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村旅遊需要解決哪些方面問題
一、抄一些地方發展鄉村旅遊不考慮客觀實際,對投資開發項目不作科學論證和規劃。投資項目沒有成為財富反而變成了包袱。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是有前提的,要有交通條件、食宿條件、景觀條件、參與條件、購物條件等。鄉村旅遊的發展一定要與交通基礎建設、城鎮化建設、村容村貌建設、民俗文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進行,要根據客源市場的需求和旅遊資源的整合優勢來發展。鄉村旅遊的生命力在於鄉村旅遊文化的特色,在於遊客與景區服務的互動。
二、發展鄉村旅遊的資金不能單一地依靠政府財政,一定要多元化籌措資金。個人資金、集體資金、資本市場資金應成為投資主體。在資源配置要由市場來決定的時期,鄉村旅遊市場是否能在所要投資的鄉村形成和發育,是決定開發商投入與否的根本依據。資本市場的資金和個人資金的投入是要有回報的,財政資金應該是引導性、支持性的投入。
㈡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1)、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㈢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1)開發經營者的思想認識不足。鄉村旅遊業是一種農業和旅遊業相交叉的產業,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人們對鄉村旅遊業的認識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是只注重其旅遊功能,未以生產為核心,無農業經營收入,僅靠旅遊收入維持其發展;二是農業經營者只專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單一經營思想,認為旅遊業可有可無,如有些地方對旅遊者的接待,要視自家房屋的空餘而定。因此如何使農業和旅遊業得以交融,互為補充,形成特色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在景點建設和項目開發上缺乏科學的規劃,產品檔次較低
第一、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遠景設計院談到由於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內容單一,如觀光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民俗旅遊產品多限於民俗文化村、民俗節慶活動項目、民俗博物館等,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許多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無法跟上現代旅遊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項目模式雷同,重復建設。我國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尚不多見,各地開發模式雷同。在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許多地區一哄而上,既無市場考察,也無自身的民俗旅遊資源條件分析,結果形成了民俗資源開發無序,民俗村重復建設。如僅北京一地,以民俗風情為題材的便有三處:朝陽的中華民族風情園、懷柔的中國民族文化城、大興的中國第一文化村。
第三、人工傾向化、城市化嚴重。部分開發經營者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使其失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3)產業規模小,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完善。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國鄉村旅遊的項目存在著總體規模狹小的特點,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在經濟較落後的地區,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休息、娛樂、餐飲等設備,尤其是在貧困地區,交通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4)管理與經營體制不健全。一是大多數民營資本進入後,採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極不完善,任人惟親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內部管理混亂;二是立法機制幾乎空白,因項目雷同,爭奪資金等而導致的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等的市場營銷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制;三是在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於執法渠道不暢,執法手段不嚴,而使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旅遊開發到哪裡,環境破壞到哪裡」的局面。
㈣ 目前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還存在哪些問題
機遇與挑戰同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版在快速發展權過程中,還存在思想准備不足、基礎設施滯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整體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與爆發式增長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越是面對火爆的市場、高漲的積極性,越是要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努力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增長極。
「十三五」時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讓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從中受益。力爭到2020年,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返鄉創業看起來美做起來難。怎麼辦? 關注"返鄉互助「微信公眾平台
㈤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以及存在的問題急需求..越詳細越好!麻煩了`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回顧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及初步探索
1956年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該章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規(參見《人民日報》1956年6月24日第5版)。這是中央領導人中最早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
1960年4月,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為提前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奮斗的決議。決議指出:「中共中央制訂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是高速度發展我國社會主義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綱領。」
1963年12月,中央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草案)》提出,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要動員和組織大批城市知識青年下鄉參加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目的是要求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城鄉差別越來越大。
(2)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探索
1981年11月,國務院領導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今後經濟建設的方針》的報告中,號召全黨帶領和團結億萬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應運而生,為新農村建設鋪開了新的篇章。
1982年-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關注「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以促進農村改革和新農村的建設。
1996年10月,胡錦濤在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對新農村幹部隊伍的培育提出了要求,並先後開展了「三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以提高農民素質、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活動」(《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2063頁)。中央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開始實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並規定了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多予少取,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接著又提出改革農村管理體制,搞活農村經濟。2003年初,把農村改革列入四項改革之首,並把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列入第一項。
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其症結仍在於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沒有得到根本調整。
(3)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探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發展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卻不斷拉大,我黨針對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索。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概念,並把「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了「五個統籌」的首要位置。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命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2005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農業稅,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歷史。
2006年1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做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全面、扎實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參見《人民日報》2006年1月27日第1版)。 2007年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2004-2008年,中共中央連續出台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主題,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
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
㈥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鄉村景觀規劃復是關注農村經濟發制展,提升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由於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河南省現代農業設計有限公司專家道: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也豐富多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總體來看,鄉村旅遊還是一個新事物,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很多設計院經驗不足,規劃設計時容易出現景觀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質不高、生態環境破壞或同質性等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
㈦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㈧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鄉村景觀規劃是關注農村經濟發展,提升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由於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河南省現代農業設計有限公司專家道: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也豐富多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總體來看,鄉村旅遊還是一個新事物,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很多設計院經驗不足,規劃設計時容易出現景觀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質不高、生態環境破壞或同質性等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