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旅遊紡織開發論文

旅遊紡織開發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06 20:41:16

Ⅰ 旅遊線路開發論文

元宵節活動類型、吸引力與遊客選擇舉辦地特性關系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ype of event, event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摘要
國內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的節慶活動,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而其中以元宵節為主之活動最具規模。因此,本研究以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探討遊客對活動吸引力,及對舉辦地特性因素間之關系。
由回收的625份有效問卷,經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活動主題的遊客社經背景與旅遊特性具顯著差異。而三項活動中,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明顯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差異較大。五項活動吸引力因素,命名為「活動主題吸引力因素」、「節目內容設計吸引力因素」、「知名度及宣傳吸引力因素」、「活動意義吸引力因素」及「活動附加效應吸引力因素」;而四項舉辦地特性因素,命名為「交通停車及餐飲服務特性因素」、「觀光資源特性因素」、「住宿設備及價位特性因素」及「交通可及性特性因素」。
經多變數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三項活動主題與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兩項因素具顯著差異。在活動吸引力因素,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強烈。而舉辦地特性因素,則以平溪天燈活動主題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重視。
三項活動的確已成為各族群及全家好友共同出遊的好去處。然而,以國際性活動規模的角度省思,相關單位投注如此龐大的經費及人力,高雄燈會仍以舉辦地附近的遊客居多,建議相關單位應將國內同質性之燈會活動,進行整合,增加整體活動吸引力與效益,並突顯各項活動主題的獨特性。
相關各項活動舉辦地特性配合方面,應整合舉辦地附近的觀光資源,妥善規劃,形成配套的旅遊行程,提供民眾參加活動之餘,另一種的遊程選擇,以增加遊客前來的意願及活動多元選擇性。
關鍵字:節慶活動、活動吸引力、舉辦地特性、元宵節
Abstract
There are 12 local festival events are promoted to attract foreign tourists by Tourism Bureau. Among those, events used Lantern Festival as subjective have the biggest scale.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vent types,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from three events Taipei Pingshi Heavenly Lanterns,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and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
There were 625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ive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 travel characteristic of visito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was the most. Five event attracti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which were 「theme of event」、「design of program」、「reputation and promotion」、「meaning of event」and「additional effect」; and four host attribute factors were also extracted which, are 「parking and food service」、「resource of tourism」、「equipments and price of accommodation」and 「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s」.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vent and event attractions; and so did the host attributes.
From the surveyed results, those three events have become an attraction for different groups and family visit. However,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which spent the most expense among those events, still attracted most of visitors form local region but not global. Therefore, from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attraction, we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have a integration for those events with similar subjective, so the them of each events can be showed.
In additional, we also suggest that one should combine and organize those resources of tourist nearby event host, so it forms a travel package for visitors, and hence, increases the willing and choice for visitors and tourists.
【Keywords】festival event ,event attraction ,host attributes,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節慶活動不論在數量、規模及參與人數等多方面呈現成長,且在全球各個地區持續擴張,蔚為國際觀光發展新趨勢(Getz,1991;Janiskee,1994;Light,1996;Ritchie,1996)。而各式活動也在結合觀光發展下,吸引觀光客注意力(Getz & Frisby,1988;Getz,1989),成為吸引觀光客最快速成長的型態(Burr,1997;Getz,1997)。且節慶觀光(event tourism),不僅成為特別旅遊中一個專有領域(Getz,1989、1991;Zeppel,1992),甚至演變成大型觀光產業。
環顧國內民俗觀光資源多元豐富,目前,相關單位也開始著手整合這些資源,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節慶觀光活動策略,將國內重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特色,配合歲時節令,經行銷包裝後,推向國際舞台,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開拓國內觀光旅遊市場。其中系列活動仍以元宵節活動,最具規模與知名度,且最早成為國際觀光的節慶活動。因此,本研究將以元宵節做為探討主題。
回顧相關文獻,探討活動議題,仍以遊客參與動機、體驗及滿意度(Usyal ,Gahan,& Martin,1993;Nicholson & Pearce,2001);活動衍發之經濟效益與影響(Long & Pere,1990;Kim,et al.,1998;Jones,2001;Tyrrell & Johnston,2001);提升觀光發展或非觀光地區的形象、知名度建立(Ritchie & Smith,1991;Bramwell,1997;Gnoth & Anwar,2000);社區居民對活動沖擊之認知與態度(Soutar & McLeod,1993;Jeong & Faulkner,1996;Turco,1998);都市更新及城市行銷(Roche,1994;Horne,2000)等。歸納研究主題,仍較偏向於遊客參與動機、活動之經濟影響、對當地沖擊、居民對其影響之認知與態度等。回顧相關文獻,並無從活動內容本質加以探討,活動在具何種吸引力因素,牽引遊客前往。
學者Mayfield & Crompton(1995)指出,活動應以參與者的意見及需求等資訊,建構各式活動設計、創意表現與市場行銷之依據。而參與者對活動滿意與否關鍵因素,仍在節目品質優劣(Cromption & Love,1995;Childress & Cromption,1997),而節目特色,更影響遊客對活動的滿意程度(游瑛妙,1999),進而影響重遊意願(葉碧華,1999)。經由上述,更加驗證,活動內容之品質與特色,為主要吸引遊客前往之因素,因此,欲提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關鍵仍在節目內容特色,與其所具之吸引力。
活動吸引力屬人為性所創造,更來自活動內容特色,而活動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具相關性。透過相關研究,更突顯活動內容、品質與遊客對其之意見,為改進活動最佳參考依據。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主要關鍵因素,仍在遊客對活動相關內容及特色之評價,並在相關因素的配合下,形成良好的活動品質。
國內正積極投入節慶觀光發展,但也出現許多素質參差不齊活動,活動是需充分財力、物力及人力相關性資源配合。更是一項居民與社會大眾動員機制,甚至是宗教與地緣關系的建構(蔡維倫,1995)。經時空及性質轉換關系已淡化,在人力與物力無法配合下,最後導致形式化。由於國內節慶觀光推廣仍在萌芽階段,為避免上述之情況,更應了解活動吸引力建構完善之活動計劃。
舉辦各式活動將對舉辦地及居民,帶來正負面之影響(Soutar&Mcleod,1993;Williams,Hainsworth,&Dossa,1995;Jeong & Faulkner,1996;Bramwell,1997;Turco,1998)。如舉辦期間的人潮及交通狀況等,且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否順利舉辦。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需多方面配合,如:氣候、舉辦時機、各種節目及表演者等(林憶蘋、歐聖榮,2001;Seaton,1997;Jackson,1997),並配合居民及社區相關附屬設備,以建構完備的活動計劃,進而吸引及增加遊客前往。因此,除了解吸引遊客前來因素為何?對其展現的節目吸引力因素加以評估,更需了解舉辦地點周邊相關服務設備,是否能增加活動吸引力,進而影響參與者選擇參加活動之決策。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前述動機趨使下,本研究欲達目的:
1.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吸引力因素之差異。
2.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舉辦地特性因素之差異。
3.探討並比較三項元宵節活動主題,遊客在社經背景及旅遊特性之差異。
4.提供舉辦單位,在活動設計、挑選主辦地及行銷推展節慶觀光參考依據。
二、活動類型選擇依據
交通部觀光局為拓展節慶觀光活動,根據各地傳統民俗特色,配合歲時節令及月份,於2001年起展開推廣,共提出十二項活動,包含一月鶯歌陶瓷博覽會,二月台灣慶元宵(高雄燈會、台北燈節、台北平溪天燈、台南鹽水蜂炮、澎湖元宵乞龜、台東邯鄲爺),三月高雄內門宋江陣,四月媽祖文化節(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五月三義木雕節,六月慶端陽龍舟賽(宜蘭二龍村龍舟賽、台北龍舟賽、鹿港慶端陽),七月宜蘭國際童玩節,八月台北中華美食展(台灣水果季),九月基隆中元祭,十月花蓮國際石雕節,十一月台灣資訊展,十二月南島文化節。審視十二項節慶活動,仍以二月份的元宵節各式活動,在參與人次、舉辦地點最多及活動主題最具多樣化,總計吸引五百萬人次參加,透過在不同區域舉辦各式活動,展現多元的活動慶祝型式。
其中,元宵節的燈會活動,更早在1980年起,有計劃地推廣成為國際觀光活動,並在多年持續舉辦下,每年的遊客參與人次不斷成長與增加,成為國內最具規模與知名度的國際性觀光節慶活動。以2001年南北燈會為例,各自吸引四百萬人次以上的遊客(觀光年報,2000)。而高雄燈會單天最高人次,更高達七十萬人次(高雄市政府新聞稿,2001)。在考量時間、人力與物力等因素,元宵節系列燈會較具知名度及規模性,以高雄燈會及台北燈節等兩項活動。但考量規模大小、參與人數及特色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將以參與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之遊客做為未來研究對象。
三、三項活動主題概況
(一)台北平溪天燈
天燈又名「孔明燈」,由諸葛孔明首創,又稱「平安燈」,現今演變為祈福及娛樂活動。2001年平溪天燈,由台北縣模,與世界六、七十個國家連線同步守歲,並與泰國清邁的天燈交會,推向國際舞台。
2002年平溪天燈節,主題為「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節目內容由各式主題天燈施放,構成平溪天燈祈福之夜,活動當天共開放八百組天燈,其中最特別為燈峰造極–最多天燈組。
(二)台南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起源於當地瘟疫蔓延且病毒肆虐。當地人士選在關帝君誕辰之日,繞境驅邪,並施放大量爆竹,以除疫右民,迄今沿襲了一百八十餘年。
2001年主題為「鹽水蜂炮嘉年華會」,包含各式活動內容及民俗表演節目。而2002年鹽水蜂炮慶典儀式活動重點-「太子爺神像蜂炮城」,以鹽水國中操場為主場地,神像身高達卅六台尺、重兩噸,其腳下的蜂炮城更為有始以來最大數量的六十萬支蜂炮所組成。系列活動有民俗郵票展、香火專題、各式陣頭表演、猜燈謎、歌唱比賽及煙火施放等。

(三)高雄燈會
元宵燈節千喜年首度南移高雄市舉辦,由高雄市政府與交通部觀光局主辦。2001年以「蛻變與躍升」為主題。2002年高雄元宵燈會,主題為「馳騖環
政府及平溪鄉公所主辦,擴大活動規
宇」,坐落於高雄愛河中,展開長達一周的系列活動,包含主燈–「馳騖環宇」、副燈–「鰲魚出海」、「天馬奔騰」、「龍飛鳳舞」、「簫韶九成」、各式燈區–「薪傳燈區」、「祈福燈廊」、「橋面燈燈區」與「寶島燈區」、海洋之星(燈車展覽、水舞、煙火表演、旗樂表演、咖啡區、民俗技藝、地方美食展售)、鰲魚藝術品展覽、搖擺火車、燈會游輪、小提燈發放及各式節目表演。
四、文獻回顧
(一)遊客旅遊決策過程
旅遊決策源自於消費者決策行為,共分為五個階段,相關文獻則根據旅遊之特性,將其改變為旅遊需求或認知、資訊收集、替代方案評估、目的地之選擇、選擇最後目的地與回憶評估等過程(周義隆,1993;Opperman&Chon,1997;Summers & McColl-kennedy,1998)。相關文獻也提出許多影響遊客選擇旅遊目地及決策因素,包含內外在因素,對遊客決策過程皆有所影響(Decrop,1999;Um & Cromption,1990;Kozak,2001),而目的地特性吸引力與資訊掌握因素也為主要影響因素(Leiper,1990;Hu & Ritchie,1993;Opperman & Chon,1997)。
學者Leiper(1990)研究進一步指出,觀光目地的之吸引力(attraction)由三個元素所組成,觀光客需求(needs)、核心元素(nucleus)及標記(marker)。遊客在進行旅遊決策時,核心因素為左右遊客前往目的地主要考量。因此,本研究以目的地吸引力模式,轉換為活動本身所具之特色,活動節目內容成為主要核心元素,而鄰近核心元素為舉辦地特性。

更多:http://www.docba.cn/doc/5b/7582.html

Ⅱ 針對襄樊旅遊資源開發的論文 4000字

4000字 才給10分 真小氣 200分的話 可以考慮給你寫

Ⅲ 找一篇關於紡織類文章(字數3000字)

多年來,產學研的有效整合為紡織業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紡織相關人才的培養、行業相關技術平台的建立以及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也為紡織行業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提供了動力支持。在我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征程中,產學研結合已成為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基本組織形式。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將為我們闡述《大學的科技助推力有多大》,以資同業者借鑒。

主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紡大成立產學研戰略聯盟

產學研用是高等學校與企業合作,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

從目前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開展的現狀較好,表現為產學研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模式多種多樣。以武漢紡織大學為例,其主要形式有: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來帶動產學研結合;以科技創新平台的建立來完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共建大學科技園,孵化科技成果和高新企業;合作培養相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設立科研開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對獨立的研發機構,不斷向產業界輸送技術,並通過同企業的聯合開發,使技術和產品迅速轉化為商品和生產力。

但是,從紡織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現狀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合作動力不足;其次是合作層次較低,規模較小;三是產學研結合領導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待完善;五是產學研投融資體系仍未形成。

加強產學研結合已成為增強我國紡織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結合對紡織業發展的助力作用,建議企業及科研院所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合作方式,可採用以紡織企業為主,聯合建立企業技術中心來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此外,還可建立由紡織企業委託科研院校為企業提供咨詢與智力服務,幫助企業總結生產中出現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等合作方式。

5年來,武漢紡織大學與百餘家大型公司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並先後與湖北省內、周邊省份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政府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水平、開放性、國際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武漢紡織大學以原創技術和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建立起成果推廣平台,實現了學校優勢學科群與地區乃至全國產業群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將高校的人才優勢成功轉化為促進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武漢紡織大學獲得了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批了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連續11年穩居全國服裝專業排行榜第一名。受湖北省科技廳委託,學校組建了「湖北省紡織行業產學研戰略聯盟」,主持制訂湖北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

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

「超紡織」理念:紡大這樣出特色牌

中國是一個紡織大國,湖北是一個紡織大省。中國社科院對中國製造業競爭力作過分析,認為中國的機械、紡織行業在國際上有明顯的優勢,而紡織行業是真正有競爭力的行業,國家振興規劃中認為紡織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有優勢的產業。對這樣一個重要產業,一個高校如果能做出重大支撐,那一定值得驕傲。另外,從我國高校設置的指導思想來看,只有特色鮮明才能被高度認可。在湖北高校林立的情況下,如果不打特色牌,未來是沒有出路的。

當然,特色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狹隘的紡織概念上來辦紡織大學,在辦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紡織學科的獨特性,那麼我們的認識就有偏頗。我們不能認為紡織就是紡織,其他的學科與紡織沒有什麼關系,過分強調要把紡織本身做大。這樣一來就會重蹈世界早期紡織院校的覆轍。所以,紡織這個特色如果彰顯得不好,就會喪失其發展壯大的優勢。

發展紡織行業的關鍵在於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理念。這里所講的「現代紡織」是相對於傳統紡織而言的,其主要特徵是現代科技成果在紡織工業中的大量運用。比如紡織產品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農業、工業、土工、建築、水利、交通、醫衛等產業領域。「大紡織」的概念是相對於學科建設而言,就是在傳統紡織學科的基礎上,將其外延擴展到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中去。怎麼樣才能「大」起來?這需要在不斷加深紡織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實施橫向發展和縱向發展兩條路徑。橫向發展,主要是指傳統紡織學科與理工科和文史科的緊密結合與交叉。縱向發展,就是將紡織學科向前和向後延伸。「超紡織」就是要「超越紡織」,即把紡織的原理和技術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出來。這是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選擇,也是紡織大學應該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學校的非紡織學科與紡織學科如何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如何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如何利用並超越紡織原理和技術形成新的成果,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

紡織特色,絕不會限制任何學科、任何專業、任何領域的發展,我們希望學校的理工、人文、經濟三大類學科都能得到快速發展,能培養出高水平人才,為紡織行業進步和湖北經濟發展助力。

預見亞洲市場的需求膨脹––訪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IFAI)總裁史蒂芬·華納先生
IFAI(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要在亞洲開辦產業用紡織品展覽了,這也使它成為又一個積極開拓亞洲市場的有實力的專業機構。IFAI總裁史蒂芬·華納先生說,產業用紡織品一直是個充滿活力的領域,如今亞洲正發展為消費潛力巨大的市場。在亞洲舉辦專業展覽,是為追逐「黃金」的全球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提供了一塊富庶的開采地。

百年歷史的美譽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IFAI是一個怎樣的組織?

史蒂芬·華納:IFAI是有著將近100年歷史的非贏利性行業協會。協會所有者是協會會員,2000多家會員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其中美國居多,接著為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等。IFAI總部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玫瑰城(Roseville),在加拿大、日本、紐西蘭成立IFAI分會,在歐洲、中國設有代表處,服務於全球會員。

IFAI出版涵蓋整個行業重要應用市場的7種雜志及4本專業行業名錄,主辦行業展會活動,擁有一項國際公認的賽事評選––IAA(國際成就獎)。我們還進行市場調研,代錶行業起草新產品性能標准,並向會員提供多種不同培訓項目。

記者:IFAI舉辦有哪些會議以及展覽活動?

史蒂芬·華納:IFAI每年度都舉辦IFAI Expo Americas––國際產業用紡織品(美洲)展覽會暨研討會,這是北美地區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展,每屆約有400家展商及7000名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家企業的注冊觀眾參加。還舉辦雙年度一次的土工合成材料展,每年度在歐洲舉行IFAI高端產業用紡織品論壇及在世界各地舉行許多中小型活動。2008年IFAI曾在浙江海寧舉辦了北美汽車材料供應鏈市場體系及產品標准培訓。2011年3月,IFAI將首次在新加坡舉辦IFAI Expo Asia 2011––2011年國際產業用紡織品(亞洲)展覽會暨研討會。亞洲展將照搬美洲展的形式,只是規模會在最初幾屆相對小。

記者:那麼,對IFAI如此信任的展商和觀眾的實際收效如何呢?

史蒂芬·華納:從我們的調查統計中顯示,91%左右的觀眾高度認可展會質量,92%的展商有了生意往來,超過80%的注冊觀眾表示已經或者將會購買展商產品。美國Priority Designs公司Tom Africa評價說:「我花了4年找遍全美只為尋找一個優秀的材料展。我在這里發現了它。」印度商務合作社執行總裁Samir Gupta表示,IFAI Expo還給予他們直面美國行業專家的機會,使公司獲得了豐碩的商業機遇及寬泛的行業關系網路。

去年的IFAI Exp有來自中國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的6家企業,還有北京五洲佳泰、上海申達科寶、江蘇恆力化纖、浙江正特等中國企業及港台企業參展。這些參展企業普遍反映回國後一直忙於展會上所接的訂單。在同期舉辦的IAA中,上海太陽膜公司、北京紐曼帝萊蒙公司及科沃泰膜結構(上海)公司並列獲得了膜結構建築類別的獎項。

四成份額的吸引

記者:您認為國際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史蒂芬·華納: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機遇令人振奮,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讓人驚嘆。每天都有產業用紡織品的新應用被開發。建築用膜材塑造使建築想像發揮到了極至,其他建築用產業用紡織品為地震及其他災害的災民提供了庇護所。產業用紡織品不僅可以用於人類機體,還可以用來協助人類保護環境及提供安全的飲用水資源。

美國的紡織行業同樣也分為三個主要分支:服裝、家用及產業用。10年前,產業用紡織品市場是最小的分支,而現在已經成了最大的分支,產業用紡織品占紡織行業的比率為42%。產業用紡織品在美國最具發展潛力。

記者: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廣泛,企業的目標市場各不相同,IFAI是怎樣為企業提供有效服務,獲得企業認可的?

史蒂芬·華納:產業用紡織品有著眾多的應用市場。IFAI將其按產品分類分為11個分支協會。它們分別是土工合成材料、汽車用、安全與防護、遮陽、帳篷、輕型建築、海洋用、覆蓋用帆布、紡織數碼印刷、窄帶安全帶、休閑家居用。如果有足夠數量的會員對某個新的特定市場感興趣,IFAI就會建立一個針對此項市場的新分支。IFAI作為一個多方位的平台,通過分支協會、行業名錄及專業雜志,使全球的買家在搜索需求產品的時候能夠發現到會員單位的存在,也使會員通過這些渠道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科技發展、產品創新。

IFAI還幫助全球會員進行資源配對,為會員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例如:中國台灣一家會員需要購買建築用膜材加工和生產設備,聯繫到了中國代表處,中國代表處聯系相應的中國生產商了解供應情況,但是其設備還沒達到生產要求,中國代表處再聯系美國總部的信息中心,最後幫助會員鎖定幾家合適的美國供應商。整個過程只有一星期。

此外,IFAI會員都可以將IFAI標識圖案置放在公司網站,由於IFAI在全世界范圍有著良好的聲譽,一些采購商看到該標識就會對其產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促成與會員單位的貿易洽談。

初次亞洲辦展的信心

記者:2011年IFAI初次嘗試在亞洲辦展,組織新加坡展會,其初衷和目的是什麼?

史蒂芬·華納:我們期望能夠成為幫助世界各地會員及業界公司的實質性的全球性行業組織。IFAI的使命就是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進步並且幫助最終產品生產商加工優質製品,為各國開拓出口機遇並且交流見聞。選擇新加坡是因為在東南亞地區沒有其他類似的展會, IFAI覺得有必要舉辦一個織造、非織造、針織及合成材料的綜合性展會。新加坡雖然沒有很發達的工業背景,但在東南亞地理位置居中,具有舉辦高質量展會的硬體基礎。而且新加坡政治及經濟環境穩定,很多周邊國家的商人都願意到新加坡洽談生意。

記者:這是說明IFAI對亞洲產業用紡織品的市場發展的預見信心嗎?

史蒂芬·華納:是的。東南亞的遮陽、膜結構及海洋用產業用紡織品市場比較突出,對數碼紡織印刷和休閑用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近幾年迅猛增大的政府基建投資,使得土工合成材料市場也呈增長趨勢,同時,軍事與防護及智能紡織品正在穩步發展中。就綜合方面而言,亞洲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特別是東南亞正呈加速度發展態勢。

記者:與其他一些辦展機構相比,IFAI的優勢又是什麼?

史蒂芬·華納:這個一個很好的問題。IFAI將成功辦展帶來的盈餘再次投入到行業項目中,是我們展會經久不衰的優勢,例如提高消費者對產業用紡織品加工製品優點的認知,為行業舉辦培訓項目。另兩個優勢就是IFAI公開、公正的原則。

IFAI展會官網採用ESHOW系統,隨著IFAI總部收到每份參展合同及定金後,ESHOW系統就會將該展商所預定的展台顯示為黃色;每當收到全額付款,展台顯示顏色變為紅色;剩餘的藍色為可供選擇的展台。當滑鼠在每個展台上停留幾秒,系統會顯示該展台的展商信息(如果是黃或紅色)或展台大小信息(如果是藍色)。這就保證了在世界每個角落的關注並想參加IFAI展會的人所了解的信息是公開的––所見即所得。

IFAI Expo舉行了近70屆,是個歷史悠久的展會。我們在最初幾屆就設立了信用積分制度:即參加展會次數越多、展出面積越大的展商的信用積分就高,也就享有優先挑選優越展台的權利。所以,常常在每屆展會第二天,銷售辦公室里就人頭攢動,他們都是按照信用積分次序排列來挑選下屆展會展台的當屆展商。為了對近幾年加入到展商行列的亞太展商公平,IFAI特別在位置優越的區域開辟了「孵化區」,可以讓那些第一次參展的展商也有機會獲得好的展出位置。

Ⅳ 關於紡織類的論文

淺談當前我國紡織產品開發現狀
當前.全球紡織消費總t繼續保持增長.但歐美市場已經接近
飽和.零售業市場競爭加劇使產品分化愈加清晰,紡織服裝「快拐
時尚「的消費特徵更加明顯.這種模式導致產品生命周期更短,商
品分類更加細化,搖要供應商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更短的交
期、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品質。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對
產品供應鏈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與專業性品牌強調供應商
要有高度的專業化和創新性,能夠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和變化.而快
速時尚與超大型零售商通過指定生產合作夥伴.提高供應商的快速
反應能力和生產管理能力,加強對區域性供應鏈的掌控。
面對發展中的全球紡織服裝業,我國紡織工業經歷了產業結
構的調整和發展.通過淘汰落後設備,扶植優勢企業,引領先進技
術.更新設計觀念等途徑,大大提高了紡織服裝面料的生產開發能
力,提升了產品質t及生產技術水平.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和較高
水平的工業體系.不僅發展壯大了一批大型的紡織企業集團,而且
形成了許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生產基地。同時.企業
在對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並進行再創新的同時,增加了
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創性技術和科技成果並最終轉化
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此外.企業重視國內市場,利用自身優勢,成
為國內市場的主導實施國內外市場並重的戰略是中國紡織服裝產
業的發展方向。
從產品開發角度看.流行趨勢研究對新產品開發的引導作用
不斷加強.優秀企業在技術上突出產業鏈整合優勢組建專業化推
介隊伍.與面料設計師配合.在技術和貿易方式上,按區域實施一
站式服務.提高推介成功率.鞏固和提高與服裝設計師共同開發成
果。藉助新型工藝技術的創新,追求產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質感
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場消費的孺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已成為大
多數中國紡織企業的發展共識。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我國紡織
企業產品開發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輕薄
.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絲『超細纖維等及其混紡原料滿
足了這一需求:
.精細化的纖維整理、高支高密紡紗技術.維綸伴紡等技術.使
紗線更加高支優化,產品更加輕薄化:
.單紗織造、單經單緯織造、粗紡精做等技術改變產品的克
重.使產品向輕薄方向發展;
.疏鬆結構、透空組織等組織設計賦予織物輕質的風格。
(2)柔軟
.通過Modal、印沉eII、竹漿纖維、牛奶蛋白纖維、銅氮纖維等改
善織物手感.使織物更加舒適、柔軟:
.通過紡紗織造技術使紡織產品手感柔軟,溫暖。如低捻度紗
線、無捻紗線、膨體紗、空氣變形紗、松結構等方式;
.通過柔軟劑或機械柔軟整理技術處理後的織物更柔軟豐滿、
尺寸穩定,目前國內採用義大利Alro整理設備在棉襯衫面料上進行
柔軟後整理效果比較顯著(可嘗試在麻紡產品上進行試用)。
(3)彈性
.選用彈性纖維實現.如氮綸、X以、p仃等,與其他纖維進行混
紡或文織,提升織物的彈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紡產品中。目前
國內更多的企業利用毛與p竹纖維混紡,提升毛紡產品的抗皺性,
並改善毛紡產品的易護理性:
.利用組織結構,配合加捻紗賦予織物自然彈效果此類產品的
彈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場潛力:
.後整理過程中通過加入彈性助劑徽予織物舒適的彈性效果.
(4)功能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保健觀念加強,對功能性紡織
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功能性紡織品發展迅速,如防水透濕、吸濕
排汗阻燃、輻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靜電、負離子
等產品的開發。更好的防護性和易護理性,仍是消費市場的主要
需求,也是目前毛紡、絲綢、麻紡等產品主攻的技術難點;
.產品的單一功能向組合功能發展。如三防、四防、無防整理技
術.防風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個組合功能的發展,將結合終端通
途有針對性地賦予不同的功能組合:
.新型功能性產品不斷涌現。如消音『靜音、智能化等功能性產
品也提到開發日程中。
(5)生態
.隨著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產品追求自然和生態的外觀注重
有機原料、生態再生纖維、可降解纖維、可回收纖維等環保纖維
的運用與開發;
.除傳統的花卉和蔓藤紋樣,自然主題的紋樣設計靈感來源更為
廣泛.如岩石、鵝卵石、木頭、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織物在生

Ⅳ 求《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課程論文一篇,3000字左右就可以

我來自安陽,對安陽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相對較為了解,下面我就愛談一下自己對安陽旅遊業的一些認識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安陽旅遊業發展相當迅猛,繼殷墟甲骨文紅旗渠太行大峽谷之後,又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現在爭議熱點曹操墓。我們安陽的旅遊業可以說已成為安陽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與省內旅遊業發達城市相比,安陽旅遊業的發展還是不成熟,旅遊業仍處在初期萌芽的後一個階段。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安陽旅遊收入僅佔全市GDP的5.03%,不僅比焦作低5.88個百分點,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個百分點;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門票收入超過9000萬元,而安陽殷墟還不到1000萬元。明顯的差距引起了關注安陽旅遊的業內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觀評價安陽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促進安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先說一下安陽旅遊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吧
1.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優勢與面臨的機遇
(1)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名勝與青山秀水交相輝映
三千年歷史,留下名勝無數。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歷史造就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像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周易發祥地的羑里城等。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哺育過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賢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繹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安陽市的湯陰縣。
與名勝古跡相輝映的還有青山秀水。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的太行大峽谷重巒疊嶂,平湖碧綠;被稱為人間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原始質朴、風光奇特。
(2)地理位置優越
安陽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東望黃河近齊魯,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經新鄉達鄭州,北隔漳河臨河北,距省會鄭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輻射性強。京廣鐵路、湯鶴鐵路、湯台地方鐵路、即將開工的京港澳客運高速鐵路和長日鐵路連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國道、219國道、302國道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
(3)市場空間大,旅遊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發展規律看,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旅遊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需求迅速膨脹,旅遊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預示著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從發展階段看,旅遊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旅遊消費結構正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旅遊並重轉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蘊藏著彎道超越和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4)政策環境好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旅遊業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強。2006年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圍繞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旅遊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
2.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與面臨的威脅
(1)尚未形成龍頭品牌和拳頭產品
品牌打造重點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和龍頭產品。現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點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進入性、可逗留性較差,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已成為制約安陽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
旅遊項目設計和開發深度不夠,產品單一,產業鏈條有待拉長。目前安陽旅遊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遊客在文化娛樂和購物方面的消費還不夠,其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還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安陽旅遊景區大部分處於低層次的經營水平上,文化娛樂項目類同,缺乏娛樂性、參與性。旅遊觀光多以爬山、看廟、聊風情為主,休閑娛樂僅能提供簡單的食宿和棋牌、釣魚之類的活動,無法滿足遊客休閑娛樂、文化風情體驗、學習考察等多種需求,吸引不了回頭客。另外,作為旅遊資源大市的安陽,旅遊購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滯後,旅遊者的主要購物對象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農村手工藝品,文化內涵不高,種類單一。
(3)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有待加強,方法、手段有待創新
整體看,圍繞旅遊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夠豐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紅旗渠等少數景區外,安陽所轄各縣景區的宣傳推介工作較為薄弱,在新聞媒體上做廣告的還不多。
另外,許多新的方法、手段還沒有嘗試,難以完全覆蓋各種遊客群體。與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旅遊服務條件及環境條件不盡完善
旅遊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交通設施不健全。通往一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道路較差,景區之間缺乏專業旅遊線路,停車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在一些景區,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准相差甚遠,對蒼蠅、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設施不健全。中高檔次的涉外賓館、飯店和能夠為散客提供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加油檢修等綜合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較為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旅遊接待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限制了遊客的逗留時間和消費。
(5)周邊地市的「先發優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安陽周邊地市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河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等著名的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鄭汴洛「三點一線」沿黃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遊名牌。這一方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和區域聯盟、共榮共贏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安陽旅遊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安陽人我深知安陽在旅遊業方面還有很多任務等待我們這代人去完成。
1.我認為安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創意策劃和科學規劃
我們可以邀請全國各地旅遊業精英來安陽進行創意策劃比賽,一是集思廣益開發出新型旅遊產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傳促銷的作用。在綜合各路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安陽旅遊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高起點、高標准地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規劃,對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向和方式、產品開發、建設布局等進行整體規劃。加強對各重點景區、星級飯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規劃管理,科學安排景點、線路,注重周邊環境和文化品位。
2.安陽的標志性的地物較少幾乎沒有,或者說不夠顯著特別,我們要塑造旅遊形象
關機其實還是在於宣傳,以便進一步用好獨特的旅遊資源——殷墟、周易、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強力推介。藉助我們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陽旅遊形象的旅遊符號和城市名片。
3.開發自己的旅遊產品不能局限於門票。
可以重點建設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借鑒香港迪士尼、深圳歡樂谷等國內外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在旅遊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創意實現產品創新,讓遊客得到超值體驗和享受,從而延長逗留時間,超越「門票經濟」。
4.強力宣傳與推介,提高旅遊市場佔有率
(1)利用多種媒介資源進行高頻率、立體宣傳,樹立安陽旅遊形象
一是策劃與安陽名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提高安陽知名度。二是製作安陽旅遊形象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重要客源地及周邊縣市新聞媒體上投放,提高全國人民對安陽旅遊的認知度。三是編印與安陽名勝有關的照片集、連環畫冊、書籍等,向更多的遊客展示安陽獨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聯網、手機平台等新型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廣告宣傳,使安陽成為遊客和旅行社關注的熱點。
(2)定期策劃、開展專題活動,宣講和推介安陽旅遊產品
一是召開專題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河報》等重要新聞單位全程報道,使安陽旅遊品牌逐漸在全國叫響。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舉辦專題旅遊推介、促銷活動,如在鄭州、北京、香港等地舉辦「殷商文化旅遊節」、「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感悟紅旗渠精神、走進安陽旅遊」等主題活動,宣傳推介安陽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走進安陽。
(3)加強與各地旅行社、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拓寬市場
一是加強與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陽旅遊。與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辦事處、聯絡點和聯營等多種形式,為安陽輸送遊客。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榮共贏的格局中。例如,聯合新鄉、鶴壁、濟源、焦作、邯鄲等城市,實施南太行旅遊協調開發和統一營銷,積極打造南太行聯盟。
5.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投資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創造一個優良的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以及食宿設施升級改造的力度。
6.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一是引進、培養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對於具備高度創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進「外腦」,為主;對於日常經營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養。二是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要對導游、賓館接待、餐飲服務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旅遊服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文化傳統教育,提高旅遊開發者、經營管理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實現旅遊生態、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少不了與資金投入掛鉤,這就關繫到經濟問題,徐喲其它產業包括重工業加工業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傳,吸引外資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我們安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每一個安陽人的積極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這樣安陽的旅遊業才能夠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安陽人,為安陽的今天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為安陽的將來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畢業後有打算在安陽發展的想法,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陽的明天會更好,終會有一天,我走在安陽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遊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國人在點頭稱贊。那是怎樣一種美美妙的情景。

Ⅵ 求紡織類畢業論文

紡織材料生態化及其發展趨勢
摘要:從採用綠色原料、利用生物技術和開發可降解纖維3方面,綜述了紡織材料生態化的發展現狀,指出循環材
料開發和使用是紡織生態材料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紡織材料;綠色;生態化;趨勢
目前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影響下,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
研究既不影響生態環境,又能利用生態資源的新型纖維。並提
出紡織用材料必須經過毒理學測試,具有相應標志,符合環保、
生態、人體健康要求。紡織材料生態化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發
展方向。採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利用生物技術發展可降
解纖維,選擇節約資源、可回收利用纖維原料已成為目前紡織生
態材料發展的趨勢[1~2]。
1採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
利用綠色原料開發生態纖維已成為獲得生態型紡織材料的
主要途徑和研究、開發熱點。從食用的香蕉、小麥、大豆、玉米、
牛奶、蝦、蟹等到木材、昆蟲、蜘蛛都成為了生態纖維材料的來
源。現今的綠色原料包括原生態自然物質,以自然物質為基礎
的提煉物及原有纖維的再加工產物3種[3]。
1·1利用原生態自然物開發生態纖維
自然界中原生態的物質即常規的天然纖維,以其自然本色
和環保特性贏得人們喜愛。但天然纖維並非完全無毒,如天然
纖維在生長過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殺蟲劑等化學葯品是有害物
質進入的主要途徑。目前生態天然纖維主要致力於開發對殺蟲
劑和除草劑較少依賴的天然纖維和新型綠色纖維,如有機棉、有
機麻等。同時許多新型原生態的纖維原料如木棉、菠蘿葉纖維、
香蕉莖纖維、竹纖維等生態纖維也在積極的開發與應用中。發
現更多的天然纖維材料,進一步擴大天然纖維的可利用性,使天
然纖維材料的發展日益擴大是當前利用原生態的自然物質開發
生態纖維的主要研究方向[4~5]。
1·2用自然物的提取物開發再生生態性纖維
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質,以自然物質為基礎的提取物可
形成綠色環保纖維,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纖維、牛奶、海藻
酸鈉纖維、甲殼素纖維、竹漿纖維等。這些纖維多屬於再生纖維
素或蛋白質纖維類,纖維本身主要由纖維素或蛋白質組成,易生
物降解,符合環保要求。有關再生生態纖維方面的研究較早也
較多,許多纖維的開發和應用也較成熟[6]。如甲殼素纖維,所用
甲殼質廣泛存在於蝦、蟹等水產品和昆蟲、蜘蛛等節肢動物的外
殼中,也存在於菌類、藻類的細胞壁中。甲殼質纖維是一種可降
解的環保型動物纖維素纖維,廢棄後可被微生物分解。這種纖
維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結性、抗菌性和治傷性能。
它是自然界唯一帶正電荷的動物纖維,對危害人體的大腸菌桿、
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能力,適合製造特殊的醫用功
能纖維產品。此外,近年開發的新型蛋白復合蠶蛹蛋白粘膠長
絲纖維,利用與粘膠紡絲原液共混,纖維素形成芯部,蛋白質集
中於表面,構成分子上的穩定結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結構的蛹
蛋白粘膠皮芯復合長絲。纖維中蛋白質含量為10%~20%左
右,纖維與皮膚的親合性好,保健功能顯著[7~8]。
1·3利用原有纖維的再加工開發生態性紡織材料
採用自然原料通過高分子化學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產生
態纖維材料,如聚乳酸纖維(PLA)、聚羥基乙酸纖維(PGA),及
它們的聚合纖維(PLGA)。這些纖維原料資源可再生和重復利
用,使用過程安全。纖維開發途徑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態纖維和
化學合成高分子生態材料。
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羥基鏈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
分子等都可以紡製成纖維。另外,微生物還可直接用於生產可
生物降解的纖維。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纖維就是以穀物或
馬鈴薯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產生的一種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麥
芽三糖1,6鍵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強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質
與聚苯乙烯相當。Pullulan纖維具有平滑、透明、光澤好、強度高
(與尼綸相當)、無毒、無味、無色、能生物降解的特點,適合作手
術縫合線和醫用敷料。還可利用多糖液中培養出的細菌(膜醋
菌)獲得直徑大於40 nm的生物纖維絲條,用微菌類黴菌體合成
支化營養菌絲或長度達幾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組成的絲條,分離
純化後絲條能夠織成無紡布,用於濕法無紡布的過濾材料[9]。
化學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將天然物質通過化學加工方法合
成,如美國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產的索羅那(Sorona)纖維
就是以玉米為原料的全新多聚體化合物。其纖維製品在舒適、
耐磨、彈性、抗皺、防護等性能方面,大大優於現有的化纖製品。
製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軟,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為重要的
環保產品。還有以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原料發酵成乳酸再聚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纖維(PLA)等[10]。
2運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開發生態紡織材料
將現代生物技術巧妙地用於紡織纖維的開發,不僅能有效
地改進現有紡織原料的不足,還可根據需要開發出適合紡織生
產的新型紡織纖維,為紡織原料研發開辟新的途徑。
天然彩色棉纖維是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改性技術開發出的
一種新型棉花品種,通過將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獲
得。彩棉產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減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
能源消耗,實現了從纖維生長到紡織成衣全過程的「零污染」。
利用基因改性技術可生產抗蟲棉,避免農葯對環境及棉本
身造成危害。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將蘇芸金桿菌的毒蛋白基因轉
入棉細胞內,培育出了十多個抗蟲棉品種,能產生一種對抗鱗翅
目昆蟲的毒素,抗棉鈴蟲能力達80%以上。此外,轉基因抗蚜
蟲棉、轉基因抗蟲抗病棉也相繼培育成功,已在我國實驗推
廣[11]。
利用現代生物、基因工程技術還可向棉纖維中引入其他成
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纖維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纖維中
腔內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內芯來生產天然的滌棉混合纖維,
或引入動物纖維蛋白,從而形成含動物纖維的天然多成分棉,對
改善棉纖維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纖維的性能有很大貢獻[12]。
五彩絲、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蠶的基因突變。利用染色
體技術把需要的基因組合輸入家蠶體內,培育出能吐彩絲的新
蠶種。選擇合適的彩色基因導入綿羊體內,也可培育出具有天
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
運用現代生物技術還可擴大纖維的生產。例如,蜘蛛絲因
具有超高強力是開發高強織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獲得大量的
蜘蛛絲來滿足紡織生產的需要就成了產品開發過程的難題。為
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將從蜘蛛絲蛋白中分離出的有關基因轉
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細胞中,從其分泌的乳液中獲得經過重組
的蜘蛛絲蛋白,並從中提取到與蜘蛛絲性能相似的絲蛋白纖維。
此外,還可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從蜘蛛絲蛋白中分離出有關基
因,人工重組到可以用發酵法大量生產蛋白質的諸如大腸桿菌
或酵母菌等微生物體內,在其細胞中產生蜘蛛絲蛋白[14~15]。
3可生物降解材料開發
可生物降解纖維是指在一定時間和適當的自然條件下能夠
被微生物(如細菌、真菌、藻類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學分解作
用下發生降解的纖維。可生物降解纖維製成的紡織品,通常在
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對環境無害的物質,是
理想的石油類纖維材料替代品。降解採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
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漬降解,以及在聚合
物中通過添加組分進行共聚來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歐、日對可
生物降解纖維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16]。
常見的天然纖維及目前研究較多的纖維素纖維、蛋白纖維、
甲殼素纖維、澱粉纖維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纖維
可降解中較大的一類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種親水性的高分
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脹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鏈上一
般含有一定數量的強親水基團(如羧基、羥基、氨基、醚基和酞胺
基等)。常見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
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們最熟
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纖維和纖維改性及製作膜材料等方面
都有廣泛的應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
共混製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國Air Proct & Chemical
公司也開發了一種商品名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
聚烯烴、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
另一類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質經化學加工形成的
合成纖維,如聚乳酸纖維(PLA),雖為合成纖維,但其原料來源
於地球上不斷再生而取之不竭的農作物,其廢棄物埋入土中後,
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約經過1~2年時間,纖維可被完
全分解為CO2和H2O從而發生降解[19]。
雖然可降解纖維材料的開發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研究進行
得還很不夠,也沒有取得較大的突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
斷提高,對可生物降解功能纖維需求的增長,可以預見在新技術
的應用和新材料的涌現下,可生物降解纖維將會被更廣泛地應
用[20~21]。
4生態材料的發展趨勢
循環材料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在主產業鏈上向前、向後延伸,
實現閉合循環發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斷的循環中得到
合理利用,節約生態資源。現代紡織要求材料可循環、再生,產
業發展可持續,因此,循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應是未來生態材料
發展的趨勢。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環型」新概念,要求徹底
實現纖維從原料使用到最終製品回收全過程完全循環。吉瑪公
司、杜邦公司對聚酯等裝置也提出了「全循環」概念[22]。
天然纖維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資源,作
為「從自然產生又回到自然」的資源循環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
的發展優勢。人造纖維材料作為傳統的紡織材料,其原料多為
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資源(木、棉、亞麻、竹、麥桿等),符合可持
續發展的需求。合成纖維多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屬原生資源,
且常規合成纖維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纖維如
何進行回收再生是生態材料研究的重點,也是治理環境污染,節
約資源和能源,促進合成材料循環使用的一種最積極的廢棄物
處理方法。已開發了有回收聚合物、纖維的原料再循環和回收
單體的化學再循環系統[23~25]。
回歸自然、適應環境是紡織材料總的發展趨勢。生態化紡
織材料的發展為保護生存環境,實現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
了保障,符合21世紀綠色環保型時代的要求。隨著社會的文明
和進步,可認為未來的紡織工業將是綠色生態工業。
參考文獻:
[1]吳湘濟,沈晶.紡織工業綠色紡織品的設計與開發[J].上海工程
技術大學學報,2002,(12):298-317.
[2]黃猛.我國綠色紡織品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棉紡織技術,
2000,(2):31-33.
[3]甘應近,白越,等.綠色紡織品的現狀與展望[J].紡織學報,
2003,(6):93-95.
[4]Peter F Greenwood,Consultant.How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
[J].textiles,1999,(3).
[5]付群鋒.淺談新世紀紡織面料的發展趨勢[J].印染,2000,(7):49
-50.
[6]A P Aneja,等.21世紀的纖維[J].國外紡織技術,2000,(1):1-3.
[7]李曉燕.生態紡織纖維的性能與應用[J].棉紡織技術,2002,(11):

Ⅶ 旅遊開發與規劃 的選修課,要求寫5000字的心得論文... 不知道怎麼寫,求提綱。。。

我這邊可以直接幫您一次性搞定,就不需要您再思考怎麼寫啦!

Ⅷ 求紡織纖維的發展論文

1、 定義:纖維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細絲狀物質,紡織纖維則是指用來紡織布的纖維。
2、 紡織纖維特點:紡織纖維具有一定的長度、細度、彈性、強力等良好物理性能。還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例如:棉花、毛、絲、麻等天然纖維是理想的紡織纖維。
3、 紡織纖維分類: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
①天然纖維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礦物纖維。
A 植物纖維 如:棉花、麻、果實纖維。
B 動物纖維 如:羊毛、免毛、蠶絲。
C 礦物纖維 如:石棉。
②化學纖維包括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和無機纖維。
A 再生纖維 如:黏膠纖維、醋酯纖維。
B 合成纖維 如:錦綸、滌綸、晴綸、氨綸、維綸、丙綸等。
C 無機纖維 如: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等。4、 常見紡織纖維的紡織性能:
① 羊毛:吸濕、彈性、服用性能均好,不耐蟲蛀、適酸性和金屬結合染料。
② 蠶絲:吸濕、透氣、光澤和服用性能好,適用酸性及直接染料。
③ 棉花:透氣、吸濕、服用性能好、耐蟲蛀、適直接還原偶氮、鹼性媒介、硫化、活性染料。
④ 黏膠纖維: 吸濕性、透氣性好、顏色鮮艷、原料來源廣、成本低,性質接近天然纖維,適用染料同棉花。
⑤ 滌綸:織物、挺、爽、保形性好、耐磨、尺寸穩定、易洗快乾,適用分散染料,重氮分散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
⑥ 錦綸:耐磨性特別好、透氣性差、適用酸性染料,散染料。
⑦ 晴綸:蓬鬆性好、有皮毛感、適用分散染料,陽離子染料
我感覺以紡織纖維的種類為論點來擴展論述會更好

Ⅸ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Ⅹ 生態旅遊發展的開發論文 引言方面怎麼寫

可持續發展比較好寫,資源比較多,可以參考的文獻也比較多,可以針對小的版一個點具體分析,論文最權好不要寫的太大,具體到一個點容易入手也可以好好地剖析。第二個的話也是比較好寫的,現在中國存在過度開發的問題,不過最近兩年也在糾正,過度的開發是需要保護的,二者是辨證的關系。你自己把握吧,認真的對待論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