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吸引15萬人打卡,安徽黃山市徽州溪口鎮祖源村有什麼魅力能吸引這么多人
旅遊行業的興起讓國內很多小地方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很多古城古鎮都吸引了一大批的遊客,安徽黃山市徽州溪口鎮祖源村歷史十分悠久,風景秀麗。而這個村子就在一年內吸引15萬遊客的打卡。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安徽的這座古村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吸引這么多人前來遊玩。
一個小山村能夠吸引眾多遊客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祖源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雖然祖源村並不是一個非常出名的村落,但是能夠將古建築,房子保存至今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詩人孟浩然就曾對安徽溪口優美的的風景就行了稱贊,小山村承載了歷史的輝煌,更是見證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2. 從化會議旅遊哪裡好玩
影途社溫馨提示:
1、碧水灣溫泉度假村AAAA
推薦1
天適櫻花悠樂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從化區城郊街西和村,佔地面積700多畝。四周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園內種植有數十萬株中國櫻花,顏色各異,品種多樣,是國內最大的賞櫻、品櫻、知櫻、玩櫻的景區之首選。景區以滿足創意休閑空間的需求為向導,以櫻花等自然生態山林為背景,結合「最好玩」的穿越游線——國櫻崛起之旅、最詩意的櫻花營地,集世界名花觀光、節慶體驗、戶外運動、營地休閑、生態養生等於一體的復合型生態主題景區。園內可以溯溪漫步、水上游樂,體驗漂游島嶼的慢生活和悠生活,感受自然萬物的空靈之美。浪漫櫻花林整個景區就是一個浪漫櫻花的大本營,也是賞櫻、品櫻、戀櫻的佳地。作為亞熱帶地區的櫻花,稀有罕見,更是具有新、奇、特的神秘吸引力。大面積種植塑造櫻花的壯觀美。成行、成片、成林,錯落有致,高低層次,是最美的櫻花體現。樹和樹之間僅有兩臂寬,走在樹林間,只覺頭上腳下身前身後都是輕緋淡粉,如霧如霞的嬌艷櫻花。
你還有不懂得歡迎網路影途社,免費咨詢。
3. 誰發表了建築師的策劃過程與行為科學
張大玉。
1964年出生,1995年獲碩士學位。
學術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其中包括。目前承擔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副教授,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居住區環境與居住建築設計等,男,與丹麥四家建築事務所合作。
(3)神木鄉村旅遊擴展閱讀:
張大玉研究介紹:
自1995年開始指導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教授、建築新技術(研究生)等,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Berlin)訪問學者(2003~2004),1966年出生。
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女、國家建委一局從事居住區與公共建築設計工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本科);德國 HWP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1992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1957年出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溝橋(宛平城)保護與展示》。
從事高等建築教育26年、建築與城市文化,開發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及公共建築設計。
1987年至1996年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工作,男。
出版的著作和譯作主要有,1938年出生、《博物館設計》。
完成的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女,獲學士學位、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唐山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研究,德國柏林建築獎協會(VAB)會員(2007~)、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ICAD中國總部)景觀設計師委員會委員。
同時招收「建築設計及原理」、鄉土建築與鄉村建設,全國競標中選方案:《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紀的住宅設計》、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3年起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競標中選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專題《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
歐陽文,1982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全國注冊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
浙江台州醫院前期策劃,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金獅獎,獲碩士學位:公共建築設計,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逆向工程中的數據採集與實驗技術研究」,雲南思茅人。
獲得國家級課題1項,專著《城市成長管理的空間策略》被批准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科研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居住區管理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一等獎),1965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觸摸設計》雜志編委。
現擔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負責人、建築評析、旅遊區。
黑龍江省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設計、「村落空間資源化」 (《建築學報》2006,作為指導教師率隊與清華大學。
主要譯著包括,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市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等近20餘項。畢業於湖南大學建築系、研究生與工程碩士等相關課程教學,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現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兼城市研究所所長。
論文30餘篇,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工作室學習國外的先進方法並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建築史論部部長。現在北京建工學院城市研究所從事建築設計、建築改造。
參與「北京建築外飾面材料綜合熱工性能優化設計研究」,北京大學城市規劃系博士,教授、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研究;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研課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
近年出版專著、研究和設計工作、結構總監)、湯羽揚。此項研究填補了國家在此領域研究的空白、民居文化研究。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村鎮規劃、黃河壺口風景區規劃,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多年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博士生導師、 「預制組合式房屋規范化研究」等。
1963年出生、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西安古城南門順城巷歷史街區改造規劃與設計,男,女、河南溫縣世界水景風情園等、2007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教學課程主要有:醫院建築前期策劃及設計過程的系統化控制措施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博(2001):建設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國外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
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女、北京城區既有多層住宅更新改造技術策略研究、全國「環境藝術學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歷史城市與建築保護設計、《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交民巷原比利時使館辦公樓保護》:建築設計。
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劃咨詢項目有,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設計管理工作。
2006年初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以及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張路峰,《城市問題》等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
全國注冊建築師考試委員會命題專家,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傳統空間聚落結構研究》。
在研項目為低標准住宅更新與改造設計和中國駐外建築設計研究。發表的論文有《從文化整體性上考察與研究我國傳統民居》,女,數字化設計研究。
曾獲原冶金工業部教學改革一等獎,2004年出版《小城鎮住宅建築節能設計與施工》。
專業研究方向為:國家支撐計劃「城市舊區土地改造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的子課題「城中村改造關鍵技術」研究。
主持起草《青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多項地方法律法規等文件,並多次組織聯合教學:教育建築;有多年的建築設計工程經驗、陸翔。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分別獲得首屆國際室內建築師,進修於義大利羅馬大學建築學院。
副教授(聘任教授):建築設計及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建築構造及結構選型)和綠色建築、住宅設計;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SOTEA、《建築師》,關注建築節能、室內設計。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國外城市規劃》等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產品設計」、丹麥及美國等參加專業培訓、國家經貿委虎峪園林山莊。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北京建工學院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與建築歷史理論教學工作、建築技術系列課程研究等、北京地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房地產導刊」、建築節能技術。
此項工作是保證醫院建築最終產品質量不可或缺的步驟和內容,日本國東京大學城市規劃學碩士。
傳統建築及其環境的改造與更新,男,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六部委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研究》。
研究方向、孫明,競標中選方案。擔任多門教學工作,開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內容。湖北省「三線」建設新城市的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工作,北京市發改委的「十一五」期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曾擔任湖南大學建築系教師,2007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前門歷史街區保護研究》、譯著。
2004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城市設計、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區鄉村旅遊建築(設施)發展研究」。
承擔課程、《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規劃指標分析》,教授、高丕基: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
4. 溫嶺市塢根鎮坑潘村人均收入3萬元的村子,到底什麼樣子呢
這里是浙江台州溫嶺市塢根鎮坑潘村,偶然的機會到這里旅行。來之前查了一下村子的資料,是這么寫的——“全村人口620人,外來人口21人,人均收入30000元。”
人均收入3萬元的村子,到底什麼樣子呢?帶著好奇的心一日游後,我不得不承認,即便對我這個走南闖北多年的人來說,這也的確算得上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坑潘,這個很不太容易被記住的名字的來因,和它久遠的歷史有關。
花溪村坑潘景區,來這里,談個戀愛吧。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塢根鎮東北部。
5. 藍勇的研究領域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歷史時期中國西部資源東調及其影響研究》
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長江三峽地區歷史地圖再現研究》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00年長江上游森林分布與水土流失研究》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歷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對西部環境的影響:途徑、方式和力度》子課題《西南部分》
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歷史時期西南經濟開發與生態變遷》
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長江三峽歷史地理綜合研究》
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中國內河公慈善救生研究》
8、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中華大典·地學典·自然地理典》
9、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清史·生態環境志》(西南及長江中下游部分)
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長江三峽經濟開發研究》
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湖廣填四川與清初四川社會》
12、教育部教學改革項目《高師歷史教學中加強人地關系思維的理論與實踐》
13、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八五」規劃項目《巴蜀文化與地理環境》
14、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重慶移民歷史與安置經驗總結》
15、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長江三峽歷史地圖集》
16、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歷史文獻中的重慶》
17、重慶市重點文科基地項目《長江三峽歷史地圖集》(夔巫圖組)
18、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巴蜀文化通史·交通文化卷》
19、重慶市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重慶歷史地圖集》
20、湖北省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三峽通史·歷史地理卷》 1、重慶市北碚區天府鎮旅遊規劃
2、貴州修文桃園河風景區規劃
3、重慶萬盛黑山谷風景區文化創意
4、重慶鼎道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古川菜創意
5、重慶石柱楓香坪鄉村旅遊風景區文化創意
6、重慶武隆印象公司川江號子文化創意
7、重慶北碚鄉村嘉年華景區文化創意
8、重慶市規劃局:重慶三國文化研究
9、重慶市規劃局:重慶文化分區研究
10、重慶市開縣秦巴古道研究 1、《中國歷史地理學》(獨立,面向21世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中國歷史地理》(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歷史時期西南經濟開發與生態變遷》(獨立),雲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4、《西南歷史文化地理》(獨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5、《長江三峽歷史地理》(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6、《四川古代交通路線史》(獨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
7、《古代交通生態研究與實地考察》(獨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8、《南方絲綢之路》(獨立),重慶大學出版社,1992年。
9、《三峽經濟開發的歷史反思》(獨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10、《中國三峽文化》(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西南交通貿易與開發》(合作),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12、《巴渝歷史沿革》(合作),重慶出版社,2003年。
13、《千古三峽》(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長江文明》(獨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15、《唐僖宗》(獨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二十世紀唐研究》(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17、《絲綢之路大辭典》(參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18、《中國都城辭典》(參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19、《三峽古鎮》(叢書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0、《詩城奉節》(叢書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1、《近2000年來長江上游森林分布與水土流失》(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22、《西三角歷史發展溯源》(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3、《重慶古舊地圖研究》(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
24、《近兩千年長江上游森林分布與水土流失研究》(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 1、《明清時期皇木采辦研究》,《歷史研究》1994,6。
2、《長江正源探索歷史是非的考辨》,《歷史研究》2005,1。
3、《清代滇銅京運路線考釋》,《歷史研究》2006,3。
4,《對中國環境史研究的四點認識》,《歷史研究》2010,1。
5、《乾隆「金沙江全圖」考》,《歷史研究》2010,3。
6、《隋唐開邊縣治考辨》,《中國史研究》1985,4。
7、《歷史時期三峽地區移民與經濟開發》,《中國史研究》1993,2。
8、《清代西南移民會館名實與職能研究》,《中國史研究》1996,4。
9、《有關先秦氣候的研究方向》,《中國史研究》2009,2。
10、《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的歷史軌跡和理論思考》,《史學史研究》2013,2
11、《宋「蜀川勝概圖」考》,《文物》1999,4。
12、《三峽最早的航道圖――峽江圖考》,《文獻》1995,1。
13、《中國飲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環境成因》,《地理研究》2001,2。
14、《近500年來長江上游亞熱帶山地中低山植被演替》,《地理研究》2010,7。
15、《現代歷史地理學給予歷史學的新啟示》,《史學理論研究》1995,1。
16、《近代三峽航道圖的編纂始末》,《近代史研究》1994,5。
17、《中國古代辛辣用料的嬗變、流布與農業社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1。
18、《南方陸上絲綢之路轉輸貿易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4。
19、《清代長江上游救生紅船制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4。
20、《清代長江上游救生紅船續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5,3。
21、《清代長江救生紅船救生地位和效果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2,3。
22、《西南政區教化名稱分布變遷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4。
23、《明茶馬貿易〈四川省四路關驛圖〉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2。
24、《明清皇木采辦遺跡考》,《中國歷史文物》2005,4。
25、《歷史時期西南荔枝分布的歷史考證》,《中國農史》1988,3。
26、《乾嘉墾殖對四川農業生態及社會影響初探》,《中國農史》1993,1。
27、《歷史時期三峽森林資源的分布變遷》,《中國農史》1993,4。
28、《歷史時期三峽地區農副業開發研究》,《中國農史》1995,3。
29、《明清時期三峽地區農業墾殖與農田水利研究》,《中國農史》1996,2。
30、《明清美洲農作物引進對亞熱帶山地結構性貧困形成的影響》,《中國農史》2001,1。
31、《湖廣填四川」社會經濟與生態效應的地名學研究》(合作),《中國農史》2007,4。
32、《從天地生角度看中華文明的東移南遷》,《學術研究》1995,5。
33、《中國區域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學術研究》2002、1 。
34、《刀耕火種重評》,《學術研究》2000、1 。
35、《中國經濟開發的歷史進程與可持續發展的反思》,《學術研究》2005,7。
36、《中國古代美女的地域認同文化研究》,《學術研究》2008,1。
37、《清代長江救生紅船的公益性與官辦體系的衰敗》,《學術研究》2013,2。
38、《中國地域方位嬗變與東亞大陸天地生背景》,《江漢論壇》2013,10
39、《南水北調與北人南遷的歷史地理背景》,《天府新論》2007,5。
40、《歷史時期中國野生犀象分布再探索》,《歷史地理》12輯。
41、《歷史時期三峽森林植被分布的演變研究》,《歷史地理》16輯。
42、《從歷史技術與環境互動的角度解剖中國西部》,《歷史地理》17輯 。
43、《連續地理部面的新切入點探索》,《歷史地理》18輯。
44、《唐宋川滇滇緬通道上的貿易》,《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0,1。
45、《歷史時期長江上游航道萎縮及對策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1,3。
46、《歷史時期西南經濟開發與生態變遷》,《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2,1。
47、《中國西南歷史氣候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2。
48、《唐宋西南城鎮分布的地理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4。
49、《清初四川虎患與環境復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4,3。
50、《對古代交通里程運用要審慎》,《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1。
51、《歷史時期中國楠木分布的地理特徵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4。
52、《清代四川土著與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徵》,《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2。
53、《明清時期西南城鎮分布的地理特徵》,《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1。
54、《四川居民個性特徵的歷史演變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3。
55、《唐代氣候變化與唐代歷史興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1,3。
56、《西部開發史的理論與現實思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2,3。
57、《中國歷史氣候與社會》(譯稿,合作),《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2。
58、《近代日本對長江上游踏察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3。
59、《燃料換代歷史與森林分布變遷》(合作),《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1
60、《採用物侯學研究歷史氣候方向問題的討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2。
61、《朦朧的理性探索》,《光明日報》1993,5,18。
62、《三峽經濟開發的歷史教訓》,《光明日報》1994,2,21。
63、《西南古代交通文化》,《光明日報》1994,10,3。
64、《小議地方史學觀》,《光明日報》1996,2,6。
65、《在繼續的基礎上創新》,《光明日報》1997,1,21。
66、《歷史上長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光明日報》 1998,9,25。
67、《歷史上長江上游的森林砍伐與保護的歷史思考》,《光明日報》 1999,7,30。
68、《西部開發的歷史回顧與反思》,《光明日報》2000,2,4。
69、《長江三峽人地關系的歷史思考》,《光明日報》2003,2,18。
70、《從移民史角度看三峽移民》,《光明日報》2001,10,16 。
71、《歷史上中國西部資源東調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光明日報》2005,11,29。
72、《三百年來中國南方冰雪災害及其影響》,《光明日報》2008年,3,23
73、《中國歷史地理研究透露出的現實關懷》,《光明日報》,2012,1,5。
74、《中國歷史景觀地理研究回顧與前瞻》(合作),《光明日報》2013,2,20。
75、《對「四川荔枝種植史」和「宜賓茶葉栽培史」二文的商榷》,《農業考古》1986,1。
76、《中國古代棧道類型與分布》,《自然科學史研究》1992,1。
77、《中國古代索橋形制及分布》,《中國科技史料》1994,1。
78、《嚴如翌的經世文獻的價值》,《清史研究》1996,3。
79、《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品評》,《唐研究》第二輯。
80、《近2000年長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推移與氣溫波動》,《第四紀研究》1998,1。
81、《從歷史地理角度看三峽特別行政區的建立》,《中國方域》2002,1。
82、《清代三峽移民與經濟開發》,《史學月刊》1992,5。
83、《三峽得名和演變》,《史學月刊》1994,3。
84、《楊貴妃食荔產地考》,《史學月刊》1988,1。
85、《區域歷史研究應有新理念和現實懷》,《史學月刊》2003,6。
86、《明代貢象考》,《安徽史學》1997,2。
87、《若干誤區的誤區》,《安徽史學》2000,1。
88、《川滇古道沿革初考》,《西南師院學院學報》1984,4。
89、《四川荔枝種植分布的歷史考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85,4。
90、《歷代西南人才分布的地域演變》,《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2。
91、《魏晉南北朝隋唐佛教傳播與西南絲路》,《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2,2。
92、《近10年來西南歷史地理研究綜述》,《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3,4。
93、《古代西南各民族交通科技與文化》,《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增刊。
94、《雲貴地區漢族移民的時間和地理特徵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5。
95、《新時期利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中國歷史的思考與展望》,《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4。
96、《20世紀運用人地關系思維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論與實踐述評》,《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5。
97、《西部開發史的反思與「西南」、「西北的戰略選擇》,《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0,4 。
98、《山川早水〈巴蜀〉與近代四川風情》,《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5。
99、《巴蜀休閑好賭風考》,《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1。
100、《巴蜀朝天地名變遷考》,《重慶社會科學》,2010,7。
101、《從歷史地理角度看四川地震災區的重建》,《西南史地》第1輯,巴蜀書社,2009年。
102、《明代貴州綏陽南宮木廠考》,《西南史地》第1輯,巴蜀書社,2009年。
103、《滇代滇銅京運對沿途的影響研究》,《清華大學學報》2006,4。
104、《中國西南地區傳統建築的歷史人文特徵》,《時代建築》2006,4。
105、《近代日本教習對四川文化教育的影響》(合作),《中華文化論壇》2004,2。
106、《巴蜀歷史文化二則》,《中華文化論壇》2013,4。
107、《近年來西南絲綢之路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8。
108、《論歷史學的求真與致用的關系》,《古代交通生態研究與實地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9、《歷史時期西南鹽業開發與環境變遷》,《史念海先生八十壽辰學術文集》,陝西師大出版社,1996年。
110、《古代重慶城市地圖與重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研究》,《2000年國際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1。
112、《人地時空學――歷史地理學發展的方向》,《浙江大學國際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113、《唐代長江上游的三大地域空間》,《盛唐地域結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114、《21世紀的史學新方向――關懷現實》,《21世紀中國歷史學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15、《多重因素下的明清西南地區產業結構和環境變化》,《人類社會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8年。
116、《蜀身毒道路線考證》,《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巴蜀書社,2008年。
117、《從地理環境、生產力、生產關系看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倒置與回歸》,《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9年。
118、《曬經石的歷史考察與南絲綢之路》,《中國人文田野》第1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119、《一張安寧河照片的歷史自然地理信息》,《中國人文田野》第1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120、《尋覓皇采辦之路》,《中國人文田野》第2輯,巴蜀書社,2008年。
121、《四川漢源明代皇木七年探秘記》,《中國人文田野》第4輯,巴蜀書社,2011年。
122、《清代滇銅京運運道考察記》,《中國人文田野》第5輯,巴蜀書社,2012年。
123、《廣元朝天關城門老照片判讀》,《中國人文田野》第5輯,巴蜀書社,2012年。
124、《漢源曬經石與南方絲綢之路》,《三星堆研究》第3輯,文物出版社,2007年。
125、《歷史教學中人地關系思維的理論與實踐》,《歷史教學》 2001,6。
126、《怎樣學習中國歷史地理》,《歷史教學》2003,3。
127、《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盡全空和人地互動》,《歷史教學問題》2005,4。
128、《川滇古道上的石門關》,《歷史知識》1994,6。
129、《高師歷史教學中加強人地關系思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高等師范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成果叢書》第七卷《歷史學分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130、《歷史教學應加強生態意識》,《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3,4。
131、《歷史上的水電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3,10。
132、《川滇、川黔古今交通路線擇向研究》,《公路交通編史研究》1985,6。
133、《貢荔古道》,《公路交通編史研究》1986,4。
134、《成渝間交通發展概述》,《公路交通編史研究》1990,2。
135、《「雲南站赤」商榷》,《公路交通編史研究通訊》1985,6。
136、《對「歷史上的小巴簡道」一文的商榷》,《陝西公路交通編史通訊》1985,6。
137、《萬勝入滇之界首何在?》,《重慶師范學院學報》1985,2。
138、《三峽歷史地理考證三則》,《重慶師范學院學報》1996,1。
139、《隋唐石門道之石門辨誤》,《重慶史學》1985,2
140、《重慶古史二題》,《重慶史學》1990,1。
141、《李永和藍朝鼎起義川南戰事補正》,《重慶史學》1991,2。
142、《四川地方史的可貴探索》,《重慶史學》1992,2。
143、《雲南荔枝種植分布的歷史考證》,《史志文摘》1985創刊號
144、《神州何處妃子笑》,《文匯報》1986,8,12。
145、《歷史上的陰平道與陰平邪道》,《文博》1994,2。
146、《四川古代棧道初步研究》,《四川文物》1988,1。
147、《米倉道的踏察與考證》,《四川文物》1989,2。
148、《關於「漢白帝城位置探討」有關問題的補充》,《四川文物》1996,3。
149、《四川屏山神木山祠考》,《四川文物》2001,11。
150、《四川漢源縣水井溝皇木采辦遺址考》,《四川文物》2011年,6
151、《重慶荔枝考》,《四川果權科技》1988,1。
152、《中國棧道》,《網路知識》1990,2。
153、《從地名看四川地區歷史時期的芭蕉生產》,《地名知識》1990,2。
154、《唐宋四川館驛考》,《成都大學學報》1990,4。
155、《元代四川站赤匯考》、《成都大學學報》1991,4。
156、《南方絲綢之路靈關、石門關考辨》,《成都大學學報》1992,3。
157、《南方絲綢之咱路線的再探索》,《成都大學學報》1994,3。
158、《「老四川」區域的文化特徵及形成原因》,《成都大學學報》1999,2。
159、《中國西南2000年來五種亞熱帶經濟作物分布變遷及影響》,《自然資源》1991,2。
160、《歷史上中國西南華南虎分布變遷》,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1991,2。
161、《歷史時期三峽移民與經濟開發》,《經濟地理》1992,4。
162、《野生印度犀在西南的滅絕》,《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版)1992,2。
163、《南方絲綢之路絲綢貿易研究》,《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3,4。
164、《現代歷史地理學對中國經濟建設的作用》,《科學··社會·經濟》1992,3。
165、《從歷史地理學角度看現在三峽經濟開發》,《科學··社會·經濟》1994,2。
166、《明清西南絲綢之路國際貿易》,《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2。
167、《清初四川虎患》,《文史雜志》1993,2。
168、《巴蛇食象新考》,《文史雜志》1993,6。
169、《「全蜀藝文志」的作者考》,《文史雜志》1996,5。
170、《古代西南的溜索》,《貴州文史叢刊》1994,6。
171、《三峽開縣秦巴古道研究》(合作),《三峽大學學報》2013,4。
172、《歷史時期重慶政區地名得名淵源初探》(合作),《三峽大學學報》2013,3。
173、《歷史時期三峽地區山地地質災害規律及其特點》(合作),《三峽大學學報》,2012,3。
174、《三峽地區教育歷史與現狀的思考》(合作),《三峽學刊》1995,4。
175、《三峽移民與川西南開發的新思路》(合作),《長江論壇》1997,3。
176、《漢中石門應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文史知識》1997,3。
177、《一部富有時代特色的區域通史》,《探索》2003,2。
178、《清代巴縣檔案中的皇木扎筏轉運個案》,《輿地考古與史學新說》,北京大學出版社,
180、《環境驅動與中國早期文化空間演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18。
181、《巴文化在今社會中的烙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8,2。
182、《重慶佛圖關名實及地理定位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中的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
183、《貴州威寧石門坎田野調查反映的環境變遷》,《明清以來雲貴高原的環境與社會》,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
184、Three scroll maps of the jinshajiang and the qing state copper transport system ,Nanny kim ,Mining monies,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societies, 2013-08。
185、《中國古代圖像史料運用的實踐與理論建構》,《人文雜志》,2014,7,15。
186、《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思考》,《光明日報》,2014,9,24。
187、《成化<重慶郡志>和萬曆<重慶府志>考》,《中國地方誌》,2010,2,20。 (1)雜文
1、《口舌田野》,《三峽論壇》,2012,6。
2、《田野隨筆》(1),《三峽論壇》2013,1。
3、《田野隨筆》(2),《三峽論壇》2013,2。
4、《奇幻地理的山水人文》,《國家人文地理》,2008,4。
5、《生活在辣椒時代》,《中國國家地理》2005,1。
6、《重慶火鍋——天下第一鍋》,《中國國家地理》2014,2。
7、《巴與蜀——四川盆地托出的「雙子星」》,《中國國家地理》2014,2。
8、《中國辛辣文化與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
9、《首先是要適宜生存》,《南方周末》2000,10,19。
10、《三分天下四川人:成都人、重慶人、老四川人》,《重慶晚報》,2001,8,26。
11、《盆地意識與暮氣傳統:比較四川、重慶人與雲南、貴州人》,《重慶晚報》2001,9,30。
12、《看古今巴蜀人體質容顏如何變化》,《重慶晚報》,2001,11,25。
13、《移民:文化傳播的酵母》,《北京日報》2003,4,14。
14、《歷史與現實——三峽經濟開發與重慶發展戰略》,《西南工商報》,1997,4,1。
15、《諸葛東渡金沙江以後》,《四川日報》,1987,6,22。
16、《重慶直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西南工商報》,1997,6,19。
17、《億萬斯年,滄桑巨變》,《中國三峽》,2008,1。
(2)雜論
1、《陳可之:畫家筆下的三峽世界》,《中國三峽》,2008,12。
2、《中國學術評價體系與系統三題》,《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5,1。
3、《維護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沉思》,《學術界》,2000,3。
4、《拍案驚奇——一個文抄公的抄書理論》,《社會科學報》,2002年12,5。
(3)序跋
1、《麻城孝感鄉——巴蜀荊楚共同的心靈家園》,凌禮潮《明清移民與社會變遷》,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2、《雲貴高原的土地利用與生態變遷序》,楊偉兵《雲貴高原的土地利用與生態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歷史重構序》,嚴奇岩《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歷史重構》,巴蜀書社,2009年。
4、《西南史地發刊詞》,《西南史地〉第1輯,巴蜀書社,2009年。
5、《既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中國人文田野發刊詞》,《中國人文田野》,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6、《麗江歷代碑刻輯錄與研究序》,楊林軍《麗江歷代碑刻錄與研究》,雲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
7、《於微深處的寶藏——活在重慶的寶貝序》,阿蠻、黃家驄《活在重慶的寶貝》,重慶出版社,2011年。
8、《清代廣西生態變遷研究序》,鄭維寬《清代廣西生態變遷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9、《三江文化年鑒》序,劉基燦《三江文化年鑒》,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漢水流域及蜀道歷史地理研究》序,馬強《漢水流域及蜀道歷史地理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巴蜀舊影》序,山川早水《巴蜀》中譯本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導讀序》,楊光華、馬強《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導讀》,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6. 陝西旅遊哪裡好玩
旅遊宣傳口號往往是一個地方最核心的旅遊概括。不了解一個地方哪裡好玩,不妨先從旅遊宣傳口號開始吧!小漁整理了陝西10個地市(設區市)的旅遊口號,哪一個你看了就想去呢?
西安:龍在中國,根在西安
西安歷史悠久,周秦漢唐等13個朝代在此建都,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世界范圍內,西安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其旅遊資源豐富,著名景點有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等。西安之前的旅遊宣傳口號「龍在中國根在西安」,大家覺得如何?最近西安正在徵集2018最新的旅遊宣傳口號,不滿意的親可以大展才華,說不定你的創意就被採納了呢!
更多精彩旅遊地推薦:
隱藏在陝西,它是中國的阿爾卑斯山,夢幻冬景猶如童話世界!
陝西黃河邊藏了個懸崖古寺,號稱「黃河第一奇景」,至今鮮為人知
西安以南1小時,這個景點藏著西安最香艷冬景,低調人少還免費
2018中國年,西安好玩好耍的新鮮旅遊信息大搜集,留著備用!
極限挑戰!陝西5大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景區,你去過幾個?
7. 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點有哪些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名單
北京市懷柔區
天津市薊縣
河北省遷安市
山西省清徐縣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
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
黑龍江省寧安市
上海市崇明縣
江蘇省句容市
浙江省安吉縣
浙江省嘉善縣
安徽省黟縣
福建省南靖縣
江西省婺源縣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
山東省榮成市
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
河南省欒川縣
湖北省恩施市
湖南省隆回縣
廣東省從化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
重慶市九龍坡區
四川省郫縣
四川省蒲江縣
貴州省桐梓縣
雲南省騰沖縣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
大連市金州新區
寧波市奉化市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名單
北京市
北京御林湯泉農庄
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庄
北京交道富恆休閑農庄
北京華坤庄園
天津市
天津市東淀都市型現代農業核心區有限公司
天津諾恩漁業生態園
天津市松江鄉村俱樂部
河北省
秦皇島市北戴河集發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漁夫水寨休閑農業觀光園
河北省灤平縣周檯子現代農業休閑園區
山西省
昔陽縣大寨村
山西省文水縣蒼兒會休閑農業園區
山西世泰湖休閑農業旅遊開發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天福祥生態農業旅遊區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觀光農業示範園
內蒙古香島生態農業產業園
遼寧省
阜新桃李園民族文化村有限公司
葫蘆島葫蘆山莊有限責任公司
鳳城市大梨樹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
吉林省
吉林市神農庄園有限公司
關東文化園
長春凈月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潭鎮
黑龍江省
寧安市渤海上京旅遊有限公司
甘南縣興十四村
漠河縣北極鄉
上海市
上海市奉賢區金色田園
上海馬陸葡萄藝術村
上海五庫農業休閑觀光園
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
江蘇省
江蘇天目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蘇州太湖胥王山休閑農業園
海門市海永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南京傅家邊現代農業園
浙江省
浙江省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
中南百草園集團有限公司
湖州吳興移沿山生態農庄
杭州同家鄉村樂園
安徽省
安徽恩龍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大浦鄉村世界
福建省
龍佳生態溫泉山莊
五龍農家樂
棋磐寨
永福高山農業旅遊區
江西省
江西省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
江西國鴻旅遊管理有限公司
上饒市田園牧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山東省
昌邑市綠博園
沂南縣竹泉村旅遊度假區
煙台市農博園
陽信縣金陽街道辦事處
河南省
中國銀杏嘉年華
河南省龍泉集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寧陵縣劉花橋村
湖北省
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
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彭墩村
武漢佳海——農耕年華農業風情園
湖南省
長沙千龍湖生態旅遊度假村
沅江德群庄園
湖南錦龍生態農庄
長沙浩博農庄
廣東省
廣東陳村花卉世界休閑農業園
梅縣雁南飛茶田景區
饒平綠島旅遊山莊有限公司
清遠根本農業科技扶貧喲險公司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田野生態農業旅遊區
上思縣十萬大山金花茶觀賞園
柳州農工商有限責任公司觀光農業旅遊區
廣西樂業縣草山王茶業有限公司
重慶市
重慶市永川區黃瓜山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農龍蔬菜科普休閑觀光園
萬州古紅橘主題公園
大木花谷
四川省
都江堰市虹口鄉高原村
華鎣山黃花梨度假村
四川省常樂酒業有限公司
綿陽市遊仙區老龍山生態農業旅遊區
貴州省
鳳岡縣中國西部茶海之心景區
湄潭縣桃花江田園休閑度假區
雲南省
雲南省昆明市福保村
宣威市萬松居民族園
麗江玉水寨風景區
甘肅省
慶陽市西峰區黃土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
敦煌市陽關鎮龍勒村
青海省
大通縣橋頭鎮向陽堡特色果品種植觀光休閑基地
樂都縣洪水坪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
西寧鄉趣農耕文化生態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萬義生態園
寧夏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華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板房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吐魯番皇家瓜園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園
大連市
長海縣大長山島鎮楊家村
青島市
大澤山葡萄觀光園
青島市枯桃花卉實業有限公司
寧波市
寧波大橋生態農庄
寧波天宮庄園休閑旅遊區
廈門市
小嶝休閑漁村
廈門五峰土樓生態庄園開發有限公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西部新絲路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桃源農業生態旅遊區
新疆新天冰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2011年度[3]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名單
河北省
涉縣、圍場縣
山西省
長治市郊區
內蒙古自治區
額爾古納市
遼寧省
寬甸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
集安市、琿春市
黑龍江省
鐵力市、賓縣
江蘇省
南京市江寧區、如皋市
浙江省
桐廬縣、遂昌縣
安徽省
績溪縣、寧國市
福建省
閩侯縣、漳平市
江西省
井岡山市
山東省
沂源縣、煙台市牟平區
河南省
鄢陵縣、新縣
湖北省
洪湖市
湖南省
張家界市永定區、岳陽市君山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恭城縣
海南省
保亭縣
重慶市
大足縣
四川省
成都市溫江區、汶川縣
雲南省
曲靖市羅平縣
陝西省
西安市長安區、鳳縣
甘肅省
敦煌市
青海省
貴德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賀蘭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縣
山東省
青島市平度市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名單
北京市
北京金福藝農番茄聯合國
北京市延慶縣井庄鎮柳溝村
北京鵝和鴨農庄
北京市密雲蔡家窪休閑農業集聚區
天津市
薊縣穿芳峪鎮毛家峪村
北辰區雙街鎮龍順庄園
西青區楊柳青鎮楊柳青庄園
薊縣下營鎮常州村
河北省
邢台臨城藍天生態觀光園有限責任公司
邯鄲永年縣文蘭種養有限公司
山西省
臨汾市堯都區卧虎山特色農業文化旅遊區
晉城市城區仕帝生態農業觀光園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九成宮旅遊景區
鄂倫春民族鄉鹿鳴山莊
遼寧省
盤錦鼎翔農工建(集團)有限公司
遼陽新特現代農業園區
沈陽農樂現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樂農庄園)
吉林省
吉林聖德泉親水度假花園悠閑公司
吉林省扶余縣官地泡生態園
黑龍江省
北大荒現代農業園
蘭西黃崖子關東民俗旅遊文化村
上海市
上海前衛生態村休閑農業旅遊聚集區
上海澱山湖金龜島漁村
上海聯怡枇杷生態園
上海崇明明珠湖景區
江蘇省
南通市海安縣中洋河豚庄園
張家港市永聯村
南京市高淳縣銀林生態園
泰州市江蘇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
浙江省
嘉興碧雲花園有限公司
台州市三特漁村休閑觀光農業園區
溫州市甌海白雲山農業觀光園區
安徽省
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
蚌埠市禾泉農庄
鳳陽縣藤茶山莊
福建省
南安市香草世界度假村
南靖縣雲水謠
寧德市上金貝畲家寨
江西省
江西得雨生生態園
江西新光山水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省
山東冠縣梨園生態旅遊有限公司
山東萊蕪呂祖泉旅遊區
德州馨秋種苗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
固始華陽湖生態旅遊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鄭州豐樂農庄有限公司
河南中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當道茶文化旅遊山莊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安福桃緣景區
京山丁家沖村休閑農業 觀光園
湖南省
長沙市滴翠山莊
郴州市桂陽縣奇秀山莊
岳陽市君山區虹宇生態農庄
常德市安鄉縣土生源避暑山莊
廣東省
廣東長鹿環保度假農庄
珠海市一棵樹休閑農庄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北流綠滿地提子觀光園
三江侗族自治縣丹州村休閑農業旅遊區
南寧鄉村大世界
梧州市藤縣石表山休閑旅遊景區
海南省
三亞小魚溫泉
興隆熱帶植物園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
文昌文亭休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龍泉鄉園)
重慶市
江津區四面山鎮四面村
長壽區「福村」香耕村文化體驗園
綦江縣永新鎮梨花山
四川省
成都雙流縣元聰萬畝生態休閑農業田園區
西貢市自流井區飛龍峽景區
瀘州市納溪區天仙硐景區
綿陽市北川縣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省
貴陽市開陽縣十里畫廊鄉村旅遊區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龍潭仡佬丹砂古寨旅遊景區
遵義市湄潭縣四品君旅遊有限公司-茶海生態園
雲南省
麗江拉市海美樂旅遊度假有限公司
西雙版納傣族園有限公司
宣威市虹橋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陝西省
漢中市城固縣桔園鎮劉家營村
榆林市神木縣陝北民俗文化大觀園
銅川豐潤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陽光綠都休閑山莊
渭南市臨渭區渭北葡萄產業園
甘肅省
甘肅省臨夏州觀灘溝生態旅遊經濟開發有限公司
酒泉市肅州區生態農業觀光園
青海省
湟源縣西石峽鄉村生態旅遊園
湟中縣萬聚源生態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金鳳區盈南生態園
寧夏賀蘭縣寧夏園藝產業園
寧夏鹽池縣哈巴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阜康市瑤池休閑農業園
庫爾勒市普惠休閑農業園
岳普湖縣達瓦昆沙漠休閑風景區
昌吉市杜氏休閑農業庄園
大連市
普灣新區東溝農業旅遊風景區
庄河市冰峪酒庄生態園有限公司
青島市
嶗山區王哥庄街道曉望社區
青島藏馬山鄉村旅遊休閑度假地
寧波市
騰頭村
寧海縣歡樂佳田農場
廈門市
廈門市同安區麗田園農家樂專業合作社
廈門市海滄區青龍寨果園觀光有限公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農五師怪石峪風景區
2012年度[1]
河北省涉縣、圍場縣
山西省長治市郊區
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
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集安市、琿春市
黑龍江省鐵力市、賓縣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如皋市
浙江省桐廬縣、遂昌縣
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
福建省閩侯縣、漳平市
江西省井岡山市
山東省沂源縣、煙台市牟平區
河南省鄢陵縣、新縣
湖北省洪湖市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岳陽市君山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縣
海南省保亭縣
重慶市大足縣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汶川縣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鳳縣
甘肅省敦煌市
青海省貴德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縣
青島市平度市
2013年度[4]
北京市延慶縣
河北省灤平縣
山西省榆次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遼寧省遼中縣
吉林省撫松縣、豐滿區
黑龍江省虎林縣
上海市奉賢區
江蘇省盱眙縣、興化市
浙江省上虞市、江山市
安徽省潁上縣
福建省長泰縣、順昌縣
江西省靖安縣、石城縣
山東省沂南縣、岱嶽區
河南省確山縣
湖北省谷城縣
湖南省桂陽縣
廣東省新興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
重慶市黔江區
四川省蒼溪縣、平昌縣
貴州省雷山縣、興義市
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彌勒市
陝西省平利縣
甘肅省永靖縣
青海省湟中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湖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五家渠市
8. 急求:改革開放30年陝西家鄉變化的論文
變化一: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9.9%、達到2579億元。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連年豐收,水果產量全國第一。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迅猛增長,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加速升級,金融、旅遊、物流等服務業快速成長。基礎保障條件明顯改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西部第一,鄭西客運專線、西安地鐵2號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等項目投入運營,渭河整治、引漢濟渭等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節能減排任務如期完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明顯。
變化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積極實施,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質量普遍提高。城鄉衛生服務網路更加健全,基本葯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立醫院等改革日益深化,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利益共建共享機制逐步推廣,流動人口、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得到更多關愛,社會管理服務和創新進一步加強,平安陝西建設深入開展,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變化三:文化建設成效明顯,文化發展活力大大增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愛國守信、勤勞質朴、寬厚包容、尚德重禮、務實進取的陝西精神不斷弘揚,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陝西人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公益性文化單位管理機制更加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產業快速壯大,精品力作不斷涌現,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變化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9268元增加到182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260元增加到5028元,年均分別實際增長10%和11.2%。居民家庭財產普遍增多、銀行儲蓄大幅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變化五: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亮點頻現。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混合所有制經濟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佔到半壁江山。13家企業上市,融資478億元。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財稅金融、科教文化等領域改革力度加大,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前完成。投資環境不斷優化,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均翻了一番多,新增29家世界500強企業來陝投資。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西安世園會成功舉辦,西洽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影響擴大。
參考:http://www.sxdaily.com.cn/n/2012/1101/c191-5004790.html
9. 太安鎮鳳凰山海拔多少
太安鎮鳳凰山位於鳳城市境內,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峰海拔836米,佔地120多平方公里。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