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遊 » 絲綢之路自助游

絲綢之路自助游

發布時間: 2020-12-07 08:49:21

A. 絲綢之路旅遊自由行好還是跟團好

跟團好
傳統的絲來綢之路,起自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B. 絲綢之路深圳自駕游

絲綢之路是從西安開始的,我在大自駕網看到有一條絲綢之旅的自駕游線路你可以去看到一下。這里不能帖網址,你網路大自駕,進去點暑假自駕游,有一條從山東出發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C. 絲綢之路 自助游

交通
首先交通極其不方便,以前只以為雲南旅遊交通不便,後來發現甘肅更嚴重。甘肅目前恐怕是全國高速公里最少的省份,去甘南的高速居然只有40幾公里,其他都是山路國道,還比不上很多城市的內環線。不過這當然也和這里山多,土質特殊有關系,同樣一公里的建設成本就高出不少。但是也滯後了當地旅遊的發展,很多景點之間也就200、300百公里,班車卻要坐5-6個小時,要是假期短一點,去一次甘肅也就只能選擇去個甘南或敦煌了。
最好的辦法是到蘭州後,提前買好去敦煌的卧鋪票或去夏河的班車票,如果是3個人我建議直接在蘭州包車,這樣費用和坐火車然後在當地再找車差不多,但是卻能欣賞到絲路沿途的美景。而且時間上也比較節省,基本每一站只需要住一晚。因為從嘉峪關和張掖開始火車票就很難買到當天的卧鋪票了,都是站票或硬坐。因為過了西安鐵路基本就不提速了,所以火車最好還是買卧鋪,硬坐車廂經常要上下客不是很安全。
景點
由於時間和交通的關系甘南沒有安排去,所以只針對絲綢之路一線。
很多人都是選擇抵達蘭州後先去黃河石林,然後晚上直接坐火車到敦煌。這種走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時間,一般3天時間就夠了。
不過要感受真正的絲綢之路就只能沿著古絲路的遺跡去體驗。
具體的線路是:蘭州——天祝。烏鞘林——武威——張掖——嘉峪關——玉門——敦煌——安多——肅南——祁連山——青海湖——蘭州。全程8天時間。
絲路最美的景色恰恰就在旅途之中,而不是某個具體的景點,具體上來說是指的從天祝到張掖河西走廊這一段和張掖到祁連山肅南這一段,河西走廊這一段主要是感受今天依然生活在古絲綢之路上的自然人文景觀,這一段至今依然是絲綢之路上水土最為豐茂的一段綠洲。肅南這一段素有裕固族的迦南美地之稱,主要是祁連山腹地這一片區域,因為這里居住的牧民相對本來就少,所以有如仙境一般。

第一站 西安
我是一個不懂歷史的人 所以置身於十三朝古都 卻體會不到古城的滄桑和輝煌 非常慚愧
然而
賞過了夜色中的大雁塔 霓虹燈下顯得額外華麗 廣場上的噴泉也增添了許多生氣
去過了驪山下的華清宮 當年李隆基和楊玉懷沐浴的場所 果然氣派宏大 不免覺得有些奢侈
爬過了西安市外的華山 從智取華山路開始 登上了北峰 南峰 西峰 感受著華山的險峻秀麗 也經受著體力與毅力的考驗
登過了封鎖西安的城牆 租車騎行繞城牆一周 從四面八方感受著西安這個城市
看過了陝西省博物館 了解了一些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西安的古代歷史
吃過了西安各式小吃:擀麵皮 米皮 糊辣湯 臘汁肉夾饃 羊肉泡饃 黃桂柿子餅 玫瑰涼糕 回民小酥肉 羊血冒餄餎 黃桂稠酒 卻還有很多沒有嘗過...

第二站 蘭州
從西安顛簸了一路抵達了蘭州
吃赫赫有名的蘭州拉麵是踏上蘭州大地的第一慾望
具備「清、白、紅、黃、綠」的蘭州拉麵便成了我們的早餐
筋斗的面條 讓人真的回味無窮
(P.S.五色, 即清湯、白蘿卜、黃面條、綠芫荽、紅辣子)
飯後 來到市區內的的五泉山公園
據說這里因為有五口泉而得名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泉基本都乾涸了
不過 清早逛公園 可以登山鳥瞰蘭州 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感受鳥語花香 十分愜意
隨後 來到了黃河岸邊 漫步河畔公園 感受黃河的氣息
這里的黃河很平靜緩和 沒有萬馬奔騰的洶涌
看到了所謂的「黃河母親」塑像 因為是人工建造 沒有淌淌流過的黃河更加給人帶來安詳
蘭州黃河上還有一座鐵橋——中山橋 號稱「天下黃河第一橋」 灰色鋼架結構橋梁
站在橋上 眺望滾滾向東流的黃河 忽而想感慨 啊!這就是孕育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的黃河
中山橋連接的一端就是白塔山,因山頂的白塔得名,塔在蘭州的每一個方向均可看到
一天時間 感受了蘭州 抹不去的是黃河與拉麵
留下一份遺憾 因為那天是周一 甘肅省博物館閉館

第三站 敦煌
敦煌 一直離我都太遙遠
在我的想像中 應該是具有古典與神秘的城市
終於有機會走進了敦煌.....
坐了一夜的火車 從蘭州來到了這里
首先看到的是久違的同桌 心中便充滿了激動與興奮
火車站外除了taxi跟大巴車 剩下的就是一望無垠的戈壁灘 滲透著土黃色的荒涼

叫了一輛taxi 我們前往沙漠中的美術館----敦煌莫高窟
相機是不能帶進莫高窟的 就只能用兩眼來拍攝
置身於窟中 壁畫、造像將我們環繞
兩千年前的壁畫色彩如今有些還十分鮮艷
各種造像的神態如今還栩栩如生
通過講解員的講解
讓我看到了古人對洞窟的開鑿的各種技巧
體會到了他們為提高空間視覺效果對壁畫的設計的用心良苦
更讓我了解了很多背後的歷史與典故
感慨古代人的藝術創造力啊 更為他們開鑿的高達35米的佛像而震驚
盡管我不是信徒 卻為此敬畏不已...
一上午的時間我們參觀了僅僅幾個洞窟
然而莫高窟又稱為千洞石窟 可想而知多少智慧 汗水與輝煌隱藏在背後
偉大的藝術宮殿 這一個上午又怎能讀遍

下午 去了鳴沙山
第一次親密接觸沙漠的感覺實在刺激
沙峰連綿起伏 沙脊有如刀刃 氣勢實在磅礴
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 脫下鞋子去感受沙粒的細軟滑圓
盡管沒有騎駱駝 沒有滑沙 在沙漠里徒步 拍照 也足以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很幸運看到了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如今的月牙泉乾涸許多 已經沒有曾經清瑩透澈,碧波盪漾,宛如新月的柔美
可是我們還是很慶幸 在這片神奇和美麗的泉消失之前 看過她的風韻

晚上 在沙洲市場吃著燒烤喝著杏皮水 感受敦煌帶給我們夏夜的清涼

由於時間問題 沒有去陽關玉門關 沒有去戈壁灘雅丹
我想如果有機會 還會再次拜訪敦煌 用更加充裕的時間去體會風蝕痕跡背後的雄壯與嫵媚

第四站 嘉峪關
對嘉峪關的印象--很好
嘉峪關是一個很小的城市 雖然跟繁華的上海比 少了許多熱鬧氣息 但是非常干凈清爽
在嘉峪關 你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公交車沒有站牌 可以隨叫隨停 彷彿taxi一般 交通十分方便
對嘉峪關的歷史文化了解很少 只知道這片土地上有讓人驚嘆的古長城的起點
所以在夕陽西下前 我們趕到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嘉峪關景區內非常美
平靜的九曲泉 雄偉的關城 蜿蜒的城牆
遠處有白雪皚皚的祁連山 連綿起伏的黑山
站在城牆上 放眼望去 有種天地渾然一體的壯麗
尤其在夕陽西下之際 一切變得更加宏偉
慚愧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不能栩栩如生的描述出那份璀璨
晚上去嘉峪關的富強市場 這里是當地的小吃街
在這里 吃了黑釀皮 更有味道不同尋常的燒烤 直到現在都讓我們回味

第五站 武威
很多人不知道武威 先簡單介紹一下
古「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洲大陸的交通要道
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它東起武威 西至敦煌
武威 就是河西走廊的門戶 武威古時稱為 涼州
不免會想起《涼州詞》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從嘉峪關坐了6個多小時的火車來到了武威---感覺是一個發展落後的城市
因為抵達這里已經快6點了 所以找了賓館住下 前往涼州市場---小吃街
據說武威的小吃是全國最便宜的小吃
我們吃了2塊一碗的粳粉 吃了1塊5一個的羊蹄 吃了上過CCTV的5塊一碗於老四炒撥魚
吃了25一斤的驢肉 吃了羊肉羊肚羊勁都1塊的燒烤
武威有個雷台公園 裡面有雷台漢墓 據說 「馬踏飛燕」的銅奔馬就是在此發掘的
沒有必要花50塊大洋去看這墓 據看門人說值錢的文物都送到甘肅省博物館了
所以 我們吃完晚飯 來此看看夜色中的銅奔馬雕塑 足以

第二天 我們去了離武威市60公里外的天梯山石窟
恐怕很多人也不知道天梯山石窟 畢竟它不如麥積山 龍門 雲岡石窟等著名
其實天梯山石窟被譽為中國石窟的鼻祖 據說它創建於東晉時期的北涼
長途的小麵包車讓我們一路顛簸 周圍都是土黃色的荒山
忽然看到一片碧綠色的湖 三面有山將其環繞 風景甚是美麗
司機就讓我們在這讓我們下車-----荒山中的公路的中央

就站在山路中央 我們無所畏懼 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那美麗的風景吸引了
蔚藍色的天空 雪白的雲朵 遠處是巍峨的祁連山 眼前是翡翠般的祁連山雪水積成的湖....
相信所有人都會忍不住大自然賦予的這讓人迷失的景色的誘惑 變得為之瘋狂
沿著一條山路來到另外一條湖畔公路 沿著公路繞湖前行 便來到了石窟景區門前
這里只有一尊佛像 背山面海 表情慈祥 高達28米的「身高」讓人震撼
隨後來到湖畔 用指尖接觸那冰涼的湖水 心中充滿神聖的感覺

中午時分 就在這里吃了30塊1斤的手抓羊肉 味道鮮美純正
吃罷 沿原路返回來到公路中央 因為沒有公車 所以攔截了一輛小型貨車
我們像民工一樣「野蠻」的爬上車 一路顛簸 卻一路興奮
熱情的司機把我們送到了有車站的小鎮 我們坐公車回到了市內
晚上又去涼州市場吃了羊蹄+燒烤
帶著不舍與留戀 與同桌分別 乘上了回西安的列車

D. 絲綢之路最佳旅遊路線

絲綢之路,做為中國大西北的主要旅遊路線,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和建設,基礎設施正在專完善,已經成為中國屬諸多旅遊產品中極具吸引力的一條主題旅遊線路。
烏魯木齊——西寧——銀川——蘭州——西安
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奇特而壯麗。青海湖鳥島、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天鵝自然保護區和天山深處的天池、青海的鹽湖、羅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魯番的火焰山和克拉瑪依的魔鬼城等等,均為絲路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E. 絲綢之路途徑那些旅遊景點城市

絲綢之路途徑的主要城市(歷史) 天水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東連祖國內地華中、華東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歐亞大陸橋上的歐洲各國,南鄰祖國大西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北上翻越六盤山便可進入寧夏。天水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景色秀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新聞界老前輩范長江先生在《中國西北角》中寫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到蘇杭一樣自豪,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據史記載,天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媧均出生於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稱。秦安大地灣古人類遺址的挖掘證明,早在78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從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從先秦到明清,天水均為各時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區的首府。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而獨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麥積山文化和三國文化等,燦爛的天水古文化是華夏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蘭州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志》應勛注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
蘭州市歷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狩獵和農牧業生產,先後創造了燦爛的馬家窯、半山、馬廠和齊家文化。夏商周時,以神農氏炎帝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動。漢唐時起蘭州做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和商埠重鎮,在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亞非歐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蘭州四周群山逶迤,莽莽無垠。西南至東南一線,屬祁連山的延伸部分,峰青巒秀,林木茂盛;東北大部分地區為黃土高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蘭州大地既有「道路車聲百貨稠」的繁華都市,也有「兩岸花柳皆依水」的河谷綠川;既有「城枕石關,河入雲天」的高原壯觀,也有「春融沙渚千禽集」的江南秀色。更有「絲綢之路」的雄關狹隘和歷代修建的古寺樓閣,長城等古跡,還有各代的土墓葬和燦爛多姿的彩陶,漢簡等。蘭州以其特有的雄渾遼闊而又婉媚瑰麗的豐姿雄踞祖國大西北。蘭州是著名的「瓜果城」。這里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對瓜果生長極為有利。所產瓜果含糖量高,果大汁多,品種豐富。

酒泉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張掖,西鄰新疆,南連青海,北界內蒙古和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在甘肅省佔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高山丘陵,大漠戈壁,綠洲草原,構成了酒泉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創造出眾多山川形勝,蔚為奇觀。酒泉地區是我國西部土地開發利用最早的區域之一。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酒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不僅使這里山河壯麗,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輝煌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積淀。酒泉人在浩漠奇山裡創造了新時代壯美畫卷

武威
武威古稱涼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素有「銀武威」之稱。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東十六國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民族融合的熔爐。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絢麗的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間地域文化,名勝跡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是甘肅省的文物大市。

F. 絲綢之路自駕游的話需要多少錢

自駕游看天數和平時花費而定的,大概在10000左右,1個月時間

G. 求絲綢之路自駕游路線指南,

路線:
1、西安-蘭州-敦煌-吐魯番-烏魯木齊-喀什
2、西安-烏魯木齊-吐魯番-柳園-敦煌-嘉峪關-蘭州-上海
3、西安-銀川-中衛-固原-蘭州-敦煌-吐魯番-烏魯木齊
4、銀川-固原-蘭州-敦煌-嘉峪關-西安
5、西安-蘭州-西寧-蘭州-敦煌-烏魯木齊
6西安——咸陽——昭陵——乾陵——扶門法門寺——楊貴妃墓——茂陵
絲綢之路旅遊須知
絲路旅遊,路線長,天數多,晝夜早午溫差大,海拔高度相差甚殊,民風民俗又千差萬別,特別是飲食習慣各有傳統,經濟狀況與生活水準也大有區別,因此出發前應做好各項必要的准備。
這里特別應當提醒的是,必需准備好一個野外背囊。野外旅遊,如何用好背囊大有學問。為了能騰出雙手,背囊一定要是雙肩背帶。如果步行距離較長,則最好選用帶有腰帶的背囊,這樣可以有效地分散負重。背囊的背帶長短要調節好,重心要落在腰背部。大小要因用途而定,如果有計劃在野外露營的話,背囊至少在65升以上,因為要裝帳篷和睡袋等。背囊最好要多一些口袋,以便把物品發類裝好,利於取用。通常必備的物品一般應有:雨具、水壺、墨鏡、旅遊鞋、照相機、備用電池以及燈泡、手電筒、干毛巾、地圖、各種衣物。另外,還需一個中型鋁制或不銹鋼飯盒——不但是急救盒的包裝,必要時還可用來化雪或取水飲食。盒蓋內面可作為陽光下發信號的反光板。
簡介: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著名古代陸上商貿通道。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經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跨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部分的獨聯體、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而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約為絲綢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強。
絲綢之路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恆的。今天,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風土人情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歷史上,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今天,遊客可乘飛機、火車、汽車沿絲綢之路旅行,既快捷便利,又舒適安全。中國段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主要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保存釋迦牟尼佛骨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烽燧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絲路重鎮高昌故城遺址。

H. 絲綢之路旅遊路線細節

途徑城市:西安 天水蘭州 武威 張掖 嘉峪關 酒泉 敦煌莫高窟 玉門關
漢長城 敦煌雅丹吐魯番 烏魯木齊 北疆 克拉瑪依 卧龍灣 五彩灘 喀納斯湖
西安 早餐後,前往參觀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
其中的一號陪葬坑內有6000兵馬俑排列的軍陣,雄壯威武氣壯山河,再前往唐
玄宗與楊貴妃常住此沐浴的「華清池」游覽,此地為漢唐時的皇家園林,風景
優美! 午餐後, 參觀大明宮遺址,大明宮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埋藏豐富,是唐
代建築研究的珍貴實物資料。晚上大劇院觀看大型精採的著名仿唐歌舞。
西安 - 天水 早餐後前往天水。參觀著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它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泥塑以形傳神, 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性和濃厚的生活情趣。石窟現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窟194個,泥塑像、石刻像7000餘身。因為地處多雨地區,所以壁畫保存較少,現存1300多平方米。石窟建築完全按照我國傳統風格,沒有莫高窟的中心塔柱似洞窟。而大批精美塑像多為隋代以前製作,這比莫高窟經歷代重修重建的塑像更加有歷史價值。麥石山石窟的地理位置接近中原,所以集合了中原文化的精華,和雲岡石窟、四川大足石刻、黃澤寺石窟的風格相互影響作用。
下午前往蘭州(車程2:50)晚攴後入住酒店
蘭州-武威 早餐後,前往參觀有
「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於此可縱覽黃河美景,感慨中華
民族的母親河之雄偉壯麗,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
參觀黃河母親塑像.水磨房等之後品嘗正宗蘭州拉麵。下午乘巴士沿高速
公路前往武威(近3小時車程), 晚攴後入住酒店
武威 -張掖
絲路重鎮—武威市武威亦稱涼州,曾是絲綢之路的要沖,
是「人煙撲地桑拓稠」的富饒之地。參觀著名的文廟,它最早建於西夏時
期,碑載復建於明代(公元1437年~1439年)。文廟由三組建築構成,東
以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宮為中心;中為孔廟,是供奉「萬世
師表」孔子的地方;西為涼州府儒學院。早攴後前往參觀雷台文化
一條街、堪稱「中華第一門」的漢風格大門、大型音樂噴泉、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天下第一馬「馬踏
飛燕」、凝聚漢文化精萃的巨型浮雕、牌樓、圖騰柱以及堪稱「世界之最」的整體放大6倍的99件銅
車馬儀仗俑隊列。再參觀現在仍巍然屹立的羅什寺塔。它象徵著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歷史,也是1500
多年前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下午乘巴士前往前往絲路要塞張掖市(約2.5小時車程)
晚攴後入住酒店
張掖-酒泉早餐後.
參觀木塔,原名萬壽寺,
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塔。寺與塔初建於北周
或更早一些,木塔為張掖市五行塔之一。塔
高32.8米,八面九級,每級八角上有木刻
龍頭,口含寶珠,下掛風鈴。塔主體為木質
結構,全塔沒有一釘一鉚,全靠差斗拱、大
梁立柱連結,縱橫交錯,相互拉結,渾然一體。登塔遠眺,全市風光盡收眼底。大佛寺,始稱「迦葉
如來寺」,因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盤像,故又稱「卧佛寺」。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歷
時五載,大佛寺正殿為兩層樓,殿內塑釋迦牟尼涅盤像,為全國最大的室內泥塑卧佛,身長34.5米,
肩寬7.5米。之後前往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於600萬年前,面積約510多平方公里。這里是國內唯
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之後乘巴士著名前往的酒泉市(約2.5小時車程) 晚攴後入住酒泉賓館
酒泉-嘉峪關 早餐後專車前往著名「天若不
愛酒,不會有酒仙,地若不愛酒,不會有酒泉」酒泉似是人間仙境。
上午參觀著名的酒泉夜光杯製作工藝。午餐後參觀酒泉勝跡公園,
園內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雲深處、曲苑餐秀、花月

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 參天蔽日;亭台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
"之美譽。後參觀鼓樓後,乘巴士(半小時)抵「嘉峪關」
參觀「嘉峪關城樓」天下第一雄關定讓我們流連忘返!後參觀「長城博物館」會告訴我們,這一古代建
築的偉大和塞外的歷史!入住酒店
酒泉-敦煌
早餐後繼往巴士專車往敦煌(約3小時車程), 下午前往世界聞名八大奇觀之一的佛教聖地----敦煌,參觀東方藝術寶庫—「莫高窟」。它始鑿於1600多年前,內藏無數魏晉至唐朝的壁畫和彩塑像,是現今世界上最完整.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代石窟,也是古絲路文明的濃縮和代表!晚攴後入住建於沙漠之丘的、最有特色的敦煌山莊
敦煌玉門關 魔鬼城
早上乘巴士前往著名的玉門關。古代著名詩人說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戈壁灘中。小城堡挺立在荒涼的戈壁灘中,腳下的哈塔湖2000年前連接疏勒河古道,水面擁擠著運送糧食兵士的船舶,從大漠戈壁辛苦而來的商旅僧人在這里接受入關檢查,然後就算進入中原大地了。之後前往觀看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漢長城和烽火台。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身歷其景,令人震憾!後前往神奇壯觀的敦煌雅丹地貌公園,以其壯麗、雄渾、怪異和神奇著稱,不親臨其境,無法領略在敦煌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創造出了如此奇觀異景,是一座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堪稱敦煌的又一奇觀,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無窮的天然傑作。當地人們俗稱雅丹為「魔鬼城」,其整體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堡。晚上在敦煌山莊酒店摘星閣特安排日落晚餐, 邊用餐邊欣賞眼前金黃色沙漠之日落美景,令人終身難忘。敦煌山莊
敦煌莫高窟—烏魯木齊市
早晨清爽時分,朝陽沐浴「鳴沙山」時,前往遊玩,眺望大漠奇觀,親
身踏足茫茫沙漠,繼而順沙坡滑而下,充滿樂趣!可騎駱駝(自費),前
往沙漠奇觀「月牙泉」,她深處沙漠腹地,但是泉水不息,清澈如鏡,狀如彎月,令人驚嘆,竟有如此大漠奇景!返酒店只有1公里之遙.小休梳洗。午餐後前往機場乘機飛往烏魯木齊市晚攴後入住酒店
烏魯木齊-吐魯番
早餐後,專車前住吐魯番, 抵達中國陸地最低點—吐魯番,首先參觀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唯一的土生故城遺址-交河故城,這座故城全部是在原生土層上掏挖出來,體現了古代人類建築的奇跡!晚餐後觀看當地原生態歌舞表演並與大家同歌共舞,盡情感受新疆少數民族無限風情!晚攴後入住酒店
吐魯番-新疆烏魯木齊
早餐後 首先參觀新疆特殊的地下灌溉系統, 可與中國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古代引水工程 坎爾井,地下總長度約一萬里!享有「中國第一井」的美譽,是吐魯番地區和人民的生命之源!午餐之後,前往西遊記中神話般的火焰山,看綿延100公里的赤砂岩和世界第一大可顯示的溫度計。之後乘巴士返回新疆首府烏魯木齊,沿途參觀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站群.十分壯觀.(車程約2小時)。再前往參觀國際大巴扎,新疆最大最有特色的少數民族工藝品土特產市場。
晚飯後入住酒店
新疆烏魯木齊--石河子
餐後乘專車游覽具有瑤池之稱的天池風景區,傳說這里曾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乘遊船盡情飽覽天山天池之神奇美色。 午餐後前往水豐草美的南山牧場,.訪哈薩克族氈房,體驗少數民族風情,之後專車前住石河子,(2小時車程), 抵後直插石河子沙漠天然公園觀看拍攝日落美景! 這里有149種沙生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在這里生生不息。蔥綠的梭梭、茂密的胡楊、沁人心脾的沙棗、飄逸羽葉的三芒草、叮當作響的鈴鐺刺、形似鹿角的梧桐,血色奪目的紅柳,共同組成了一幅色、味、聲、像並茂的大自然奇觀。晚餐後入住酒店
石河子 - 克拉瑪依
早晨前往參觀新疆獨特的軍墾文化---中囯著名的軍墾第一連博物館及參觀當年留下來的實物場景,讓你感受到在寸草不生旳茫茫戈壁灘上,如何建設成為今天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驚人成就!之後前往克拉瑪依市,參觀當地著名的黑油山,這座黑油的瀝青山的石油已沉睡了上億年。由於地殼變動,石油在地下受到地層壓力影響,沿岩石裂隙不斷滲出,同沙土凝結堆成黑油山。途經到處可見大片油田採油機。之後前住觀看烏爾禾魔鬼城,它屬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風力和流水作用的影響形成的。流水的切割和風力的雕鑿使白堊紀地層形成各種奇異的形態,似城堡、艦船、樓閣,似人物、動物、蘑菇…魔鬼城地處風口,四季多風,每當大風來臨,黃沙蔽日,呼嘯的狂風在城中穿梭迴旋,發出種種怪誕之聲,如同鬼怪凄厲,「魔鬼城」因此而得名。晚餐後入住酒店
克拉瑪依 - 布爾津 - 賈登峪
早餐後乘車前往布爾津,沿途欣賞大漠風光和布爾津河風光, 午餐後前往賈登峪,參觀游覽著名的卧龍灣、月亮灣、神仙灣,景色一絕。晚餐後入住賈登峪酒店
賈登峪 - 布爾津
早餐後, 專車前往,位於哈納斯湖西岸駱駝峰頂上著名的觀魚亭,它是唯一一個能夠飽覽喀納斯美景的
絕佳場所。登上觀魚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後抵達喀納斯湖邊乘船游覽美麗的喀納斯
湖 . 午餐後, 前往著名的五彩灘參觀拍攝, 之後前住布爾津並入住酒店
布爾津 -烏魯木齊
早餐後, 專車前往恰克爾圖,途中前住北屯廣場游覽休息。前住恰克爾圖並用午餐。之後往烏魯木齊市
(3小時車程),晚餐後入住酒店
烏魯木齊-廣州-悉尼www.qunhuang.com

I. 評說絲綢之路的旅遊價值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系的。天山與昆侖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於英國。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傳遍了整個歐洲。
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人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於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於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
拜火教(一名為祆教)是中國人對波斯瑣羅亞斯德教(這可能與西域地區與拜火教敵視的伊斯蘭教有關。)的稱呼,該教於前5—前1世紀沿絲路向東方傳播,被認為是最早傳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國教,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被迫東移。有記載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持,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地方統治者為控制拜火教的發展,設立薩薄一職,試圖將宗教納入國家管理體系中。但該教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其宗教風俗則被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風俗。
景教則是敘利亞基督教聶斯脫里教派的一個分支,史料記載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在會昌法難之後,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續到明朝天主教進入中國時。
從西方到東方絲路在元朝之後的逐漸不受注意後,間接刺激了歐洲海權興起,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刊行後,中國及亞洲成為許多歐洲人嚮往的一片繁榮富裕的文明國度。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義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中國,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貿易更大的利潤。一些國家也希望將本國的所信仰的宗教傳至東方。1492年,哥倫布遠航的一個目標就是最終能到達中國,並開創另一條比絲路更好的貿易要道,但他卻在大的失望中帶領歐洲發現了美洲這一塊新大陸。於是哥倫布之後的探險家在美洲開啟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時代,17世紀之後,荷蘭與英國也陸續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擴展他們的勢力。19世紀初期,盡管歐洲強權已在海上遍布,中國依然被西方認為是嚮往之地,是最興旺與古老的文明,學者多認為這是絲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帶來的精神性影響,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間,認為與中國交易能獲得巨大利潤的印象。
編輯本段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海上交通的路線。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稱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後來,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葯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一些學者因此也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絲綢之路是個形象而且貼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近年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表明,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的生產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因此,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於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靬(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另外一條道路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罽賓(今阿富汗喀布爾)、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這是自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形成的絲綢之路的基本幹道,換句話說,狹義的絲綢之路指的就是上述這條道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佔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南北朝時期, 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幹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外,從漢代開始,中國人就開通了從廣東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也這么說吧: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信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信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 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最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他們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我國古代歷代王朝經營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的事業富有濃厚的"懷柔遠國"的政治理想色彩,但其本身也反映出強大的國力水平和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國際貿易的動因。歷史上所謂"大漢、盛唐"氣象也就是指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絲路貿易的繁榮而帶動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飛躍發展時期的社會面貌和精神風貌。伴隨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的是歐亞大陸民族遷徙和融合的宏偉過程。在這種壯觀而動盪的背景下,中西交通、絲路貿易固然會在某一區域、某一時期或某一突變事件中遭受挫折,但是由於東西方文化自身迫切的交流和發展需要,以及歐亞貿易格局和巨大商貿利潤的驅動,東西方各地開辟新的貿易路線、尋找新的貿易夥伴、嘗試新的貿易方式的熱情和努力從未減少和中斷,以至於不少富於冒險精神和渴望財富的民族甘願棄別故鄉,跋涉沙漠戈壁、高山草原、雪山絕域,成為絲綢之路上最活躍、最有生氣的商業民族。翻開本書您將看到悠遠的絲路古道、沙埋的綠洲文明、失落的古城、最早的絲路路線、往來於絲路古道的行旅、物種的流傳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等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事件。
編輯本段絲綢之路的由來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織品,源源不斷地輸向中來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辟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謂稱德到世界的承認。 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絲綢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線分為南、中、北三道。絲綢之路(Silk Road)古代貫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過他所指的系「從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於河間地區以及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路線」。所謂西域則泛指古玉門關和古陽關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後來,史學家把溝通中西方的商路統稱絲綢之路。因其上下跨越歷史2000多年,涉及陸路與海路,所以按歷史劃分為先秦、漢唐、宋元、明清4個時期,按線路有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之別。陸上絲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為「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陸上絲路所經地區的地理景觀差異很大,人們又把它細分為「草原森林絲路」、「高山峽谷絲路」和「沙漠綠洲絲路」。絲綢是古代中國沿商路輸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為交換的主要回頭商品,也被用作絲路的別稱,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寶之路」和「香料之路」。
海上絲路在中世紀以後輸出的瓷器很多,所以又名「瓷器之路」。總之,絲綢之路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絲路是古代中西方商路的統稱;狹義絲路僅指漢唐時期的沙漠綠洲絲路。
絲路興衰絲路起始時間史學界尚無定論,但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絲綢已從陸路傳入波斯,再轉販至羅馬帝國。公元前4世紀西方古文獻中已對蠶絲有了記載,並指明「其絲貨有販至印度者」。公元前3世紀以前,西方已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其拉丁語意為「絲之國」。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8?~前87)於建元二年(公元前139)派張騫(公元前164?~前114)出使西域,「鑿空」絲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他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分赴大宛(今費爾干納)、康居(今阿姆、錫爾兩河流域)、大月氏(今阿富汗中西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於闐(今和田)、扜彌(今於田東)等地,從此開通絲路。漢武帝又開河西四郡,築河西長城,起亭障直至鹽澤(今羅布泊),與烏孫聯姻,設使者校尉(後改西域都護府),移民屯田。漢出使各國使者、商人「相望於道」,「相屬不絕」。中亞、西亞的商人「不絕於時日,商胡販客,日唉於塞下」。新莽時期(公元9~23)絲路中斷。班超(公元32~102)在重開絲路中功績卓著,曾派甘英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今伊拉克)遇西海(今波斯灣)而返,這是漢代中國官員沿絲路西行最遠者。
隋唐(589~896)絲路空前繁榮,胡商雲集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定居者數以萬計。唐中葉戰亂頻繁,絲路被阻,後雖有恢復,規模遠不如前,海上絲路逐漸取而代之。北方陸上絲路指由黃河中下游通達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絲路、沙漠綠洲絲路。前者存在於先秦時期,後者繁榮於漢唐。沙漠綠洲絲路延續千餘年,沿線文物遺存多,是絲路的主幹道。其起點一般認為是長安(今西安),其實它隨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轉移而變化。長安、郟鄏—洛陽、平城(今大同)、汴梁(今開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後為絲路起點。草原森林絲路從黃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至中亞分兩支,一支西南行達波斯轉西行,另一支西行翻烏拉爾山越伏爾加河抵黑海濱。兩路在西亞輻合抵地中海沿岸國家。沙漠綠洲絲路是北方絲路的主幹道,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3段。東段。自洛陽、長安至敦煌。較之中西段相對穩定,但長安以西又分3線:
①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②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邦(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③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庄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干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蔥嶺(今帕米爾)或怛羅斯(今江布爾)。
自玉門關、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今吐魯番),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鹹海間)。北道上有兩條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至南道的於 闐;一是從龜茲(今庫車)西行過姑墨(阿克蘇)、溫宿(烏什),翻拔達嶺(別壘里山口),經赤谷城(烏孫首府),西行至怛羅斯。由於南北兩道穿行在白龍堆、哈拉順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條件惡劣,道路艱難。東漢時在北道之北另開一道,隋唐時成為一條重要通道,稱新北道。原來的漢北道改稱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經伊吾(哈密)、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薩爾)、輪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葉(托克瑪克)至怛羅斯。西段。蔥嶺(或怛羅斯)至羅馬。絲路西段涉及范圍較廣,包括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眾多,民族關系復雜,因而路線常有變化,大體可分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蔥嶺西行,越興都庫什山至喀布爾後分兩路,一西行至赫拉特,與經蘭氏城而來的中道相會,再西行穿巴格達、大馬士革,抵地中海東岸西頓或貝魯特,由海路轉至羅馬;另一線從白沙瓦南下抵南亞。
②中道(漢北道)越蔥嶺至蘭氏城西北行,一條與南道會,一條過德黑蘭與南道會。
③北新道也分兩支,一經鈸汗(今費爾干納)、康(今撒馬爾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與中道會西行;一經怛羅斯,沿錫爾河西北行,繞過鹹海、裏海北岸,至亞速海東岸的塔那,由水路轉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
南方陸上絲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於橫斷山區,又稱高山峽谷絲路。大約公元前4世紀,中原群雄割據,蜀地(今川西平原)與身毒間開辟了一條絲路,延續兩個多世紀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稱它為秘密絲路。直至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發現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轉販而來,他向漢武帝報告後,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漢武帝派張騫打通「蜀·身毒道」。先後從犍為(今宜賓)派人分5路尋跡。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漢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賓西南)。使者分別在氏、莋、昆明受阻。漢武帝為征服西南夷,在長安西南鑿周長40里昆明池,習水軍以征伐,後由郭昌率數萬巴蜀兵平定西南夷,並分土置郡縣。南方絲路由3條道組成,即靈關道、五尺道和永昌道。絲路從成都出發分東、西兩支,東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賓),過石門關,經朱提(今昭通)、漢陽(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葉榆(今大理),是謂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經臨邛(今邛崍)、嚴關(今雅安)、莋(今漢源)、邛都(今西昌)、鹽源、青嶺(今大姚)、大勃弄(今祥雲)至葉榆,稱之靈關道。兩線在葉榆會合,西南行過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騰沖),經撣國(今緬甸)至身毒。在撣國境內,又分陸、海兩路至身毒。
南方陸上絲路延續2000多年,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大後方出海通道被切斷,沿絲路西南道開辟的滇緬公路、中印公路運輸空前繁忙,成為支援後方的生命線。海上絲路起於秦漢,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番禺(後改稱廣州)、登州(今煙台)、揚州、明州(今寧波)、泉州、劉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絲路起點可能有兩處乃至更多。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發端於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1大港。歷代海上絲路,亦可分三大航線:
①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朝鮮、日本。
②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東南亞諸國。
③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廣州、泉州在唐、宋、元時,僑居的外商多達萬人,乃至十萬人以上。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貿易權發生多次爭斗,尤以波斯與東羅馬之間的斗爭最激烈。絲路的開辟大大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宗教、語言的交流和融匯,對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文化傳播、物種引進,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創造人類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貢獻。
編輯本段音樂絲綢之路
藝術家ma yoyo,創造了一條音樂絲綢之路。即沿著商貿的絲綢之路,一路走來,表演各種風格的音樂,這些音樂不僅包括中國的音樂,也含有了其他國家的各種音樂甚至舞蹈。這就是所謂的音樂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所經地點
西域的國家有:大月氏,烏孫,大宛,康居,大夏
城市有:龜茲(庫車),疏勒(喀什),於闐(和田),樓蘭
關口:玉門關,陽關
張騫的路線是:從長安到隴西(臨兆)經過河西走廊,從焉支山和祁連山下經過,到墩煌,出玉門關,陽關,進入西域,經過樓蘭,龜茲,疏勒,到大宛,再到大月氏(都城在藍氏城)後從大夏故地返回,跨過蔥嶺,到於闐,到陽關,玉門關,再從來路回去.
漢朝在河西設立了四個郡,從東往西依次是:武威,張掖,酒泉,墩煌.
編輯本段電影《絲綢之路》詳細資料
導演: 王星軍
編劇: 王星軍
主演:
王玉梅 Yumei Wang
王星軍 Xingjun Wang
奧登高娃 Gaowa Aodeng
影片類型: 劇情 / 劇情
片長:95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彩色
混音: 立體聲 / 立體聲
編輯本段電影《絲綢之路》劇情
張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險家。西漢初年,他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聯合被迫西遷的大月氏國抗擊匈奴。經過長達十餘年的千辛萬苦,歷盡周折終於到達大月氏國,發現了遼闊的西域。張騫將大漢文明帶到了西域,同時也將西域的葡萄、胡桃、西瓜、黃瓜和音樂、文化帶回了長安,開拓了一條聞名世界的,從長安至古羅馬的絲綢之路,將自古隔絕的東方和西方連接起來。
照顧新手啦,拜託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