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國外鄉村旅遊

國外鄉村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07 08:32:05

A. 國外有哪些著名的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

美國迪斯尼樂園內觀光農業區的先進栽培模式

農業觀光園建設是當前我國農業轉型實內現增長方式轉變的一種容趨勢模式之一,它把農業功能從傳統的單一生產功能,轉變為生產觀光相結合的多元化功能;給農場經營者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加了利潤,通過觀光園建設吸引人氣,推進農產品的銷售流通;而且可以帶動農家樂、休閑、養生、渡假三產的發展;觀光園是一個發展農業綜合體的很好切入點,目前我國觀光園建設科技含量低,創新靈感少,沒有給觀光者帶來震撼的效果;主要問在於規劃設計創新度不夠,高科技元素結合少,經營者視野狹窄信息量少,不知從何入著手;以下為美國迪斯尼樂園的農業觀光項目,現摘錄供農場主參考。

B. 麻煩能人給我一些介紹國內外農業生態園現狀的文字~多多益善哦~

要:發展觀光農業是「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許多觀光農業生態園因為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造成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生態示範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性不強。文章提出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時應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顧的原則,結合實例探討了具體規劃方案,將生態園建成一個「生態農業示範園」、「觀光農業旅遊園」、「綠色食品生產園」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園」,最終實現生態園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觀光農業;生態園;生態農業;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1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2175(2005)03-0439-04

在「綠色」和「生態」概念日漸普及、農業和旅遊業產業地位不斷提升的今天,走觀光農業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觀光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旅遊[1]。進入21世紀,觀光農業將是重要的娛樂產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觀光農業生態園就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範、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2]。但是在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許多項目由於盲目開發或規劃不當而慘淡經營。本文就如何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進行規劃和設計方面的探討,以期對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設計和建設提供方法上的參考。
1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問題
1.1 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但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遊客。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1.2 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
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1.3 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其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難起到相應的生態農業示範作用,同時也不具備通過有機農業來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能力,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
1.4 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性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3]。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我們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觀光農業形成了完美的互補,旅遊科普就理所當然成了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發展的新方向。大多數生態園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當地大中專院校提供課外實習基地和小學環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導游素質較低,所以生態園很難發揮相應的教育功能,對周邊地區推廣和示範現代農業技術的效用性不強,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原則和總體思路
2.1 規劃原則和指導思想
2.1.1 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
生態園規劃應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電、食宿及娛樂場和度假村的進一步建設等[4]。另外,生態園規劃必須結合生態園所處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景觀,開發出具有當地農業和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遊精品,服務社會。
2.1.2 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
基於觀光農業生態園缺乏拳頭產品,難以深度開發的現狀,生態園規劃應以生態農業模式作為園區農業生產的整體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態旅遊型觀光農業精品。另外,要發揮生態園已有的生產優勢,採用有機農業栽培和種植模式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形成產品特色,營造「綠色、安全、生態」的主題形象。
2.1.3 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
生態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思想,採用生態學原理、環境技術、生物技術、和現代管理機制,使整個園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經過科學規劃的生態園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的設計實現其生態效益;以現代有機農業栽培模式與高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實現生態園的經濟效益;以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實現它的社會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相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
2.2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目標
通過科學規劃設計,現代化的觀光農業生態園應該是一個具備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示範園、觀光農業旅遊園、有機農業綠色園以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園,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統一。
2.2.1 生態農業示範園
觀光農業生態園設計採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布局,目的是通過生態學原理,在全園建立起一個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穩定和持續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生產力,獲得更多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實現可持續的生態農業,並對邊緣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進行示範,體現生態旅遊特色。
2.2.2 觀光農業旅遊園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將緊緊圍繞農業生產,充分利用田園景觀、當地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在體現自然生態美的基礎上,運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遊產品,以供遊客進行觀光、游覽、品嘗、購物、參與農作、休閑、度假等多項活動,形成具有特色的「觀光農業旅遊園」。
2.2.3 綠色食品生產園
在「綠色消費」已成為世界總體消費的大趨勢下,生態園的規劃應進一步加強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區的規劃,以有機栽培模式採用潔凈生產方式生產有機農產品,並注意將有機農產品向有機食品轉化,形成品牌。
2.2.4 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園
通過在園區內建設農業博物館、展示廳等,對廣大遊客和中小學生開展環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時應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及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把園區規劃成農業技術交流中心和培訓基地以及大專院校學生實習基地,體現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科普功能,進一步營造旅遊產品的精品形象。
3 生態園整體規劃方案
3.1 生態園功能分區規劃
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徵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採取適當的設計實現園內的功能分區,以惠東永記生態園為例,設計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範區、觀光農業旅遊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
3.1.1 生態農業示範區
生態農業示範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範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採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記生態園的新規劃中,稻田生態區「動植物共生系統」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5,6];果園生態區採用「立體種植業」式的生態農業類型,採用果園結合養殖的模式[7];魚塘生態區設計採用「食物鏈、加工鏈式生態農業」類型——豬鴨魚草相結合的種養模式[8]。這些生態農業類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由此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另外,為了提高生態園的經濟效益,生態園中蔬菜栽培區採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範性和參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區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遊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經過科學規劃後的生態園,將會以生態農業作為生態園主要的「生態旅遊」核心內容,體現「綠色、生態、示範」多種功能,可以成為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精品和主導產品。
3.1.2 觀光旅遊區域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態熱、回歸熱、休閑熱已成為市民的追求與渴望。生態園新設計著重把農業、生態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習作、農事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吸引周邊城市遊客在周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遊收益。
生態園規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綠色、健康、休閑為主題,在園內建設花藝館、野火樂園、綠色餐廳、綠色禮品店、農家樂活動園、漁樂區、農業作坊、露天茶座、生態公園、天然鳥林等休閑娛樂場所,讓遊客在完美的生態環境中盡情享受田園風光。
3.1.3 科普教育功能區
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發展是相統一的,旅遊科普是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的統一產物。旅遊科普是以現代企業經營機制,開發農業資源,利用農業資源的新興科普類型[1]。它的引入將解決目前困擾我國現代觀光農業和科普事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緩解我國農業科普客體過多的沉重壓力,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旅遊科普規劃時應遵循知識性原則[9]、科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例如可以通過在生態園中設立農業科普館和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等科普教育中心,向遊人介紹農業歷史、農業發展現狀,普及農業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還可在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設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究中心,採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種農作物,形成特色農業。這樣生態園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為大中院校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場所,同時也為各種展覽和大型農業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農技培訓提供場所。
3.2 生態園中其他規劃
3.2.1 園路規劃
依照園林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生態園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並結合園務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園路布局既不會影響園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園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園路布局主要採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使生態園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生態園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園林主幹道寬約5 m,用於電車通道和遊人集散;次幹道連接到各建築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園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寬1.2~2 m。
3.2.2 給水排灌工程規劃
生態園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園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遊人、園工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3.2.3 園區綠化設計
生態園內的綠化規劃,均以不影響園內生態農業運作和園內區域功能需求出發來考慮,結合植物造景、遊人活動、全園景觀布局等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全園內建築周圍平地及山坡(農業種植區域除外)綠化均採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幹道和生態公園等輔助性場所(餐廳、科普館等等)周圍綠化則採用觀花、觀葉樹為主,全園內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80%,落葉樹佔20%~30%,保證園內四季常青。總之,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
4 小結
「農業生態示範園」以生態學原理作指導,在全園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系統,使農林牧漁各業科學組合,各種模式物盡其用。最終達到充分利用太陽能,充分利用和保護土壤、水源和生物等農業資源的目標,為生態園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綠色食品生產園」建設採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有機農業栽培方式,主要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可作為生態園的拳頭產品,突破國際「綠色壁壘」,打開廣闊的國際市場進行出口創匯,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觀光農業旅遊園」和「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園」的建設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開設各種旅遊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旅遊科普,必將產生前所未有的社會效益。三個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生態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邁進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方向[10]。
隨著農業技術進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模式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它堅持多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將第一、三產業有機結合使現有農業發揮多種功能;同時園區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也為生態農業走上產業化,即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進行了模式上的探討;最後,這一生態園的構建模式也會對周邊地區生態農業的建設提供示範作用,為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農業生態園 農業生態園就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範、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我國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但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遊客。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二、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
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三、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其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難起到相應的生態農業示範作用,同時也不具備通過有機農業來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能力,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
四、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性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我們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觀光農業形成了完美的互補,旅遊科普就理所當然成了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發展的新方向。大多數生態園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當地大中專院校提供課外實習基地和小學環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導游素質較低,所以生態園很難發揮相應的教育功能,對周邊地區推廣和示範現代農業技術的效用性不強,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C.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D. 在國外,有哪些鄉村旅遊比較著名的地區

胡椒樹酒庄,坐落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著名產區獵人山谷。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喜歡在這里度假

E.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有什麼有效措施

國外的農家生態旅遊,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各個發達國家都意識到農家生態旅遊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政府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干涉,制定相關政策有效輔助政策。國外農家生態旅遊出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對鄉村地區旅遊、研究計劃、政府政策和行動缺乏關注,農家生態旅遊業發展制度和相關政策工具都較為缺乏。直到近幾年,政府逐漸對農家生態旅遊有了最直接的關注,並通過開發政策、土地和水資源管理計劃、提供人力和財力管理三種方式干涉鄉村的旅遊業發展。如,德國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農園法》,確立了市民農園的模式,並於1983年進行了修訂。法國在1941年首次制定了《工人農園法》,在1946年做了修訂;1952年又制定了《家庭農園法》,在1976年進行修訂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政府對鄉村「民宿」的發展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希望通過「民宿」的發展帶動鄉村的經濟,振興農業。

(2)農家生態旅遊參與區域結構調整。為了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歐盟對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1975年設置「歐洲區域發展基金」;1992年與Maostricht簽署的自主協議中第一次正式引入旅遊業;1999年「單一市場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成立,並將推動滯後地區的發展和結構調整、轉變受產業滑坡影響較大地區的格局、減輕鄉村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苦難、推動人口密度較低地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四項重點工作,其中農家生態旅遊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農家生態旅遊與鄉村社區的調整。1991年,美國國家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的州正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50個州中有30個有具體的目標和發展計劃,70%以上的美國居民參與了鄉村旅遊。1993年,英國每天接待鄉村旅遊者的人數為90000人,有84%的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鄉村旅遊。農家生態旅遊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升溫,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旅遊從風景名勝區滲透到各種鄉村區域,深入小村鎮,變得更加鄉村化。然而,農家生態旅遊的廣泛化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參與的機會和權利。以英國為例,約有25%的英國人經常到鄉村參與鄉村旅遊,50%的人偶爾在假日去鄉村度假,剩下的25%的人根本沒到過鄉村旅遊。沒去過的人很可能是因為不具備私人交通工具,而居住地附近又沒有農家生態旅遊的村莊。在農家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的關系中,人們逐步意識到如果鄉村旅遊政策是以提高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那麼就更應該關注在公共政策中統一社會經濟目標,合理地制定各個利益相關群體的分配機制和分配辦法。

(4)農家生態旅遊的統一合作。在美國西部,聯邦土地是重要的旅遊與遊憩資源。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1993年亞利桑那州共同簽署了聯邦理解備忘錄,包括了所有州聯邦機構的代表、亞利桑那州旅遊局、競賽與魚類管理局、州公園、土地、商業、交通、美國農業部、土壤保護委員會、印第安人事物管理局等多個部門。「鄉村旅遊發展計劃宣言」稱共同的目標是喚醒國內和國際公眾在聯邦土地上開發旅遊的意識,通過營銷鄉村旅遊機會,重點支撐鄉村社區的發展,在環境敏感的地區以獨特的方式取得經濟、教育和游樂等方面的利益。亞利桑那州旅遊促進委員會正在執行州鄉村旅遊發展計劃,通過統一機構支持鄉村社區發展旅遊。美國農業部運用該計劃作為農業部「經濟轉型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

芬蘭在1995年成立了鄉村政策委員會,包括了從政府部門到非政府機構的所有部門,委員會的工作任務包括協調鄉村發展尺度,推進鄉村資源的有效配置。委員會為了促進鄉村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在其下設立了鄉村旅遊主題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任務主要有:制定鄉村旅遊發展戰略和合作行動計劃;收集、分析區域層面上的鄉村旅遊發展項目的統計資料;制定鄉村旅遊的國家產品開發和發展規劃;在國家鄉村計劃中編輯和收集歐盟發展計劃;促進國內和國際鄉村旅遊市場的合作並促進形成鄉村旅遊的出口市場;與發展中國家農家生態旅遊交流學習;為鄉村旅遊發展提出建議、主動解決影響鄉村旅遊的問題。

F. 國內外鄉村旅遊地形象塑造現狀如何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1.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中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布局上主要分布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由於起步較晚,與國際旅遊者比較,國內旅遊者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初始階段的普遍特徵。而供給方面也多是開發層次較低,較淺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具體來講,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鄉土特色不明顯。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第二,多數地區缺少對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和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第三,產品形式單一,參與性不強,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第四,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首先,鄉村旅遊將繼續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方面是由國家對農村問題日益重視的宏觀政策環境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決定的,即工業化帶來了更多的有逃離工業環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鄉村旅遊將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歐洲國家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綠色內涵的重視、日本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發展鄉村旅遊在現階段則側重於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供需主體素質的提高,鄉村旅遊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內涵必然得到進一步發掘。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相符的。
最後,本土化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旅遊對鄉土民俗文化、鄉土地域特徵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這就需要純朴的民風來創造一個對旅遊者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圍環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保障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3、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對鄉村旅遊的認識,培養農民對農耕文化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從工業文明中逃離出來的人們要體驗的是地道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真正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鄉村旅遊產品。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發展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引進外資或者民間投資;以市場需求特徵為導向開發旅遊產品,做好營銷宣傳和市場推廣工作。
第三,政府在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使用和宣傳推廣等政策傾斜措施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規制。包括協助成立行業協會、鼓勵農民或經營者成立民間團體等。
第四,合理開發和規劃,改變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進行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注重參與性,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生態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相融。
第五,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行業的發展成熟離不開高素質的企業家。對於以創造「詩意的棲居」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來說,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特徵,對於從事鄉村旅遊的經營者來尤為重要

G. 想了解國外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請詳細說明下,謝謝!!

給你提供個專業、權威的。。。好的話加分哈!
據山合水易了解,在國外,很多學者都相當重視對鄉村旅遊規劃的研究,認為這涉及鄉村旅遊理論體系的構建,但目前對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在英語里,「鄉村旅遊」有兩種替代名稱,即agritourism(農業旅遊)和rural tourism(鄉村率喲),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傳統上將旅遊稱為觀光的國家和地區稱之為「農業觀光旅遊」從介紹國外鄉村旅遊的文章來看,國外關於鄉村旅遊的定義有以下幾種觀點:
歐盟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鄉村旅遊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遊活動,建立在鄉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經營規模小,空間開闊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旅遊類型。
有學者這樣界定鄉村旅遊的:位於鄉村地區;旅遊活動能夠是鄉村的,即旅遊活動建立在小規模經營企業,開闊空間,與自然緊密相連,具有文化傳統和傳統活動等鄉村世界的特點;規模較小,即無論是建築群還是居民點都是小規模的;④社會結構和文化具有傳統特徵,變化較為緩慢,旅遊活動常與當地居民家庭相聯系,鄉村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控制。
從以上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看出,由於鄉村旅遊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學術界對鄉村旅遊的相關概念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用以區別塵世旅遊和界定鄉村旅遊的最重要的標志。
山合水易成功案例《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北京延慶縣京西北鄉村旅遊綜合體策劃》
《西窪都市農業生態園提升策劃》

H. 目前國內外生態旅遊發展有哪些新研究和新實踐

有一種分類:文化型生態旅遊,科普型生態旅遊,生活型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型生態旅遊

I.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政策體系完整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1)制定相關完整豐富的政策體系。在發達國家,擁有完整的農家生態旅內游發展政策,如:農容家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行業管理、市場規模等。這些政策體系保證了農家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

(2)國外鄉村旅遊政策體系重視各種關系的管理協調。對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以及鄉村旅遊企業之間的關系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在政策上體現了對其關系進行調控、管理的機制。

(3)國外鄉村旅遊政策體系強調法律規范。國外鄉村旅遊發展較好的國家,都通過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鄉村旅遊企業在運營、遊客服務、接待設施設備、鄉村內外部環境以及安全和衛生等方面的行為,保障了鄉村旅遊的良好發展。

(4)國外鄉村旅遊體系強調業務指導。在鄉村旅遊的開發中,政府要對鄉村旅遊業的經營者和當地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既加強他們的環境生態意識,保護當地的文化,同時也要求採取措施積極避免鄉村旅遊開發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提高鄉村旅遊從業者的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旅遊的良好發展。

(5)國外鄉村旅遊政策體系強調規劃管理。政府往往制定詳細的農村地區旅遊規劃或鄉村旅遊規劃,對鄉村旅遊發展進行前瞻性的指導,從政府層面確定各個地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