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中韓兩國關系旅遊業

中韓兩國關系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1-03-07 03:52:08

① 韓旅遊業為吸引中國遊客做了些什麼

韓媒11月日報道稱,隨著中韓關系出現緩和,為重新吸引中國遊客來韓國觀光,京畿道旅遊業已開始摩拳擦掌,積極在中國當地展開各種營銷。

據韓國11月3日報道,據京畿旅遊發展局3日消息,京畿道政府將參加本月17-19日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行的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CITM)。這是自中韓「薩德」矛盾產生後,韓國在今年首次參加中國當地的旅遊博覽會。

之前,韓國一直都是中國企業進行會獎旅遊的熱門地。每年都會有大批中國企業攜旗下員工來韓觀光,人數之多、手筆之大,讓韓國旅遊業界樂開了花兒。由此,京畿道方面還計劃在2018年推出企業團體游商品,並為其提供大幅度的折扣優惠。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到訪京畿道的中國遊客為23.2萬人次,同比減少21%。京畿道某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一些廉價觀光團提供的質量較差的飲食和住宿,令中國遊客對韓國的印象大打折扣,我們將推出包括乘坐遊艇體驗、製作抱川家釀酒等在內的高品質旅遊商品,吸引更多遊客。」

② 韓旅遊業為何對中國遊客充滿期待

據報道,中韓兩國外交部10月31日同時在官網發布就雙邊關系的溝通結果,願根內據雙邊共同文件的精容神,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發展,分人士表示,隨著中韓走出「薩德」陰霾迎來曙光,韓國旅遊業和航空業對中國遊客赴韓旅遊充滿期待。

但是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兩國同意推動交流合作早日重返正軌,但韓國國內有關行業至少需要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營業。

③ 中韓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中韓觀光休閑農業開發與管理研討會北大舉行
http://www.Landscapecn.com/news 2005-6-23 黨寧 北大新聞網

景觀中國6月23日訊: 6月18日,由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CRTR,Center for Recreation and Turism Research)與北京市農村經濟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韓觀光休閑農業開發與管理研討會」在北大生物樓E516隆重舉行。來自北京大學、韓國大邱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北京大地風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國家農業部、北京市農委等單位的領導,以及北大旅研成員6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本研討會作為北大旅研受北京農委委託研究課題「北京市觀光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調查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旨在通過對中韓兩國觀光休閑農業旅遊的發展現狀、特徵以及趨勢的比較,為北京市觀光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以繼續推動實施「221行動計劃」,摸清城市居民對郊區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市場需求底牌,正確引導郊區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促進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和農業增效增收,同時為城市居民改善生活質量提供更多更優的選擇,以實現構建健康和諧理想社會的目標。

在研討會上,來自中韓兩國旅遊研究、農業研究等領域的數位知名專家就觀光休閑農業的開發與管理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北京旅遊學會副會長吳必虎教授發表了題為《環城型觀光農業??市場與區位》的學術報告,韓國大邱大學經商學院觀光學部學部長、東亞觀光研究所所長、韓國觀光產業學會副會長李應珍教授也分別做了《綠色觀光的必要性與政策》與《大邱市民眼中的慶北月外里綠色觀光體驗村之相關分析》兩個主題演講。

會後,與會專家考察了北京市觀光休閑農業的重點項目朝陽區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懷柔區北宅民俗生態度假村。 會間,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教授與韓國大邱大學觀光學部學部長李應珍教授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並就未來加強雙方合作研究、共同組織召開亞太區域觀光休閑農業國際論壇等事宜,達成初步意見。

④ 日韓交惡影響旅遊業,日韓兩個關系將何去何從

根據兩國報道去往日本的遊客急劇減少,日方稱因台風燕子和2018年9月北海道大地震以來,11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外,美國希望日本和韓國將派遣軍艦參加美國領導的波斯灣護航行動。博爾頓很少談到日本和韓國在「勞工索賠案」上的爭端,也沒有表達美國的立場和觀點。沒有美國的調解,日本和韓國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關系。此外,美國正面臨總統選舉,伊朗核問題如火如荼,中美條約被美國撕毀,美國沒有時間考慮日本和韓國。隨著日韓矛盾的加深,目前還不清楚兩國關系今後是否會改善。

⑤ 薩德系統對中韓兩國旅遊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對於中國,使得導彈、火箭等發射活動受到美軍嚴密監視; 對於韓國,惡化了中韓關系,並處於中國打擊的第一波目標

⑥ 中韓兩國文化的差異

韓國人習慣集體行動,認為只有在集團內才能體現自身價值並受到保護。帶著這種想法到中國餐廳吃飯的韓國人看到約40%的中國人在單獨用餐時,當然會產生「為什麼中國被孤立的人這么多」的疑問。我的輔導老師曾說,中國人並不太在意單獨吃飯,而且也不認為獨自吃飯就代表沒有朋友或很孤獨。

另一個差異是對平等思想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中韓兩國都深受儒學影響,過去的歷史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令我震驚的是,與韓國「家長制」的「大男子主義」迥然不同,中國則更類似於「大女子主義」。韓國人認為,隱身於男人背後,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才是女性典範。因此韓國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權利。但中國男人卻和妻子一起幹家務活,而幾乎所有中國女性和男性一樣,都是上班族。中國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與自主精神。

中國人非常關注健康並為此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我現在北京居住,一天傍晚,我在街上散步,突然發現很多人湧向附近的公園。最初我以為有人吵架或發生了什麼事,看到的卻是,從二十歲到七十歲不同年齡段的人,正隨著錄音機中的音樂節拍在公園里翩翩起舞。他們的舞蹈動作並不復雜,但所有人都沉醉於音樂之中。這與依賴電視和酒釋放壓力的韓國人截然不同。我認為,其他國家的人都應向中國人學習,將保護健康融入日常生活,並與周圍人和諧共處。

中國人還賦予顏色特殊含義。我有一頂非常喜歡的帽子。但有關帽子的故事卻令我哭笑不得。一天,我戴著這頂心愛的帽子去上課。但在路上,不少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他們為什麼看我? 我的衣服哪兒穿得別扭? 我一邊想,一邊藉助路邊櫥窗上下打量,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之處。剛一上課,老師告訴我,在中國戴綠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因此,中國人從來不戴綠色的帽子,商場也不賣這種顏色的帽子。這時我才知道,我做了回妻子有外遇的活廣告。缺乏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導致了這一讓人笑不出來的小插曲。

⑦ 詳細講解一下中韓兩國的淵源和現在的關系謝謝

中韓兩國的淵源和現在的關系 自從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系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近年來,中韓兩國在「端午節申遺」「高麗歷史歸屬」問題上卻摩擦不斷,民間甚至出現互相謾罵,遊行示威等激烈舉動。這主要關繫到中韓兩國歷史文化淵源和當今經濟政治利益關系,而韓國人獨特的民族心態也是影響當中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朝鮮 韓 高麗 端午節 排華 引言: 中國與韓國在經濟政治方面合作緊密,而在歷史文化方面卻也摩擦不斷,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本文從歷史文化淵源與當代關系方面論述了中韓之間利益上的合作與對抗,並由此引申了韓國「排華」心態的影響成因與影響。 一、 中韓的歷史文化淵源 (一)古朝鮮概況與高句麗王朝 朝鮮人從何而來?研究《左傳》的人認為:古朝鮮的先祖應是《逸周書·王 會篇》中的良夷,即樂浪夷,居今朝鮮大同江中下游一帶。而在公元前的歷史中,在良夷附近曾出現過幾任漢族人建立的政權,如箕子朝鮮政權,衛滿建立的衛氏朝鮮政權。而在朝鮮半島上,第一個非漢人政權應該是扶余王子朱蒙建立的高句麗王朝。高句麗又稱高麗,意思是高大的黑馬,以馬為族名,正好反應了這個民族崇奉馬圖騰,史書上便有記載高句麗始祖朱蒙驅馬骨城稱王的傳說。高句麗族是從東北七夷中的一支部落發展而來的,據說可能是馬加人的後裔。高句麗政權從建立時起,便不斷面臨著戰爭的威脅,且周邊環境也是戰亂紛飛。331年高句麗佔領朝鮮北部,進至大同江一帶。朝鮮半島這時便出現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便是朝鮮的「三國時期」。 618年中國的唐朝建立,朝鮮半島各國聞唐兵勢強盛,紛紛遣使入貢。但在642年,高麗(隋後改稱高句麗為高麗)政變,大臣泉蓋蘇文殺死國王高建成後自立為王,為鞏固政權,又聯合百濟發動了對新羅的戰爭。645年,唐太宗親征高麗支援新羅,不克。660年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帶兵十萬,水路攻打相對較弱的百濟,並迅速佔領百濟首都,百濟滅亡。唐不久撤軍,但撤軍不久百濟便爆發叛亂,高麗策應百濟叛軍,連日本也出兵四萬增援百濟,但在白江口(今朝鮮錦江)與唐軍決戰時,被唐軍大敗,近400艘戰船被焚毀,百濟之亂也被迅速平定。百濟既滅,唐以薛仁貴為元帥會同新羅乘勝追擊高麗,668年平壤被克,高麗滅亡。 高麗雖然滅亡了,但高麗時期對中國乃至整個東北亞歷史的影響是很大的,並且對今天朝韓國家及民族的形成作出了貢獻。高麗國亡後,其國民扶餘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成為女真-滿族的祖先,進入朝鮮半島的只是一部分,今天的朝鮮族的主體還是來源於朝鮮半島南部土著三韓族(即馬韓,辰韓,弁韓)。因此,高麗對於朝鮮族的影響主要是在精神上的而不是在血緣上,這與拓跋鮮卑人對於漢族的影響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緣是一樣的。現在朝韓均把高麗尊為自己的祖先,進而有人對東北提出領土要求,應該說是相當牽強的。高麗作為東北亞歷史上的一個民族政權,其出現與發展與朝鮮民族歷史聯系並不大,至於其在後期的擴張中與朝鮮半島等國家發生國家關系及其在滅亡後一部分後人與朝鮮諸族發生的民族融合關系,也顯然不能作為理由依據。在918年時也有另一個名為高麗的「王氏高麗」政權,但與前文中的高氏高麗之間並無族屬聯系,充其量也只是掛高麗之名而已,在此不作討論。 (二)「韓」的由來 早在公元前後,朝鮮半島諸韓民族融合,出現了三個小國——馬韓、辰韓與弁韓,史稱三韓(這才是朝鮮的祖先)。「Han」在古朝鮮語中意為「大」。當時三韓沒有文字,漢字傳入後便把「Han」寫作韓。然而說起今天的韓國(大韓民國),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象想起中國戰國時代七雄之一的韓國。這當中是否有什麼關聯呢?話說中原的韓是當年周武王把兒子分封到韓城(在今陝西省韓城縣)。韓因國小而被晉所滅,後來成為三家分晉之韓(也就是戰國七雄之一)。在這韓國,韓人是屬於亞細亞種族的一支,而且是不斷遷徙著。由《詩經·韓奕》與王符的《潛夫論》可以看出,朝韓半島上的三韓也應屬其中一支,也就是說兩者應是同源於韓城。 (三)「朝鮮」的由來 今天所說的「朝鮮王朝」一般是指1392年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鮮」。由於李成桂是在明朝的幫助下奪得政權的,並向明稱臣,明太祖朱元璋欽定「朝鮮」為李氏政權國號。朝鮮作為國號也曾在中國漢朝之前出現過,但在漢武帝出兵東北滅掉衛氏朝鮮之後,朝鮮便只成了歷史名詞。今天的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應該是沿用了李氏政權時的「朝鮮」國號。 可見,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與中國古代政權是緊密聯系的。 一、中韓近當代政治經濟關系 (一)「第二鬼子」與朝鮮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當時整個朝鮮半島已被日本吞並。朝鮮人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影響,充當日本侵華的幫凶。在1931年7月2日,日本唆使朝鮮浪人,在萬寶山強占民田,開渠築壩,當地農民憤起填渠,遭日軍槍擊,死傷九人,被捕受刑十多人,史稱「萬寶山慘案」。中朝從此交惡,朝韓半島各地相繼發生排華事件。而蔣介石政權也根本不承認中國境內朝鮮族,下令要「全部遣逐回國」。 二戰結束後,蘇聯與美國以「三八線」為界,分別駐軍並扶持親自己的政權,以解除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隊武裝與日本的政治經濟殖民統治,當然還有「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不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還有中國的志願軍相繼投入戰爭雙方。1951年5月雙方打得難分難解,都有停火意圖,中、朝與美方代表開始坐在談判桌上。諷刺的是,李承晚的大韓民國政府在談判初期可以說是被人完全忽略的,連席位也沒有。1953年7月27日簽署《關於朝鮮軍事停戰協定》,戰爭基本結束。但卻意味著朝鮮與韓國從此分裂。多年後直至今天,朝鮮方面一直對美國介入戰爭耿耿於懷,相比之下,韓國民間卻對中國沒有多少怨恨,當時有的人還稱志願軍為「中原義軍」,關鍵在於志願軍軍紀嚴明。當然,後來的教育對韓國人影響很大,留作後文討論。 (二)中韓建交及外交成果 雖然1953年朝鮮戰爭已結束,但中韓建交卻遲在了1992年。中方所顧忌的,自然是朝鮮反應。由於當時中韓建交的時機已成熟,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對中朝關系的認識發生了轉變:「中朝的關系只有戰略性而沒有建設性(注1)。於是決定不顧中朝摩擦而與韓國建交。建交前不到一個月時間也只是禮節性地「知會」了朝鮮。韓方所顧忌的按韓國前外交代表的權丙鉉的說法:「要處理台灣當局「大使館」的館產問題。顯然,這並不是問題關鍵所在,韓國政府所顧忌的,是民間的排華情緒。無論如何,中韓建交後兩國還是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中韓雙方成為了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同意就朝鮮核問題進一步協作,中國成為韓國連續多年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等等。 可見,中韓近當代關系的復雜決定著兩國之間的各方面沖突不可避免,現在的合作夥伴也只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二、中韓文化間的巨大沖突與韓國民眾的「排華心態」 (一)端午節「申遺」之爭 2005年11月24日,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課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韓的「端午之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在韓國人歡呼雀躍之時,中國人有人扼腕痛惜,也有人顯得漠不關心。而這時候一些所謂的專家的評論卻更讓人覺得可笑與反感:「文化遺產的共享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榮耀。」如果真如所說,當初又何必多此一爭?這不得不說是當今中國人的一種病態:平時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失去後卻在大呼小叫,又或是大贊其道,這都只是失敗後不平衡心理的自我安慰。 若撇開什麼民族國家,單單以事論事,韓國申遺的成功倒是理所當然的,看看當初辯論時雙方的話語.韓方:「我們在每年端午節都。。。。。。」而中方卻是:「若我們申請成功了,我們將會。。。。。。」孰優孰劣,不已明了? 當然「申遺」此事,韓國人也是別有用心的。韓國人甚至認為割斷自身與中國的聯系更能凸現其偉大! (三)高麗歷史歸屬與去漢化趨勢 近幾年,中韓之間關於歷史問題的爭論與摩擦不斷。韓國人經過幾十年「民族教育」,韓國人均認為「高句麗」是韓民族的祖先,「高句麗史」是韓國的歷史。2004年,中國由於「東北工程」將高句麗史列為中國史的一部分,曾引發了中韓外交沖突。在韓國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韓國國內反華情緒極為高漲。在中國東北的吉林吉安,間島(吉林延邊)就發生過有韓國人聚眾示威,打出「還我高麗」「還我白頭山(即中國的長白山)」等字樣。令據韓國報紙《朝鮮日報》的調查,竟有過半年輕韓國人贊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關於高麗(高句麗)的歸屬問題,我在上文中已經提過,高麗只是存在於我國東北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與韓國(朝鮮)關系並不大。然而,韓國人卻很懂得用影視文化手段來宣傳自己的歷史文化觀。前幾年利用《大長今》竟可以扭曲說針灸是韓國發明的,有人還叫喧要把針灸「還給」韓國。而不久前,一個韓國「歷史劇」《朱蒙》裡面便把「漢朝人」描繪成野蠻的侵略者,又把高句麗變成是朝鮮人建立的。試想一下,這劇要是給一些沒多少歷史常識的人看了,怕是也會認同劇中的觀點。 中韓的歷史文化之爭又何止端午之爭和高麗問題,除了像韓幣印製中國的渾天儀,自稱發明印刷術之外,更直接的便是其「去漢字」。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漢字曾是朝韓歷史上的唯一文字!在漢武帝吞並衛氏朝鮮後,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而韓國現在使用的表音文字卻遲到15世紀中葉才出現,但當時統治者仍使用漢字(韓劇在這方面倒是遵從歷史客觀現實的)。然而韓國(大韓民國)建立後,漢字在韓國便經歷了多次存廢之爭,但歷程卻基本相同。先是韓國政府為弘揚自身「民族文化」,頒布政令廢除漢字,然後卻在各種壓力下不得不恢復漢字。我在前文中就提到,韓國歷史與中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漢字也可以說融入了韓國的歷史,連其古時的書籍都是用漢字編寫的。一旦廢除漢字,歷史研究也就無從說起。而且韓國現在所使用的表音文字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無法分辨同音字。用漢字的例子來說,就相當於把漢字變成用拼音表示。這樣一來,同音字無法分辨,也就容易造成混亂。事實上,中國在新文化時期也有人提出把漢字書寫變成拼音(指當時的)。這種觀點最後被壓制下去,這當中想必也是這個道理。可笑的是,被韓國語言專家罵為「賣國賊」和「造成中韓交流的罪魁禍首」的韓國政府官員卻一次次地推行「去漢字化」運動。近年來又重新出現所謂的「學漢風」,與其說是韓國人對歷史有了清醒認識,還不如說僅是出於社會生活必需和中韓貿易需要! (三)「排華」現象與韓民族心態分析 讀到這里,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韓國明明與中國歷史關系極為密切,如今卻在不斷地割斷與中國的關聯,不斷推行「去漢化」?韓國人的「排華」心態為什麼如此之重?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份關於中韓日美四國高中生互評,而某項調查結果近乎滑稽:中國學生對韓國學生評價最高,而韓國學生卻對中國學生評價最低!其實所謂中韓文化交流不對等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韓國的教育理念中從小便有貶低中國的傾向! 要研究韓國的「排華」心態,便不得不說這是韓國「排外性」的其中一個表現。韓國的民族心態其實是一種強烈民族自豪感與強烈民族自卑感的結合體。聽上去似乎很矛盾,其實不然。在韓國教育中,一直培養的是一種對自身民族的偉大認同感。他們堅持本土國貨是最好的,很多貨品也賣得比進口貨更貴。當外國人批評他們某某貨品不好時,他們常常會把其推卸為別國產品。於是,當他們捧著這種強烈民族自豪感去看待歷史和現狀時,卻是無比尷尬。韓國(朝鮮)在歷史上要麼就是做中國的屬國,要麼就是被日本侵略吞並,獨立自主的和平時期沒有多少;韓國的文化源於中國;在六方會談中最沒發言權的卻是韓國;韓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中國(本身經濟就嚴重依賴國外市場),軍隊指揮權屬於美國(注2)。等等這些,都是自以「優越」的韓國人所不能接受的。當這自豪感和自卑感兩種強烈民族情緒沖撞時,也便扭曲成了現在韓國人的這種排外心態。而中國作為一個關系密切的臨近大國,首當其沖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論: 基於韓國人的這種民族心態,我認為要中韓要在短期內達到各方面都能和諧共處是很難實現的。中韓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令兩國關系健康友好的持續發展下去,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課題 注釋: 1. 指中朝交流是出於國家戰略安全需要而非經濟建設交流需要。 2. 韓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軍隊指揮權屬於別國的主權國家。(已變,指揮權先回歸韓國)

⑧ 薩德系統對樂天集團和中韓兩國旅遊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影響一:薩德部署成功相當於美國成功地進逼了一步,有可能得寸進尺,步步緊回逼,中美關系有可能緊張答; 影響二:在道義上韓國輸理,在法理上屬韓國內政,中國吃了啞巴虧,所以會對韓國報復性准制裁,中韓關系會大幅下降; 影響三:客觀上中韓關系緊張,等於把韓國推向日本,日本又能夠共享薩德信息,日本會偷著樂,對中日關系無益處; 影響四:部署薩德開了一個壞頭,起著示範作用,會刺激別有用心的東南亞國家在南海侵佔中國島礁、開採石油、修建軍事設施,對南海局勢火上澆油; 影響五:薩德入韓在反導部署上只是一環,下一步有可能是日本,也有可能是台灣,對海峽兩岸關系的走勢具有負面意義; 影響六:薩德入韓,名義上是對付朝鮮,因此朝鮮會借機做文章,繼續發展核武、發射導彈,破壞半島和平穩定,給中國出難題; 影響七:薩德入韓,直接受害的是中國和俄羅斯,這就難以避免地促使中俄站到一起,其實和俄羅斯走得太近,對中國的長遠發展弊大於利。

⑨ 為吸引中國遊客韓國旅遊業用了什麼辦法

韓媒稱,隨著中韓關系出現緩和,為重新吸引中國遊客來韓國觀光,京畿道旅遊回業已開始摩拳答擦掌,積極在中國當地展開各種營銷。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到訪京畿道的中國遊客為23.2萬人次,同比減少21%。京畿道某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一些廉價觀光團提供的質量較差的飲食和住宿,令中國遊客對韓國的印象大打折扣,我們將推出包括乘坐遊艇體驗、製作抱川家釀酒等在內的高品質旅遊商品,吸引更多遊客。」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撤掉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