確保投資持續增長。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通過政策支持、招商引資、技改擴能、全民創業等方式,爭取新上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優化產業結構,拉動投資增長。全年計劃實施重大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150億元,重點實施徐古高速公路永登段、中石油原油儲備庫、中川機場改擴建、西城區城市主幹道、縣城北等4座110KV變電站和連城、龍泉2座330KV變電站等項目。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方向、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加大項目申報力度,重點圍繞「三農」、基礎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等領域,爭取落實國家擴大內需和其他各類資金2億元以上。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戰略,注重擇商選資,突出產業招商,以「投資永登」網站為平台,重點圍繞汽車製造、生物醫葯、工業品精深加工等,突出引進一批帶動型、稅源型、環保型項目,確保引進項目30個以上,落實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
突出結構調整,著力提升工業效益。堅持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以改造調整結構,以引進優化結構,以淘汰改善結構」的思路,加快資源型結構戰略轉型升級,穩步提高運行質量。重點實施「262」發展工程,即培育2個產值百億元以上企業、6個產值十億元以上企業、20個產值上億元企業,地區工業增加值達到26.5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3億元,增長10%。全力支持企業擴能改造、增資擴產,著力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等主導行業的市場競爭力,重點抓好連鋁40萬噸環保節能技改、騰達西北鐵合金礦熱爐改造升級和系統節能余熱發電、祁連山日產5000噸干法水泥生產線、連電華興金鋒公司日產400噸石灰回轉窯、甘肅泰盛物資集團碳化硅生產線等項目。要立足水、電、煤等資源和建材、電解鋁、鐵合金等原材料,大力引進深加工開發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要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切實淘汰落後產能,確保萬元GDP能耗降低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6%。?
突出開拓市場,努力擴大城鄉消費。認真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消費政策,適應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重點發展現代商貿、休閑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業,推進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發展和繁榮城鄉市場,重點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便利店改擴建、城鄉標准化肉菜市場建設工程,加快建設「一網多用」的農村便利超市,拆遷開發縣城東關農貿市場。加快建設亞太商業步行街。牢固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理念,以特色化發展為目標,多元化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年內重點實施世行貸款魯土司衙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完成大通河生態游樂園一期工程並開業運營。繼續辦好中國玫瑰之鄉·永登苦水旅遊節。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依託吐魯溝、魯土司衙門、引大工程、豬馱山等旅遊資源和秦王川新區開發等,大力扶持發展農家樂、生態園等特色旅遊,力爭實現旅遊收入5000萬元以上。?
(二)集中全力,打好秦王川綜合開發戰役?
按照市上「打好以秦王川綜合開發為重點的蘭北新區建設戰役」的總體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實的作風,全力推進秦王川綜合開發建設,力求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突出規劃引領。立足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蘭州市副城區的目標定位,按照「三位一體」和「三步走」的發展要求,全方位、高起點搞好規劃,對原有規劃進一步修訂完善,抓緊編制秦王川綜合開發總體規劃及商貿核心區控制性規劃、生態濕地修復規劃、工業園區建設規劃、高速公路周邊區域開發規劃、空間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對整體區域進行分片策劃、分塊包裝,確保綜合開發在規劃指導下科學有序進行。?
加強基礎建設。創新集中投入、集約開發的路子,以中川鎮區為核心,率先打造5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新城區,年內重點組建開發經營公司,啟動實施商貿核心區內給排水、供電、供氣、通信等配套管網和主幹道路綠化項目,加快配套商業、金融、休閑、居住等功能區,完善服務設施,改善人居環境,聚集產業,聚攬人氣,使核心區的活力初步顯現。加快構建秦王川對外大交通網路,重點配合省市建設蘭州—中川—張掖城際鐵路,爭取協調開通高速公路樹屏出入口;抓緊規劃建設空港—蘭州、空港—白銀快速通道。堅持不懈地改善鎮區面貌,以機場出入口、高速公路沿線、主次幹道兩旁為重點,從危舊房改造、商鋪美化、衛生清潔、造林綠化入手,大力實施凈化、美化工程,進一步提升空港文明通道的檔次和水平。?
強化項目支撐。農業項目上,重點實施「千萬項目」推進工程,即在提高5個千畝示範點檔次和水平的同時,重點建設5000畝枸杞生產基地,實施3000畝生態濕地治理項目,累計改建水塘1000座以上;建成50萬只蛋雞生產基地,建設5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推廣萬畝露地蔬菜,發展萬畝優質洋芋,建設1.45萬畝生態防護林,設施農業面積達到萬畝以上,確保實現「3個1/ 3」和「1個1/ 2」的目標;積極爭取石門溝水庫開工建設。工業項目上,全力爭取落實蘭州市「出城入園」優惠政策,對入園項目進一步搞好協調服務,支持吉利公司擴能改造項目,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力促大成綠色鍍膜、高壓閥門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確保甘肅天泰農業機械裝備生產項目建成投產,爭取蘭州獸研所生物制葯、太陽能等項目盡快落地;以吉利配套、生物醫葯、精細化工為主攻方向,千方百計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入駐,努力把秦王川培育成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三)統籌城鄉,加快一體化發展步伐?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以基礎建設為抓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抓產業,強化城鄉一體的發展基礎。堅持現代城郊型農業的發展方向,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規律,堅持不懈地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推進「科技抗旱增糧,興菜促牧增收」工程,致力發展「基地型」、「加工型」、「品牌型」農業。突出發展以紅提葡萄、日光溫室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以高原夏菜、玫瑰、中葯材、全膜雙壟玉米為主的特色種植業,以鮭鱒魚、奶牛、肉羊為主的養殖業,著力培育「一村一品」,加快形成秦王川灌區、庄浪河灌區、大通河灌區和西北片乾旱山區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帶,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社、專業村和專業鄉鎮。重點完成高原夏菜7萬畝、中葯材1.4萬畝、玫瑰3萬畝、優質洋芋23萬畝,新增紅提葡萄400畝、日光溫室蔬菜400畝;確保糧食產量達到1.6億公斤以上,蔬菜產量達到2.45億公斤以上,肉類產量達到1550萬公斤。大力推廣「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支持有實力的加工企業創品牌、增效益,新發展龍頭企業2個,專業合作組織6家。
抓帶動,構建城鄉一體的城鎮體系。強化規劃的統籌指導,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加快形成「中心縣城—重點城鎮—特色村莊」的城鄉一體化梯級布局,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小城鎮建設,突出集市物流型、農產品加工型、工礦服務型、文化旅遊型等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大力實施城鎮道路、綠化美化等工程,加快與城區對接,使之成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橋梁」和「跳板」。抓好城鄉一體化試點,突出抓好中川市級試點、秦川和城關縣級試點鎮建設,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力爭在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五個一體化」上率先突破,總結經驗,創造樣板。加強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市級新農村建設項目的爭取和落實,與城鄉一體化同步推進,整體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覆蓋面。
抓基礎,完善城鄉一體的發展條件。加強道路建設,重點改造通村公路60公里,全面完成河橋主卜大橋、紅城玉山危橋、苦水豬馱山莊浪河橋後期工程並投入使用,建成45個村級客運汽車停靠點。加強水利建設,重點完成小水維修150項,新修梯田1萬畝,治理小流域8平方公里;抓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啟動實施庄浪河西羅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國家水土保持中川項目區綜合治理工程;再解決4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加強生態建設,重點完成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基地8000畝、天然林保護19.6萬畝,發展經濟林6000畝,全縣新造林面積突破3萬畝。加強扶貧開發,加大項目扶貧、社會扶貧和造血扶貧,以西北片貧困山區、秦王川灌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再解決3800多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以凈化、綠化和美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突出抓好主街主巷的整治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抓培訓,培育城鄉一體的新型農民。堅持「文明育民、科技富民」,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大力實施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的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力爭培訓農民1萬人以上,重點培訓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和創業能力。圍繞培育新農民的主題,加強政策宣傳和普法教育,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健康發展。
(四)以人為本, 大力發展社會保障事業
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中的大事來抓,更加關注民情、保障民利,使全縣人民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增強民生保障能力。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提高非公有制企業失業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率,規范使用社保基金。爭取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全面建立臨時性社會救助制度。規范運行城鄉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和大病救助制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全面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和村級辦公經費財政補助水平。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舊房,新建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完善民生就業體系,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城鎮主要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援助、自主創業等,力爭新增就業4000人,重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和貧困家庭人員的就業;農村繼續開展勞務輸轉,通過創業培訓、組織輸出等措施,切實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穩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力爭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10萬人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為民教育、教育為民,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加快「好上學」向「上好學」的教育重心轉移。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學校布局調整,以山區薄弱學校調整改造為重點,繼續實施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等工程;全面建成新城區小學,確保秋季招生。穩定現有普通高中教育規模,注重強化教學管理,穩步提高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擴大招生規模,開展「訂單」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更加註重教師隊伍建設,認真實施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強化教科研工作,著力提高廣大教師專業水平和教書育人的能力。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高度重視學校安全管理,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廣泛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確保師生平安、學校安全,讓家長放心。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完成縣醫院醫技綜合樓主體工程,確保縣中醫院門診大樓投入使用,規范和提高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效做好防控工作。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訓,深入開展「服務好、質量好、群眾滿意」活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統籌搞好人口工作,認真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獎勵扶助制度,深入開展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5‰以內。
努力發展和諧文化。堅持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方向,繼續認真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千台大戲送農村」、廣場文化周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爭取實施紅城、龍泉等6個鄉鎮文化站改擴建項目,建成30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新建45家村級「農家書屋」,實現村級「農家書屋」全覆蓋;積極擴大農村有線和無線數字電視用戶覆蓋率,新增用戶2000戶。下大氣力加強網吧等娛樂性場所監管,規范和凈化文化市場。?
(五)建管並舉,繼續改善城區環境
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並舉,完善功能與強化管理齊抓,優化環境,提升形象,強化縣城的龍頭帶動作用。
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完善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增強城市發展的科學性。加快城區建設步伐,全年計劃完成城建投資2億多元,重點完成翻山嶺水庫城鄉供水水源工程、縣城玫鄉路和團結街、勝利街再延伸工程;建成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垃圾處理場;拓建永登六中北側1006號路、欣德嘉園南側小區道路和惠民路,全面改造人民街;啟動建設縣城人民公園;配套建設南城區供熱工程;規劃建設濱河路迎賓廣場和音樂噴泉廣場;啟動庄浪河縣城段水面擴大工程。全面完成城區主次幹道亮化任務。大力實施以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庭院綠化相結合的大規模綠化工程,積極開展「花園式」單位創建活動,擴大城區綠地面積。
加強科學化規范管理。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完善市容市貌管理制度和辦法,推動城市管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強化日常管理,嚴格落實以「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為主的三包責任制,在濱河大道等重點地段組建專門管護隊伍,始終保持嚴管嚴查態勢。強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突出抓好以垃圾清理、清掃保潔為重點的凈化工程,以交通秩序整治和馬路市場取締為重點的暢通工程,下功夫解決垃圾亂倒、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廣告亂貼等突出問題。
加大市場化經營力度。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創新城市建設融資機制,規范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推進投資公司運作,發揮國有資產四兩撥千斤的融資作用,多渠道吸納資金投向城市建設。進一步開放城鎮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行業市場,推動城市公用設施等資本的市場化運營,盤活城市存量資產,做足做活「以城建城」的文章。力爭實現城市經營性收入3000萬元以上。
(六)改革創新,著力增強發展活力
認真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創新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加快發展提供活力和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按照「政策引導、農機助推、試點示範、規模增效」的思路,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租賃、互換、轉讓、代耕代種、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動農村土地相對集中到產業化企業、農機大戶、種養大戶手中,加快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要把土地流轉和撂荒治理相結合,繼續清理閑置土地,加大開發整理力度,年內爭取再復耕撂荒地1萬畝以上;抓好龍泉費家灣、中川陳家井省列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開發整理土地5000畝以上。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科學指導,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主體改革任務。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深化企業改革。鞏固和發展國企改革成果,注重改革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協調性,按照「四個到位」的總體要求,大膽採取經營者持大股、整體轉讓、兼並重組、破產拍賣等方式,突出職工身份置換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打好企業改革攻堅戰。重點加快交通公司、塑料公司、縣水泥公司及物資公司等企業改制工作。嚴格規范企業改制中的產權轉讓程序,擴大國有資產監管范圍,提高監管水平,最大限度實現保值增值。下大氣力妥善解決改制企業職工安置、經濟補償、社保關系接續等問題,維護好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嚴格按照全縣總體要求,突出抓好「三定」方案的落實,進一步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突出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優化發展環境,推進行政審批法制化、科學化。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強化「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強勢推進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效能的全面創新,為全民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七)穩定為上,切實加強社會管理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穩定第一責任」,切實把保一方平安的措施落到實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加強平安建設。突出抓好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要認真落實「大調解」機制,以抓源頭、清積案、建機制、強基層為重點,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化解,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不斷完善「大信訪」機制,繼續落實縣級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和重點信訪案件包案責任制,高度重視和有效防範企業改制、征地拆遷、土地糾紛、涉法涉訴等問題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規范鄉鎮綜治中心運行機制,提高社會面技術防範水平;以解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管理;以著力解決制約公正廉潔執法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
加強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發展理念,深入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著力抓好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和企業的安全管理,抓好商場、學校、娛樂場所等公共聚集地的安全防範,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應急體系,加大救災物資儲備,增強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
加強市場監管。堅持不懈地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深入開展商務執法活動,維護正常有序的市場環境。尤其要突出加強食品、葯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的管理,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督網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非法行醫等專項整治,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八)執政為民,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以「創新強縣、創業富民、創優爭先」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執政能力和作風建設,讓人民放心,讓人民滿意。?
與時俱進,科學施政。政府全體工作人員要積極順應新形勢,努力加強理論武裝、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增強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積極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和領導方法,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和社會公示制度,提高科學施政的水平。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用基層的經驗指導實際工作,用個性的辦法化解共性的難題。
民生為要,務實執政。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到重大決策依民而定,安危冷暖唯民而系,多做群眾急需的事,多做群眾受益的事,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堅持不懈地改進作風,前移工作關口,下移工作重心,帶著感情做工作,帶著責任抓落實,做到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幫民富,措施在一線落實;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
規范運作,依法行政。切實推進「法治永登」創建,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正當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要認真實施政務公開,完善政府網站內容,大力推進電子政務。要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系制度,增強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干凈幹事,廉潔從政。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警示教育,築牢反腐思想防線,做到重責、慎權、淡利。要切實加強對公共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強化對重大工程、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加大審計、監察力度,堅決防止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堅決防止違紀違法行為發生。要強化對公務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努力建設一支勤政為民、清正廉潔,團結和諧、心齊氣順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有力監督下,開拓創新,創優爭先,努力把加快發展的宏偉藍圖變為富民強縣的美好現實!

D. 北京市平谷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區發展外部環境最嚴峻、面臨困難最多、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們在危機中搶抓機遇,在困境中迎難而上,最終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主題,牢固樹立「生態立區」理念,大力實施「三產帶動」、「工業強區、旅遊富民」發展戰略,奮力拚搏,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全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一、以「保增長」為主線,全區經濟在困境中破浪前行,取得了快於預期、好於預期的發展成果
三次產業齊頭並進,新興業態彰顯活力。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8億元,同比增長10%。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四位一體」300萬只蛋雞項目開工建設。峪口禽業新建5個蛋種雞基地。完成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動物疫病診斷、檢測和防控水平保持全市一流。大桃增甜工程取得實效,特色果品面積繼續擴大,實現果品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27%。發展設施蔬菜1400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44家,全區累計達到432家,農民社員2.1萬人。工業強區效果明顯。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54.5億元,同比增長12.4%。興谷開發區支柱作用更加突出,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2%。一批韓資汽配企業增資擴建,國際食品工業園加速建設。北京市綠色能源產業基地(1)正式掛牌,總投資9.5億元的中錦陽非晶硅薄膜太陽能(2)一期項目實現年內開工、年內投產,清大天達、坎普爾等項目開工建設,一年之內新能源產業快速成長為我區工業領域的新生力量。電控和普析科技園建設步伐加快。東高村鎮被評為「中國提琴產業基地」。品牌建設取得實效,4家企業產品被認定為北京市著名商標。建築和房地產業快速發展。預計完成建築業產值49.7億元,同比增長21.4%。房地產業實現稅收9.6億元。旅遊產業逐步壯大。丫髻山、大峽谷分別晉升為3A和4A級景區,千佛崖景區對外開放,漁陽國際休閑俱樂部建成營業。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積極打造精品村和示範戶,新發展市級接待戶100家。全年預計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4億元,同比增長15%。口岸物流(3)實現突破。馬坊口岸型物流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成聯檢大樓和各項監管設施,北京平谷國際陸港(4)啟動運行,與天津港通關對接,區域經濟開放程度大幅提升。總部經濟蓬勃發展。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較高知名度的總部企業27家,注冊資本30.3億元,總部新城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固定資產投資勇攀新高,財政實力顯著增強。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准確研判發展形勢,成立擴大內需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強化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項目調度,實施一系列確保完成投資任務的政策措施,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充分發揮了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億元,同比增長34.6%,剔除2008年高速路投資因素,實際增長120%。投融資工作取得實效。加強項目引進和包裝,狠抓前期工作,為項目及早落地創造條件,有力促進了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政府投資、社會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9%和43%。39個項目進入市、區綠色審批通道。進一步完善融資平台,增強擔保能力,全年融資19.3億元,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土地儲備實現突破。緊緊把握全市投資重點,爭取市級土地儲備資金20億元,高於其他生態涵養發展區總和。全區完成土地儲備面積1342畝,政府土地收益大幅增長,為有效拉動投資、新城開發建設和重大項目落地創造了良好條件。財政收支均創歷史紀錄。面對財政增收困難的復雜形勢,下大力氣挖掘稅源,建立稅收征管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出台《關於支持總部企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不斷加大組收力度,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預計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2.2億元(5),同比增長36.1%,首次突破十億元大關,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全年財政支出50億元,同比增長45.9%,在保基本、保運轉的基礎上,有效推動了全區重點領域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大,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進一步優化了機構設置,提高了行政效能。重構了新形勢下的涉農管理和服務體制,強化了政府對「三農」工作的統籌、指導和服務職能。搭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台和服務網路,建立一批土地信用合作社,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健全。12個村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啟動試點。組建首家小額貸款公司,完善銀農合作平台,拓寬了農民融資渠道。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50個。積極支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發和推廣,普析通用公司成為北京市食品安全檢測、監測技術研發中心。加大科技型企業服務力度,15家企業納入市科委重點支持項目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申請國家專利90項,建成市級創新型科普社區2個。創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工作通過科技部考核。信息化工作繼續向農村延伸,農戶電腦普及率達到31.6%。
二、以夯實基礎為抓手,新城組團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城鎮承載能力明顯提升
規劃編製取得成效,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所有鄉鎮域規劃、村莊規劃和新城10個街區控規深化方案編制完成,實現了區、鎮、村三級規劃全覆蓋。金海湖景區和鎮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報審待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即將獲得批復。平關路改建、胡黑路南延等4條道路工程基本竣工,京平高速馬坊、夏各庄聯絡線等8條道路建設有序推進。興谷集中供熱站建成運行,濱河集中供熱站進入調試階段。金海湖和馬坊消防站建設進展順利。天然氣長輸管道一期工程竣工。110千伏盤峰變電站完成改造,110千伏金海湖變電站開工建設。
土地一級開發加快推進,分散式多組團新城建設(6)翻開新的篇章。加大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改造力度,岳各庄舊村改造一期工程破土動工,江南山水生態社區、壟上人家、勝利家園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洳河西岸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新城1號地塊順利成交,白各庄村回遷樓主體完工。新城組團建設邁出堅實一步,夏各庄4個地塊和馬坊城建區北區土地一級開發全面啟動。金海湖特色小鎮回遷樓開工建設。
三、以創衛創生為目標,生態環境建設全面推進,涵養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生態區創建全面啟動,衛生區創建初戰告捷。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形成了全民創建的良好氛圍。改造老舊小區6個,封堵垃圾道2924個;整修城市道路18條,建設市容環境示範街10條,整治馬路市場4處,增設機動車停車位2300個、自行車停放處500個;拆除廣告牌匾2905塊,規范門前三包商戶2000餘家;傳染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食品衛生等各項指標全部達標,成功榮獲北京市衛生區稱號,為創建國家衛生區和生態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和環境建設卓有成效,節能減排扎實推進。頒布了《平谷區生態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平谷新城環境整治規劃》,為有序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完成造林1.75萬畝,綠化公路河道30公里。治理清潔小流域80平方公里,建設雨洪利用工程30處。積極開展迎國慶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創建5個市級環境優美鎮、65個文明生態村。下大力氣整治私建墓地,新建鄉鎮公益性公墓17處,平遷墳墓6.5萬座,形成了文明喪葬、保護環境、節約用地的良好風尚。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加強機動車尾氣和施工工地揚塵監管,拆除了一批燃煤鍋爐,淘汰黃標車1590輛,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7)達到81.6%,創造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繼續推廣新能源利用,建成太陽能浴室22處,安裝太陽能路燈2000盞,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0萬平方米、農村住宅節能改造300戶。發展節水灌溉2萬畝。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1%和8.8%,我區被市政府評為節能目標考核「超額完成」等級。完成全國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城區醫院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關閉2家化工企業,對60個規模豬廠進行了糞污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四、以「保民生」為宗旨,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環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760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870元,同比增長11%。預計城鄉居民儲蓄額達到113億元,同比增長19.7%,消費潛力不斷積累。商業市場不斷繁榮。認真落實家電、汽車和摩托車下鄉政策,廣大群眾得到了較大實惠。北大市場完成改造,西寺渠和勝利街綜合市場投入使用,建成便民菜店20個,新增農村連鎖便利店41家,商業便民設施更加完善。「平谷大集進京城」(8)活動獲得良好反響,我區特色農副產品廣受歡迎,大桃銷售工作圓滿完成。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2.7億元,同比增長9%。
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城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召開第一次社會建設大會,圓滿完成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社區規范化建設試點正式啟動,成立一批社區服務站,6個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林蔭家園、怡馨家園分別獲得「首都花園式社區」和「北京市優秀管理居住小區」稱號。紫貴庄園、漁陽公館等住宅小區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新建和改建城市綠地20萬平方米,安裝座椅300套。進一步完善城鄉公交系統,新購置公交車40部,緩解了百姓乘車難問題。積極落實《城鄉規劃法》和《土地管理法》,嚴肅處理一批違法建設和用地行為。農村發展條件日益完善。多種模式的新民居建設分批分期推進,黑水灣民俗接待區對外營業,井峪、向陽村、將軍關二期工程主體完工,羅漢石一期、張家台、東四道嶺、大東溝等村莊改造進展順利。「五項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開展,硬化街坊路180萬平方米,完成垃圾分類處理177個村,改廁9000座,新建公廁190座,實施了10個民俗村污水治理工程。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和諧社會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長抓不懈。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健全就業信息服務平台,開展城鄉「手拉手」就業協作,多渠道擴大就業,推薦勞動力成功就業1.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企業幫扶工作效果明顯,穩定了職工隊伍,未發生大規模裁員。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840人、綠色證書培訓2000人,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穩步增強。「五項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率先在全市完成公費醫療改革試點。統籌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為785戶社救和優撫對象翻建和修繕危房。城鄉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老年人優待政策全面落實,發放優待卡3.3萬張。為無保障老人發放福利養老金1.29億元。創建「殘疾人社區康復達標區」順利通過市級驗收,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0戶。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事業協調發展。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現爆發疫情和重症病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進一步完善,24家醫院和86個社區服務站推行隨診隨報制度,參保率達到99.3%。區醫院病房樓工程主體完工。堅持「六個一」辦學目標(9),強化教師和校長隊伍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質量分析、通報、獎勵等機制,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推進。高考本科上線率、總上線率和錄取率分別達到41.2%、96.7%和85.6%,三創歷史新高。學校教育布局調整步伐加快,撤並中小學校10所。完成中小學操場改造7個,15所學校達到新頒辦學標准。著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施「村村月月有演出」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紅歌會」、「桃花大舞台」、「同一首歌鬧元宵」、「大眾健身舞場」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全年農村電影放映2.3萬場次,送戲下鄉3600場次,送書下鄉6萬冊。區圖書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丫髻山廟會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組織第五屆全民健身體育節、籃球聯賽等體育活動,舉辦區、鎮、村三級運動會和體育賽事459場。國內首條國際標准徒步大道落戶平谷。競技體育再創佳績,獲得市級以上金牌8枚。大力開展「婚育文明靚桃鄉,幸福家庭促和諧」活動,新建和完善人口文化園地317個,80個村和社區達到婚育文明標准。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計生率達到96%。精神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以「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6家單位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開展「新中國成立60周年感動平谷60人」、「文明平穀人」等評選活動,樹立了可學、可比的文明典範。實施百場宣講到基層、千顆星報告講文明、萬件好事惠百姓的鄉風文明「百千萬」工程,著力推進智能廣播聯網建設、大眾讀書等13項鄉風文明建設工程,農村文明程度顯著提升。雙擁共建、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扎實開展,徵兵任務圓滿完成。婦女兒童、未成年人保護事業健康發展。
五、以「保穩定」為前提,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得到加強,「平安平谷」建設深入推進
堅決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主動接受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加強與區政協的溝通聯系,自覺接受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行政決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學化。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取得實效,政府信息公開有序推進,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得到保障。綜合行政服務取得明顯成效,全年辦結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4.3萬件。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法制村長」工程,「五五」普法取得實效。成功組織國慶游園活動,積極參與國慶閱兵和群眾遊行。深入實施「國慶平安行動」,大力開展「六大專項整治」(10),啟動環京平谷段「護城河工程」(11),全面落實社會面防控工作,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開展群防群治,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營造了和諧喜慶的社會氛圍。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堅決與等邪教組織做斗爭。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及時排除和化解了一批信訪問題。加強交通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監管,全區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強化應急管理,處置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部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政府執行力進一步提高。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防腐拒變能力顯著增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共同奮斗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結果。特別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有力地推動了政府工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向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工、青、婦等群眾團體、民主黨派、駐區部隊、駐區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總量規模較小,人均水平不高,加快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二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高端產業相對匱乏,加快增長方式轉變要求更加迫切。三是財政收支壓力持續加大,剛性支出呈現較快增長,鞏固和壯大稅源十分緊迫。四是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明顯不足,需要下大功夫提升消費環境,加快建設一批中高檔商業設施,及早解決消費外流問題。五是城市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違章建設、馬路市場等問題尚未根治,解決城市環境頑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六是節能減排壓力日趨凸顯,環境保護需要長抓不懈,生態立區步伐應進一步加快。七是住宅開發滯後,群眾購房壓力日趨加大,急需加快房地產開發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八是少數部門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風懈怠,建設服務型政府力度需不斷加大。九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還需傾注更多精力。這些問題和不足,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E. 白銀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白銀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城市轉型這一主線,以「項目建設落實年」和「全面效能建設」為載體,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克服連續乾旱造成的不利影響,努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扎實穩步推進,基本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初步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2.33億元,增長15.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8.28億元,增長33.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億元,增長1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1;大口徑財政收入28億元,增長1%,一般預算收入9.92億元,增長16.7%;財政支出58.98億元,增長37.71%;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5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3018元,增長12.78%。
一年來,市政府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科學發展上水平、黨員幹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進一步深化認識,完善思路,貫徹市委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推進白銀新一輪發展的意見和「融入中心、優化布局、區域聯動、科學轉型」的發展戰略,加強政府工作人員學習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突出解決問題,解決突出問題,城市轉型工作扎實有序推進,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抓機遇擴內需,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搶抓中央實施擴大內需等政策機遇,扎實開展「項目建設落實年」活動,全市在建項目達817項,同比增加121項,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增幅是近年來最大的一年,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
全方位爭取國家支持。超前謀劃,精心運作,爭取擴大內需項目200項,落實國債資金7.54億元,有45個項目竣工;圍繞保障民生、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節能減排、接續產業發展,實施了一批重大轉型項目。資源型城市轉移支付專項資金達到1.58億元,爭取省上調整了對我市的財政分配體制,靖遠、景泰納入省財政直管縣范圍。爭取地方債券1.5億元、中期票據融資1億元,市上和各縣區在城市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獲得國家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支持;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長43.32%。多方匯報反映棚戶區問題,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作出重要批示,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開辟了新通道。經國土資源部批准,調整了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准價。積極向國務院支持甘肅發展政策調研組系統反映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十二五」規劃和新興產業規劃研究啟動。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實行包引進、包建設、包投產「三包」招商引資機制,充分發揮企業、部門、產業園區和駐外機構的積極性,通過節會招商、掛職招商、小分隊招商等多種形式,提高了招商引資實效,項目簽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落地率有較大提高。宏達鋁業10萬噸鋁型材、新天際鋼材100萬噸管材線材、甘肅新北重專用車改裝等投資上億元的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市政府與湘電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擬建年產2兆瓦500套直驅型成套風力發電機組項目。全市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28項、簽約資金148.21億元,新開工160項,竣工126項,完成投資35.16億元,增長21%。
園區建設呈現諸多亮點。中科院白銀高技術產業園晉升國家級園區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完成投資10.82億元,增長48.6%,中科宇能實現批量生產,同盛公司可回縮安全型注射器投產上市;金輪針布擴建、白棉公司5萬錠棉紡生產線等項目開工。西區開發區完成投資13.28億元,增長34.65%,金大溝綜合治理項目投入運行,中集華駿擴建等項目順利實施。平川經濟開發區陶瓷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初具規模,國泰陶瓷建材城開工建設,華順陶瓷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白銀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三縣工業園區引進實施了一批新項目。
(二)抓創新調結構,產業培育實現新突破。堅持爭取國家支持和挖掘內部潛力結合,開拓市場和提升技術並舉,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著力培育多元支柱產業。堅持抓大增小,培育發展主體。有4戶企業被納入全省重點企業扶持范圍,市上重點扶持了30戶成長性較好的企業,設立了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當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戶。有色金屬及稀土新材料、精細化工一體化、機械及專用設備製造等產業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白銀有色集團20萬噸高純陰極銅項目一期建成投產,二期和貴金屬綜合利用工程、鉛鋅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開工;銀光公司10萬噸TDI技改擴建項目投產、12萬噸PVC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大唐景泰電廠一期首台66萬千瓦火電機組並網成功;中材集團日產4500噸干法水泥、雨潤萬頭種豬及150萬頭生豬屠宰生產線、會寧6000噸中葯材加工等項目加緊建設。多元支柱產業完成投資93億元,實現增加值122億元,分別增長34%和14.3%。
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和節能降耗工作。爭取國家、省級科技項目27項,實施市級項目130項,共投入資金0.16億元,有5個項目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申報專利156件。銀光公司技術中心晉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聚碳酸酯技術通過省級鑒定;長通集團國際熱核聚變裝置用超導電纜絞纜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甘肅化工研究院中試基地落戶產業園,甘肅礦用防爆電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我市。以技術改造推動節能降耗,華鷺鋁業電解鋁碳素系統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稀土公司工業鍋爐熱電聯產等項目開工。爭取中央財政節能獎勵資金0.69億元,有17個節能改造、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產能項目獲得國家和省上投資補助。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6%。
大力發展服務業。改建新建了一批農貿市場、配送中心,會寧新時代購物廣場、靖遠商業步行街、景泰農業生產資料市場、西區蘋果一條街、平川中恆配送中心等商貿設施建成投運,白銀道路運輸物流園區開工建設。開展「家電下鄉」活動,銷售產品3.1萬台(件),發放補貼454萬元。發展金融服務業,會寧會師村鎮銀行掛牌運營,組建小額貸款公司3家。完成旅遊投資0.76億元,世行貸款和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黃河石林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鄉村旅遊特色村示範點建設加快推進,建成了會寧雞兒嘴村、靖遠大壩村、景泰龍灣村、白銀民樂村、平川月河灣5個示範點,農家樂形成規模經營,實現旅遊收入1.6億元。
(三)抓「三農」保增收,農村經濟再上新台階。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積極開展抗旱生產,保障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播面積達到340萬畝,總產量60.75萬噸。落實農業綜合開發資金0.35億元,改造中低產田2.1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面積63萬畝、農作物良種400萬畝;改良繁育畜禽良種60萬頭(只);申報綠色食品認證6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8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日光溫室大棚、優質小雜糧、馬鈴薯、農作物制種、特色林果基地面積穩步擴大;草食畜牧業穩定發展,標准化養殖小區達250個,景泰大富、白銀區車路溝等奶牛養殖場基本建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達190家,完成增加值10億元,增長20.6%。發展勞務經濟,輸轉勞動力25.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9億元。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省級試點縣建設全面鋪開,市級試點村分區域扎實推進,舊村整治改造開局良好。落實扶貧專項資金0.68億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4項。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集體林權制度和水管單位改革全面推開。
(四)抓保障惠民生,群眾生活得到新改善。集中財力物力,解決了一批突出民生問題。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全市個體經營戶及注冊資金分別增長36%和130%,吸納就業人員1.4萬人。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取得顯著成效,城市低保對象新增0.43萬人,保障標准人均年提高204元,農村低保對象新增1.9萬人,保障標准人均年提高43元,共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71億元;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達1萬多人,供養標准人均年提高600元,發放供養資金0.18億元;城鄉醫療救助3.4萬人,發放救助資金0.29億元。為7190戶保障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0.18億元。制定出台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市老年兒童福利院、縣區綜合福利院開工建設,中信國安紅軍療養基地建成。落實抗旱資金0.47億元,動員社會各界捐款511萬元,救助受災群眾30萬人。
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0件惠民實事全面落實。出資1000萬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和全民創業資金,培訓勞動力4萬多人,開發城鎮就業崗位2.8萬個。引大入銀城市水源工程武川水庫壩體基本建成;解決了農村8萬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0公里、新增農村沼氣3.83萬戶。建設廉租住房5472套、27.36萬平方米,竣工252套、1.26萬平方米;改造農村特困群眾危房2.4萬戶。改擴建校舍16.12萬平方米、鄉鎮綜合文化站21個、農家書屋440個和農村鄉鎮「小超市」460個。招錄1763名大專以上畢業生充實到基層衛生院、學校、社區(村)。大壩灘綜合開發和金魚公園二期改造工程進展順利。東市區集中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完工。
(五)抓環境夯基礎,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完成交通投資10億元,平定高速公路會寧段建成通車,省道207線改造暨靖遠黃河大橋建設、白銀城區至四龍公路改造進展順利;完成農村公路投資3.6億元,農村道路網路更加完善、標准質量進一步提高。包蘭鐵路改造、營盤水至雙塔高速公路景泰段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加緊開展;電網建設項目進展順利,750千伏平川變電站即將建成,有5座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或開工建設。投資0.53億元,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9項,新補充耕地1.07萬畝。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億多元,會寧中川、靖遠平堡、平川種復等6項飲水安全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靖遠劉川、白銀區蔣家灣等6處大中型灌區改造工程進展順利;景泰中泉、平川旱坪川等7處大型泵站改造工程列入國家規劃,工農渠及泵站改造工程開工;新增有效灌溉2.5萬畝,興修梯田11.5萬畝,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06平方公里。爭取林業投資1.7億元,造林8.85萬畝。
「四大民心工程」項目進展良好。國電靖遠發電有限公司4號機組脫硫工程、白銀公司三冶煉ISP工藝「三廢」治理及綜合利用工程通過驗收;白銀公司銅冶煉污染治理精煉工程竣工投產,靖遠二電5號爐脫硫工程建成,銀光公司酸霧治理工程廢酸處理系統一即將建成,系統二進入土建及設備訂購。白銀、會寧、景泰城區天然氣工程建成投運。白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程投入運行;平川、景泰垃圾處理項目基本竣工,靖遠、會寧污水處理廠加緊建設。亞行貸款城市發展項目全面啟動、加快實施。白銀區文化廣場開工建設、吊地溝生態公園建設進展順利。
(六)抓統籌促和諧,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落實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2.22億元,減免了4.2萬名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研究制定了城鄉學校布局調整方案,改擴建寄宿學校60所,撤並115所。全面啟動校舍安全工程,落實建設資金3.19億元,安排項目163項,已竣工111項。西區中學開工建設。職業教育穩步發展,組建了職業教育集團,有1.4萬名中職學生享受國家資助政策。高考二本上線8354人,創歷史新高。
群眾健康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推行新農合制度,參合率達97.31%。籌資1.4億元,落實衛生項目45項,建成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12所鄉鎮衛生院、69所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式開業。市熟食品定點加工基地投入運行。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甲流H1N1防控工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穩步推進,建成農村衛生廁所2300座。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工作,開展抓典型、建機制和層級動態管理年活動,人口自增率為6.67‰。
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啟動了覆蓋全市的文化資源共享村級服務點工程,市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加緊建設,黃河石林書畫院寫生基地落成。兩個廣播電視欄目進入全省十大品牌欄目,「飛越白銀」大型航拍和「唱響銅城」歌手大賽取得顯著成效。市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啟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功舉辦第三屆「金鳳凰」少兒藝術大賽暨第四屆文化藝術節、「歌唱祖國」大型歌詠比賽等文化活動。文化產業穩步發展,西區文化商業街正式開業。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積極預防群體性事件,果斷處理了會寧「5?19」和平川「6?4」群體性事件。強化信訪工作責任,落實領導包案制度,集中化解信訪積案,解決了一批疑難信訪案件。民族宗教和外事僑務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偵破刑事案件1551起,破獲命案30起,命案破案率90.9%。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狠抓安全生產監督,開展了宣傳教育、行政執法、隱患治理三項行動和法制機制體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監管隊伍三項建設,推進煤礦資源整合,安全事故起數下降27.5%。
(七)抓效能建機制,行政能力有了新提高。扎實開展「全面行政效能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加強管理和創新機制相結合,努力提升行政能力。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了重大行政決策聽證程序、行政執法案件評查辦法、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辦法,受理行政復議案件21件,其中結案19件。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決策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案和建議、意見。以建機制、促落實、提效能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優化工作流程,解決了一些影響效能的突出問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已獲省政府批准,事業單位人事工資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核准了1214家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比例;清理行政審批項目933項,取消482項,減幅51.7%。市政務大廳實行「並聯審批」、「全程代理」,商務辦證鏈條事項辦理由47天壓縮到2天。深化政務公開,建立政府系統信息公開網站(網頁)338個。加大糾風治亂和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問題得到解決。強化效能監察,促進了重點工作、重點事項及時落實。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極其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審時度勢、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辛勤勞動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勞動者、投資者,向駐銀部隊官兵,中央、省駐銀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參與白銀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新的問題。一是經濟發展對國家投資的依賴性過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主導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兩高一資型」工業結構亟待改變。二是能源需求不足,加之新能源建設迅速發展,對我市以火電為主的生產結構帶來嚴峻挑戰。三是縣區吸引社會投資的能力還不強,缺乏支撐性的大項目、好項目,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縣域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四是符合國家鼓勵投資的項目儲備不足,前期工作還不深入,項目申報爭取難度較大,加之土地資源優勢逐步弱化,征地拆遷成本增高,項目落地難問題突出。五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不快,就業壓力持續加大。六是社會治安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七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作風不實等現象仍然存在。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F. 怎麼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一、在思想上,還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准確把握
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准確把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前,金壇正處在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的客觀要求,是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是提升農民生活品質、造福全市廣大農民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時,這項工作還可以擴大有效投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發展後勁。各鎮村、各部門務必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准確把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市農業人口還比較多,農村布局還不夠集中,村村之間發展條件還不均衡,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比如說:產業支撐不強,農村集體經濟不夠壯大;部分農村生態環境還比較脆弱;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還不夠充分有效,農村公共事業發展仍有欠賬;美麗鄉村建設,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還不夠高;農民整體素質有待提升,農村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的矛盾,等等。總體上看,我市農村建設尚處於由點上探索向面上推進的階段,需要針對突出問題,結合新的形勢,採取更加切實有力的舉措,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在工作中,還要堅持准則,把握關鍵
一是要堅持群眾自願,政府主導。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是主體也是直接受益者,群眾認同、群眾滿意是根本標准和最高原則。我們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切實把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有機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形成群眾共建、共管、共享的長效機制。
二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建設模式上不能搞「一刀切」,各鎮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可以按照優質生態型、產業帶動型、異地安置型、綜合提升型、扶貧示範型等類型,選擇符合本地城鄉發展趨勢、符合群眾發展需求的建設模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打造一批能夠彰顯不同村莊風貌、人文風情和山水風景的美麗鄉村。
三是要堅持產業支撐,項目帶動。立足既有條件,找准特色優勢,什麼產業最合算就發展什麼產業,什麼產業支撐最有效就打造什麼產業支撐,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培育壯大特色經濟,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
四是要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特色。良好生態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我們要著力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把「風貌整治、塑造特色」作為村莊建設的主導模式,切實做到彰顯青山秀水,突出鄉村特色,體現田園風貌,注重文化傳承,把鄉村建設成為與城市長期共存、功能與特色互補的美麗家園,讓農民待得住,讓城裡人願意來。

市政協經科委主任張根水代表調研組匯報調研情況:
2014年以來,我市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提供了政策保障。先後出台了「三年行動計劃」和「創建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建設目標、任務、工作標准和要求。劃出了專項資金,制訂了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二是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針對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涉及部門多、工作任務重的特點,市委政府建立了有18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鎮、村完善了相應工作班子。牽頭部門認真落實,建立了協調、考核、督查機制,篩選、落實了3個省級、8個常州市和本市的三級創建示範村和三級聯創示範點,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明確和建立了鎮為創建責任主體、村為實施主體、主要部門聯系聯動機制,推動了創建工作開展。三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全力配合,試點村艱苦努力,去年以來,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多個,修建道路6000多米,建設生活污水處理系統6個,完成投資1千多萬元。區域內已建設農家樂18戶。其中,上阮村結合省級農業示範園建設,創建工作基本成型。花山村投資700多萬元,完成了村民活動廣場建設,硬化了村內道路,收購、租賃改造民房300多平方米,改善了村級環境。
調研中發現,我市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也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為:一是資金缺口嚴重,投資渠道單一。我市目前創建村資金主要為上級專項資金、村級集體收入,僅以此為建設經費,絕大多數村無力承擔費用,甚至有可能大量增加村級債務壓力。二是時間緊任務重。從規劃到項目建設,只有一年時間,容易出現顧此失彼。三是上熱下冷,群眾熱情不高。美麗鄉村建設由於投入大、任務重、突擊性強,因此,鎮、村在工作中還有畏難心理,沒有排上重要位置。由於前幾年在農村中穿衣戴帽後的回潮,加上這一工作涉及部分群眾利益,使它在群眾中被認作形象工程,導致群眾參與度、主動性有待提高。
為了加快推進我市美麗鄉村的建設,建議:
一、強化宣傳引導,把政府推動與群眾自覺結合起來。
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群眾廣場文藝活動,召開村民大會等多種形式,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發動,讓基層干群了解這一工作的目標任務、內容舉措,講明優惠政策,明確群眾參與這項工作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通過組織部分有積極性的群眾到先進地區體驗等形式,引導和鼓勵村民、社會資本按照規劃在中心村、示範區投資興業,通過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獲益,來提高參與熱情。第三,按照規劃,鞏固全市現有新農村建設成果,減少基層群眾的顧慮,並通過加大對鎮村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增加市級財政投入的力度,加大資金預撥力度,營造上下聯動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規劃引領,把區域整體性與村級特殊性結合起來。
抓緊做好市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在市域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繼承好前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核心,按照推進城鎮化進程的總體思路,來整體布局全市的美麗鄉村建設,適當調整中心村(發展村)數量,防止逆城鎮化,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折騰。美麗鄉村建設要統籌發展,建議提前將市域范圍內所有農村的中心村(發展村)統一規劃,一旦開展創建,就能直接應用,防止心裡沒底,邊建邊改,前建後拆,造成浪費。要整合資源,握指成拳,使資源效能發揮最大化。根據「既有個性亮點、又有區域特色」的規劃原則,依據全市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布,編制具有金壇特色的各項村莊建設詳規,有重點地做好特色示範村內的基礎設施、景點設計、民居修繕、立面改造、村莊綠化和特色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真正做到規劃先行,引領發展。在規劃過程中,既要體現基礎性項目的標准統一,又要充分發揮各鎮、村的地域特色和優勢。規劃區域可以是一個行政村為單位,更應重視一個鎮幾個村的地域統一規劃。針對我市古跡、歷史遺存較少的實際情況,重視近現代建築、人文的挖掘與保護。在規劃工作中,邀請專業院校,科研機構為顧問,不宜全盤交託專業院校,科研機構,並更加重視村民意願,發揮地方規劃部門和土規劃師的主力作用,貼近民生、貼近村史、貼近資源,防止村村搞仿古造農游,不切實際的高大上,增強美麗鄉村建設對村民的吸引力。建議對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統一規范的建設標准。對村莊改造、綠化、農家院落等,則應融入歷史與現代元素,體現各自特色,以定性為主,盡量做到尊重現狀,少拆遷、不毀綠、不新佔耕地,以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要協調政府各專業部門的規劃,突出做好村級發展產業規劃,特別是特色村三產規劃,為村民、設施農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增收提供土地、留出空間。
三、強化綜合協調,把分散的、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
就我市目前的財力和村級收入水平,資金壓力是美麗鄉村建設最大的瓶頸。一是建議政府適當增加美麗鄉村建設投入,在資金使用上,應主要用於中心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示範區,對一般村的以下水管道、污水處理建設為主,以營造農村良好生態環境。二是在資金投入的渠道上建議適度集中。協調各部門,集中部門條線和市級資金70%用於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打造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通過一段時間的連續投入和建設,建一批成一批,推磨轉,就可能實現全市核心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全覆蓋。同時通過突出重點,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重點鄉村和區域,發揮典型引路和農家游轟動效應,促進鄉村旅遊市場的形成。三是要解放思想,形成合力。鄉村建設應堅持重點和一般的原則,對一般中心村,保留村而言,則應以污水處理的環境打造為重點,不宜大量投資。對部門之間政策法規相互矛盾的地方,涉及部門要轉變觀念,在用地方面探索通過總體平衡,內部轉換等,促進一般村群眾向中心村集中居住,通過突出營造鄉村生產生活環境,創新以投資換經營權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引入民資對三產和農業項目的開發,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減輕鎮村資金壓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四、強化長效管理,把突擊創建與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運動式的創建,這樣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完成大量的工程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突擊之後,要在長效管理上求突破,在持續發展上贏民心。一是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明確美麗鄉村建設管理的體制機制,提供必要的長效管理資金來源和渠道,確保隊伍人員不散,基本資金不斷。二是通過加快承包土地的確權工作,推動土地流轉,引導以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為主的區域農村產業升級,拓展村級收入來源,確保農民土地承包收入的同時擴大就業渠道。三是落實富民優先,放活、探索農村宅基地、閑置土地管理使用辦法,鼓勵村集體、農民、其它社會資本按規劃直接參與開發農家樂、鄉村旅遊項目,引導和鼓勵村民間的房產轉換,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讓農民得實惠,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緩解長效管理的資金壓力,通過典型引路,推動全市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
市政協提案委主任錢爭艷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鄉土文化保護和傳承,提出建議:
一、鄉村規劃要富有鄉村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在理念上應該堅持鄉村作為「鄉土社會」這樣一個原則。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不只是物理空間的建設過程,還包括文化空間,它是鄉村的情感共同體,它是這一地區共同生活的人群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價值觀等。建設美麗鄉村不能簡單地把城市規劃套用到鄉村規劃中來,水泥森林式的城市建築風格不適合農村,簡陋的、缺乏歷史沉澱的民居更不是美麗鄉村該有的模樣。目前我們的規劃大都請外地的大專院校編制,他們是無法在短時間詳盡地去了解每一個村莊的歷史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閉門造車、千村一面的現象。我建議發動我市的建築師、規劃師和工程師三師下鄉,深入鄉村實地調研,這樣:一可以保護我市原有的鄉村風貌,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築進行基本的文檔紀錄和必要修繕,二通過學術研究和實踐結合,打撈本土建築的風格特點,復興江南傳統建築文化,避免千篇一律的簡單民居遍地開花,同時,規劃不僅僅是建築道路的規劃,還承載起傳承當地歷史文化的使命。三可以鍛煉提高本地人才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水平,減少外來依賴。
二、鄉村建設要保護文化根脈。浙江省建設美麗鄉村採用「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有五朵金花之稱的四川成都三聖鄉不征地、不拆遷,農民就地變市民、農村就地變新城的經驗也值得借鑒。結合我市實際,我建議:1. 對於一些有歷史文化沉澱、有產業特色、有集中人口的大村我們堅決不能拆遷,要有意識地保護歷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態自然村,保持它的的自然地理形態和帶有鄉土氣息的傳統文化。2. 對農民自砌的沒有特色的原有建築結合江南建築風格進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既美化了村莊,又容易被當地百姓所接受。3. 重視地名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應該明確要求地名、路名、小區名稱用原先的名稱或已消失的村莊名。4. 承載當地村民歷史記憶的大樹要努力保留,不能保留的要移植新建小區並掛牌說明,讓大樹和地名留住歷史。5,非遺保護要與美麗鄉村建設共存,不但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身及其有形外觀,更要注意保護它們所依賴、所因應的結構性環境。不僅要重視這份遺產靜態的成就,更要關注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過程。否則,就會使原本活態的文化遺產變成毫無生命力的遺產標本。保護非遺就是守護鄉土民眾的精神家園,土地是農民的根,文化是農村的魂,只有像呵護土地一樣呵護這里的文化遺產,才能讓鄉村的歷史文脈得以傳承發展、生生不息。
三、美麗鄉村要彰顯個性。我們在培育和發展現代文明,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的同時,千萬不能忘記每個村莊有不同的自然風貌,而且在經過十幾甚至幾十代人的繁衍、孕育、生長至今,所形成的村風、民俗、傳統手工技藝等無形的遺存也各不相同,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打造美麗鄉村要堅持外在風貌與內在文化、保護傳承與改善人居有機統一的原則,發掘反映村莊個性的耕讀文化、民俗風情,提煉體現地域特色的產業文化、民間技藝,建設農耕文化展覽館、特色技藝體驗館、風味食品品味館等場所,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區、丘陵、平原、水鄉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整體推進古建築和村莊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村落人居環境的科學整治和鄉村休閑的有序發展,既讓廣大農民享受到現代文明的豐碩成果,又延續文化底蘊深厚的田園風貌,真正建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美麗鄉村」。
美好的故土家園是每一個人的鄉愁,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讓我們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復興和光大鄉村文明,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鄉愁的新記憶。
市政協委員吳振華就專項資金的整合利用進行發言:
一、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整合的路徑
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整合,實際上是如何處理好條條與塊塊的關系。因此,選擇好建設主體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否則整合了也是浪費,選擇好建設主體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規劃保留村。有一個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建設規劃。
2. 有一個很強的村「兩委」班子,威信高、能辦事。
3. 要有一定的建設基礎、經濟基礎和資金撬動能力,要有創建的願望。
4. 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便於聽取群眾意見、民主議事,提高建設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5. 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競爭立項。
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集中投入到某一個建設主體,這實際上是一個以塊塊為主的模式。如:交通部門負責村外的道路建設,住建部門負責村內道路和自來水通達和下水道建設,環保部門、城管部門負責污水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設施和村內環境整治,水利部門負責村內河塘清淤,林業部門負責村內綠化,衛生部門、民政部門、組織部門負責公共服務事業建設,國土規劃部門負責國土調整和規劃安排,建設主體負責所有的前期准備工作。但最大的難度是誰有這樣統籌安排的能力,統一組織好這些工作的實施,又有誰願意當配角做無名英雄。
二是以建設規劃、農工辦、水利局、農林局等條線部門為主,分別包干建設幾個規劃保留村,按照主要建設內容統一,主要建設標准統一來開展建設工作,其他部門給予密切配合和支持。
三是加大行政推動和行政考核力度,鎮村一體,共同向上爭取資源和資金,整合鎮村兩級資源和資金,共建美麗鄉村。
二、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管理
村「兩委」作為建設主體的責任人和實際執行人,要不折不扣做好長效管護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宣傳發放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如:有些地方、各個村民家庭定期打掃村域范圍內的衛生。市鎮共同承擔大部分保潔費用,通過銀行卡直接打到保潔員工資卡上,加大考核力度,市鎮給予一定的以獎代補。
楊國忠:
1、領導要重視。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力度。
2、部門要支持。將各分管部門的人力、財力有效地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建設好我市的美麗鄉村。
3、村民要參與。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改變老百姓事不關己的思想,將「政府要做」轉化為「我要做」的理念,提升老百姓的參與度。
4、特色要彰顯。「美麗鄉村」建設,要與我們的農作物相結合,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凸顯農村的味道,杜絕大拆大建而造成千城一面的現象發生。
呂金平:
1、加強調研,合理選點。政府選好點、選准點,村幹部和群眾積極參與,各部門全力支持,共同把基礎設施改造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2、突出重點,提升村級經濟收入。在規劃上突出重點,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的增收,提高農民的收入,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性、長效性。
3、創建的時間要合理。科學籌劃好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度。
施生華:
1、尊重科學,認真規劃。讓有熱心、有能力、知鄉情、敢創新的人參與到「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當中,積極吸收本地規劃專家、鄉鎮幹部、本土文人、當地村民的意見,形成符合當地水平,適應發展需求的規劃。
2、尊重自然,合理規劃。規劃要結合各村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和村民實際需要,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個性化素質、挖掘地方特色,營造田園鄉土風情。

G. 鄉村旅遊的配套設施那些最需要改進

5總則 5.1基本要求鄉村旅遊點硬體設施、安全標准及服務質量的基本要求可概括為:設施齊備,安全有序,衛生達標,服務規范。 5.2設施 5.2.1硬體設施齊備到位,遊客感知舒適。 5.2.2交通設施完善,交通組織快捷高效。 5.2.3各活動區的配套與安全設施齊全有效。 5.2.4環境配套設施如住宿、餐飲等功能完善,滿足要求。 5.2.5通訊設施完善,確保暢通。 5.3安全 5.3.1鄉村旅遊點須獲得當地消防部門的書面許可,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5.3.2配備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各項安全設施,確保鄉村旅遊的正常經營。 5.3.3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監督、操作規程,並確保嚴格執行。 5.3.4確保遊客參加鄉村旅遊活動的人身安全。 5.3.5安全配套設施及工具要建立完整的維修、保養、更新制度,有專人、專職負責。 5.4衛生 5.4.1鄉村旅遊點的環境衛生符合規定標准。 5.4.2制定各項衛生制度和措施,定期進行各項衛生檢查。 5.4.3遵守國家、地方政府的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 5.5服務 5.5.1樹立遊客至上,優質服務的宗旨。 5.5.2實行規范、標准化管理和服務。 5.5.3建立服務質量監督保證體系,定期進行服務質量考核。 6鄉村旅遊點質量等級劃分條件 6.1三星級 6.1.1鄉村旅遊點硬體設施 6.1.1.1 建築裝修 a) 鄉村旅遊點的主體建築和配套設施建設,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點,其建築形式、體量、色彩能夠充分地與周圍景觀及其氛圍相協調。 b) 鄉村旅遊點建築的內部裝修簡朴大方,在用材、內容上能充分體現民族性、地方性和農村特色。 6.1.1.2 住宿設施 a) 鄉村旅遊點的住宿設施內配備有足夠的冷暖設備或換氣裝置。 b) 鄉村旅遊點客房內配套設施與用具能做到配備齊備,且一客一換。 c) 鄉村旅遊點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統一收集、統一清洗消毒。 6.1.1.3 餐飲設施 a) 鄉村旅遊點餐飲設施建設能與鄉村旅遊點的整體環境相協調。 b) 餐飲服務設施規模能與接待遊客數量相適應,且能滿足遊客要求。 c) 餐飲設施設備完好,能隨時提供當地特色菜餚,且品種豐富、獨特性明顯。 6.1.1.4 衛生設施 a) 每一樓層均能分設男、女公用衛生間,其數量、分布能與遊客容量相適應。 b) 衛生間標志明顯且有防滑設施,室內設施齊備,盥洗室有門、水沖、通風良好、光線明亮。 c) 衛生條件能符合GB/T 17217-1998的要求。 d) 有殘疾人專用衛生通道與衛生設施。 6.1.1.5 垃圾桶(箱) a) 在鄉村旅遊點內能設置足夠的垃圾桶(箱),並註明標識。 b) 鄉村旅遊點內垃圾箱的數量與布局適當合理。 c) 鄉村旅遊點內垃圾桶(箱)體完好、有蓋,表面干凈無污漬,能及時處理桶內垃圾。 6.1.2 鄉村旅遊點布局 6.1.2.1 布局與分區 a) 鄉村旅遊點有明確的功能分區,且各活動區的分隔明顯、布局合理。 b) 鄉村旅遊點有足夠面積的綠化區域,植物與小品布置得當、環境優美。 c) 鄉村旅遊點內有明確引導和介紹標識,且美觀醒目,文字准確規范,位置合理,數量充足。 6.1.2.2 特色活動項目 a) 鄉村旅遊點能提供特色多樣的活動項目,活動項目有較強的地方性、季節性和參與性,能充分地體現當地農業(漁業)和農村特色,遊客感覺舒適有特色。 b) 鄉村旅遊點活動項目區域具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且項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覽、體驗等活動能有機結合,協調統一。 c) 鄉村旅遊點活動項目與其他旅遊點及附近鄉村旅遊點之間,具有較強的差異性。 6.1.2.3 鄉村旅遊點的功能管理 a) 鄉村旅遊點建立有機構健全、職責分明的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市場秩序優良。 b) 鄉村旅遊點設有常設性接待人員,接待制度健全,且設有面向公眾的旅遊咨詢電話和投訴電話,接聽及時。 c) 鄉村旅遊點有介紹鄉村旅遊點區位概況及活動項目等內容的小冊子或折頁,並同區內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客源穩定。 d) 鄉村旅遊點服務人員著裝有當地特色,態度熱情,服務優良,全體從業人員均接受過旅遊服務、安全等相關培訓。 6.1.3 鄉村旅遊點安全 6.1.3.1 鄉村旅遊點的安全設施 a) 鄉村旅遊點獲得當地消防部門的書面許可。 b) 鄉村旅遊點有足夠的消防、防盜、救護等設備,且完好、有效。 c) 鄉村旅遊點能保證各項安全設備的安全可靠,能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查,嚴禁使用有事故隱患的各項安全設施、設備;嚴禁使用超過安全期限的安全設施、設備。 d) 鄉村旅遊點危險地段的標志明顯,防護設施齊備、有效。 6.1.3.2 鄉村旅遊點的安全制度 a) 鄉村旅遊點能把安全工作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培養全員安全意識。 b) 鄉村旅遊點能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明確各崗位的安全職責。 c) 鄉村旅遊點相關人員能經常參加當地主辦的安全培訓和安全教育活動。 d) 鄉村旅遊點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預演、監督和及時匯報制度。 6.1.3.3 鄉村旅遊點的安全管理 a) 鄉村旅遊點經營管理與服務人員均接受過消防培訓,並具有緊急情況下組織遊客疏散、電話報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識與技能。 b) 鄉村旅遊點和遊客較為集中的地區配備有足夠的保安安全人員,以保證秩序和維護安全。 c) 鄉村旅遊點能向遊客提供安全衛生的餐飲服務,消毒措施到位,並有嚴格的定期監督、處罰和公示制度。 d) 鄉村旅遊點建立有相應的醫療急救措施,並配備醫務人員和遊客常備葯品。 e) 鄉村旅遊點建立有必要的緊急救援機制、突發事件處理及應急機制。 6.1.4 鄉村旅遊點衛生 6.1.4.1 衛生條件 a) 鄉村旅遊點的衛生設備和設施完好、無缺損,不漏水。 b) 鄉村旅遊點的衛生場所內無蚊蠅、污物,牆壁、隔板、門窗等清潔無霉斑、無脫落、無刻畫。 c) 鄉村旅遊點內無污水污物,無亂建、亂堆、亂放現象,空氣清新無異味。 6.1.4.2 衛生制度 a) 鄉村旅遊點內公共衛生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和檢查制度。 b) 鄉村旅遊點衛生良好有保障,餐飲場所能達到GB 16153-1996規定的衛生標准。 c) 旅遊飲食衛生具有嚴格的定期檢查和抽查制度,並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獎懲機制。 d) 鄉村旅遊點具有嚴格的衛生消毒設施與衛生消毒制度。 6.1.4.3 衛生管理 a) 鄉村旅遊點無遊客針對旅遊飲食衛生的投訴情況。 b) 鄉村旅遊點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的措施。 c) 鄉村旅遊點內的衛生便池能及時沖洗,做到干凈、無污垢、無異味。更多見 http://www.qz.gov.cn/lyfw/lyzn/zcwj/200803/t20080326_71222.htm

H. 金沙灣生態旅遊區的歷史詳情

金沙灣這片神奇的土地歷史源遠,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1226—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遠征西夏途徑桌子山下的山灣,看到灣後有雄偉的高山作為屏障,灣前黃河奔騰,兩座金色的山丘坐落在山灣里,使這位英雄贊嘆不已,於是決定在這里安營紮寨、點將布兵,並挑選了一名技藝高超,名叫約勒道日瑪的鐵匠從山中挖寶、從黃河取水,為其鑄造兵器、甲胄。鐵匠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吉思汗便把這片神奇的寶地賜給了鐵匠。並命名此山為烏仁圖什山(意為巧匠的鐵砧子)即桌子山。鐵匠有一兒子叫海若布力亥,生的猶如雄獅般英武、彪悍、武藝高超、力大無窮。一日,成吉思汗率部下到一個小山包後面視察;發現一隻老鷹正撕碎肉塊喂養一個小女孩,人們大為驚訝,成吉思汗認為此鷹是天神,是保佑人類的神鷹,為敬仰神鷹便在小白旗上繪制了神鷹圖,並將小白旗綁在蘇勒德旗桿上,稱之為查干蘇勒德。此山包得名為神鷹山。
民間百姓常拿肉食上山祭獻神鷹,並求神鷹保佑平安。神鷹曾經喂養過的小女孩,已長成了美麗漂亮的少女,有一天少女上山求神鷹保佑天下蒼生平安。突然七隻狼將少女團團圍住,碰巧被海若布力亥遇見,海若布力亥趕走了狼群。從此兩人相情相愛。鐵匠只因少女是漢人不許成親。海若布力亥便終身未娶,少女也終身未嫁,直至百年以後,在少女被救、海若布力亥與狼群搏鬥的地方長出兩棵樹,一顆為沙霸王,一顆為沙冬青,兩棵樹緊緊相連在一起,後人稱之為情人樹,蒙語海若布力亥,臧語諧音海勃灣,俗稱海勃灣沙灣即雄獅之灣,後人因此灣沙色金色輝煌,便起名叫金沙灣。
金沙灣正如民間所傳,東倚雄偉壯觀的桌子山、西望滔滔奔流不息的黃河水,是一塊風水寶地。相傳漢武帝時為征服匈奴在灣前曾沿黃河修築城池。岳飛征戰賀蘭山曾在這里駐扎,楊六郎西征時也曾在這里屯兵,西藏僧人傳經曾專門走過這里。2005年,北京雍和宮主持嘉木祥圖布丹及其弟子扎木斯仁,朝格吉樂大師親臨金沙灣,為金沙灣施法吟經。中國政協常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夏日親筆題書「金沙灣」。原烏海市委書記黃鳳岐為金沙灣作詩一首。
信步陶然到金鵬,乘風攬霧望野坪。
黃河西引蒼茫日,桌山東擎紫雲聲。
蒙古包容群落雁,哈達情聯四海賓。
爾君有興來觀感,馭馬牽駝做牧人。
從烏海市區出發沿機場路向北行十公里,,向東穿過京藏高速公路通道,金沙灣生態旅遊區便映入眼簾。
遠遠望見成吉思汗騎馬掛劍征戰的雕像庄嚴肅穆,一代天驕蒙古聖主的雄偉形象便會出現在的眼前。
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出生在斡難河畔的蒙古孛兒只斤氏族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剛出生時,父親也速垓巴禿兒,帶領將士們擊破了強大的敵人塔塔爾部族,俘虜了敵人主帥鐵木真。為了紀念這次重大勝利,父親將鐵木真的名字賜予了長子。鐵木真在動亂和苦難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當他確立了統一蒙古各部落的志向後,組織騎兵四萬,經過二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終於統一了蒙古。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貴族在斡難河畔聚會,擁戴鐵木真為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為了一統天下,親率20萬蒙古大軍,從東到西佔領了中亞西亞地區,一直打到現在的歐洲東部和伊朗北部。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六盤山清水(今寧夏靈武縣境內)的行宮里,終年66歲。
2002年張祥父子開發金沙灣時在灣內發現了成吉思汗時代的10餘種30多件文物,現在烏海文物博物館珍藏。為了紀念這位流傳千古的蒙古英雄,便建起了這座雕塑,這是蒙古民族的驕傲,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雕像北側,在同時能容納200多人就餐的蒙古包前,兩根高高直立的象徵著蘇勒德(軍徽)的旗桿,各安一支明晃晃的三叉,叉上有日月圖形,中間用細繩連接,上面垂掛著紅、黃、藍、綠、白五色彩旗。這些彩旗在微風下嘩啦啦的飄揚,彩旗上的圖案,好像有一匹駿馬騰飛。那三叉中間的一股像箭頭、兩邊形狀酷似一張弓,如挽弓搭箭放射之狀。你立於旗下庄嚴神聖,總覺得有些神秘。以為這里供奉著什麼神物。
其實,就是長矛、旗幟、弓箭。成吉思汗西征時,就是高舉著這面旗幟,用弓箭、長矛攻下西夏。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聖主,就把它的旗幟和武器仿製下來,豎於自家門前,逢年過節,必得朝拜,這是蒙古族通常希望興旺發達與幸福吉祥的象徵性活動的標志。

I. 鄉村旅遊發展

元月日至21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進行了調研。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及心態
(一)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上,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次與五十年代提出的「新農村」概念主要有三個不一樣: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樣。目前國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人均GDP過1000美元,總體上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新階段。就仙桃市而言,2005年,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億元,完全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內涵不一樣。這次的新農村建設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全面。五句話,20個字,緊扣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命題,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內容。三是目標和要求不一樣,這次的目標更明確、更具體。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五新」上,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二)當前的心態。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基層幹部群眾是「既喜且憂」。基層幹部喜的是新農村建設使「三農」工作有了新抓手;憂的是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時擔心政績考核難以過關。基層群眾喜的是農民有了新盼頭,政府會有新舉措,農村會有新變化。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村民王順軍喜笑顏開地對調研組人員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出力,群眾受益」。憂的是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的是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還有少數農民群眾則存在「急、怨、冷」的心態:一是「急」。期望值過高,恨不得馬上建成新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眾看到電視上和周邊村莊發展建設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幹部爭取不到政策資金扶持,沒有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礎條件較差,沒有致富門路,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漠不關心,冷眼相看。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仙桃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仙桃市現有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33萬畝,下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6個農牧漁場、653個行政村、470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農業戶22.01萬戶,農村勞動力62.67萬人,其中,外出打工勞動力11.5萬人。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元。全市現有農村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4900人,教職員工487人,2005年共培訓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萬人,有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影劇院19個、各類文藝演出團體198個;現有鄉鎮衛生院19所、醫務人員359名。現有農村敬老院28所,五保戶4040戶,其中集中供養戶3236戶;應享受最低收入保障人數達到3.1萬人,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107個,其中種植業類18個、養殖業類23個、流通業類76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大,200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村委會主任海選,共選村主任653名,農村的「雙代管」率達到100%。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1、見事早,行動快。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仙桃市就已做到了「四有」,即有專班、有試點、有規劃、有初步成效。五個試點,可以說是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2005年12月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馬清明任第一組長,市長陳吉學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農委、水利、農業、林業、建設、民政、衛生、教育等十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目前市委市政府重點抓了五個鄉鎮的五個試點村,即陳場鎮的園藝場、三伏潭鎮的栗林嘴村、張溝鎮的先鋒村、沙嘴辦事處的杜柳村、彭場鎮的挖溝村。五個鎮中有四個鎮及五個村都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詳細規劃。規劃中既有發展目標,又有實施步驟;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既有物質文明建設,又有精神文明建設;既有產業發展規劃,又有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既有點的重點建設,又有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總之,仙桃市認識早,行動早,領導重視程度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高,已取得初步成效。
2、典型特色突出,推廣性強。目前仙桃市新農村建設根據「以點帶面、引爆一片」的要求,推出的幾種模式,其規劃藍圖宏偉,產業特色突出,群眾基礎扎實,推進穩步有序,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是張溝鎮先鋒村模式(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先鋒村位於張溝鎮東南一隅,全村9個小組、419戶、1890人、耕地3530畝,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一個封閉落後的水鄉。1998年開始發展養鱔業,養鱔面積2500畝。2003年,由村支部發起,正式成立村養鱔協會,全村420多戶養鱔戶全部加入成為會員,協會為會員提供農資采購、養鱔技術、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先鋒村時,予以了高度肯定,並稱其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2005年,先鋒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戶平3萬元。村民陳水兵前幾年是貧困戶,早年父母雙亡,留下兩千元外債和一間破瓦房,如今靠養鱔致了富,建起了兩層漂亮歐式樓,用上了太陽能,媳婦也娶進了門。村裡的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村水泥路已修了3.5公里,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通,電話安裝了380戶,擁有手機1200多部。從2004年5月開始的村莊改造建設目前已改造民居250戶,計劃3年內改造完畢。產業的支撐,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規劃把鱔魚交易市場輻射到全國和東南亞。現在村裡劃了40多畝地,准備由一個外地老闆投資400多萬建成一個大的多功能的鱔魚交易市場。
二是三伏潭鎮栗林嘴村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栗林嘴村有12個組,3257人,752戶,4463畝耕地,養殖水面1200畝,種植面積3263畝。以前村級債務曾高達68萬多。近幾年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於2004年底引進朗德鵝深加工企業—盛勝鵝業,形成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了鵝產業規模化養殖、規范化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2005年三伏潭鎮發展朗德鵝8萬只,養殖戶達200戶,其中養鵝專業戶126戶,為農民增加純收入近100萬元。栗林嘴村農戶養鵝近3萬只,村裡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每年還有27萬元的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目前已完成水改任務,全村農民吃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安裝200多戶。固定電話安裝了585戶,擁有手機272部。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不少農戶門前也通了公共汽車,一天有8趟到市區。村裡開展了大規模的「一建三改」,目前已改廁300戶,建沼氣池100口左右,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改建任務。為美化環境,根治血吸蟲病,保障村民的健康,村裡投資對洛家河進行改道建設,長達2.7公里的改道工程完工後,還將對兩岸進行綠化和美化。村衛生室已達標。全村有2835人參加了市衛生局的大病統籌,每人出10元,可享受門診報銷15%、住院報銷兩千元的待遇。全村有50人享受最低收入保障,每人每年200元。為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下一步村裡打算利用閑置地修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娛樂休閑健身廣場。
三是陳場鎮園藝場模式(農場+市場+農戶模式)。陳場鎮園藝場始建於1992年,由原陳場村劃組而治,現轄兩個分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桔橙和水產優勢不斷鞏固提高,全場現有柑桔、臍橙面積1000畝,精養漁池面積800畝。園藝場是江漢平原果樹種植示範基地,桔橙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創產值6000餘元。「陳場蜜桔」被有關部門納入全國無公害食品評選規劃,倍受客商青睞,銷售商主動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全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在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支部開始謀劃村莊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在逐步實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戶公路建設,有樓房戶達80%。村容整潔,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充滿信心。
四是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模式(項目+業主+農戶(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農家樂項目為載體,吸引外來業主投資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於沙嘴辦事處西部,仙桃城區宜黃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是仙桃城區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較好,村民住房規劃有序,村級道路四通八達,且全是水泥路面,給排水設施齊全,有「仙桃臉面」之稱。2005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在學習借鑒成都、長沙城郊「農家樂」的基礎上,決定在杜柳村發展該項目。杜柳農家樂園依託「兩近」(離城區近,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區位優勢,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改造後的民居參與農家樂園的經營活動,採取自營和租賃經營相結合的辦法,農民既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也可依託宅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房屋租賃經營。據預測,杜柳農家樂首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達150萬人次,解決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就業,戶平可增收1萬元。二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6000多萬元,戶平增收5萬元。「農家樂」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己在全國各地逐步興起,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更呈興旺繁榮之勢。「農家樂」的興起,既為城裡人找到了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又可為村民增加收入,使農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又可提高農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仙桃市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四個一起抓」,即堅持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特色農業一起抓、整體規劃與試點先行一起抓、村莊改造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與調動群眾積極性一起抓,力求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重點是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板塊經濟。具體來講就是抓好「六個一」:一條魚、一頭豬、一隻雞、一棚鴨、一隻鵝、一棵樹,即以張溝為核心區,建設網箱養鱔特色園區;以鄭場、毛嘴為中心,建設科技型養豬示範核心區;以郭河、陳場、等地為重點,建設家禽養殖產業帶;以三伏潭、楊林尾、沙原為重點發展養鵝專業戶;以沙嘴辦事處等城郊區為重點發展「農家樂」和花木板塊建設。二是壯大龍頭企業。全力支持金威麥芽、外婆家水產、萬荷堂蓮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向農村延伸,重點抓好張溝先鋒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陳場園藝場等4個核心區改造試點。四是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繼續落實「一免」「三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三、當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總的看,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物質基礎、實踐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因素。
(一)認識上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我們這里經濟困難,群眾溫飽勉強解決,沒有能力建設新農村,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資金上的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但從調查的情況分析,資金上的短缺將嚴重製約新農村建設。一是村級債務嚴重,化解難。仙桃653個村中,負債的村就有573個,到2005年底止,累計負債3.6億元,其中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村34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7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有限。據測算,仙桃市村平「一事一議」籌資僅為2.3萬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對資金的需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仙桃市計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萬元左右概算,需投資5500萬元左右,國家政策性補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只能解決2500萬元,資金缺口3000萬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壓力大。2006年仙桃市落實中央、省相關扶持政策,配套資金總額比2005年增加近6700萬元,遠遠超過了市財政每年增長的可用財力。由於財力有限,部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為拿不出配套建設資金而無法實施,進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進度。
(三)體制上的制約。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致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處於空白,這些都將嚴重製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響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領導是關鍵。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議將農村小康建設領導小組歸並到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組織推進實施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仙桃市的幾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實踐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制定標准,科學規劃。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內涵相當豐富,對全國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我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湖北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標准。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體現了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議省委、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全面小康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盡快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階段性標准。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變動、土地整理、生產生活發展、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鎮建設等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規劃時應重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要求各地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以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原則。要按照「立足農村抓農村、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把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謀劃。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百鎮千村」計劃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陽光工程」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目標與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尤其要注意將農村區域調整中心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當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單獨的政府行為、幹部行為。四是要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新農村建設,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延及子孫的持久工程,決不能單兵突進,急於求成;要將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結合在一起統籌規劃、分階段規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三)重點突破,試點先行。針對我省實際,當前要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要以產業扶持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二是要以「一建三改」為突破口。建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是農村實現循環經濟、改善村容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要以提升農民素質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是農民,要加強對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四是要以化解農村債務為突破口。村級債務是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化解。五是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實施「村村通」等為契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建設。同時,要採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辦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要依據平原湖區、丘陵、山區;城郊、偏遠鄉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分別選擇不同的典型,進行重點扶持,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溫總理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上的一個大動作,一個戰略性舉措」。這充分表明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我們在仙桃市調查的情況看,他們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扶持一批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壯大。要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求國家加大對中部地區「村村通」公路的扶持力度,將現在每公里補助7萬元,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0萬元;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三是加大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農村「一建三改」的扶持力度,要求國家在減少「一建三改」項目的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加大對我省的資金扶持力度,將戶用沼氣池的補助標准由現在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四是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國家要求在2008年全面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希望中央支持我省提前完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要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將我省開展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與村級文化室的建設一並進行,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五是加快探索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在農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方面盡快試點,積累經驗 ,逐步推廣。建議國家盡快實施農村保障體系試點,並將我省列入農村保障體系試點省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