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旅遊業是我

旅遊業是我

發布時間: 2021-03-08 03:16:50

① 告訴我旅遊業與旅遊產業的區別

1、產業要素不一樣

旅遊產業要素為食、住、行、游、購、娛、體等。

旅遊業,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2、效應不一樣

旅遊產業具有三大動力效應:直接消費動力、產業發展動力、城鎮化動力,在此過程中,旅遊產業的發展將會為這一地區帶來價值提升效應、品牌效應、生態效應、幸福價值效應。

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1)旅遊業是我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基本特徵:

由於旅遊業主要通過勞動服務的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無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價值,以滿足旅遊者進行旅行游覽的消費需要。其行業的基本特徵是非生產性的,所以又稱無煙工業。旅遊業從整體上看,它不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而是憑借旅遊資源,利用旅遊設施,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的勞務活動,去滿足旅遊者旅行游覽消費的需要。所以也稱為無形貿易。

(1)旅遊業的依賴性。

(2)旅遊業的綜合性。

(3)旅遊業的脆弱性。

(4)旅遊業的波動性。

(5)旅遊業的季節性。

(6)旅遊業的帶動性。

(7)旅遊業的涉外性。

(8)旅遊業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②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9年旅遊總收入初步估計7萬億元,2020年有望再攀高峰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遊總收入為1.57萬億元,2018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為5.97萬億元。截止2020年1月2日,2019年全年旅遊收入情況暫未公布,但結合2019年前三季度旅遊人數增長情況及2010-2018年旅遊收入18.17%的復合增長率,通過模型初步估計,2019年旅遊收入有望達7萬億元;2020年旅遊收入預計將達到7.84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③ 旅遊業的定義是什麼

國際上稱為旅復游產業,是憑借旅遊資制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④ 從事旅遊業會給自己帶來哪些

恩 首先很贊成各位的意見,做旅遊這行的確是有利有弊,考導游可以增長知識回,一些景點有了導游證也可以答免費進去,前提是你有在旅行社工作或者,去當地的導服部門掛著證書,有些地方要錢有些地方是免費的,再次 就是在接團的過程中,你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不僅鍛煉了你的交際能力還有在旅行中做為導游,是很獨立的工作也鍛煉了你獨立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導游,那麼你也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和公關禮儀人員,說起麻煩也有不少,首先就是要注意帶團時的問題,要避免投訴,避免事故,同樣要你時時警覺,做導游的不是與遊客一起去遊山玩水,而是去為遊客服務的,而且導游工作是腦力和體力雙方面的工作,所以會比較勞累,長年下來,可能會留給你一些疾病.

這是我個人的意見,再說說你補充的問題,做為導游,現在普通話導游基本已經飽和了,所以你想要發展的話 建議你考個外語導游,將來就算你不想做導遊了,也可以用你出色的外語教教書 做做翻譯之類的,像現在那些旅遊局的領導,旅遊學院的老師教授,都是從導游過來的,導游是辛苦的,不要想著能一下子做出名堂,貴在堅持,希望你加油

⑤ 到底為旅遊業帶來了什麼

旅遊業讓經濟發展了,讓社會發展了,讓人們見識到了更多美好的東西。

⑥ 旅遊業是什麼產業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屬於第三產業(服務業)。旅遊業的特點:

(1)旅遊業的依賴性;

(2)旅遊業的綜合性;

(3)旅遊業的脆弱性;

(4)旅遊業的波動性;

(5)旅遊業的季節性;

(6)旅遊業的帶動性;

(7)旅遊業的涉外性;

(8)旅遊業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6)旅遊業是我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重要性:

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

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

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⑦ 發展旅遊業意義是什麼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⑧ 搜一篇「我心中的旅遊業」的作文

摘要: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性,它是一地域國民經濟中關聯性與綜合性較強的產業,隨著旅遊業的開展,其對中央經濟產生的影響日積月累。經過多年的培育與開展,瓊澳兩地旅遊業均已完成其在中央開展中的支柱性產業位置。目前,海南與澳門旅遊業在資源、環境、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優勢,已促使兩地構成了各具特徵、功用齊全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諧和配套的產業體系。本文從瓊澳兩地旅遊業的根本情況動身,藉助旅遊業各類開展指標的比擬,提出促進瓊澳兩地旅遊業開展與協作的對策倡議。
關鍵詞:旅遊業;旅遊資源;比擬;協作
一、瓊澳兩地旅遊業的根本情況
海南素有「南海明珠」之稱。它屬熱帶季習尚候,常年無冬,全年呈現高溫、多雨、潮濕的特性。2001—2009年海南省累計接待遊客總數為1.43億人次,其中累計接待海外遊客(包括港澳台地域)為478.0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161.72億美圓。2009年全省接待遊客總人數為2250.33萬人次,比2001年翻了一倍;其中,接待海外遊客55.15萬人次,是2001年的1.21倍;接待國內遊客2195.18萬人次,是2001年的2.03倍。2009年海南省全省旅遊收入為211.72億元,是2001年的2.41倍,佔2009年GDP的12.86%①。
澳門有著「東方蒙地卡羅」的佳譽。它屬於亞熱帶季習尚候,濕熱多雨,自然景觀漂亮,極富熱帶海濱風姿。2001—2009年澳門累計接待遊客總數為1.63億人次,其中累計接待海外遊客(包括澳台地域)為803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323.38億美圓。2009年接待的遊客總人數2175.28萬人次,是2001年的2.12倍;其中,接待海外遊客1076.76萬人次,是2001年的1.48倍;接待中國大陸遊客是1098.52萬人次,是2001年的3.66倍。2009年澳門旅遊收入為44.03億美圓,是2001年的2.48倍,佔2009年GDP的20.53%②。
二、瓊澳兩地旅遊資源的比擬
(一)海南旅遊資源的概略
海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旅遊資源,為其打造豐厚多彩的旅遊產品提供了良好的根底。它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熱帶溫泉、文化古跡及珍稀動物等為一體,具有一批高品位的景區景點。目前,海南省旅遊產業已打破單一的觀光產品構造,開端向度假休閑與各種專項旅遊產品方面拓展,其中度假旅遊、生態旅遊、高爾夫旅遊、會展旅遊等特徵旅遊產品豐厚。此外,自駕游、探奇旅遊、婚慶旅遊等旅遊新業態開展疾速,特別是獨具特徵的熱帶海島度假休閑旅遊已初具范圍,在國內獨樹一幟。現已建成亞龍灣國度度假旅遊區、南山文化旅遊區、天涯海角旅遊區、大小洞天旅遊區、博鰲旅遊區、七仙嶺溫泉度假休閑區等一批特徵鮮明、內涵豐厚、層次較高的精品旅遊景區與度假區。同時,海南省還具有一批大型旅遊在建項目,如三亞海棠灣、陵水香水灣、萬寧神州半島、文昌航天主題公園、海口美麗沙、澄邁盈濱半島等,這些都使得海南度假旅遊遭到越來越多國內外遊客的喜愛,一年四季遊客不時[1]。
(二)澳門旅遊資源的概略
澳門具有豐厚的旅遊資源,它是集秀麗景色、文化風情、中西美食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旅遊城市。澳門面積雖小,但各類資源齊全,如盧廉若公園、宋玉生留念公園、藝術公園等各具作風的公園;「三大古剎」之稱的媽閣廟、觀音堂及蓮峰廟;別具本地特徵的阿婆井、富有南歐特徵的暫時市政局大樓、著名古跡之一的大三巴牌坊及東望洋燈塔等。近年來,澳門政府為進一步促進澳門旅遊業的開展,興建了新的旅遊景點與文化設備,如郊野公園、黑沙公園、竹灣公園、澳門博物館、澳門文化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的建造,阿婆井的重修、路環石排灣公園方案,還推出了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國際煙花匯演、龍舟賽、車賽等文化活動。同時,澳門政府相關部門還經常舉行「澳門旅遊」等宣傳活動,引見澳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吸收國內外遊客前往澳門旅遊,促進澳門的旅遊業向多元化方向開展[2]。
三、瓊澳兩地旅遊業開展指標的比擬
(一)瓊澳兩地旅遊業經濟收入差別比擬
1.瓊澳兩地旅遊收入佔GDP比重的比擬
由表1可知,2005—2009年海南省旅遊收入增長較快,2009年旅遊收入是2005年的2.03倍,但期間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變化不大。與海南相比,澳門旅遊收入及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均遠高於海南同期程度。此外,澳門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呈降落趨向,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澳門旅遊收入遭到明顯影響;而海南旅遊總收入及旅遊收入佔GDP的比重均在堅持穩定的根底上,仍有小幅增長。
2.瓊澳兩地人均旅遊收入的比擬 從表2可看出,2005—2009年海南人均旅遊收入發作了較大的變化,從184.8美圓增至358.68美圓,簡直翻了一倍。與海南相比,澳門人均旅遊收入從7344.62美圓增至8120.62美圓,僅增長了0.11倍。其中,2005年瓊澳兩地人均旅遊收入間的差距是最大,達39.82倍,爾後,兩者之間的差距有不時減少的趨向。此外海南人均旅遊收入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向;而澳門人均旅遊收入閱歷了2005—2007年3年的逐年增加以及遭遇全球金融危機後2年的逐年降落。
(二)瓊澳兩地旅遊業遊客與東道主關系差別比擬
從表3可發現以下差別:一是從接待遊客的絕對數上,瓊澳兩地差別不大,但海南不斷處於上升狀態,澳門2007年後開端不時降落。海南歷年旅遊接待總人數均到達千萬人次,從2005年的1516.47萬至2009年的2250.33萬;澳門除2005(1871.12萬)年旅遊接待總人數在2000萬以下,其他年份均在2000萬以上,2007年到達高峰為2700.3萬,但其後開端不時降落,至2009年旅遊接待總人數為2175.28萬。二是從旅遊接待人數年增長率上,海南歷年旅遊接待人數年增長率都為正值,相比之下,澳門旅遊接待人數年增長率動搖猛烈,2008年與2009年曾呈現負增長率。三是從遊客的境內外散布上,瓊澳兩地呈現出完整相反的態勢。海南歷年遊客總人數中有大約96%的遊客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其主要的客源市場;而澳門只要50%左右的遊客來自中國大陸,另外50%的遊客主要來自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境外遊客數量對澳門旅遊業的開展具有決議性作用。四是從旅遊密度數值上,瓊澳兩島差別甚遠。海南歷年旅遊密度均在2左右,最高到達2.605,而澳門歷年旅遊密度均大於30,2007年更高達50.18。
(三)瓊澳兩地旅遊業旅遊接待設備完善水平差別比擬
1.瓊澳兩地旅遊設備的縱向比擬
從表4中可看出,2004—2008年海南旅遊設備——酒店的數量逐年遞增,2004年酒店數為326家,床位數為83438張,2008年兩者分別到達440家、16973張,其增幅分別為35%、40%。五年內海南旅遊設備開展疾速,床鋪密度從2.36增至3.31。
從表4中可看出,澳門旅遊設備開展相對遲緩,2004—2008年5年間,根本以5家酒店的趨向逐年遞增.這闡明澳門旅遊酒店方面開展可能已趨於飽和。同時,澳門旅遊床位數的增加速度也相對較慢,但由於澳門土地資源比擬稀缺,其床位密度增長率十分高,從2004年的676.04增至2008年的1663.18,增長了一倍多。
2.瓊澳兩地旅遊設備的橫向比擬
從表4中可看出,在旅遊酒店數量方面,瓊澳兩地差異宏大。如2008年瓊澳兩地旅遊酒店數分別為116973家、48565家,相差2.4倍。但是從床位密度上來看,歷年澳門的旅遊床位密度均堅持在海南的200倍以上,這可能是由於澳門的土空中積僅有海南的千分之幾,而澳門的旅遊床位數卻均勻到達海南的1/3左右。同時這也闡明海南開展旅遊設備的潛力非常宏大,而澳門的旅遊接待設備開展可能會遭到天文要素的限制。
(四)瓊澳兩地旅遊業旅遊交通便利水平差別比擬
1.瓊澳兩地旅遊業客運量與周轉量的比擬
從表5中可看出,由於陸空中積及大陸遊客准入澳門手續等客觀要素的影響,在一切交通工具客流量中,海南都具備較大優勢。2004-2008年5年間,海南在公路、民航、水運3個范疇的客流量都存在逐年進步的趨向。其中公路客流量的增長率分別為4.49%、8.7%,8.4%、10.2%;民航客流量的增長率分別為20.1%、23.5%、15.7%、44.1%,以08年的增長尤為明顯;水運客流量的增長率分別為13.9%、62.8%、9.23%、32.02%。這闡明近幾年來,海南對旅遊業交通的開展相當注重。2004-2008年5年間,澳門入境公路、民航客流變化均不大,這可能是受澳門特殊的天文要素影響,廣東與澳門的陸路公路的流量限制了澳門公路客流量,而澳門特區內交通方式以的士、旅遊大巴為主。由表5可見,在民航范疇方面,海南相對澳門的優勢較少,但隨著時間推移,相對優勢逐步增大,由此可見海南在積極建立國際旅遊島的大背景下,不時開展交通工具多樣性以吸收全世界遊客的到來,同樣,澳門作為全球重要的飛機中轉及貨物集散地也發揮著相應的作用,瓊澳兩地應增強交流,以促進互利共存。
2.瓊澳兩地旅遊業交通線長度的比擬
海南以其特有的天文條件,具有的旅遊交通手腕主要有汽車輪渡、火車輪渡、客運輪渡、民航。從表6中可看出,2005—2006年海南公路里程遞加,這主要是由於海南以進步公路行車質量為主,廢棄了大量地表破損的路面,轉而修建高速公路。直至2010年,海南公路通車里程初次打破20000公里,由此可見海南政府對公路交通根底設備的建立非常注重。相比之下,2004—2008年5年間,澳門的公路通車里程及水運航道里程堅持穩定,固然在絕對數上與海南相差甚遠,但澳門在本身區域面積遠低於海南的狀況下,充沛應用水運航道優勢開掘水域景點,並在這方面不斷走世界前沿。民用航線方面,作為世界主要旅客目的地及中轉站,澳門的航空事業開展勢頭良好,相比之下,海南旅遊在民用航線上存在宏大缺失,兩地間的差距還呈現出逐年擴展的趨向。
四、促進瓊澳兩地旅遊業開展與協作的對策倡議
經過以上的比擬剖析可發現,固然瓊澳兩地旅遊開展各具特徵、各有其優勢,但也均存在一定水平的缺乏,針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五點對策倡議。
本文來自: http://www.lunwengc.com

⑨ 旅遊行業給我省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旅遊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趨增長,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正在悄然興起並迅猛發展。何謂鄉村旅遊,目前尚無統一定義。專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載體,以滿足城市 居民回歸大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願望為目的的一種旅遊形式。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地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最優越的地區之一。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種屬等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同時,這些地區也多以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化程度較低,貧困面積大,返貧現象也比較嚴重。作為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旅遊業理應成為本地區反貧困戰略的主導力量。而在整個旅遊業中鄉村旅遊對反貧困的作用最大、最直接。因為鄉村旅遊項目和目的地所在的地區基本都是貧困地區,其居民基本都是貧困人口。鄉村旅遊的社會作用不僅僅在於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更在於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質的機會和條件。鄉村旅遊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作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旅遊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對推動經濟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鄉村旅遊,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產和生活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從中直接受益,創造財富,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同時,農民直接開發、經營鄉村旅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同時,具有高度外向性的鄉村旅遊可以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能動性,產生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資金、商品,打破這些地區的對外封閉狀態,變投資的「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鄉村旅遊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型的第三產業,具有就業門檻低、數量大、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等特點,而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可利用資源供給有限,加上「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綠」等國家政策的推行,使本地區存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因此發展鄉村旅遊業正好可以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利用。據專家測算,發達國家旅遊業每增加3萬美元收入,即能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第三世界國家每增加3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將增加2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個間接就業機會。 增加外匯收入。鄉村旅遊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以其特有的神秘古樸,不僅吸引了國內遊客,還吸引了大量境外旅遊者,成為重要的創匯方式,對於提高外匯儲備、彌補貿易逆差、平衡國際收支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鄉村旅遊業經營的是「風景就地出口」,是「不出國門的勞務出口」,因而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省去了運輸費、倉儲費、保險費和有關稅金等開支和一些繁復的相關手續,同時不受貿易保護主義干擾、關稅壁壘和出口配額的限制。所以,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來增加外匯儲備,對提高西南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國家的國際支付能力顯得極其重要。西藏1995年國際旅遊業利潤達到2598萬元,超過工業、建築業、交通業三個行業全年的利潤總額。 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許多直接就業機會,還刺激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著許多間接的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就可以增加收入4.3元。因為鄉村旅遊的活動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所以它一方面給交通運輸、飯店賓館、餐飲服務、商業網點等帶來客源,另一方面也帶動影響了輕紡工業、建築業、加工製造、郵電通訊、房地產、金融保險業、文體事業等的發展,起到了「一業帶百業」的作用。同時,鄉村旅遊還增加了農產品的需求量,使農產品可以跳過購銷體制不暢的難題直接面對消費者,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帶動改革開放,擴大國際交流。少數民族地區富有獨特文化魅力的鄉村旅遊吸引了許多外國旅遊者,他們通過旅遊活動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建設成就、政策法規,因此,鄉村旅遊在客觀上促進了對外開放,為吸引外部資金和對外貿易創造了機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要騰飛,必須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系協作,招商引資。開展包括鄉村旅遊在內的旅遊活動是宣傳本地區最有效的手段。鄉村旅遊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作用促進旅遊目的地的環境保護。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魅力在於清新怡人的田園風光可以使遊客身心放鬆,因此,鄉村旅遊市場要求經營者以及旅遊目的地具有優美、舒適、和諧的室內外環境。經營者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就會主動自覺地去保護、美化周邊環境。同時,與工礦業相比,旅遊業沒有原料消耗,資源可以持續利用,是「無煙工業」,在本質上與環境保護有著內在一致性。此外,鄉村旅遊對環境保護還可起到經濟支撐的作用,旅遊收入增加了維護和美化環境的資金。西南民族地區是一個自然環境優美的地區,要保護生態優勢,減輕自然環境壓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是很有效的方法。 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與保護。旅遊業是經濟文化型產業。少數民族地區許多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村落、生活方式、婚喪習俗、節慶活動、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是吸引外部遊客的重要因素,也是鄉村旅遊開展的重要條件。通過鄉村旅遊,民族文化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當地居民認識到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增強了自豪感,促使本民族自覺地去保護、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在鄉村旅遊的開發中也會積極深入地挖掘、拯救、復原、宣傳民族文化,由此可見,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使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傳承得以發揚光大。 促進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在滿足人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也成為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點。一方面,旅遊者在進行鄉村旅遊的過程中,通過領略這些地區的秀麗山河、民俗風情、歷史文物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另一方面,旅遊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維,使當地居民開闊了眼界,促進了當地居民物質生活水平及精神文明的提高。此外,鄉村旅遊對文化層次的高要求能夠激發當地居民自覺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 促進了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們通過旅遊,特別是國際旅遊,促進了各種文化、學術信息及先進科技成果的傳遞。而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遊的客源大多來自於國外或國內發達地區,這必然會推動本地區與外地的科技文化交流。如貴州省2004年舉辦「中國·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與世界交流經驗,探討發展。另外,中國與挪威、紐西蘭、法國、愛爾蘭、奧地利等國在貴州進行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合作,這對西南地區與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