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穆斯林朝覲旅遊團

穆斯林朝覲旅遊團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03:22

Ⅰ 關於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蘭(a1一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所創傳。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它自創興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一種文化體系,傳入世界各地後,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統計,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億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總數48,82042億人的18.54%。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舊稱「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麥加人穆罕默德所創立的一神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在伊斯蘭的名義下,曾經建立了倭馬亞、阿拔斯、印度莫卧兒、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這些盛極一時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歷史陳跡。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蘭」卻始終沒有隕落。起初,它作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接著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精神源泉,爾後又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種人們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地發展著,乃至成為當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今天,在伊斯蘭旗幟下,已經聚集著七億穆斯林。盡管他們分布於世界各地,國籍,民族、膚色和語言各不相同,卻共同恪守著那古老的真諦,即宇宙間只有一個主宰--「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著《古蘭經》的教義。

伊斯蘭教創立不久,就傳入了我國。據《閩書》記載,「(穆罕默德)有門徒大賢四人,唐武德中來朝,遂傳教中國。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他的話鼓舞了廣大穆斯林求知的願望。從公元七世紀開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著海陸交通線到達中國,進行貿易或旅行,傳播伊斯蘭教。

創興歷史

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政治和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產物。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居民主要是以游牧為生的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分成許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據一方,彼此之間經常為爭奪牧場、水源、土地而發生戰爭,血親復仇盛行。連年戰爭使社會動盪,生產停滯,氏族內部階級分化加劇,部落貴族應運而生,他們佔有大量綠洲和草地,擁有許多奴隸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瀕於破產。半島沿紅海海岸的希賈茲(漢志)地區,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業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麥加,因受過境貿易之利發展為繁榮的商業城鎮。麥加古萊什部落的商業貴族執掌著多神崇拜的中心克爾白神殿的管理大權,每年從克爾白祭祀廟會的集市貿易中,謀取巨額收入,壟斷了麥加的商業貿易。城鎮中的商業貴族夥同游牧部落的貴族,通過經營商隊、販賣奴隸、放高利貸等手段,牟取暴利,對城鎮貧民和農牧民進行高利貸盤剝,大批中小商人破產,淪為商業貴族的債務人,造成階級對立加劇,社會經濟危機四起。

外來的侵略和傳統商道的改變,加劇了半島的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拜占廷和波斯兩大帝國,為爭奪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對半島進行子長期的掠奪戰爭。525年,衣索比亞人在拜占廷的支持下派兵侵佔葉門。570年衣索比亞駐葉門總督亞布拉哈率兵進犯麥加;途中因遭瘟疫而退兵,但戰亂破壞了當地的社會生活。575年,波斯出兵逐走衣索比亞人,在葉門確立了統治。頻繁的戰爭和掠奪,使阿拉伯南部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土地荒蕪,灌溉工程被毀,道路淹沒,商旅不前,人口銳減,使富庶的葉門地區迅速衰落。同時,波斯為了壟斷東西方貿易,廢止原由葉門經半島西部紅海岸到達敘利亞的商路,另闢一條經波斯灣和兩河流域到達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變,造成了半島南部和西部經濟的衰退,麥加、麥地那等城鎮的過境貿易急劇衰敗,商業貴族收入驟減,許多靠商隊謀生的貝都因人和城市居民生路斷絕,從而加深了社會危機。

伊斯蘭教興起前,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盛行對大自然、動植物、祖先、精靈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即太陽神)、烏扎(即萬能神)和默那(即命運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麥加城中心的克爾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向其祭祀、祈禱、獻牲。信奉一神的猶太教和基督教早已傳入半島,在葉門地區及一些城鎮和農業區流行,其一神觀念、經典、傳說、禮俗對伊斯蘭教有顯著影響。因猶太教和基督教不適應阿拉伯社會變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廣泛傳播。在阿拉伯社會變革和一神教觀念的影響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過渡,產生了一神傾向的哈尼夫派。他們承認獨一神,反對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復活、懲罰和報應,注重個人隱居修煉,過著禁慾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為伊斯蘭教思想的先驅和中介。

阿拉伯日益加劇的社會危機,外族的不斷入侵,促進了阿拉伯民族的覺醒,社會各階級都在尋求出路。阿拉伯貴族為維護其統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壘,奪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廣大的下層人民和奴隸要求和平與安寧,渴望擺脫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改善自己的貧困地位。伊斯蘭教的興起,正是阿拉伯半島各部落要求改變社會經濟狀況和實現政治統十的願望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創傳子伊斯蘭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幟下,領導了阿拉伯的社會變革運動,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伊斯蘭教的創傳人穆罕默德是一位偉大而傑出的歷史人物。生於麥加城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自幼父母雙亡,由祖父和伯父撫養。早年失學替人放牧,12歲時跟隨伯父及商隊,曾到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東岸一帶經商,並廣泛接觸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地區的社會狀況,了解到半島原始宗教、猶太教、基督教的情況,為他後來的傳教活動提供了大量社會知識和宗教素材。25歲時他同僱主麥加富孀赫蒂徹結婚,婚後生活富裕安定,社會地位日益提高。後他受哈尼夫派思想的影響,經常隱居潛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擺脫困境的出路。相傳,610年穆罕默德40歲時的一天,當他在麥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潛修冥想時,安拉派天使吉卜利勒向他傳達「啟示」使之「受命為聖」。此後,他宣稱接受了真主給予的「使命」,便開始了歷時23年的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起初在麥加是秘密傳教,一些至親密友成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罕默德轉為公開向麥加一般群眾傳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誡人們放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們信奉獨一無二的安拉;譴責多神信仰給阿拉伯人帶來的愚昧和社會道德的墮落,宣講末日審判和死後復活的觀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歸順安拉,將在末日審判時遭到懲罰,墮入火獄,歸順安拉者將在後世得到獎賞,進入天園。他還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為兄弟,應聯合起來,消除血親復仇,並提出禁止高利貸盤剝,行善施捨賑濟貧弱孤寡和善待、釋放奴隸等一系列社會改革的主張,受到廣大下層群眾的擁護,許多人紛紛歸信伊斯蘭教。由於穆罕默德所傳教義從根本上動搖了部落傳統多神信仰的地位,觸犯了麥加古萊什貴族和富商掌管克爾白的宗教特權和經濟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麥加難以立足。

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麥力口穆斯林遷徙麥地那,標志著伊斯蘭教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穆罕默德領導穆斯林進行了政治、經濟、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蘭教作為統一和團結的思想旗幟,號召穆斯林「順從安拉和使者」,並派出門弟子到麥地那各阿拉伯部落傳教,當地絕大多數居民很快歸信了伊斯蘭教。他制定了作為穆斯林和猶太人在處理內部民事和對外關系中共同遵守的《麥地那憲章》,在信仰自由和結盟的基礎上同猶太人各部落達成某些協議,實行和平共處。在實現了麥地那的統一後,以伊斯蘭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緣關系,建立了以「烏瑪」(意為「民族」、「國家」)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權,穆罕默德成為麥地那宗教、政治、軍事和司法的最高領袖。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及部分著名的聖門弟子組成上層領導集團。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號召下,將遷士和輔士團結在烏瑪的周圍。穆罕默德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完成了伊斯蘭教義體系及各項制度的創建。他完整地確立了以信奉獨一安拉為核心的五大信仰綱領;規定了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項天命功課及儀則;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規、民事、刑事、商事、軍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確定了以止惡揚善為核心的一系列行為規范和社會道德准則。為鞏固麥地那政權,穆罕默德組織了穆斯林武裝。在「為安拉之道而戰」的號召下,於624—627年間,他領導穆斯林武裝同麥加貴族進行了著名的白德爾之戰、吳侯德之戰和壕溝之戰等三大戰役,打擊了麥加貴族的銳氣,從此,穆斯林由防禦轉入戰略進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覲為由,率軍至麥加近郊,麥加貴族被迫妥協,同穆罕默德簽訂《侯代比亞和約》,決定雙方休戰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戰時機,向鄰國和半島上的千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節,攜帶國書,向其國王和部落首領宣傳伊斯蘭教,以擴大影響,同時派出武裝討伐海巴爾等地聚居的猶太人,以掃除反對勢力的侵擾。

630年,穆罕默德以麥加貴族違背協議為由,率領一萬多人的穆斯林大軍,進逼麥加城下,以艾布蘇·富揚為首的麥加貴族被迫請降,接受伊斯蘭教,並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麥加全城居民宣布歸信伊斯蘭教。進入麥加後,穆罕默德下令搗毀克爾白殿內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隕石,並改克爾白殿為清真寺,宣布克爾白為禁地。從此,麥加克爾白成為世界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和朝覲的中心。631年末,半島各部落相繼歸信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領袖地位,基本上實現了半島的政治統一。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萬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一次經過改革的朝覲,史稱「辭別朝覲」。穆罕默德親自確立了朝覲的一系列儀典,成為爾後穆斯林朝覲所遵循的範例。他發表了辭朝演說,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宣布伊斯蘭教創傳的勝利,「我已選擇伊斯蘭作你們的宗教」,強調穆斯林之間團結和統一的重要性。同年1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病逝。至此,伊斯蘭教已形成在半島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成為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揭開了阿拉伯歷史新篇章。

傳播與發展

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通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傳教師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傳播的結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教進入「四大哈里發時期」,隨著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對外征服,伊斯蘭教向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史稱「伊斯蘭教的開拓時期」。661年起,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帝國時期,歷經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亞、非、歐三大洲,伊斯蘭教成為帝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經濟和學術文化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史稱「伊斯蘭教發展的鼎盛時期」。13世紀中期隨著異族的入侵,帝國境內東、西部諸多地方割據王朝的獨立,阿拉伯帝國解體。中世紀晚期,伊斯蘭世界並立著奧斯曼、薩法維、莫卧兒三大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版圖和影響最大。史稱「伊斯蘭教第三次大傳播的時期」。18世紀中葉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伊斯蘭世界,許多國家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蘭世界各國人民在「聖戰」和教派運動的旗幟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斗爭,給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伊斯蘭國家相繼獨立,大致形成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格局。伊斯蘭教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傳播和發展,有著不同的特點。

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由他的—最親近的門弟子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先後繼承他的事業,稱「哈里發」(意為安拉使者的繼承人)。四大哈里發執政的30年間,對伊斯蘭教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艾布·白克爾執政期間,平息了葉門南部、葉麻麥、哈達拉毛及巴林東部以偽先知圖萊哈、穆賽利邁、賽賈赫(女)等為首所發動的武裝叛亂,征服了變節者,重新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鞏固了麥地那政權。同時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開始對外征戰和擴張。歐麥爾執政時,乘波斯、拜占廷連年戰爭力量削弱之機,先後征服了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並採取凡歸信伊斯蘭教者免交人丁稅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蘭教,使伊斯蘭教發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確立了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軍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製度。他還制定了伊斯蘭教歷,以622年7月16日作為紀年元旦,以紀念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麥地那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奧斯曼執政時,繼續西進征服北非,攻佔伯爾克、的黎波里、迦太基;在東部征服亞美尼亞,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羅珊地區的叛亂,遠征軍在中亞到達巴爾赫、喀布爾和伽色尼,並促使這些地區的眾多居民改奉子伊斯蘭教。為統一伊斯蘭教思想、指導宗教活動和立法,在艾布.伯克爾時所輯錄的《古蘭經》原抄本的基礎上,經再次搜集、反復對照、核訂和考證、編纂成奧斯曼定本《古蘭經》,為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向世界的傳播提供了經典依據。阿里執政時,因伊斯蘭教上層領導集團爭奪哈里發權位的斗爭進一步激化,導致了穆斯林之間的內戰,發生了駱駝之戰、隋芬之戰和納赫拉萬戰役,出現了彼此對立的政治派別,此後,伊斯蘭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於分裂。661年,阿里被刺後,四大哈里發時期結束,繼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權的王朝時代。

伍麥葉王朝(661~750)時期.661年,由伍麥葉家族出身的穆阿維葉(600~680)所創建,定都大馬士革。王朝在穩定局勢並殘酷鎮壓了異己力量的反抗後,從7世紀中葉起,繼續大規模向外擴張。在東部,沿波斯前進,先後佔領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繼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勢力直達帕米爾高原。在西部,首先佔領迦太基,後征服了馬格裡布地區,消滅了拜占廷在北非的殘余勢力,柏柏爾人接受了伊斯蘭教。711年,以柏柏爾人為主力的阿拉伯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佔領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地區,將伊斯蘭教傳入西南歐。732年,阿拉伯軍隊襲擊高盧(今法蘭西共和國)西南部,戰敗後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蘭教向西方的傳播,遂到此為止。8世紀中葉,其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界鹹海,南至尼羅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在政治上;改哈里發的選舉制為世襲制,使哈里發國家成為一個君主專制的封建國家。在經濟上,游牧的阿拉伯人開始遷徙新征服的地區,由游牧轉入定居;從事農耕和經商。分封土地、統一幣制、完善稅收,封建制度進一步發展。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語言,促進了阿拉伯語的廣泛傳播。吸收被征服地區,包括希臘、拜占廷、波斯、印度等地的先進科學與文化,開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在宗教上,採取減免人丁稅,招募軍隊等政策,鼓勵異教徒改奉伊斯蘭教。在各地興建庄嚴的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馬士革伍麥葉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凱魯萬的歐格白清真寺等,並附設有宗教學校,賜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蘭經》和聖訓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傳教師,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動。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斗爭的各種派別相繼出現。什葉派等派別形成。王朝末期,統治者橫征暴斂,宮廷生活腐化,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哈瓦利吉派和什葉派多次舉兵反抗,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人民起義。750年王朝被呼羅珊艾布·穆斯林領導的起義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後裔艾布·阿拔斯奪取了哈里發地位,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750~1258)時期。750年,由艾布·阿拔斯(722~754)所創建,定都巴格達。在政治上,哈里發自詡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並重的政策。承襲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制,哈里發為最高領袖。由於任用波斯人擔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實際的統治地位。以哈里發為首的官僚體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貴族統治。王朝在最初的100年間,因對外大規模征戰的結束,出現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產力有較大的發展,經濟和對外貿易繁榮。國內主要城市商旅雲集,對外壟斷海上貿易,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遍及亞、非、歐各地。隨著阿拉伯語的廣泛傳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創造的伊斯蘭文化蓬勃發展,出現了黃金時代。王朝在各地創辦宗教學校、圖書館、天文台和醫院,促進了學術文化的發展。哈里發馬蒙創辦巴格達「智慧館」掀起集體翻譯運動的高潮。廣羅各族不同信仰的學者,收集、保存、翻譯、研究古希臘、波斯、印度的古典科學文化著作,取得傑出成就。這一時期,在醫學、數學、天文學、化學、哲學、歷史學、地理學、文學、語法學等方面,成就輝煌,穆斯林人材輩出。在宗教上,王朝已經完成了征服地區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過程,伊斯蘭教成為帝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領域,變成穆斯林的社會生活方式。伊斯蘭教的宗教學術如教法學、古蘭經學、聖訓學、凱拉姆學、蘇菲學等都有較大發展。遜尼派、什葉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別轉變為宗教派別,形成了各自獨立的教義和學說。穆爾太齊賴派得到很大發展,在馬蒙統治時期其學說被奉為國教。艾什爾里派教義逐漸發展成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學說。以安薩里為代表的教義學家將蘇菲派思想引入正統信仰,成為伊斯蘭教宗教哲學的一種形式。9世紀中葉後,由於王朝實行封建分封制,各地總督和封建主割據一方,帝國逐漸四分五裂。10世紀時,北非、埃及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909~1171)、西班牙的後伍麥葉王朝(756~1031)同阿拔斯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5年什葉派的布韋希王朝入主巴格達,哈里發僅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進入巴格達,哈里發成為塞爾柱素丹手中的傀儡。繼之而來的是十字軍東侵(1096~1291)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終於在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所滅亡。

奧斯曼帝國(1299~1922)時期。13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人在中亞細亞興起。1299年,其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稱素丹,正式建立奧斯曼國家。1453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廷帝國,並遷都於此,更名為伊斯坦布爾。15世紀末,帝國已佔領整個小亞細亞及巴爾干半島,將伊斯蘭教傳入西南歐地區。16世紀是帝國的強盛時期,先後佔領了亞美尼亞、喬治亞、敘利亞、埃及、巴格達、美索不達米亞、的黎波里、阿爾及利亞、希賈茲和葉門等國家和地區。伊斯蘭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也在帝國的控制之下。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廷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大部分領土,成為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伊斯蘭帝國。從素丹賽利姆一世始,素丹自稱哈里發,雄踞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地位。帝國奉遜尼派教義為國教,以哈乃斐學派教法為立法、司法的准則。制定了以伊斯蘭教法為核心的行政、刑法、瓦克夫等實體法規,完善了伊斯蘭立法體系。政府設「伊斯蘭委員會」作為國家管理宗教的權力機構,起維護信仰和監督教法實施的職能和作用。帝國大力倡導和贊助伊斯蘭教育和學術文化,在各地建有大量華麗的清真寺、各類宗教學校、蘇菲道堂、圖書館,並培養宗教學者和官吏。比克塔希教團和毛拉維教團等蘇菲教團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17世紀,帝國隨著統治者內部的腐敗和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日趨衰落。18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亞非兩大洲展開了掠奪殖民地的斗爭,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列強的角逐場。1798年,法蘭西共和國拿破崙·波拿巴一世率領的侵略軍佔領了埃及,歐洲列強掀起了一場「瓜分奧斯曼帝國遺產」的激烈爭斗,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徹底崩潰。1922年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帝國,廢除了素丹和哈里發制。

16世紀,伊斯蘭世界出現了與奧斯曼帝國相抗衡的波斯薩法維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兒王朝。16世紀初在伊朗興起的什葉派的薩法維王朝(1502~1722),其版圖東至阿富汗,西達幼發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臨波斯灣,立什葉派為國教。掀起了波斯伊斯蘭文化的復興。16世紀中期帖木兒六世孫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兒帝國,其領土達南亞次大陸的整個北半部,確立了伊斯蘭教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

伊斯蘭教早期向世界的傳播,與阿拉伯帝國的向外征服有著密切的聯系。但自10世紀後,伊斯蘭教在非洲、亞洲和東南亞的廣泛傳播,以及伊斯蘭化的過程,通常是通過商人的貿易活動、文化交流和傳教師的傳教活動而實現的。在東非,通過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蘭教沿蘇丹和尼羅河漸漸向東傳入內地,迄13世紀,索馬里及東非沿海地區和海上許多島嶼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商人、學者和蘇菲傳教師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蘭教傳入內地部族。13世紀末,定居中亞的蒙古人後裔改奉了伊斯蘭教。14世紀後,蘇菲派傳教師將伊斯蘭教傳播到中亞的哈薩克和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等地區。7世紀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亞的穆斯林商人及學者,通過海陸的「絲綢之路」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13世紀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印度尼西亞群島,17世紀伊斯蘭教在印尼和馬來半島占優勢。14~15世紀,伊斯蘭教通過商人和傳教師傳入菲律賓南部。20世紀以來,通過穆斯林移民、勞工、商人和學者傳人西歐和北美,並取得較大進展。

Ⅱ 個人如何辦理去麥加朝聖

最好別去。1)中東局勢緊張;2)朝聖的儀式人很多,很狂熱,老人體力不好,一旦跟不上,有生命危險。

Ⅲ 為養生旅遊團講古爾邦節怎麼講

為養生旅遊團講古爾邦節這么講:古爾邦節(拉丁文 Eid Adha),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古爾邦節是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正史記載

「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عيد اضحى‎(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拉丁文稱為『ī Aḍḥā 。「爾德」是中文「節日」的音譯。亦稱古爾邦節(『Id Qurban)、「忠孝節」、「爾德節」或「古爾巴尼」。意為「獻祭」「獻牲」含有「犧牲」「獻身」。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稱作「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的,為朝覲功課的重要儀式之一。(《伊斯蘭網路全書》)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又稱「大節」,是伊斯蘭教重要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歷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據古蘭經記載,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沒有兒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賜給他一個兒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兒子, 他衷心感謝真主的恩賜,精心撫養幼子。十幾年後的一天夜裡,伊卜拉欣作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愛的兒子宰掉獻祭以考驗他的誠心。伊卜拉欣惟命是從毫無遲疑,他懂事的兒子也毫無懼色並鼓勵父親宰己獻祭。於是,伊卜拉欣作著宰子的准備。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當伊斯瑪儀側卧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卧,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後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讓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當伊斯蘭教創立後,穆斯林們承認伊卜拉欣並尊為聖祖,每年的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成為所有信伊斯蘭教(安拉)的人們的傳統節日之一。(《阿拉伯語詞典》)

民間傳說

古爾邦節的宰牲,起源於伊斯蘭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獨尊安拉並無比忠誠,他常以大量牛、羊、駱駝作為犧牲獻禮,作為敬拜安拉的一種方式,人們對他無私的虔誠行為大惑不解。而且當時易卜拉欣老來無子,甚是煩惱,即向安拉祈禱:倘若安拉給他一子半女,即使以愛子做為犧牲,他也決不痛惜。後來,他的妻子真生了一個兒子——伊斯瑪儀,伊斯瑪儀的出生,給他老兩口帶來了無盡的愉悅。光陰荏苒,他把許願的事情忘記了。在伊斯瑪儀長成一個英俊的少年的時候,安拉的考驗來了。安拉幾次在夢境中默示他履行諾言。

於是他先向愛子伊斯瑪儀說明原委,並帶他去麥加城米納山谷,准備宰愛子以示對安拉忠誠。途中,惡魔易卜劣廝幾次出現,教唆伊斯瑪儀抗命和逃走,伊斯瑪儀拒絕魔鬼的誘惑,憤怒地抓起石塊擊向惡魔,最後順從地躺在地上,遵從主命和其父的善舉。正當易卜拉欣舉刀時,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臨,送來一隻黑頭羝羊以代替犧牲。安拉並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這確是明顯的考驗。」[1]。

為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教法規定;凡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禮儀。朝覲者在12月10日舉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為3天。超逾期限,宰牲無效。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時,真主降示:「我確已賜你多福,故你應當為你的主而禮拜,並宰犧牲」。

節日活動

編輯

古爾邦節准備

臨近古爾邦節三天,家家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了,她們要製作大量的油炸饊子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家裡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准備充足的美食。節日也成為主婦們廚藝與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競賽。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成年男人皆去當地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

聚禮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墳地去祈禱,懷念並為死去的親人祈福。

在新疆,著名的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結束後,樂師們會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爾奈伊(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會適時跳起熱烈奔放的薩瑪舞,以表達喜慶之情。

Ⅳ 中國人可以去聖城麥加旅遊嗎

只要擁有穆斯林的簽證護照才可以進入聖城麥加。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

穆斯林是順從真主而實現和平的人,它決不會局限於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民族。人類社會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居民,只要順從真主而致力於和平者,就是一個穆斯林。

聖城麥加是穆罕默德誕生地、伊斯蘭教發源地和一年一度舉行朝覲儀禮的地方。城中有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禁寺。寺內「克爾白」為世界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寺周圍被劃為禁地,禁止非穆斯林入內和狩獵、殺生、斗毆等行為。

(4)穆斯林朝覲旅遊團擴展閱讀:

世界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教組織——伊斯蘭世界聯盟於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覲的機會,召開各種會議,講座共同關心的問題,使麥加成為當代世界伊斯蘭教的中心。麥加朝聖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宗教朝聖儀式,市經濟和身體上有條件的每一位成年穆斯林信徒所負的一項宗教義務。

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每年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聖。他們來自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包括各個國家、不同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

Ⅳ 穆斯林(伊斯蘭教徒)有哪些禁忌

穆斯林禁忌:

穆斯林可以選食其中的水族食物,包括有殼的生物,如蝦、蟹、海螺和貝類。 這是許多古代大伊瑪目留下的教法規定,如馬立克和沙斐儀,而且觀點十分肯定,只有泥鰍除外。

他們堅持只許可食用形狀像魚類的水中動物,貝殼類不應食用,例如蝦、蟹、甲魚和貝類。世界各地穆斯林飲食禁忌不完全相同,其中有許多是當地的民族風俗和習慣。

伊斯蘭沒有規定食品的製作人,或廚師,必須是穆斯林,例如印度教或佛教信徒的素食餐廳,如果一切食品原料和調料都是純素,穆斯林可以食用。在以上各種情況中,嚴格說都是非正常狀態,由於種種原因而表示通融、寬容和仁慈,或者因為屈服於強暴的壓力或危及生命的飢餓。

禁止搞分裂活動破壞團結。

禁止模仿猶太人、基督徒、拜火教徒和一切其他教徒。

禁止給非穆斯林說:「賽倆目」(祝福)。

禁止以子女、偶像、祖先來發誓。

(5)穆斯林朝覲旅遊團擴展閱讀: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宗教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蘭經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來,眼睛看到的,儀器檢測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圍內。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傳達經典《古蘭經》的聖人。

Ⅵ 穆斯林的禁忌事項

豬肉和酒類 都是穆斯林禁忌的

Ⅶ 伊斯蘭教教徒要忌諱什麼

一、食物禁忌

禁止吃自死物,無論淹死的,勒死的,雷擊死的,摔死的,互相抵觸而死的,猛獸吃剩的。

禁止吃血、豬肉、以及誦非真主的尊名而宰的,或以偶像的名義而宰的,或故意放棄真主的尊名而宰的。

禁止食用常吃糞便的牲畜的肉,喝此牲的奶。

禁止吃長有猛獸的牙,長有猛禽爪的動物。

禁止吃家驢的肉。

禁止宰殺青蛙配葯,因它是惡臭的,眾學者公決,不要吃青蛙肉。

二、信仰禁忌

禁止舉伴真主,無論大小、明顯的、暗藏的。

禁止為順從人,而違背真主。

禁止找抽簽者,算卜者、看相者、算命者,相信他們的話。

禁止誦非真主之尊名宰牲。

禁止無知而假借真主和使者的名義說話。

禁止玩魔術、相信魔術,因為它是騙人的,惡魔之計。

禁止說:星宿運轉的某一現象為我們降雨。

禁止參想真主的本體。(該想真主精確創造的宇宙萬物)。

禁止為討人喜歡,而背叛真主。

禁止對任何一位行教門者,隨意斷定 ,他是火獄之人。

禁止無有教法依據,使穆斯林交納贖金。

禁止抱怨時光。(否則時光向真主控訴,向真主求救,因為真主是支配時光的掌權者。)

禁止信凶兆,凶兆使你悲觀(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

禁止舍信道者而以不信道者為盟友。

禁止干沽名釣譽的善功。

禁止罵聖門弟子。

禁止深入研究聖門弟子之間的是是非非。

禁止探望反宿命論的病人,即不信前定的人。(附:哲學中有一種反宿命論派,他們是異端派,禁止參加他們的葬禮,因為他們不信真主的判斷和前定。)

禁止輕視真主的《古蘭經》,開著玩笑念《古蘭經》。

禁止把真主所禁止的認為合法,把合法的認為非法。

禁止給除真主以外的人叩頭。

禁止搞分裂活動破壞團結。

禁止模仿猶太人、基督徒、拜火教徒和一切其他教徒。

禁止給非穆斯林說:「賽倆目」(祝福)。

禁止以子女、偶像、祖先來發誓(該以著真主發誓)。

三、禮拜禁忌

禁止三個時辰禮拜:日出,日中,日落。

禁止禮拜時,跟拜者先於伊瑪目鞠躬叩頭。

禁止開始念成拜詞(嘎邁)時,跟拜者進入非主命拜。

禁止禮拜中左顧右盼。

禁止禮拜中仰望天空。

禁止鞠躬、叩頭時誦念《古蘭經》。若鞠躬、叩頭時念《古蘭經》中的「嘟啊」無妨(沒關系)。

禁止衣冠不整齊的禮拜。

禁止拜中以手叉腰。

禁止吃著食物禮拜。

禁止緊夾著大便、小便,以及風(屁)禮拜。(因為這一切導致人的情緒緊張,思想混亂,禮拜時毫無敬畏之義。甚至於禮錯拜。

禁止在水房中禮拜。

禁止面向墳墓禮拜。

禁止烏鴉啄食、狐狸張望、猛獸鋪腿、狗蹲座、駝卧一樣的禮拜。

禁止禮拜中間波動沙石、平整地面。

禁止整夜禮拜(當勞累時,及時休息。因為過度的勞累容易壞小凈)。

禁止禮拜中間打呵欠、咳聲、嘆氣。

禁止在聚禮(主麻)念「呼圖白」中間玩耍和說話(要靜聽)。

禁止禮主命拜時,禮其它副功拜。

禁止在禮拜者面前來回走動。

禁止禮拜時向天房或左右兩邊吐唾液。

(附:殿內四處都不能吐,至於殿外除西邊和右邊外即可,但必須擦掉,以免人們憎惡,因為「潔凈是信仰的一部分」。)

四、清真寺禁忌

禁止在清真寺里做生意,尋找丟失物。

禁止在禮拜中兩手交叉在一起。

禁止念完宣禮後走出清真寺,(應當禮完拜後,再出寺門。)

禁止吃蒜和蔥以及散發出難聞氣味的食物到清真寺禮拜。

禁止帶著凶器來清真寺禮拜。

禁止「坐靜」時和妻子同房(指齋月後十天坐靜)。

禁止在清真寺里誇誇其談,吹捧自己,引以為豪。

禁止用紅漆、黃漆描畫裝飾清真寺。(因紅黃都是佛、道教色彩)

五、齋戒禁忌

禁止在開齋節,古爾邦節封齋。

禁止到開齋時不開齋而連續不斷的封齋。

禁止封齋者洗小凈時過分的漱口、嗆鼻(以免進水壞齋)。

禁止丈夫在家時,妻子封副功齋,除非得到丈夫的許可。

禁止封齋者說醜言、互相謾罵、動手打架。

六、朝覲與宰牲禁忌

禁止無故而推遲朝覲。

禁止在朝覲期間說醜言、干壞事、互相爭吵等不良行為。

禁止男受戒者穿長袍、帶纏頭、穿褲子、斗篷、靴子。

禁止女受戒者帶面紗及手套。

禁止凡男女受戒者拔、砍、割、踩樹。

禁止在「哈三」帶武器,或打獵物,或拾財物,除非為行善。

禁止在朝覲期間受著戒歸真的亡人身上噴灑香料,應當同衣服一起埋葬,他將念著「應召詞」而被復活。

禁止朝覲者匆忙回國,因最後的信約是辭朝天房。

禁止在節日拜,即「爾德拜」前宰牲。

禁止宰有缺陷的牲。

禁止給宰者付任何報酬。

七、婚姻禁忌

禁止過獨身生活,不娶,不嫁。

禁止兒子娶和他父親結過婚的女人。

禁止和非穆斯林結婚,無論男女。(除非她/他誠心入伊斯蘭教)

禁止享受婚。(如暫享受一段時間,到時就離棄她)

禁止沒有主婚人和兩名證婚人的婚姻。

禁止同性戀:即女人和女人結婚,男人和男人結婚。(附:和離婚的女人結婚要商議,和未婚的女人結婚要取得本人同意。)

禁止和待婚期的婦女結婚,直到期滿。

禁止把婚姻當成兒戲,隨便結婚,隨便離婚。

禁止任何女人要求她的教胞姐妹離婚,以圖自己取而代之。

禁止和外婦女說話,除非她們的丈夫允許。

禁止妻子未取得丈夫的同意,隨意用丈夫的錢。

禁止和經血期的妻子同房,直到干凈。

禁止妻子無端拒絕丈夫的要求,如她無故而這樣做,天使會詛咒她。

禁止在教胞的婚姻上做第三者。

禁止妻子把任何男人帶入自己的家。

禁止丈夫未取得妻子的允許隨意拿妻子的聘金。

禁止將妻比母。即把妻子的某一部位比成自己母親的某一部位。

八、關於婦女禁忌

禁止婦女穿顯露自己體形的衣服,除自己的丈夫外。

禁止婦女炫耀美色,把別人的兒女帶來,冒充自己丈夫的兒女。

禁止婦女獨身外出旅遊,除非有近親骨肉陪同。

禁止與外女人單獨接觸。

禁止看外婦女。


(7)穆斯林朝覲旅遊團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六大基本信條是:

1、信安拉:

在「伊瑪尼」的內涵中,安拉居於最 高的地位。《古蘭經》明確稱頌安拉是獨一的、無始的、 最崇高的、實在的主,是創造、主宰並超絕 萬物的主,是全知全能的主 。

中國伊斯蘭教學者劉智所著的《天方典禮·真宰篇》論證安拉曰: 「太空冥冥,有真宰焉,獨一無二也。無相至妙,難以 言喻也。凡有匹偶,或可言喻,皆受造之物,非造物之 主也。天地、人物皆有匹偶,皆可言喻,皆真宰之所生 化者也。真宰,則先天地,人物而有者也」。

「前無始, 後無終,大無外,細無內」。「無形似,無方所,無遐邇, 無對待」。「至知也,至能也,至全也,至善也」。穆斯 林享有知足和達觀的意識,即歸因於他們堅信並把一 切希望寄託於超越物質界存在的最高的安拉。

2、信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古蘭經》明確指出:穆罕默德本人也是一個凡人,並 非崇拜對象,他只是在人間為安拉「報喜 信」,「傳警告」,是安拉派遣的使者,是所有先知中的最後一位「封印」先知,因而也是最偉大的先知。

3、信經典:

即信仰安拉所降示的一切經典,主要 指《古蘭經》。《古蘭經》中有70餘處明確提到該經是 安拉降示的經典,並強調它本身即是安拉的語言,是人類絕無能力創造的妙文。《古蘭經》本文,從語言、書法到復制,均同「記 錄在一塊受保護的天牌上」的原形相一致。

4、信天使:

伊斯蘭教認為天使是安拉用光創造的 一種妙體,純潔無邪,無性別,長有翅膀,神通廣大, 變幻莫測。天使數目繁多,各司其職,如有的負責記錄 每個人的行為,有的負責索取人的性命等。最著名的有 四大天使,其中吉卜利勒天使地位最高,他奉安拉之命 向穆罕默德傳達「啟示」,是玄靈和忠實的精神,是人類的朋友。

5、信末日:

伊斯蘭教提倡兩世兼顧,號召穆斯林既要在現世努力創造美滿生活,亦應以多做善功為未來的後世歸宿創造條件。

《古蘭經》以大量節文具體地表述了末日的景象,天園與火獄的情景,以激勵人們認主獨一,堅定信仰,行善戒惡,要人們確信安拉在末日將復活人類,全面總結清算每個人在現世的表現,根據善惡給以獎懲,善者進天園,惡者進火獄,並告誡人類:「其實,後世是更好的,是更長久的」。

6、信前定:

伊斯蘭教認為,凡萬事萬物皆由安拉「前定」(又稱主的「定然」),是人的意志不能違抗的.《古蘭經》指出:安拉「預定萬物」,「已註定各人的壽限」。故多數經注學家認為,前定應包含在基本信仰之中。

伊斯蘭教認為,前定與自由意志的相互關系是:既反對極端的宿命論,也反對絕對的人定論;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應順其前定,自負其責。

中國伊斯蘭教學者王岱輿的《正教真詮》雲:「真主造化了人神,並人所用之事物,因為試人之善惡也。成立善惡乃前定,作用善惡乃自由。若無前定,亦無自由。非自由不顯前定,然自由不礙前定,前定亦不礙自由,似並立而非並立也。」

Ⅷ 中國的穆斯林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

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遵行哈乃斐學派教法,新疆極少數為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

蘇菲主義各學派在西北地區有廣泛影響。歷史上,由於伊斯蘭教傳入各民族地區的時間、途徑以及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又分為內地伊斯蘭教(漢語系)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突厥語系)兩大系。

(8)穆斯林朝覲旅遊團擴展閱讀:

中國伊斯蘭教教派: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個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這五個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屬遜尼派,其教規律法又都崇信遜尼派的哈乃飛學派。

1、格底木:格底木是阿拉伯語,意為古老的和尊古的,即:符合聖行的大眾的道路。

該派是中國伊斯蘭教最古老的一派,源於阿拉伯地區的遜尼派。約有二分之一的寧夏穆斯林皈依此派,尤以涇源、西吉、固原、同心、靈武、平羅各縣和吳忠、青銅峽市最為集中。

2、虎非耶:虎非耶為阿拉伯語,意為悄悄的、暗暗的、低聲的。該派主張低聲念誦齊克爾,所以又稱低念派。虎非耶教派念記主詞時,要停止呼吸,連續不斷地低聲默誦。

該派支系甚多,互不統屬,各自為教。清末以來,寧夏地區形成了洪門、鮮門、通貴三個門宦。其傳教區主要在賀蘭、永寧、平羅諸縣。

3、哲合林耶:阿拉伯語哲合林耶(即:哲合忍耶)意為公開的、響亮的、高揚的。

4、格底林耶:阿拉伯語格底林耶意為大能者。該派受佛教、道教影響較重,主張通過靜修參悟、誦念「無字真經歌」達到認主的目的,所以又有清真和尚、清真道士的別名。

寧夏的格底林耶教派主要分為韭菜坪門宦和齊門門宦,前者以韭菜坪(今海原李俊鄉)拱北為中心,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區;後者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縣七營、梁家堡和同心縣的石岑等地。

Ⅸ 14世紀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是誰

伊本·白圖泰———為朝覲而雲游天下的摩洛哥探險旅行家

伊本·白圖泰(JcoCbuuvubi,),是中世紀最偉大的阿拉伯探險旅行家,也是最傑出的世界探險旅行家。他先後三度出遊,歷經千辛萬苦,崎嶇波折,跋山涉水,九死一生,足跡遍及亞非歐三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歷時!(載,行程*9)萬英里。在尚處於「陸路世界」的中古時代,伊本·白圖泰完全憑藉勇氣和毅力,靠著雙腳,一步一步邁向未知的前方,把真誠和學識奉獻給沿途各國和各地區的人民,把友好和風情帶回阿拉伯世界。他的探險旅行,融貫和傳播了伊斯蘭文明,加強了伊斯蘭各地內部以及伊斯蘭與非伊斯蘭地區的交流,譜寫了一曲人類探險旅行和友好交往的不朽頌歌。(一)遍游半島碧波浩淼的大西洋和直布羅陀海峽沿岸,阿拉伯世界的西部盡頭,有一個小小的北非小城———摩洛哥的丹吉爾。"%#&年的一天,中世紀最偉大的探險旅行家之一的伊本·白圖泰,就誕生在丹吉爾的一個伊斯蘭教教法學家家庭。
伊本·白圖泰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白圖泰,號稱阿布·阿布杜拉,又稱舍木遜丁。他是馬格裡布阿拉伯人,柏柏爾人的後裔。馬格裡布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西方,是阿拉伯人對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的稱謂,指位於地中海和撒哈拉「旱海」間的一片狹長大陸,包括今天的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柏柏爾人是阿拉伯人對馬格裡布土著居民的稱呼,早在新石器時代,柏柏爾人就是馬格裡布的主人。馬格裡布命運多舛,歷史上先後受到迦太基人、羅馬人、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等的統治。從'&#年開始,阿拉伯人大舉西征馬格裡布,遇到柏柏爾人的抵抗,最後於*"#年到達大西洋沿岸的丹吉爾,將馬格裡布諸國置於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之下。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阿拉伯化過程。到伊本·白圖泰生活的年代,馬格裡布不僅在政治制度方面,而且在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等方面,早已阿拉伯化。人人篤信統一的一神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不僅規定了宗教和政治模式,而且以「月印萬川」之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聖戰」的旗幟下,四齣征伐,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西班牙、北非和西亞,都成了伊斯蘭的世界。帝國疆城異常遼闊,民族構成十分龐雜,地貌地形多種多樣。扼三洲交界門戶的地理優勢,開闊了阿拉伯人的視野,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中世紀文化的傳播中介,世界在此融合。伊本·白圖泰從小生活在富裕安逸的家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正規教育。他的聰明好學和執著,在兒時夥伴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家人對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繼承衣缽,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學家,去獲取高官厚祿,光耀門庭。然而,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使伊本·白圖泰在年幼的心靈中,早就立下了出遊朝覲的決心。眾所周知,由於政治、經濟和宗教的原因,阿拉伯地區一直盛行出遊旅行的熱潮。阿拉伯帝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群雄割據,政權分主。為了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共抵外侮,平息內亂,各地區的哈里發便派出旅行者,以滿足這種政治上的需要。由此而產生了許多旅行家:("!年的伊本·海爾達宰白、(!!年的耶爾古布和古達邁、($"年的伊本·赫蓋爾等等。他們順應時勢,常去雲游各地,研究民情,了解當地的山川河流、平原沃野、海陸通道以及農副產品,以便徵收田賦,建立驛站和測定各地之間的距離。出於商業謀利的經濟需求,穆斯林的商人們,遠涉重洋,跨出穆斯林地區的邊界,到達國外,選購商品,謀取生計。他們北至中亞地區,南至努比亞,西抵直布羅陀,東到印度、蘇門答臘、中國等,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雖然政治上的需求和商業上的謀利,為阿拉伯地區的旅行熱潮開了風氣,然而真正將其推之於普及的,則是宗教因素。伊斯蘭教為每個信徒規定了「五功」,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將之稱為伊斯蘭教的五大「柱石」,即念功、拜功、課功、齋功和朝功。其中朝功規定,每個穆斯林,不分性別,只要身體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備旅費,且家屬生活有著落,一生中至少應到聖地麥加朝覲一次。在交通條件極不發達的年代裡,這條教義無疑考驗了穆斯林對安拉的虔誠,更彷彿在啟示教徒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不畏艱難困苦,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盡管伊本·白圖泰摯愛雙親,極盡孝道,多麼不願讓父母失望,然而,對真主安拉的虔誠,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他,走出家園、雲游天下的念頭,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先輩們留下的異彩紛呈的地理游記,更激起他濃厚的興趣:雅古特·魯姆的《地方誌》、詩人旅行家穆赫洛西洛的《各地奇異》、麥斯歐迭的《黃金草原》、阿比·比魯尼的《印度史》等,文字雋雅,內容豐贍,令他愛不釋手。對伊本·白圖泰影響尤為深遠的是《伊本·朱貝爾游記》和摩洛哥文學家伊本·賽爾德的《奇觀》,這兩位早於伊本·白圖泰的阿拉伯旅行家,一生中多次游歷東方,並死於探險途中。他們筆下的東方世界的旖旎風采牽動了這位阿拉伯青年的心,他們的敬業獻身精神更使伊本·白圖泰深受感動和鼓舞。所有這些,促使伊本·白圖泰走上了探險旅行之路,而且比他的所有前輩們走得更遠、更多,在人類探險史上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跡。"%!)年*月的一個風和日麗、晴朗寧靜的清晨,!!歲的伊本·白圖泰,懷著對安拉的虔誠,對聖地的崇敬,對廣闊世界的嚮往,揮淚拜別了風燭殘年的雙親,辭別了親友和故鄉,滿懷信心和熱情地朝著心中至聖的光芒、伊斯蘭民族的聖地———麥加走去,去朝覲天房,拜謁聖墓。
就這樣,白衣飄飄、豪氣萬丈的伊本·白圖泰,走出了馬格裡布,走出了摩洛哥,踏上了歷時!(載、行程*9)萬英里的朝覲探險旅途。伊本·白圖泰從丹吉爾出發,沿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西的黎波里和埃及北線行進,首先遇到的困難是漫漫飛沙與酷熱天氣。剛出阿爾及爾城,行抵貝賈亞,伊本·白圖泰一行就患上了當地十分流行的沙漠酷熱病。熱病無情地奪取了與伊本·白圖泰同行的一位法官和另一位使者的生命。好心的底祖貝人阿布杜拉勸伊本·白圖泰稍作停留,以待病癒後再行上路。伊本·白圖泰執意不從,他的回答是:「如果註定死亡,那就死在赴聖地的途中吧。」底祖貝人被他的決心所感動,不再勉強,勸告他賣掉笨重的雜物和牲口,輕裝出發,兼程前進,免被劫掠。在通往突尼西亞城的路途中,可怕的熱病一直侵擾著伊本·白圖泰;一路上也很不安全,沿途常有當地土人出沒偷襲。為避免體弱落馬,伊本·白圖泰用阿拉伯人的纏頭巾把身子綁在馬鞍上,晝夜兼程,艱難地穿過了突尼西亞和的黎波里。從伊德富鎮開始,伊本·白圖泰跨入了埃及地區更加漫無人煙的沙漠之中。他在尼羅河岸的阿圖瓦尼城,雇好駱駝,同一批杜額目人結伴而行,開始其沙漠苦旅。時值盛夏,沙漠之中的白晝,燥熱難當,太陽高懸在朗朗晴空,無情地燒烤著大地。夜晚降臨,更加恐怖,天地上下只有黑夜和孤星,狂吠的鬣狗,攪得人無法入眠,疲於應付,有時甚至面臨整夜同鬣狗搏鬥的危險。有一次,一隻鬣狗把伊本·白圖泰的行李袋咬破,拖走一袋椰棗,吃掉行李袋中的大部分東西。伊本·白圖泰沿尼羅河順流而下,經過米索爾,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他盡情地游覽了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白洛貝斯、加沙、哈利勒、阿勒頗等城,之後到達著名的大馬士革城。坐落在綠色平原上的大馬士革是阿拉伯帝國倭瑪亞王朝的首都,阿拉伯人稱它為人間天堂,「整個東方的眼睛」。大馬士革的美麗景色給伊本·白圖泰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大肆渲染地引用了伊本·朱貝爾對大馬士革的描寫:大馬士革是東方樂園,是東方光輝的源泉,是伊斯蘭地區最好的款待處,是我所經歷的城市中的新娘,它披著馨香的百花,出現在蔥郁如綠綢的花園間,立足於無限美好的位置上,極盡裝扮之美。離開大馬士革,伊本·白圖泰與一個赴希賈茲的朝聖團結伴而行,繼續南下,進入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也是世界上最乾燥、最炎熱的地區之一。半島沙漠廣布,一望無際,在浩瀚的沙漠里,只有中部和西部點綴著幾片綠洲。伊本·白圖泰經馬安、亞喀巴,進入「入者死,出者生」的沙漠。經過兩天的行程,抵達只有潛沉在沙漠中的積水而沒有人煙的扎特·哈只,又經過同樣沒有人煙又沒有水源的貝洛代赫山谷,終於抵達塔布克的泉水邊。伊本·白圖泰和同行的信徒們,暢飲一頓,飽飲駱駝,備足飲水,稍事休整,向歐倆和塔布克之間的沙漠進發。為盡快穿過沙漠,伊本·白圖泰隨同朝聖團星夜兼程。途中的吳赫祖爾山谷和歐塔斯川穀,熱得像火獄,常因刮熱燥毒風,而致淡水斷絕,人畜死亡。惡劣的自然條件,艱難的朝聖旅途,並沒有動搖伊本·白圖泰虔誠的宗教信念和堅定的朝拜決心,相反,沿途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文化,激起了伊本·白圖泰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他更加渴望觀瞻和感悟先知留下的聖跡,接觸和溝通賢達聖哲。"%!)年底,伊本·白圖泰歷經艱辛和磨難,終於到達神往已久的伊斯蘭聖地麥加。麥加位於阿拉伯半島西部紅海沿岸的希賈茲(一譯漢志)地區,是穆罕默德先知的誕生地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境內有著名的「天房」克爾白神廟和清澈的「滲滲泉」,自古以來就是阿拉伯人的精神崇拜中心。天房又稱克爾白,意思是立方體,是麥加「禁寺」內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稱。相傳為人類始祖阿丹順天意而建,後被洪水沖毀,真主又命易卜拉欣重建。天房牆上嵌有一塊黑色隕石,被視為聖石,凡來朝拜天房的人,必親吻或撫摩黑石。天房南邊有一眼古井,即「滲滲泉」,是麥加惟一的一處水源,被奉為「聖泉」。伊本·白圖泰親眼目睹庄嚴的麥加城、雄偉的清真寺「禁寺」、珍奇的黑隕石「玄石」,不禁心花怒放,如沐春風。一路風塵,滌盪而盡,「暢快的心情,恰似從未因此受苦受難一般。」伊本·白圖泰本想赤著腳巡禮克爾白,但由於麥加氣溫很高,石頭上反射過來的灼光使他寸步難行,便穿鞋朝拜,游歷聖城。伊本·白圖泰在他的游記里,詳盡地描述了朝拜麥加的盛況:克爾白位於聖寺中央,正方形。在克爾白裡面,地面和四壁都用大理石貼面,紋理鮮明,十分美觀。克爾白的幔帳用黑綢製成,上書白字,銀光閃爍,字字生輝,從頂端到地面把克爾白整個罩住。光榮的克爾白有許多奇跡。第一宗就是只要一開克爾白的大門,聖寺就立刻沉浸在穆斯林的海洋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恐怕只有人類的創造者真主才能數得過來。但是即使一古腦兒全部都進入克爾白裡面,克爾白也不會顯得窄小。克爾白的另一奇跡是環游者晝夜不斷,從來沒有人只見克爾白而看不到環游的人。然而,最奇特的是:麥加的鴿子和其他鳥兒從不在克爾白頂上停留,也不在其頂上飛旋。你能見到鴿子在聖寺的高空飛越,但是,一到克爾白上空,鴿子就會向一邊拐去,而不穿越克爾白的上空。玄石放置在高出地面'

Ⅹ 請問:伊斯蘭教的回民可以吃八爪魚嗎

穆斯林不能吃自死之物,八爪魚雖然是海產,但是撈出水就死了,應該算自死之物。
「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觗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但宰後才死的,仍然可吃;禁止你們吃在神石上宰殺的。」
下面網路的。。。
信仰
禁止舉伴真主,無論大小、明顯的、暗藏的。
穆斯林信仰
禁止為順從人,而違背真主。
禁止找抽簽者,算卜者、看相者、算命者,相信他們的話。
禁止誦非真主之尊名宰牲。
禁止無知而假借真主和使者的名義說話。
禁止玩魔術、相信魔術,因為它是騙人的,惡魔之計。
禁止說:星宿運轉的某一現象為我們降雨。
禁止參想真主的本體。(該想真主精確創造的宇宙萬物)。
禁止為討人喜歡,而背叛真主。
禁止對任何一位行教門者,隨意斷定 ,他是火獄之人。
禁止無有教法依據,使穆斯林交納贖金。
禁止抱怨時光。(否則時光向真主控訴,向真主求救,因為真主是支配時光的掌權者。)
禁止信凶兆,凶兆使你悲觀(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
禁止舍信道者而以不信道者為盟友。
禁止干沽名釣譽的善功。
禁止罵聖門弟子。
禁止深入研究聖門弟子之間的是是非非。
禁止探望反宿命論的病人,即不信前定的人。(附:反宿命就是現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竟然相信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人定勝天,太不清真了。)
禁止輕視真主的《古蘭經》,開著玩笑念《古蘭經》。
禁止把真主所禁止的認為合法,把合法的認為非法。
禁止給除真主以外的人叩頭。
禁止搞分裂穆斯林活動破壞穆斯林團結。
禁止模仿猶太人、基督徒、拜火教徒和一切其他教徒。
禁止給非穆斯林說:「賽倆目」(祝福)。
禁止以子女、偶像、祖先來發誓(該以著真主發誓)。

小凈
禁止在死水中小便。
禁止在路旁和水源中,和人們乘涼之地大小便。
禁止面向或背向天房大小便。
禁止用右手凈下,用右手接觸羞體。
禁止在大小便時說「賽倆目」,回答「賽倆目」。
禁止睡醒後未洗手之前,把手伸入容器。(因為你不知道把手放到哪裡過了夜。)
禁止浪費水。
禁止洗小凈時說話,吵鬧。

禮拜
禁止三個時辰禮拜:日出,日中,日落。
禁止禮拜時,跟拜者先於伊瑪目鞠躬叩頭。
禁止開始念成拜詞(嘎邁)時,跟拜者進入非主命拜。
禁止禮拜中左顧右盼。
禁止禮拜中仰望天空。
禁止鞠躬、叩頭時誦念《古蘭經》。若鞠躬、叩頭時念《古蘭經》中的「嘟啊」無妨(沒關系)。
禁止衣冠不整齊的禮拜。
禁止拜中以手叉腰。
禁止吃著食物禮拜。
禁止緊夾著大便、小便,以及風(屁)禮拜。(因為這一切導致人的情緒緊張,思想混亂,禮拜時毫無敬畏之義。甚至於禮錯拜。
禁止在水房中禮拜。
禁止面向墳墓禮拜。
禁止烏鴉啄食、狐狸張望、猛獸鋪腿、狗蹲座、駝卧一樣的禮拜。
禁止禮拜中間波動沙石、平整地面。
禁止整夜禮拜(當勞累時,及時休息。因為過度的勞累容易壞小凈)。
禁止禮拜中間打呵欠、咳聲、嘆氣。
禁止在聚禮(主麻)念「呼圖白」中間玩耍和說話(要靜聽)。
禁止禮主命拜時,禮其它副功拜。
禁止在禮拜者面前來回走動。
禁止禮拜時向天房或左右兩邊吐唾液。
(附:殿內四處都不能吐,至於殿外除西邊和右邊外即可,但必須擦掉,以免人們憎惡,因為「潔凈是信仰的一部分」。)

清真寺
禁止在清真寺里做生意,尋找丟失物。
禁止在禮拜中兩手交叉在一起。
禁止念完宣禮後走出清真寺,(應當禮完拜後,再出寺門。)
禁止吃蒜和蔥以及散發出難聞氣味的食物到清真寺禮拜。
禁止帶著凶器來清真寺禮拜。
禁止「坐靜」時和妻子同房(指齋月後十天坐靜)。
禁止在清真寺里誇誇其談,吹捧自己,引以為豪。
禁止用紅漆、黃漆描畫裝飾清真寺。(因紅黃都是佛、道教色彩)

喪葬
禁止修建墳墓、描畫墳墓。
禁止在墳頭上點火,在墳頭上面坐及用腳踩墳頭。
禁止把墳墓當作叩拜之地,在上面禮拜(除葬禮拜即「哲那宰」)。
禁止一位女信士為亡人守素三天以上,除非為丈夫應守四個月零十天。
禁止死者妻子帶美香、用頭油、染指甲,用各種華麗的服飾打扮自己。
禁止哭喪或高興。
禁止喪主及其親屬們為死者的死去而打臉、撕扯衣服、披頭散發等超度法規的一切行為。
禁止報喪,敲鑼吹號,哭聲連天,向人報喪。至於僅僅向人告知死者的逝世無妨。

齋戒
禁止在開齋節,古爾邦節封齋。
禁止到開齋時不開齋而連續不斷的封齋。
禁止封齋者洗小凈時過分的漱口、嗆鼻(以免進水壞齋)。
禁止丈夫在家時,妻子封副功齋,除非得到丈夫的許可。
禁止封齋者說醜言、互相謾罵、動手打架。

朝覲與宰牲
禁止無故而推遲朝覲。
禁止在朝覲期間說醜言、干壞事、互相爭吵等不良行為。
禁止男受戒者穿長袍、帶纏頭、穿褲子、斗篷、靴子。
禁止女受戒者不帶面紗及手套。
禁止凡男女受戒者拔、砍、割、踩樹。
禁止在「哈三」帶武器,或打獵物,或拾財物,除非為行善。
禁止在朝覲期間受著戒歸真的亡人身上噴灑香料,應當同衣服一起埋葬,他將念著「應召詞」而被復活。
禁止朝覲者匆忙回國,因最後的信約是辭朝天房。
禁止在節日拜,即「爾德拜」前宰牲。
禁止宰有缺陷的牲。
禁止給宰者付任何報酬。

買賣與利潤
禁止吃高利貸及包括欺騙,騙人的買賣。
禁止遠迎客商,搶他人的買賣。
禁止賣豬、偶像、精液。(凡真主所禁止的買和賣都是非法的。)
禁止與人共謀,使買方陷入圈套,從中取利。
禁止城裡人為鄉下人包賣。(包賣就是不要做他的經紀人。)
禁止摻入假貨,出售假貨。
禁止賣人買人。
禁止短斤少兩。
禁止吞吃孤兒的財產。
禁止玩賭博和類似於賭博的做法。
禁止富人拖欠債務。
禁止行賄、受賄、偷、搶他人的財物。
禁止用各種手段來騙人。
禁止穆斯林拿別人的錢物,除非對方許可。

婚姻
禁止過獨身生活,不娶,不嫁。
禁止兒子娶和他父親結過婚的女人。
禁止和非穆斯林結婚,無論男女。(除非她/他誠心入伊斯蘭教)
禁止享受婚。(如暫享受一段時間,到時就離棄她)
禁止沒有主婚人和兩名證婚人的婚姻。
禁止同性戀:即女人和女人結婚,男人和男人結婚。(附:和離婚的女人結婚要商議,和未婚的女人結婚要取得本人同意。)
禁止和待婚期的婦女結婚,直到期滿。
禁止把婚姻當成兒戲,隨便結婚,隨便離婚。
禁止任何女人要求她的教胞姐妹離婚,以圖自己取而代之。
禁止和外婦女說話,除非她們的丈夫允許。
禁止妻子未取得丈夫的同意,隨意用丈夫的錢。
禁止和經血期的妻子同房,直到干凈。
禁止妻子無端拒絕丈夫的要求,如她無故而這樣做,天使會詛咒她。
禁止在教胞的婚姻上做第三者。
禁止妻子把任何男人帶入自己的家。
禁止丈夫未取得妻子的允許隨意拿妻子的聘金。
禁止將妻比母。即把妻子的某一部位比成自己母親的某一部位。

關於婦女
禁止婦女穿顯露自己體形的衣服,除自己的丈夫外。
禁止婦女炫耀美色,把別人的兒女帶來,冒充自己丈夫的兒女。
禁止婦女獨身外出旅遊,除非有近親骨肉陪同。
禁止與外女人單獨接觸。
禁止看外婦女。

食物
禁止吃自死物,無論淹死的,勒死的,雷擊死的,摔死的,互相抵觸而死的,猛獸吃剩的。
禁止吃血、豬肉、以及誦非真主的尊名而宰的,或以偶像的名義而宰的,或故意放棄真主的尊名而宰的。
禁止食用常吃糞便的牲畜的肉,喝此牲的奶。
禁止吃長有猛獸的牙,長有猛禽爪的動物。
禁止吃家驢的肉。
禁止宰殺青蛙配葯,因它是惡臭的,眾學者公決,不要吃青蛙肉。

服飾
禁止過多的穿戴,屬於浪費。
禁止男人戴金戒指。
禁止赤身光腿走路。
禁止男人穿絲綢衣服。
禁止男人穿紅花染過的衣服。
禁止男扮女裝、女扮男裝。
禁止穿一隻鞋走路,因為惡魔用一隻鞋走路。
禁止紋身。
禁止刮光唇須和胡須。
禁止拔臉上的毛和白發及白須。
禁止男女染黑發。
禁止頭發剃一半,留一半。
禁止在衣服、牆、紙上畫動物和鳥類以及人物的圖像。若非畫不可,讓畫師畫風景,如山、川、河流、樹、花草等。
禁止為了顯示豪華氣派、富貴權勢而過分裝飾自己的家。

口舌危害
禁止偽證。
禁止冤枉貞潔的婦女、清白的丈夫。
禁止誹謗、挑剔、互喊綽號。
禁止背談。
禁止聽人背談。
禁止搬弄是非、譏笑穆斯林。
禁止喚穆斯林為卡非爾。
禁止為宗派互相誇耀、誹謗自己的血統。
禁止罵人、說醜言、揭露他人的缺點。
禁止說謊。(因說謊者在末日要承擔偽造事情的罪過。)
禁止詛咒人或動物。
禁止把你的聲音超越穆聖的聲音。(附:教長及凡有學問的人講解古蘭經和聖訓,而你卻在下面和他人交談,厭聽古蘭經和聖訓,這就是超越先知之言,屬於過分之人。)
禁止罵不該罵的一切,如死人,時光,天氣,風雨等等。(應該向真主求護佑免遭一切災難。)
禁止把偽信士稱為「領袖」。
禁止丈夫對妻子說詛咒之言,如「願真主使你變丑」。
禁止互相吹捧。

飲食禮儀
禁止在眾席面前先吃。
禁止吃中間的食物。
禁止食物落在地上不撿,應當撿起擦掉上面的臟物而吃下去,別留給惡魔。
禁止喝酒類或其他醉汁飲料。(凡有醉意的都是非法的。)
禁止吹食物和飲料。
禁止用左手吃喝。
禁止出席有酒的場所和席面。
禁止用金銀器皿飲食,沐浴等。

睡覺
禁止睡覺時室內留火等易燃物。
禁止睡覺時手染上臭味。
禁止把惡夢講給別人,並作解釋。因為他是來自於惡魔。
(附:睡覺時念「愛歐組、太斯米、開端章、忠誠章、曙光章、世人章」,然後從看右側躺下。最好帶小凈睡覺。)

其它
禁止自殺和故意殺人,以及怕受窮受累殺自己的孩子。
禁止姦淫。
禁止飲酒、釀酒、送酒、賣酒。
禁止忤逆父母,責斥他們說:「呸、哼、滾蛋」等等的非禮之語。
禁止臨陣脫逃,除非教法允許。
禁止無故而傷害男女信士。
禁止違約。
禁止用火懲罰人,即用火燒活人和死人。
禁止用火燒各種動物和蟲類。
禁止幫助干無理之事和幫助犯罪,侵害他人。
禁止穆斯林隨便攜帶武器。
禁止無知而隨意出「乎昆」,以免傷害他人。
禁止整天閉口不言。
禁止認他人為父,釋奴認他人為主人。
禁止養狗。(除捕獵、看羊群、莊稼、護家外)
禁止發假誓。
禁止聽取冤枉貞潔婦女的人們的佐證。除非他們帶來四位見證人。
禁止把真主定為合法的美好事物認為非法。
禁止模仿惡魔和卡非爾。
禁止相互窺探偷聽。
禁止未允許而偷看別人的家。
禁止隨便進入他人家,除非取得主人的允許。
禁止男女互看羞體。
禁止對穆斯林表示幸災樂禍。
禁止無端歹猜穆斯林。
禁止互相嫉妒,互相惱怒,互相背棄和堅持無理之事。
禁止無故責罵穆斯林。
禁止輕視穆斯林。
禁止高傲、自大、誇耀、自我欣賞。
禁止在大地上誇耀傲慢地走路。
禁止向人作歪嘴臉,露出厭惡的樣子(這是傲慢的標志)。
禁止向人反復提起自己給他人的施恩資助。
禁止侵犯禁月的神聖法律。
禁止費用不幹凈的錢財。
禁止把潔凈的錢財花費在教法不允許的地方。
禁止向工人要求加倍工作,而不發全工資。
禁止互相行虧。
禁止炫耀和暴虐。
禁止傷害鄰居。
禁止與穆斯林兄弟絕交三天以上。
禁止兩人密談冷落第三者。
禁止在讀《古蘭經》中間,互相談話。(應當靜聽、細參。)
禁止害怕傷害而手中常拿凶器。
禁止阻擋送禮。(而互相送禮能增加感情)
禁止把錢出散給愚昧無知的人。
禁止在執行真主的法度時,同情行奸的男女。
禁止施捨後傷害受施者。
禁止隱瞞作證、欺壓孤兒、責斥乞丐。
禁止用假葯治病。(這是騙人的行為,將受到審問。)
禁止在戰爭期間殺害老人、婦女、兒童。
禁止詭辯。(即向學者提出一些疑難問題進行詭辯,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禁止遭受到災難時打臉、撕扯衣服、說出不情願真主定然的話。
禁止欺壓平民百姓。
禁止看今世的物質生活方面比你強者,而應該回頭看看不如你的人。
禁止隱瞞寄託物、隱藏知識。
禁止多笑。(而應該少笑,向真主懺悔。)
禁止強迫病人吃喝,因真主供給他吃喝。
禁止目不轉睛的看那些身患殘疾者。
禁止用左手接送物品、吃食物。
禁止撿起石頭亂打,因為它一不小心就會損壞他人的眼睛和牙齒等。
禁止許願無法辦到的事。
禁止殺無害的昆蟲和飛鳥。
禁止說鞠躬彎腰的「賽倆目」。
禁止只給認識者說「賽倆目」,而應該給認識者和不認識者都說「賽倆目」。
禁止在回答「賽倆目」之前回答任何事。
禁止男人吻男人。
禁止把發誓當成盾牌,而達到自己的私利。
禁止用兵器之類指穆斯林。
禁止穆斯林帶著凶器上街。
禁止生氣時對兩位仇人之間作任何判決,或只聽一方之言而作判決。
禁止太陽落山時把孩子們趕出家門,直至夜幕降臨,一片漆黑,因為這時正是惡魔工作的時候。
禁止在夜間收割,採集水果,以免誤認為故意躲避窮人,隱瞞窮人,因為真主在《古蘭經》第六章141節中說:「在收割日你們當交納任務。」(農作物要交納十分之一的天課,送給安拉的窮人們。)
禁止到有偶像的地方。
禁止打噴嚏時不念「艾里罕姆都林倆黑」感贊真主之詞。
禁止面向天房吐唾液。
禁止別人下氣時嘲笑,因為這是每個人不可避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