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的優勢有哪些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地形:浙江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省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別有懷玉山,天目山脈,括蒼山脈。平原面積23.2%,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和溫黃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境內河湖水面積佔6.4%,有錢塘江、甌江、曹娥江、靈江、苕溪、飛雲江、甬江和鰲江等水系,此外,還有大運河,杭州西湖、嘉興南湖、紹興東湖和寧波東錢湖、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
水文:河流水源充足,地表水平均年徑流總量900多億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氣候: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濕潤, 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 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資源 動植物資源: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 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螢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
水資源: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海洋: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 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旅遊: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經濟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轄市),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估計沒有錯的話在兩年之後(即2010年)全省人均生產能力到達9000美金以上。)
1.三大產業協調發展。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14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95.4億元,增長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1580.3億元,增長9.4%,增幅回落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811.2億元,增長11.8%,增幅回落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為5.1∶53.9∶41,三產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一、二產增加值比重分別下降0.2和0.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為4221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078美元,增長8.6%。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2008年,全部工業增 加值1035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8083億元,均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分別回落6.3和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513.6億元,下降11.7%,與上年(增長29.8%)相比,增幅差為41.5個百分點。由於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屬行業分別虧損43和25.9億元,對全省工業利潤增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扣除鎮海煉化和杭鋼、寧鋼這3家企業的影響,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下降7.3%。
服務業較快發展。2008年,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個百分點。
2.三大需求較為均衡。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投資8523億元,增長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非國有投資5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2%,佔65.8%。基礎設施投資2370億元,增長7%,佔27.8%。房地產開發投資1999億元,增長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個百分點,佔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積分別增長3.9%和0.8%,其中新開工面積下降3.3%,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額以上施工項目25892個,比上年增長6.1%,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2227個,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成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力量,各項在建工程進展順利。
進出口總額為211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進口568.6億美元,增長17.0%,出口1542.9億美元,增長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幣升值因素增長9.9%。出口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也高於廣東(9.4%)、上海(17.6%)、江蘇(16.9%),但低於山東(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858家,合同外資178.2億美元,下降12.6%,實際外資100.7億美元,下降2.8%。
3.財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2008年,全省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7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33.4億元,增長17.2%,按可比口徑增長15.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208.3億元,增長2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727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58元,增長1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幅分別為5.4%和6.2%。
4.各類價格大幅回落。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華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5.1%,從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溫州、寧波分別上漲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二、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
1.自主創新能力增強。2008年,啟動實施了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預計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相當於GDP比例為1.6%左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較大。全年財政科技支出8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3%。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強,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17.9%,購置技術成果費用增長23.4%。限額以上投資項目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312億元,增長6.2%,占工業投資的59.1%。創新成果進一步體現。
2.民生繼續得到改善。2008年,地方財政對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環境保護支出分別增長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分別增長18.3%、14.9%和13.2%。新增城鎮就業7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平安浙江」建設成效顯著,據調查,2008年群眾安全感達95.65%。全面小康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實現度為89.6%,比2006年提高2.4個百分點,按全國統一的指標體系測算,我省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列北京、上海、廣東之後,居第4位。2007年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1.2%,居各省區第1位。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04年全省進出口852.3億美元,其中出口581.6億美元,進口270.7億美元。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824家。合同金額145.6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66.8億美元。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新簽合同額16.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5.3億美元。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06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902.5億元。境外入境旅遊者276.7萬人次,其中外國人177.6萬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99.0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億美元。全年國內國際旅遊總收入1010.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855.1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982.5億元。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7741.7億元。全年保費收入291.0億元,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97.9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93.1億元。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88.3億元。
全年城鎮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實際增長7.4%。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1844元,比上年增長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799元,增長3.1%,人均居住面積達51.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2%和39.5%,分別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和上升1.3個百分點。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6輛。
浙江省各類市場蓬勃發展。1996年底統計,全省有專業市場4388個,年成交額達2545億元。其中消費品專業市場3886個,生產資料專業市場502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286個(內有超10億元的大型專業市場57個,超100億元的2個),並有43個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1994年國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國百強專業市場中,浙江省就佔了24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紹興中國輕紡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創下了專業市場成交總額,超億元市場、單個市場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的新紀錄。專業市場的興起,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省有21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交通 滬杭、浙贛鐵路相接縱貫省境,與杭甬、杭宣鐵路構成交通主幹線,鐵路通車里程900公里。浙西南的運輸大動脈、全長251公里的金溫鐵路,已於1997年8月全線鋪通。1937年建成的錢塘江大橋是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至今仍是浙贛線之咽喉。錢江二橋和錢江三橋已建成通車。全省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干線公路,全省所有鄉鎮已通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滬杭高速公路正在建中。
航空網線初步形成航空
全省有杭州、寧波、溫州、義烏、路橋、衢州、舟山7個民用機場,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和寧波櫟社機場為國際機場。
鐵路
有滬杭、浙贛兩條干線和蕭甬、宣杭、金千、金溫等支線,杭州、寧波、溫州為主要始發站,杭州東站、金華西站為主要中轉站。
高速公路
已建成滬杭、杭寧、乍嘉蘇、杭浦、杭甬、瀋海、甬金、甬台溫、諸永、台金、金麗溫、杭金衢、杭徽、杭千、龍麗、杭州灣跨海大橋
國道
104國道:(北京--南京--福州),在浙江省境內途經長興、湖州、德清、杭州、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天台、臨海、黃岩、路橋、樂清、溫州、瑞安、平陽、蒼南等縣市。其中,杭州棗天台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其他路段也正在建設高速公路。
320國道:(上海--雲南瑞麗),在浙江省境內途經嘉善、嘉興、桐鄉、餘杭、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壽昌(接330國道)、衢州、常山等縣市。其中,上海棗杭州段已建成高速公路,杭州棗壽昌段也建成了高等級公路。
329國道:(杭州--舟山沈家門),途經、紹興、上虞、慈溪、寧波、北侖、定海、普陀等縣市,其中,杭州--寧波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寧波白峰棗舟山鴨蛋山輪渡24小時晝夜通航。
330國道:(壽昌--溫州),途經蘭溪、金華、永康、縉雲、麗水、青田等縣市,這條國道與金千、金溫鐵路並行,其中壽昌--金華段已建成高等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之中。
水運
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遊船對開。
文化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現今,浙江省擁有國務院部屬科研和開發機構20個,省市科研機構150多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專業實驗室3個,以及一批國家行業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學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擁有碩士點233個,博士點70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9.3%和99.5%。普遍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形成從文化補習、技術培訓到中等專業教育和大學的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浙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0,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南宋官窯等博物館。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自然和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擁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風景區。這些景區或以峰著稱,或以洞為奇,或以瀑取勝,或以植被景觀見長;或金灘奇岩、海濱風光,或江南園林,玲瓏剔透,或得天獨厚,溫泉宜人,都是旅遊療養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個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民的浙江旅遊網路正在形成,浙東海國風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靈峰異壑,浙北運河古蹤,交相映輝,深受海內外旅遊者青睞。
㈡ 秦始皇南巡到過浙江浙江旅遊業有什麼影響
二千年前,秦始皇巡遊會稽,留下著名的《會稽刻石》記功如今諸暨紹興全力「爭碑」,各自都已准備啟動旅遊開發
㈢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出現的問題:
(一)旅遊業規模化產業化層次較低,產品供給不足與居民旅遊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於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遊客消費成本高,旅遊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遊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遊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專業和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遊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報道稱,我國旅遊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遊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遊景區已經取得了大部分旅遊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遊理念、擴大延伸旅遊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遊經濟」的嚴重依賴。中國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旅遊已走進普通家庭,旅遊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未來五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5億人次。但中國旅遊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旅遊服務質量不高與遊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層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二)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零負團費」經營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掛靠現象普遍,加劇了低價惡性競爭;旅遊商品購物點、旅遊景點的門票和旅遊酒店的住宿費用虛高標價,導游獲取回扣問題嚴重。虛高標價,導游和經營點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回扣在旅遊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嚴重影響了旅遊形象和旅遊服務質量,也不利於自助式的散客旅遊的壯大發展。此外,我國各個旅遊城市和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現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海鮮大排檔等旅遊餐飲點短斤缺兩,以及黑團黑車甩客現象等都是遊客常有的投訴。《光明日報》等報道稱,當前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
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部分景點定價隨意。
2、服務標准不統一。旅遊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准和責任界限模糊。此外,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相比,旅遊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遊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後。由於旅行社經營者沒有長遠的戰略計劃,市場定位不明確,同時受經濟利益驅動,各種不正當競爭現象在旅遊市場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監管機制不健全
當前不少旅遊景區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後規劃的現象,開發規劃工作沒有擺在重要位置,規劃意識淡薄。特別是在景區開發初期,建設的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明顯。有些景區雖然在開發前制定了規劃,但是規劃不夠科學合理,或是景區內各投資主體只進行了局部規劃,缺乏總體規劃、統一規劃,還有科學、統一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未很好執行,再加上管理部門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不利,導致旅遊開發失控。此外,由於景區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權力過於分散,群龍無首,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因此景區無法制定和貫徹統一的開發建設規劃,旅遊主管部門對景區的縱向管理職能也受到了進一步削弱,景區內無序開發、惡性競爭在所難免。「中國報告大廳」關於《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中指出,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跟不上旅遊消費者的擴大的步伐,國家投資也相對較少,基本上是貫徹「以旅遊養旅遊」的方針,花錢多的項目幾乎很少觸及,只能因陋就簡,以致設施不全。在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景點周圍,遍布著各種散發小廣告、讓遊客參加價格低得離譜的旅遊團、或者自稱是導游可以提供講解的人。每到多部門聯合執法整頓旅遊市場秩序時,這些人馬上銷聲匿跡;聯合執法行動結束,他們又全回來了。中國青年報旅遊周刊經連續多年報道北京地區的「非法一日游」現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頓市場,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國整頓市場秩序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但「野導」依然存在。旅遊部門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而這種聯合執法無法常態化。目前我國旅遊市場監管主體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旅遊監管的職能和手段有限。
2、對旅遊監管工作重視不夠。
3、旅遊監管力量薄弱。
4、旅遊監管職能交叉。
㈣ 浙江的旅遊業資源有哪些特徵
浙江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城鄉居民比較富裕,旅遊產業發達。眾多的旅遊指標如國內旅遊人數、入境旅遊人數、國內旅遊收入、入境過夜遊客、旅遊外匯收入等均居全國前茅,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大省(詳見表6-2)。
表6-2浙江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浙江的旅遊業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可概括為古風民韻、絲茶之府、文化之邦、人間天堂和東南佛國等特徵。古風民韻:浙江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古村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佔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絲茶之府:浙江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佔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浙北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彩,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文化之邦:浙江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浙江大地上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百多處文物古跡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間天堂: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是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華貴之城」。東南佛國:我國的佛教聖地四大名山其一為浙江的普陀山,為觀音道場。
㈤ 西湖為何能對杭州的旅遊業起到如此大的帶動作用
杭州西湖的影響力根本就不是城市規劃管理產生的。當然我不否定杭州政府重視西湖,很好的規劃、修整、維護所作的貢獻,使西湖之美與時俱進,今天西湖之優美、基礎設施之完善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但是,他們只是沒有辜負、浪費、毀壞西湖,西湖的影響力根本不來自於今天的杭州政府。而且,我順便說一個讓人絕望的論斷,中國其他城市的湖不可能出現能和杭州西湖比肩的。中國地勢整體西高東低,水向東流,古代的城市諸多把城市供水設在水的下游。城西有湖,是非常常見的格局,所謂「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為什麼「就中最好是杭州」?(蘇軾這個時期還是很主觀的——自己在哪裡就說哪裡好,他還說「未覺杭潁誰雌雄」呢。)一,今天來說,基本決定力量是經濟。經濟最有活力而又有如此名湖的城市,超出杭州的城市有幾個?二,杭州西湖本身。(不談自然景觀)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民族英雄,岳飛(還有於謙、張煌言、秋瑾);杭州西湖發生中國最有名的傳說,《白蛇傳》、《梁祝》;杭州西湖有我們語文課本上學的最多的詩文;(省略不列)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印社,西泠印社;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美院,中國美術學院;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茶,龍井;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藏書閣之一,而唯一倖存的一閣——文瀾閣;杭州西湖有中國幾乎最有名的寺廟和出家人,靈隱寺和濟公;杭州西湖有中國一流的大學,浙江大學;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歸隱者(算之一吧),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杭州西湖有中國最有名的塔(算之一吧),雷峰塔、保俶塔;北宋時,杭州就有「錢塘自古稱繁華」「池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之稱。南宋時是首都,杭州西湖自然成了中國傳統審美的集大成者。開始有西湖十景。杭州西湖風景和審美,此後成為中國文化心理構成部分。杭州西湖有儒、釋(凈慈寺、靈隱寺、天竺寺……)、道(抱朴道院,玉皇山頂福星觀等);杭州西湖有廟堂之高(皇帝行宮)有江湖之遠(梅林歸鶴);杭州西湖有愛情、有忠義、有人間煙火;有美女、有文人、有英雄、有名士、有帝王將相、有富商大賈;杭州西湖有杭州城最有名餐館,樓外樓;杭州西湖邊就是一線品牌的湖濱商業街。杭州西湖邊還是杭州這個城市最早現代化的地方,拆掉滿城建新市場,第一條公交線路也是從白堤走。杭州西湖現在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總之,杭州西湖是中國傳統審美的集大成者,最美的湖山自然風景,配上各種最高級的人文。中國其他地方的城市湖泊現在不可能,以後也不可能超越。
㈥ 旅遊業對浙江經濟(特別是杭州)有什麼影響呢杭州又應該怎麼發展它的經濟呢
相對來說,在國內,杭州的旅遊業做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一些國家級博物館的落地,讓內杭州的旅遊容業更上一層樓。同時,旅遊業在杭州的總體經濟上也佔有重要地位,除了房地產和一些教育資源的收入之外,旅遊業應該是站在前幾位的。
目前來看,杭州的經濟在全國的省會城市中應該是在前列的。號稱是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廣州;同時號稱是長三角第二中心城市。但以我看來,這只是虛榮,靠房地產為支柱的城市,他能走多遠,到底能有多強?大家拭目以待。
㈦ 試述浙江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西溪國家濕地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朴、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 西溪,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內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緻。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濕地內設置了費家塘、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濕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濕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內設有多處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西溪之美 美在生態。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陸地綠化率在85%以上,共有植物262種,鳥類112種,各種鳥類占杭州所有鳥類總數的近50%。「千頃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營造了「十里梅花,百頃蘆盪,千點白鷺,萬年翠竹」的濕地美景。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眾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帝王將相如宋高宗、康熙、乾隆等也揮灑墨寶以表達對西溪的傾慕之情。據考證西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風,淳厚質朴。每年端午節在深潭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為「花樣龍舟」。煙水魚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西溪婚俗館」、「西溪釀酒坊」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江南水鄉典型的民俗。
根據西溪濕地作為次生濕地、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的獨特性,綜合保護工程確定了環境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可持續發展,以民為本等六大原則。
綜合保護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濕地的人口負載和污染源。專家卜昭輝認為,這是改善水質的關鍵。西溪濕地核心區塊原有517戶農居,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根據總體規劃,保留了約100幢建築,進行削層、整修後,粉牆黛瓦的樸拙民居靜靜地點綴在自然環境中,總的建築面積降至4.8萬多平方米,容積率僅0.015。其他影響景觀、建築質量差、密度較高的農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築後留下的空地則恢復植被、補種植物。濕地內全部實行管網配置,污水納管排放,目前水質已經逐步改善。
綜合保護工程盡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態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水面,都沒有去「驚動」,延續其自身良好的生態系統。只是將部分封閉的小面積水體連通,利於物種在較大環境里自由交流,吸引水鳥棲息;將魚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為緩坡,有利於濕生植物生長,為過往鳥類提供更豐富的食物。
西溪游步道的設計和施工也頗費心思,採用了不規則的石板或碎石鋪路,中間不打混凝土,這樣能起防滑作用、方便遊人,保護了典型地貌。清淤護岸時,用「貼」淤泥的辦法來加固塘堤,用木樁鞏固堤岸,而且特意選用可以自然的柳樹樁。
其規劃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其中,面積為3.46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始於2003年8月,2005年5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面積為4.89平方公里的二期工程已於2006年5月正式啟動,計劃2007年10完工;三期工程面積為3.15公里,2008年正式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總指揮黃春雷介紹說,首期核心景區最佳遊客容量為2000人,今後將通過門票銷售等手段控制入內人數。同時,為了讓濕地保護更加規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將「西溪濕地保護管理條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調研范圍。
讓更多人走近濕地文化,在保護和恢復西溪濕地自然生態的同時,上千年來西溪濕地形成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以及獨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護。西溪濕地范圍內有50年以上歷史的老建築一般不拆,像秋庵、煙水漁庄等庵堂別墅之類的重點文化遺跡,在科學論證基礎上適量恢復。水鄉漁火、龍舟競渡等西溪民俗風情畫,也要重現於世。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表示,將陸續選擇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農戶,遷回西溪濕地內,並組織農民耕種、養魚,既保留了「活著」的農耕濕地文化,也可以承擔旅遊展示和服務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網魚、竹林挖筍等民俗,極富江南水鄉的田園氣息,也有望成為遊客參與度很高的旅遊特色項目。
在我國,「濕地」的基本知識、保護常識還不為人知。濕地公園除了具有生態效應外,還有它的社會效應,可以成為青少年的特殊「課堂」,公眾的「博物館」。將來要開辟專門的展廳,讓更多人走近濕地文化。
充分利用濕地景觀,打造濕地環境知識教育的大課堂,科研科普是西溪適度利用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未來的科研科普體系中,將重點突出「一館、兩中心、三區、四園、五站、六基地」,分別是濕地博物館,科研中心、科普中心,朝天暮漾觀鳥區、千金漾觀鳥區、桃花灘觀鳥區,濕地植物園、生態漁業園、西溪農事園、自然體驗園,環境監測站、氣象觀測站、候鳥環志站、水循環實驗站、野生動物救助站,物種培育基地、桃花基地、蘆葦基地、柿樹基地、竹子基地、梅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