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榆縣旅遊區

榆縣旅遊區

發布時間: 2021-03-06 01:18:48

A. 陝西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陝西的旅遊景點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少華山森林公園、華清池、黨家村古建築群、華山、大唐芙蓉園、黃帝陵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景點:

1、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2、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3、少華山森林公園

少華山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華縣城東南7公里處,坐落於秦嶺北坡,北起峪口,南至秦嶺分水嶺,東到蟠龍山,潛龍寺,西括少華峰,總面積6300公頃,海拔高度在600—2000米之間,由潛龍寺、少華峰、紅崖湖、石門峽、密林谷五大景區所組成。

4、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開發區,大雁塔東南側,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佔地面積一千畝,其中水域面積三百畝。

5、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又稱「華夏第一陵」,「中華第一陵」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

B. 介紹幾個旅遊景點

一、雲南旅遊
雲南簡稱「滇」,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意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古語雲「一日長一丈,雲南在天上」,她確實離天很近。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

二、昆明旅遊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 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園 、 雲南民族村 、 金殿公園 、 西山森林公園 、 九鄉風景區 、 圓通山 、 大觀樓 、 筇竹寺 、世界園藝博覽園 等。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 、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三、大理旅遊
大理市

現所在地為下關,同原來的理古城遙遙相望,如果你白天登上大理市的制高點明珠廣場的高原明珠,大理市一覽無余,民族廣場,雲嶺大道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蒼山由南至北,帶著雄偉,帶著蒼翠向遠方綿綿而去;洱海綠波盪漾,浩如煙海,襯托出大理市的美麗和嫵媚。在明珠廣場順雲嶺大道由南至北依次矗立著以大理四絕——風、花、雪、月和五朵金花為題材的人格化漢白玉雕塑群,給人以文化的淘冶。

大理—風花雪月

風:下關風。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關花又稱木蓮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
雪:蒼山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月:洱海月,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大理古城

距大理市區13公里,背靠蒼山,而臨洱海,周長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盪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城內主大街縱貫南北;街道兩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聯,一派古樸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謂「三房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在這一牆壁上再反光到院內,把整個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稱「照壁」。這種情況,在風城下關更為明顯,為避偏西大風,那裡正房多坐西朝東。所謂「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築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檐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大理居民都愛花。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多數民居院內都有花壇,種植山茶花等多種花木。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朝花節,家家戶戶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擺在門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來人欣賞。由於愛花,人們還以花來給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稱,大理也被譽為「金花的故鄉」。大理古城是古樸幽靜的。城內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為外國遊客聚匯之處,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別具情趣。
西雲書院建於1873-1875年,原為雲南提督楊玉科私人府第,後來楊被人彈劾,其府第遂改為書院,這是白族民居式建築,共有房舍百餘間,規模宏大,氣派壯觀。院內保存的「西雲書院碑」,全文5千餘字,為楊玉科所撰,對研究杜文秀起義及清末大理歷史,頗有價值。
古城中的主要街道,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白族扎染布藝、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洱海

素有高原明珠之稱,因形似人耳,故名。它是一個淡水湖泊,海拔1972米,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7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最深水位21米。

小普陀

原名觀音閣,金梭島往北約十公里的海面上,飄著一塊孤伶伶的礁石,其上有閣,這便是小普陀,這塊礁型如方印,相傳是觀音大士留下的鎮海之印。小普陀始建於明朝,為亭閣式建築,分為上下兩層,第一層塑如來像,第二層立觀音像。由於觀音是這里的主像,又因其位置頗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似神話中觀音所居之地普陀,故改名為「小普陀」。游覽小普陀的最佳時侯是清晨。這時,海面上霧氣裊裊,小普陀時隱時現,宛如月宮,待登上小普陀,只見四周霧氣涌動,猶如潔白的輕紗。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嵐靄普陀」。交通:早上8:00,從洱海碼頭乘船.

三塔倒影公園

出大理古城西門後北行一公里,過桃溪橋後沿大路左西走百餘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園。三塔倒影之妙,更在於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時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閃爍,玉兔輕移,人頓覺天上人間,只在一念中罷了。
崇聖寺為唐宋時期,南紹、大理國的王家佛寺。塔因寺名,後寺毀塔存,三塔互為鼎足,始建於唐南詔豐佑年間,歷時兩千多年。主塔名為千尋塔,高69.13米為十六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南北小塔均為高為42.19米,為十級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主塔每級東西兩面,龕內供有佛像,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質金翅鳥。相傳這鳥可以鎮住洱海里的妖龍鬼怪。我細觀之未發現這金翅鳥,後來在展廳發現這鳥,已是銹跡斑斑,破損不堪,後人可能在維修當中取下而簡化成這種形式了。導游講,在中國的塔中所有的層數為奇數,但是崇聖寺的三塔卻是偶數。問其原因是大理是一個母系社會,所以與其它的社會就有別了。

點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靈鷲山等,南詔時封為中嶽山。
蒼山共有十九峰,兩峰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景色以雪、雲、泉、石而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蒼山的雲更是大有來頭。雲聚雲散,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在變幻多姿的雲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雲」、「玉帶雲」和「海蓋雲」。這是季風來臨後,一些碎積雲在先,接著有大片積雲出現的自然現象。有時積雲高度下降並展開,幾乎蓋住洱海,只有四周邊沿透出一線光亮,這是「海蓋雲」的出現,預示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蒼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米以上的峰頂有不少高山冰蝕湖泊,這是第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泄,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
蒼山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用大理石製成的精美工藝品,暢銷國內外。」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發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蒼山頂有洗馬塘、黑龍潭等冰積湖,湖水清澈,環境清幽,好似人間的瑤池。沿山麓西有漾濞石門關,東有大理將軍洞、寶林寺、感通寺、觀音堂、清碧溪、七龍女池、中和寺、無為寺、聖源寺、蝴蝶泉、天龍洞、花甸壩等景點。
索道站設在蒼山腳下,三月街處,離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索道上步站設在蒼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參觀名勝古剎。然後沿著蜿蜒於蒼山山腰全長18公里的玉帶路,遊客就可到達桃溪、中溪、鳳眼洞,七龍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站在蒼山上遠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藍天白雲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麗江旅遊

麗江,納西語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就是因長江第一灣在此而得名。麗江,曾是戰國秦漢時期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重要通道之一,又是茶馬古道的要沖,也是當時著名的駝峰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

麗江古城,1997年12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評,正式批准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受全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大研古城是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圖庫——大研古城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共同組成的統一體,主要部分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面積約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建於南宋末年,近千年來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重鎮。

白沙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大研鎮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麗江行政公署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在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

當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弋。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晶亮閃光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款式新穎的各色皮革時裝,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擅長經營買賣的納西婦女們沉著地討價還價,一樁樁生意就在她們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靜的深巷裡,不時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著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或神態悠閑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獨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環境里,人的心境頓時變得舒適而歡愉了。在敞開的院門中,你可以看到納西人家的庭院里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卉給你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感受。

據傳,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為「困」字,木府便因忌諱而不設城牆。

四方街街面寬廣,主街有四條,向四周輻射。每條街道又分出許多小街小巷,街巷相連,四通八達。每條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夏季無塵土,顯得光滑平整。四方街上,仍保留著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裝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潔凈,十分省力。?古城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它們多以院子為中心,內向的庭院?組合,廈子(外廊)是納西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北京的四合院和當地土木結構特色於一體:正房堂屋,兩旁側室,走廊寬敞,天井宏亮,門窗多精雕細刻花鳥圖案,門樓修得富麗堂皇。納西人生在花的王國,又酷愛栽花種草,幾乎每家庭院都擺著盆景花卉,濃綠中亮出五顏六色的芬芳。

發源於城北的玉泉河南流至城頭雙石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三條岔河穿城而過。每條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流,穿街繞巷,入院過牆,流遍全城。條條街道見流水,戶戶門前有清溪。清澈的溪流為居民用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增加了空氣的濕度,調節了古城的氣候,還有利於防止古城的火災。建於明清時代的300多座大小石拱橋,石板橋跨於清溪之上,顯得古樸而恬靜。

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遠不過50米的便利條件。當你徜徉街頭,隨時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歡唱,或在下潛游路中,令人心馳神往。水是人類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紛繁的希望。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大研的佳妙美景。泉水環繞連接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鄉「戶戶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風采。他們用水十分講究,名為三眼井,即泉水噴涌的第一眼井供飲用;下流第二眼井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嚴格分開,不準亂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以橋通路。大研保存了許多座明清的石拱橋,雖經幾百年的風雨剝蝕、兵火焚毀,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壞,石橋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為這個「中國的威尼斯」、「高原姑蘇」贏得一份古樸的壯麗。

每年的5-10月為雨季(時逢旅遊旺季),這段時間通常很少能見到雪山,而在11月到4月的旱季,則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看到聳立在藍天下的雪山,如果見不到雪山(門票82元/人),雪山之行實際沒有多大的意義;雪山有三條纜車,一條是冰川公園纜車,俗稱大索道(160元/人),上到海拔5406米處的冰川公園,自冬天到次年的5月左右,可直接到雪地玩雪,6月後雪漸漸消融,只能見到冰川和裸露的大岩石,使觀景遜色不少;第二條是雲杉坪纜車,俗稱小索道(42元/人),上到海拔3000米處的雲杉坪,這是雲杉林中的一個面積約1平方公里左右的草坪,背景是玉龍雪山終年積雪的主峰扇子陡,天晴時景色很美,天陰則只能見到草地和森林(在旅遊旺季中大部分是這種情況);第三條是氂牛坪纜車,俗稱中索道(62元/人),上到海拔3100米的氂牛坪高原牧場,這里冬天下雪後的雪景很美,背景是藍天下聳立的雪峰,如果雪化後的陰天,見到的更多是氂牛糞。

五、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典型的高原景色:藍天、白雲、雪山、草地(牧場)以及遍地的野花,還有氂牛和群羊。但是它的季節反差很大,在5—10月的旅遊旺季間恰逢雨季,一在陰雨天,藍天、白雲和雪山都見不到,草地(牧場)就是一個爛泥塘(恕我直言);冬天裡白茫茫一片,北風呼嘯,溫度常低至零下15度,這時絕對不是旅遊的時機。歷盡千辛來到香格里拉後,如果是陰雨天,遊玩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去香格里拉游覽的景點有三個:碧塔海(或屬都湖)、松贊林寺和納帕海草原,最主要的景點碧塔海(距香格里拉30公里)目前正在修旅遊專用道,不能通行。

獨克宗古城

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中甸即建塘,相傳與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為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歷史上,中甸一直是雲南藏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重地。千百年來,這里既有過兵戎相爭的硝煙,又有過「茶馬互市」的喧嘩。這里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漢藏友誼的橋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紐帶。

唐代,滇西北(包括迪慶地區)為吐蕃王朝所屬之地。唐676——679年,吐蕃在維西其宗設神川都督府,在今大龜山建立官寨,壘石為城,城名「獨克宗」,即歷史上著名的「鐵橋東城」。傳說當時的建城理念是緣於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古城,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布局形似八瓣蓮花,形成因自然變化的空間。在古城的興建中,建築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於是古城民居外牆皆塗成白色,這種風格一直沿用至今。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於是,當地人就把古城稱做「獨克宗」。「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

明代,中甸兩次被麗江木氏土司佔領,木氏土司在大龜山建「香各瓦」寨,藏語石山寨,其地即是原來的大龜山「獨克宗」。後又在奶子河畔建「大年玉瓦」寨,藏語名為「尼旺宗」,意即日光城。兩寨遙相呼應,構成中甸歷史上著名的「香各尼窪」,即藏區有名的「日月城」。

獨克宗古城歷來為滇、川、藏茶馬互市之通衢,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達賴喇嘛請求互市於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獨克宗成為滇藏貿易的重要集市。雍正、乾隆之時,境內礦業興旺,四方商賈雲集。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佔領緬甸,切斷滇緬交通,大批援華物資只能越過喜馬拉雅山從拉薩經滇西北運抵昆明,縣城又成為滇、藏、印貿易的中轉站。俄國人顧彼得先生在他那著名的著作《被遺忘的王國》中這樣敘述到:據估計,戰爭期間所有進入中國的路線被阻時,這場「馬幫運輸」曾使用了八千匹騾子和兩萬頭氂牛。另外,1936年,賀龍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中甸,在獨克宗古城藏經堂兩廂房設指揮部,在此召開了重要會議。

納帕海

位於香格里拉縣城西北部。這里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飛禽黑頸鶴的理想棲息地。秋冬,黑頸鶴、黃鴨、斑頭雁雲集於此。由於藏族人民熱愛飛禽、從不傷害它們,所以那裡的大型鳥類常在村舍旁、帳篷邊落腳過夜,與人畜共處。現在由於遊客多起來,這種情形已經少見了。

碧塔海

位於香格里拉縣東25公里處。碧塔海是個長約訟里,寬約1公里的湖,四周圍繞的小山上成片的杉樹層層疊疊。 「碧塔』藏語的意思就是櫟樹成毯的地方,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環抱,猶如一顆鑲在群山中的綠寶石。碧塔海由四周山上流下的小溪匯成,水清如鏡。春夏之季,湖邊杜鵑花競相開放,當杜鵑花謝附入湖中,湖中的游魚食後醉昏,翻著白肚皮漂浮在水面,這就是有名的「杜鵑醉魚』奇景。

屬都湖

屬都湖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地方。湖中盛產「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其肉細嫩鮮美。湖內還棲息著野鴨、黃鴨等大量野禽。湖畔是迪慶有名的牧場;草場四周青山入雲,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有許多粗大的杉木,空氣清新,環境恬靜幽雅;林中棲息著麝、熊、雲豹、金貓、猞猁、毛冠鹿、藏馬雞等許多珍禽異獸。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松贊林寺於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公元1679年)興建,於陰鐵雞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為該寺選址時,達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現在的松贊林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並能常見一對金鶩出入。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松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全寺收藏有《丹珠爾》十部,其中兩部為金汁手書,以及各種精美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寺中僧侶分為活佛和扎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職責分則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則、格乾等十數種職務。

白水台

白水台是納西族的發祥地,按照傳說,這支富於藝術天賦的民族就是來源於此。整理納西古樂的時候,麗江的資料已經在十年浩劫中毀失殆盡,只好從白水台將年逾古稀的老藝人悉數請去,所以我們在大研古鎮聽到的那些奇異而悠遠的音樂,看到的那些鶴發童顏的老人,實在是根在這里的。
整個白水台其實是半面山坡或者峭壁,不是很大,上下不用騎馬。為了保護水源的清潔,來迴路線都已經用木橋和木徑鋪好。站在平坦的台頂,看如梯田一般的淺淺水潭,晶瑩剔透,如一汪汪藍寶石,非常心曠神怡。水質很好,一塵不染,說來也怪,在山澗中徜徉的無色的溪水,在淺紅色的台上竟然呈現奇異的寶石藍,平滑如鏡。

虎跳峽

金沙江從「長江第一灣」突然急轉北流約40公里後,闖進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山削岩,劈出了一個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險的大峽谷——虎跳峽。兩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勢驚險奇絕,在上虎跳的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塊巨石橫卧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躍上對岸,所以叫虎跳峽。江水在約30公里長的峽谷中,竟跌落了200多米,江面最窄僅30米,金沙江在這里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
虎跳峽全峽分為上虎跳 、中虎跳 、下虎跳三段,最壯觀的景色在上虎跳,它最重要的景觀是「峽口」和「虎跳石」。游虎跳峽有兩種選擇:一種可藉助汽車游看重點,省力快捷;另一種則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體力行的品味虎跳峽之美。

C. 甘肅省榆縣旅遊景點地圖

那要看你喜歡什麼樣子的啊,喜歡爬山,還是看海呢,我覺得這個季節去海邊遊玩比較好,我帶孩子來青島,來的時候就從途家網上預訂了酒店,玩的很開心哦。

D. 榆縣大嵾溫泉門票多少錢

不是榆縣,抄而是盂縣。大汖(chang)溫泉度假景區由山西聖天越集團投資建設,是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准精心打造的,集溫泉沐浴、休閑養生、水上樂園、生態旅遊於一體,並融:住宿、餐飲、娛樂、購物、會務、拓展等配套項目的一個新型溫泉旅遊度假景區。溫泉門票198元,官網168元。

E. 晉中榆縣方山的那個塔,知道歷史嗎

榆次區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榆次(Yuci),古稱「魏榆」,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和順縣交界,西同清徐縣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榆次區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稱「榆次」。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4年設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下轄9個街道、6個鎮和4個鄉,計127個社區、272個行政村。市花月季,市樹國槐。[1]
榆次是山西省綜合指標十強縣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晉商文化之鄉。其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科教文化事業繁榮,各項經濟指標常年居全市首位,是108綜合發展廊帶和全市四化發展的橋頭堡和總引擎。
中文名稱
榆次區
外文名稱
Yuci, Юйцы ,진중,جينتشونغ
別 名
塗水、魏榆、晉中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山西省 晉中市
下轄地區
9個街道、6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迎賓西街
電話區號
0354
郵政區碼
0306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
面 積
1328平方千米
人 口
64.8萬(2013)
方 言
晉語-並州片-榆次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常家莊園、榆次老城、後溝古村、烏金山等
機 場
臨近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火車站
榆次站、晉中站、修文站等
車牌代碼
晉K
區花區樹
月季 國槐
建成區面積
126平方公里
地標建築
匯通大廈(230m)
地區生產總值
224億元人民幣(2013)
行政代碼
140702
目錄
1 建制沿革
2 位置境域
3 行政區劃
4 地理環境
▪ 地貌
▪ 土壤
▪ 氣候
▪ 水文
5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
▪ 礦產資源
▪ 水資源
▪ 動植物
6 人口
7 交通
▪ 航空
▪ 鐵路
▪ 公路
▪ 公交
8 經濟
▪ 農業
▪ 工業
▪ 商貿旅遊
9 社會事業
▪ 教育
▪ 衛生
▪ 科技
10 文化
▪ 晉商文化
▪ 社火節
▪ 飲食習慣
▪ 榆次老字型大小
11 風景名勝
▪ 榆次老城
▪ 常家莊園
▪ 後溝古村
▪ 烏金山森林公園
▪ 烏金山歡樂谷
12 著名人物
▪ 孫盛
▪ 劉知遠
▪ 王愛愛
▪ 張繼鋼
13 特色小吃
▪ 南門洞元宵
▪ 榆次灌腸
▪ 豆腐腦
▪ 魚羊包
▪ 砂子餅
▪ 什貼小米
14 名優特產
▪ 長凝大蒜
▪ 上戈小白梨
▪ 三郝西瓜

建制沿革
編輯
晉商駱駝群雕
榆次(Yuci),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
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毀晉陽城,詔廢並州太原府,廢太原、晉陽二縣,新置並州軍事,移治於榆次。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以榆次地非要會」,移並州軍事治所於太原新城,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
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
1954年設榆次市,是晉中行署、晉中地區所在地。
1999年9月24日,行政區劃改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地級市),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

位置境域
編輯
榆次瀟河
榆次位於東經112°34』-113°8』,北緯37°23』-37°54』,地處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素有「太原南大門」、「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區轄區面積有1328平方公里,東西寬49.9公里,南北長53.7公里。

行政區劃
編輯
榆次龍湖
截至2015年,榆次區下轄9個街道、6個鎮、4個鄉,是晉中市城市化和市民人口比率最高的區縣。
9個街道分別為:北關街道、錦綸街道、新華街道、西南街道、路西街道、經緯街道、安寧街道、新建街道、晉華街道。
6個鎮分別為:烏金山鎮、東陽鎮、什貼鎮、長凝鎮、北田鎮、修文鎮。
4個鄉分別為:郭家堡鄉、張慶鄉、莊子鄉、東趙鄉。[1]

地理環境
編輯

地貌
榆次美景
境內地形總體為東高西低,海拔768~1814米,從東部的基岩山區經黃土丘陵、台塬區到平原區,依據海拔分為中低土石山區、黃土丘陵溝壑區和平川區三個類型,分別佔全區總面積的35.1%、40.6%、24.3%。

土壤
榆次龍湖
境內地帶性土壤以褐土類型為主。全區范圍內海拔790~1800米的廣大區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隱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級階地和瀟河的階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間,其土壤類型均為半水成型的瀦育性土壤、淺色草甸土、鹽化淺色草甸土、草甸鹽土等諸多土壤類型。

氣候
榆次美景
榆次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水文
榆次美景
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2條,即瀟河、塗河、龍門河、圪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澗河、黑河、白龍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瀟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塗河為瀟河一級支流,其他均為季節性河流。瀟河全長137千米,流域面積3720平方千米,瀟河在榆次境內長40千米,境內匯入瀟河徑流面積46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77億m3。塗河全長43.5千米,流域面積3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724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榆次古城牆
全區土地總面積為131814.43公頃,耕地面積48518.23公頃,榆次區(2010~2020)建設用地規劃指標4250畝,根據《晉中市榆次區耕地後備資源調查》的分析結果,榆次區易開發利用的土地後備資源為12165.96公頃,耕地後備資源為2678.94公頃。

礦產資源
榆次美景
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耐火粘土、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等11種。
煤分布於區境北山地區的石炭系、二迭系地層之中,埋藏深度在45~150m之間,分布面積54.3平方千米,煤層總數8層,可採煤層為5層,可採煤層總厚度為9m。各煤層地質總儲量7.17億噸。
耐火粘土 集中產於北山地區的中西部河口溝、崇窯溝、峪口溝一帶,賦存於石炭系地層之中,含礦層有6層,主要可開采層有4層,分布於太原組下部,總厚度為25m左右。該粘土據工業分類,主要是軟質——半軟質耐火粘土。初步調查,地質儲量2950萬噸。
建築用砂、礫石主要產地有小峪口、鳴李、東趙、郭村、南合流、北後溝6處,賦存於上更新統——現代沖洪積層。分屬於境內黑河、澗河、瀟河、塗河水系,其中粗、中、細、礫石均有較豐富的資源儲藏。

水資源
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043萬m3,其中河川徑流(地表水資源)量2512萬m3,地下水資源量8168萬m3,河川徑流與地下水之間重復計算量為1637萬m3。按2006年統計,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2m3,耕地畝均佔有量129 m3。

動植物
境內植物種類齊全,林木、果木、葯材、花卉、藻類、菌類皆備,共有116科、892種,其中野生植物747種。具有植物資源豐富、植物起源古老、單種屬植物較多等特點。動物種類計有陸棲脊椎動物27目231種,其中鳥類172種、哺乳類42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5種。

人口
編輯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2110人,佔14.49%;15-64歲人口為490078人,佔77.10%;65歲及以上人口為53463人,佔8.41%。[2]
2011年底,榆次區人口為740282人。[3]
2012年底,榆次區人口為810634人。
2013年底,榆次區人口為908562人.。

交通
編輯
榆次地處三晉腹地,距省城太原25公里。

航空
榆次距離山西省最大的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只有10公里。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山西省國際航空港,也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可保障B747、A340等機型的全載起降及世界最大機型空中客車A380機型的備降。加盟太原機場的航空公司有21家,執飛航空公司12家。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國內通航城市有46個,國外通航城市有法蘭克福、巴黎、倫敦、紐約、舊金山、新加坡、吉隆坡、檳城、濟州等十餘個。200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63萬人次,吞吐量全國排名第29位。

鐵路
飛機場
榆次鐵路四通八達,是石太、同蒲、太焦以及太中銀四條鐵路干線的交匯樞紐。榆次有始建於1907年的榆次火車站,現為太原鐵路局8個直屬站之一。2009年,榆次站完成旅客發送131.7萬人次,貨物發送518萬噸,日均辦理車數6952輛。
榆次有5個貨場和21條廠礦鐵路專用線。
榆次距華北地區第二大客運站—太原火車站25公里。

公路
榆次公路交通運輸網,以榆次為中心,呈輻射狀連接山西省內外,108國道、太原—長治、大同—運城高速公路縱貫境內;太原—舊關、大同—運城高速公路與冀、京、津國道主幹線連成一片;榆長、榆邢、榆清省級公路縱橫。截至2010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12.9公里,境內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100.1公里。[1]

公交
市區共有37條交通線,390輛公交車,其中城區23條線路,市郊35條線路,行政村通客車覆蓋率達98%。通往太原的901路,每2~5分鍾一趟,年均客流量400多萬人次。

經濟
編輯
榆次老城
榆次是以輕工業為主導的城市。
2009年榆次地區生產總值119.7億元,財政總收入1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5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66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省排名第4位。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翻番,分別完成144.5億元、46.3億元。截至2010年,三產比由「十五」末的8.9:40.1:51調整為8.8:36.5:54.7;規模企業達到119戶,比「十五」末增加39戶;千萬元納稅大戶達到20戶,比「十五」末新增14戶;115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二次改制,新增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1萬戶,總量達到2.3萬戶,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4]
榆次老城
2012年,榆次區生產總值完成306億元,增長達15%;財政總收入22.8億元,增長25.9%;一般預算收入9.8億元,增長4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1億元,增長2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2億元,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3億元,增長15.6%;外貿進出口總額6100萬美元,增長4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2元,增長16%。

農業
榆次向來以「米面之鄉」享譽三晉,久負盛名。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高粱、穀子、大豆,還有綠豆、蕎麥、莜麥、糜黍等雜糧品種。新中國成立以後,榆次將糧食生產作為重點開發項目。
榆次區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為目標,著力建設「蔬菜、紅棗、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2007年,蔬菜面積34萬畝,產量連續13年全省奪冠,無公害蔬菜認證品種達40多種。紅棗面積30萬畝,產量2200公斤,被確定為全省七個紅棗示範園區之一。全區規模養殖小區達到120個,集約化畜禽飼養總量佔到80%,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萬噸。[5] 榆次蔬菜生產歷史悠久,東陽的白菜、張慶的大蔥、長凝的大蒜、峪頭的南瓜都在省內享有盛譽。新中國成立以後,榆次蔬菜生產從形成規模、基本自給到開始外銷,逐步發展成以輸出為主的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截至2010年,榆次區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34萬畝,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4萬畝,全年蔬菜總產量13.7億公斤,總收入14.1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2980元,蔬菜總產量和效益連續17年保持全省第一。
2009年全區糧食總產量取得新突破,達到1.79億公斤,成為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
截至2010年末,糧食總產1.83億公斤,蔬菜總產全省十八連冠,乾果高標准管護達到14萬畝,標准養殖園區達到130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37戶,榆次區被科技部命名為山西省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4]

工業
榆次工業結構多元,門類較齊全。新中國成立以來,榆次曾經以輕紡型工業聞名全省。面對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工業企業的改制以及輕紡工業出現整體衰退的趨勢,榆次區順應市場形勢,及時調整工業結構,順利實現了由輕紡型工業到多元化工業體系的過渡,在20世紀90年代初步呈現出機械、冶金、電氣、化工、煤焦、輕紡、建材、食品等八大行業多元發展的局面,並穩步壯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眾多優勢企業的崛起,八大行業迅猛發展,截至2010年,已初步形成了以萬邦工貿等企業為龍頭的冶金產業集群,以經緯合力等企業為龍頭的機械產業集群,以瑞光熱電廠、國電榆次熱電廠、榆纜線纜等企業為龍頭的電氣產業集群,以天一納米、金泰鋇鹽等企業為龍頭的化工產業集群,以北山煤化、神龍焦化等企業為龍頭的煤焦產業集群,以智海水泥、三和管樁等企業為龍頭的建材產業集群,以華茂紡織、恆天紡織、格芙蘭紡織等企業為龍頭的輕紡產業集群,以娃哈哈食品、河南正龍食品等企業為龍頭的食品產業集群等「八大工業產業集群」。
截至2010年末,榆次工業園區征地入園企業達到137戶,完成投資110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60億元;機械、食品、輕紡、電氣等新興產業增勢強勁,佔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1.3%;八大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48.8億元,是「十五」末的2.3倍。[4]

商貿旅遊
榆次萬豪國際酒店
榆次自古為商賈雲集的南北集散樞紐。榆次區藉助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逐步形成得天獨厚的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截至2010年,全區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達28戶,個體經營戶達到1.5萬戶,商業營業面積46.8萬m2。農家連鎖便民店204個,營業面積1.1萬平方米。2009年,榆次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6億元。
21世紀以來,榆次區完成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後溝古村、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建設,使旅遊接待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10年,全區有旅行社31家,餐飲規模企業27個,有旅遊接待能力的飯店40家,星級飯店10家。
截至2010年末,全區商業營業面積突破70萬平米;文化產業經營戶達到527戶,營業額達到4.3億元,是「十五」末的5.4倍;成功舉辦了第六、第七屆文化旅遊節,五年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95億元。[4]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義務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學校143所,其中小學120所,省級示範小學5所,為太行小學、逸夫小學、晉華小學、壽安里小學、經緯小學;初中23所,省級示範初中1所,為榆次第五中學。全區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102.24%,小學、初中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100.93%。
高中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高中6所,其中省級示範高中3所,為榆次第一中學、榆次第二中學、經緯中學。
學前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幼兒園39所,可容納幼兒6000名。榆次第一幼兒園為省級一類幼兒園。學前教育穩步推進,基本形成多元化辦園格局。榆次順利通過國家普三復查驗收。
職業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職業中學1所,屬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開設美術、音樂、計算機應用、醫衛、英語、汽車應用與維修、幼師等專業。長期以來,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成人教育建有區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已搭建起區、鄉、村三級成人教育網路。可組織1.5萬余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累計完成實用技術培訓11.6萬餘人次。
大學新城
高等教育2010年,榆次區境內有6所高等院校:晉中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晉中學院、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榆次校區)、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山西省大學城位於榆次區北部新城,距太原市中心僅25公里,緊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大學城設有分校區的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范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學院、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10所院校。

衛生
榆次體育公園
截至2010年,在城區有榆次人民醫院、榆次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鄉鎮,有10所鄉鎮衛生院、416個村衛生室。區級駐榆醫療機構共有714個,共有床位2977張。三級衛生服務機構達標率100%,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覆蓋面達100%,提前三年達到省級標准。健全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方便了全區群眾看病就醫。全區形成了以疾控、婦幼保健兩大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樞紐,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區、鄉(社區中心)、村(站)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科技
截至2010年,全區產學研基地達到14個、企業科技研發中心達到10個;新申請專利155項,有20家專利示範企業,應用自主專利138項,成為全區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建成並開通了榆次區科技網站,與10個鄉鎮和10個新農村試點村網站相連接,完善了區、鄉(鎮)、村三級科技網路平台。建設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全區有專業技術人才2.78萬名,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達到了486人,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榮譽。

文化
編輯

晉商文化

榆次區從古至今都是商業集鎮。特別是在明清兩代,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商號、典當、錢庄、票號遍布全國各地,從而使榆次商幫成為晉商的一支勁旅。正太(即石太)鐵路通車後,商業更是空前繁榮,達到鼎盛時期。這里創造了以明理誠信、勤奮節儉、精於管理、勇於開拓為特點的晉商精神,也創造了博大寬厚、兼容並蓄、自強不息的晉商文化。
在唐朝時,榆次王湖、聶村就以生產「並州快剪刀」著稱。宋代時,榆次所產的彩陶「木理紋瓷」聞名於世,被稱為「北方宋窯」。
榆次商業興盛於元代和明代,鼎盛於清代。明朝中葉,榆次的商業發展已具相當規模。清乾隆時,各種商號、當鋪、錢庄、銀號、票號發展迅速,僅典當、錢庄、票號就有90餘家,分號遍布全國。其中,榆次車輞常家、聶店王家等與太谷、祁縣、平遙等縣商人,馳騁商海,富甲天下,一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商業勁旅、居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山西商幫——晉商,創造了名揚四海的晉商文化。
發達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重商、經商的世代傳統,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造就了榆次眾多商賈英才。如繁盛三四百年、家資不計其數的聶店王家;被譽為中國外貿世家、儒商第一家的車輞常家;把生意做到大半個中國的大張義宋家,還有王村郝家、永康許家、北田侯家,以及金融大亨賈繼英、清初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等等。他們都為晉商文化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社火節
社火節是一項具有歷史延續性的民間傳統節慶,每年元宵節為鬧社火的固定日期。榆次社火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盛行於宋,豐富於明清,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節日期間城鄉主要街道、廣場要搭綵樓、掛彩燈,並進行各種各樣的街頭文藝表演。白天主要有鐵棍、背棍、挖棍、旱船、高蹺、舞龍、舞獅、抬花轎、民間八音會、鑼鼓大賽等;晚上有彩燈、旺火、架火、焰火、晉劇、秧歌等。

飲食習慣
榆次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花樣繁多,特色鮮明,有百餘種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刀削麵、拉麵、餄餎、揪片、包皮面、擦尖、剔尖、抿尖、圪朵兒、拖葉子、撥爛子、餃子、蒸饃、包子、餡兒餅、煎餅、疤餅、和子飯、片兒湯、拌湯等等,還有小米飯、黃米棗糕、餾米、油糕等米食、油食。

榆次老字型大小
得新成(雜貨店)是聶店王家開設在榆次城內的老字型大小之一,創立於明代,初名「得興成」,後更名為「得新成」。
德盛園(飯庄)創建於清乾隆初年,榆次著名的老字型大小。以製作經營由傅山先生配方的「頭腦」而出名。
北謙亨(煙店)創辦於清乾隆年間,山西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是山西煙草大亨懷仁村胡氏開設的煙店,生產的「北生」、「魁太」等品牌久負盛名。後又增設綢布生意。
中興和(賬庄)約創辦於清道光初年,東家是榆次史家莊(今北胡喬村)的史致庸,總號在張家口,上海、北京、太谷、榆次設分號,因其涉及地域廣,在清代金融界影響頗大。
瑞隆裕(鐵麻店)是車輞常家於清道光年間開辦的,以經營鐵器和麻製品為主的老字型大小,曾在榆次享有盛譽。
聚興順(茶莊)王村郝家商號,創辦於清道光年間,經營茶糖雜貨等。1922年,以集股形式改組,取名聚興順和記。
協和信(票號)聶店王家第十二代傳人王棟於咸豐三年(1853年)創辦,後更名為協同信票號。
恆興德(百貨)創辦於清咸豐年間,是聶店王家在榆次城裡的又一處生意,是以經營綢緞花布為主的百貨店。
長虹蠣(金店)創辦於清咸豐年間,聶店王家製作和銷售金銀首飾的老字型大小,在太原、北京等處設有分號。
大隆號(糕點)是一家經營糕點的老字型大小,創於清光緒初年,掌櫃許鼎一,其製作的糕點為榆次名點之一。
吉履謙(錢庄)大張義村宋家商號,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創設於大張義,後遷至城內,是宋家「吉」字型大小中最響亮的商號。
達生春(葯店)創辦於清光緒年間,由榆次王都村郝家、源渦村原家、東長壽村郝家合資,主營中葯零售和中成葯加工,自製的山楂健脾丸、六味地黃丸、黃連上清丸等,均享有盛譽。
萬利恆(錢布莊)是交城段村馬家於清光緒年間在榆次開設的錢布莊,以借貸、存放、匯兌為主,兼營彩帛布料業務。
祥記公司(煤油庄)是由孔祥熙開辦的獨資公司。1916年創辦於太谷,榆次設分號。壟斷包銷英國亞細亞煤油,殼牌汽油、機油,兼營洋鹼、洋蠟、白糖、顏料等商品。
天一(服裝店)前身為天順號、大有號,1918年更名為「天一」店,是聶店王家開在榆次城內一家有名的服裝店。
會元銀號創辦於1920年,由大張義宋家、東陽趙家等集資創辦,總號設於太谷,榆次、太原設分號,天津、漢口設分庄。1940年,會元銀號與和記錢庄合並,易名「聚元商業銀號」。
吉生慶(錢庄)前身是郭村王家開設的永生泰商號,1921年大張義宋家接辦,更名為吉生慶,是宋家鼎盛時期的「鐵牌子」。
義聚(煤油庄)創辦於1929年,主要股東為大張義宋家。宋氏與美國美孚油行簽訂包銷合同,首次將美孚煤油引進山西,成為美孚山西總代理。
廣雲集(顏料庄)主營顏料,兼營雜貨批發業務,原號在太谷,創設年代不詳,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遷入榆次。生意紅火,尤其是雜貨批發業務。是榆次著名的商號之一。

風景名勝
編輯
常家莊園
榆次旅遊資源豐富,貓兒嶺有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虛閣全部為木製結構;榆次城隍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並受到聯合國的捐款修繕。榆次境內國家級、省級、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古代城池、衙署、寺觀、廟壇、堡寨等遍布全區。形成了「庄園、老城、古村、森林公園」四位一體的格局。常家莊園享有「中國儒商第一家」的美譽,榆次老城是「中國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觀園」,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天然氧吧」。於2005年9月竣工開放的東趙後溝古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範基地。[6]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
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

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園。

後溝古村

烏金山歡樂谷
望採納

F. 宜君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雲夢山

雲夢山位於縣城南40千米處,東接雁門、西繞漆水,主峰高聳達1535米,森林覆蓋率91%,距305省道15千米,景區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銅官縣志》雲:「雲夢山歲有廟會焉。諸峰多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至一千四百公尺,西北高而東南低,層巒疊嶂,聳峙縣北,此境內之真之也。」

相傳戰國時,諸候爭霸,鬼穀子及弟子為避戰亂,隱居於此地,在此修生養性、傳道講學,當地民間有許多與鬼穀子有關的傳說,山中林木茂盛,谷深幽靜,因雲霧環繞山峰,取雲仙夢境之意。為了紀念他們,當地人紛紛施金捐銀,在懸崖下修大殿一座。

彭祖墓

太安森林公園

太安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銅川市宜君縣西部山區,北距黃帝陵40千米,南距銅川市43千米,西安市149千米,緊嶺玉華宮宮風景名勝區,森林覆蓋達82.6%。總面積959.2公頃。於2000年7月被陝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相傳此地曾為唐太宗的狩獵牧馬場,海拔1228—1558.24米,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園區有野生動物250餘種,有植物1090種,空氣負離子含量15000—25000個/立方厘米。1998年開發以來,投資建成了石級小道、小木屋、觀景亭、篩月湖等景觀。

福地湖風景區

福地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宜君縣城東10千米處,榆五川上游,距銅川50千米,距西安140千米,距黃帝陵30千米,宜白公路從景區西側通過,並與210國道相連。福地湖位於西南向東北橫貫的兩道山樑之間,三面環山,北面接塬,地勢相對平緩,植被覆蓋率達96%以上,景區內最高點海拔1211米,最低點海拔860米。風景區內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有河東新石器遺址、榆舍仰韶文化遺址和榆舍戲樓,還有佛道同龕石窟——福地石窟和牛家莊石窟。

龜山文化園

龜山是宜君縣城最高峰,海拔高度為1430米,與縣城街道落差為69米,山頂平台南北長180米,東西寬67米。據史料記載,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在龜山之巔興建了慶雲樓,由著名建築師閻立本設計,在明末戰火中焚燒貽盡。解放前,龜山頂一直是宜君縣衙所在地,同時還建有文廟、九龍壁等。解放後,縣城遷移,拆除了原有的建築。龜山文化園總面積為6666平方米。慶雲閣工程由西安市考古設計院設計,採用唐代閣樓的建築形式,框架結構,建築形式為三重六角閣樓,閣高25.5米,雄偉壯觀。

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位於宜君縣彭鎮210國道沿線,由6段城牆遺址、9處烽火台遺址、1處城址組成。宜君縣境內殘存的魏長城遺址共2993.5米,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之一,距今有2300多年。2014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文物局和中國長城學會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山公園

龍山公園位於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城旁邊,是一座開放式城市山體公園。公園面積1.07平方千米,其中綠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6%。是一處環境優美,具有休閑、健身娛樂功能的生態型開放式場所,距西安200千米。

公園內四季常青,物種豐富。夏季平均氣溫19℃,涼爽宜人,適宜避暑。負氧離子大道6000個/立方厘米,是西安市區5倍

G. 山東靠近江蘇贛榆縣有哪些旅遊景區

山東靠近江蘇贛榆縣有很多旅遊景區,不過目前都是閉園哦

H. 連雲港贛榆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贛榆旅遊攻略

秦山島,位於江蘇省北大門連雲港市贛榆區境內,在贛榆新城區東15.3公裏海面上,面積0.1928平方公里,全島狹長形,呈單面山形態,東西長1000米,寬200米,分為東、中、西三峰。島上名勝很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宮、受珠台、秦東門、古炮台等20餘處主要景點,其中秦東門高達10餘米,蔚為壯觀,素來享有"秦山古島,黃海仙境"的稱謂。

夾谷山簡稱谷山,又名天台山、天目山,因山頂有近似圓形的崮頂,俗稱磨盤山,山勢險峻,綠水環繞,風景獨秀。其東北不遠還有一小山名夾兒山,同樣風景秀麗,與夾谷山構成母子相偕之美。且附近還有銀井泉、溫水泉等,山水交融,故夾谷山區域自古以來就被世人所關注。清光緒版《嶧縣志·山川》對此山有詳細記載:"又西三十八里曰夾谷山,亦名天台山,又曰天目山,俗呼為谷山,語省也。山廣長五六里,高數千仞,四周石壁削立,嶙峋險絕。其頂方長一里許,若一大石壘砌而成者。東南一峰,巍然高插雲表,若人端冕拱立。西峰稍低,如肩領。然其岩下,石紋縷縷下垂,則其前後冠綏也。頂上石罅皆出雲,蓬蓬然大如車輪,弛驟山腹,往往致雨。晴則片片歸山,亂投壁隙,搴棉搓絮,隨風旋轉。旱時居人以此候雨焉。牛鼻洞在西岩,尤蔡洞在東岩(明末尤蔡二姓居之,故名)。洞多狐狸,多山鴿、鷹、鴉。有獸焉,巨如牛,褐色,虎首狸紋,鉤爪修尾,不常見,或以為山之神也。其陰多柿、栗、棗、梨,梨尤佳。其陽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賈數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山前有孟壤城遺址,上有寨……邑孫孝廉承薪為碑其事,勒之山上雲……"由此可見此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徐福村
江蘇省贛榆縣金山鎮徐福村是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至贛榆,要徐福為其入海求仙葯。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和許多技工、武士出航,一去不返。後來史書上曾有徐福在平原、廣澤為王的說法。今天徐福被日本人民尊之為神,在日本新宮市有徐福公園,園內有徐福墓。徐福村建有徐福祠,徐福祠內供奉著徐福塑像,建有徐福故里文物陳列室和漢畫像石長廊。徐福祠前的廣場上豎有趙朴初先生題寫"徐福村"碑和彭沖先生書寫的"徐福故里"碑。

I. 贛榆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秦山島,位於江蘇省北大門連雲港市贛榆區境內,在贛榆新城區東15.3公裏海面上,面積0.1928平方公里,全島狹長形,呈單面山形態,東西長1000米,寬200米,分為東、中、西三峰。島上名勝很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宮、受珠台、秦東門、古炮台等20餘處主要景點,其中秦東門高達10餘米,蔚為壯觀,素來享有"秦山古島,黃海仙境"的稱謂。


J. 贛榆旅遊景點大全

秦山島,位於江蘇省北大門連雲港市贛榆區境內,在贛榆新城區東.3公裏海面上,面積0.1928平方公里,全島狹長形,呈單面山形態,東西長1000米,寬200米,分為東、中、西三峰。島上名勝很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宮、受珠台、秦東門、古炮台等20餘處主要景點,其中秦東門高達10餘米,蔚為壯觀,素來享有"秦山古島,黃海仙境"的稱謂。

夾谷山簡稱谷山,又名天台山、天目山,因山頂有近似圓形的崮頂,俗稱磨盤山,山勢險峻,綠水環繞,風景獨秀。其東北不遠還有一小山名夾兒山,同樣風景秀麗,與夾谷山構成母子相偕之美。且附近還有銀井泉、溫水泉等,山水交融,故夾谷山區域自古以來就被世人所關注。清光緒版《嶧縣志·山川》對此山有詳細記載:"又西三十八里曰夾谷山,亦名天台山,又曰天目山,俗呼為谷山,語省也。山廣長五六里,高數千仞,四周石壁削立,嶙峋險絕。其頂方長一里許,若一大石壘砌而成者。東南一峰,巍然高插雲表,若人端冕拱立。西峰稍低,如肩領。然其岩下,石紋縷縷下垂,則其前後冠綏也。頂上石罅皆出雲,蓬蓬然大如車輪,弛驟山腹,往往致雨。晴則片片歸山,亂投壁隙,搴棉搓絮,隨風旋轉。旱時居人以此候雨焉。牛鼻洞在西岩,尤蔡洞在東岩(明末尤蔡二姓居之,故名)。洞多狐狸,多山鴿、鷹、鴉。有獸焉,巨如牛,褐色,虎首狸紋,鉤爪修尾,不常見,或以為山之神也。其陰多柿、栗、棗、梨,梨尤佳。其陽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賈數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山前有孟壤城遺址,上有寨……邑孫孝廉承薪為碑其事,勒之山上雲……"由此可見此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徐福村
江蘇省贛榆縣金山鎮徐福村是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至贛榆,要徐福為其入海求仙葯。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和許多技工、武士出航,一去不返。後來史書上曾有徐福在平原、廣澤為王的說法。今天徐福被日本人民尊之為神,在日本新宮市有徐福公園,園內有徐福墓。徐福村建有徐福祠,徐福祠內供奉著徐福塑像,建有徐福故里文物陳列室和漢畫像石長廊。徐福祠前的廣場上豎有趙朴初先生題寫"徐福村"碑和彭沖先生書寫的"徐福故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