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村旅遊規劃項目有沒有成功案例推薦
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度假區項目就是一個相當成功的鄉村旅遊規劃項目案例,它是由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的,該項目努力打造成一個以「旅遊」為總抓手,帶動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的典型項目。以鄉村旅遊為主導框架,以景區化形成農村城市化結構,以第三服務產業帶動第一產業的經濟升級和相關第二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服務產業鏈,提高附加價值,帶動區域化發展,並且大幅度的提供勞動力就業,解決三農問題,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嶄新模式。讓本地人享受幸福,讓外地人感受幸福,是本項目設計的目標:
1、打造「幸福產業」
本項目中第一產業的「農業產業」無疑還應保留其重要的地位,要在項目中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發展。同時,根據項目需要融入休閑產業、會展產業、教育產業等等,形成各產業的有效互動,共同助力鳳凰谷形成獨具特色的——幸福產業。
2、營造「幸福環境」
對於項目地中的景觀打造、道路改善、旅遊項目融入等都放在整個項目宏觀的幸福環境的營造的前提下。
3、改造「幸福民居」
農民居住環境的改造是本項目重點內容之一。打造出真正符合農民的居住習慣,又從衛生、外觀、主題等方面與周邊環境匹配的民居,便是我們所倡導的幸福民居。
4、塑造「幸福農民」
完善其居住環境、工作環境、健康衛生環境等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民本身素質和技能的培訓,使其在片區內能夠承擔除種田以外的其它勞動形式,提高農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使鳳凰谷的農民向新時代的「新農民」轉換,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
如今,雲南開遠鳳凰谷已經成為一個幸福的鄉村旅遊度假區。
㈡ 學習鄉村旅遊發展這篇文章過後感受怎麼樣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回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答的村野旅遊形式。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㈢ 鄉村旅遊
鄉村抄旅遊作為新興的旅遊形式襲,是農業生產與旅遊活動的有機結合。人們也更加渴望在典型的鄉村環境中放鬆緊綳的神經,享受優美的田園生活輕松與愜意。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就其問題談到:對鄉村旅遊概念理解不深導致旅遊產品雷同缺乏特色,將鄉村旅遊簡單地理解為農業觀光旅遊,掩蓋其內容的豐富性,導致鄉村旅遊類型過於單一。盲目開發缺乏規劃,導致開發和運營中出現問題。鄉村旅遊的發展,關鍵點在於對特色的挖掘與合理的展現。
㈣ 誰可以推薦一篇關於旅遊環境的論文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概念研究
摘要在分析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和內涵,並對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
環境承載力2個相關概念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指出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解決生態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旅遊景
區有序、有節制發展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內涵;相關性分析
生態旅遊作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全
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發展,如何解決在生態旅遊開發與發
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人為因素影響與干擾整個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造成生態旅遊區的環境惡化問題,是目前旅遊學術界以
及旅遊景區經營者所關注的一大熱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
力就是在該系列研究生態旅遊環境問題中的一個方向和內
容,是實現生態旅遊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1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及內涵
1.1生態旅遊環境系統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生態旅遊
環境系統除了包含一般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非生物2大部
分外,還包括了人即生態旅遊者的要素。在該系統中,生態
旅遊活動可以抽象地認為是生態旅遊者對生態環境的體驗
和感知的過程,生態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是生態環境
可以說生態旅遊環境的本質是生態環境,它既包括了物理的
元素,即可以在物理三維空間定位的元素,也包括了在物理
空間內描述不了的因素,如各種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功能
和人類感知的元素,如生理、心理感受得到的「舒適」、「興
奮」、「刺激」和受教育等。
人作為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一部分,作為生態系統中的
絕對優勢種群,在生態旅遊環境系統中佔有能動性地位,具
有影響和主宰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生態位。首先,人是旅遊活
動的主體,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態旅
游業的核心,沒有了人,整個生態旅遊環境系統就失去了存
在的意義。其次,生態旅遊環境的本質是生態環境,生態旅
游環境系統就相當於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生態旅遊活動對
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流動、循環帶來了很
大影響,生態系統要在承受人類生態旅遊活動的壓力下,既
滿足人對生態系統體驗和感知的需求,又要滿足維護整個系
統各生物、非生物之間的物質、能量的平衡。由此可見,生態
旅遊者的活動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整個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是否能保持物質、能量以及信息平衡:當生態旅遊者的行為活動施加於生態系統後,生態系統仍能維持自身內部的
平衡,整個系統就會趨向於協調、穩定的方向發展;反之,就
會造成系統混亂,甚至毀滅。
1.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及內涵基於以上對生態
旅遊環境系統的分析,結合該領域前人的成果[1-7],筆者認
為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生態旅遊活動區域既滿足人對區
域內生態系統的體驗和感知的需求,又滿足其自身維護系統
平衡的能力。即生態旅遊活動所涉及到地域范圍內自然-
經濟-社會復合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資源及功能對生態旅
游活動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的承受能力,也就是生態旅遊環境
系統對外界影響的緩沖力,或者說是其在外界影響下的自我
恢復能力。它具有以下內涵:
(1)保護環境是生態旅遊區別於傳統旅遊的最大特點,
實現旅遊業發展的持續性、公平性和自然、社會、經濟協調發
展,達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旅遊的發展目標;生態旅
游環境承載力則以此為出發點,倡導促進保護或維護「自然
區域」,實行持續性增長,即環境必須因此而獲得凈收益,而
不僅僅是不導致現在環境狀況的惡化,從而實現旅遊業與社
會、經濟、資源、環境良性和諧發展的旅遊環境承載力。
(2)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生態旅遊環境系統有自我
維持和自我調節能力,在不受外力與人類活動干擾的情況
下,系統本身能保持自我平衡狀態;如果系統受干擾,當干擾
在系統可調節能力或可承載能力即「閾值」范圍內,則系統還
可維持平衡;但如果幹擾超過了這一「閾值」,則系統平衡將
受到破壞,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就是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
「閾值」。
(3)從承載力的角度出發,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作為
一種綱量,是生態系統承載力的一種特化,它是在生態旅遊
活動的壓力下,生態系統既滿足生態旅遊活動(即人對生態
系統體驗和感知的過程)的需求,又滿足維護系統內部各種
關系平衡的最大能力。
(4)生態旅遊活動是有責任的旅遊活動,因此生態旅遊
環境承載力是能夠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有效地維護地方特
色、傳統文化,使保護整個生態旅遊的環境能夠保持良性循環的旅遊環境承載力。
(5)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使當地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地方文化得到保護的同時,有更
多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保護的
旅遊環境承載力。
(6)生態旅遊系統的自我維持和自我調節能力能隨著人
類活動的改變而改變,具有很大的彈性和調節性。只要能找
出限制自然區域內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最小限制因子並
採取適當的改善措施,就能使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向更好的
方向轉化。
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結構體系
具有復雜結構的生態旅遊環境系統所反映出的生態旅
游環境承載力是生態旅遊活動與生態旅遊環境的紐帶和中
介,反映了生態旅遊活動和生態環境結構與功能的協調程
度。它涉及了社會、經濟、文化等要素,是一個受多因子影響
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和分類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
從生態旅遊活動主體角度來看,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分
為生活環境承載力、交通環境承載力、游覽環境承載力、旅
游用地承載力、自然環境納污承載力、社會經濟承載力;從
生態旅遊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包括生態旅遊者承載力(生態
旅遊者心理承載力)和生態旅遊資源承載力、「生態旅遊環
境承載力」(自然環境承載力)、生態旅遊業承載力(社會經
濟承載力)。從生態旅遊環境系統的角度來看,生態旅遊環
境承載力可以包括自然環境承載力、經濟環境承載力和社會
環境承載力3個分量。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最終是服務於區域的生態旅
游環境規劃與管理,從生態旅遊環境的角度在實踐應用方面
更為有效。綜上所述,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結構體系可以
通過圖1表示。
3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力
的聯系與區別
3.1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
力的相互關系旅遊環境容量是用於表示旅遊區所容納的
旅遊者數量,它是作為衡量旅遊環境承載力的一個分量指
標,一般用數值表示;旅遊環境承載力是以旅遊環境容量為
基礎,旅遊環境對旅遊活動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須是建立在旅
游區所能容納的旅遊者數量即旅遊環境容量基礎之上,它是
一種稀缺性非實物資源,作為一種綱量,用於一定時期內旅
游環境系統對人類旅遊活動的最大承載量(社會經濟、文化、
環境);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隨著生態旅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在環境科學的承載力理論和旅遊學科的旅遊環境
容量以及旅遊環境承載力兩者的理論基礎上強調了旅遊業
的可持續發展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即旅遊活動強度不僅僅
不損害當代人及未來人的利益,更強調旅遊活動強度在人類
代際間的持續性和公平性,且在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的同時,
生態環境能夠維持自身系統內部的運轉。生態旅遊環境承
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相互關系見圖2。3.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旅遊環境承載
力的區別
3.2.1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容量的區別。
(1)研究的承載對象不同。旅遊環境容量是旅遊區對旅
游者的最大負荷量,表徵其大小的指標是旅遊者數量[8];而
旅遊環境承載力指旅遊環境系統對人類旅遊經濟活動的最
大承載量,其研究指標不僅包括旅遊者人數,還應有社會、經
濟方面的指標,包括旅遊者密度、旅遊用地強度和旅遊收益
強度3個分項。
(2)服務對象不同。旅遊環境容量為防止旅遊區接待旅
遊人數超載提供量化依據,可在旅遊區旅遊人數總量控制、
規劃布局等領域得以應用[9-11],而旅遊環境承載力除了提供
旅遊區接待的合理旅遊人數外,還應提供與旅遊環境系統相
適應的社會、經濟指標,主要用於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3)旅遊環境承載力更強調了環境的主動性。旅遊環
境容量只用旅遊區承納的旅遊者數量作為唯一指標,這違
背了旅遊環境作為空間和非空間的對於實物和非實物要素
載體的本質內涵;同時旅遊環境對於旅遊活動強度的承載
並不總是被動的,它有積極主動性的一面,一方面表現在不
同旅遊形式的不等量的承載力值,另一方面,旅遊活動強度
一旦超出其閾值便會受到劇烈的破壞而導致旅遊地的衰落
甚至消亡。
3.2.2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與旅遊環境承載力的區別。
(1)旅遊主體不同。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旅遊主體是旅遊
者,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旅遊主體是生態旅遊者,生態旅
游者比傳統的旅遊者更具有環保意識,他們在旅遊活動過程
中除了滿足其旅遊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傳播環境保護的重要
性。
(2)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內開展的旅遊活動的目的不同。
開展傳統的旅遊活動目的僅僅為了發展當地的經濟,而開展生態旅遊活動不僅可以發展當地的經濟,更重要的是保護當
地生態環境與自然文化景觀,因為能夠開展生態旅遊的地方
經濟都較為不發達,只有通過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發展當地
經濟,才能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3)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旨在使一定的自然地域內的生
態環境得到可持續利用[11-12],強調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使
旅遊業今後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傳統環境承載力只是強調在
旅遊活動的同時,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並沒有強調其生
態環境是否能夠以相同的利用率得到持續利用,其保護要求
較低。
(4)旅遊環境承載力存在最大值和最適值,最大值又稱
飽和承載力,是旅遊承載的極限,超出該極限值則視為超載,
長以此往,旅遊環境系統會遭到質的破壞;最適值又稱最佳
承載力,該點既能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功能發揮最適,又不
會導致「疲勞」態,經濟收益也比較理想;生態旅遊環境只注
重最適值,不主張最大值,即使在最大值時不會導致旅遊環
境系統質的破壞,但長期處於最大值邊緣宜造成生態旅遊環
境的「疲勞」,也不能使同樣的旅遊活動強度在人類代際間實
現持續性和公平性。
4結論
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是隨著生態旅遊在世界范圍的興
起,在環境科學中的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和生態承載力的
理論基礎上,以及旅遊環境容量和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日
漸成熟而產生發展起來的。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意
義主要體現在2方面:一是客觀上它是實現生態旅遊與資源
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存與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生態旅遊環境系
統中找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各要素間的平衡點,達到社會總成
本最小(以環境為前提)、效益最大,具有可持續的發展意義;
二是主觀上它實現了對旅遊景區發展規模的約束,作為旅遊
景區發展的重要科學依據,有力地維護了旅遊景區有節有序
的發展,達到了最基礎意義上的可持續。
參考文獻
[1]崔鳳軍.論旅遊環境承載力———持續發展旅遊的判據之一[J].經濟地
理,1995,15(1):89-94.
[2]劉玲.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
學版,1998(9):38-41.
[3]孫道瑋、俞穆清,陳田,等.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以凈月潭國
家森林公園為例[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4(1):58
-61.
[4]李豐生,趙贊,聶卉,等.河流風景區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J].桂
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4(3):13-18.
[5]董巍,劉昕,孫銘,等.生態旅遊承載力評價與功能分區研究———以金
華市為例[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1024-1029.
[6]L MIE D W,STANKEY G H.carrying capacity:「Maintaining outdoor rec2
reation quality」[M]∥Recreation symposium p roceedings,suracuse.New
York:College of Forest,1971:122-134.
[7]崔鳳軍,劉家明,李巧玲.旅遊承載力指數及其應用研究[J].旅遊學
刊,1998(3):41-44.
[8]胡炳清.旅遊環境容量計算方法[J].環境科學研究,1995,8(3):23-
27.
[9]李春茂.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J].林業建設,2000(5):21-
25.
[10]鄢和琳.生態旅遊區環境容量確定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探討———以
九寨溝、黃龍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2,21(3):73-75.
[11]戴學軍,丁登山,林辰.可持續旅遊下旅遊環境容量的量測問題探討
[J].人文地理,2002,17(6):32-36.
[12]李慶龍.生態旅遊承載力問題的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04,6(3):
170-172.
[13]楊林泉,郭山.基於模糊線性規劃測度模型的旅遊環境承載力實證分
析[J].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3):23-27.
㈤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㈥ 鄉村旅遊有哪些類型
1、按核心資源分
傳統觀光型:以不為都市人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等,讓遊客入內採摘、觀賞, 享受田園樂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徵,在城內或郊區等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能為城市提供時鮮產品,又能結合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
休閑度假型: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草原、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領略自然生態、住宿度假等多種休閑度假活動。
2、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型: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為滿足城市巨大的旅遊需求,在原有農業和現代農村聚落景觀基礎上,以現代科技、現代美為主要特色。
邊遠型:距離城市較遠,一般交通不便,大多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發展相對滯後。
景區邊緣型:位於著名風景區的邊緣,大多依靠現有的旅遊資源,採取與景區結合的方式來發展旅遊。
3、按村落形態分
水鄉型:村落內水系縱橫,建築大多臨水而建。如江南水鄉村落上海嘉定區毛橋村、金山區畫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顯地勢落差。如浙南山區的麗水松陽縣安民鄉村;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廬莪山「畲鄉山寨農家居」等。
荒漠型:村落大都位於高原,瀕臨荒漠或位於荒漠之中。如隴東黃土高原區的窯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濱海型:村落位於海邊,充分利用漁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島前衛村、瀛東村、三門三特漁村、舟山沈家門漁港等。
草原型:村落位於平原或高原地帶的廣袤草原之中。如張北壩上草原的歐式風情度假村,還有內蒙古及西藏自治區以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度假村落。
㈦ 鄉村旅遊都從哪幾方面寫比較好入手
你是學什麼啊
要寫什麼東西啊?
這樣的問題叫我們無法具體回答啊
但是我還是可回以給你一點意答見的
我是學農村經濟管理的
所以你的問題有我一半的專業問題
我覺得你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目前很流行的農家樂等回歸自然的行為產生的原因,當然你寫論文首先要定義什麼是鄉村旅遊,深層次的挖掘出城市居民的鄉村游的原因所在以及社會根源
第二,分析目前中國以及國外的鄉村旅遊的發展情況,可以去一些農庄或者是農家樂考察一下,看的出來你不是一個隨便在網上炒一篇論文了事的人,所以你要不這個方面細寫
第三,當然是就是要提出你對整個鄉村旅遊的發展規劃啊
建議給完了,因為你的問題很寬泛,所以只能給你一點這樣粗略的想法罷了,抱歉!但是我以為你要寫好這篇文章的話,最好還是只從某個具體的鄉村旅遊形式開始,比如我個人喜歡的農家樂方式,這其中要看你是寫給誰看的,如果是農業經濟的論文的話就得加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影響和對增加農民的收入以及改變農村經濟結構等方面的意義了,這當然要求高些了
好吧就說這么多吧,你要和我聊的話,發郵件啊
[email protected]
㈧ 淺析鄉村旅遊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內容大怎麼寫
遠的可以參來照安徽西遞宏村案例,新源的可以真人秀綜藝節目比如《爸爸去哪兒》對鄉村旅遊的影響,然後展開,在當地旅遊網站上都會有大標題宣傳的,獲得可得性數據後就好繪圖直觀分析了,關於內容主體是有你的文章性質決定的,可以側重鄉村旅遊發展縱觀,也可以側重發展鄉村旅遊的影響。
㈨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和田來園風源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9)推介鄉村旅遊類文章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㈩ 美麗鄉村旅遊改造提升論文怎麼寫
採納以後來我這里拿論文。。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論文寫作,簡單的說,就是大專院校畢業論文的寫作,包含著本科生的學士論文,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博士生的博士論文,延伸到了職稱論文的寫作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寫作,即高校畢業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依據一定的論文格式和字數要求,對學習和工作的學術總結和創新。[1]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英文題名方法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實驗結果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